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10:20:16
导语:在环境设计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外部环境设计与空间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是确保外部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之间能相互协调;针对空间环境设计,其主要强调的是确保人类有着健康的生活质量,并且基础的设施能正常运行,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及循环利用的功能。依据生态的基本特性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包括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循环性。环境艺术设计的高效性,是指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资源等模式,特别是非再生资源,由于资源短缺,应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性,其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的布局结构及配套设施设计上,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的生活需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其体现在多样化的物质产品设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不同的产品设计,这样满足了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也避免了浪费资源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循环性,其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中消耗的物料及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原理,对其进行分解及再利用。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其具有独特的基本特征,生态理念是在一个自然环境的生态空间里,各种生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又相互排斥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生态理念的特性,遵循自然性、独特性、艺术性、生态性,从而形成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空间。
(一)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生态理念的自然性。自然性是生态理念最基本的要素,若设计者追求的是精心雕琢、虚实的美,而不是自然的美,这就偏离了生态理念的特性,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融入自然的特性,强调的是与自然相互协调、亲切自然、舒适的艺术美感。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其主要表现在遵循源于自然、体现环境自然、研究环境生态规律的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是从自然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设计者应融入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体会和领悟大自然的生态特性,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设计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使人们能融入到自然的环境之中,领悟大自然的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对于设计者,遵循艺术性是必然的,设计者应根据生态理念的特征,设计出具有艺术本身的意义,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们的生活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风格;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赋予环境视觉上。”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主要流派
(一)新古典主义
采用民族传统的装饰手法,在现代结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高新技术的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和装饰,同时采用陈设艺术手法来进行分割空间,装饰空间的设计,使中国传统的室内样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1959年中国的十大建筑,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和民族文化宫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为基调的空间形象,都是运用新形式和古典风格结合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二)新少数民族风格
在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的人文文化特色内部空间形式,并在结构构件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了的少数民族装饰图案,或以其图案所做的立体性标志,保持其民族色彩、家具饰品等特征,并选用少数民族陈设的艺术品装饰室内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文明特征,这一类设计风格被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三)中国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设计起始于19世纪下半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现代家庭装饰的主流。现代风格是一种简朴淡雅式风格,它是以简洁明快为其主要特色。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应按功能区分的原则进行,完美地反映出“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洁、明快、洗练的设计风格,同时采用了色彩、质感、光影与形体特征的多种手法。设计时充考虑到了本国国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因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又带有中国设计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故为中国现代主义。
(四)后现代风格
主张兼容并蓄,凡能满足当今居住生活所需的都加以采用。这种风格的室内设计,空间组合十分复杂,突破完整的立方体、长方体的组合,且多呈界限不清的状态。利用设置隔墙、屏风或壁炉的手法来制造空间层次感,使居室在不规则、界限含混的空间利用细柱、隔墙,形成空间层次的不尽感和深远感。常将墙壁处理成各种角度的波浪状,形成隐喻象征意义的居室装饰格调。
二、设计理念上的主要精髓
(一)回归自然情感化
在具有现代感的室内装饰设计中,一些具有民俗特点的物品也常常会勾起人们思乡、怀旧的情节。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使我们也来越远离了淳朴的、率真的、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田园生活,不见了昔日的山野溪流、古道茅舍,到处都是都市的喧嚣,满眼都是林立的高楼,人们只能靠数字和图形标志来识别自己的家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二)整体环境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人们不能不常常涌起重温昔日的渴望,于是,每当我们见到渔民的蓑衣、农村的油灯、挂在门边上成熟了的老玉米、红辣椒、汲水的轱辘等,这些留在我们儿时记忆里的东西的时候,总会陷入温馨的回忆和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也许就是沈天游先生设计北京亚洲大酒店老船坞的初衷吧。
(三)高度环境现代化
以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室内的有害气体、超标辐射等污染一般是由装饰材料造成的,已经成为室内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要选择通过国家环保认证的材料,千万不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或淘汰的材料,宁可不装修或少装修,也不用那些对人体有害的材料,把好室内装饰装修第一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在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三、结束语
对室内环境本质的研究就是室内环境如何体现人对环境的把握,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为了创造人们心中理想的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设计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必将更有诗意。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般来讲是以木结构为主,并以中国字画和陈设艺术品等作为点缀,创造出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氛围,特别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建筑室内固有的传统风格样式,其造型特征被称为中国“民族传统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文献:
[1]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人是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核心,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着环境正常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使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环境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各个实际方式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统一的环境设计过程和手段。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环境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变化模式说白了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中心点,更是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指导其进步的关键手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是将人和环境而这之间的关系综合应用和探讨的过程。