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1:37:45
导语:在口腔医学职业定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口腔医学;长学制;教学过程;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229-02
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从追求数量到提高质量的转变,应该也必然成为我国未来医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国内口腔医学教育的领头羊之一,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从2001年开始试办七年制口腔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为每年约30名。2004年开始招收八年制,每年招收10名左右。至2009年共招收七年制179名,八年制共59人,已毕业两届七年制共57名。口腔医学长学制学生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学制时间长、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淘汰激烈、自我定位不明等,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惑和冲突,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多维推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口腔医学长学制教学过程。
1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压缩学分,减轻课业负担
传统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繁冗,包括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学习和考试压力大,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以疾病、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课程体系,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总学分由原来的216.5学分整合压缩为183学分,加了大选修学分比重,丰富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和学分减少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用于娱乐和休息,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寻求个性发展,或进行业余科研、或选修兴趣课程、或参与学生社团、或参加文体活动,使其更加全面的发展,课业压力的分散和排解对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积极地反作用。
2 专业向基础渗透,基础向临床延伸,明确精英人才定位
武汉大学目前对长学制办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在长学制招生、培养方式、学生工作管理、学籍管理、分流淘汰、学生待遇、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尚未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和政策,造成长学制学生难以对自身准确定位,思想迷茫,易产生焦躁和懈怠情绪,个别学生甚至由于目标的缺失不思进取。为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学院从长学制新生入学就通过“新生见面会”、“教学指导日”、“口腔展系列讲座”等活动灌输“七年(八年)一贯,精英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积极与学校沟通解决长学制培养相关问题,长学制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问题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解决了长学制学生的后顾之忧。并通过与五年制不同的课程设计突出一贯培养特色。在第二学期开设《口腔医学导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暑假两次进入临床,第一轮学习接诊艺术,以“志愿者”形式护理病房病人,第二轮在不同的临床科室进行轮换见习。在专业学习阶段注重基础,将前期基础课程分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高级阶段调整至专业学习阶段学习,使得基础课的学习贯穿始终。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开展科学研究,对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的问题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实现知识融通,打开医学教育的快速通道。这种与本科不同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和学院对长学制重视和期望,而自我的精英定位是长学制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最大动力。
3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医学院校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因此为了增强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学院利用多种形式和机制相互配合,搭建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育的人文教育平台,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1)开设人文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行为社会科学、伦理学课程,注重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法律、心理、伦理教育,引导学生从疾病认识升华到对生命的尊重。(2)营造人文氛围: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武汉大学本部度过大学阶段的第一学年,充分领略百年名校的人文魅力。学院也通过强化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育长学制学生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心理特征提供最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4 推行PBL教学模式,培养沟通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和人沟通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条件之一,而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和互动性,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提高自信心。学院依据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和本院教学实际,在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的PBL教学模式。PBL教学以小组为形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意见,提倡辩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主动更新、全面发展,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小组成员自评、他评、互评贯穿于教学始终。每个病例都会重新随机分组,使学生感受不同学习气氛。PBL教学的施行对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及协作技能效果显著。
5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
长学制学生学习时间长达七年或八年,长期处于学校这一相对单纯的环境中,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导致其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产生了距离,而这种落差正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培养基。学院建立了“实验室-医院-社区-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借助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分中心、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HOPE基金会”合作创立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社区口腔预防保健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的口腔健康义诊和口腔健康宣教,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教会了他们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献身口腔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口腔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职业技能的掌握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教育”二字还有更丰富的意蕴,即对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滋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教育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学制无论如何改革,培育拥有健全人格、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口腔医疗工作者,都应是所有口腔医学高等院校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边专,台保军,樊明文,黄翠,宋光泰.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培育高质量口腔医学人才[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
[2]金敏,吴李鸣.加强长学制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8,(8).
