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公共设施的含义

时间:2023-12-05 18:10:15

导语:在公共设施的含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共设施的含义

第1篇

一、强化全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是加强医德工程建设的关键

自从提出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来,我院用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用医德规范引导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始终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形势变化,“病人至上”的原则不变。医院在办院指导思想和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上,处处为病人着想,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心理服务,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

工作重点改变,医德医风建设的重心不变。医院的基础建设初步完成以后,医院的工作重点由基建转移到了医疗、教学、科研上,在此前后,医院始终将病人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理体制改变,“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不变。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我院先后实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成本核算制。但医院始终坚持经济指标与社会效益并重,发扬“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无偿服务,如社区健康教育、义诊:承担重大社会活动的医疗保健工作;积极投入灾害事故的救援工作等,受到了各级政府和舆论界的称颂。

二、以各种形式,丰富和延伸医德工程建设的内涵

医德医风建设的内涵不仅指服务态度而言,还包括内部管理的加强、医疗质量的提高及强烈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耐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首先,规范制度,强化监督,保证医德工程目标的落实。一是抓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年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医德医风建设有关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如《医德医风建设讲评制度》、《医院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关于严禁收受红包、礼品的规定》等,纳入全院质控管理,使医德医风与工资、评优、晋级、晋职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此外还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坚持执纪不手软,以达到规范言行和举止的目的;二是强化“四个合理”即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特殊医疗。医院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收费标准,在门诊大厅等显著位置公开药品和检查收费标准。住院科全部实行微机管理,有明细的“一日清单”提供给患者,耐心接待每一位对收费有疑问者的咨询,并作细致的解释。严把药品质量关,做到用药合理。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到检查合理,规定能够用一般方法诊断的,绝不使用特殊检查,将特殊检查阳性率纳入科室目标管理;严格控制点名手术和点名麻醉,做到合理特殊医疗;三是强化监督措施。医院成立了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后又成立了电话随访办公室,负责出院病人全程回访工作。出院后,病人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德医风有无不满意的地方留下一个评价,保证了医患双方及时沟通,医院及时改进。

其次,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促进医德工程内涵建设。我院把坚持“患者至上,文明行医”、“全程优质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行动的准则。强化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全方位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新职工主要进行医德基本知识和规范的系统训练,岗前教育不少于一周。对中、青年骨干的教育市要是采取考评的方式,加强实践的锻炼和培养。对老职工重在自查。二是定期举办医德教育讲座,发动老同志现身说法讲传统,讲自己从医体会等,使员工在医德传统中吸取营养,激励自我。

最后,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德工程建设内涵。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近几年医院投入4000余万元,购买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使医疗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为满足医院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医院一方面采取全国招聘、专家推荐等方式引进人才,一方面以派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人才。

关于医德工程建设的探讨性意见 。如今,医患双方的自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保护各自权益和自觉履行各自职责的观念日益强烈,高技术的临床应用引来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仅靠道德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法制调节。

第2篇

关键词:焊接接头;数据库;一体化

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焊接结构件的焊接接头或焊缝金属容易引发结构疲劳破坏,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寿命。通过计算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预测可以预先知道焊接接头的寿命,从而保证产品的运行的安全性。BS标准和IIW标准提供了各种焊接接头的疲劳等级和相应的S-N曲线,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通过采用BS标准和IIW标准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所需的资金和时间。本文采用BS标准和IIW标准提供了各种接头的疲劳等级和相应的S-N曲线,然后选定相应的焊接接头形式,并根据该焊接接头形式需要采用的工艺以及测试所得到的应力谱可以计算出该接头的疲劳寿命,根据工艺要求和DIN6700标准制订出相应的焊接工艺。

1.BSI/IIW/DIN6700标准的疲劳寿命估算及工艺设计

1.1 基于BSI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估算

BSI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学会制定的钢结构疲劳设计与评估标准,将接头形式分为12个不同的形式。12个接头形式分别是:没有焊接的普通材料;螺栓连接或铆接,拼接或搭接接头;紧固件与受接合部件;基本平行于工作应力方向的连续焊接件;在受力构件表面或边缘的焊接件;共面钢板间的完全熔透对接焊件;型钢于管件的横向对接焊;非共面钢板间的承载角焊接头与T型对接接头;插接并且穿透受力不见得接头;圆形官状构件;结缝焊缝;分支焊接接头。在每一种接头类型中分别作了详细的分类,并给出了具体的产品形式、潜在裂纹初始位置、尺寸要求、加工要求、特殊检验要求、设计应力面积、类型编号、级别和图形等数据。

