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8 17:20:46
导语:在教学技能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考证;计算机教学;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速,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就业中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职业需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差,程度不一。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刚入校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十分熟练,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如QQ聊天、上网游戏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却十分陌生,根本不懂得如何操作。学生同在一个班,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生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学习费劲,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2.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如果教师不注重学习,很快就会落伍,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部分教师一直只教一两门专业课,不涉猎计算机方面的其他知识,满足于现状,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3.专业设置混乱,缺乏针对性。专业设置太过混乱,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综合性、系统规划性,教材安排也比较随意,没有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计划。学生毕业后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立即进入职业岗位,即使就业也需要再次培训。因此,中职学校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材,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技能考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的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三、技能考证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入学后,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重点向学生介绍技能考证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两个技能证书作为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有些学生对办公自动化操作感兴趣,教师就引导学生报考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员等资格考试;对于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我们组织他们报考Photoshop平面设计师级别考试。教学实践表明:在专业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考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获得技能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如何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权威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由证书的权威性、实用性可知该证书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专业学习、就业指导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期末考试时拿个较高的分数,有些学生畏惧认证考试,还有些学生认为具备能力就可以了,无需各种认证考试。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认证考试可以为就业添加砝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自身能力供给与社会需求接轨。可见,获得技能证书,学生社会地位与就业竞争力都会大大增强。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的教师有些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教师是以理论型学科的学习为主。要想使理论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较好地融合,就要求教师能主动转换角色,从理论型研究人才向应用型教学人才转变。(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考证前的培训学习,可以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国家或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内容及大纲,往往是中高职专业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这种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能真正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2)通过参加考证培训,教师会自觉地了解考试信息、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辅导学生复习迎考,使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同时,教师本人也应参与到技能证书的考试行列中,获得高级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将不断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挑战,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采取对策,积极尝试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全方位为学生服务,让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率更高。
参考文献:
一、学校建设体育器材
许多运动都离不开运动器材,比如单双杠、篮球架等,许多男孩子喜欢篮球运动,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交了朋友。要知道,许多人都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成为朋友的。对于教师,也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据了解,许多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做题,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加以锻炼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这样在体育课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观察力 培养策略
一、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
自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颁布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差,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的过程中对其本质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与生活无关,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观察对学数学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几乎处处需要观察,只要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就能解决一些问题。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述观察在科学中的作用时指出:“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就在于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的,而理论的真理性也在此。同样,在数学活动中,常常通过观察来搜集新材料,发现新事物。数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的方法。”
1.有助于发现数学对象的特征、性质与关系。