[3]孙燕鸣,周庆环,石淑宵.长学制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初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 产学结合 口腔医学技术 高端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实行“无缝对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校这几年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施行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1],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1、构建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口腔医疗行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现代口腔修复技术迅猛发展,口腔技师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义齿加工行业大多数工人业务素质较差,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制作义齿的质量经常无法满足口腔医学医生和患者追求完美的要求,急需有专业人才充实。
通过行业企业岗位调研、职业能力的分析,由义齿加工行业、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和权威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论证,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重新进行定位,形成职业素质、职业基础、职业能力、职业专长四大模块形成课程体系。其中职业能力模块,要求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根据口腔技师岗位群,确定8大典型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对应8大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培养学生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培养学生掌握精密附件、种植义齿、CAD/CAM口腔修复的高端技术、开设口腔正畸、口腔美容、专业英语等现代高端的方向课程,培养口腔医学技术卓越技师。
我们重构教学内容,组织了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合作开发编写工序化教材,《固定义齿工序化指导》、《可摘局部义齿工序化指导》等;校企合作一起建设主干核心精品课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与《牙体雕刻技术》获得省精品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等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1.2 “置换培训”[2]方式培养“双师”队伍
有计划地发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
(1)专任教师的进修学习和企业顶岗锻炼。选送专任教师到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参加全口义齿与牙体雕刻技术师资培训;充分利用寒暑假到深圳康泰健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修学习,了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生产岗位规范、现代义齿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参加企业真实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工作,教师在企业中学习高端技能和先进技术。
(2)建立“厂中校”,培训兼职教师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实训带教能力等方面,使其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规律,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具备有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胜任独立教学的要求;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有计划、分批地使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轮训,实现校企人员双向互动,提升了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养。
1.3 引企入校,创办“校中厂”生产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产教结合[3],整体引进闽冠义齿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力量,结合生产一线工作场景和培养学生需要设计创建口腔工艺“校中厂”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闽冠全瓷中心,建成“校中厂”面积850.86平方米,建立符合义齿加工制作流程的各实训室,包括代型室、蜡样室、车金室、上瓷室、车瓷室、全瓷室、铸造室、打磨抛光室、胶托室、钢托室、喷砂室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搭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并利用“校中厂”的资源,设立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鉴定站,面向校内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达到“双证书”毕业要求。
1.4 增设数控中心和研发中心
增设约80平方米的数控中心,购置3D牙科专用扫描仪、Cad/cam系统、烤瓷炉、激光电焊机、研磨仪等,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开展方向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如培养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cad/cam数字加工;配备评价系统软件,对学生作品、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价。
建成约1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筹建高倍光学显微镜(带摄像功能)、维克氏硬度检测仪、抗刚力测试仪、金属成分检测仪、示差扫描热卡分析仪、片切仪器、界点乾燥及表面镀处等,引进企业和研发公司先进的技术,与研发公司进行技术、师资培训合作,聘请企业与研发中心高级技师为我校方向课程的指导教师,开展教学,聘请相关专家为顾问,指导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课题研究。鼓励师生参与实训室建设以及申报创新创业科研课题,提高实践能力与研发水平,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
1.5 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国内行业、企业紧密联手,建有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26个,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保证了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安排上,企业进行现场考核与学生双向选择,和学校签订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三方协议[4],学生顶岗实习与上岗就业直接对接,学生享受企业技师的待遇,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2、打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端人才
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正规口腔医学教育、从事口腔本科教学工作数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我对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深有体会,澳大利亚牙科学院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使我对未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
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
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第一、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
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优秀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
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
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优秀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
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PBL教学法,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
CBL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
TBL教学法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
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
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
