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11:13:14
导语:在食品营养与健康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魏福华浅淡营养强化食品与国民健康的关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6):55-57
[2]耿渊源保健食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进程预测[J]企业导报,2009,(1)
[3]武立平有关食品科学与营养关系探讨[J]经济论丛,2010(9):218-219
[4]罗俊粦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J]现代食品科技,2006(3):206-207
关键词:食品 营养强化 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以增强体质,而食品生产厂商也重视并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生产大量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是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做出的,同时要符合国家制定的食品强化标准。而近年来,不少食品生产商户为牟取暴利不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的规定,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越来越多的营养强化剂添加到食品中。这些强化剂的添加在增加食品营养成分,改善人们营养状况和身体体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笔者根据最近几年出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滥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探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减少甚至杜绝食品营养强化负面问题的出现。
一、食品营养强化管理缺陷
(一)食品生产厂商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添加了多种多样的营养强化剂。而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工作开始时间不长,还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由于食品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甚至是缺乏,一些重利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增加食品中营养成分所占比重以逃脱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而这些企业又很难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估确定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同时企业对营养强化剂缺乏全面的认知,不能明确一些营养强化剂的负面影响,所以他们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添加足够的营养强化剂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这是由于国家对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营养添加剂利害关系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对食品广告缺乏严格管理,营养强化食品的保健疗效作用的宣传较为普遍,一时营养强化食品成为人们热衷的食品。食品生产厂商在食品中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有的明显与国家规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不相符,却也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超市和食品店。这些营养强化食品在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审批、食品检测以及上架后的监督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
(三)大众营养知识匮乏
从我国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的情况看,他们对食品中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形式的选择、添加量的多少、食品与营养强化剂是否兼容、以及产品的标识是否恰当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客观上,我国人民大众的营养知识水平有限,营养食品又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消费者很难科学的判断选择营养食品。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根据广告的宣传或亲友的推荐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适宜的营养食品。这有可能造成某种营养摄入过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强化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二、完善食品营养强化管理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着世界食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的规定和标准,对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十分必要,而我国目前的食品法制化管理体制尚且不是十分健全。为了更好的管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始终以一致、合理的原则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通过制定对营养强化食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注册制度,以限制不合格营养强化食品进入生产。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适宜我国国情的食品营养强化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对营养强化剂使用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和改善食物供应质量及营养成分恰当、合理,避免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而引起的过多或不足造成的营养失衡,进而改善人们大众营养状况,增强人们体质。通过对强化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和广告宣传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防止过分夸大营养效用,避免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食品生产和经销商不得在食品营养强化的宣传上过分夸大其效果,或者过分增加食品的价格。
(二)加强食品营养强化知识宣传
除了对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进行科学管理之外,消费者的营养知识的匮乏是最终限制消费者选择强化食品种类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消费者的营养状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通过知识了解和判断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并培养消费者使用食品标签中营养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健康选择。国家应该对食品中各种营养强化剂的品种、添加量、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食品生产厂商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定期到食品生产厂进行安全卫生检测,督促食品生产商进行营养知识学习,生产符合国家最新营养强化规定标准的食品。
我国现今已经加入WTO,协调与CAC标准的一致性将是一项较为迫切的任务,因此,在保护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向CAC标准靠拢,完全融合于国际大环境下。如果食品生产商仅仅出于商业竞争、牟取暴利的目的,盲目添加各种营养素,是不被允许的。
(三)组织检查监督机构
仅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营养强化标准、提高大众营养知识水平不足以规范营养强化食品市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营养强化食品的销售,建立组织检查监督机构,并制定食品营养强化剂、各种营养成分和营养效果等统一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是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营养强化食品的检查和监督管理的最佳配套措施。监督检查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们的健康负责,要有与人们健康作对的奸商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对他们从严惩处,绝不手软。与此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督举报热线,通过广大民众的力量,形成舆论气候,打击违反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食品生产厂商,让投机倒把的厂商无机可趁。
三、结论
食品营养强化是人类社会饮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进人体自身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项公共营养措施。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保健食品”“滋补食品”等,有很多是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有些则是毫无根据的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并大肆鼓吹和夸大疗效作用,导致食品行业存在失控现象。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加强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明确认识,食品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大事,营养强化也是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大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营养强化食品审批注册制度,加强对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管理,为人们的健康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条例生产食品,并严格控制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瑜.美国的食品强化管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2).
[2] 李晓瑜.澳大利亚食品强化管理法规标准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6).