数学思维通常从观察数学对象开始,结合运用其他方法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观察法是数学思维过程的必需和第一方法。就数学的基础而言,公理的确立就是首先通过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再通过抽象概括才得以形成。数学概念作为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的基本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很多是从直观得来的,数学真命题都是数学对象属性之间关系的反映,认识这些关系,很多也是从数学对象的直接观察得来的,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观察法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数学家欧拉曾经指出:“今天人们所知道的数的性质,几乎都是由观察所发现的并且早在用严格论证确认其真实性之前就被发现了。甚至到现在还有许多关于数的性质是我们所熟悉而不能证明的;只有观察才使我们知道这些性质。”事实上,数论中靠观察获得的命题非常多,譬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等都是由数学家通过观察提出的。
2.有利于探索、发现解题思路,预见题目结果。
数学解题过程中的观察,是审题和分析的一种特殊方式。观察包括审题和分析过程,通过初步观察弄清题意,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有目的地对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考察、分析和比较,认清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确定解题思路打下基础,但是,观察比一般的审题和分析的意义更深远,观察往往贯穿于整个解题过程。一般来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前一个观察所获得的感知又为下一个观察提供了条件,观察不断深入,从而洞察问题的数学本质。
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那么中职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无论对与错,老师都应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充分肯定,爱护、扶植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可以通过问题的特殊情形观察到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数列通项等都是常用这种观察方法。此外,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也是一种有效的观察方法,应注意熟练掌握这些科学的观察方法。
3.开展积极的观察思维活动。
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的活动,它不仅需要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而且需要通过思维器官对客观事物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综合、判断,从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数学中的美。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最吸引人的。美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序、对称和确定。轴对称、中心对称、排列、组合等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定义、定理,因为那样会让他们觉得极其枯燥。一定要想办法把一些美的东西与公式公理结合起来讲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又例如: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而言,完成一个零件模型,基本都需要计算点坐标,这让他们感到很棘手。通过观察,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斜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等大量的知识点。
数学问题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相互依赖关系,而且是相容的,即没有矛盾关系,通过观察问题,比较、分析、判断,往往能得出较好的解题思维程序。
4.通过数形结合,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专业化;重要性;语文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1.从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文件和标准看
自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伊始,教育部及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大量的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政策文件和通知;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建设计划,并同步开始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以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国培计划”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5月,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要求,特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就“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在不同学科和学段均从专题、学时、内容要点三个方面做了十分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综上可知,教育部及下属各级教育部门对各级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关注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培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根据对《“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其课程标准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初级阶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从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看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因此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中小学教师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并加以合理地运用,有助于解决基础教学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之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获取教参的方式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占40.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占58.1%。为优化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充实课堂教学。教学中主动上网搜寻参考资料的占 66.1%,购买相关书籍、印刷资料的占25.2%,采取其他措施的占8.7%。
2.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教学设计正在成为一门技术,教学设计技术被誉为教师的专业技术;教育技术学由于提供教育专业性技术而处于专业性的核心地位。
3.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均衡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优化语文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诗词等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因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且教材本身提供的知识背景有限,学生很难理解该部分内容,这时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6-58.
[2]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65-69.
[3]赵立影,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44-48.
[4]柯速约.“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的情况调查与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13.
