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时间:2023-12-08 17:20:46

导语:在校园文化建设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第1篇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是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把科技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建设中。如学校推行每个班级确立一个科技主题,以历史上的科技名人或科技元素为班级命名,涌现出了航母班、神舟班和钱学森班等别具特色的科技主题班。同时,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究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理念、目标和精神,制定班级发展愿景,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学生以科技文化为班级精神,朝着班级目标和发展愿景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快乐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学校推行科技特色文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上着力打造“三化”,即科技课程校本化、科学精神班本化、科学教法学科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增加科技实践的时间。学校在执行国家规定的每周一节科学课外,还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来增设科技实践课,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研发科技校本教材。为解决班主任非科学专业出身的授课困难问题,学校成立了科学学术专业委员会,由科学专业的教师研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周出示一期PPT课件供全体教师下载、学习,为学校推行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三是把“手脑相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常规。如语文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情境背诵法”“模型认字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课文,使枯燥的认识生字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学具辅助教学法”“树状条件分析法”,让数理更加形象,使得应用题的解题逻辑更加清晰;体艺学科学术委员会结合校园操编导了“兔子舞”,跳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

三、以活动为推手,打造师生的科技“盛典”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我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宣传日,积极承办南宁市级、城区级等各类科技节活动,依靠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和科技“狂欢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航模、快艇、赛车和自制飞行器等各类竞技比赛,并对各班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拿出代表性的科技获奖作品和天文望远镜等真实的科技物品给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开展活动把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推向。同时,我校还邀请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交流,逐步打响北湖路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第2篇

校园文化建设及特色学校建设总结

我校本着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原则,以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本校文化基础设施,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努力探索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力争把本校打造成一所特色鲜明、文化气氛浓厚的育人摇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确定为“书法艺术”。

一、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书法艺术建设的宗旨是:通过指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达到“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目的。指导写字是有形的教学,指导做人是无形的教育,通过有形的教育达到熏陶感染、润物无声。通过书法教育构建校本文化;通过书法教育铸造办学灵魂,我们的办学思想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渗透在校本文化、校园文化、师生的自觉行为中。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实现了从办学思想到办学灵魂的渗透。

二、深化书法教育的内涵,拓展书法教育的外延,努力实现“建设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塑造有特点的教师队伍,培育有特长的学生,创办有特色的学校”。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创

建书法特色学校。

1、使学生从小习练,规规矩矩写字,写得一手好字,让学生把字写得端庄方正,写得规范美观,在写字的过程中孕育高远之志。

2、为培育人才,在练字的过程中历练人,教育人。

3、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理论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小学书法教学实验的保证。

三、结合我校实际,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扎实搞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我校以书法特色为主体统一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浓的墨韵书香氛围。悬挂书法教育标语,用书法家或师生的书法作品装饰校园楼道、走廊;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书法家名字命名班级,设置书法作品长廊等,学生置身其中,随时随处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逐年建设精心打造一个翰墨飘香的经典校园;让校园讲述书法的字体——篆书、草书、行书、楷书、隶书……;讲述书法作品的不同形式——对联、条幅、斗方、扇面……;讲述书法作品内容的精华——唐诗、宋词、名句、警句……。让校园讲述大书法家的成长历程和光辉成就: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等名字,一字千金、挑灯苦练、以水代墨等故事不仅是张贴在学校的校园,也将扎根学生的心田。努力地让每幢楼、每垛墙、每个角落

都能发出震撼人心的教育之声。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合

。书法艺术是美的绝妙组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与语文相连,与音乐相通,与美术相贯,孩子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灵领悟美,用双手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学校除了增开写字课,改进写字课教学方式方法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融入了书法教育的办学思想。如思品课上,通过书法故事育人:教师给学生讲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学生还可以从王羲之

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怀素写字秃笔成冢,并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从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中学到自强不息;从颜真卿维护大唐统一的故事中学到高风亮节……语文课上: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展示汉字的演变,认识汉字的历史,感受书法的文化。写字课上:渗透融合美育(如把字写得端庄美观)与体育(如正确的坐姿与适当的力度)。这样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合力,融合书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穿

(三)、在教科研中探索。为了使我校特色学校建设取得实

效,我们努力完善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探索规律,提高科研价值。

1、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抓课程落实, 上足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

(2)、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①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实行年级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成立写字备课组,目的在吃透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由担任年级写字教学骨干任备课组长,并配备写字技能指导师,每月集体备课1次,由1人上示范课,组织集体评课。

