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时间:2023-12-06 11:29:59

导语:在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第1篇

一、抓住背景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有一些是年代久远的,小学生阅历少,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一个读者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就会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会有误解。而了解文本写作或文本所述事件的时代背景则可以缩短和跨越时空,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语文教师应把“时代背景”的告知与处置放在适切的位置,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譬如,阅读梁晓声写的《慈母情深》一文,如果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课文中许多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像“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只需一元五角”,“母亲从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旁人说的话: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一元五角这么少的钱对现在的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母亲是不是很小气?“毛票”又要疑问了,什么是毛票?毛票有什么稀罕?旁人为什么会说这样苛刻的话呢?母亲又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如此疲惫呢?还不肯耽搁一丁点时间呢?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靠“时代背景”来化解。因为《慈母情深》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是作者对小时候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敬仰。梁晓声生于1949年9月,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他只有10多岁,那个时期也正是国家的困难时期,大多数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他家里也穷得叮当响。父亲是个建筑匠,整年没在家,母亲只是个裁缝,每月只有二十几元的收入,一元五角当时一家人可吃上两顿饭,谈何容易,怎能不苦干呢?只有理解了当时的背景,学生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小气”,当时母亲的艰辛,才能体会到慈母情深。再如,一些古诗词,如果不了解其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状况与个人情感,是无法透彻感悟那些古诗词的含义的,也无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摘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两段话:“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学懂其他章节。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教师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是数学。他在教方程之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所教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及格的。”这是一种知识的扩充,是学好新知的一种知识铺垫。这两段话也可以说明,了解时代背景,也是一种知识铺垫,课前或课中作好了这种铺垫,更易于突破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二、抓住个性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文本都有鲜明的角色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抓住了这一角色的个性,就能凸显出文章的主旨来。比如童话《小溪流的歌》主要写了小溪流不停地往前奔流,为人们推水磨的事。赞美小溪流乐于助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时,只要抓住第二自然段:“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通过朗读感悟小溪流的顽皮;抓住两个“一边”,四个“一会儿”,还有这些动作的词语“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凸显小溪流的顽皮;再通过关联词语“有时……有时……有时……”或“时而……时而……时而……”说出小溪流的顽皮。此时,小溪流顽皮的个性就跃然纸上,眼前好像站着

一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可是,下文一个转折,巨石阻挡不了他,枯树桩、枯草叫不住他。如此贪玩的小溪流为什么不肯停下来玩一玩呢?无疑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此问题。小溪流那种愿意帮人做事的大作用,教师不用言传,学生就能意会。课文的重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三、抓住对话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文本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教学中如果抓住了人物对话中的语气、内容及神态。课文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就会变得容易多了。例如,《找骆驼》一文,只要抓住了老人与商人之间的对话,填补两人说话的神态。难点就可迎刃而解。

例:商人赶上去( )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老人( )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商人( )回答说:“是的。”

老人( )说:“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商人( )答道:“不错。”

老人( )说:“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商人( )说:“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 )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 )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教学时教师出示这一组对话,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想象当时商人处于怎样的心理状况,老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再根据内容填补说话的神态,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就很容易进入文本中的角色。对话过程中,尽量表现出商人着急并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有把握的心理,因为他觉得骆驼越来越有着落了。同时还要尽量表现出老人平缓而漫不经心的心理,到了关键时刻他却说不知道。最后使得蛮有把握的商人大失所望,气恼之下不得不连续反问。至此,只要教师一点拨: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商人难道没有话要问那位老人吗?学生就会代替商人连续质疑:那你怎么知道我的骆驼左脚有点跛?你又怎么知道我的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那你还怎么知道我的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通过朗读,通过填补说话时的表情,通过有感情地对话,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向,最后的一盆冷水犹如火上加油,同时也把故事自然而然地推向了。这样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段)不用教师强调和说明原因何在,学生也就全明白了。观察、分析、推理、判断都会所悟。如果没有上面的对话阅读铺垫,只抓最后一段的因果关系来空洞说教是很难起效的。

四、抓住对比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比,可以通过设问,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养成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有时只要抓住文本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进行对比,就能较容易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例如,执教《桂花雨》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写了“桂花”一词并让学生读。然后引入课文,问:文中写到哪两处的桂花?