[5]杨开城.教学设计技术:教师的核心专业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9.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英语交际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的交际能力,学生应该具有选择适合具体情况语音形式的能力,或者在社交过程中使用适宜场合的英语。有一些使用规则,如果没有它们,语法规则也将没有使用价值。由于这个原因,在编辑外语教学大纲时,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就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在了交际能力中,而之前,交际能力最初被认为只包括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意识到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大相径庭,因此文化上的差异一直不停地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困惑而且他们在使用英语时总是犯一些文化上的错误。有很好的例证表明,中国学生总是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到英语交流中,从而不能有效地进行外语交流。据胡文中所述:“文化错误”主要分为四类:a.社交语言的不恰当:在这个类别里的常见错误主要与打招呼和对人们的称谓有关。b.文化的不可接受性。c. 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例如,人们对“隐私”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d.过于简单化或过于归纳化。这影响了学生对西方总体文化和西方特殊文化的理解。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学生所犯的诸多文化上的错误。例如,尽管现在几乎没有学生会用“您吃了吗?”“您去哪?”和外国人打招呼,但是仍有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适的称呼外国人。一位美国老师说最不能忍受的称呼方式就是不断地使用她的姓氏。当准备离开时,学生们总是沿用他们的汉语表达习惯:“很抱歉耽误了您这么久,我就走了。”当分手的时候,他们总是对外国人这样说:“慢走”“慢点儿开”,或者说“保重”。他们没有意识到外国人对这些话语很是懊恼。外国人通常会这样认为:“我为什要慢点走?我身体好的很呢!”“您最好多穿点儿”“别感冒了”,当外国人听到这些话语时,他们通常会很生气,甚至感到被侮辱了,因为这些我们认为很关心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是认为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不足。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恰当的回应“谢谢”。他们通常会回答:“不客气”“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或者“那是我该做的”,这些回答会让外国人有不愉快的感觉。在去过一次外语角之后,一位外语老师感到她好像是去了很多次的警察局和海关,因为被一连串诸如:“你多大了?你每月挣多少钱? 你结婚了吗?你的项链多少钱?”之类的问题炮轰,所以她说她再也不去英语角了。中国学生不知道类似年龄,收入,婚姻,和政治态度属于个人隐私,而这些问题也是不能随便谈论的。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误解,比如,在他们眼里,“美国人不是十分在乎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美国人都很富有”或“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吃麦当劳”。
因为缺乏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经常将自己的经验和对应关系带入到承载了文化的英语单词意义中,由此一来,学生就会在翻译,口语和写作中犯错。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也妨碍了学生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虽然没有生词或复杂句式,但有些学生仍然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是将自己的文化背景简单地套用在阅读材料上。学生们在写作中除了常见的“中国式英语”错误外,他们通常会使用在母语中的交谈模式和文化知识,这让外国人感到十分困惑。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犯的各种文化错误都是由于他们缺乏跨文化差异的知识,而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们在交流中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强调语言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交文化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很有必要将文化组成部分带入到英语教学中。Politzer指出:“ 如果我们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不教授文化,那我们只是在教一些没有意义的符号或学生们联系到了错误意义的符号。”学生们所犯的文化错误主要涉及了三大类别的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当然,高层文化,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并不是三个独立的“密闭舱”,他们是紧密联系的,尽管他们的关系并不总是很容易说明。既然,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那么在这个课上老师就应该抓住每次机会大范围的给学生们介绍英语国家社会的文化要素,诸如: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法律,机构,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学习模式,思维模式,美丽的概念,谦虚的概念,时间顺序,设想价值,观点和信仰等等。换句话说,就是三种文化所涉及到的各种文化要素。
参考文献:
[1]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999.
[2]许嘉路,王福祥,刘润清.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学好英语在人才竞争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往年的会考以及中考中,做好了阅读的学生英语最后的成绩是不会差的,英语阅读主要有两种题型: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总分值是70分,所以说,做好英语阅读,就掌握了英语的精髓。那么如何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跟随笔者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1.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一门知识之前,我们都要思考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学习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白学习英语阅读与提高英语成绩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不仅仅在英语学习中要考查阅读能力,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也是相当之大的。只要是语言学习,阅读就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承认,阅读理解不好学,它是知识网络的重点也是难点,摆正学习态度是第一位的;其次,阅读,顾名思义,就要建立在一定的阅历的基础上,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有层次的知识框架,才能施展才能,把这种知识积累表现在“读”的基础上,没有知识基础,我们根本读不懂,那么阅读就无法进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不仅仅是能够读懂别人,更是要将被人的想法知识与自己的知识网络交相结合,把所取得的一手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汇总在试卷上。在英语阅读中,我们必须要有相当的单词积累做强大的后盾,才能将阅读进行到底,阅读能力提高了,就会带动单词积累、语感的培养、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英语阅读能力对于整体英语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文章,融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让学生爱上英语,不仅仅把英语当做日后工作的工具,而是把英语培养成一种能力,一种素质。
2.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对于提高英语成绩的问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无数次地被搬上桌面讨论,提高阅读能力无非就是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话题,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何提高阅读技巧、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气氛、到底具体怎么操作,我们仍然迷茫,本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提出了几点实际的建议:
2.1 拓宽课堂,通过课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还是以学生为主,只有初中学生自己愿意学习,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最主要的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所说的“拓宽课堂”是指教师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要多多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外有关英语的知识,比如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下新东方的教学理念,比如:新东方对英语学习有这样一段描述:学习英语就像在一片树林里唱歌,当有四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英语四级;有六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六级;当有一群鸟落在你肩膀时,就说明你变成了鸟人。这样的定义颠覆了传统的英语学习,但是却说明了英语学习的实际现象。
