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8:10:14
导语:在新能源发展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新能源 新能源接入 智能配电网
引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传统能源危机导致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本着有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一场全世界范围的新能源革命序幕已经开启。电力行业作为传统一次能源的最大使用者,需要在这场新能源革命浪潮当中充当先驱者的角色,大力研发新能源转换科技,加快新能源开发综合利用的脚步。
一、概念
(一)新能源
新能源也称为非常规能源,是区别于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相较传统能源的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特点,具有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环保等巨大优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人类生活发展物质基础地位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二)智能配电网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灵活互动的有效途径。智能配电网相较于过去的传统的配电系统具有自愈、安全、信息化、提高电能质量、支持与用户互动等明显优势。全面推广和推进智能配电网应用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
(一)智能配电网新能源接入现状
目前的电力工业新能源开发利用当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推进速度最快,世界电力工业大多都将其作为新能源接入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1.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相较传统发电有着无枯竭危险、无噪无污染安全可靠、不受地域限制、建设周期短。能源质量高等优势。我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发展潜力巨大,配合积极稳定的政策扶持,到203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300亿千瓦时。在今后十几年,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目前存在并网成本过高的问题。
2.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就是通过一定技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然后再把机械动能转化为电力动能。风力发电的特点是具有是清洁、可再生、建设周期短、规模灵活等优点的同时,也有着噪声,视觉污染大、运行波动大,间歇性、不稳定、成本高等缺点。风力发电是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新能源接入当中最具潜在规模化商业开发可能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260万千瓦,是世界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2008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量达到7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五,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大国行列。我国风力发电前景辽阔,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光伏发电一样,实现并网运行是风能发电的必然方向,也是当下制约风力发电的一个瓶颈。
(二)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
新能源势必会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只是早晚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新能源开发转化技术能力还不够成熟,电力工业新能源开发利用还不足以起到主导的作用,但对电量补充和一些偏远地区的供电等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新能源发电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不可控、可调度性差等特点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电网接纳能力不够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难度大,成本高,同时也会给原有电力系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1.电能质量影响
①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发电特点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会呈现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电量变化随机性大。并网会产生冲击电流,引起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引起馈线中的潮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稳态电压分布和无功特性,使电网的不可控性和调峰容量余度增大,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
②谐波注入
新能源发电电子装置会产生一定的谐波和直流分量,当谐波和直流分量注入电力系统后,会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能质量,还会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误动作,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③孤岛现象
所谓的孤岛现象就是在电网出现失压情况时,并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的供电状态,与本地负载连接形成独立运行状态。
2.并网标准
目前我国国内缺少统一的关于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标准定论,相关并网和检测技术标准,系统检测和认证体系等都还在逐渐完善中。这就导致在新能源发电并网过程当中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标准指导,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并网无法展开,并网系统得不到保障。
3.网损
现有配电系统的单电源辐射式网络在新能源接供电接入后变成用户互联、多电弱环网络。使得配电网损不确定,受负载、电源位置、大小等多因素影响。
4.增加配电网监控难度
现有的配电网信息采集,操作,调度等监控工作较为简单方便。一旦新能源供电接入,将使配电网监控复杂化,高难度化,直接导致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结束语
新能源开发利用是生产商,投资商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博弈的市场,更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新能源革命势必早晚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结构。当下电力工业新能源接入还存在诸多研发利用问题,新能源的接入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但其快速的发展和无限的潜能都是让人欣喜的,人类离不开能源作为物质基础,大力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新能源转换科技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吕艳坤.浅谈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30):128-129.
