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

时间:2023-12-05 11:34:21

导语:在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商业化;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减少,“开源节流”促使企业开始进入传统上不愿涉足的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这导致公益组织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社会事务的增加使得政府财政吃紧,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大幅减少对公益组织的投入,使得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开始吃紧;[1]政府选择公益组织进行服务外包时,对公益组织提出了严格要求,使得公益组织面临较大压力。于是,公益组织主动或被迫采取来自营利组织的成功管理方式,“商业化”开始成为公益组织拓宽经济来源和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之一。[2]

一、我国公益项目现状及问题

我国大多数公益组织的现有运营模式不清晰,发展模式不完善,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营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创新优化和升级发展。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些公益组织创新性地引入了商业化运营模式,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但长期以来,公益项目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内的基金会,实施目的主要是通过项目方式向公众募款,同时解决社会问题。由于现有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公益,项目只进行内部监督与控制,缺乏现代项目运营与资金管理及“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监督体系。

二、以项目“赶碳号”为例,研究商业化模式发展现状及意义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以创意公益、时尚公益为主旨,积极推动民间公益项目的发展和宣传,并为众多公益组织和企业提供志愿者支持,培训和服务。“赶碳号”项目是将商业模式引入公益事业的一个代表。该组织已成功将公益项目与低碳环保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有趣的益智活动宣传低碳,开展公益活动。项目倡导“将低碳理念融入轻松有趣的桌游和网络漫画中,使得受众在看动漫、玩桌游的乐趣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低碳生活理念的影响,进而努力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的理念,以时下热门的桌游为形式,将公益活动做成可复制的产品,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向公众收取费用。

三、公益组织如何引入商业发展模式

1.运营模式

(1)企业化管理

狄兹(J. Gregory Dees)指出:社会企业并非单纯为财政目标而存在,而是一种多元混合的综合体,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从主要动机、方法和目标以及主要利害关系人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企业与传统的公益组织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社会企业光谱中,社会企业是处于纯慈善(公益组织)与纯营利(私人企业)之间的连续体,此种概念也揭示出公益组织商业化或市场化是其转变为社会企业的途径。[4]

社会企业本身是公益组织,是通过运用企业的运营方式实现公益目标和使命。社会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它以社会使命为导向,运用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和规则,强调受益群体的有效参与,既解决了受益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难题:被动地接受输血变为主动地造血。但公益机构要想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完成这个过程转换,就必须提升组织的综合能力,学习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创建高效的、专业的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实现组织的公益目标。

(2)低廉的有偿公益服务

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推行公益服务的收费。收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它有利于扩大组织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使受益人感觉自己在“购买”服务,从而有助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在收费很低的情况下,这种心理作用也很明显;再者就是通过收费可以有效杜绝搭便车现象,有效防止受益人产生依赖心理。

(3)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作为购买者,公益组织作为服务提供者,政府通过合同外包的形式,广泛采用招投标机制,公益组织与企业平等参与竞标, 政府根据竞标结果委托任务,中标方按照合同规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并不需要指定某类服务非得公益组织才能投标, 营利性公司也可以参与, 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对于公益组织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4)与企业合作

声誉是企业的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非常重视这一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热心于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高声誉, 公益组织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好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载体,而公益组织通过与企业合作, 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捐赠,进而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合作从商业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创造性地移植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

第2篇

孟瑶最近有点烦。上个月,在广州一家美容产品公司任市场部经理的她接到了新任务——策划一个公益活动方案,以配合公司即将推出市场的几款营养产品。

“活动预算有多少,打算怎么做?”孟瑶问总监。公司以往从来没有做过公益活动,她心里没有底。总监的想法倒是很简单:传统的市场活动做过很多,收效越来越不显著,邀请名人“坐台”花费还很大,现在流行“公益营销”,还不如拿钱去做公益,购买品牌美誉度。但对于具体的做法,他也没有多少主意:“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点钱,然后让他们在款待经销商的晚宴上亮相、向企业致谢如何?”

“那简直糟糕透了!”一走出办公室,孟瑶就嘟囔。此前就有公益界的朋友在她面前批评过这种“施舍-感恩”型的“慈善秀”,主因是会给受助孩子的心灵带来负面影响,“那是企业捐的这点钱所远远弥补不了的”。随后,她所咨询的公益界人士果然一致反对简单粗暴的捐赠方式,并向她推荐了包括恤孤会在内的几家NGO,建议她寻找专业合作伙伴。

“就我个人来说,很愿意和NGO合作,把公益和营销都做到实处。”孟瑶说,但是NGO提供的单个项目预算都超出了公司的预算标准,更别提长期合作方案了。更主要的问题是,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简单粗暴的“慈善秀”无处不在,总监反问她:“既然别人都是这么做,也有效果,我们凭什么要花更多金钱和精力?”

