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8:10:14
导语:在关于茶文化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认识茶叶;幼儿教育;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文化领域最普遍的知识,奠定幼儿认识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关键。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需要融入到幼儿常识教育中,而茶文化的教学从认识茶叶开始,重视茶叶认知教育,并能够通过认识茶叶,使幼儿逐渐了解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当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1认识茶叶对幼教常识的重要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古茶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饮品,经过了世代人们的相传,茶文化逐步走向成熟,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进军。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独有的价值,茶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宣扬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关于茶的意识,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茶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益处。了解茶文化,从认识茶叶开始。近几年由于茶文化在小学课堂中宣讲效果良好,也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欢,所以,为了不受过多外来文化的侵扰,也为了保证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走向幼儿园,幼儿园应当大力推崇茶文化课程,通过向当地教育局申请提出在日常的课程上添加茶文化课表,利用幼儿善于学习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年龄优势,让幼儿可以更好的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文化知识,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基础。保持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确保小幼儿具有良好的民族意识和希望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各地教育部门十分有必要从小抓起孩子的素质培养工作,通过不断的灌输给小幼儿优秀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拓宽孩子的事业,确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教育小幼儿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国人喜茶爱茶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人们对于茶的重视程度更是与日俱增。而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教育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优秀的茶文化知识进行教育,利用茶文化的特殊形式去引导鼓励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要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提供可以学习的创造型环境,让幼儿在品茶的同时也了解茶的来源和品种,利用多道工艺亲手尝试做茶也会让幼儿们流连忘返的。茶文化元素非常丰富,不断的积累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元素种类越来越多,这也非常符合人们日益复杂的生活形式。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使得这些宝贵的茶历史得以传承,我国需要不断的对幼儿进行相关课程的教育,利用幼儿日常的兴趣爱好去为茶文化做宣传,不断的在小幼儿之间进行茶文化教育,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创作等。幼儿园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认识幼儿园,通过早期的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帮助幼儿了解茶叶的历史。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的经费分配状况适当的购进一些集体公共设施供幼儿娱乐学习,通过不断的使用物质以及思想上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接受我国先进的茶文化历史。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更改课堂上的背景,采用我国茶农耕作和各种茶叶种类的图片进行布置,利用幼儿课余时间,讲述茶的不同分类的同时,娱乐与学习并进。还有,适当的添加手工课程,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观察,了解不同的茶叶特点,让幼儿可以从不知觉中了解茶文化,锻炼刚正不阿品质的同时,陶冶情操。
2幼教茶叶认识的相关教学策略
2.1调整制度,分组负责,明确责任
2.1.1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将幼儿按照年龄以及个头的大小进行分组,同时选拔学习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小组长。不同的小组成员不应过多,一般是3-5人比较合适。而幼儿园的美术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幼儿园的板报以及宣传栏设计工作,通过绘制出不同的图案,锻炼幼儿绘画能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有所了解,以小组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大大的促进了茶文化的推广工作的实行。2.1.2成立茶文化教研组幼儿在幼儿园想要了解最新最全面的茶文化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教研人员不定期的进行知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最新的茶文化知识进行采集整理,不断的融合到教师的教育课程中去,可以大大促进小幼儿全面认识茶文化。同时,教研组可以设定相应的研讨活动,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进行茶文化探讨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耍的时间掌握关于茶的知识,这也便于幼儿园开展丰富的茶文化课程。2.1.3开设“小小茶坊”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的项目。幼儿园需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茶坊位置的制定,保证幼儿不拥挤的同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茶文化知识的讲座,在茶坊中的一切设备需要保证不会有过多的棱角,防止幼儿出现意外事故,还有,茶坊可以按照幼儿园的班级分布设立不同的地点,让所有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参观学习,保证完整制定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2.2茶叶认识的具体环节