关键词:新能源思路发电发展
Abstract: China is rich in new energy reserves,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form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facing th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urther elabo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impact on the power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Keywords: new energy power development ideas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新能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现状
(1)风能资源。我国风能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量占全国风能资源总开发量的8 0 % ,陆地潜在风能资源开发量大约为23.8 亿 kW。
(2)生物质能资源。我国每年生物质原料资源的废弃物产出为4.74 亿 t,边际性土地年产出 有4.25 亿 t。
(3)海洋能资源。我国的波浪能资源量、潮汐能资源量、潮流能资源量和温差能资源量分别为1285 万 kW、1.1 亿 kW、1.4亿 kW和13.2 亿~14.8 亿 kW。
(4)地热能资源。我国地热可采储量占全球总采储量的7.9%,地热能资源发开后的发电潜力有582万 k W 。
(5)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辐射资源较多的地区有西部地区、高原地区、内陆地区以及比较干燥的地区。直接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青海中部、西南以及蒙古西部。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在新能源发电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新能源发电也能促进了发电技术的进步。
2、面临的形势
首先,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导致化石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与他国家相比化石能资源发展形势比较严峻。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费量比较低,能源需求发展空间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必然会增加。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能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我国调整能源的结构。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我国火电用煤消耗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二氧化硫导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加速气候变暖。因此,新能源发电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节能环保。
二、新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新能源资源的特点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有: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青海等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中东部和西部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用新能源发电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输送,能源的需求与能源资源呈明显的逆向分布。要想实现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利用,必须将其转化成电能才能进行输送。目前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需电量较少,只能通过长距离输送的方式才能到达中东地区。新能源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新能源发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
2、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影响。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难度和供电成本。同时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
(2)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新能源发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力供应的模式,并对电网安全和稳定的运行产生了影响。
(3)对配电网产生的影响。由于新能源发电的分散性,所以发电容量比较小。分散式的新能源发电,增加了配电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对配电网产生了一定影响。
(4)对系统调度管理的要求。由于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对发电出力准确预测的要求变高了,同时对系统调度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需要对电力系统加强建设。
三、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思路探索
1、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示范推进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应根据大规模集中开发输送与分散开发就地消纳并重的发展思路。可以在甘肃、、青海等地区进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在上海、北京等地区开发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对于云南、、青海等偏僻的地区建设小型光伏电站项目,进而解决供电问题。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发展思路是示范推进,在甘肃、新疆等荒芜的地区,进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建设。
2、积极有序发展风电
我国风电开发要实现分散与集中开发相结合,就必须有序的建设风电基地、增加对内陆分散风能资源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同时还要进行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在准备工作做好以后,通过示范项目总结出海上风电项
开发的经验和不足,进而提高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并有序的对沿海城市进行海上风电建设。通过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推动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提高风电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目前的新能源发电处于起步的阶段,尤其是在我国缺少相关方面研究的情况下。总而言之,要理清我国能源补贴机制的情况,对现有的能源补贴种类深入研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为我国能源补贴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能源定价机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的能源补贴机制,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周海波,李家坤.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徐冬青.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0).
【关键词】电力;营销策略;新能源
一、新能源的概念
能源,就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意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新能源则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等能源。
二、新能源发展给电力营销带来的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已逐步摆脱能源供应匮乏的局面。由于全球低碳环保趋势的推动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和引导能源供应及消费体系。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就提出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逐渐得到各国的重视,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的能源资源及电力负荷分布呈现的显著空间差异,电力负荷中心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能源资源则集中在西部、北部。因此,我国规划并推动建设了西南水电基地、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风电基地和太阳能发电基地等一系列大型能源基地。为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及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目标,通过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的跨区域电力输送与配置,这为新能源的发展及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根据我国能源状况和负荷分布的特点,如何看待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与电能利用的关系,这对于两者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根据能源转换传递过程分类标准,可以看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新能源多为一次能源,而电能为二次能源,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与电能在能源利用体系中并非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目前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与发展,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发电转换为电能。