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4.结论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口腔医学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学徒制是推动行业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文件精神,2018年我校与深圳市家鸿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采用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能满足现代口腔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专业背景与发展现状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培养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销售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将促使口腔行业持续增长。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义齿加工企业2,771个,其中800家坐落华南区,每年口腔技术人才缺口巨大。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时间短,受到传统医学类专业原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影响,一直沿用医学教育的模式,先基础再专业,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以行动体系为主的实践教学。加之对行业调研不够,教学内容依然是以传统工艺的教学为主,更新缓慢,随着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口腔医疗行业,传统的口腔工艺技术正在被逐步淘汰,拥有数字化口腔技术的从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以往教学数字化设计领域的课程没有开设,这种课程体系很难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就业岗位。根据调研很多高职校对该专业定位不清晰,导致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不高。[2]
2实践探索与成效
2.1构建校企交替“四段式”学徒培养方案
学院与合作企业根据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与校企学徒制培养计划方案,探索建立“双元育人、工学交替”的口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依据口腔产业链的就业岗位群,认真梳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形成了由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三阶段课程体系构建。经过调研、研讨和分析,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解为固定修复体制作能力、活动修复体制作能力、全口义齿制作能力及口腔数字化CAD设计能力等四大核心职业能力,按照这个能力进阶规律,校企交替教学,在企业形成“识岗—摸岗—轮岗—顶岗”四段式学徒培养方案(见图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第一学年进行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在校内由专任教师完成,在此阶段需到企业进行识岗认知;第二学年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及拓展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由校企共同完成,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大部分课程在校内仿真实训中心进行,小部分核心技能到企业进行摸岗训练学习;拓展能力培养课程在校内完成,部分课程由专任教师开展,部分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独立完成;第三学年主要进行拓展能力及顶岗能力培养,在此阶段有2个月学习在校内完成,7个月完全在企业完成,企业主要负责学生轮岗学习与顶岗学习,在轮岗学习后,根据学徒的个人意愿及企业考核情况,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定岗岗位,开展为期6个月的真实岗位训练,在此期间,企业安排企业师傅对学徒进行一对一指导。
2.2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有两个主体来承担对学生的培养:职业院校的教师和企业师傅。[3]与合作企业签订《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共建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系统、有计划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学习;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内配备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时配备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与校企联系教师。校外企业教师进校试讲,根据学校要求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及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合作企业拥有自己的内训师培训团队,同时聘请德国、美国技术导师入驻公司为技术顾问。对学徒制订单班实习人员有系统的培训方案,形成四级人员负责架构,有严格的导师选拔制度。企业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包括校内授课兼职教师、识岗导师、摸岗导师、轮岗导师、定岗师傅(负责人)。
2.3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
设立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每年对本专业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回访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与专业教师研讨行业动态、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方案和标准讨论等,定期修订专业与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对教学过程全程监督,企业导师的授课内容也纳入学校教学综合管理的制度框架。对于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在校学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评测与控制,按照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在企研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评测与反馈机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分别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并适时进行意见反馈,保障在企研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2.4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1)招生与招工:学校制定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先招生再招工(即学校先行招生,企业在学生入学半年后,选择有意愿的学生组成“家鸿班”学员,按照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学校负责制定学生自愿分流同意书和家长告知同意书,企业与“家鸿班”学员签订学员协议。对“家鸿班”学徒企业顶岗期间不低于2500.00/月/人。(2)学生教育管理:对于学徒管理,执行学校管理为主、企业管理为辅,学校全程管理、企业分段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方面,设立学生工作处、班级学业导师(校企双导师)、辅导员、实习带教老师等,依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学习、生活、就业指导等方面管理。在企研习期间,合作企业制定《校企学徒制培养计划方案》,确定学徒培养项目总负责人、助理、项目小组成员、培训师四级架构,负责学生岗前培训、定岗轮转、技能培养、职业规划、学徒考核及培训流程监督跟踪等。
2.5形成学徒培养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学校成立试点工作委员会,保障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并给予经费支持。对人事制度考核与评聘进行改革,将专任教师下企业学习作为考核合格必须要求,将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涵盖到职称评聘的业绩条件中,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及教师给予政策支持。学校为合作企业申报深圳市校外公共实训基地,获政府配套设备购买经费,采购设备用于企业内学徒顶岗学习。企业制定《校企学徒制培养计划方案》,构建四级框架,对导师的遴选及待遇做出明确说明,保障及激励企业导师及学徒。对学徒制定了相应的顶岗实习薪酬配套。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招生方式上难有突破