[3] 李晓瑜,王茂起.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4).
[4] 符锡春.营养强化剂与营养强化食品[J].
[5] 李晓瑜.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年第20卷第4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食品营养强化剂膳食营养水平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38-01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食品营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食不果腹,到改革开放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再到21世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都反映了我国人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巨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食品生产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人民的食品营养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人民营养状况的不足令人担忧。合理的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使人民摄入均衡的营养素,对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起着关键作用。
1我国人民营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尽管我国人民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足,仍然存在温饱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营养摄入不足等状况。资料分析,我国偏远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约为40%。
1.2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中由于快餐、垃圾食品的过度食用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再加上居民体力活动、运动时间的不足使肥胖群体迅速增加,调查显示,我国肥胖人数达到4亿人次。
1.3由于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偏口味、偏颜色、偏食等情况导致我国大部分人民处于营养不协调、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必要性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由于天然食物中基本上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以及我国普遍存在的上述多种营养不足等状况,食品营养素的使用日益显得重要。食品营养素可以弥补天然食物的缺陷、维持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某些损失的营养素。食品营养素的添加不仅可以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还可以完善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结构,使人类在摄入食品时可以得到体内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并且可以简化膳食处理,通过简单的食物加工就能满足不同人群对特殊营养素的需要,保证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获得全面的协调的营养。因此,食品强化剂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改善人民对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人体体质,保持人体健康。
3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生产和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但是由于在该领域刚刚起步,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存在着滥用等严重问题。随着食品营养研究的不断进步,1986年颁布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之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开始规范化;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到2001年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达到了110多种。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家在小麦面粉中实施营养素强化等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此之外,我国加碘盐的强制推广对缺碘引起的疾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食品营养剂的使用改善人群营养不良的作用使得食品营养强化剂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中得到认可。
实践证明,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在对人群营养的改善以及疾病的预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技术的不成熟、社会监督力量不强等原因,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合理使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4合理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措施
4.1对于数量众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要根据不同营养情况合理的选择食品营养强化剂,合理选择食品营养强化原则。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补充某种营养时必须注意对该食品中存在其他营养素的影响,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尽量选择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强化剂,并且保证该营养强化剂与食品之间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4.2对于食品营养强化技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在强化流程中不能改变食物原有的性状,不能发生原有的营养素的缺失;对于不同的食物种类应采取不同的强化方法;强化技术必需成本低廉,保证强化后食品能够在市场广泛畅销,价格必需在群众可接受范围内。
4.3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必需不断完善以适用生产、使用的需要。
4.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保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安全,进一步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事业。
5对食品营养强化事业的展望
食品营养强化事业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对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实践证明,食品营养强化可以改善人类营养和健康状况,食品营养强化事业是一项能够为人类谋福祉的事业。国家应该不断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推动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事业,不断完善食品法规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通过合理的膳食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殷泰安.食品营养强化是提高膳食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9(5):44-45
[2]仇冬.合理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提高国民膳食营养水平[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5):98-99
[3]刘志皋.合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J].学术交流论文,2010,8(28):256-259
[4]余蕾.采取合理强化手段,提高公众营养水平[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3(33):44-46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激发兴趣;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212-1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营养学主要研究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和膳食、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公共营养等营养学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方法。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营养素摄取比例不当、摄取不足或营养素过剩,都会影响人体健康。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就是告诉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才能更好的保证身体健康。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作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如下。