2.2.1茶叶种类2.2.1.1绿茶类绿茶是一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才能获得的茶叶。其中需要事先将新鲜的茶叶采摘下来,按照叶脉大小与完整的程度进行分类,利用杀青、揉捻等多种工序进行处理,这种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在饮用时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同时,这种茶水主要的特点是水绿且清澈,入口口齿清香。绿茶还分为不同的干燥方法,比如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等。2.2.1.2黄茶类黄茶应属一种不是非常常见的茶类,这种茶也是需要经过不同的工序才能完成的,不同于绿茶,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类。茶水的颜色呈现出黄色故名黄茶,这种茶在广东、四川、湖南比较流行,人们也喜欢依据不同的产地进行分类。2.2.1.3黑茶类将新鲜的叶子进行杀青处理,保证叶子的干净,随后进行揉捻、沤堆处理,在进行适当程度的干燥等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由于加工工艺复杂,在市场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茶叶有几种主要的特征,如:毛茶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暗褐色,有的也可能由于产地的原因呈现出油黑色。茶的汤水多半会出现褐黄色或者褐红色,饮用起来提神醒脑,非常可口。这种茶类就比较常见,如不同种类的砖茶、普洱茶、六堡茶等。2.2.2茶文化的渗透2.2.2.1通过创建茶文化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小孩子多半好动贪玩,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去驻足玩耍,通过不同的场景可以保证孩子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给定不同的玩具可以帮助激发孩子的创作潜力,创新孩子的思维。在不同的幼儿园的主题墙面上,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绘画能力,将我国的茶具依据不同的顺序绘画出来,还有可以按照茶艺表演的步骤进行整个场景的绘画,并且适当邀请绘画能力出众的孩子一同参与绘画,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绘画能力的同时,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也适当的进行学习。①具有特色的墙体可以展现茶文化的美感。幼儿园进行绘画之前,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举办小型亲子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绘画工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考验幼儿的创作能力。有趣的茶坊设施制作可以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茶文化历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手法进行物品制作,丰富了我国的民间艺术装饰风格,也很好的宣扬了我国的茶文化。②内环境与茶文化个性美的结合。幼儿园主体墙的绘画可以帮助孩子发挥自己关于茶的想法,展现出孩子独有的思想魅力。一切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理解,对于不同的场景设定不同的主体要求,可以开发幼儿的思维,建立小组完成主体设计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2.2.2.2借助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关于查找茶资料的作业,让学会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活动,通过在幼儿园的校园角种植不同种类的茶树,让幼儿在玩耍娱乐的同时,分辨出不同的茶树品种,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规律,当然,这种形式的活动只适用于南方环境。2.2.2.3通过表演茶艺,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在常识教育中,利用茶艺,帮助学生能够区别红茶、绿茶以及乌龙茶等。教师带领幼儿围在桌子旁边,让他们看看盆里都是什么?让他们认识观察三种茶叶的颜色、气味以及外形的区别,之后让幼儿告诉教师,一共有几种茶叶,并说出名字。接着,教师出示红茶,让幼儿回答,它像什么形状。在回答结束之后,讲解红茶的来源和传说。最后,教师通过茶艺展示三种茶叶,教会学生从外形、气味以及香味去区分三种茶。茶艺表演可以是教师亲自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态课件,之后教师亲自指导幼儿动手泡茶,品茶,并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感受交流。在认识了茶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包装材料、包装设计、茶文化、文化、色彩、图形
一、茶产品包装现状
茶叶有着千年饮用历史,在文化产业日益重要的今天,茶文化得到了更多的青睐。目前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良莠不齐,有些高档的茶叶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设计形态,而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却颇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在设计上如何表现中国茶文化的问题上,虽然很多该方面的设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注重表现这些方面的内容,但是确没能形成一种明确的认识。
目前,市场上用于茶叶包装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金属罐、衬袋盒装、复合薄膜袋、纸袋、竹(木)盒等等[1]。各种包装材料的选择除了有利于茶类产品的保存外,也为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条件。
金属罐包装是用镀锡薄钢板制成,在设计上,金属罐包装的设计更加具有质感,外表更能显示出美观高贵的气质。复合薄膜袋包装的材料多样,有防潮玻璃纸/聚乙烯/纸/铝箔/聚乙烯/双轴拉伸聚丙烯/铝箔/聚乙烯等。复合薄膜袋包装形式多种多样,有三面封口形、自立袋形、折叠形等。它有良好的印刷性,适合销售包装设计。用薄滤纸为材料的袋包装,通常称为袋泡茶,用时连纸袋一起放入茶具内。处于环保的要求,现在逐渐流行不用袋线的袋泡茶。竹(木)盒多用作礼品包装。这种容器通常造工精细,表面印有美轮美奂的图案,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而且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茶类产品的包装形式目前比较单一,多以柱形,方形或袋装形式。包装形式的设计对于产品包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独特的包装不仅能够更好的传达产品信息而且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二、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确定现代茶包装设计的定位
茶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人文发展史,又是一部绚丽多彩的民俗史[2]。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茶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既包括了道家文化的养生之道,又有佛教的禅文化,还包括了品茶、煮茶、茶道、茶具等各种方面。茶文化是人们对养身的追求也是对茶品质的赞赏。
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会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关键不在于茶叶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内涵上。从茶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其“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最为重要,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发。茶文化由于有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等等,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有着鲜明的5个特点,这也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是“清”。茶别名清友、清人树等等,味道是清味悠长的,“清”在中国文化中是特别受到推崇的。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却能让人在繁杂的尘世中获得片刻清闲,所以它深受文人墨客的赞赏,并常以绘画、诗词、歌赋等形式来表达品茶的情趣,使茶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二是“淡”,一个人最难逃的是繁华,最难放弃的是名利,而世俗的牵绊与功利的心往往会让一个人迷失自我,中国古代的名人像陶渊明就是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淡泊名利,翩然隐居归山田,得到了后世的称赞与推崇,而茶的淡符合了这种淡泊的心志,为人们所喜爱。三是“静”。寂寞对习惯热闹的人很可怕,但对会享受生活的人来说,往往是甘于寂寞,享受寂寞。现在浮躁风很历害,心理不健康的人較多,喜欢喧哗的人不是会饮茶的人,饮茶要静静地品,“忘却自我”。“静”,是人生的“静”,把人生“品”清楚了,容易生“静”。四是“虚”。按道家、墨家学说,人要“虚”,虚怀如谷,而不是从热衷推销自我到浮夸、形式主义。五是“和”。茶功至和,茶是一种平和的饮料,它追求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和谐的相处模式。以和为魂,符合茶来自大自然生命不息的固有特征。品茶要同人品、环境、器具相和谐,方能显出神韵。以和为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五行和谐”、“中庸”、“和为贵”等自然观、社会观、文化观。茶道中体现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既清心、淡雅,又励志、向上,正是来自这种中国特有的哲理。