②以“一”带“五”,导练结合。每周一节写字课,要围绕每周写字课的目的要求,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以求目标的达成。

③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④开展写字优质课评比活动,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写字课堂教学。

(3)、实行学生写字质量“三个一”动态管理,即“每天一

张写字作业批改;每两月1次写字作业达标评价;每学期一次写字检测”。通过“三个一”的动态管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2、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写字教育的科学性

(1)、遵循规律 在写字教学实验中,为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处理好普及与提高,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十分重要,我们提倡在教学实验中必须坚持四个教学原则,即:基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基础性原则: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好字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基础。我们的课题实验就是要立足学生基础,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从最本质、最基本的方面提出实实在在的要求,务本求实,不随意拔高。

整体性原则:写字教学实验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整体提高,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写字育人环境,实现写字无差生的目标。

循序渐进原则:《小学写字教学大纲》对学生分年级设置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习惯养成”的要求,呈螺旋式、递进发展,写字教学实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按阶段实现目标的达成。

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人文

环境的差异,学生写字水平会出现较大的差距,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打实基础的前提下,对有发展优势的尖子生组织参加书法社团活动,使不同的水平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抓教研活动 加强写字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写字课堂教学素质化模式是我们教研活动的重点。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

(3)、抓课题实验 为了进一步探索写字教育的规律,提高写字教育目标层次,积极组织写字教科研活动,推进写字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四)营造浓厚习字氛围。

1、净化语言文字环境

为了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彻底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要求做到四无: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无潦草字迹。

2、美化书法社团活动室,注意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以陶冶师生情操,激发书写兴趣。

3、定期举行师生现场书法比武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展示活动,激发写字能手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扩大社会影响。

每年举行教师粉、钢、毛三笔字比赛;学生铅、钢笔字比赛。每次大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书法表演、学生书法作品板面展评”三个项目。奖项设个人奖、板面奖、团体总分奖。

4、每年定期举行一次教师三笔字过关测试和学生硬笔书法三星级测试,教师达优秀级、学生达三星级的名单上光荣榜,教师颁发优秀级证书,学生颁发三星级奖章。

四、本学期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打造一支保证书法教学的高品质教师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师队伍,是落实写字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本学期将进一步重视对教师书法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建立与书法特色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

周一至周五,每天保证有20分钟的练字时间,在低年级段开设硬笔书法课,中高年级段开设毛笔书法课,并对不同年级学生写字目标做出不同的要求(标准发到各年级)。课上,由书法老师按照学校自编的书法校本教材,本着:练习——讲解——范写——评价的教学原则,进班指导,确保对学生指导到位。

(三)、营造氛围,为学生写好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学期在橱窗内张贴书法名家的生平简介和作品介绍,并展示师生优秀的书法习作;在教室巧设板块,布置学生的书法作品。努力地让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能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并争取让学生形成互学互比的局面。

(四)、以活动为载体,推动书法特色创建的稳步提升

对书法特色创建,我校本学期确立了“学科渗透,课堂为主,活动促进”的原则。计划活动如下:

(1)举办校内书法竞赛活动。每个月底,各班进行一次书法初赛活动,优秀的和进步较大的作品在班级荣誉栏里展出。然后由班级再把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并在校园里展出。

(2)、举办师生书法考核定级活动。

(3)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技工院校 文化建设 德技塑人 特色办学 质量立校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创办于1986年,是江西省首批设立的3所技师学院之一,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办学30年来,学院形成了“德技塑人,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治校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步入全省和全国重点院校行列。2006年,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上,江西赣州技师学院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2014年获得由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德技塑人”是学院办学的核心

以德为先,以技为本,德技并重,相得益彰。学院在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职业技能,确保学生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这是学院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

1.以德为先,抢占育人成才的制高点

建校30年来,赣州技师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党的办学方针,坚持为人民办职教的办学方向,十分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解决好学生学好本领为谁服务的问题。为此,学院开设德育教育课程,举办国学讲座,开展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活动,让学生从步入学院的第一天起,就养成“说普通话,讲文明话,有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乐助人,勤学习,乐奉献”的好习惯。近年来,学院坚持连续开展了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旨在通过这一活动来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生活;同时,通过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活动,来进一步树立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激发他们对事业的成就感,塑造他们追求艺术、崇尚文明的行为,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为成人成才提供锻炼的机会。