1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对这门课的学习,首先应广泛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可通过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例如利用学生对家人对亲友等健康的关爱,对于爱抽烟的人容易缺哪些营养素;爱吃素的人容易缺哪些营养素等;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史,该如何通过控制和选择饮食来调理缓解病情,自己又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和推迟疾病的发生等等。或者讨论社会上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如如何减肥问题,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减肥要真正减去的是什么成分,市面上的各种减肥方法的利与弊,该如何正确对待减肥,节食减肥的危害、怎样减肥才健康、安全等。
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它的实践环节也就尤为重要。我们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管理改革入手,填充实践的内容、强化实践的考核、增加相关实验内容,可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如:开展一些营养调查活动、给特定人群进行营养配餐等实践性活动。
营养调查是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营养调查学生可以了解人们饮食的营养状况,判断人们饮食是否合理,确定出合理的膳食模式。课堂上可随机提问学生的早饭、午饭或晚饭吃的是什么,吃了多少,再让大家计算这几个学生摄入的能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否满足自身的需求,如不合理,该如何调整饮食,怎样进行营养配餐,营养配餐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将所学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还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3 丰富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较传统的内容外,教师应该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不断补充新信息,以适应社会、时展的需要。可以将新的研究成果、新的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等等,都穿插到教学内容里,引起学生的关注。食品营养学中的营养素主要分为六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很多小类,例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又分为许多种,每一种又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该类营养素缺乏或过多对机体的影响、每类营养素的主要食品来源等,内容繁多、零散。在教学过程中列举较贴切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采用多媒体加传统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直观,图、文、声并用,使上课的内容更加充实,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为此课程十分强调多媒体教学,我们从网上的图片库等多方收集相关图片,如在讲授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素时附上大量照片,如缺碘患者的大脖子病、呆小症的图片,缺钙患者的佝偻病、X腿、骨质疏松的图片,缺维生素A时的干眼病、夜盲症的图片,缺维生素B2患者的各种口腔病症的图片,缺乏维生素C患者的坏血病图片等。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出现的消瘦型和浮肿型患者照片。还可播放一些与食品营养相关的视频,如此可加深了同学对各种营养素缺乏症的症状,也可使同学更深刻的意识到营养不平衡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自觉养成关注和调节自身的饮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要有重点、有难点、有自学、有讨论等多种形式。根据课题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掌握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监管;食品安全;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从而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的概述
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其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实际上这样理解还是远远不够,食品安全包括了食品卫生和营养,在理解这一点上,需要有关部门人员打破原本的局限观念,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的涵义。联合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囊括了以下几方面:第一、数量方面。即一个国家政府的财政部门和食品部门要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食品给国家公民,为国家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安全方面。即对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部门提出了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产品不得有任何明显或潜在的因索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第三、发展方面。食品安全需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对食品生产和加工部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周边加工环境,保持环境优良,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总的来说就是要求生产或者加工的食品不能有毒、对人体不能有害并且需要具备一定满足要求的营养,不能对食用者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的威胁。并且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食物中有机物、无机物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的物质经过人体的各个消化系统后,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并被有关组织器官有选择的吸收。这些物质是健康、稳定生长的重要基础,所以食物中如果存在有价值的营养物质,则对于改善人体的生理健康有着显著作用,反之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1)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食品营养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升高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当前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相关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给食品营养问题极大挑战。(2)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应对食品安全的措施
3.1加强有关食品营养的监测。加强有关食品营养的监测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的有效处理手段。人们按照目前的食品种类以及食品的營养状况,规定出各种食品不同的营养标准以及不同人群相应的最佳营养摄取量。这样既可以使不同人群的营养均衡,也可以让人们拥有好的饮食习惯。另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营养的相关条款也需要完善、规范。这种做法可以让食品的营养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标准、更加合理。
3.2加强有关食品卫生的监测。加强有关食品卫生监测则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很好地整改食品卫生的监测工作。此外还应该把监管的责任具体到每个监测管理人员的身上,让其切实履行责任,从而提高食品卫生监测的水平。目前我国实行的《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详细监管食物种类、营养搭配、营养破坏等。简言之,我国现存的食品安全法规仅解决了食品卫生所存在的弊端,却没有合理保障食品的营养和安全。
3.3严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就是监管、控制一切对可食用或饮用的物质进行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有可能会引发的一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有害因素,从而保障在此过程中被生产出的食品对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不会有任何损伤。政府应该同时注重多样、适量两方面,解决食品安全中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具体表现为:第一、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第二、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并且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同时需要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以及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等。第三、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由于目前我国安全事故频发,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幸福生活,因此探讨分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应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南苏格