二者的协同发展体现在,一方面电网的逐步完善,电网输送与配置能力的增强,将增强新能源发电的并网能力,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保障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必将伴随着对能源输送与配置要求的提高,这也将进一步奠定和巩固电能在我国能源利用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尤其是电网的输送与配置作用,同时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这也对电力公司尤其是电力营销工作提出了更为复杂、更高标准的发展要求。
新能源在某些利用方式上确实与电能存在竞争性、替代性作用,比如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的推广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的供暖、制冷等需求;生物质能中,沼气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也能发挥燃料、供热的作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可以作为汽车燃料替代石油等;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以将地热能用于供暖等。
三、新能源发展给电力营销带来的挑战
新能源的发展,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外部环境变化表现出的一种外部推动力,推动着整个电力系统,尤其是电力营销工作从运行体制、制度体系、人员理念、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新能源的并网问题。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大规模开发利用及接入电网也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电网调峰调频压力增大、电压控制难度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加。这就需要提升电力公司的自动化技术、协调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并网政策及技术标准,理顺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公司等各方利益,进而推动鼓励优化电源结构的政策等。
(二)远距离输电问题。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国电力供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实现跨区输电。交流输电具有方便电力接入、传输和消纳的特点,然而远距离输电就体现出交流输电的经济性、安全稳定性的不足,直流输电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然而我国高压直流输电起步较晚,相关技术能力、标准体系、业务规范等尚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三)电网安全性及可靠性问题。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国外屡屡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电网呈现出结构整体薄弱、电网电源发展不协调、系统运行日趋复杂、负荷增长迅速等特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以及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与受端交流电网的融合问题等,使得电网的安全性、运行的可靠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四)新型用电服务问题。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等新型用电业务的发展,对电能供应质量、电力营销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力公司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电力供应方案,不断拓展电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增加客户的选择权和自,实现客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
(五)分布式能源利用问题。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发电项目。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类型。
四川地区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适合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小水电等在内的新能源发展,而主要的利用途径就是分布式能源利用。分布式能源利用途径可以一定程度解决广阔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成本,提高电能消费所占的比重。然而,分布式能源利用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克服技术装备自主制造、经营成本、运营效率、运行可靠性、发电并网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同时解决相关能源政策、发展战略、技术标准及系统规范等问题。
四、新能源发展对电力营销战略的影响
针对电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不足问题,根据国际能源消费格局及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电力公司提出了以大能源观为核心的“一特四大” 电力营销战略
所谓大能源观,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来看,就是统筹考虑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各方面的关系;统筹考虑满足能源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统筹考虑国际、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考虑煤、水、电、油、气、核等各种能源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能源开发、输送、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按照大能源观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
“一特四大”战略的具体内涵是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其中,特高压技术是指电压等级为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实施“一特四大”战略,使大规模的能源生产、转换、输送成为可能,进而有效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利用效率、资源配置、环境约束、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王广庆、谢传胜,电力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
一、 引言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几乎延伸到各个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汽车产业的形态与格局。新能源汽车的产生是面向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现实问题,但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仍受到诸多技术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汽车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汽车企业往往是掌握先进技术或意图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型整车企业。
本文总结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然后通过对我国上市车企的数据分析,推断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的特点,实证分析我国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的纵向整合效用。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
1. 新的动力来源。从能源类型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较传统汽车具有革命性变化。不再使用汽油、柴油等需要燃烧或者燃烧后产生大量碳化合物的物质作为能源,而是以电力、生物能源作为主要能源。这导致了传统汽车产业两个环节的重大变化,一是增加了储能环节的产业,二是驱动机械产业环节发生了变革。以电能驱动为例,电能的储备和转化对于汽车的使用非常重要,这就对电能的储备装置(如电池)的性能的要求非常高。电池具备需要高密度,大容量,衰减慢、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电池的技术水平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驱动机械由燃油发动机转变为电动机,对节能、高效的电动机需求仍有待满足。
2. 新材料的需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承载着使用新材料的使命。为实现汽车轻量化、高强度、环保性等目标而研制的新材料将率先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使用。目前主要的在研新材料有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合金材料、泡末金属等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模块亟需新材料提升其性能,如电池、电动机等。科学界、产业界仍都在苦苦追寻能够提升电池性能的材料。