元年,萌芽

孟瑶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公益营销现状。

七年前,当中国青年策划人魏涛第一次在中国提出公益营销的概念时,多少有点曲高和寡。尽管许多企业家都做过一个与公益有关的梦,可睁开眼睛,面对的仍是精打细算的现实。公益的利他与资本的逐利之间,似乎横着一条鸿沟,无法逾越。

然而,随着过去这些年里公民意识、消费文化的转变,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公益营销上的不遗余力及其呈现出的显著成效,这个最早从美国“舶来”的新概念渐渐为本土企业所认识与接受。

5·12汶川大地震使2008年成为中国的公益元年,NGO们崭露头角。而其实,这一年对企业CSR意识的提升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当年,围绕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几个与企业公益相关的话题,历经数年一直热议至今。

话题之一,是“疯狂”的加多宝捐出了1亿元,在网络热炒后引发民众抢购,成为“英雄”式民族品牌的象征;话题二是“首善”陈光标的“脱颖而出”,派钱、砸奔驰,引发公众热议;而与此二者相对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抛出的那句“万科(在地震后)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企业的捐赠活动不应成为负担”,使万科深陷舆论漩涡,企业声誉一度跌入谷底。

理性的学者和企业家们都承认,彼时王石说的是大实话,从其后万科援建的积极性更可知,万科的救灾诚意较之加多宝不遑多让。但二者一荣一损,可见藉由公益态度体现出来的企业形象,是如何轻易就深入人心,形成相对固化的印象。

公益营销兴起,正当其时。

乱象初生

林雨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两年中国公益营销的热度。别误会,她不是公司人,也不是NGO人,而是一名资深的都市报记者。也就是这两年里,很多一线城市的报纸都专门增加了公益相关的版面,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企业公益活动的报道。

但在密集的采访中,林雨对这些企业的印象算不上美好,皆因林林总总的公益活动多半大同小异,尤其是民营企业,“无非是向某个弱势群体捐点钱物,或者请他们到某个游乐场玩一趟,其中最受企业‘青睐’的群体是孤贫儿童。”而与现场之张灯结彩、声势浩大相对的是,这些活动很多为一次性、或仅成短期系列,能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品牌核心价值形成令人信服的结合的并不多。

“赚取舆论和公众关注后就消失无踪,这些单独、割裂的公益活动,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果?”林雨常常怀疑。当她去问企业的时候,又往往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因为很多企业评估公益活动绩效的标准仅是媒体的关注度,从未想过要使用工具测量其社会效应。

林雨的感受正符合魏涛对当下中国公益营销现状的观察。在他看来,无论是现在民营企业普遍采取的单次慈善捐赠、公益活动形式,还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加多宝亿元捐赠,严格来说都不算典型的公益营销,而更符合“事件营销”的定位。

从那些有着卓越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跨国大公司的经验看来,企业无论采用何种主题、形式,成功的公益营销都应该是以坚持强大的社会责任信念为基础的。它必然是一个拥有长期战略的、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的历程,而非一时的冲动和创意。

中国民营企业并非没有这样的先行者。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企业核心价值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其开展的所有公益活动都有一个特色:公益与商业模式结合,并紧密围绕着“创业帮扶”的大方向而展开。

以5·12地震后其开展的青川公益项目为例,在青川重建过程中,阿里巴巴帮助青川本地年轻人开设了50多家网店,以销售蜂蜜、木耳、香菇等农副产品的方式发展生计。2011年,青川特色农产品的在线销售额超过500万元,除年轻电商外还有400多户农民受惠,既促进了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壮大了电子商务的群体和力量,真正实现了社会效应与品牌效应的双赢。

不过,在公益营销刚刚萌芽的中国,这样的企业尚属少数,更多民营企业对公益营销的理解仍停留在文初孟瑶公司那位市场部总监的阶段,把公益活动简单地看作噱头或眼球事件。

双刃剑

如果说“事件营销”式的公益活动充斥媒体版面,标志着中国的公益营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么那些打着公益幌子、行攫取暴利之实的乱象,则大有把公益营销搅成一趟浑水的迹象。

第3篇

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介绍,名医主刀是一个互联网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帮助有手术需求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预约专家,安排入院手术。目前名医主刀平台上的专家累计逾20000多名,基本都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为主。

“通过手术捐赠,可以为中小城市、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看不起病的老百姓提供免费高端专家医疗服务。同时还提供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医药捐赠等志愿服务,提高一老落后地区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苏舒说。

“十三五”规划中,互联网医疗被明确为加快发展的新兴业态,鼓励互联网企业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说,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而这种“互联网+公益+医疗”的模式很好,科学地运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大批高端医务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加入,增强了当前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为我们国家逐渐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案。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表示,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社会资源、提升生产效率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趋势,而名医主刀就是一个经典的“互联网+”范例。他说,运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大批高端医务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增强当前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确实符合移动互联网科学、民主、分享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对当代公益事业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缓解了很多病人的痛苦,真正起到了帮助社会解决重大痛点的重要价值。

“这种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医疗共享模式对于平衡医疗资源,帮助边远地区群众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很大帮助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教授、首席专家朱思泉说。

由于积累的病例数量不同等多方面原因,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据介绍,一位四川宜宾的患者在宜宾两家大医院都被确诊为肺癌,但患者不死心,又到北京来求医,而经过北京肿瘤医院的专家诊疗,被确定就是高发性结节,不是肺癌。

作为国内白内障领域顶级的权威专家,朱思泉已经累计做白内障手术超过30万例,曾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进行公益医疗服务,甚至还远赴非洲,为非洲的患者带来了中国医生的医疗服务。同时,朱思泉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名医主刀的网络医疗平台中,为需要救助的患者带去及时的诊疗。此次,朱思泉又向公益手术捐赠活动捐助了100台手术。

“我在火车上、飞机和汽车上做过手术,现在要在云端做手术了。白内障患者是一个衰老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有500万以上的白内障患者需要救治,大部分都在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些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搜集到更多需要救治的病人,我还愿意做更多手术。”朱思泉表示。

朱思泉表示,这种共享医疗的方式不只是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于地方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让患者能够“看上病、看好病”,一方面要推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和共享,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对各级医疗单位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医疗人员的整体水平。

随着互联网医疗被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依托互联网的健康产业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股市中带有互联网医疗概念的股票都成了资金追捧的热点。