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给茶类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无论是色彩、图形还是文字,这种丰富的内容利于我们对茶类产品的包装设计确定一个主体,也就是明确其设计定位。作为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要充分反映产品的信息,还要充分考虑整个产品的文化因素以及环保因素。通过对茶类包装的设计研究,结合茶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实现两者的融会结合,更好地体现产品的文化韵味,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古至今,关于茶的诗句,关于茶的故事也是很多的。很多茶的来历也是充满了故事性的。例如洞庭碧螺春与康熙的故事,“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碧螺春”。关于茶的诗句更是多,李白、杜甫、苏轼、刘禹锡、皮日休、李商隐、白居易、王维等著名的诗人都曾做过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的《茶经》;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的卢仝,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也称《七碗茶诗》,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茶文化内涵丰富,因此在茶类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有丰富的设计空间。茶类包装设计应该借鉴茶文化内涵,体现文化性和民族气质。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给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各种茶叶都有原产地,因此地域文化差異是重要因素。西湖龙井产于杭州,普洱茶产于云南,铁观音产于福建,碧螺春产于洞庭。于是,对西湖龙井茶叶进行包装设计时应充分根据杭州西湖的文化背景,显示龙井茶的文化内涵。
茶叶分品类,绿茶清新,红茶醇厚,花茶芬芳,这其中蕴含茶叶的文化品质。如将铁观音的厚重的包装风格运用于西湖龙井之上,那肯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包装作为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传递商品本身的产品特点与文化品质。中国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其中国画与书法是茶类包装中最常使用的元素。国画写意,它意境高远深邃的境界,与茶文化的境界最相吻合。书法会形,具有很强的形象美。在茶叶包装中,使用国画和书法的图形与元素,效果甚佳。除此之外,印章雕刻等传统技艺也具有非常出色的文化表达效果。
三、中国茶文化在茶类包装中的体现
(1)通过色彩表现中国茶文化
茶叶包装要富有文化气息,体现中国茶文化,首先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远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产生不同的主观感情和客观感情,如绿色象征希望与生命;蓝色展示沉静与清爽;红色则体现沉着与稳健等等。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设计表达要素。不同国家、民族甚至每个人对颜色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中国人偏爱红色,西方则认为红色代表冲动、血腥。对于茶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需要根据不同的茶叶产品来进行设计。绿茶清新;红茶醇厚;花茶清香,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品质。在茶叶包装色彩中,绿色最为常用。在茶文化中,绿色代表着自然,代表了一种道家的返璞归真与养身之道。棕色就是一种厚重、严肃、华丽的颜色,给人以稳重感。
以“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设计为例,绿色调是大部分绿茶包装都会用到的主色调,它可以表现茶叶的本身属性,正好表现西湖龙井茶“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绿色也可以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与传统茶文化中的“和”不谋而合,都代表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2)通过图形表现中国茶文化
包装设计离不开图形设计,设计师借助设计因素所组合的视觉图形,应当以图形的隐意能否表达出消费者对商品理想价值的要求来确定图形的“字意”形式[3]。也就是说,以图形辅助文案,刺激消费者内心矛盾,进而刺激消费。贡牌西湖龙井茶就采用了名家绘画作为图片背景,包装设计中的图片是唐寅的《事若图》,将《事若图》融于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突出茶叶包装的传统意味,提升茶叶包装的文化内涵,使得茶叶这种蕴含传统文化的事物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也契合了中国“贡茶”的这一主题,可以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
此外,现代图形也能很好地展现茶文化。现代图形范围很广,可以通过摄影和一些抽象概括的现代图形来实现。摄影图形可以直观、准确地传达商品信息,真实地反映商品的结构、造型、材料和品质,也可以通过对商品在使用中的情景做真实再现,突出商品的特征和形象。[4]在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运用摄影这种手段来再现茶文化,包括制茶过程、茶具、茶俗、以及西湖龙井茶本身的“四绝”特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3)通过文字表现中国茶文化
在包装设计中,文字或文案承担传达商品信息的重任。文字重形,文案重内容。优秀的文字设计吸引消费者的视觉,优秀的文案创作吸引消费者的思想。汉字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无论其形或意都有丰富内涵。书法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中华文化的传延性,人们对书法文字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茶文化与书法的结合更是从古自今一脉相承。不提传统国内各大类茶,国际品牌茶叶立顿红茶,在新推出的茶包系列中,其中一款为中国风味茶,为了充分展现立顿的国际性形象,却又不致使立顿与中国茶有格格不入的感受,特以“茗闲情”作为副品牌名,且以毛笔书写其品名,东方情调,得到了中国内人士的赞赏[5]。
书法字体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非随便搬过来即可使用,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及加工设计[6]。商品名称是包装上的重要文字,是商品信息的直接表达,消费者能在中国商品中迅速地识别该品牌的产品就是依靠商品名称。所以商品名称应当被突出,应极力适应消费者挑选商品的需求,一方面要清晰易识别,另一方面则要新颖独特、有魅力,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龙坞西湖龙井茶的礼盒包装中,在包装盒上,最具特色的就是“龙坞”两个字,采用的是繁体汉字书写,特别是“龙”字运用中国书法,与“坞”字在书写形式上以及大小上形成对比,突出这个主字“龙”字的形象特点,显得生动活泼。关于这个主字“龙”的写法上也颇有讲究,在“龙”字上着重体现了书法的墨法特点,大写“龙”字的左下一撇以及右下部分采用了书法墨法的渴笔,这种带飞白的线条,点画之间显得苍茫而老辣,使整幅作品变得非常精神,显得雄强有力。“龙”字就是整个包装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作品的风格和意境。
参考文献:
[1]杨静.食品礼盒包装设计[J].文艺研究,2013(12).