2.2 选择正确的英语阅读练习材料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经验告诉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读”,只有阅读得多了,见识得多了,才会应对如流。所谓一回生,两回熟,只要经验到位了,阅读能力就会水涨船高,那么如何选择练习阅读材料呢?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阅读材料选好了,学生才有兴趣读,所以阅读材料要选择贴近生活实际,初中英语教师最好从一些英语报刊上剪辑一些实时的英语获奖文章之类的,给学生提供一些此类网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
3. 结束语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初中英语学习是英语的基础阶段,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走过荆棘,走出学习英语的瓶颈,英语成绩就会蒸蒸日上。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流管理;核心技能;人才培养;AHP法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短缺,这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核心技能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紧贴市场需求,确立专业核心技能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所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就是从事物流或者物流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技能。而技能的概念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为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共召开三次物流管理专业企业专家访谈会,得出物流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仓储操作技能、运输操作技能、信息化操作技能、单证制作技能、货代操作技能、营销与服务技能。
二、基于AHP法结合调研结果,确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核心技能权重
1.开展问卷调查,确定核心技能重要性评价表
■
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问卷调查主要设计了两大问题:第一是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第二是收集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评价信息。调查问卷内容具体如上表。
为科学研究,本次调查通过两种途径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一是选择已经学完了大部分物流专业课程的学生,二是选择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工作人员。学生代表32人,企业代表15人,要求认真对待、真实填写。其中第一题学生回答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就业意向统计表
■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这与深圳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国际物流比较发达的市场特点比较契合。学生在选择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程度分析时,也明显偏向于国际物流操作所需要的技能方面。
第二题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统计如表2、表3所示:
表2 学生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评价统计表
■
表3 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评价统计表
■ 由于学生就业方向大多数选择了货代企业或者综合型物流企业,所以核心技能重要性评价方面就偏向于单证及货代操作技能,此项统计结果与学生就业趋向相一致。按不重要选项配分为0,一般配1分,重要配3分,很重要配5分,非常重要配7分的配分规则,计算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评价结果的得分,求出各自平均值,并按照学生40%,企业工作人员60%的权重比例进行综合求平均值。
按照相同的方法,求出企业工作人员评价的平均分,按60%,40%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后求出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各项专业核心技能得分表
■
2.根据调研结果中各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基于AHP法展开权重分析
根据上一步统计结果中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得分差别构造矩阵,各项专业核心技能得分进行向下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函数,差别为0则认为有同等重要,差别为1则稍微重要,差别为2则认为较强重要,按照这个原则,构造矩阵如下:
A=1 1 1/3 1/5 1/5 11 1 1/3 1/5 1/5 13 3 1 1/3 1/3 35 5 3 1 1 5 5 5 3 1 1 51 1 1/3 1/5 1/5 1■0.04600.05330.26590.29080.29080.0533=W
基于AHP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则核心技能重要性分析结果为:仓储、运输、信息化操作、单证制作、货代操作、营销与服务,各项技能重要性占总体核心技能的权重分别为4.6%,5.33%,26.59%,29.08%,29.08%,5.33%。
三、结合各项专业核心技能权重,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分配师资及资源投入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及资源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调研结果,考虑其权重不同,按照下列原则合理开展:(1)在教学计划设置时,应根据各项核心技能的权重,加大权重较高的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教学力度,多开设一些与该项专业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2)在专业核心技能权重高的课程授课时数安排时,也应该加大课时数,提高相关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3)师资安排应根据核心技能的权重,将优势师资用于权重较高的课程教学中去,有主有次地开展教学。(4)在进行教学资源分配时,场地、设备、教学耗材等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权重,成正比投入;在资源比较匮乏时,应偏向性投入到专业核心技能权重高的课程教学中去。
四、结合专业核心技能权重,对学生进行ABC分类培养
1.按照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得分对学生进行ABC分类
(1)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列表计算。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得分=仓储核心技能课程平均分*仓储核心技能权重+运输核心技能课程平均分*运输核心技能权重+……
(2)按专业核心技能得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降序排列。
(3)对计算出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求累计百分比。
(4)根据累计百分比进行ABC分类。
2.对学生进行ABC分类培养
A类学生是学校的优质生源,应有所侧重地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就业后受企业、社会好评的优秀员工。B类学生有可能是因为偏科造成的,应抓住其弱项进行重点突破,多鼓励,多督促,使其努力赶上A类学生。C类学生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各项技能掌握都不是很好,教师应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逐步提高其各项技能。
五、物流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培养的配套措施
在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应加大相应配套方案的实施,这样才能使方案实施更加顺利,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力度,搭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平台;推进教材改革及教学情境改革力度,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专业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助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寿丽.技工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J].职业与教育,2009,(11):62-63.