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在外部的设计中结构和风格的设计也需要表现出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在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和各种文化底蕴协调统一发展与既不,这样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后体现出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在建筑学的范围内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设计建筑物在构造的过程中各种构造形式和结构,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各种因素的协调和搭配,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各种设备手段提高其整体性和协调性。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在当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和指导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进行分析和完善的。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做是塑造过程中的目标,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各种设计方案和设计手段的利用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与总结,在当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为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新兴专业,在带给人们舒适、适用、美观的同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环境,而是综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与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环境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环境生态的观念,在对系统的环境设计中,培养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审美体验,做到美学与生态相得益彰。当代及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倡导人们以生态审美意识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融自然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环境,从而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和艺术设计间的关系
1、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其对于现代建筑的功能及美观也逐渐的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基于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高要求,现代建筑在设计时还要充分的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考虑,使其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结合。而且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及文化水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工作。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建筑美必须要满足周围环境的需求,建筑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常常需要凭借环境的作用来体现其外形的美观,但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而且建筑的实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其美观的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实用性的要求逐渐的呈现出一种趋同性,但是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则往往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2、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的关系
陈设艺术是包含在空间范围内的,但是如果建筑空间内缺乏合理的陈设,空间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进行有效地结合对实现建设使用性及美观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建筑进行陈设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的设计,其包含了对陈设品的设计、挑选等各个方面, 比如对灯具的选择和设计、地毯的选择设计等等;二是对具有观赏价值的物品的设计,像是对绘画、雕像、字画等的设计选择等。
在设计时要注意和实际的空间进行结合,给用户提供相应的舒适感,同时也可以适当地通过运用灯光来突出发计效果。在实际的陈设艺术运用中,要确保墙体和画面的色差等较为柔和,避免出现过大的反差现象,合理的选择画面的大小,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倾向于简约的建筑风格,简装修高陈设的理念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主流理念,通过对灯光、形体、颜色等的结合,有效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装修等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来体现自己的现象越来越少,人们更加趋向于简约的装修风格,而且这种装修风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投入。陈设艺术,就是通过对室内空间中陈设品的设计来满足业主的需求,体现用户的生活品质,提高建筑的美感。因此,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的需求。
3、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是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其实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少的要素之一。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城市的灵魂则是建筑,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艺术的塑造。
参考文献
一、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现代设计意识
所谓的环境,是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的是人们生活的外部空间,它还包含着人和外部空间的一种联系。环境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了迅猛发展,然而传统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居住条件的要求。于是,人们诞生了新型的环境意识,并且将这种环境意识变成人们期望达到的环境设计目标。而人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便需要不断地更新材料、更新技术手段,这一系列行为,却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开始强调环境保护。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着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等。环境艺术设计,同时还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关联。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对环境设计意识的一种实践。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高度综合性、艺术性、物质和精神相互融合等特点。
二、加强现代设计意识的策略
我国涉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时间较短,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而发展起来的[1]。在此背景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比如,国际上使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大都是绿色、环保的材料,而我国在设计方面使用的材料,还比较单一、陈旧。另一方面,加上我国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整个国家还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艺术氛围,这也阻碍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现代设计意识融入设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保护文脉、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同时也属于文化范畴。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神韵融入其中,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所竭力追求的文化内涵。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文脉是民族繁衍发展所积累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人文脉络和地域场所精神的继承,是照搬原样,还是立足现代有所选择的对其发展?是关注形式还是选择精髓?这些都是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过程,是对空间、人性的感悟过程,同时也是对文化的领悟过程。当前,在一些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等景观,然而这些景观许多都只是呆板的对古典元素的照搬,完全脱离了设计最基本的功能性,这种现状的存在也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2]。从某种角度上看,任何一项环境景观的设计,都是对一种场所的设计,只有将景观所在地的特质真正的发挥出来,深刻挖掘景观所在地的自然特点、文化内涵,真正的感受到地域场所的精神,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建筑景观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美学价值,才能让城市空间与文脉继承结合得更具有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土地和人的密切关系,同时让学生对被设计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让学生从让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等方面,理解被设计环境的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既能满足人们功能性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审美性需求的环境[3]。设计华丽、形式漂亮而缺乏实际用途的环境设计是空洞无用的设计,其设计理念是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指出,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对文脉进行保护,要在满足环境的功能性需求基础上,保证环境为文化内涵。既不能为了文化氛围而进行设计,也不能为了设计而去强加文化,而是应该在二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既满足所有的功能性需求,也融入文化内涵。