如在设计焊接接头时,选用BSI标准,则可根据焊接接头的形式在标准中选择对应的焊接接头,按照BSI设计要求设计焊接接头,其接头的疲劳等级符合设计标准。在BSI标准中,将疲劳等级分为B、C、D、E、F、F2、G、W、S和T级,每一等级对应一条S-N曲线,各等级所对应的数据见表1。确定焊接接头的形式后,就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疲劳试验,并给出响应的应力谱,然后根据下式确定比值:

(公式1)

(公式2)

式中,n为待评估点应力变化范围发生的次数; 为该评估点所在接头的S-N曲线拐点上的应力范围;m为S-N曲线斜率。

最后根据迈纳尔损伤累计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该焊接接头疲劳寿命。

1.2 基于IIW标准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估算

IIW标准是针对钢和铝合金而制订的疲劳设计标准,是由国际焊接学会制定的焊接标准。在IIW标准中将所有的接头形式分成9类:非焊接构件;对接焊缝、横向承载;纵向承载焊缝;十字连接或T 形连接;非承载附件;搭接接头;加强板;法兰、分支和管接头;管接接头。每一种接头的工艺、尺寸等不相同,因此接头的疲劳等级也是不同的。通过疲劳等级可以得到该接头对应的S-N曲线。虽然通过S-N曲线以及应力谱就可以得到该接头的疲劳寿命。根据应力可以利用公式N=C/Δσm,计算出相应的N值,然后根据应力频率以及N值计算出各个应力频率所对应的损伤Di,将这些损伤累加得到该接头的损伤D=∑Di,由接头损伤的倒数与损伤发生的里程数得到该接头预测的疲劳寿命L=(1/∑Di)dLl。

1.3 DIN6700标准

德国的DIN6700标准主要针对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中制定的焊接标准,包括焊接连接接缝形式、铁道机车车辆及部件维修时焊接作业的规定等等。本文,主要引用了焊接接缝形式根据BSI和IIW标准选择的接头形式,在DIN6700中选择相应的坡口形式,包括坡口、尺寸、材料厚度、坡口角度、间隙等数据。根据选择的接缝形式、材料厚度、坡口角度、间隙来选择相应的焊接工艺。

2.系统设计及流程

本文建立了焊接接头疲劳设计的设计系统,在对焊接接头进行结构疲劳设计时,根据设计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标准。然后再根据接头的形式和工艺要求,选择相应的接头形式,确定接头形式也就确定了该接头的疲劳等级和相应的S-N曲线。根据接头的形式和工艺要求,并按照德国DIN6700标准设计合理的坡口形式,然后根据制造厂的焊接工艺数据库得出该接头的焊接工艺。进入疲劳估算界面后,可以将该结构的载荷谱读入数据库中,根据载荷谱就可以得到接头的雨流图。根据所选择的设计标准,进行计算,通过输入的里程数和载荷谱就可以估算出疲劳寿命。

3.算例

例如:有一工字梁,上焊一盖板补强,如图a所示;该接头FAT=56,则在该表中查出m1=3,常数C1=3.512e11,对应的疲劳强度极限为41.3MPa;m2=5,常数C2=5.980e14,截断极限为22.7 MPa。其应力谱如下:

1 2 3 4 5

σi(应力变化范围 30 40 50 60 70

ni(发生次数) 105 3e4 10e4 3.7e3 1.2e3

(b)

由于截止极限为22.7Mpa ,因此谱中每一级均大于22.7Mpa,因此每一级都将导致疲劳损伤,这些损伤分别是:

,其中n1=105 ,22.7MPa

,其中n2=3e4,因为22.7MPa

,其中n2=10e4,因为σ3 >41.3MPa,所以在公式中,C取3.512e11,m取3,从而N3=2.8e6,D3=0.0036。,其中 n4=3.7e3因为σ4>1.3MPa,所以在公式中,C取3.512e11,m取3,从而N4=1.626e6,D4=0.0023。

,其中=1.2e3,因为σ5>41.3MPa,同理=0.0012。

将上述全部损伤累加,最后得。由于该损伤发生里程为2000KM,因此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为。

4.结论

本文提出了采用BS、IIW和DIN6700标准来设计焊接接头的形式及工艺,实现了焊接接头疲劳寿命估算和工艺设计的一体化。提高了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效率,提高了接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卫星. 结构疲劳寿命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第3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对公共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说,色彩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们对公共设施看法和态度的因素之一。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一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公共设施;赔偿责任;法律性质;赔偿依据;救济途径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28-02

近年来,公共设施致害案例屡屡发生,其赔偿责任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下述“公用桥梁坍塌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6年5月16日甘肃省岷县某大桥突然垮塌,致桥上若干行人重伤。经调查核实,造成此次垮塌事故的直接原因源于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货车。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并未制止超载货车上桥,公路管理部门长期未尽到对桥梁的养护和管理责任。案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应当由谁承担以及如何承担赔偿责任?本文将以上述案件为切入点,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公共设施赔偿责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