参考文献:
胡承康等.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O5)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食品营养学;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042-02
食品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的一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焦虑、易疲劳、神经衰弱、偏胖或偏瘦等症状[2]。近年来,亚健康状况的大学生已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开展食品营养学课的学习,对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积累,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3]。
1开设“食品营养学”公选课的意义
营养是造就一个强大民族的手段之一,食品营养教育也应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4]。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食品营养学的学习对学生自身营养与健康的保护有很大作用,起到预防疾病、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等作用。中小学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培训,使当今的大学生们在食品与健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5]。目前,我国有78.6%的学校没有关于学生营养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没有开设食品营养相关的课程,即使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也只是给少数专业的学生授课[6]。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大学生中,有53%的学生学习过食品营养课程,其中88%的学生接受过营养学理论教学,87%的学生接受过实践教学[7]。因此,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营养学公选课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
食品营养学以“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合理膳食—社区营养”为主线,系统阐述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方法[8],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程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但食品营养学作为公共选修课,有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课程基础各有不同,知识体系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知识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营养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2改善食品营养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2.1改革常规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有文科学生,也有理工科学生,基础水平相差很大。在考虑授课内容时,应充分体现日常化,用身边的事例和通俗化的语言去解释较难理解的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譬如,在讲解人怎样才能健康时,先讲解人体健康的“四驾马车”概念:适当的锻炼、良好的心态、平衡的膳食与和谐的环境,四者缺一不可。进而讨论平时应该怎么锻炼,有哪些错误的锻炼方式,不良的心态是怎么养成的,怎样去排除不良的情绪,然后引出什么才是平衡的膳食,要达到膳食的平衡,需要怎么吃,和谐环境要怎么去营造等。在讲解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怎么炒蔬菜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以番茄是生吃还是熟炒、口角炎症如何用维生素治疗等的事例,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中开展教育,使学生觉得营养知识很有用,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激发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2改革常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经常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理解内容,但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
虽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但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思维不容易,效果。因此,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9],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侧重于问题自身的解决,而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每一章设置一系列的问题,1周之前布置下去。将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各自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并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运用所获知识回答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然后每个组选派1人上台讲解,大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其间,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议或疑问的地方给予评议和指点。这种采用自我评价与比较评价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2.3丰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食品营养学教学往往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偏少[10]。尤其作为公共选修课,教师往往只是带学生参与部分社区卫生工作或参观食品加工厂、医院的营养科或营养食堂[11]等,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营养实验一般具有时间长且个案差别大等特点,如“大学生膳食营养质量评价”实验,需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差别也较大。采用以验证性实验教学的传统方法,缺少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1个小组负责人,由学生亲自选定实验课题并附之可行性实验报告,制订实验方案,处理分析方法,由教师来审核该课题的可操作性。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最终学生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将实验成绩纳入期终成绩,改变了只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测评学生能力的现象。
3结语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同时,大学校园周边环境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在高校中进行食品营养教育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营养学全校公选课的开展,不仅使食品专业学生受益,还可辐射到其他专业的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其他成员,许多学生通过学习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达到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方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接受度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 邓树勋,黄玉山,陈南生,等.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J].体育学刊,2006,13(5):44-47.
[2] ADA Reports.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Society for Nutriology Education,and American School Food Service Association—Nutriology Services: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Programs[J].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3,103(4):505-514.
[3] 丁虹.营养教育对不同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55-57.
[4] JOYE S.Nutriology Education:A Survey of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in Undergraduate Dietetics Education[J].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4,104(10):1601—1604.
[5] 张庆英,曾少英,朱莉煌.汕头大学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12-413.
[6] 占颖玉.加强高校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4):69-70.