3.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信息技术一般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同时,在动力系统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未来汽车的新能源化亦将是汽车发展趋势。所以新能源汽车必然带上最深刻的智能化的烙印。虽然自适应巡航系统、导航系统、安全防撞系统等控制系统已经在很多汽车上得到成熟运用,但即便是已有的技术仍与“智能化”目标有很大距离。更何况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甚至汽车专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汽车各部件之间的联结组成了汽车的各种内部控制系统。汽车与驾驶者或乘客之间的联结形成了人机交互系统,它与外界信息构成了新的互联网生态圈。三者共同构成了车联网,汽车则成为物联网的终端。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单纯机械产品,信息技术将成为汽车本身的一部分。汽车各部件之间、汽车与驾驶者之间、汽车与外界信息之间形成互联互动的网络,所以,电动汽车必然是一个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产品。
4. 有别于传统汽车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随着能源的变化发生变化。电能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流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补充方式主要是充电或更换电池。所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需要新增的基础设施,需要与其他环节协调发展。同时,长远看还需考虑充电站的布局、路网规划,充电负荷预测,电站选址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状况等多方面问题。电池等关键部件的维修也将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机械工具。另外,目前产业化生产的电池都是废弃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电池,对这一部分的处理,也将催生很多产业环节。
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特点实证分析
1. 假设提出。从目前已有的研究可知,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在不同行业之间这种关系的表现是有差别的。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对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上游模块的需求空前的特征。那么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与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传统企业在内部资源整合和研发投入方面对企业的绩效影响程度上是否有显著差别,有多大的差别,将会是个有趣的问题。理论上,新能源车企的整合度与绩效关系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其的敏感度应该高于传统车企。而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向上产业整合。
由此提出实证研究假设:
H1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内部整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H2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结构模型示意图如图1示。(本文以下将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非新能源汽车企业。)
2. 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将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对于企业绩效的度量有很多种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会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指标,本文拟采用ROE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
(2)解释变量。
①整合度。整合程度是分析企业整合的实证工具之一。大型企业的整合可能是对很多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并购之后产生的。故部分大企业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整体的整合趋势。汽车企业在整合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方面有价值增值法(VAS)、I/O表法、主辅分类法等方法。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本文将选用价值增值法作为测量企业整合度的方法。
巴泽尔(2000)最先采用VAS作为产业内部整合度指标,VAS=销售额-采购额/销售额*100%
为了避免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表达式为:
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
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税后净利润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净收益为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
②研发投入。本文中研发投入将直接选用企业财务报表公布的研发投入作为度量。
(3)控制变量。因为企业规模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性,所以选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的度量选用企业总资产。
3. 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依据前文的产业链分析,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营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车企。鉴于上市公司市场运作更规范,能较好的反映中国车企的经营状况;而且上市公司是纵向整合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可获取的资料较为准确,可靠性更高,因此本文分别选择了10家中国A股上市车企,其中5家为部署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5家企业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另外,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我的发展时间,2007年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那么比较早的企业数据可能就不包含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信息。所以选取时间跨度为2006年~2013年8年的数据。
4. 数据处理。
(1)本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和Stata。
(2)表1是根据VAS方法得到的样本企业纵向整合度:
5. 模型的建立。
(1)描述统计。(如表2示)
(2)模型建立。根据前文理论分析,构建以下时序横截面模型: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本文的面板数据应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6. 估计结果与分析。由表4结果可以看出,整合度的系数为正,并且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整合度每提高1个百分比,资产收益率将提高0.21%;H1a和H1b得到验证;但是交互项的系数并不显著,H1c未能得到支持。本文认为这说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
虚拟变量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的系数为负,且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虚拟变量对研发投入有调节效应,即是否为新能源型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调节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是新能源型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下降16个百分比;对此,本文认为这与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新能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对该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结果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因此,这一结果并不否定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而是反映了汽车行业系能源技术以及研发投入所处的一个阶段状态。由以上现象可以判断,我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尚处于起步期。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生了更大程度的向上整合
四、 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与以往产业链不同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重要性尤为凸显,甚至起到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作用。针对新的特点需要制定新的产业整合战略。
较高的企业整合度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收益,但当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相应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投入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也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
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链的向上和整体整合都处于投入期,仍需足够的耐心和大量的投入,力图让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社会产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9.
[2] 陈艳.汽车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3] 胡磊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J].新经济,2014,(9).
[4] 芮明杰.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3).