(二)将新技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涌现,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现代科技成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化、科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因此,“现代化”也应该成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型的科技成果,并且注重将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这能不但够提高设计作品的科技性和艺术性,而且可以极大地优化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水平的加快,使得当前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也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这种特点,我们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当作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绿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以改善当前的环境污染现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重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设计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觉的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工艺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国外的以生态化方式进行设计的建筑或者环境景观,引导学生对设计出的景观进行研究和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设计出更加环保的作品。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人们居住的外部空间,更重要的是实现生态环境对于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4]。由于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无论是自然环境还人们的精神生态,都受到了严重侵害。而人类的精神生态同环境艺术设计息息相关,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心态,与人的心理学、人体工程学都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生态知觉中,环境艺术设计者设计过程中所设计到的色彩、材料、尺寸、空间、造型,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化、多样化,实现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统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符合人类心理特征、以及生理特征的作品,指导学生设计出一些特殊的能够对人类精神状态进行调节和安抚的艺术环境。例如,环境艺术设计者可以有目标地进行一些比较夸张、有趣、神秘、轻松的设计,来舒缓人们紧张的情绪,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寻找到一片宁静的居所,实现心境的平和。
(四)多元化、创新性设计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元化的特点,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也呈现出设计思维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特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不断改进和调整自身的设计思维,并且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拥有多元化的设计思维,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拥有个性化、发展的眼光,为学生掌握设计出具有灵性、创造性的作品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设计是一个永远流行、时尚、富有朝气的行业,设计不仅仅反映了时代最前沿的信息,还能体现富有变化的现代审美情趣。在新世纪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新结构的诞生,改变了传统设计的空间造型;新技术的发展,增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而新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用之不竭的设计要素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一系列具备创造性的设计技法,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利用光影、色彩、材料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和设计所在地的地形、建筑物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最符合当地特色的环境和空间。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有目标地引入“实验主义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设计出符合当下社会环境,且能够真正被公共使用的产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这种“实验主义设计”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更加宽广的公共视野[5],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热爱生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对设计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展这种教育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三、结束语
1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概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化,其指示更加明确。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明显的差别。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主要是根据房屋居住者的基本要求,加之自己的创意,进行建筑设计。久而久之,这种设计方式得到了积累和传播。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现如今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和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然后将设计师的灵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进而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在设计方案上标注建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注意事项等等。
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建筑物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而且设计工作设计到的领域和学科也相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等。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跟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但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一直都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和建筑的主宰者都是人类,人类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的相关需求。具体来说,建筑设计能够解决人们对室内的基本要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人们生活的室外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2 生态环境
现如今,衡量建筑设计的标准不仅只停留在建筑的美观程度和其质量标准,而是要将生态环境融入到其中。要进行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另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的功能。从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中,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增加,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被列入了重要的地位,说明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的平衡加强了重视。人们要求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清新且舒适的环境中,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对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建筑,难么这个建筑自身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必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严重的差别,相同,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艺术的多样性。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建筑设计也是环境艺术做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任何自然的和谐性。最重要的是由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景观,这也是一笔较为宝贵的财富。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为现如今社会信息共享增添了一定的特色,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减少了建筑风格同化的问题。这种不同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同样,这种特点也是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明显标志。
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点,同时也是城市最终要的组成部分。将建筑缝合和绿色的环境相结合,也造就了城市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形象。而且,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来进行分析,存在着不同角度的美感。从美学角度讲,建筑的艺术性,应该立足于周围的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上的融合,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完美融合,进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规划的和谐布局。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