一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让学生读句子,我问他们感悟到了什么。学生答“香”。

“香”——不能香飘十里,但前后十几家邻居都能闻到。

另一处是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又让学生读句子,我问他们又感悟到什么?学生答“广”“多”“香”。

“广”——面积之广。小山,遍地是。

“多”——数量之多。小山,全是桂花。

“香”——十里飘香。

我再问:这两处桂花,你喜欢的是哪一处?

这时学生就纷纷说喜欢杭州的桂花了。原因不言而喻,因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场面要广,数量要多,而且香气更浓,飘得更远。

此时及时抓住母亲的感叹——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这一问就把母亲的“乡愁”自然而然地引了出来。

然后引导思考母亲为什么会有如此重的“乡愁”呢?再去理解“摇花乐”“赠花情”就容易多了。对母亲的思乡之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第2篇

1 优化设置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合作教学,顾名思义是让学生从单个的学习个体转变为集体研究学习的形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载体是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立足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对学习载体进行优化设置,较为有效的是建立综合性学习研究小组。在小组的设置上,教师应当坚持均衡、适中原则,首先要保持各个层面学生在小组里面的均衡分布,打破学生座位的限制,让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研究小组里面,一方面能够保持小组学习能力的均衡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相互帮助。在研究小组的设置上,要保持人员数量的适中,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8人,人数过多,则难以控制局面,人数过少又无法形成群策群力的研究氛围,按照6到8人的规模设置学习研究小组,能够较好地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

2 把握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合作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的一次创新与改进,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一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收放有度的”原则,首先是要充分地“放”,让学生具有拓展思维、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研究题,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摆脱被动等待教师给予现成答案的思想,积极开拓思维,深入开展研究,以实现自学习成效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收”的度,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并非所有的内容全部由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一些重难点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无法完成,必须要教师在其中发挥点拨引导作用。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难点方面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深入推进语文合作学习。

3 设计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学习提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开放型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设置一条贯穿前后和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线索,并以这条线索引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设计出一组涵盖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的思考题,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提纲。在学习提纲的设计上,教师一方面要让提纲与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让重难点在其中体现出来,确保学生按照学习提纲进行分析研究,成为教学目标逐步实现、深入的过程。只有设计出具有全面性而且重点突出的学习提纲,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向正确,成效明显。

4 组织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

合作学习模式其内涵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主学习研究,二是合作讨论交流。在教师出示学习提纲之后,每一位学生应当对照提纲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凝聚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发挥教师在探究小组设置的牵头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一些难点的启发引导。所以,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教学进度,及时搜集相关的反馈信息,对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开展进行优化调整,部分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全班进行集体提示,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深入、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奠定扎实的基础。

5 发挥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应当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目标,让这一新颖的模式成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让教学活动变得“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其中,使语文教学活动不再单调枯燥。同时,教师还要在合作教学模式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教学课堂枯燥单调的局面,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这样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洪艳.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37).

[2] 陈志红.语文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10(06).

[3] 黄易飞.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0(05).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87-01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广,在新理念的在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达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之变化

1、不断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思想。知识渊博是一个人成就的集中体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传统的知识观受到冲击,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更新的速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的突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结合专家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学的单向传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而忽视了不一致的答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教师在知识量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有些领域学生甚至都超过了老师,使课堂在时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课堂构建的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有学生的活动,但是有学生活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主体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学生的声音,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学生主体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语文大多数教师的教法都已经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模式,但是只表现在公开课和课程内容较少的教学中;其次,学生主体课堂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如,有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但是每一个小组的导学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有层次的导学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都事先进行详细分析,又或者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事先告诉小组中一个优秀学生答案等等;再次,学生小组互动产生的新疑问被无情地否定。语文知识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视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师通常只采用与教学辅导书相一致的角度,而没有给予其他观点肯定。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各不相同,课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样化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学生的思维进展,使得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学问题和巩固问题的设计上灵活性不够。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开展前要有学生的自学,通过预习为新内容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发展,大多数的导学案大多数是对教材内容的提问,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理解内容便能够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辅助学习用书上抄写答案。在巩固练习上,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纸质作业,而且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呈现出单调性。导学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突破新内容的重难点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巩固知识上也是,在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引导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导学问题。但是,导学问题设置要凸显多样性和灵活性,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突破,真正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认为,学习的难点主要包括:(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感;(2)文章的语言体会;(3)不同人物的性格。要突破这些难点,首先,学生要通过树状结构表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其次,需要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林黛玉近贾府之前的文章,收集作者和作品的简介;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阅读文本,并分析你所扮演角色的个性。这节课的导学问题包括读书、角色朗读、情境展示、结构图等形式,在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学习。