[2]沈静.试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结构[J].现代企业教育,2009,(06):15-1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初中英语阅读 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最早起源于哲学,历史上哲学家们并没有提出批判性思维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其中最著名的有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以及Facione提出的双维结构模型,这些定义的提出对后来我国研究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导向。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国外著作的议介,进入21世纪,国内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学者增加,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正式的研究队伍和机构,例如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团队等。但是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的阶段,缺乏实践的探索和检验,目前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领域中,对大学和高中的研究较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却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的教学目的强调: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现状中,传统教育模式仍然钳制着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动的吸收和接受老师及课本所传授的知识,鲜有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学习。因此寻求高效的,辩证的,综合的英语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有效阅读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一个英语教师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对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博士杨武金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识别,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界定最早出现在国外――由Ennis、特尔斐和Paul为主导的,掀起了对批判性思维分项能力的界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秋芳教授在对国外三种分项能力的分析基础上,并借鉴国内林崇德教授三棱结构模型,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该层级理论模型中界定了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推理和评价技能,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可以较全面的体现批判性思维在人思维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英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信息。笔者以文秋芳教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例(2008),来具体说明各技能对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于初中生思维层次发展较低,因此笔者在此对其分项技能做了适当删减。
1.初中阶段,在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技能中,归纳、识别、比较、区分等技能有助于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段落中心句,此项技能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省去盲目浏览全文所耗费的时间,并能在类似于Open Question中整合所需信息。
2.推理技能是文秋芳阐述的另一个思辨技能,主要包括:质疑、假设、阐述、论证等。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指运用逻辑分析,为一种结论提供支持,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体现在根据上下文推理猜测词义,或则推断主旨大意等,推理技能有助于学生敢于面对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的吸收知识,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的吸收课本知识。
3.评价技能是指对假定论证过程结论等的评判技能,即回过头审视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检查其思维的正确与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所得信息的思维论证,检查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总结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较全面的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技能的表现方式,以及他们具体的体现,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进行阅读时,我们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若干个技能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在剖析文章的基础上,面对英语阅读的各种题型时,才能够使我们思维清晰,精准的找到答案,少走弯路,因此,批判性思维对英Z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落后,不能顺应现有的教育体制
教育模式落后,不能顺应现有的教育体制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有教育体制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进行简笔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以及反复进行美术技能的相关练习,但是老师在进行简笔画的教学时,往往将模型固定化,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于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以及反复进行美术技能的相关练习,老师也是根据自己比较擅长的绘画技能对学生进行教学练习,使得学生了解不到更加专业的绘画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渐渐降低。
(二)对于教学设施没有及时进行完善
小学美术教育更需要一些基础设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据了解,现阶段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如专门的美术教学材料以及多媒体设施的配备等,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课堂气氛也因此枯燥乏味。
(三)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
对于现有的小学美术老师进行调查,大部分学校美术老师很少,甚至每个学校只有一两个,据此可以看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美术方面的活动无法进行,一些学校也找了一些兼职老师对学生进行美术的教学,但是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都比较低,使得学生根本接触不到更为专业的美术教育。
二、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
(一)老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作为学生家长,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加强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了一些美术课程培训班的发展,虽然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原因主要是教学理念的落后,过分看重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将成绩作为重中之重,反而忽视了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等艺术情怀的重要性。
(二)社会对小学美术教育关注太少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和老师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觉得让孩子学习美术是没有作用的,反而会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大部分的美术课被其他老师占用,美术课程收不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措施及其未来趋势
(一)改善教育模式,使其顺应现有的教育体制
要解决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改善教育模式,使其顺应现有的教育体制,可以增加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此改善学校的美术教学环境。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来说,本身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充足的教学材料。所以学校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比如,建立专门的美术教室,在教室里配备多媒体设备,并配备美术教育所需的诸如画笔画板等工具供老师和学生使用。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除了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之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招聘一些专业素质强的老师,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相关培训,使得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审美水平。
(三)加强对于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
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要从学校以及家长方面入手,加强对于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学校以及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其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