[2]湖州茶文化(二)_荻溪竹隐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aac2180100z511.ht
[3]王志固.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万彤. 现代包装视觉设计的新语言[J]. 包装工程2013(6).
[5] 向立强. 科学的茶叶包装设计[J]. 艺海,2012(8).
关键词:茶文化;中职语文;人文素养
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人们数千年来伟大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通过语文实践充分的挖掘茶文化中人文素养,将茶文化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语文教育的效果得以凸显,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效的借助茶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进茶文化,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茶文化的作用在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针对茶文化培养人文素养作出分析,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语文人文素养教育中将茶文化更好的渗透,使得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茶文化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自己,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教师把茶文化融进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让人文素养内容更加完善,在茶文化中蕴含着道德情操与思想境界,将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充分的感受,受到茶文化的滋养,吸收其中蕴藏的思想养分,从而推动学生的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在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渗透茶文化,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茶文化的渗透可以让语文教学的范围更加广泛,并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行完善,进而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实现最佳的效果,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第三,在语文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独特的茶道文化中感受其中意境。可以充分的体验美,并真正认识茶文化,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并将其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依托。
2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语文人文内涵
茶文化在我国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茶农的加工、种植、生产中逐渐了形成了一种文化,此种文化在我国语文人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体现了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并且,茶文化体现着我国多元化的文化形式,更是体现了人们思想,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其中不但包括丰富的文化内容,还存在着无法计量的价值。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其中蕴含着充分的人文信息和文化思想,因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所以,在语文人文素养的教学中,有效的将茶文化运用起来,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人文内涵培养包含如下几方面:第一,人文知识内涵。茶文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物质文明,在一定的时期中,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达到了更加充分的融合,然后在历经漫长的岁月而不断的完善。在新时代下,茶文化融合了旅游、科技以及艺术,不但将儒、道、佛的思想充分的体现,更是让人文知识得到了更好的表达,使得茶文化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第二,审美意识内涵。在我国采茶技艺不断的发展中,如今已走向成熟。基于此特殊文化形式中,将茶文化的价值充分的表现出来。在绘画和雕塑中,都蕴含着茶文化,将劳动人们的创造力更加完美的呈现,使得茶文化具备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并增强了茶文化的意识价值。采茶舞以及茶歌都呈现出了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将诗歌融进茶文化中,体现了人们不断的追求艺术,因而,应该更加注重茶文化中所蕴藏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第三,人文道德内涵。茶文化受到饮茶习惯所影响,并息息相关,饮茶的环境必须是优美和安静的,还需要把茶叶和哲学充分的联系,使得茶文化具备更高的人文价值,使得茶文化所存在的道德标准以及修养都能够充分的呈现,并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人们在茶事的活动中,不断的追求美好,能够让目前的生活更加丰富,使得身心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放松,进而促进身心达到更加健康的状态。在茶文化精神中将道德升华作为主要教化形式,将此种教育理念作为根本,让学生逐渐的形成语文人文素养,并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推动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茶文化拥有着极高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并能够对精神给予正确的引导,开展茶活动,不但能够达到物质标准,还能够使得人的精神达到更高的境界,在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而对目标不断的追逐,其将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充分的发挥了出来,能够促进语文人文素养教育得到顺利的开展。
3以茶文化拓展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途径
3.1充分挖掘素材
随着我国茶文化不断的发展,古代圣贤文人是茶文化的主要推崇者,更是推动着茶文化的发展,从而也体现出了茶文化和文学紧密相连。文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古文及古诗词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以古文和古诗词为核心进行教学,将茶文化更好的融进中职语文教学,将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更大程度的发挥,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的讲述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茶文化的发展渗透其中,使得茶文化和语文教学间实现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对茶文化了解的过程中提高本身的人文素养,受到文化的熏陶,建立起自信心。比如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其中也存在着各种优秀的茶诗,如《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就是通过咏茶讲述了作者和李宣间的宝贵友谊,表现出了将新茶赠与好友的情谊。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此作品中的茶文化深刻的感受,并且能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刻的体悟,让学生对茶文化和作者进行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茶文化的感染。
3.2将茶文化为主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将茶文化教育为主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须以茶文化为出发点来设计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并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更加深入的去探索茶文化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更加良好的体会。比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演讲活动,为学生播放茶农种茶相关视频,对我国茶文化进行宣传,让学生将此为主题设计关于茶文化的演讲词,让学生将茶文化故事和茶文化人文思想充分的融进其中,从而将茶文化进行传播。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为学生进行茶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对茶文化深入的研究,并能够对茶文化充分的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充分的体会茶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养成懂得礼节的美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3.3自主探究,善于思考多提问
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要好的借助茶文化,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理解茶文化,让学生对茶文化的魅力更加充分的感受,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基于此,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茶文化的价值,还能对茶文化树立正确的认识,其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总体来讲,中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探索中,教师可根据茶诗、茶文学、茶人等进行问题的设计,再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对问题展开分析,在这其中,利用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发生转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并进行问题思考。如此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古代茶专著对修身养性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更加充分的去探索,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以及进行反思,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进而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茶文化中人文素养。
3.4将茶文化理念进行传播
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更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精神。比如在《诗经》中,对人们种茶的景象进行了描述,还包括采摘茶环节,茶文化在我国众多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需要高尚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还涵盖着儒家及道家思想,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人们种植茶叶时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在饮茶时将名利置于身外,与此同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感受生活中抱有希望,饮茶人在的人文素养和自身修养不断的提升,人们的道德和精神都获得了提高,如此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其与道德观念相融合和达成一致。将我国的古典美充分的体现,然而差异体现着生命的和谐,比如茶艺挂画中将清幽的状态充分的呈现,并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审美及涵养。
3.5阅读经典,开拓视野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将茶文化和阅读充分的结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将茶文化更好的融入,从而让茶文化的价值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总体来讲,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著作推荐给学生,这些著作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这些经典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因此其育人价值更加充分。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堂引申到课外,结合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对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量进行扩充,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感受茶文化无限的魅力以及育人价值。比如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等,都能代表中职语文阅读活动中的经典内容,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够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将《茶经》作为例子,其中“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就是茶人品格的至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对《茶经》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对此内容更加充分的理解,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3.6多样活动,通过实践进行文化传承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活动将茶文化向学生渗透,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再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充分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将茶文化进行传承,并对茶文化进行正确认识,利用茶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总体来讲,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茶文化素材,通过演讲、讨论以及辩论等对茶文化进行探究,进而将学生的积极性被更大程度的调动起来,如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充分的认识茶文化。比如教师可通过茶诗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看图背茶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此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能带领学生来到文化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这些场所中对人文素养进行挖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茶文化,并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语文知识,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得更好的培养。
3.7营造良好的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氛围