[5]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融资财务风险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资源供应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国家提倡开发使用新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企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能源企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负债率比较大,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融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缓解资源供应紧张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为企业扩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融资需求。
一、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问题综述
新能源企业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新能源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新能源服务的生产经营法人组织,本文主要研究新能源产业当中的微观单位。所谓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企业在不同的产业当中有不同的划分类型,因此需要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而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融资的方式具有多样化,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和成本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融资的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以便节省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风险。和一般的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融资具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融资的金额比较大。新能源企业需要较高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相对于传统的行业,对资金的依赖性更强。二是融资的时间比较长。新能源企业涉及到的项目投资比较大、资金回收周期比较长,需要利用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正常运行。三是融资的风险比较高。技术创新可以说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命脉,但是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新能源企业的收益还具有滞后性,因此具有较高的融资风险。四是要求融资方式具有多样化。由于新能源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单一的融资方式比较困难,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运行资金,并且单一的融资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因此需要选择多种融资方式,降低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二、新能源企业融资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由于新能源企业自身的融资特点以及市场上相关的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新能源企业融资存在很大的难度,并且需要承担较多的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缺乏针对新能源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撑,新能源企业融资的保障机制缺失,是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二是新能源企业自身建设不足,对融资风险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三是有些新能源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没有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进行评估,从而选择了不合理的融资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四是很多新能源企业对偿债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的控制不到位,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预警信号时也没有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三、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一)政府一定要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新能源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性
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以及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出台有利于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运转资金的充足,因而需要广泛融资,但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规模,融资的难度较大,因此政府需要从融资方面对新能源企业进行扶持。首先,从多个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并保证贯彻执行,为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其次,政府一定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不断完善和优化融资渠道,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避免由于政府政策不完善对新能源企业融资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新能源企业综合应用多种融资方式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不断创新融资的方式,建立市场诚信机制,积极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融资的力度。企业需要积极的对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进行了解,并根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融资组合方式,节约融资成本。
(二)新能源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
要想更好的应对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最关键的还是新能源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首先,企业内部一定要加强融资风险的宣传,使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提高风险意识,树立新型的风险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为企业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构建风险控制组织框架,以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控制中心,其他的各个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协调配合,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做好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同时,为了有更加明确的方向,需要设立风险控制的目标。由于新能源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可以在对风险保持警惕的基础上将目标适当的放宽。最后,需要对风险管理建立评价机制,并且需要加强预警管理。新能源企业需要实行定期风险的报告制度,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对于各种风险隐患进行预警管理,以便对风险进行防范。另外,需要保证企业的风险控制决策切实落实到位,从而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并且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反馈机制,对风险管理的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为了保证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切实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保证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人,以提高个中国制度的执行力度。
(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
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财务风险是有差异的,因此一定要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如果不进行充分的评估,随意选择融资方式,企业就有可能需要偿还较高的利息,从而大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而如果选择的融资方式缺乏保障,在对方突然撤资的情况下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新能源企业在确定融资方式时,一定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对自己企业最有利的融资方式。在融资时,一定要做好合同管理,防止对方突然撤资,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
(四)企业应该加强对偿债风险以及现金流风险的控制
在新能源企业的融资财务风险当中,偿债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一种风险,因此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一定要偿债风险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首先,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企业的偿债风险进行控制,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企业承担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检测,将风险降到最低。其次,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控制现金流风险。最后,需要对财务风险发生的信号进行全面的掌握,主要包括货物积压严重、负债持续上升等,一旦出现这些信号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风险事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融资的财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开拓新市场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对于新能源企业更是如此,财务风险具有双面性,良好的使用财务风险,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不仅不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打击,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新能源企业一定要积极利用政府提供的便利,加强自身的建设,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融资的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获得持久、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萍.浅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J].时代经贸,2014,(6):105-106
[2]贾莉萍.浅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291-292
[3]韩冰.浅议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58-259
[4]高鹏.浅谈融资租赁对承租人(煤炭企业)的影响及会计处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4,(18):271
[5]金文莉.企业融资过程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3,(1):52-5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平行移位
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提高和近年来国际能源供应尤其是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投入,以替代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石油供应却持续出现紧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我国应当避免重走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汽车使用的普及化,导致停车难的问题非常严重。根据我国“车位少,停车难”等问题的特点。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研发可以平行移位进入较小车位的新能源汽车,以解决以解决车位距离小,需要多次移动才可进入车位或因为驾驶员技术问题,无法进入车位等问题。不仅解决车位少,停车难的问题。很多中高配置的汽车上,已经配备了汽车辅助泊车系统,可以弥补驾驶员技术问题,安全进入车位。但是由于目前汽车的拥挤,很多时候会遇到车位的距离很小,即便驾驶员驾驶技术高超或者爱车配备辅助泊车系统,也无法进入车位。因此,采用汽车平行位移技术后,可以进入距离较小的车位。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潜力又有制约,既有相关政策扶持又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困难。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下问题:第一,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第二,如何让汽车在新能源的基础上实现平行移动。
要想使汽车横向行驶,可以提供两个方案。一是使行驶的四个车轮旋转90度,然后在横向行驶;二是加装四个横向车轮,利用加装的车轮横向行驶。由于方案一必须使转向和驱动轮旋转90度,这样会造成行驶中的安全,也给研发过程中带来了很多难题,为此以方案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
新能源平行移位车采用加装平移车轮的方案,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平行移位车轮在未使用时,要在行驶车轮的上方,并且需要在使用平行移位时,在行驶车轮的下方,且使行驶车轮离开地面。二、因为需要使行驶车轮离地,为此需要汽车配备整车举升系统。三、平行移位车轮的横向移动,以及进入车位后可以及时的切断动力,防止汽车撞在侧方的障碍物。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便可在汽车上实现平行移位的技术。
为了解决汽车整车的举升,在汽车底盘上加装四个电动举升机,利用电驱动来达到整车举升的目的。为了到达举升后车辆的稳定性,需要增大举升机的着地面积。采用平行移位车轮随举升机共同移动,不但可以解决举升机着地面积,还可以解决平行移位车轮在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此外在四个平行移位车轮中,分别在前侧和后侧的车轮中需要加装驱动平行移位车轮的直流电动机,可以解决汽车的横向行驶,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流方向,达到汽车横向行驶的方向。同时在汽车侧方位安装雷达,通过雷达检测障碍物的电信号,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从而切断驱动平行移位车轮的电机,实现避让。
本文综合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本文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分析,结合相关产业政策,研发适合我国“车位少,停车难”的特点的新能源可平行移位汽车。在定量分析方面,在以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平行移位以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研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改善我国停车难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Chan M S WChau K T and Chan C C. Coordination of charg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Proceedings of the16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1999,CD-ROM .