学徒制的招生一般有三种形式:先招生后招工,先招工后招生,招生招工一体化。目前我院采取先招生后招工方式,它的优点是不影响院校正常招生秩序,学生有充分选择权,可以在了解企业和今后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做出决定,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录取的学生,不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用工需要;二是合作企业今后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等与学生职业期待有差距,学生不愿选择合作企业。[4]如果采用先招工后招生或者招生招工一体化方式,这时企业的自主性就更高,学徒对企业的忠诚度更好,但是对于通过高考入校的普高毕业生,其生源的户籍与学籍情况就会成为制约的瓶颈。所以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如果从社会生源进行招生,尤其是已工作的员工会更有吸引力。盲目性的学徒培养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国际上,美国的学徒制在按照行业需求总体布局的框架下,直接将岗位空缺与学徒岗位设置捆绑,解决企业岗位招工困难的同时也缓解了失业或无业人员的就业、教育和技能提升问题。[5]在英国政府2015年推出的学位学徒制,其选择的学位学徒首先是有雇佣合同的企业雇员。[6]
【关键词】口腔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但受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学生就业问题,口腔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危机更加突出。口腔职业教育要破解就业危机,尝试运用现代学徒制搭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广州定远陶齿公司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就业导向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就业导向新内涵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l号)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随着文件的正式颁布,以就业导向为口腔职业教育进入了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升自身办学综合实力,同时,众多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关注学生就业,服务于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宣传就业导向的主流。
伴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口腔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扩招影响下,就业严峻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就业导向已达成共识并赋予新的内涵:专业与产业对接,提升口腔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口腔职业教育专业特殊性
口腔职业教育包括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特别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其要求学生不仅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专业性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在学校学生开设的课程有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等;在校外实习阶段时,学生参与动手操作,通过接受专项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的口腔技师。口腔修复工艺学生需参加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工作室和义齿制作公司等等。
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并逐渐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和行业化。其急需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起步较晚,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相对较低。同时,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和家长认为,毕业后不能担任口腔医生,专业认同感低,转专业率相对较高,因此,普及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
三、现代学徒制的思考
传统学校教育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技术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动手操作能力不,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015年,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幸被教育部办公厅审批成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口腔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口腔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行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它是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方法。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与广州定远陶齿公司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学徒)对到公司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职业定位不清晰,家长观念存在误区。同时,企业重效益,对学生的岗位安排过于慎重,过于简单。
四、就业导向的口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策
(一)校企深度合作,双元育人
以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与广州定远陶齿公司校企深度合作为契机,以口腔修复工艺班为载体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不但是学校中心工作,同时也是公司培养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的。因此,这就要解决学生在公司中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认识上的差距,提升公司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积极性。
(二)优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
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老师理论知识丰富,其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公共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开设较少,重视度不够,学生综合能力欠佳。比如:增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为学生实习就业服务等,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培训与岗位对接,提高就业质量,也可以要求公司生产一线的师傅到学校讲课,优化课程体系,这就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师徒结对、灵活多变学习形式
就业导向的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关键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师徒关系。师徒结对、灵活多变教学形式可以让教师(师傅)传授专业技能;再就是学生(学徒)到广州定远陶齿公司顶岗实习,学习专业动手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生产一体化。广州定远陶齿公司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公司师傅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师傅评级制度;另一方面细化学生考核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予以警告,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作为企业和学生(学徒)双向就业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腔专业教学改革
人们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医生的职业最有钱,而口腔科医生更是收到人们的追捧,纵观现今各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口腔专业的学生面对的从业要求是实用,有技能,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在就业时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正在逐步从生物模式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方向转变,而这种转变从根本上来自于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点需要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等教学活动相结合。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今的口腔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依据社会大众化的需求而来的,对一些细致的问题或者不常见的症状方面还有所欠缺,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就业后,遇到教材内容没有涉及到或者教师没有教授过的情况时,往往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样会造成耽误患者治疗或者其他的医疗纠纷,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各种各样的阻拦,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应该结合实际临床需求开设相关的课程。