为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并挖掘茶文化的内涵,需要在茶文化的感染下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氛围,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为学生传达淡泊明志的思想,并将其在茶文化中充分的体现,如此学生就能够对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充分理解,能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从而发挥出文化教育的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进茶文化,针对完善的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于此,中职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对茶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茶文化,再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茶文化充分的认识,从而将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友兰.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07):40,67.
[2]张玉凤.古代茶诗词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8(03):220.
[3]田丹丹.语文教学中引入茶文化的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18(10):248.
关键词:高职院校;当代文学;教学;茶文化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9]高思佳.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3,(02):163+162.
关键词:省属普通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改革尝试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6] 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 11-14.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学行为,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效能的效果。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千年劳动智慧的凝结,需在教育领域发挥功效和作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指引师生修身养性和乐观面对困境,更有效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育人价值给予积极肯定,采用适合和可行的方式,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根据旅游领域发展趋势、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等,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思考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问题。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以茶文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制定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认知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案。
1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1.1基于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为素质教育赋能
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可发挥显著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将优质的茶文化元素合理渗透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改善学生对既往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利用茶事活动丰富教学模式,依托声影并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学习和知识探讨。教师应利用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对素质教育赋能,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培育出具备良好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进行多维考量,不拘泥于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着重塑造学生价值,对旅游服务建立积极的认识,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文化。将茶文化元素多渠道的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以实现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目的。
1.2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
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价值观正确塑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相较于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更加重要。教师应通过丰富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形式,实现多重的育人目标,即在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校若不能全面剥离学科课程独立开展价值教育,就应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如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基于具有交叉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开展知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塑造
学生对社会认知和行业服务理解受限于个体的思维品质。具备奉献精神的个体,更易于产生积极的服务意识。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责任认识的个体,会主动将个人理想实现对接到国家整体发展中。院校若想培育出对社会发展产生助力和服务精神的人才,就必须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进行塑造。教育工作者需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培育时代需求人才的抓手,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发挥催化和启迪作用,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高品格的形成。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逻辑框架
2.1符合教育对象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
茶文化对人们思想升华和优良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博大精神茶文化中获得新启示,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处理各教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满足学生趣味学习体验需求,设计可迎合他们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基础,形成先进的教学新思想。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和行业人才结构,及时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体系。缺乏趣味性和与时俱性教育教学,教学信息流通是单向和浅薄的。教师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导向科学和现代的教
2.2可导向深度学习行为的教学新模式
旅游服务课程教学创新应有深度和广度,多层次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活动。教师需利用茶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模式,构建可探讨、可深思、可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增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娱乐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行为,对知识和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保证学生深度和积极的参与其中。
2.3体现人文精神的专业化教育教学行为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启迪人们以辩证思想审视社会的多元性以及生活困境。针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教师需在教学行为上凸显人文属性,对学生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扰,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谦和的处世思想。茶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需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爱和尊重,而不再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和理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需通过科学融入茶文化实现教育教学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
3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3.1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
茶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魅力可对学生追溯历史和学习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教师既要利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还需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科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教师需使学生了解应用于旅游服务的礼仪是表达热情和积极服务态度的具体的行为体现,不应成为冰冷的职业习惯。教师应利用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谦恭有礼的品质,将其延伸至旅游服务行为中。教师需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系统和科学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培育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2构建可实施跨越时空践行教育行动的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工作者需对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正确认识并加强理解。即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根据学生诉求和身心成长特点,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内容进行扩充,生成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新模式。依托远程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旅游业转型和升级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建立深刻认识。基于传统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和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要点和疑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直至内化吸收。此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结果,设计开放型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础知识和现实行业发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需以移动设备终端为工具,对学生的疑问和咨询信息予以有效反馈和处理。以网络为媒介,跨越时空的开展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培育出具备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3.3以史为鉴、以学生需求为参照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将茶历史、茶政和茶精神,科学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史为鉴,重视学生价值塑造和思维品质培养,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理论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旅游服务礼仪,以及既定行业发展理论知识和文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实践和应用理论知识,令他们对服务礼仪和客户意见处理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授课,构建集理论、探讨、互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愉悦和多样的学习体验。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利用有趣和深刻的茶文化元素对课堂教学赋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产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基于以史论史的课堂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从理论探究和行为实践两方面加强认知和理解。实现以史明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建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持续和自觉的学习行为。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对人才培养和既定领域人才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为参照,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基于茶文化,对原本课程内容进行丰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动态,通过将茶文化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展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能获得科学引领。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科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无限延伸传统教学空间,从不同维度和渠道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且在旅游服务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技术要素和文化要素,为学生提供开放、创新、有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向辉.浅谈中职院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129+128.