一、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含义与构成要件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供公众使用或享用的设施,包括公共交通及其附属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共停车场、路灯等),公共体育设施(如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公共卫生设施(公有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环卫清运车等),公共绿化设施(街道绿化区、公园绿地等)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致害,是指公共设施在设置、建造、安装或者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瑕疵或缺陷,不具或欠缺通常应具备的安全性,致使作为使用者的公众的人身或财产权益受到损害[1] 。在此基础上,公共设施赔偿责任,就是指公共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因公共设施设置或者管理存在缺陷,给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侵权行为主体。侵权主体不同,如是民事主体还是行政主体,直接影响着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这一问题将在文章第三部分展开论述。二是有损害事实的发生,且该损害事实是由公共设施在设置、建造、安装或者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瑕疵或缺陷造成的。三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及宽严程度,直接影响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救济范围。”[2]理论上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存在许多不同的学说,如相当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直接因果关系说等。目前相当因果关系说似乎是主流学说。该学说认为如果某项事实仅于现实情形发生该结果,还不足以判断因果关系,必须在通常情形,依社会一般见解亦认为有发生该结果之可能性[3]。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只要缺陷实际上增加了损害发生的客观可能性,因果关系即告成立;有因果关系就有赔偿责任;有多大的因果关系就有多大的赔偿责任。”笔者亦同意此观点。

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一般规定

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以及我国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愈来愈突显。公共设施的提供便是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重要体现。然而,公共设施设置、管理不当对公民人身或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情形时有发生。“有损害必有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就不乏对公共设施致害赔偿责任的规定。

1.《宪法》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这是我国在根本法的层面上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概括性规定,是建立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础。

2.《民法通则》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不难看出,该条规定的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而公共设施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绿化设施等等,范围十分广泛。因此,该条规定不能涵盖公共设施致害的全部类型。此外,该规定的归责原则是以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作为法定免责事由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并非严格责任原则,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够充分[4]。

3.《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1994年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可见当时国家赔偿适用的是违法归责规则。但是,公共设施设置、管理不当引发的赔偿问题不单是违法行使职权的问题,很多情形下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造成的。因此,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在当时还不能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2010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可见,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包括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在内的多元归责原则,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更加充分,因此将对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案例评析及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相关问题研究

在上文的“公用桥梁坍塌案”中,有四个主体,即受害群众、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以及超载货车的驾驶人。其中,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未制止超载货车上桥,公路管理部门长期未尽对桥梁的养护和管理责任,货车驾驶人严重超载行驶。以上三方的行为都具有过错,且与损害结果的发生都具有因果关系。可谓多因一果,共同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上述三方均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是,这三方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否相同?其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受害人通过何种途径寻求救济?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1.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

对于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民法学界大多以侵权行为法为切入点,将公共设施赔偿责任作为民事侵权责任的一种特殊类型加以研究。行政法学者则更加强调国家赔偿责任的公法性质,以区别于民事侵权责任。纵观各方观点,笔者以为,我国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属于国家赔偿责任,设置、管理公共设施的行政机关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作为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由国家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关系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因而无论是其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都应归属于国家,其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损害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费用由国库支出,列入各级政府财政。至于具体的赔偿事务,如收集证据,确定是否赔偿和赔偿数额以及决定是否和受害人和解等等,则由赔偿义务机关完成。具体到本案中,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按其过错程度,代表国家对受害人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而超载货车的驾驶人作为民事主体,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其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属于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要根据责任主体进行区分。

2.相关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

现行《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行政处罚法》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公路法》第6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对国道和省道的管理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公路法》第50条规定:“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不得使用汽车渡船。超过公路或者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确需行驶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依据以上法律规定,本案中甘肃省岷县的公路管理部门没有尽到对桥梁的养护、管理职责;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没有制止超载货车上桥。因此,两者应当对其行政不作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该县的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受害人进行国家赔偿。而超载货车的驾驶人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救济途径

前已述及,我国公共设施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国家赔偿责任,那么在本案中,重伤行人作为赔偿请求人有权按照国家赔偿中的行政赔偿程序寻求法律救济。

依据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依据该规定,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实行的是“单独提起”与“一并提起”并存的办法。其中,受害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的,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时,赔偿请求人才可以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此外,行政赔偿诉讼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诉讼,在行政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可以适用调解作为结案方式。即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在坚持合法、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就赔偿范围、赔偿方式和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成立的应当制作行政赔偿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具体到本案中,重伤行人作为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根据身体受到损害的程度,按照上述法律程序,要求赔偿医疗费、因务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身体残疾并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受害人还可以申请残疾赔偿金及由其扶养的人的生活费等等。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J].法学研究,2000,(2).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72.