4 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公共艺术事关每个人的生活,城市空间的意义是因人的活动而产生的。可见,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是中国古代社会在这方面所留下的传统是薄弱的,封建社会几乎没有公共广场,政府办公是衙门式的单方面的传达,雕塑大都建在陵墓的墓道,或是用于宗教场所的神像。明清最发达的商业城市,它的店铺仍然是单一品种的经营,一面招幌、三尺柜台解决所有问题。”
(1)商业公共环境是城市整体的重要组成元素,与城市互相依存,中国商业公共环境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来接待外国使者的“逆旅”。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以地域社会文化为基础,以人的消费需求为方向,以商业价值为目的,从市场规律、人文因素、环境状况等方面出发,以期达到人性化的艺术表现,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建国后,“50年代十大建筑的兴建,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概念产生的真正开始,虽然有苏联的借鉴。80年代以星级宾馆为载体,陈设布置颇有些东方主义的色彩。”
(2)从商业公共环境的几个发展阶段不难发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已促使商业公共环境业迅猛前行,成为当下公共艺术设计先锋行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商业公共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使商业公共环境的基本功能日益增加。客栈、商铺和集市时期,设备简陋,安全性差。而现代商业环境时期,良好的商业公共环境,能够提供舒适、便利、清洁。善于用声、光、电、互联网等高科技,使商业公共环境装修设计风格也多种多样,服务也趋向于个性化。而商业公共环境业的产业化也带动了商业公共环境行业设计的专业化,诱发了这个独特领域里公共艺术设计上的一种思想革命,设计师不仅要让商业环境准确地融入整个城市的生命系统之中,还要关注和了解商业公共环境的内在功能和经济回报以及运营效果和形式美感,这也加速了商业公共环境业的资本积累和资产市场化的进程。商业公共环境在产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商业公共环境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有历史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在进行商业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时都应该为其赋予一个文化和主题,一个空间没有思想与文化,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性格与精神,因此,一个好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一定要有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使得空间富有灵魂和生命力,而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就是为商业空间赋予文化特色的过程。商业公共环境是城市的橱窗,代表着商业形象。公共环境是商业设计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空间类型,从交通组织而言,它有集散人流、组织交通和联系空间的功能,同时亦具有观景、表演和休息等多种作用,因此,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整个设计的首要。现代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受信息技术和网络传媒的影响使得设计文化成为共享的世界文化,它所表达的形式也随着不同群体需求的不断改变而变化,设计师通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将地域文化糅合于商业公共环境空间,掀起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的新潮流。商业公共艺术环境的空间设计必须要满足时展的需要,在设计上,要做到空间功能设计和情感审美之间的协调统一,创造高雅氛围,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地域文化的张扬为商业盈利,这是当今时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现状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3)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和促使了商业公共艺术环境的快速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行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继承文明传统,紧跟新形势,不断开拓创新,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还没有理解商业环境的性质和作用,导致我国商业环境设计仍然存在着盲目性、主观性、模仿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当代文化的表征,不少设计唯洋是从,中国民族的传统设计艺术精神与品格被淡化和遗忘。”
(4)改革开放之前,设计尚未成熟,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思潮又接踵而至,设计界一时天下大乱,参差不齐。受复古思潮的影响,在中国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中,忽略文化精神的因素,机械地使用古典元素,闭门造车,使整个商业公共环境空间处于呆板状态。设计水平和设计风格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就其过程而言,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内,中国设计迅速走过了西方民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大批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缺乏创意和文化根基,文化观念混杂,没有特色。有些设计完全背离了商业公共环境的性质,过于奔放和躁动,只放不收,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在中国各个城市众多的星级商业公共环境中,从功能布局到风格形式没有地域特色,表现出雷同、盲目性模仿。原因是设计师缺乏文化素养和经验,如交通流线组织不合理,不负责任的“拿来主义”,大量地模仿抄袭别人的作品。可见,每个商业公共环境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思想的不同,投资方的经营和管理的不同,市场定位的人群不同,应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特色。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业主从一开始就会和专业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公司做市场分析和定位,而设计师必须对现代文明社会创造的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并使其功能全面合理化,最终才能成功造就一个商业公共环境。因此,在进行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时要坚决反对抄袭之风,真正地根据每个商业公共艺术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顾客的需求,创造出各自的特色和形象。此外,现代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往往重艺术轻技术,重装饰轻装修,注重墙面造型装饰而忽视家具、灯具、艺术陈设品的选取,这种现象在中国各大商业公共环境非常普遍。现代商业公共环境不再是仅仅满足栖息和商业功能而存在的商业空间,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品味,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反映人们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它既是功能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要让客人在进入商业公共环境的同时,经历文化的感染,体验艺术的熏陶,而这种经历和体验不仅来源于空间的装饰处理,还来源于商业公共环境中灯具、雕塑和艺术陈设品的选取。国内大多数商业公共环境在装饰设计上大量使用石材装饰,显得奢华有档次,但是雕塑、灯具和工艺品与整体风格不搭,这样的商业公共环境就没有氛围可言了,客人进来也不会有实至如归的亲切感。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根据建筑美学原理,帮助业主在硬装修和软装饰上合理调配,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并且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有的放矢,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最佳的文化艺术效果。
三、现代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文化取向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它依托自己的行为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内在精神追求的外化。同时,文化不断积淀并形成地域化特征,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审美、时尚和行为习惯。它影响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又着力满足和符合不同文化需求。经济社会的生产效益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艺术设计依托其深厚的艺术审美品质和科技含量,完成设计的最大市场文化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科学以其求真求善的文化理念,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设计科学的文化魅力。设计的呈现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其内在的民族、地域的文化、审美和道德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展现在欣赏者面前。由于新技术、新材料在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中得以应用,再加上相关专业的交叉互动,使现代商业环境设计朝着产业新兴化、技术新潮化、手段科学化、操作联动化的方向发展。总之,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地域化使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取向朝着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人性化的文化特质,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文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灵魂,现代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是衡量设计的根本。