2.以技为本,打造精业强技的顶用人才

强技是技工院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这是历史赋予职业院校的天职,也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学院严把技能培训实训关。一方面不断加大技能实训投资力度,兴建技能实训中心大楼,添置各专业实训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技能实训师资,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努力培养业精技强的技能型人才。

3.德技并重,努力锻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技能人才

以德为先,以技为本,德技并重,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是学院办学的根本宗旨所在。为此,学院一直坚持学技能、重品行,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标兵,在实训中严格操作规程,在比赛中严肃比赛纪律,在生活中倡导文明办事、礼貌待人,在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立德、尚学、强技、笃行的新风尚。

二、“特色办学”是学院办学的唯一出路

特色即优势,即竞争力。“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走新型校企合作之路,打造校企对接新方式

一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做好校企文化对接工作。比如把“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就要好好找工作”的理念,引入到校园文化,提出:“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就无法好好找工作”,让学生明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二是将企业工作作风引入校园生活作风,做好校企作风对接工作。企业流水作业线工作要求严格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学院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准时上下课,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是将企业的模块工作制引入校园,做好校企模块教学的对接工作。学院为了做好校企无缝对接工作,根据企业模块工作建起自己的模块教学法,将企业生产模块技术运用到教学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好生产企业模块技术,使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操作机器设备,避免了用人单位所需技术与学生所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做到了学生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2.建立新型师徒关系,打造顶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过去的师傅带徒弟,是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模式。一个师傅只带1~2个徒弟,只学经验,不学理论。现在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体化教师带徒弟,是理论化、知识化、专业化、经验化的老师带学生。这些一体化教师有的是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有的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返校后的一体化教师。这支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存在,既教会了学生生产技术理论的知识,又传授了直接的生产技术经验,为学生今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

3.创办技能竞赛节,打造精工强技的新途径

学院经常举办技能竞赛活动,但设立技能竞赛节,却是件新鲜事,是技工类院校的特色。创设技能竞赛节,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技能练兵意识。一次次的技能竞赛节,使学生达到练就精工强技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创办了六届技能竞赛节,筛选了130人次参加省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质量立校”是学院办学的立足点

办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院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提高办学质量来展开的。只有教学一流、质量第一的学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确保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一支优秀过硬的师资队伍,为质量立校提供坚实基础

教书育人,老师是主导。一所好学校,需要有一个好校风,一个好校风来源一个学校的好教风,一个好教风来自于一批优秀的老师。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把选人用人关。近几年,学院通过公开招聘、绿色通道人才引进等方式,新进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省首席技师在内的50多名高素质教师;二是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兼任学院实训教师;三是通过国培、省培、到企业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等,逐步完善了专业教师梯队。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为质量立校提供法治保障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院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就是学院的规矩。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院历任领导班子都对学院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汇编成册,使之成为全院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

3.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程,为质量立校提供教学保证

质量立校,教学工作是基础。科学的教学管理,为质量立校铺平道路。在学校,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教学规程应该包括教师教的规程和对学生学的规程。为此,学院制定了适应本校学生和专业特色的教学规程,包括:教材的选定,教师的备课,课堂的讲授,教学的互动,学生的实训实习,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作业的批改,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卷阅卷、成绩的评定、学生操行评语的撰写等等内容。只要严格按照教学规程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就在其中,质量立校就有了教学保障。

4.建立一个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的院领导班子,为质量立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静态文化;动态文化;人文文化

一、拓宽投入渠道,构建校园静态文化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松涛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挖掘潜力,拓宽渠道,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硬化地坪,装饰文化墙,粉刷教学楼,制作大气古朴的匾额、图文并茂的不锈钢橱窗,购置电子屏、办公桌椅、彩条椅、温馨提示牌等,整个校园特色鲜明,理念突出,鸟语花香,青松翠柏相映成趣,构建了舒心、和谐的校园静态文化。

二、创新教育思想,激活校园动态文化

1.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

(1)坚持开展好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晨读活动,并形成习惯。

(2)规范升旗仪式,学校要能够重视从主持人到师生随广播齐唱国歌,从少先队员讲话到值周领导讲话, 乃至各班级有秩序带回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好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活动。

2.拓宽课堂渠道,充实文化内涵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把影视、音乐以及课本剧等形式巧妙地穿插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使之作为载体,赋予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2)注重抓好课外阅读指导,学校图书阅览室应对师生开放,规定借阅时间,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激发读书兴趣。

(3)坚持利用好道德讲堂、电教室,组织学生开展书画、作业展评等活动,重视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4)以校本教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古诗文诵读》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为主,结合思想品德课和“金种子”工程主题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