[2] 李竟成.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研究与开发:[博士后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2006
[3] 耿莉霞. 智能充电机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4] 曹长剑. 基于JZEE的网络化智能充电架实时监控考勤系统的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4):136-138
[5] 王健,姜久春. 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5-3):16-17
[6] 胡玉祥. 大功率蓄电池组运行状况监测.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32-234
实际上,雾霾天气的加剧,除去地形、风力、风向等客观原因外,在燃煤、机动车排放、沙尘和建筑扬尘等众多人为因素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燃煤过度排放是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0%,且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因此,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尤其是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对雾霾之困、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关键。
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清洁环保的特点,可以持续满足人类的能源需要。目前,许多国家都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据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张国宝主任介绍,在2004年,我国的风能发电仅仅占全国的15.6%,但是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2012年,风力发电在全国4.85万亿千瓦时发电量中占到2%,已经超过了核电的发电量,2012年我们国家核电发电量为980亿千瓦时。我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新能源产业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发电量高于发展了40年的核发电产业的新兴产业。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仍然很低,且弃风、弃水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是我国在能源发展思路和管理体制机制上仍存在缺陷。针对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问题,张国宝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引入了竞争,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价机制,将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因此,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使新能源的成本降低,再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其次,转变政府职能。除了像核电或者大的发电站,需要在选址和安全性方面做更多的政府审批外,像风电、太阳能这种本身容量不大,且非常分散的项目没有必要都要经过中央层政府审批,应该更多地放开给市场去决定,政府相关机构要进一步放权。
关键词: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能源基地输电规划;功率预测;虚拟发电厂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6-0042-02
当前,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使用新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2009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向全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5%,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能力。
然而必须面对的是,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给现有电网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这无疑使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明显增大;核电的可调节能力较差,发展核电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支撑。这些新的问题使电网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也为智能电网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智能电网概论
1.1 智能电网的由来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迄今近二百年来,在科学技术产生强大生产力的作用下,人类文明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活动能力不断增强与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及沙漠化严重、能源危机加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电力工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类社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电力依赖程度日益增长。
电力工业是国家能源产业的核心,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使人们开始重视电力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各行业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也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电网的发展升级对各国保证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进一步抢占科技与经济发展制高点、促进就业都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研究人员纷纷提出对下一代电力系统的展望,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1.2 世界各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差异
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技术经济需求以及电网自身更新升级需要这四个方面成为各国大力研究和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国情的差异,各国在发展智能电网方面存在共性动因的同时,又各有侧重点。
在美国,2003年8月的美加大停电使得美国电网自身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网架结构脆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因而美国智能电网发展一方面侧重于对传统电网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十分重视配电网的优化升级与分布式电源的利用。另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设施改造与技术创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占据国际市场领先地位,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缓解失业率较高的问题。
在欧盟,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情况、资源禀赋、电网现状的不同,欧洲各国对自身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各有特点,从共性来说,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Super Smart Grid)计划侧重于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海上风电的消纳利用、分布式电源并网以及需求侧管理等问题。