[2]郭江虹.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62.
[3]舒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182-183.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稳定与教育事业的推进息息相关,高校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此,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且必要的任务。茶文化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兼容性等特点,其蕴藏着丰富的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观点等,同时也与音乐、绘画、诗歌、舞蹈等艺术互相渗透等。基于此,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优秀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的一个重要推定力量,也就是说,高校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强、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对此,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创新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实现它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1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探讨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文化素材,再由于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所以,提炼出适宜、完整、有效的文化元素非常关键。对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是通过阐释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内涵,由此增强学生的思政素质。并且,在结合现阶段文化交流的具体现状来看,高校学生面对的文化内涵是各种各样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并未经过筛选则直接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互相混杂,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层次不一,文化辨识能力薄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文化元素汲取带来不利的影响[1]。站在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因为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缺乏优秀文化素材和时代精神的渗透,大部分只是一种教学的传递,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对此,不管时代的诉求如何发生转变,我们唯有在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教育素材中,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思政教育活动的全面融合。对此,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不但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本质上来看,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身价值。不过在这一工程中,不管思想教育活动如何推进,都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因素,由此才能够实现学生层次化地提升和发展。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其蕴藏的内涵及思想不但体现出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化体系,并且也折射出多元化的精神理念与价值导向,对此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则需要将茶文化当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制的一个必要手段。结合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来分析,其并非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学科,其能够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带来直接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创建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思维,特别是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课堂引导与文化阐释,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启迪与升华。当我们在了解茶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考虑:首先,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物质元素的一个重要基础,促进茶文化的层次化发展不但要具备成熟的物质元素体系,并且也需要给予正确地引导和启发。由茶文化的出现为起点,探讨其与茶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茶文化展开层次地分析和了解,则无法完全脱离客观且具体的茶文化基础。另外,关于茶文化体系的发展而言,其核心内容是需要融入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文化艺术,例如茶歌、茶诗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但能够增强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且也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认识茶文化的内涵,从而对其广泛应用奠定稳固基础[2]。最后,我们在探讨茶文化本身的价值特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出其具备的精神观念、情感思维等,这是促使茶文化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必要前提要素。物理是茶文化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还是茶文化体系中所蕴藏的精神观念等,都对我们目前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文化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推进。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诉求
通过分析目前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诉求来看,健全的人文素养、规范的理念内涵等等均是促使学生培养与社会诉求全面融合的一个核心内容。基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而言,其缺乏系统性、合理性的教学观念,乃至具体的文化内涵,对此,这必然会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在具体推进高校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无法真正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则需要将文化理念与其相融合,利用科学、系统、深入地阐释相应的精神实现,进一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及规划。站在思想引导的层面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话,一定要促使教学内涵愈加丰富和多样,由此才能够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等发挥积极作用。不过,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管其阐释的内容如何发生变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观念,从本身上来看,这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程中的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4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4.1加强茶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根据茶文化体系的相关内涵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教育活动逐渐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其蕴藏的精神观念,都必须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进行不断推进和升级。不过,将合适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促进教育活动体系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则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若要增强其效果,那么需要在深入、广泛了解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前提下,构造正确的文化观念,同时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内涵进行一个透彻性地分析和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想培养机制。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与诉求,促使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面统一,因为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科学、规范、系统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全面掌握及综合素质的提升[3]。