3.重视习惯养成,突显文化育人

(1)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守则》等作为衡量学生言行的内容。通过班级小组评比、个人评比、学校周周评等机制,从小处着手,从各个细节处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

(2)健全红领巾佩戴、卫生、纪

律、两操、阳光体育活动等的检查制度。学校设红领巾佩戴、卫生、纪律监察岗,由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确保《学生一日常规歌》的执行落实。

(3)认真做好降旗仪式上的总结工作,由值周教师、值周领导认真总结一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以保持优良的班风、校风。

(4)坚持做好星光大道“光荣榜”评选亮相活动,每学期根据活动内容更新一次。

4.开展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1)我校以书画、音乐舞蹈、跳绳等8个社团活动开展为契机,依托校本教材,不断推进艺术教育、阳光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档次和质量,进而形成特色项目。

(2)不断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一是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二是加强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组织指导,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三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师生一起活动,掀起大课间锻炼的。

(3)开展校园节庆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教化和熏陶作用。

三、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净化校园人文文化

(1)抓好“三风”,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班子在“三风”建设中要起到主导和表率作用。只有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管理方法、能力作为上去了,才能立威,立信。

(2)以人为本,凝心聚力。“以人为本”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即“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宽容人。”学校领导特别要做到“尊重人”,不自私,不武断,不斤斤计较,不刚愎自用。

(3)系列活动,家校共赢。开展“献师情,树师德,铸师魂”的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把校园建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愉快、和谐、健康的教育乐园。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6-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严峻挑战,如何建设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21世纪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均已占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职场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国未来的发展后劲,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进程。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又直接塑造、影响甚至决定着其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研究、发展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探寻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使其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们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优雅的自然环境文化、完善的设施文化、积极的方式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其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特殊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心理、行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思想的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3]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偏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合理;崇尚娱乐性、通俗性,导致庸俗文化盛行、富有启迪性的高雅文化反而偏少的喧宾夺主现象;重视现代性、轻视传统性,割断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对校园精神文化弘扬不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职院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而学生是其主要主体。但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影响下的骨干分子和特长生,而校园中的其他组织成员大多游离在外。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相互配合,校园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突出不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不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中,各种灰色文化(如西方思潮热、读书无用论、恋爱低龄化、公德意识差、“牛皮癣”现象、老乡抱团意识、考试作弊等)不断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4.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来历不同的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文化内容,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相反,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借鉴、相互套用,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趋同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能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非常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5.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形成校园育人合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不能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缺位,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需求。

6.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放程度不够。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开放性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严重的“孤岛现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环境育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只是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点缀,导致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人、财、物的投入均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乏善可陈。部分学校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混乱,片面或简单化地理解其内涵,甚至把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等同,不清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四个内容。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来抓,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部门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致使其很难把校园文化放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建设,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难以真正发挥。

4.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科学态度。部分高职校园人对待“外来文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要么拒绝“外来文化”,认为一切外来思想、外来文化都不如自己的校园文化,或者都不适合自己的校园情况而一概加以摒弃,否认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校园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积极意义,导致自我封闭。它严重地影响了校园人对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追求,窒息了校园人的思想活力,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削弱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么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使部分校园人对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感情,导致中国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现象严重而缺乏特色。

5.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快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未成熟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功利主义思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快速增加、办学投入迅速增加,然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使高校负担加重。因此,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将有限资金重点放到“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保发展”等基本投入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鸡肋”项目,不得不压缩资金、减少投入,导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素质层次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也进一步影响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7.大众传媒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如果不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取舍,其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冀望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能以之为鉴戒,使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茁壮成长、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 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

1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加以定义和完备地加以叙述,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所著的《文化论》首章发出的感慨。对于文化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和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1]。”泰勒的这种文化的界定,被认为是给文化一个整体的概念,并给以后的文化研究者奠定了基本的范畴,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对文化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环境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而观念文化则居于文化结构的核心。

高校宿舍文化根据上述对文化的界定,可以总结为在校园生态环境下,以宿舍为学生的生活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文化为总的文化背景,以学校的理念和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具有人文情怀、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内容的,由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所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物质环境,它是一种共同创造和分享的群体文化。宿舍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外观文化。所谓的宿舍物质文化是指宿舍里的硬件设施,包括室内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整洁度等;精神文化是指群体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大家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理想信念等,它显示出群体的正确的“三观”的精神风貌;制度文化是指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规范学生自身行为,塑造学生正确的生活、学习观念,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准则,比如《会客等级制度》、严格的宿舍门禁制度等。外观文化是指宿舍的整体外观所产生的文化氛围,它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比如在宿舍过道装修文化墙,张贴文人警句;建立图书漂流柜,便于学生借阅图书。