据统计,全球70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每增加1岁,需要健康产业投入1.35万亿美元。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如果每提升平均预期寿命1年,健康产业必须投入约3000亿美元。而到2030年,预计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将从现在的73.5岁提升到78岁,中国健康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名医主刀”的投资人,复星医药A轮投资投入了3600万元。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表示,互联网是非常好的入口,互联网医疗有很多形态,将病人和医生进行优化,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去大医院但能够找到大医生,非常高兴参与到这个事业中。复星集团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已经有将近6个多亿人民币的各项慈善支出。

第4篇

案例:B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五年前创立,现在在行业内虽小有名气,但随着生产和销售的不断扩大,B公司面临着如何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问题。

B公司存在的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回笼迟缓,规模扩大受限;企业人工不足,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员工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各部门交叉严重,没有专业性。

2、缺乏企业的战略规划,缺乏对企业的整体定位,企业发展有大目标,但无具体实施的计划。企业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不适合企业进行高级管理。

3、企业未设专门的质量检测系统,使公司很难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行有效的控制;未设立采购部,没有存货系统,对库存不能合理调度,出现存货过多,影响资金周转。临时缺货导致怠工;原材料进价过高,影响产品成本。

4、操作不规范性,企业主的意志影响大,企业行为的随机性大,缺乏文化氛围,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分析:中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中小企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同时并存,更多机制灵活的民企不断涌现。而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任何不是针对目标的努力都是没有丝毫意义的。管理必须要根据既定的目标和要素来设计并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时刻关注既定的计划,适时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在面对挑战时可以轻松应对,更重要的是能顺利的实现自己或者团队的目标。

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着自己与团队的目标和决定管理的一些要素,尽可能的把精力全用在“刀刃”上,这样才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对周边环境和社会发展有利。

管好“四种”有效力量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影响力”作为四种力量的第一种有效力量,要有先行性、前瞻性,尤其重要。其中老板个人的魄力、特质渗透到企业决策的各个环节中,推动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家的领导影响力是首要因素,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力量。在企业家带领下,一个组织要运转起来,推动全员参与,还要凝聚“铁三角”般三种有效力量,即商业模式构建力、定位营销力、组织运营力三种力量。

而商业模式构建能力,也就是企业的生意经,如何顺应市场实现顾客价值,如何借力打力,如何整合资源四两拨千斤,中小企业以灵活致胜,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就能让一个企业快速发展,利用最小投入赚取最大利润。有了良好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必须要解答:作为企业你的方向去哪?走什么样的路线?如何有效的配置资源?这是引领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核心。

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之后,企业要不断做大,在做大过程中营销就起到非常大做用,我们必须思考客户定位与营销模式,只有找到如何卖掉得更好的模式中小企业才能做大,定位营销力是放大企业的力量。

市场竞争中比的是内功,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面临员工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弱、资源不足、开拓市场手段欠缺等问题,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组织运营瓶颈的就具备了持久的竞争力,而组织运营能力,是如何保证战略能落地,让内部资源的高效运用,使营销、生产、品质、研发、人财物运作起来,从而使1+1大于2,这就要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匹配的高效组织运营模式,必须要有高效组织运营管理模式,这是中小企业做强的关键。

设置“防火墙”管好中层

中小企业中,刚开公司的小老板基本是没管理者感觉的,想管人却不晓得怎么管,看到员工有什么问题总是很少说,期望他们自己看暗示觉悟。这样下去员工自由散漫,连老板都不怕了,这时候老板急了,开始训人了,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老板一管人,就直接面向员工的问题,没有退路了。中小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如何体现出管理水平呢?要么有超强个人魅力,让员工服服帖帖,要么就把员工所有不满和矛盾都集中对准你这个新手老板,真遇到一个愣头青员工当面理论是非曲直,做老板的肯定从郁闷到暴怒,近而是炒员工维护自己的权威了。

实际上,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或高管,其管理能力体现的办法很简单,那就设置好“防火墙”管理要中层,不要直接面向员工,哪怕公司只有5个人,也要搞个中层经理,一般的事情请他去处理,老板不要管普通员工,去管好你的中层,然后你的中层自然会去管普通员工。不过这中层待遇也必须是中层,不能和底层一碗水端平,而且他情商要好,知道自己是唱白脸的,领导需要唱红脸,这戏才能玩下去。

一些中小企业,老板或高管已经运用了这层“防火墙”似的分层管理,总经理对底层员工和颜悦色,但会当着员工的面训斥中层,让普通员工很爽。但普通员工犯什么错误了,找总经理也不行,他会说按流程处理,请直接领导负责处理。所以,任何时候员工投诉中层,要记得维护中层的威信,把中层骂废了,就等于员工直接面对板板或高管了。当着员工面训斥中层,是做戏,不能经常搞,偶为之,让中层处理员工矛盾,是制度,要按规程处理,不插手。假如中层做得不对,单独沟通,事后补救,这样中层的管理能力和意识也就慢慢上来了,有这样的中层,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上去。

自主创新核心要素管理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单薄、抗风险能力差、人才缺乏、技术信息渠道不畅,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企业经营当中无时无刻都有各种风险,有时甚至于一个合同的赔付,也会带来企业灭顶之灾,企业做大了,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需要有效的控制系统保障企业长治久安,保障应对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风险,这就需要提高企业风险控制力,从而实现核心要素的自主创新。