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觉得自己没有考取一个好的院校,对自己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对待什么都是抱着的是玩玩看的态度,加上高专院校学生年龄段都是已成年相对成熟的阶段,有些学生是压根就不想学,有部分是想学但是没信心,剩下一部分就是自己会主动学习的学生,但是这部分学生少之又少,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了更大的难题。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态并且加以开导,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实地观摩或者其他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口腔专科医生的工作流程,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和具体的操作,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知识积攒和操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危机意识,让他们了解当前就业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是教师要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要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恐惧感。教师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对高专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体系做整体的教学规划,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在临床观察的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让他们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口腔工艺技术的培养
很多口腔科的学生毕业后,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医院,口腔科并没有分得那么细致,很多时候,一个口腔医生就做了所有的事,包括牙齿的诊断,修复,安假牙,做牙齿模型等,这需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量的进行牙体解剖形态雕塑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牙齿的基本特征,练就学生对牙体修复的基本功,让学生每天固定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中找寻规律和积攒经验。
四、对学生实训的创新
因为口腔科医生,主要练的就是动手嫩里和观察能力,学生只有在学校是不断的练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顺利。在高职高专中,理论课时和实际操作训练的课时比例应该在1:1或者1:3,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的实践课程开展得不尽人意,让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纯粹的理论,没有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就业后面对患者不敢动手,产生畏惧的心理;再不就是开展的实训和学生学习的知识对不上号,而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在定位实训目的时的错误观念,对于学生实训时间方面的创新,一定要突破学生会用的限制,要让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摸索,不仅要会用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引进一些先进的模拟实践操作系统,从中感受治疗患者时究竟是怎么样的感受,解决学生只能看不能动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平时课程训练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操作技巧,从而减少就业后因手法技术问题产生的医疗纠纷。
五、师生间关系的改善
传统教学中我们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箴言,不可否认,学生必须要尊重教师,但教师是不是就必须要摆出严厉长者的姿态呢。在社会进步发展的今天,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变化,相互之间在尊重的基础上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既是师,亦是友,学生也可以为师,在信息时代的模式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长,教师应该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里所想,多关心学生,教师要主动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这样才能具体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这样让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参考文献:
护理队伍发展的劣势因素(W)
1队伍构成不合理高资历护士缺乏由于部队编制缩减,许多高年资军人护士受政策限制转业离开医院,护理骨干连续集中离职,导致护理队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本院原有口腔椅位132台,门诊护士78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11%。目前医院椅位280张,门诊护士180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7%。大量低年资护士承担几乎全部临床护理工作,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护理工作的传帮带作用难以体现,直接导致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2专科诊疗的发展护士数量不足医院倡导国际口腔专业普遍运行的四手操作,即一名医师外加一名护士,四只手同时完成对患者口腔疾病的诊治。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也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细致的护理服务。同时,教学医院三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在非教学椅位实行四手操作,教学区域护理工作实行分区管理的模式。加之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还有部分科室经济成本方面的考虑,护士数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其直接后果是,一方面护理服务质量发展不能紧跟临床医疗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岗位上的护士工作强度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口腔护理专科性明显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口腔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现有的护士培养体系以综合性医疗护理技能培训为主,护士资格认证也主要考核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综合护理技能,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也以综合医院为主。经过普通大护理教学和实习培训的护士,进入口腔专科医院并不能短时间内开展工作,而必须接受较长时间的专科培训,才能应对门诊日常的工作要求。
4护理服务要求高考评机制竞争激烈作为全军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定位和目标较高,对于所属人员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要求也较高。医院有逐步完善的聘用人员考评机制,优胜劣汰。同时重视护理人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养成,护士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和积累,压力大竞争激烈。另外,培训期间就业的不确定性和待遇方面的因素,也会对口腔专科就业人员造成冲击。
护理队伍发展的机会因素(O)
1国家政策重视护理质量对医护比例等提出较高要求护理工作作为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建设一直是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卫生部在《护士条例》《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法规中,提出护理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水平不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目前我院医护比为1∶1.36,但对于口腔门诊,护士数量还有待补充。医院将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法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2国民口腔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口腔服务质量要求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加强口腔疾病防治网络建设,我国的口腔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患者不仅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对于口腔诊疗的服务需求也逐渐提高。护士是治疗、护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护理人员的能力欠缺和数量不足,已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四手操作”成为国际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随着口腔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四手操作”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四手操作可以使牙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从30%提高到78%,治疗质量也比传统的两手操作明显提升。“四手操作”不仅要求足够数量的配合护士,还需要护士掌握较强的口腔专业技能,这也对医院护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际口腔护理发展趋势已向更高层面的六手操作发展。