设计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广大受众是现代设计的对象,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是根本。设计的大众化和工业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突出现象,它反映出生态与生产的矛盾冲突,设计文化应以人为主旨服务于人,又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作为群体生存的人,其必须生活在一个区域性公告环境之中,其设计文化的内涵,不可或缺地具有群体性、公共性和社会性。设计过程的本身也具有了强烈的团队意识。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商业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人是商业环境的主角,同样,公共环境是商业设计的主角,商业公共环境的一切都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目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个性,满足人性的情感诉求。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以及个人喜好,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需求,还要注入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文化,体现人与物、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业环境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它将人文、自然、艺术和空间内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人性化设计包括安全、方便、私密、舒适、喜悦、个性、享受这七个目标,设计师要从视觉、触觉、听觉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使商业公共环境处处洋溢着地域文化的精神慰藉和舒适便捷、自由放松,享受家的感觉。地域文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要求,体现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从而突出人的主置。其次,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生态化的文化趋势,近年来,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伴随着商业性,投资方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不惜使用劣质材料,使商业环境在装修设计中备受污染,当前,“绿色、环保”观念已深入人心。商业公共环境在进行设计再创造时,应传承、遵循地域文化回归自然的理念,构造和谐的生态空间,延伸人类自然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保证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与融合,从而来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学的观念在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位置日益重要,并逐渐成为主体,其主要表现:一是注重生态美学,在朴质简洁的生态规律和美学规则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周边自然环境的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绿色景观和情景交融的生态环境;二是满足环保要求,从室外环境到室内布局,直至材料设备的选用,反对豪华奢侈,节约常规能源,方便回收可再生资源。”
(5)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把公共环境营造得健康舒适,甚至更为惬意,设计者从天人合一的理念整体出发,注意公共环境整体系统的优化,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宜人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清洁的空气,充沛的光照,良好的声响以及安静、洁净、安全、便捷、赏心悦目的环境。少占少用资源、减少环境负荷、高效率循环利用是商业公共环境生态化设计孜孜以求的目标。再者,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深厚的民族化的文化内涵,“民族话语的精神特质,从主客观意义上看和从个别或集体意义上看,都规定着现实的某种可能开始存在的艺术文化内容的价值趋向。”
(6)从传承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着手,将民族和文化融入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使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独树一帜,让整体氛围与浓郁的文化韵味成为和谐共荣的一体,展现特色地域风情,营造有影响力的文化、风格与地域特征。从而使现代商业公共环境不只是愉悦与舒适的简单组合,更是展示历史传承与民族文化品位的美学载体,形成全方位独特的商业环境氛围和经营体系,使顾客置身其中产生与其他商业环境浑然不同的身心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欲望。这种民族化、特色化的商业环境,成为21世纪商业环境发展的趋势之一。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变得密切。商业公共环境设计要把商业环境的功能、文化和地域环境完美结合并融会贯通,以满足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人们的需要。“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方式,是一种从古到今的文化沉淀。它不仅包含人们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积累的科学知识、艺术内涵及他们之间的结合,还包含那些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认识到的不同的艺术理念及其相对应的科学理论。商业环境设计的地域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7)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体现越来越显著,在海南省博鳌金海岸温泉大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中,就大量采用了体现亚洲文化和热带自然环境的设计元素,反映了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在材料运用上采用了天然的澳洲岩石,突出热带风光,一种产自南美的乔木大量运用于风雨廊、室内天棚,木纹清晰,材质细而密,不仅突出了建筑的构架特征,还充分体现了其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色彩搭配上以白色为基调,运用华丽古典的灯具和热带植物衬托出商业公共环境真实亲切的气氛;家具扶手的印花和地毯花卉点缀都带有热带植物和海洋生物的特征符号,式样自然精美,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可见,“艺术的民族话语实践上喻示了特定民族的艺术家在时空上与一种精神结构和一种文化结合,艺术家的差异不仅显示为一种民族语言的不同,而且其全部主观功能往往都起源于一种前结构,也即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且得到维持和强化的群体精神结构。”
(8)此外,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具有强烈艺术化文化特征,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民间艺术完美契合,从创造艺术品的角度出发,把公共空间转向时空审美环境。在设计中,“应用艺术的手段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用现代的审美观念丰富其内涵,使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设计元素完整结合起来,形成主体建筑、周边环境、人文传统和室内空间装饰的有机统一。运用艺术手段演绎多种文化特征,展示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形象化地表现建筑风格、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使现代商业环境大厅设计传达更加丰富的文明信息,在风格、样式、品位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9)由于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造就了多式多样的艺术风格,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和精神愉悦。在徽州地区公共艺术环境中大量运用了徽州文化建筑的女儿墙、飞檐和个民间艺术元素,运用现代科技构建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环境文化氛围。每一个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都应该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客观条件和人文因素紧密相关,也正是这独特的风格使商业环境变得生动有趣。所以,现代商业公共环境设计除了要具备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审美形式外,更要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并且在设计中不断地感悟这种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材料把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现代风格。综上所述,当下,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带来了商业公共环境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使商业环境设计与地方特色文化、传统思想、现代文明相结合。“公共艺术面对的是社会、公众公共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总是体现在地域或特定的区域内,公共艺术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社会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均衡性,因而,不同地域和社区常常出现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的特殊问题。公共艺术正是由于地域性的强调,而成为某个特定地域或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家居;室内环境;创意设计;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人的生存空间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当这一空间经过艺术设计之后,即成为一个环境艺术空间。人创造了环境空间,随后环境空间又塑造了人。也就是说,人通过设计、规划等实践活动在不断地经营和改造自己生活的环境空间,从而进化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们每天生活其中的这个空间总是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创意的提示,推动思想的运动,激发创意设计的无限可能,就是在这种循环互动的过程中,提升生活品质和变换生活方式。