4.2促进教学模式的丰富多样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思维启发需求等,加强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使其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不断引导学生去认识茶文化,由此能够教实现情感方面的体验和升华。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其蕴藏及传递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并且还具有层次化、规范化等特征,特别是对于茶文化体系而言,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若要得到全方位地发展,则需要将茶文化体系蕴藏的内涵、思维观念与文化价值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通过分析茶文化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合点,对其进行系统性地阐释和分析,并且在进行改造、提升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快速发展。
4.3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从本质上来看,茶文化的属性具有动态特征,所以其包容性是比较强的,这也是构成茶文化长期具备活跃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根源。那么在开展高校学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等对其进行持续性地调整和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对于茶文化教育内容而言,其内容都呈现出动态化的特征,高校教师需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并不断地优化教学体系,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与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借助于精准、科学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思维内涵,进一步增强人文价值,特别是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和文化观念。其实,对于传统文化和教育活动而言,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区别,不过也具备本质性的关联,健全的文化机制与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密切相连的,所以教师需要密切地观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对此,教师在具体活动中,一定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诉求,尽可能地通过彰显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文化特征,使茶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最大化地呈现与表达。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 茶道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
笔者有幸在中国茶博看到韩国著名画家闵庚灿绘制的国画《松竹梅》,画面松柏苍翠、墨梅横斜,下方是一片茂密的茶园。中国自古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可这里画家却将茶与松、梅并提,可见在画家看来茶的品格与松、梅一样高尚。笔者作为一线中职教育者,不禁深思,若能让中职学生这群特殊的孩子也拥有茶一样的高尚品质,定能使学生受益一生。
1茶文化体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神农时期就被发现,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此“嘉木”也在经历着多样的变化。茶最初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后来又逐渐被推为食材,之后茶又成为一种健康的饮品。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因此,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茶文化组成体系应该包括茶学,茶道,茶情,这三个层面。
这里的茶学是建立在狭义的层面上。在《茶叶》刊物中,很多茶界的权威和茶人都认为“茶学”是一门关于茶叶的源与流的学科。笔者觉得茶道是通过泡茶艺术(茶艺)这种方式,给心灵创造安静的氛围,用自己的心去领悟不可言说的个中滋味和人生哲理。
茶情是指以茶为载体的茶书,茶诗、画等及品茶所带来的感受。
2茶文化引入中职学校所带来的功效
茶文化对他们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拓宽学生的就业路
一方面,在2007年l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中指出,茶艺师与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低千1:3、1:5、1:7。另一方面,懂茶悟道茶艺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大专院校中,把茶文化作为专业很是罕见,使得高素质的茶艺师实在难找。所以即知茶艺又懂悟道的茶艺师必将成为近来较为紧缺的“宠儿”。因此在各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使他们在接受系统的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学到茶文化,既能掌握本专业,又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取得茶艺师资格。
2.2茶文化对学生的影晌
(1)茶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让精神不再空虚。茶的故乡是中国,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茶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而且能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也能让那些早已把本专业知识学的得心应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让他们课余不再精神空虚。
(2)茶文化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价值观和人生观模糊,因此思想道德上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睡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让他们变得“冷酷”。
其次,心理都还不够成熟,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过度的自尊心,表现欲望较强。
再者,中职学生对“个性”往往曲解。很多学生认为“个性”是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就是个性。
最后,自我为中心,在行为上缺乏理智和规范,往往为求利益,不计手段;在内心里不懂感恩,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茶文化可以帮助他们。一方面,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茶人、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也许每个人对这四个字有不同的理解,笔者看来“和”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的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蕴含在“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茶艺过程中;行俭之德藏在“朴实古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心态上;明伦之礼体现在“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待客之道上,谦和之礼就在“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吃”茶过程中(《茶道茶经》)。这些可以修正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相信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把茶文化的接力棒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而且还能唤醒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当他们遇到在喧嚣的都市中遇到事情时,能学会点一段淡雅的檀香,让心慢慢的平和,让封存在心底的“和”慢慢苏醒。用沸水洗去杯子的浊尘,仿佛也洗去了积累在心上的浊尘,用平和洁净的心等待“太和”之水。平和宁静的氛围和空灵情洁的心情慢慢出现。“凤凰三点头之后,杯中茶叶慢慢舒展,清馨的茶香慢慢弥散在身边,饮者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放下,精神随着茶香慢慢飘荡,心开始寻找真正的自我。此时轻轻的抿一口佳茗,让色、香、味缠绕着舌尖,不禁让人觉得全身心的舒畅和怡悦,仿佛就在此刻找到自己,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也认清了自己的路。正如闵龄所说,这是一种洗净了骨髓的精神升华。而这就是茶道之“怡所带来的“怡神悦志”之感,“明心见性之畅。最终将引导饮者到达“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真”。
(3)茶文化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弱,以致他们对美的理解往往特别怪异、浮浅。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上的怪异,和发型上色彩。而茶文化的展示者“茶情”,可以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在中职学校引入茶文化教育的方法
(1)把茶文化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
(2)开设茶文化社团。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和交流的平台。社团可以开展茶艺培训、表演,茶叶采摘、加工等活动。