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的发展,带来了对电力需求持续而强劲的增长;传统能源日益短缺和及其环境污染问题在给全社会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使得电力企业在考虑生产成本之外开始审视其带来的社会和生态成本;同时,我国电力资源和需求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大规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利用、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都对电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定义,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2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关系
2.1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驱动力
能源危机与气候全球变暖告诉我们,人类社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也就是说,使用新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社会能源基础设施,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要求智能电网应具有坚强可靠,高效发电,环境友好等核心价值,智能电网的发展必须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要求。
2.2 智能电网的应用使新能源革命成为可能
智能电网技术可提高电网管理大量间歇性新能源发电的能力,其原因在以下几点。
2.2.1 智能电网可对间歇性新能源发电的峰和谷做出即时反应
由于电网的所有元件都被通信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智能电网可利用储能手段和微网系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平衡,循环削减终端电力需求,接通当地分布式发电和其他发电资源网络等方式对间歇性新能源发电的峰和谷做出即时反应。
2.2.2 智能电网使得新能源发电真正“物有所值”
智能电网的普及,可使电力消费者根据电价选择电力,因此,新能源发电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弥补间歇性带来的不足。在所需的自然条件不满足要求时提高电价,从而降低在自然条件不能满足发电条件时的电力需求;在电力供应充足时降低电价,从而增加在自然条件满足发电条件时的电力需求。这样,在满足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使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3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具体应用
3.1 智能电网使新能源发电更稳定
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发电和负荷及损耗之间必须时刻保持基本平衡。而电网中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却随着时间及气象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电力系统是通过对可控发电机组(如水电、火电)的出力来维持系统发电和负荷之间的平衡。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大多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其出力难于控制。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备用储能装置,第一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自身出力不可控问题,通过储能元件对机组的出力曲线进行调整,减少出力变化对电网的冲击。第二可以在电力充沛时,储存电能,在负荷高峰期释放电能,达到削峰填谷、减少电力系统备用需求的作用。根据所转化的能源类型不同,目前主要的电能存储形式可分为机械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等)和相变储能四类。
3.2 智能电网使新能源发电更经济
由于我国新能源分布与负荷需求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要将新能源所发出的电能输送到相应负荷需求区,不可避免地会进行远距离输电。因此,如何针对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减少此过程中的输电损耗,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针对间歇性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采用新能源基地输电规划,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同时,适当选择供电距离和接入电压等级,把相似电源特性的电站“打捆”后集中外送,能够提高经济性能;考虑不同新能源间以及新能源与常规能源间的合理配比,对大规模新能源的送端电源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并“打捆”送出,可以平滑间歇性新能源的出力波动,并提高传输通道的利用率。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风电发展上全力解决风电并网问题,国网风电接入和配套送出工程投资近400亿元,共接入风电1 600 万kV;全力做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输电规划,制订了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蒙东、蒙西、吉林、江苏沿海等七大风电基地输电规划。这便是新能源基地输电规划的一个实例。
3.3 智能电网使新能源发电调度更准确
3.3.1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
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必须保证电力的生产与消耗在任意时刻的动态平衡。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其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波动特征,大规模并入电网后,将给电力系统生产和运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展开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的研究。通过预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功率将从未知变为已知,这样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风电并网容量,增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3.3.2 虚拟发电厂
虚拟发电厂是一系列分布式发电及可控负荷的集合,该集合由一个中央控制中心统一调控。通过这种管理和调度方式,交易中心和调度中心不再需要知道每一个分布式发电资源的信息,而只需对虚拟发电厂的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统一调控,由虚拟发电厂的中央控制中心对各个分布式发电电源进行调整,交易中心也仅需与虚拟发电厂进行交易。对于电网侧来讲,虚拟发电厂将大量分布式发电资源整合在一起,将其作为传统电厂进行调度,这降低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拥有分布式发电的用户来讲,由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虚拟发电机供电,同时也可通过虚拟发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因此虚拟发电厂的实施同样可提高这些用户的收益。
4 结 语
可靠、优质、经济一直以来是对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智能电网也不例外;新能源发电既可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通过智能电网为新能源发电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为21世纪的能源史、人类的发展史书写下光辉篇章。
参考文献:
[1] 蔚芳,张粒子,王昀昀,等.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智能电网[R].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13,191-218.