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不断地增多,由于前期的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部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再加上公共基础设施自身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也加大了政府和国家的投入力度,造成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不足、设置不完善加剧的恶性循环。想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就需要缓解恶性循环,利用好民间资金来投入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正在使用这种新的融资模式,简称为“PPP模式”。

1 PPP融资模式的引进现状

1.1 PPP项目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

在我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引进PPP融资模式,能够帮助解决目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面临的财政预算不足现象,提高城市中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人民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益,同时公共部门能够跟民间私人企业共同来承担责任和风险,把风险分担和各自的利益做到了最大化处理。

1.2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引入PPP融资模式由于参与方的利益不同,因此发展目标也相对比较复杂,只有各方的发展机制能够有效合作,才能够在统一的目标下高效地完成目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合作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对于政府的公共部门来说就是通过建立公共基础设施来提升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对于私人的私营企业来说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回报,并针对双方做好收益和责任的分配工作。长期目标就是长期合作的含义,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整体资金有效利用起来,而个人私营企业需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这样两者的关系需要衡量基础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

1.3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

由于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国情不同,PPP融资模式的发展也有差异性,同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融资模式还有分类同样存在差异。在充分地考虑到资产的所有权、投资还有商业关系等因素之后,世界银行把PPP融资模式分为特许经营模式、租赁模式、管理外包模式、服务外包模式等几种形式。

1.4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的参与对象

由于目前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在创新实施PPP融资模式,因此其中的融资模式还有参与方也比较多样化。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参与放出了政府和相关公共基础设施运营部门之外,其中还包括有各类银行金融投资机构、融资顾问咨询公司、私营企业、法律税务保险等咨询顾问公司、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供应商等,这些对象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直接、间接利益关系,然后通过SPC进行组织,围绕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工作。

1.5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运作

完成的PPP融资模式运作程序主要有四个方面:融资前期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SPC、开发运营、转移终止。首先要在前期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好项目的可行性,然后再确定好SPC,成立SPC之后开始接受整个项目,包含有招标、投标、签约谈判等,政府在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中充当监督作用,最后是SPC和政府之间的交接工作。

2 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的应用策略

2.1 强化行业主管部门

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是相关行业的政策制定方也是管理者,要通过建立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体系来促进私营部门的参与,其中包含决策层、执行层还有支持体系。通过在政府部门中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推动体系,能够制定出明确的促进政策,强化主管部门中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掌握,从而从侧面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行政效率。

2.2 充分?用民间力量

由于目前PPP融资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复杂,同时政府部门在相关法律、财务、合同管理、风险分担和商务谈判上的专业能力具备不足,尤其是在如何能够把政府部门的服务公益性和私营部门的营利性有机结合上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借助于民间的专业团队、专业力量,来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

2.3 建立有效的奖惩政策

在PPP融资模式推广过程中,政府可以推出奖惩政策,通过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政策来激励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对于在PPP项目推动过程中业绩较好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奖励,由于私营部门参与到政府项目运行中,因此政府工作人员容易针对私营部门的专业知识、工作复杂性还有利益旁落有一定的抗拒心理,激励政策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PPP融资模式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中来,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私营企业的服务品质。

2.4 成立具体的管理部门

在欧美国家政府的商务办公室中有专门的单位部门是为PPP项目服务的,该部门负责制定PPP项目的时事政策还有实施策略,制定电子商务的标准,同时也通过发展有关软件来帮助政府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因此,我国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在商务部门建立专门负责PPP开展项目的工作部门,全程推动和指导我国PPP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2.5 加强对私营部门参与的评估力度

在建设城市公共设施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采用PPP方式进行融资,政府的相关审批部门一定要针对主管部门提交的公共设施项目仔细研究,同时也要针对参与到其中的私营部门的可行性进行有效评估。

2.6 积极办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项目的成员小组进行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需要针对法律、财务、合同、谈判等中药专业领域进行短期强化培训,能够帮助提升参与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水平,帮助提升整个业务的发展质量。同时主管部门也需要针对PPP项目的理论和开展目标进行积极研究。

2.7 加强政府机关的联合互动

政府部门需要针对PPP模式适应的范围和原则进行评估确定,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设定项目方案。政府可以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成立工作协调推动小组,再把政府部门中的财政部、交通部、建设部还有发改委等联合参与到公共设施项目的审批和执行过程中来。在省市级部门成立相应的推动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教学 改革

初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寻着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我认为,政治老师要从"心"改起。

1.热心教改,教学观念要"改"

学校是开展新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改"。

1.1 改对自己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按照预定资源达到预期目的的"教书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既定知识,更要成为教材知识的整合者、最新资料的收集者、课程资源恰当运用的编排者。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师者,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教师要自觉地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1.2 改对学生的认识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必须打破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以发挥个性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等。