(3)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中职学生中的影响。
(4)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
关键词:舞蹈教学;茶文化;艺术表达;情感教育
舞蹈教学的重要点在于舞蹈者的身体线条和某个部位的结合而营造出来的延长,这对于舞者而言是一种心理上的想象,它是虚幻的,但却有支配舞蹈者动作发展倾向的作用。当肢体的表达已经结束,那就需要精神层面去支撑舞蹈的延续。我们可以透过两者相互接触的层面去分析肢体与情感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和谐的舞蹈中建立起特殊的艺术语言,通过传统的茶文化去配合完成,最终完成有韵律、有节奏感的舞蹈,而这一系列运动的轨迹就是情感的作用。茶文化情感教育可将原本简单的肢体语言,转而变成情感的交错,推动了整体情节的发展,让舞蹈整体的运用独具匠心。茶文化的导入可以让舞蹈教学的充满内涵,使其在表达上丰富多彩。单一的肢体语言是无法将舞蹈本身的美展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了传统的情感,才可以展现出舞蹈的美学价值,并起到升华舞蹈内涵的作用。所以在新的目标下,高校舞蹈教学需要结合传统的茶文化情感去探究舞蹈,让舞蹈教学效果更明显。当下的高校舞蹈教学,主要使舞蹈者找到正确的舞蹈表达技巧,但常常忽略掉舞蹈的精髓是为了表达舞者内心的情感。因此,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茶文化情感教育任重而道远。
1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对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不足
我国舞蹈是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舞蹈教学中,诸多高校对于茶文化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没能从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舞蹈魅力的联系点入手,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舞蹈中的茶文化教育的传承问题。新时期高校没有注重去展现一个舞蹈中的茶文化情感教育,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既没法表达出舞蹈中的精神,又没法将茶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可以说,我国舞蹈教学中的使用的情感教育还是停留在表面,为了运用而使用,毫无根据,并没有与茶文化相结合。这样的舞蹈设计往往经不起推敲,也没法在岁月的洗礼中成为一代经典。因此,在舞蹈肢体教学中必须结合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彰显舞蹈的特色。许多高校对于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重视度都不够,最重要的育人功能被硬生生的夺走,剩下的只是高校教师对于舞蹈技术的教育,只注重结果,对茶文化情感投入的认知欠缺,这有悖于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需求。
1.2舞蹈教学观念老旧,没有很好的融合茶文化情感教育
诸多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存在问题,没能很好地融入茶文化情感教育,甚至有许多高校还未设置该课程。教学观念滞后,影响了学生舞蹈文化底蕴的形成。舞蹈教学若是没有创新,便没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度。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舞蹈教师做出了一些教学改进方案,但还是换汤不换药。大多以讲述茶文化的历史为主,停留在表面,学生听听也就过了,在真正舞蹈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投入茶文化所带来的情感氛围,参与舞蹈课程的学习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再加之老师依旧利用原有舞蹈教学设置模式,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课程一样,欠缺创新性。没法让学生在舞蹈中感悟茶文化精神,从而带入到自己的舞蹈世界中去。老旧的舞蹈教学模式,仅仅只考四肢技术的表述,没法让观众看到情感的部分,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表达。另外,在舞蹈课外,舞蹈教师与学生的构图愈走愈远,可以说,只要不是舞蹈课上,都见不到教师,没能很好地沟通舞蹈教学内容,导致了学生不重视舞蹈内涵的教育,最终导致了舞蹈教学茶文化情感教学的不理想。
1.3有茶文化内涵的舞蹈教师欠缺
在舞蹈中融合茶文化情感的教育,需要塑造复合型人才。但很多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没法带动学生情感的投入。如此一来,学生很难有较高的造诣,没法表现情感内涵,严重的将阻碍未来舞蹈的发展。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课程教育,没有认真的去探究茶文化情感教育在舞蹈中的体现,还有的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没能让学生去体味情感,也就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2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改进措施
2.1增进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度,升华舞蹈内涵
设立舞蹈教学专业的高校,在舞蹈教学中,要把茶文化情感教育提上日程,而并非纸上谈兵。否则对于茶文化情感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延伸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无实际价值。舞蹈中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一种方式,茶文化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为舞蹈拓宽了渠道,也增进茶文化情感教育的认知度,从而升华了舞蹈内涵,达到增强高校学子人文素养的目的。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对于舞蹈的表达有着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将情感投入在舞蹈中,让舞蹈更加灵动地表现出来。茶文化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符号,是连接表演者心理和舞蹈感情的纽带,它传递的是一种艺术语言,它代表着新时期的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仅仅将茶文化情感教育单一地理解为舞蹈外表的延伸,那就缺乏了最本质的精神文化,若舞蹈中情感教育运用不得当,会产生反作用,不仅不能升华舞蹈内涵,更会给观众带来假象的感觉。
2.2转变教学观念,将茶文化精神融于舞蹈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许多艺术家依旧执着地对舞蹈中茶文化情感运用有一份热情。因此,我国高校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推陈出新,将茶文化精神融于舞蹈,形成茶文化情感教育。茶文化情感教育运用得当的话,对于表现舞蹈中的人物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让原本简单的肢体语言,转而变成情感推动了整个舞蹈情节的发展。在不同的舞蹈体系中,茶文化情感教育所诠释的主题也大不相同,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元化教学,提升高校舞蹈学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茶文化中所带来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只有积极鼓励舞蹈专业的学生去渗透舞蹈中茶文化的情感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舞蹈的美学价值。
2.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文化修养
教师自身应该提升教学水平与文化的修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自己进行不断充电,充实自己的专业文化情感教育的知识量,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在舞蹈的编排中,纳入茶文化情感教育,实现高校学子舞蹈造诣的提升。人们在表达情感时往往难以仅仅靠肢体很好地表达,因此,舞蹈家们往往借助情感来升华作品。这样合理的运用常常产生奇妙的效果,让舞蹈更有说服力。
3结束语
新时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传统茶文化的填充,而情感的表现需要舞者在平常的实践过程中多思考,多积累,提高自己的认知,最终展现出舞蹈特有的美学价值。高校的教师要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目标,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茶文化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明白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龙朝晖.浅谈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68-69.
[2]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03-104+107.
[3]马春靓.情景化训练教学模式引入普通高校现代舞教学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1):60-63.
[4]吕广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76-77.
[5]刘丽.繁荣民族地区舞蹈教育与研究,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民族艺术研究,2007(5):77-79.
[6]邹小燕.快餐文化视野下的舞蹈快餐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以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5):122-124.
[7]黎宗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64-165.
[8]王鹃.舞蹈教育发展与种类分析———评《舞研舞语———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