护理队伍发展的挑战因素(T)
1军队医院护理队伍不稳定进入21世纪,受编制缩减影响,军队医院的护理队伍建设受到冲击。大量的军人护士离开岗位,而这些护理骨干受过严格正规的军校培养,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发挥学术带头作用。目前仅有的少量军人护士思想波动较大,远期发展目标不明确。聘用护士来源复杂,没有长远的就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难度较大,护理队伍不稳定。
2医疗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服务战、技术战已在全国各大口腔医院间展开,对于口腔专科医院而言,民营医院、私人诊所也以其便捷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患者。医疗市场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作为与患者接触的第一窗口,护理管理的水平、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护理队伍发展的对策分析
1优势-机会(SO)策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如卫生部加强护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努力把医院护理工作做大做强,为护理队伍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此外,虽然我国国民的口腔保健意识较以往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牙齿保健仍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充分发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借此积聚社会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地方知名院校和高层次护理人才进入部队医院,提升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劣势-机会(WO)策略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医院管理者完全认可。护理工作常被看作从属于医疗工作,甚至有人认为是“以医养护”,因而在考虑降低医院运作成本时,减少护士的人力成本成为方法之一。因此,要加强教育引导,严格执行国家军队相关政策,真正认识到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对于医院、科室发展的重要性,从制度上保证临床一线护士数量的严格落实。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口腔疾病患者心理支持的需求占第一位。这就要求在充分配备护士人力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做好健康宣教,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1.1研究对象
在目前能检索到的医学研究文献中超过半数的文章是探讨北美的医学教育[1],北美医学教育对国际医学教育影响很大。英国的医学教育影响着英联邦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医学教育,同时受欧盟医学教育条款的影响,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较多。日本的医学教育代表着亚洲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现状。因此本研究选择美国、英国和日本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比较教育研究方法,选择医学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入学标准和程序、学程、课程的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6方面作为比较标准。
2结果
2.1医学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2.1.1美国医学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美国医学教育的定位是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因此,医学教育分享着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传输知识、传授技能和反复灌输职业价值[2]。2010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AAMC)再次发表了《美国和加拿大医学教育掠影》(asnapshotofmedicalstudent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andCanada:reportsfrom128schools),其中提出美国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下3方面特征的医生:1)在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技巧上追求个人卓越;2)掌握器官系统的科学基础,并且鼓励他们在科学设计和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科学基础知识;3)参与并领导以团队为基础的革新和进步[3]。
2.1.2英国医学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英国全国医学总会(generalmedicalcouncil,GMC)在其制定的英国医学教育的标准《未来的医生》(tomorrow'doctors)中指出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背景和技术技巧,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医学院校应该使毕业生能够理解并致力于人文和职业的价值。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医学教育分享了专业教育的定位和教育目的。
2.1.3日本医学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日本的医学教育没有清晰定位为职业教育,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和医学研究人才之间争论和游移,因此,日本有着庞大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
2.2入学标准与程序
2.2.1美国医学教育的入学标准与程序: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招收已经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的学生。美国医学院校录取标准由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2部分构成,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准备、对医学职业的认知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是否适合学医。关于学生的知识准备,通过客观考试,即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组织的美国医学院校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测定。关于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知,主要通过对学生的面试来考察。
2.2.2英国医学教育的入学标准与程序;英国的医学院校一般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但由于其对医学教育的定位是专业教育,因此,在招生环节也有对考生的学医适应性和医学认知方面的考察。考察主要采用英国临床能力倾向测试(UKclinicalaptitudetest,UKCAT)和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iomedicalad-missiontest,BMAT),此外部分医学院校也有面试环节。UKCAT被81.3%的英国医学院校采用,主要是测试学生学医的适应性。
2.2.3日本医学教育的入学标准与程序:日本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目前日本共有80所医学院校,虽然招生方式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括通过笔试考察学生的知识,通过面试、高中推荐信和个人申请考察学生的学医适应性[4]。
2.3学程
2.3.1美国医学教育的学程:虽然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课程的学程分配上是相同的。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认证标准《医学院校的结构和功能》中规定医学院校应该鼓励申请者接受广博的本科教育。并且明确规定“通常,4年的本科教育对于准备好医学教育的学习是必须的”。此外还规定,医学教育课程中必须包括至少130周(2.5年)的讲课。正是基于医学教育认证标准的这些相关规定,美国医学院校基本上采取了4年的医学预科教育、2年的医学基础教育加上2年的临床医学教育(其中包括少量的理论授课)的学程结构。