核心要素创新主要是中小企业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集中力量研发出核心技术,并充分整合外部环境中的技术资源,形成新生产技术的创新活动。中小企业的核心创新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创新能力,能够攻克关键的技术难题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运用核心创新路径的中小企业在整合外部资源时可以有多个合作者可供选择,并有多种可选择的合作方式。中小企业要重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在人才上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定期提供有价值和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创新过程中,同行企业、非同行企业都可以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并且,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在一定范围内招标的方式寻找合作者,这可以保证企业获得实力最强的合作伙伴。并且费用垫付使企业不会因为研发而出现财务周转困难。中小企业企业也可采取将部分辅助技术外包给合作者的方式完成创新活动。有效的外包可以使企业提高灵活性,降低风险,减少资本投入,更有效地将资源分配给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

核心要素创新管理使中小企业集中优势和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减轻了企业自主研发所有技术所带来的压力;解决了企业由于资源匮乏而限制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有效降低企业风险,分散研发风险。近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社会责任要素”的担当

现在,很多企业的公益投入仅仅是一种防御性的措施,一种公关策略,究其根本不过是为了应对来自社会活动家们的批评和压力。因为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承受的社会压力更大,因此他们必须做出更多的反应。中小企业要保持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兴趣,就必须理解其必要性。如果企业仅仅是为了行善而资助社会公益活动,这种行为从长远上看是难以为继的,大把花钱很容易,但如果只是没有回报的投入的话,就必然会在企业内激起反感和不满的情绪。一旦经济压力增大,企业利润出现下降的迹象,企业就会很快放弃参与公益事业。

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角色问题。顾客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时,对企业的社会行为也越来越关注。调查显示,那些生命力长久的公司,除了能够生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使企业业务增长、利润增加外,还有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使得他们赢得社会的尊敬,这种社会责任是其竞争力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这些来自行业内外的众多因素迫使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坚持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除了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要关注社会效益。

第5篇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女性踊跃投入科技领域。她们的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不仅为加快我国科技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而且为女性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在颁奖典礼上说。

再一次将奖杯亲手颁出的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比往年此时多了份激动。他表示,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和对女性、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女性的人文关怀是促使欧莱雅常年支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动力。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盖保罗。在谈及履行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间的关系,这位说着不算地道英语的意大利人,用满脸的真诚一再传达这样的信息:欧莱雅回馈社会的心意是单纯的,由此获得的回报不是自身开展公益的目的,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自然结果。

将科学的严肃和女性的美丽完美结合

《WTO经济导刊》:7年来,已经有57位女科学家获奖,请问欧莱雅为何如此关注青年女科学家的成长?

盖保罗:欧莱雅一直将科研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DNA和核心战略。去年七月我们在上海浦东成立了新的研发与创新中心,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和对女性、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女性的人文关怀是促使欧莱雅常年支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动力。欧莱雅希望该奖项把科学这一严肃话题与女性的美丽完美结合起来,并更好地诠释“科研导向、服务女性”的理念。

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欧莱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最重要的支柱项目之一。从2004年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欧莱雅(中国)四方联手创立,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致力于推动女性发挥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盖保罗:对欧莱雅来说,除了创新、团队和重视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这是欧莱雅创立百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也与中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我们努力做好对消费者、员工等各方面的基本责任,并一直积极地在教育、科研、慈善等领域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我们在中国除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也希望回馈中国,这是非常符合欧莱雅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

事实上,进入中国的15年来,欧莱雅的业绩与在中国开展的公益事业分不开。通过公益活动,既使公众了解了欧莱雅在中国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增加了对品牌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当中获益匪浅。

因而,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其实是与企业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这是一个企业赢得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基石。当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社会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经营。毫无疑问,消费者更认可具有社会责任内涵的品牌。

“社会责任成为了欧莱雅的竞争力”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怎么做才能使社会责任行动对提升品牌美誉度有益?

盖保罗:长期以来,欧莱雅主张超越纯商业模式,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逐渐增强的对社会及环境的责任意识结合在一起。虽然目前很多企业也都在持续性地、有计划地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但很多还是将公益事业包含在品牌推广里面做。当你不得不朝着一个商业的角度去考虑任何一个活动,意图就不纯正了。而如果我们的动机不够纯粹,事情不但做不好、做不长久,不良的动机也会被大家识破。所以,我们在开展CSR活动时,并不刻意将销售指标作为衡量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指标。

企业通过公益活动获得良好社会反馈的关键,在于所传达的企业价值观获得公众的认同,由此为企业带来美誉度,促进企业业务的开展。但这并不应成为企业开展公益的目的,而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觉得如果真心去付出,结果往往会比把商业目的放在第一位的效果来得更好。在中国,我们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公益事业,起初很多投资根本没有希望得到回报,但从最终来看,社会责任实际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竞争力。当对手为创新的产品、复杂的营销而激烈竞争时,欧莱雅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了独特且更能为公众认可的品牌形象。

“从企业特色与社会问题的结合点切入”

《WTO经济导刊》:很多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也并不缺乏真诚,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您认为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间,如何才能达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盖保罗:我本人觉得只要能够对所在国家做出相应的支持和贡献,都有意义。但事实是,我们没有力量帮助所有需要资助的人,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会从影响或者倡导的层面去看我们所做的公益行为。我们注重在开发一些有创造性的项目,推出的每一次策划都是高起点、高质量的,希望可以作为别人效仿的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其中来,这样的影响范围会更广一些,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一些。

在公益活动的选择上,我们注重实施的长期性、稳定性,希望这些项目通过一年一年地持续下去,形成一定的分量和影响力。所以我们对于公益项目开展的过程和效果非常重视。我们倾向于关注和致力解决跟我们这个行业有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个方向上,我们会选择切合我们企业特色的具体项目去做,这样将更得心应手,也更具持续性。

今天大家看到的欧莱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正是这样。截至目前,欧莱雅对于该项活动的捐助总额达410万元人民币。尽管单看捐助金额,算不上为人称道的大手笔,但我们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效。企业如果不花心思认真地去做公益,只是拿出支票或现金来去投入,那是容易的,但效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WTO经济导刊》:将关注女性科学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切入点,目前来看,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欧莱雅自身带来了怎样的促进?