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生产决定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为了生活,首先就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其二,生产方式制约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生产方式的表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这里从一个哲学高度阐释了作为物质资料的居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属于人们生存环境中重要的生活资料,住宅环境虽然是以一定物质载体为其存在的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品质需求的升华,它被要求承载更多精神生活的内涵。室内环境的创造是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来实现的,设计的目标就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符合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生活空间。从设计哲学的层面来说,设计不属于一种无前提的抽象行为,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反映,只有基于这种坚实的现实生活,并以人的活跃的思维(创意)为动力,才能使表现(设计)具体实物的意识有型化。由于家居环境是人类的深度情感的归属,其创意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是满足人们对自我价值的欲求,体现一种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创意设计”将更多的环境艺术元素充实、渗透于室内,以此创造出健康、充满人文关怀,和谐的空间环境。
1 多姿多彩的家居创意设计
1.1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艺术设计的本质包括创造性、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经济性。其中,创造性是突破、创新、改变以往旧有的观念和形式,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同时,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创造合理的存在方式。
人是充满欲望和理想的动物,他们很少会满足于现状和屈服于自然。正是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本质和人在生活中的不断追求,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活终归是要水融的共存的。
想使家居设计充满特色,需要通过有别于普通设计的方法,彰显出室内空间的独到之处。然后这种“与众不同”必须与生活配合,不然,只会让整体的设计中看不中用。
1.2家居创意设计的思维方式
艺术设计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生活样式的文化楷模,倡导新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没有什么设计是凭空产生的。室内环境设计由于其多样性与其他艺术的创作不同,其创意设计的灵感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对象本身固有的原生特质,其中包括材料美、工艺美、现代工业技术美等内容,是随其所用的材质、工艺、技术等而产生的。如果说设计就是设计生活,这里我们可以将基于这种原生特质而产生的创意设计称之为“物质层面的精致生活”;另一方面则是纯艺术在设计中的表现。这是创意设计更高层次的表现,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和文化层面,它融合了设计师的思想和灵魂,散发了艺术的魅力,渗透了生活的活力。
想强调一点的是,这里提到的“纯艺术”不单单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绘画、雕塑等作为家居室内陈设一部分的艺术形式,而是运用纯艺术的创作直觉和热情,同时把纯艺术创作的多样手法和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之中,将其和理性设计完美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意手段。这种创意设计可以称为“精神层面的创意生活”,是更高层次的为人服务。
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它们和环境要素结合而返回生活时,则成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居室内环境设计中,除了帘幔、陈设、字画、摆饰、家具以及可以经常触摸、置换的艺术品及工艺品外,还可以运用室内设计中的要素,比如主题、空间、界面、色彩、灯光、细节等等,都可以成为创意表现的出发点,完成实际使用或装饰功能的同时,成为固定在某些“环境面”上的艺术作品。
在家居室内设计中,就重要的界面设计来说,一度白白的墙面现在也不甘寂寞了,带有创意灵感的图案进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家居时尚(图-01)。这种创意形式更适合那些愿意亲自动手实现设计梦想的普通民众。相信一个民族设计的进步离不开众多优秀的设计师,但是更离不开全民的创意意识的进步,这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设计未来。
2 创意设计来源
2.1生活元素对家居环境创意设计的渗透
室内环境设计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而这些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把人类生活具体化,构成了室内环境设计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把某一风格主题与自然或人文特征结合起来。是融艺术享受与生活时尚于一体的创意思路。体现一种独特的生活时尚,映射了人们的一种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图-02)
2.2创意与素材
我们的头脑中总是贮存大量与生活相符的素材,这是构成创意思维的基础。生活信息的层出不穷对于设计来说,能开拓人的思路,启发人的设计思维。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能给人一种意象,在比较、判断、选择和想象的活动中完成。从某种层面来说,设计创意离开了生活,会变得狭窄。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
家是一个与人类情感联系最紧密和最敏感的地方,因此在拥有大量素材的同时,还要学会取舍和运用,创意需要贴近人性,拥有关爱生活的情感表达,才能够使素材变为有意义的设计。
2.3创意与模仿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设计创意上,创新与模仿是一对矛盾。模仿不等同于抄袭,模仿也有模仿的创造性。善于模仿者,会在模仿中作出改变,将模仿转为创新。例如,举一反三,或从原作相同形式上去思考不同内容、题材,或者作局部的创意调整。另一个层面是设计者的模仿技巧和认知水平,在艺术创造中主动模仿生活中的某一个片
段或场景,将其物化,也是一种积极尝试。
2.4创意与生活
环境设计受时代观念、审美观念和社会需要影响,它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生活给设计提供素材,设计又为生活而设计。好的设计会为生活所容纳、所流行;相反,没有创意的设计自然会被社会淘汰。
设计要以人为本,对“人――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处理。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创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活动,首先,室内空间环境要具有观赏愉悦性和文化内涵,使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缺少人性关怀的人,在生活上、精神上得到暂时平衡,即高科技和人性感情挖掘问题,这是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之间的相互平衡。因此,设计要贴进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心,而这些都需要设计的精心构思,创意的无限潜能来满足。
3 “把理想做成模型”的设计师
在设计和生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介质因素,同时也是主导因素,那就是人。人具有创造性,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也在设计生活。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设计师,他们对生活有更敏锐的嗅觉,对人类生活有更高的社会责任,因此,他们总是在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同时又超越时代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表现为提出具有影响力的设计理念和创作优秀的设计作品。我们有必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创意氛围,为设计创造活动提供外在的环境刺激和诱导因素,把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纳入创造性工作的根本机制之中,让它成为设计创造活动的内在思想缘起。
好的设计作品需要灵魂,如果所言所思不是自我内心的感慨与情思,作品与人之间没有真情交流,也不为社会所需要,没有合乎逻辑可以理解的模式与结构,构素堆砌不成系统、松散、非整、无生命力的作品,没有艺术的生命,就没有生命的灵魂。
生活理想是如何照进现实的?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设计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等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设计不断开创着生活新的层面。设计,就是将现实状况改变为理想状况的设想和计划,生活就是一种创意设计的过程。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有三只眼睛,两只眼睛向前,一只眼睛向后。”这句话让人很受启发。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光要立足过去的生活,即注重历史和文化,还要能感应时代的脉搏,关心人类生活的新的发展方向。将创意设计进行到底!
4 结语
关键词:设计大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可简称艺术设计,其涉及到的因素较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新兴学科。艺术设计是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经济发展、建筑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如何将其理论教育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如何将新型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等都是当前需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利用教学改革实现艺术设计教学的效率提升和促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是艺术设计教学实现科学高效的基础。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政治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行业内竞争激烈,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丰富。加之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市场更关注新型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但事实上,国内许多高校由于教学资源或师资力量等因素的缺乏,使得目前许多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也就是说,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需着重考虑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主要有两种:管理型和实用性。高校的培养目标除了企业中的一线设计人员之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相关岗位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2、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被一片看好,报考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出现了专业的艺术设计教育,和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区别。即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深入的艺术设计研究,而另一部分学生是为了适应企业的招聘要求,所以学生的水平也各有不同。两者的课程设置应有所区别,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侧重点的不同,学校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置。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基础设计水平和理论知识的储备的差距较大。一般艺术类的基础课程多为素描功力、色彩搭配的培养,而侧重于适应就业要求的艺术设计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所以,为实现高效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为出发点。