2、教学情境的设计突出生活性。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感悟,文本阅读是对作者感受的一种体验。每一个文本是理解都是基于理解者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外国的一些什么东西,学生逐渐由日常生活向家电、通讯,由个人向国家转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将这些案例进行语言引导,这些拿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那么我们是应该继续拿来外国的东西吗?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成两派,有的说拿来主义不好,拿来的东西阻碍民族创新,有的说拿来的东西好,增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这样的争议下开始今天的学习,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更加透彻。

第4篇

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要求,设计科学的学习线索

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基础上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再直接给予学生知识与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教师从直接给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的角色,这样的转变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探究思考题正是这样一条线索。笔者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将教学目标要求浓缩和提炼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指向性和时效性。在探究思考提纲的设计中,笔者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全面性,重点突出,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研究,对于文章的情感路线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加深理解。这种形式的探究思考题能够较系统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的线索与内在联系,其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开展合作学习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凡是能够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的目标,教师原则上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重在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向学生出示探究提纲之后,要求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探究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每一位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小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其他学生的帮助,获得学习成果。各个小组开展自主学习研究之后,还要在全班范围内组织汇报交流活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全面或者科学,需要在全班进行“过滤”,集聚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辨别、补充,实现学习成果不断完善的目标。在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和点评,师生互动实现学习目标。

三、抓住教学研究重难点,组织思维的辨析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解出现不同方向或者结论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状况,许多教师采取了直接评判的方式解决,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十分妥当,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分析的方式与思维的技巧,做到“授人以渔”。笔者在遇到这种状况时,不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转而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全体学生分析研究,引导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各自提出观点及佐证的依据,在思维辨析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实现准确掌握的目标。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辨析活动,不仅提升了思维训练水平,而且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当堂组织教学成效检测,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取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搜集,依靠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灵活设置与调整教学活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侧重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都安排一小段时间进行当堂学习成效检测活动,学生需要完成简要的当堂检测作业练习。笔者在课后进行及时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寻找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与完善,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在语文教学当堂检测环节,笔者一般将教学要点浓缩成为几题练习,简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五、拓展语文课外学习载体,强化学生的掌握效果

课外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有效运用,实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于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建立QQ群和电子邮箱,便于学生在课后学习中与老师和同学及时沟通,相互研究,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合作研究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笔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专题研究等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及学习薄弱环节,确定参加什么类型、层次的课外学习组织,实现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悉心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现象,发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活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科学的学习载体,充分体现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1.前言

教学方法和措施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从单纯的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为知识、技能、情感的统一,在新时期发挥了语文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新课程标准还提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升学和终身性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人文基础。接下来,笔者将分析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探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

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素养制定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学设计的制定。根据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程序化、模糊化、去思维化等问题。部分教师盲目跟风,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文的文本结构,机械化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由于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存在出入,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知道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

2.2教学方法选用不科学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选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从高中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状况、教科书的编排以及文本的内容出发,结合学校具有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选用教学方法。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基础以及开展原则还不了解,便为了追求新潮,不切实际的将新型的教学方法搬入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1】

2.3课堂教学组织教松散

多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展,一方面丰富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控制课堂秩序、把握教学节奏出了难题。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便将课堂教学全部交给学生,导致课堂教学一片混乱、难以治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在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和组织,以学生为主是在教师辅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不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放任自流,必要的时候还要加强课堂的掌控和有效组织。