[2] 何光宇,孙英云.智能电网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 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于企业一段时期内进行的财务活动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所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体系。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根据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各项指标对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从而对于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预知以及有效规避。现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完善,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1]。新能源企业是缓解现今能源供应不足、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现今情况下,新能源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传统的企业相比较,新能源正因为自身的特点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这些财务风险甚至会对企业最后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能源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一)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主要含有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海洋能等。新能源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经济、环保、低碳等优点,这些优点也促使在现今社会中对新能源的使用愈加广泛。现今很多的省市都在建设新能源基地,因此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新能源行业中[2]。而随着我国对新能源使用以及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能源企业也获得了更加积极发展态势。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特殊性
1.外部风险的特殊性与传统能源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各项生产设备以及所使用到的生产技术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部的制约较大,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阻碍。如我国所使用的光伏太阳能企业,虽然国内企业已经加大了对该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内还是属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时甚至国外的相关技术大大超越国内技术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国内的各项生产技术面临着更新的风险,导致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3]。2.内部风险特殊性首先,生产技术过于落后。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到了新能源行业之中。一些行业已经开始由垄断发展向竞争发展转化,这在一方面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丰富,也使得涉及到的各项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同时,由于新能源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多还处于摸索以及发展阶段,这就造成很多企业需要承担高额的开发费用以及设备进口的费用等。这时,与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就缺乏优势的价格以及质量[4]。并且,很多投资商为了获得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将行业带入到一种低技术生产重复的状态中,对于行业的高端发展都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资本结构不够合理。新能源企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负债过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带来的是很重的利息负担。若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企业的发展也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相关风险。另外,企业所有者因为企业的高债务也会对企业的回报率进行提高或者是对投资额进行减少。而债权人则会因为企业的高负债而对企业借款的条件进行提升,如对贷款利息进行提升,对贷款额度进行减少等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的融资出现困难,进而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得到大大增加[5]。最后,环保意识缺乏。很多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新能源产业就是无污染产业。其实并不是如此,新能源产业只是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来说的。相比较传统能源产业来说,其对人类的危害较小,但是从长期来看,若缺乏环保意识新能源产业也会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对上述新能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特殊性进行分析发现,若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二、新能源企业需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建立财务指标
1.建立偿债能力指标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经营活动才能获得利润,而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的最为基本条件就是保证资金链的畅通,对于到期的债务可进行定期偿还。在通常的情况下,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的高低都能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也就是反映企业的短期资金链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而企业的资金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的高低都能对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进行反映[6]。产权比率的高低情况也对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偿债风险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反映,也就是反映的是企业长期发展资金链的规划程度。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建立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就可对企业发展的价值进行表明,也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标。企业所具备的盈利能力可对新能源企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衡量的主要指标,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就需要盈利。从长期来看,企业要规避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危机,首先就需要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筹资能力才能得到显著增强。其主要指标含有经营现金的流入流出率、股东权益收益率以及总资产的报酬率,而销售的利润率以及成本费用的利润率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反映[7]。3.建立管理能力指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劣情况可以通过优化的内部管理来改变。质量抽查的合格率较高,则对企业所具备的生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越强。而总资产周转率则和企业的发展活力相联系,周转率高则企业的发展活力较强,经营效果也较好。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则表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8]。存货周转所具备的速度越快,则表明存货占用水平较低。利用这些数据,可对企业所具备的变现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链进行优化。4.建立发展能力指标新能源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下去或取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对技术进步的不断追求,并对自身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提高,从而对市场上产品的份额进行扩大。其指标中存在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研发费用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资产经营所达到的规模范围。销售收入增长率主要是对企业销售产品的变动情况进行反映,是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研发费用增长率则是企业对所使用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能源企业在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经常出现对企业中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而忽视对企业中经营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实际上,经营管理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应该就经营管理方面加大投资研发的力度。其次,很多企业中预警部门所进行的工作与财务部门所进行工作重复度较高,从而造成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出现极大浪费。这时,企业应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避免出现工作重复的情况,从而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有效降低。财务预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危机发生之前,根据预警指标所做出的指示提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规避。最后,新能源企业还应该做好企业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时获取,这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前提条件。财务数据的准确情况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以及防范效果产生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能源企业以及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新能源企业具备自身的特点,如环保、经济、安全等,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新能源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在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而要想对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知,并利用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最终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宇.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58-259.
[2]吴战篪,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02:63-68+95.
[3]付敏英,汪波.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5:89-91.
[4]王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58-61.
[5]赵晓东.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84+286.
[6]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15:103-105.
[7]孙艳春,郭继秋.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企业经济,2012,0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