盖保罗:让女性科学家的杰出表现获得社会关注,改善科学界长期以来性别不均等问题,并为科学界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欧莱雅致力于此活动的初衷。而我们欣慰地看到,多年的努力已有回报。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奖项设立七年来,已在社会上,尤其在科技界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目前很多女科学家,特别是中国女科学家的名字已经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脑海。另一方面,科技新生代的力量也在逐年加大,很多女科学家不再感慨自己后继无人,而是赞叹后生可畏。报名参评的女科学家人数正逐年增多,今年评选通过资格审查的有效候选人为163人,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往届,且科研成就都非常突出,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地方。也因为这样,我们和合作伙伴商议,决定自本届评选开始,将获奖者人数由原来的5人扩展为10人,同时也将香港、澳门女科学家也纳入候选序列。

第6篇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教育产业园 商业模式 框架构建

一、园区名称定位

名称:××・综合素质教育产业园

定位:一站式优秀教育培训资源集聚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展示平台,点单式教学模式探索基地。

(一)价值

1.学生主动性。在产业园里,学生可以选择园区里自己想要的课程和老师,中途如果不满意,可以更换课程及老师,不用顾忌费用能不能退的问题(费用统一由园区运营商收取)。

2.优秀师资利用最大化。园区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主导制订课程和学习计划,师资力量是按照需求和能力优胜劣汰,越优秀的老师,学生就会越多,越平庸的老师,学生就不愿去听课,教学相辅相成,师资不断优化更新。

3.一站式的便利性。园区有种类齐全的培训机构,学生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这避免了现在赶趟儿似的送孩子去培训的窘境,同时园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如陪同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购物、休闲、用餐以及健身等活动,便利的价值处处体现。

4.家长参与或加入学习活动。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家长送孩子培训后,家长就离开或者外面等,园区有O置很多针对家长的培训学习,包括专业知识、亲子教育、学历晋升、技能培训、心里辅道等等,使得家长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充电学习。家长自身得到提升,也可以感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5.学以致用,发现自己潜能,提升信心和学习动力。传统的培训教育经常是学过就忘,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园区配备大量展示平台,比如音乐剧话剧舞台、运动场、演讲或辩论会场等等,结合与其他学校的比赛或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综合学分制的运用,结合社会及公益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这块内容是园区的重要价值诉求,目前的培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严重,园区参照了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推行综合学分制,也就是园区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有学分,可以参加园区内外的社会及公益活动争取学分,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各种奖励,如奖学金、现金等价券(可以在园区的商业配套中当现金使用或者抵学费等等)等,提供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

7.线上线下的同步结合,名师名人资源的共享运用。名师是重要的教育稀缺资源,园区通过兼职授课或者外部交流等形式,邀请名师或者名人到园区授课或讲座,同时线上同步开展(线上通过扫描APP软件二维码,交费即可进入视频授课,也可以互动交流,费用按照总价和人数确定,如一小时课费为1000元,如线上有1000人点击进入,则费用为1元1人),教育资源共享。

二、园区选址规划

教育是一个社区结合相对紧密的区域,因此园区选址有一定要求:

第一,不能太偏,交通相对便捷,车程5分钟左右,停车必须方便。

第二,不能接近中心区,园区无法承担高额的土地成本,停车极其不便,市中心区域不适合做该项目,尤其适合正在进行城市化的发达开发区。

第三,周边小区较多,年轻人群比例较大,城市化过程中的开发区的人口结构中年轻人群较多,外来工作人员比例较大。

三、园区的建筑规划参数

占地面积:约40亩

容积率:2.0

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教育培训用房:37500平方米(含教师公寓12500平方米),主要用于项目教学及教学配套内容,如培训教室、操场、舞台剧院、多媒体训练场、教室公寓等。

配套用房:12500平方米,主要为服务于项目的配套服务,如食堂、餐厅、休闲咖啡、健身娱乐、便利超市等等

产业园需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立项,经规划、国土等多部门确认,即使是闲置土地或者厂房进行使用性质变更,也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审立项,报各关联部门批准更改使用性质,才能进行规划建设。

四、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园区统一经营管理体系

园区设立运营团队,统一运作产业园,包括招商、策划、客服、物业等等。在完成项目定位后,引入符合园区定位及周边需求的优质培训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第一,费用由园区统一收银,园区与教育培训机构按照40%∶60%的比例分成(分成比例可以视项目地段或者招商情况而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结算(如以月结算或者以季度结算)。

第二,项目里的基础装修投入,包括培训教室,都由园区负责实施(培训机构个性化的装修由其自行实施),但教育培训机构需缴纳一定的装修保证金。

第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更换培训机构和课程,园区按照实际学生学习课时与培训机构进行结算;如果培训机构及其师资力量一直不被学生认可,园区可以要求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调整师资,甚至有权与其单方面解除协议。

第四,园区对培训机构实行考核制,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一般以年为单位,按照培训机构的实际入学课时和人数,以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两个基本维度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保持竞争力。