1.3 改对教材的认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把教材奉为"圣经",对教材里的一切毋庸置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长期以来存在着"照本宣科,把书本里的知识一成不漏地教给学生"的"教教材"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忘记了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新课改下,我们要恢复教材的原本地位,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具体操作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删减或延展。

2.关心教学,教学立足点要"改"

新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立足教学的长期性和有效性,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挑战,同时,无疑也为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着眼点也要相应地做以调整。

2.1 改变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固定化

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这一点是与教师观念的转化密切联系的。在课堂上,教材依旧是我们开展教学的载体,但不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所学内容、时政热点等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处理或延展相应信息点。如:在学习初二(下)第三课第二框题《少年在行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变通,先是指出青少年应承担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然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让学生感悟到"环保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当中"这个道理,并且以"如何度过环保的一天"这一课件来继续深化这一主题,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拓展,要求学生针对"母亲河"被污染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处理,虽然打乱了教材安排,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强化了教育效果。

2.2 改变单一的知识目标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淡化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体验。而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是什么,还要关注如何探究出结论,学生在情感上如何接受,以及如何与实际相结合等问题。如:在学习初二(下)第四课第一框题《身边的公共利益》时,我是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进而悟出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含义及得要意义,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破坏公共场所秩序、肆意破坏公共设施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这类行为。通过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设施要做到物尽其用,破坏公共设施就是破坏大家的公共利益。

2.3 要淡化学科界限,寻求政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的结合点

第7篇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

Keywords:PPPP;projectfinancing;financialrisk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016-03

0引言

PPP的含义就是“公私合营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模式。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概念。通过将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面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其他优势合并,达成一个双赢的目标。但是这个模式由于存在着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得项目存在很大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减小这一模式之下的项目损失。

1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随着目前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快,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一个愈来愈流行的名词。PP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此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政府签订长期的协议,代替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些公共的服务。而本文将对PPP模式进行一个详尽的定义,来论证其理论基础。

1.1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模式是指所有的融资模式的总称,这种含义下的PPP模式更加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担,并且强调项目需要去衡量其价值,通过价值来估测风险,而项目的价值与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

1.2广义定义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一些公共的部门通过和私人企业或者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转移到私人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国际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PPP模式的发展却是最新提出来的一种发展形态。

2PPP模式的目标与运作思路

2.1PPP模式的目标

PPP模式的目标分为低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两层。具体的含义就是指,低层次目标也就是在特定的项目中所设定的短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高层次目标则是指将私人的部门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立,并且与私人部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合作。

2.2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建造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设施建造的质量。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是这个模式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将权利和义务分配好才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而PPP项目的运作思路是从中心扩散开来,呈金字塔的管理方式。顶部自然是政府,它是项目的制定者,政府不仅需要确定项目在运行时的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也要对私人部门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保证其项目的质量。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这些参与建设公共设施的私人部门,他们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从而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政府相互配合,从而促进项目可以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项目。

3风险的内涵

3.1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超出预计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对于金融风险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总结有如下观点:①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和金融有关的行业中,由于金融活动或者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之前所无法预计的。②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现金流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③金融风险是指在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各种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存在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解释,这些角度日趋复杂化。

3.2PPP项目中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上文的金融风险可以看出,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活动而带来的损失,而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的往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算值,包括了由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4PPP项目金融风险

4.1PPP项目金融风险的特点

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他还有PPP项目中金融风险自己独具的特征,例如扩散性和客观性等,并且由于PPP项目自身存在金融数额大,金融回收的周期比较长等特征,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还有以下的特征:①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系统性的意思就是,在PPP项目中,会出现一些发起人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种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大小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这风险。②风险的承受期长。PPP项目一般都是经营期比较长的项目,而在这种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影响,时间越长,外部的环境就会变化越大,就会使得金融风险越大。因此,这种风险一般都有很长时间的承受期。而这个期间可能会达到很多年,甚至有些是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③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日前,国际上的利率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金融行业由于汇率剧烈波动而产生经济方面的危机,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由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比索贬值,并且贬值非常大,同样,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的中航油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担忧愈来愈高,因此,也就越来越警惕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金融风险的发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很难被事先预测。因此,这也给项目管理金融风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④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和其他因子一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叠加和累积,而这些叠加和累积具体就是指很多不同的风险因子交缠在一起,像一些原子产生化学反映那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生了风险因素很大的分子。那么,风险可以叠加和累积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汇率等基础金融发生波动的时候,各种不同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例如,不同的国家存在的利率比例,在汇率市场上就会被体现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化,就使得金融风险叠加的可能性增加。风险叠加就像一个气球那样,慢慢的不断地累积,等到到达一个最大点的时候,最终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带来的就是不可预计的非常严重的损失。⑤风险的互动性。这种特点和相关性差不多,也就是说当风险叠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金融风险影响会带动PPP项目中其他的风险也产生,例如因为金融风险而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填补漏洞而无法按照合约进行项目合作等等。