2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场所,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否,将对学生的德育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的影响,并且还将会影响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学风、校风及大学精神的形成。

第一,学生宿舍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国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是寄宿式教学单位,学生宿舍的首要作用是供学生住宿,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大学生在追逐梦想,谋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在课堂和其他社交场合,不愿意讲出来,但是在宿舍这样自由的小天地里,学生可以通过卧谈会自由宣泄自己的不得志、人生困惑等,而不必担心受约束。通过与室友进行思想沟通,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不满,正确定位自己,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如果学校能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重视其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学生,那么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就可以得到更正。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学生宿舍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场所,可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课堂就是指除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教学计划之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由于其灵活性强、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特性的广阔空间。把第一和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风、学风,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在宿舍增设一些图书室、自习室、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

第三,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校园的安定团结。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都要和谐并举。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级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发挥教育系统的效能。就受教育者而言,学生的住宿问题既是学生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建设和谐宿舍,坚持以人为本,是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事物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用科学的精神建设和谐的宿舍,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3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宿舍文化建设缺乏校园文化特色和独特性。宿舍是学生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是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一体的亚文化的载体。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应凸显校园的文化特色,彰显其发展理念。不同院校在其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本区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本文化群体所认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准则,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宿舍作为学校的“细胞”,突出其特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学校文化的认同,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第二,学校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且经费投入少。伴随着经济发展,校园规模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失误。一是只重视宿舍数量的增加而轻宿舍文化设施的建设(图书室、咨询室等)。一些高校在规模效益的驱动下,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宿舍特色文化建设。二是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量,而不注重质。很多学生反映一些管理人员办事武断、素质较差、学历参差不齐。三是学校只注重宿舍的外观设计,而忽视内部的环境建设。比如在外观建造华丽的建筑景观,而在内部构造不合理,舒适度很差。经费不足会对宿舍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如经常断电、宿舍安全设施覆盖率低、现代传媒设施仍存在盲区和宿舍缺乏景观设计、文化氛围不浓厚。

第三,学生价值观呈现“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思想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但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 “自我倾斜”,自主意识强,集体观念和团体协作意识差,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兴趣不高。比如学习的压力,学生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存在差异,使生活处在劣势的学生内心压抑和封闭,不愿和外界交流而影响宿舍和谐。

第四,学校的宿舍文化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宿舍文化制度是保障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彰显出人本精神。它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能力。缺乏制度保障会使得宿舍文化建设的活动形式失去常态化、内容的标准和管理的人性化。

4 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

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把宿舍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雅,文明安全的场所。对于学生来说,进入高校首先要就解决住的问题,住的问题解决不好,生活、学习无从谈起。宿舍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将决定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学习的环境的好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是造就社会主义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工作。

第二,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能力,积极推进自律组织进入宿舍,提高主人翁意识。在新进大学的学生中,往往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学生在接受初级教育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发展,加上现在独生之女增多,父母包办一切,使得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明显缺乏。这也必然会妨碍学生的交际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缺乏。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引起学生的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行为偏差。

为了保证宿舍管理的正常进行,有必要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阵地,以自我服务、管理和教育为内容的自律组织即宿舍管委会。这个委员会由一部分优秀学生和楼长组成。通过宿管会进行管理,既可以锻炼学生,也可以维护校园秩序。

第三,丰富宿舍的文化生活,提高宿舍品位。进行宿舍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装饰和美化宿舍,倡导学生应有端庄的仪态,文明的行为,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的精神,并辅以一系列具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文体活动。比如在宿舍开展演讲活动、联谊会、学术沙龙,文艺大赛等。

第四,要重塑师生的平等观念,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往的宿舍管理是以师生地位的不对等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导致师生的对立与冲突。要通过合理的方式重新建立师生的和谐关系。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通过交往和对话的管理方式,以自己的学识和师德来熏陶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9.