第五,园区鼓励学生的独立自理以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实行综合学分制。学生除了学习优异可以获得学分外,参加园区的劳动(如食堂洗碗、扫地),对外获得比赛荣誉、做社区义工、好人好事等,有相关依据均可获得学分,这些学分既可以有精神鼓励,也可以化为物质内容,如充抵学费,用作园区商业配套的实际现金等价物。

总之,园区统一经营管理,费用统一收取,可以优化培训师资资源,非租赁式并且提供基础装修,可以大大减轻培训机构的资金压力,对于其专心教育、致力业务很有作用。对于园区管理方来说,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可以更好地引进和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颠覆了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设置特教机构,提升社会责任感

目前,特殊教育,尤其是针对智力障碍、行动障碍的群体来说,是一个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园区将设立超过1000平方米的特教培训机构,并且配置适合特教的各种教学资源,凸显园区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三)配套用房的y一规划和招商运营

配套用房以来作为产业园的补充服务内容,单独设置于教学楼之外的建筑,主要以商业配套为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项目的收入。整体上,项目的配套用房由园区统一规划、定位、招商及后续运营,引进与产业园定位及人群结构相符合的配套商业,如便利超市、休闲咖啡、健身中心、餐饮购物、儿童游乐等等,主要是为园区家长、学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商业服务。

(四)教师公寓的设立及统一经营管理

教师公寓是针对园区工作的教师而转向设立的,作为项目的配套服务,为在职教师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教师公寓,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留住优质师资资源。教师公寓除了服务于园区的教职工人员之外,如有多余,可以对外租赁,补贴园区收益。

五、项目的基本收支测算

总体上,项目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分成收入(按照40%:60%与教育培训机构分成);二是配套用房租金收入。

成本:一是建设成本:总投资1.2亿元,财务成本按照7%计算,一年840元,折旧按照40年分摊,每年300万元,合计1140万元。二是管理成本(按照7个人项目团队,保洁保安外包,物业费能耗费的收益假定正好平衡保安保洁费用)150万元,推广费50万元,维修改造费30万元,合计年成本230万元。成本总计:1370万元。

按照静态测算法,投资回报率为9.5%,投资回收期为10.5年(项目未计算土地成本,也未计算可能的政府补贴等收益)。

第7篇

十色定位于基于两性生活场景的情趣社群品牌,用户面相对情趣感兴趣且熟知互联网的人群。内容载体目前由微信公众帐号、电台节目以及其他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组成,粉丝人数超过一百万,电台节目累计播放量超过1亿。

微信公众帐号是十色品牌内容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其对于泛社群概念的体现。具体来说,十色品牌之下运营有三个号:十色、弄潮馆、裤头研究所,三个帐号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内容。十色是其主号,每周更新一期十色周刊,内容涵盖专访、影响艺术等与情趣有关的内容,目标人群为希望获取情趣文化的受众。

弄潮馆面向高端玩家,提供情趣玩具测评、等内容。裤头研究所则针对入门用户,科普两性知识,也会做一些公益活动。

十色希望通过微信个人号+微信群的模式,将用户标签化,增强社群的互动性。当然,官方个人号也会充当管理员的角色,对敏感话题内容进行管理。

商业模式上,十色以内容为载体提供广告,在周刊或者电台中,推荐相关产品类目,获得收入。此外,社群切电商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十色的策略是做精品推荐,尽可能保证推荐的产品是经过测评或有亲身的体验。

当下电商行程规模的就有春水堂、他趣。以他趣为例,是通过电商平台吸引用户购买,再提供社区平台供用户交流。十色则是选择先从人入手。创始人钟凯帆告诉猎云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行业内电商更多的只是商人,仅仅是卖东西。而十色更希望在电商之外,让用户觉得情趣是一个有独到体验的事情,精品推荐的策略,也是担心用户买到不好的产品后,对情趣这件事失去兴趣。

推广方面,十色以线上为主导,曾和美味不用等、58到家等跨界平台合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会和大姨吗等行业相关品牌进行合作。

十色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内容纬度,之后通过视频、漫画等形式进步一扩大布局,在电商的推动上,也会加快进程。

第8篇

人脉银行,“微公益,大和谐,共发展”

自2015年6月开始,一个定期举行的、名为“人脉银行公益微拍”的活动,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在广州乃至全国迅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每逢周二、周五晚8点30分,在3个500人的“人脉银行”公益微信群中,无底价拍卖各界爱心人士捐献的艺术品、收藏品、生活用品等,拍卖款用于捐助需要及时帮助的公益对象,平均每个月8期左右,至今已举办数十期。由于是无底价拍卖,不论拍卖品实际价值多少,只要无人再往上叫价,即宣告成交。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热心公益的群友们低价拍得自己心爱的物品,另一方面拍卖所得现金可以救助于每期活动的公益对象。

这个由“人脉银行”发起的活动,再次实践着人脉银行“微公益,大和谐,共发展”的理念。

事实上,人脉银行本身就是一项公益事业,几年来通过无数次的社会活动,已经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企业和个人。在扶助特别弱势、困难人群方面,“人脉银行”更是获得了诸多赞誉。

2014年4月,“人脉银行”发动百位爱心人士捐赠《弟子规》手抄本三万册,并与广东社工委、广东恤孤会、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合进行“访贫关爱行”,赠送到广东省内各偏远小学的学生手中,并进行了现场互动。

2014年春夏之际,为了救助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广东女童季映君,“人脉银行”通过皇马俱乐部中国区主席,得到了世界著名球星C罗的签名球衣,C罗还带动了皇马全队球星捐助签名球衣。“人脉银行”继而收集了广州恒大全体球员签名球衣、世界台球天王奥沙利文签名球杆及众多知名书画家作品,并协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华帅爱心基金、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组织了“为了中国不再地贫--皇马恒大巨星签名球衣公益慈善拍卖会”,所得数十万元全部及时对患病女孩进行了捐助。