[7] RUTH E.Improving Dietetics Education with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J].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0,100(10):1191-1194.
[8]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BARROWS H S.Problem-based,self-directed learning[J].JAMA,1983, 250(22):3077-3080.
【关键词】全谷物食品;人体健康;营养因子
人类能够生存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即为谷物。较易生长、产量宏丰,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口感需求,这些特点都使谷物被广泛的选择为最为主要的食物。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食物的口感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于是粮食加工的精度越来越细,我们抛弃了皮层中的绝大部分,使大量营养素不断流失[1]。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都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意识到全谷物的食品才能够使人们保持正常的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将谷物按胚芽、胚乳、皮层三部分进行营养素含量的全面分析。以此来探析全谷物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批判以往的饮食习惯,以调整促进相应正确的饮食习惯。具体情况现叙述如下。
1谷物的基本结构和营养素分布情况
天然谷物包括三个较为主要的部分:①胚乳:所占比重较大,一般达到的种子体80%以上,主要含有蛋白质和大量淀粉,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能量。谷物精加工过后,主要剩余的物质即为胚乳,但其所含营养素较为单一。②胚芽:也是精加工后主要剩余的物质,其含有很多种类的营养素如脂质、抗氧化组分、维生素E、矿物元素、植物甾醇、酶类等。胚芽的保留能大大丰富谷物的营养价值,但是只有胚芽和胚乳的保留,还是远远不够的。③皮层:皮层的口感较为粗糙,通常经过加工后,皮层的损失较大。皮层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可容和不可溶性纤维素、蛋白质、抗氧化成分、维生素、矿物元素、植酸、酶类、烷基间苯二酚,此外还有一些结合态抗氧化组分如酚酸等。这些组分对人类的健康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对谷物不要过于精细的加工,适当的保留这些营养物质。进行全谷物食品的正确膳食正不断的被营养学家提及,使大众能够有正确的饮食认识[2]。
2全谷物食品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健康因子
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推崇全谷物食品的依据就是以往精加工后会损失的皮层中会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因子。现将全谷物食品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健康因子详述如下。
2.1维生素全谷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这两种维生素都是人类需求量较大的。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皮层中,主要有烟酸、核黄素、泛酸、硫胺素、叶酸等。B族维生素能够显著的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脚气病、糙皮病等。而所含较多的另一种维生素E能够显著的提高人体抗氧化水平,而且经相关研究表明,谷物中的维生素E人体利用率较高,是我们摄取维E较为方便的途径。两种维生素的含量都随着精加工的程度越深,损失越大,所以我们提倡全谷物食品。
2.2矿物质以往我们可以从饮用水中或者其他食物中摄取矿物质,但随着饮用水净化技术成熟,食品加工越来越精细。我们能够摄取到的矿物质越来越少,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谷物中的矿物质能够被人体很好的利用,但前提是皮层和胚芽不能损失的过多。只有全谷物食品才能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人体更多的矿物质弥补其他食物的不足。
2.3植酸植酸对于人体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虽然植酸对矿物质的吸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磨灭它对于人体重要的作用。植酸具有效果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特异的抑制铁元素催化的氧化反应。有研究表明其还有一定的抗结肠癌作用。这些都使我们更加注重植酸的有益方面。更加注重对植酸的保留,植酸主要存在于谷物的皮层中,因此全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更好。
2.4烷基间苯二酚烷基间苯二酚同样也是一种抗氧化物质。我们前述了很多抗氧化物质,但每一种抗氧化物质的有其特异的功能,如烷基间苯二酚在生物膜中抗氧化活性较高,只需微亮的烷基间苯二酚即可起到很好的保护红细胞膜的作用。所以此物质也是我们在谷物中想要保留的成分,烷基间苯二酚只存在于皮层中,因此全谷物食品能够更好的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
2.5木酚素木酚素是存在于全谷物中的一种复合物,能够适当的调节人体中荷尔蒙的水平,减少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可以降低冠心病病发的发生率。此外,它还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2.6类胡萝卜素、酚酸类胡箩卜素、酚酸在谷物中各种种类中的含量不均,如此类物质在玉米、小麦中的含量较多[3],因此缺乏此类物质的人群可以在一些谷物中得到适当的补充。谷物是人体合成酚酸的主要物质,酚酸主要有阿魏酸、咖啡酸、香豆酸等,通常具有抗氧化性,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多样,发挥的功用也较普遍。
2.7植物甾醇植物甾醇的有很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4],但是以往我们认为其主要存在于食用油中,但过多的摄入食用油类反而会急剧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这样不但不能改善人体健康水平,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全谷物的皮层中也发现了植物甾醇,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要摄入很多的谷物。全谷物的摄入,使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增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2.8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有氮元素,有显著生理活性的一类物质,如胆碱和甜菜碱都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生物碱也是主要存在于皮层中,精加工会大大减少含量。
总之,全谷物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此外还含有大量的对人体健康有显著作用的营养健康因[5]子。这些优点都是我们不断意识到进行全谷物食品饮食的重要性。但是其口感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改进,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6]。使人们更加自愿的接受全谷物食品。
参考文献
[1]谭斌,谭洪卓,刘明,田晓红.粮食(全谷物)的营养与健康[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4):100-102.
[2]Lang R,Thane CW,Bolton-Smith C,et al.Consumption of whole grain foods by British adults:findings from further analysis of two national dietary surveys[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03,6:479-484.
[3]Adom K K,Sorrells,et al.Phytochemical profil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wheat varieties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3(51):7825-7834.
[4]鞠兴荣,何荣,易起达,王茜茜,何海艳,王立峰,袁建.全谷物食品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健康因子[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1,18(6):1-6.
需要强调的是,营养的摄入是通过吃喝等个体行为完成的,因此,主动学习和接受营养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是改善营养状况的关键和入口。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食品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威胁人们的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与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达到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均衡,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维护自身健康。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达到科学配餐,要做到以下三个原则:
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 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三餐的间隔要合适 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食品安全。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饿一顿饱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