3、教学质量的问题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大、学生的报考数量增多,能够在保证生源的同时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校并不多,因此教学质量就成了当前我国高校的一个普遍问题。一方面,学校难以在短时期内吸纳足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人才,导致出现一个教师兼任多个专业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不高。同时,现有的专业教师大多比较年轻,理论知识和学历虽然都合格,但相关的实际经验却相当缺乏。另一方面,许多学校只顾扩大生源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真正关键的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导致最终虽然有大量的学生毕业,但真正能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却不多。另外,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相关的教学配套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包括场地、书籍资料等等。
4、课程针对性不强
前文有述,环境艺术几设计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因此其专业的具体分类也不同。包括平面设计专业、动漫专业以及园林设计专业等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学的主要内容均是以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学生为对象,使得教学课程的针对性并不强。例如《设计与写生》一课,动漫设计的专业应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创作能力,教学的侧重点应是对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而环境设计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构造和整体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对学生空间设计理念和家具素描等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所有基础教学几乎都是对学生创意性绘画以及基础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设计大赛的举办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大赛的举办,可以帮助优秀的学生获得一定的知名度,被更多的企业了解和接受,进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设计比赛的方式,艺术设计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育,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设计的实际,不仅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市场对新型人才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可关注比赛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其实际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比赛中,可安排学生参观艺术设计的现场或相关材料的加工过程,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更多深入的理解,以及感性的设计思想的产生。而事实上,感性的设计思想对设计灵感的迸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设计大赛活动,不仅能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设计竞赛项目的目标较为明显和清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要参加的比赛项目。采用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参加竞赛时,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要求,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怎样通过实力赢得比赛上面,进而帮助其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一般大型的艺术设计竞赛的社会关注度都比较高,相关行业的领导者或优秀企业同样也会关注或参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更容易吸引企业的关注,从而提高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学生充分认识到比赛带来的益处,自然会更加细致地做好竞赛的准备工作,以及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补充和提升。
3、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比赛的针对性都较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检验作用。通过艺术设计比赛的参与过程中的自身感受以及实际结果,学生可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实力和不足的地方,以及时进行弥补。艺术设计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为检验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参加比赛的过程即是一个自我巩固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了解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能了解自己青睐的企业的特点,例如想要进入该企业还需具备哪方面的技能或知识。此外,在大型竞赛中,经常会有新的设计技术或理念产生,这对于学生的专业思维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理论教学相比,比赛更关注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反应能力和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设计大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育观念的改革
教学成果在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设计竞赛不仅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考核,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成果的一次检验。因此,通过对设计竞赛结果的总结,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哪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教学方式和观念有没有问题等等。通过总结和反思,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更新,进而提升其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作为课堂主角,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研究,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即可。这样一来,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教育观念的改革有利于快速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新的教学体系的形成,进而为市场提供更多高质的专业人才。
2、理论课程与专业实际紧密结合
从设计竞赛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与教学课堂中的表现并不一样,许多平时理论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比赛时却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一方面,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当这类现象不再是个例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说明教师日常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将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充分结合。例如在《设计与写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空间构造能力的提升。还应增加适当的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参观真实的优秀设计作品或参与设计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实践总结,进而在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促进其实际经验的增加。
3、优化基础设计理论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过程大多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使得学习的效率不高。同时,增加趣味性的理论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在设计竞赛中也有所体现,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即使综合能力不是最优秀的,但其发展空间相对来说更大,提升的速度也更快,所以也就更容易得到就业机会。因此,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式之一就是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可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作为辅助,例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经典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也是优化教学方式的内容之一。艺术设计是一个较为灵活的概念,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4、强调基础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教学