4.2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PPP项目中产生的金融风险,不仅仅与外部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和PPP项目融资模式自身有一定的联系。

4.2.1PPP项目融资模式

本文从PPP项目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的融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运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中间的很多步骤,有些项目经常超过十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会导致这个项目不仅仅面临着当期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相互累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非常之大。除此之外,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投资成本比价高的项目,因此,其融资模式比较复杂,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的方法取得贷款。而这种贷款在另一个角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加大。

4.2.2外部环境因素

在目前整个国际的经济体系当中,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放任汇率波动,基本对于汇率波动不加以管理。因此在这种趋势这下,就导致了很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的经济投机出现并且进一步地扩展开来。而对于国际来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都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对于PPP项目而言,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遇见金融风险是必然的事情。对于我国来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对于浮动汇率的制度。并且逐步放开了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签约的金额达到954.7美元,占国内的金融产品90%左右。

5结语

面临风险时,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及时地管理和避免,不同的项目在建设的时期所遇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PPP项目金融风险则是指由于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具有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特征等的研究总结,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PPP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不同的项目找寻不同的对策,以此来保证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3:75-78. 

第8篇

关键词:市政设施;维护;措施

1导言

城市建设逐渐发展,但是人们对于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意识并没有加强。当今社会,城市要想完善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和加强文明建设,健全市政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完善的市政设施就好像城市的一面镜子,将城市的发展状况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2市政设施的含义与意义

2.1市政设施的含义

市政设施是指在政府以及法人出资金建设的公用设施,其中包括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公共娱乐设施;桥梁及其设施;排水防洪设施;道路照明与建设公用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文明建设等设施。一经破坏将受到严厉处罚。

2.2市政的意义

市政设施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的设备。当设备处于破旧、老化,遭到破坏时,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市政设施的管理与养护工作能够提此案城市建设情况。市政设施管理与养护不仅关系着城市的发展,还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重视市政设备的管理与养护。

3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的现状

3.1市政设施维护资金短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市政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市政设施也已经开始被频繁地使用;就如同汽车的保养一样,市政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养护。伴随市政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政府养护市政设施的任务也日益繁重起来,这使得其在此方面的财务花费也需要不断增加。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政府对市政设施的养护资金并没有加大投入,这就造成了市政养护资金短缺的现象。由于部分市政设施不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还被长期使用,日积月累,这些设施的使用功能便有所下降。

3.2较低的市政建设设施维护标准与落后的维护技术

当今物价在不断上涨,维护的费用也日益增加,用以前的维护标准很难完成现行的市政设施维护。与此同时,市政维护的水平也相对落后,与不断提高的市政建设水平背道而驰,由于资金短缺,大多数维护单位使用的还是以前的设备与技术,设施的维护质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

3.3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乡镇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使城市人口量不断增多,给城市规划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为了满足人口需求,缩小小区面积,同时使污水的排放聚集并且增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工作,影响其排水效果,甚至导致排水管道堵塞、损坏。而这些基础设备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就会加重损坏速度,最后造成严重的污水问题,给城市环境及城市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

4如何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水平

扎实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市政在建设施的质量目前,针对市政设施的现状,政府应该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对策,呼呼全市人民爱护市政设施,并且加强管理和养护工作,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养护等工作。

4.1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市政设施维护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只有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加强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才能使市政设施管理的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条理变得清晰明确,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要明确责任、权利之间的关系,避免一个工程多个领导指挥的情况,也要避免出现没人指挥管理的情况。提高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要将统一分级结合起来,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将工作分配到位,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调控,要全面及时地完成市政设施维护工作。

4.2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强力推进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积极打造“人文市政”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首先,要不断加大对市政设施的巡察力度,增加道路巡察力量,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责任到人,网格化管理。其次,制定各种养护作业流程,规范作业行为,从细节入手,不断提高管理标注,使其更加精细化。除此以外,还要延伸管理。扩大管理半径,注重协调均衡,从侧重城市主次干道维护向背街小巷延伸,逐步实现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把握每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点,定期进行检查,把城市道路上的危险发生系数降到最低。

4.3做好城市设施的常规检查防患于未然

就城市排水管道而言,它是人们每天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工具,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来确定是否需要清洗管道,并对其损坏和损坏原因及时发现。检查排水管道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包括如视觉法这样的定性方法和测量法这样的定量方法。实践中,定性方法由于使用简单而更为广泛地应用。