2.3.2英国医学教育的学程:英国的医学教育学程一般是5年,但英国同样适用欧盟2005/36/EC指令,其中第24条规定医学教育最低年限6年,或者在大学完成5500小时的理论和实践训练。因此,英国医学院校教育的学程是5~6年。
2.3.3日本医学教育的学程:日本医学教育的标准学制是6年,通常包括4年的临床前教育和2年的临床教育。高中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在最开始的阶段都需要不同程度地进行通识教育的学习,相当于医学预科的教育。与欧美医学教育不同的是,受日本医学从业者法令影响,日本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的实践环节偏少。
2.4课程的组织
2.4.1美国医学教育课程的组织:在《医学院校的结构和功能》中,要求课程必须整合医学的基础原理、潜在的科学内容和医学知识,以培养医学生基于现象和经历进行批判性判断的技能;运用原理和技巧解决健康问题和疾病的能力。因此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多采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跨学科的整合课程组织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巧,与整合课程相结合,多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应的,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以评价学生终身学习技巧、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2.4.2英国医学教育课程的组织:在《未来的医生》中,规定了英国医学教育课程的组织,要求课程中至少要提供10%的时间用于学生选修;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在课程的内容和临床实习的结构上,均应注意基础和临床的整合。因此,大部分英国医学院校均采取了整合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PBL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
2.4.3本医学教育课程的组织:自2001年日本推行“样板核心课程”以来,日本医学院校的课程组织方式基本以整合课程为主。1990年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率先采用PBL教学模式,其后PBL发展十分迅速。根据日本医学院校协会的调查,日本41%的医学院校已采用不同方式实施整合式课程,80%的医学院校已将PBL作为主要教学方法[5]。
2.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5.1美国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美国的医学教育有着周密的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美国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以及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ationalboardofmedicalexaminers,NBME)提供的学科考试组成。美国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阶段一、阶段二考试和学科考试成为美国医学教育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其发挥的作用如图1所示。
2.5.2英国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英国的医学教育要求医学院校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考核学生,保障学生毕业时达到认证标准《未来的医生》中规定的学习产出,并且要求学校将学生考核评价中发现的弱项标注并转给第1年住院医师培训,以保障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能得到强化的训练。
2.5.3日本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2005年开始,日本医学院校和口腔医学院校联合体组织了公共成效考试。学生必须通过公共成效考试才能进入临床阶段学习。此外在最后一学年末,日本医学院校都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授予MD学位。学生毕业后还必须参加2年的临床培训,进入毕业后临床培训的前提是通过国家医师考试。国家医师考试成为医学生进入毕业后临床训练的教育质量控制点。
2.6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试行加速医学教育项目(acceleratedprogram),该项目的课程年限一般是7年,学生前3年在大学指定的学院学习,修读完相应专业的学位课程。医学阶段课程的学习从第四学年开始,医学课程的安排与传统安排一致。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后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共有45所医学院校试行此项目。在英国和日本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招收大学毕业生入学的医学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招生方式、学程,还是在课程设计方面,都与美国传统的本科起点医学教育十分相似,截至2013年英国47%的医学院校设置了招收大学毕业生入学的医学教育项目。在日本,45%的医学院校也开始实施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医学生的方案。
3展望
关键词: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图书馆;互联网
1995年,北京图书馆建成我国首个电子阅览室,至今已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电子阅览室作为各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热点,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1)软硬件不断升级;(2)功能不断增强;(3)服务范围不断扩大;(4)用户不断增多;(5)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已使得图书馆用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搜索和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方式更加多样,信息量也更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也遭遇了新的挑战和难题,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更加准确到位的服务方式,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要是图书馆亟待深挖的课题。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而言同样如此,如何更为方便和更多途径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有深度、更加专业的医学信息服务,是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任务。
1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现状
电子阅览室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有电子图书借阅、Internet服务、查阅服务、VOD点播、读者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电子阅览室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但是,随着各高校软硬件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的不断升级,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效率却并没有发生正比例的提升。对此,本文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利用情况展开了调查。
1.1电子阅览室概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共有新校区、老校区两个图书馆,设有医学书库、社会科学书库和综合书库,主要以医学文献为特色馆藏。阅览室设有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医学阅览室和综合阅览室。其中,电子阅览室建于2005年,共有服务器4台,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50台(套),专业管理人员5名,注册学生共6800名,约占全校学生的95%。我馆电子阅览室已经建成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CERNET和INTERNET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电子阅览室功能较为完备,可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览、文献检索、听音收视、课题查新、读者教育、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种服务。
1.2电子阅览室利用情况调查
本文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学生利用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跨越时间久,调查对象分布均衡,客观真实,取得了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手资料,为深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方向。调查时间:2015年4~6月。调查对象:本校1000名已注册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68名(26.8%)、二年级学生389名(38.9%)、三年级学生343名(34.3%)。被调查学生专业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分布较为平均。调查方法:服务器日志、阅览室访谈、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其中抽样调查是调查每周二、四、六的9~11点、15~17点、19~21点三个时间段的学生人数、上机时间、浏览内容、读者满意度等。