2015年秋,为了帮助抗日老兵,“人脉银行”与著名歌星蔡琴“琴暖羊城”演唱会组委会合作,通过拍卖门票、蔡琴签名CD、海报等筹集公益资金。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人脉银行”形成了独特的公益模式。

“人脉银行”,一个极具特色的项目,一个有些神秘的名字。许多人想知道它的由来,想知道它是如何运作的,关注它如何能让公益事业永久持续下去。

而要把这些阐述清楚,就要从人脉银行创始人――大梦先生说起。

大梦先生本名孟宪尊。“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因为自己姓孟,也因为喜欢诸葛亮的这句诗,他有了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大梦先生。身为孟子第72代后人,他的家国情怀、仁义精神,体现在了他对商业与公益的认知、创立“人脉银行”的初衷与梦想上。

大梦先生,社会精英转型公益

大梦是山东日照人,出生于1973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暨南大学金融硕士。毕业后他到广州工作,先后服务于著名金融机构近10年。2006年,他开始了职业转型,投身于职业体育大赛领域,先后负责了诸多职业体育大赛的招商、商业运营及新闻传播工作,包括2007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2007年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赛事招商、2008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赛事招商及票务运营、2008年NBA季前赛票务运营销售、2009年广州苏迪曼杯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招商及国际羽毛球文化节运作、2010年 “祝福广州”首届名人高尔夫邀请赛等。同时,他先后担任过世界台球天王奥沙利文的中国区经纪人、“九球天后”潘晓婷的经纪人……借着这样的人脉和机缘,他在赛事之外还运作了具有更大附加值的一系列活动。2008年,他协助广州市政府洽谈恒大地产冠名赞助第49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恒大赞助金额达2000万元,通过体育营销大大提升了恒大地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成功策划了球王奥沙利文慈善中国行,为西南旱灾而战,全面提升了星河湾的品牌效应;同年成功策划了“最美亚运冠军九球天后――2010潘晓婷东莞球迷见面会”,帮助祥利地产在开盘当日实现了远超预期的销售预订……

四年来参与运营了多项重大职业体育赛事后,大梦总结认为,体育职业大赛由于推广、场地、明星等费用高昂,一般要由政府主导才能取得成功。在国内当时的商业环境下,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仅由一家公司或几个人来运作的话,很难取得收支平衡。即使再有运作经验,国内体育职业大赛终归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而他的志向希望不依赖政府资源,也能拥有一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事业。

之后,一位外交官朋友建议他做“家族外交”项目,并愿意投资支持。所谓“家族外交”,就是通过组织活动等方式促进不同家庭间的友谊。大梦刚开始觉得这是个好项目,深入分析后他却认为,促进不同家庭间的友谊当然是好事,可家庭之间走得太近了,很容易惹出是非,产生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后果。他放弃了这个项目。但“家族外交”的项目思路,促成了“人脉银行”的产生。

2011年5月,大梦做出惊人之举,放下所有生意,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人脉银行”的创立与建设上,开始投身于可持续性的公益事业。

成立之始,大梦为“人脉银行”定了三个发展原则:一,以公益为走向;二,不介绍男女朋友,不涉及男女关系;三,不做违法和有违道德的事情。但他同时知道,可持续的公益是要以商业运营来保障的。那种理想中的去商业化的、不计回报的慈善当然更容易获得多数人认可,但若没有一种模式作为保障,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传统中的“锄强扶弱”,可以获得一时叫好却不能持续;“扶强助弱”,才能“大和谐,共发展”。为此,他一方面拿出自己的积蓄,保证人脉银行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利用自己的优势,让“人脉银行”通过商业运营为公益目的提供保障。

商业运营,可持续公益的保障

“人脉银行”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为客户“配置高端人脉资源,提供最佳商业方案”。自成立以来,人脉银行先后运营了2011年“畅想南沙”第二届名人高尔夫邀请赛、2012第三届广州名人高尔夫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成功策划了“人脉银行总裁之约――南昆山温馨之旅”、 “保利南海一号高尔夫球场开杆仪式暨人脉银行名人交流赛”等活动,帮助富力地产南昆山项目的传播与销售、保利地产楼盘的销售等带来显著帮助。大梦先生还曾经先后帮助中信广场、荔湾广场、顺德碧桂园、佛山百花广场、羊城大厦、健力宝大厦等大型房地产客户成功贷款融资。

2004年12月,由“人脉银行”、南航传媒共同举办的“汇聚国粹相约世博”活动暨2015米兰世博会“礼仪之邦礼行天下”项目启动会举行。大梦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人脉银行”作为2015米兰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组织馆中国区推广合作伙伴,与南航传媒共同合作,通过“礼仪之邦,礼行天下”项目,搭建全球杰出人物的世博俱乐部,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布局。

这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为人脉银行的生存发展与可持续性公益奠定了基础……大梦说:“自古以来,商业与公益都是互融共生的。真正能做出大公益的人,都是通过商业运营能调动巨大财富的人,如美国的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的李嘉诚、邵逸夫等。邵逸夫先生在内地捐建了6000多个教育项目,逸夫楼遍布全国……我国一直有扶贫助弱、急公好义的传统,但却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性的公益文化。人脉银行,力争实现商业运营与公益文化间互融共生的和谐逻辑。”