专业的知识素养、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是一个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只有同时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设计思维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同于其他学科,艺术设计课程更加要求学生的能动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专门的训练。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注意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时即进行相关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独立创作能力的锻炼,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大多理论都来源于三大构成课程,所以在三大构成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做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延伸,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
5、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实训室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分类较多,各个分类的学习侧重点也不相同,但都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实训室,是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式之一。对于实训室布置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放置画板、静物就可以了。实际意义上的实训教室,是能够实现对现场进行模拟的环境,其教室布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都应是完备且细致的。以保证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实训操作,还能进行作品的展示和交流等,以促进学生实际设计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6、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许多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就是色彩、三大构成等无关紧要的内容,对其不够重视,改变这一错误想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让学生开阔眼界,使其了解到一个真正的艺术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专业基础。而参加设计大赛自然是检验其想法的一个方式,同时,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实践机会之外,教师还可鼓励或带领学生多参加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各竞赛的机会,优秀的学生自然会从中脱颖而出。但竞赛更大的意义在于,许多学生通过竞赛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感受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改变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进而促进其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切忌急功近利。本文通过对设计大赛的经验总结,得出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从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理论知识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训室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方式。对当前的艺术设计进行改革,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锻炼,以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张赛娟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周.探析室内设计大赛对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61.
[2]李书青,董龄烨,杨思佳.室内设计大赛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2,17:263.
[3]朱罡.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24-125.
[4]袁继池,陈超,汪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01:263-264.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关于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生态观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大力选用和研发新兴科技材料、新兴设计工艺以及新兴构建设备的同时,设计者对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了一定的误区。其中主要表现为其认为新兴的科学技术是完美没有缺点的存在,而其实施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并不以为然。其次,大部分设计者在对环境艺术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对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现有自然资源(太阳能、风能等)进行充分利用,还在完成设计时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没有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设计项目所生产的有害物质进行合理规划,继而使得这些有害的物质流入到了人们的居住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基于生态视野下进行的意义
在基于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从固有的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不但需要具有美丽的外观及超强的实用性,还需要对其中应包含的美学、社会道德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加以重视。也就是说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需要发展,更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在生态视野下树立起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继而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以往传统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其无论是从设计的最终目标和时设计原则来讲,都是以人为设计的最终服务目标来进行,其只注重对人类的利益进行重视,并把人在其中发挥的价值作为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位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然进行改造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以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这使得因破换自然生态平衡所造成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得越来越为严重,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人类在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时不得不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重视。
三、基于生态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应从人类的设计思维方面进行入手,使人类能够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考量,并树立起全面的生态建设价值观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基于生态视野下顺利的开展和进行,并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文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生态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应策略。
首先,我国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公众进行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以及自然生态系统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普及,其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论性指导,加大设计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相应考虑与尊重。
其次,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应树立起以可持续性为主的设计策略。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不但需要对人类的生活需求进行充分考虑,还应将不危及后代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列如设计标准当中。该种策略的实施应具体体现在当前设计者对环境设计时的结构规划、设施建设以及环境布局等方面,其应对挡墙自然环境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大力利用,继而从根本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最后,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以安全设计为主的策略。也就是说其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与人类生存居住环境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紧紧相依存的关系。该种策略在现实的设计环节中主要应表现在设计者应选取一些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作用并且利于分解的原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