4.4提高维护资金投入比例

要保证市政建设设施的维护质量,就要满足市政设施维护的资金需求,只有提高了市政设施的维护水平,才能保证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加在市政维护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减轻市政设施维护的工作压力,才能保证维护工作又好又快地进行。政府部门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直接掌控者,市政设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金源非常单一。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日新月异,建设工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投入的维护费用也越来越多,这就加大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抛弃守旧的城市建设思维,不能只靠政府投资来实现市政建设,拓宽城市市政建设的资金来源,加强与国内先进城市市政管理的经验交流,借鉴其好的方面,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完成市政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的生活。

4.5增加人力与物力

市政设施建设需要专门的设计与规划团队,传统的旧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城市市政规划,这就需要市政部门广纳人才,在设计团队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创新市政规划与设计思维。市政设施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市政设施建设出现的紧急情况是谁都无法回避或者预料的,只有专业的市政设施维护人员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出现的一系列突况,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市政建设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维护工作人员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预测到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解决,要尽量降低对市民的生活影响。

5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于经济的发展,两者成正比的关系,经济发展得越快,需要投入的市政设施建设资金就越多,市政设施维护力度就越大,对于市政公共设施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必须切实落实,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严格规范公共设施的管理,大力宣传设备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陈雷.市政公用设施高效维护与管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4(20):253.

第9篇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1、公园的免费开放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息,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性事业,按照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园属于纯公共产品,将公园开放对提高文明创建水平.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努力.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开放式公园的“公”字有三层含义: 其一, 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设施, 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享用它, 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亲绿、休闲、健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其二, 它既是一种公共产品, 是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与管理的, 同时也是一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其三, 开放式公园的服务通常是不收费的, 其建设与管理费用由城市财政负担, 而城市财政则来源于城市中的每一个普通纳税人。所以说, 开放式公园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

城市公园实行免费开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公同实行封闭式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善.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大中城市纷纷打破了原来的管理方式,实行了公园免费开放。如南宁市朝阳花园在1999年拉开了邕城公园免费开放的序幕,此后,同样是在南宁市,南湖公园及滨江公园相继免费开放,在2008年,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狮山公园、新秀公园、石门森林公园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事实证明,开放式公园不仅符合广大市民的需求,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和休闲娱乐提供了优质的去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形象,更是让公园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其基本功能和设施的建设,带动公园的整体发展,摸索和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成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另外,城市公园使周围地段无形价值提升,继而带动其他服务行业蓬勃发展,比如狮山公园附近的飞龙阁酒店、狮山宾馆、东盟国际大酒店,甚至延伸高峰林场的生活区,都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公园带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利益;再如新秀公园附近的某个楼盘更是打出了与“与新秀公园为邻”的广告。此外,免费开放城市公园,不仅可以增加市民的人均享用绿地率,充分利用城市绿地资源,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名胜景点的拥挤,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雅的环境。

2、公园免费开放后存在的问题

开放式无疑给公园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与封闭性公同相比,开放式公园在管理上存在更大的难度。

2.1环境容量有限。公园日容纳量有限,免费开放后,大量游人涌入公园,如疏散不当,会引发公园生态环境恶化、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广西北海市的北海银滩在周末和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多达五六万人次,远远超出了一万人次的最佳接待量, 大量增加的游客量远远超过了公园的环境承受能力,也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

2.2公园管理资金不足。公园免费开放,必然要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分项收费项目。这样一方面可能由于管理部门缺乏市场经验,招商引资后赚不到钱,相反却因为取消门票减少了收入,增加了环境维护的投入,从而带来直接的经济问题。

2.3游人素质不高,公民意识不强。许多游人没有良好的习惯,乱停车辆,任意践踏花草,随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有的把草坪踩坏、摘掉鲜花、折断树枝, 使原来优美的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2.4立法制度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强。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保护公园设施,遵守游客游园守则。据了解公园免费开放后,因无围墙、出入方便,游客游园中毁损公园花草树木及设施、设备;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伤害公园动物等违规、犯法的事件比开放前要多得多。但目前还没有健全的立法制度,惩罚力度也不强。

2.5公园管理水平不够高,有待提高。免费开放后,公园原来的管理水平满足不了现状的需求, 公园应转变思路,把精力放在服务上,坚持游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要加强公园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公园管理体制改革,公园的卫生保洁、植物养护等工作要逐步推向市场。

2.6进出人员复杂,安全隐患增加。开放式公园无法避免进出人群的相对复杂性和随意性, 要人们从户外随意性突然走向自觉性,暂时来说还很困难。很多公园在免费开放之后变成了行乞者、拾荒者、小摊贩的乐园,卖唱、行窃、行骗事件也时有发生,影响了治安。由此可见,城市公园开放经营,给市民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社会问题。

3、开放式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为了使开放式公园健康运行,持续发挥其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开放式公园的建设、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公园免费开放应量力而行