3.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3.1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提供标准,因此,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可以对学生以及同行打听,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教学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兴趣点、盲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可以将《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下三点:一、掌握散文写作的技巧和要点;二、学会运用朗读、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三、陶冶学生寄情于山水的美好情操。

3.2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指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结构首先是根据制定好的教学设计开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随机应变,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此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结构。例如在《雷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疑惑,提出“蘩漪是怎么疯掉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人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

3.3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材内的知识丰富,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诗词、文言文等各种文体都有所涉及,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各种文体的分析工作,探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例如《雨霖铃》属于古代诗词,教师应开展情景式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悟诗词中蕴含的离别之情,并与词人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古典诗词中得到熏陶和感染。【2】

4.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意义重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结合新课改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及高中语文学科自身特点,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面对面交流探讨,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频率,有利于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积极主动性比较低,师生地位不对等,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严肃,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打破教师的话语霸权,破除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导,触发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想学、爱学、乐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也有助于促进生生交流协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认知、经验、能力的有效互补,通过交流互动来激活利用原有知识经验,通过参与合作来强化个体成员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引导成员用视觉与感悟、用心灵去体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观点,独树一帜,不能墨守成规,形成新的见解观点,培养新颖性、求异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使用合作教学模式,既要适合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要符合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安排需要,更要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借鉴国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发展经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引入了思考-组队-共享、K-W-L和文学圈三种模式,在此,本文将以K-W-L模式为例,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分析:K、W、L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已知的、想学的和学到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分别列出相关内容,也是目前西方课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策略。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章主要期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的描述来刻画人物性格,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思来描述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通过丰富细致的描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对于K-W-L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强化人物印象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总结,以“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为例,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表格,分为K、W、L三个部分,让学生填写相关内容。由学生对照上述表格要求,分别对照填写“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的学结,K,填写学生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W,填写其希望通过学习想知道的内容,L,则代表通过学习已经获得掌握的内容。对于表格填写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老师也要实时的做出解释和提示,帮助学生回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对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并将小组内部发现的新问题填写在W栏,在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对各自表格的修正,并进一步开展组间交流讨论,呈现表达各自观点,并由老师做出适当指导。作为一种简明清晰的思考学习方式,K-W-L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促进学生对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系,完成对所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合作与总结,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结语

第7篇

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发挥出其优势作用。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势作用;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在各领域中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改中也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教学方式、信息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都有所变革。”因此,在新课改中,在现代社会中,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各个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学习在我们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而是为了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更好地和他人交流。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应对高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进行习题演练以加以巩固。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语文学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工作,发挥出现代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语文学科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现代教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1.1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下进行课堂教学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和大纲的要求单纯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一切教学内容都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枯燥。而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1.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如果在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学生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热情会更高。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他们所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情境,更能够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进行丰富、生动教学情境的呈现,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只依靠一张嘴、一支笔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声有色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能够被生动、形象,又熟悉的教学情境所吸引,自觉地融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究。这样,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1.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先进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机械进行知识的传递,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对于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即使教师重复多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这一难题。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教学问题,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让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进行文章的学习时能够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通过欣赏影片,学生们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文章内容时,影片中的人物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对文章的内容自然会理解深刻,教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内容。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原则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发挥其优势作用。

2.1科学性原则。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资料的演示时,教师也要在尊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演示,不用进行夸张的演示。