1.3电子阅览室调查结果分析
1.3.1电子阅览室取得的进展。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比较积极的方面主要有:(1)学生对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较为满意。我馆的开放时间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2)学生对软硬件较为满意。计算机设备、网络速度、公共资源等得到学生好评;(3)学生对电子阅览室依赖性较高,大约50%的学生每月都要到电子阅览室约10余次,每天都来的学生约占5%,每次来阅览室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的学生约60%,完全没来过电子阅览室的学生约占1.5%;(4)实验资料、论文、职业资格考试等资料利用率较高。
1.3.2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不足。通过综合分析用户调查结果,其对阅览室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阅览室电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需要增加;(2)工作人员实地指导次数少,质量不佳;(3)检索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强;(4)计算机水平不高,影响学习效率;(5)除了用于学习之外,有超过30%的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听音乐、看电影、聊天和玩游戏。
2深化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习资源有待充实、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检索能力有待提升和电子阅览室收费问题四个方面,下文分别提出对策,以深化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
2.1建设医学院校特色电子馆藏
首先要找准定位。医学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应建设具有医学院特色的电子馆藏,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三个结合:
2.1.1教学需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也就是说,电子资源的引进应紧紧围绕课程设置的教学需要,还要结合学生的拓展学习、考试需求、就业需求、心理需求等其他需要,一专多能,除了推进学生专业学习之外,要根据学生兴趣适当拓展。
2.1.2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相结合。由于医学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国内动态,还要密切关注国外最前沿的医学信息,因此在选择资源资料时要注重引进国外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资源。
2.1.3付费资源和免费资源相结合。目前很多人误以为只有付费的资源才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相关人员要重点研究如何引进更多免费的,同时又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资源,以扩大用户范围,节省成本。只有做到这三个结合,才能使医学院电子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用户才能够根据各自需求和情况找到各自需要的资料。
2.2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馆员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能力,是影响电子阅览室利用效率的直接因素。现实中,很多电子阅览室馆员自顾自玩着手机与电脑,只要没有学生要求,从不去主动询问和帮助学生,甚至在学生提问时极其不耐烦。这类馆员将自己的岗位定位为“网管”,不仅与现代化图书馆要求相违背,对其自身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通过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备,还要具备基本的维护和修理技能,以便在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修复。另外,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服务意识,改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主动、耐心、认真地为学生解答问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3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训
经调查,大部分院校的学生信息检索能力都不高,直接影响到了查找资料的准确度和速度。目前我校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培训,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1)目的性差:大一新生入学时普遍没有接触过图书馆,也不明确学习检索的目的,因而听课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比较盲目;(2)应用性差:学生真正需要使用检索技术时,可能是其遇到大型考试或者写毕业论文时,这时距离入学的培训已经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所学知识已经不能应用或者说已经落伍。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在适当的时机开设专门的检索课程。这种课程应采取检索实践课的方式,在学生有检索信息需求时,开设专门的课程,边教边学,边学边教;(2)在平日的电子阅览室中,应有专门辅导学生检索的馆员值班,以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辅导,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2.4实施合理的收费制度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目前采取免费的上机制度,我校图书馆也是如此。此举措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上网费用。因为电子阅览室的收费制度是影响一部分学生使用电子阅览室的重要因素。但是单纯的免费上机也引起了一些问题,比如电子阅览室秩序难以维持、卫生不好保持、有些学生长期占用机位等问题。为此,除了以上提到的更广泛地去开拓免费资源之外,还应当设置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的收费制度。比如,我们可以在每学期专门设立一定金额的上网基金,供其免费使用。此外,还可以以助学岗位的方式进行费用减免,如在一定的工作时段内设置一个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帮助馆员清洁、维护计算机设备等方式积攒奖金,也可以利用助学岗位免费浏览电子资源。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重点将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进去。与普通专业相比,医学院校的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不仅专业性强,而且门类繁多,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解剖课等,需要锻炼极强的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学习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总的来讲学习压力很大。在这种特点之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除了应当满足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目标之外,应尽量保持氛围的宽松、舒缓,以愉悦学生身心,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览室在医学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各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深度,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本文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建设医学院校特色电子馆藏、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训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深化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在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文中观点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龚晓林,冯洁.贵阳医学院电子阅览室学生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07,(9).
[2]赵培云.深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2,(1).
[3]陈亚泽,王淑琴.医学院校图书馆外刊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
[4]曹红院.医学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上机情况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
[5]何苗.浅谈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推介”服务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