第9篇

[关键词]如家;CIS;企业形象

2002年,首都旅游集团联手携程旅游服务公司,创建了如家连锁酒店。作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领军品牌,如家快捷酒店始终以人的感觉为着力点,提供标准化、干净、温馨、舒适、贴心的住宿产品,为海内外的客人提供安心便捷的住宿服务,传递着适度生活的简约生活理念。经过4年多的发展,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酒店行业海外上市第一股,同时也标志着国内经济性连锁酒店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如家鲜明的企业形象。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缩写,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常人们习惯称其为企业形象识别战略。它是指运用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传达给企业周围的关系或者团体,并令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这里采用日本的CIS定义,即认为完整的CIS包括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

下文就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完成本案例的分析。

1 MI

MI是指理念识别,包括企业的理念精神、座右铭、文化性格、宗旨等,它是企业各种活动的主导和CI体系的基石,属于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次,是企业之“心”。如家从建立开始就着力塑造良好的形象、鲜明的特点,强调与同行业竞争者的差异,突出独特的精神,打造适合自己的理念——“把我们快乐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真心的关爱,献给每一位宾客和同事”。

区别于通常严肃刻板的企业理念,如家的理念显得异常的温暖。如家所制定的使命也与此契合:为宾客营造干净温馨的“家”、为员工提供和谐向上的环境、为伙伴搭建互惠共赢的平台、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为社会承担企业公民的责任。从企业核心理念到宣传语——“不同的酒店,一样的家”,处处都有着宾至如归的“家”文化的影响。

在如家的理念识别系统中,不仅体现在顾客方面,还兼顾到了员工、伙伴、股东以及对于社会的责任。面面俱到的周密考虑,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家制定这样的企业理念,事先经过了长期严谨的市场调查研究。国内不乏星级酒店,但入住率都不高。究其原因,如家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经常出差辗转于各大星级酒店的商务型顾客,或是旅途劳顿的旅游者而言,需要的是家一样的温暖,并且追求一种便捷的体验,而星级酒店往往无法给他们这种感觉。并且调查显示,大多数客人在住店期间并没有使用酒店康乐中心等设施,于是如家也取消了这一系列使用率不高的设施,力图达到便捷、温馨。正是这些调查促成了如家现今的企业理念。如家获得成功后,不少人想要模仿,对此,如家的管理团队称,不可复制的是理念,如家最难被模仿的就是其对商业模式的理解,而这凝聚在如家的管理团队的心中。纯粹的模仿是know what,然后是know how,再高一个层次是know why。know why正是如家的核心优势。

2 BI

BI是指行为识别,指企业内外各项活动的行为规范策划,展现企业内部的制度、组织管理、教育、生产、开发研究等,并扩展到企业外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公共关系、营销、市场调研等。BI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而有别于企业名称、标志等静态识别形式。是企业之“手”。

如家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而详细的管理制度,约束并规范组织和员工的行为。对于服务行业,产品的提供本身是一项比较难以约束的事。对此,其管理团队提出了“像制造业一样生产服务”,主要就是强调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我们对待服务的质量,要像制造业的企业一样。在制造业,次品率往往低于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才是合格品;而服务性行业,能够达到90%以上的客户满意度就非常不错了。其实说起来90%的客户满意度还是说明有10%的次品率;即使是99%的满意度还有1%的不合格产品,这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提倡零缺陷,虽然整个与客户接触的服务流程环节非常多,我们仍然要求全过程的次品率要在1%以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服务并不是容易做到标准化的东西。需要对每个过程、每一道工序,完全能够进行控制和测量,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人员每次与客户接触,说的每一句话、客户每个不同的要求,服务人员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达到这些要求,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困难并不是不可能克服。换个角度,就可以把服务像制造产品一样分解成一个个环节。能够保证按照恒定的质量标准永远重复下去,才是最为成功之处。”

扩展到企业外部,如家也致力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公共关系、营销等。比如迎接世博,推出多项绿色环保活动;赞助东方卫视全程参与“加油!好男儿!”活动;举办员工运动会、技能比拼大赛等活动;制定反舞弊政策;制定商业行为和道德规范等。如家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各种行为准则的制定及实践、持续的媒体活动策划,打造充满活力、管理高效、热心公益、注重人文关怀的形象,使品牌在大众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不断得到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动态形象。

3 VI

VI指企业精神与行为的外在化视觉形象设计,如标志形象、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和中心广告词等,广泛应用于销售系统、办公室系统和环境系统。人们能直观感受到,是企业之“脸”。

如家的LOGO,由红黄蓝三色构成,颜色鲜艳、对比强烈,可识别性高。小房子样式的设计,HOME INN的标志,“I”做成弯月的样子,“如家”两字嵌在房门中,整体LOGO巧妙而简洁,给人温馨的家的感觉。

店面的设计也主要是黄蓝两色,这样鲜艳的色调在城市中很少看到,故而识别性很高,仅这一点就为其特色度加了不少分。有很多新闻报道直接用“黄房子”来代替如家,其高识别度由此可见一斑。

酒店内部的设施亦高度标准化,棕黄色的地板、粉红色的床单、白色的窗纱、蓝色的窗帘,都意在区别于其他酒店难以接近的一片白色,营造家庭般的感觉。

总体而言,如家的VI设计与其理念完好地契合,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城市,一样的家”。在如家的CIS设计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宾至如归的“家”文化,MI、BI、VI三者相互融合,打造出全方位立体的企业形象。而这些都是基于前期详尽的市场调研,分析出企业真正想要树立的形象。从而,对于市场的充分了解及准确把握是打造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前提。另外,在实践CIS的过程中,要统一在MI理念的前提引导下,建立统一整体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