2.2简约性原则。

第8篇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增强课前准备有效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自身的知识渊博度和授课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讲授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不断扎实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比如在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向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同时要紧跟教学理念的变革,提高自身的文学造诣。教学实践表明,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不扎实,专业能力不高,欠缺语言和文字功底,同时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所以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不完善,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学校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组备课的效率。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单独的备课只能使课堂教学也相应的出现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而集体性备课,则可以使教师间实现优势互补,大家集思广益、共享资源,从而使每个语文教师在集体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教师会认为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详细朗读来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再导入新课,也有的教师认为课前听课文录音来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方式更加理想,这时候通过教师的互动交流,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尊重主体,增强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学研究表明,轻松愉悦、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所以在高中有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登高》这首诗的时候,结合着该节课教学的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诗歌所要表现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先用缓慢、低沉的阅读方式来凸显文本的凄凉感,接着借助合理的配乐朗诵来使学生深刻明确这篇诗歌所要表述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师在开展授课的时候要以富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授课,切不可“板着脸孔上课”,将不良情绪引入课堂中来,并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理解、尊重、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红楼梦》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问学生爱不爱林黛玉这个角色,有的学生说爱,也有的说不爱。这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说:“我不爱。”学生这时候会问为什么?此时教师可以说:“我嫌她哭哭啼啼的。”这句富有幽默的话语即点明了林黛玉的性格,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增强课堂结构有效性

课堂结构的优化是提高课堂结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增强教学节奏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理论上来讲,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导入、铺成、和总结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四个组成部分的紧张度应该是逐步加大的顺序进行的,这种紧张感实际上是依照教学的重难点来进行合理设置的。但是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比如太快的教学节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出现疲劳感,而过慢的教学节奏又会使学生缺乏激情,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所以过快或者过慢的教学节奏均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那么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案来把握教学内容阐述的快慢节奏,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彻底摒弃以自身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拍案而起怒对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事迹来导入这篇文章,并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接着让学生口述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就口述者的实际口述情况进行讨论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语文教师提出预先设置好的问题:作者在本篇文章中的叙述美景方式与其它文章中的叙述方式有何不同?并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选材角度来对该问题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必须要接着问这篇文章打动人的理由,并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对“心情颇不宁静”这句话的理解。这种优化后的教学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以生为本,回归理性,增强教学反思有效性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向导”,所以教师必须回归理性,向学生个体灌输传统文化精髓和主旨。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该如何开展授课,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课堂也是依照预定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毫无机智和创新可言。这种教学形式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甚至部分语文教师实际的教学与自己所预先制定的教案之间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致使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回归理性,采用批判式教学,积极反思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彻底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使教学切实回归到教学的根本。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89-01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因而,高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效地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魅力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强调的美学教育,能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诗歌鉴赏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引导学生克服这一考点,必须保障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高中诗歌鉴赏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1.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的目的

我国的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涌现出不少著名作家,为世人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品质出众的优秀诗歌作品,历经时间的洗涤,更是经久不衰,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诗歌魅力。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了诗歌鉴赏阅读题目,以提高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考察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诗歌阅读鉴赏题目,能使学生开始重视对诗歌鉴赏阅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中的魅力。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形成,能有效地完成情感培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诗歌鉴赏题目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和正确的鉴赏态度,以激发学生多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讲解。未能深入探讨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观念,不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仅仅只是采用惯常的教学模式,关注于讲解题目,讲解诗歌中的词句,说明诗歌的结构,进行课堂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以至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透彻理解诗歌的含义。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难以下笔,不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2.2教学形式过于应试化。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高考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对诗歌鉴赏产生兴趣,难以感受到语文诗歌的魅力,也不利于学生的诗歌鉴赏阅读学习,最终在高考语文中也很难获得满意的分数。教师的教学形式太过于应试化,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发展。

2.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以至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教师在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时过于细化,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鉴赏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时,未能科学的对其进行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导致学生在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无法独立进行鉴赏。

3.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创新教学理论依据,把握诗歌内涵。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充分把握诗歌内涵,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创设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里所描绘的画面中,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学生自我鉴赏的目的。要在讲解过程中,对高考中的典型诗歌鉴赏例题进行分析,以传授学生做题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课堂实践。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突出学生在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能自我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其感悟叙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

3.3既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又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是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的,也是语文教材的延伸,因而,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时,既不能偏离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加深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诗歌鉴赏题目的时候能得心应手。

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诗歌鉴赏阅读颇具难度是因为诗歌是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对诗歌的感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有所不同。正是如此,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阅读时,要以诗歌的特点为基础,尊重诗歌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情感感悟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任迎春.关于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曾丽莉.文本细读与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古代诗歌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