公园免费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园免费开放都不能搞一刀切。公园是否免费开放要看公园的性质与类型。动植物园需要维持动植物特定的生活生存环境,特别是名贵的动物、植物,如果游人过多,不利于动植物正常生长。有的公园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保护,本身运行的费用较大,适当的收取门票可以弥补公园的开支,还能限制客流量,使公园在良性的环境中发展。因此诸如植物园、动物园、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以及需要特殊保护的公园景点免费开放应该谨慎行事。例如南宁市的动物园、青秀山风景区、药用植物园等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门票费。

3.2因地制宜, 突出生态与社会功效

由于公园本身兼有生态、文化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因此, 突出公园的原始含义, 恢复公园本来的自然生态面貌是理所应当的。对于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城市, 政府除了采取控制各种污染源的措施外, 还可以通过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来调控环境。据研究, 3公顷以上的绿地才具有减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6公顷以上的绿地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生态作用。因此在高污染的城市, 公园绿地的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而现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 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 为了提高每一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 城区公园的建设应以中小公园为主。公园社会功能的发挥更应引起重视。主管部门应对公园的服务设施进行提高, 在绿地中增加游步道、果皮箱、路椅等公共设施, 重视文体设施的建设和厕所、广场的规划与设计, 使公园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社交的理想场所。总之, 要全方位提升公园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使之与公园自身的生态效益相结合, 提高公园的综合品位。

3.3加大宣传和普及相关条例和法规的力度

免费开放的公园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园的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民的社会道德水平,因此,搞好免费开放公园的建设,首先要强化广大市民的绿化意识,提高人们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在向市民宣传和普及公园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摒弃以往“违者罚款”、“严禁进入草地”等生硬的警告语,采用温情提示语告诫游客爱护绿地和公共设施。节假日、黄金周游客较多时,可通过广播、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城市园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形成较强的法制和教育氛围,让游客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和开展绿地、草坪、池塘认养认建的新模式,通过市民们亲自动手参与公园绿化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共同营造出开放公园优雅美丽的环境面貌。

3.4 合理开发公园项目,吸引各方建设资金

开发方便管理并且适合于公园和开放空间类型的活动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持续稳定的使用,可以提高公园的收入,这为解决目前公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公园的活力越大,恶意破坏就会越少,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开发新型游乐项目和策划主题游园活动,如重大节日举办游园活动、健身培训项目,摄影书画展览,主办主题博览会、展览会等活动。在举办各类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公园的各类资产和植物等。例如狮山公园,以出租门面和烧烤场和开发各类娱乐项目来增加公园的收入,让游客可以在公园里面欣赏公园美景的同时,进行烧烤和卡丁车、溜冰、射击等娱乐项目,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园的收入。同时,狮山公园下设有自己的园林公司,在完成公园任务的同时还对外承接项目,这些都是公园的创收来源部分。再如南宁市人民公园,有海底世界和过山车、4D电影等娱乐项目来创收,石门森林公园有樱花谷主题乐园作为消费项目等。当然,要维持公园的正常运营,最关键的是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这是免费公园作为公益性事业决定的。一方面,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适当增加园内园灯、垃圾桶、公厕等设施数量,对标识牌等易损设施进行加固;另一方面,政府应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如按公益性的原则减免公园税收,对公园的公益性开支,如绿化用水、用电收费标准给予优惠等。

3.5创新公园的经营管理体制

公园在免费开放后,出现的资金短缺,公共设施破坏加剧,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要求建立高效、顺畅、富有活力的公园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管理效益。创新公园经营管理体制,第一,要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开放式公园由于其公共产品的性质,一方面要求政府坚持公共财政原则,尽量保证开放式公园需要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对开放式公园进行宏观调控,为公众保护,对公众开放,实施公共管理,为开放式公园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机制环境。第二,经济职能企业化运作。公园的运行经营体制要做到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政府可将开放式公园的经济职能如养护、保洁、保安等实施企业化运作模式,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第三,鼓励公众参与。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可降低信息收集、协作、监控和实施成本,是节约管理成本的一种方式。如澳大利亚公园中到处可以看到志愿者倾倒垃圾、修建草坪。在我国上海市也实行了“公园- 社区- 志愿者”三位一体的管理以及社区公安两部门的共同管理模式。

3.6重视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公园的养护和管理离不开公园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以人为本不仅指公园建设管理处处为游客着想,也指充分重视和发挥公园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公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管理方式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策水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领会、贯彻和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管理工作才不致迷失方向,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完善和提高。公园管理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型服务,各类活动和游客的需求又日趋多样化,这就给公园管理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公园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益理念,狠抓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公园属于园林艺术范畴,公园最基础的管理是园林管理,公园管人员必须掌握园林有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知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定时定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创造实践机会学习、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深化园林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对其从事的职业所热爱的程度以及社会所公认的道德标准,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衡量一个“人”或“集体”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公园工作的一个重要尺码。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加强管理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展示公园管理者的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