[2]蔺光,申铁成,冯忠宇.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与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67.168.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硬环境;软环境

1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

1.1完善教学建筑设施

学校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划分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以及活动区等功能区。尤其在教学设施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同进行建设,实现学生学习理实一体化的目标。首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争取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符合专业建设规律的理实一体化的工程中心,其次,各教学设施,在建筑风格的设计和内部装修上,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所提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要体现文化特质、艺术风格,内涵要丰富、内部空间布局要科学合理、内部装饰要体现深厚的人文精神。

1.2注重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

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价值追求,同时也要赋予校园规划育人的功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内的每一处景观、每一条溪流及标识都应体现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及价值诉求,彰显办学的文化含义。首先,主要建筑物如图书馆、教学实验综合楼的外部实行灯光亮化工程;其次,在校园道路、运动场所、停车场及草坪等处设置指示牌、宣传、警示标语;再次,结合新的校园规划,设计宣传长廊。此外,在新的路网形成后,利用校内道路命名、设置通行指示牌等体现校园文化。

2重点建设校园软环境

2.1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把平等、沟通、和谐的理念贯穿其中,使青年学生在尊重、关心的氛围中,把道德视为内心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设计各种载体,使德育的内容,浸润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体现其实效性。

2.2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主要场所要体现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出的学校精神和校训,以此来使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一,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师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校发展第一手资料。充分考虑师生利益,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通过作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第二,要加强教风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在教师录用、职称评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教学、潜心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用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温润学生的心灵,引导其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学风建设。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业规划,找到奋斗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勇于自律和自我约束。使崇尚学习、热爱学习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新风尚,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2.3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第一,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形势,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载体,深入挖掘学校发展成就及在办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广播站、学校校刊、室内黑板报及班会工作建设,成立学生宣传文化小组和各种社团。科学划分宣传阵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宣传阵地专人专管,保证内容及时更新。第二,加强校园网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专职信息员队伍建设,为校园网的及时维护管理提供保证,同时也要建立一支既熟悉新闻宣传业务,又能运用新媒体的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对外宣传队伍。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学校教职工在示范校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特色活动及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的亮点,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进行宣传。第三,做好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宣传工作。做好全国、省、行业、地区举办的各种赛事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成果(例如:精品课、评优、论文)的申报、评选工作,做好成果宣传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学校改革建设取得的成绩。

2.4塑造外部形象,强化对外交流

第一,统一制作学校办公所用的稿纸、信纸、信封、便签、纸杯、台历、贺卡、笔、笔记本、档案袋、文件袋、手提纸袋,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和对外交流较多人员的名片等。第二,在对外交流方面,设计制作具有学校特点的各种档次的纪念品(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宣传资料、画册、光盘等。第三,统一完善学校标识系统。完善办公室牌、功能室牌、校园导示牌、校园指示牌、温馨提示牌、建筑物标牌等标识,进一步规范校园形象。

2.5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

发挥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才艺大赛、创业大赛、诗歌朗诵及足球比赛等,以此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体魄,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

3结语

校园的园林绿化、道路设计等,都要增强其文化意义,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尊雕塑、甚至每一个警句标牌,都要洋溢着文化气息,融功能、审美、教育为一体,和谐统一。做好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

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文化行为包括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是指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各种规章制度,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如:《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寄宿生在校安全条例》、《中小学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这些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管理内容。文化行为设计出台前经过学校全员反复讨论,一致认同后,方能出台,以达到全体师生员工共建校园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一方面约束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言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师生和员工,对照规章制度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貌。

我们在不断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另创建校本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民族乡村学校必须形成养成教育。内涵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在哈萨克族民俗习惯中提取有利于学生成长发育的部分融入到我们校本制度里、例如:哈萨克族禁忌、环保教育、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敬老爱幼等。另一方面创建“补充营养”制度。现在全区已经执行了学生营养改善制度、学生的营养补充已经有了一个角落。

我们的“补充营养”制度是指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老师们常年在艰苦的农牧地区从事自己的教育工作、各方面的条件当然不能和城里和发达地区相比。几年工作下来、他们都有地方因素引起的多种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咽炎等等。我们的“补充营养”制度一方面给这些老师一个心里的安慰、另一方面促进他们的营养补充。在老师们上班几小时、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给他们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换回他们对工作的精神。

二、加强师德文化建设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教师既参与了校园文化的设计,还要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先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教师要主动用校园文化行为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形象,影响教育学生,要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狠抓“师德建设年”机遇制定符合我校师资队伍、符合我校传统、符合我校构建的活动,逐步完善。把《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十不准》等必服的部分放在暗地里,把表层活动推向深层的重要途径。利用具有感动力的标语和教师的一举一动展现出我校教师的道德成长。另评选“温馨老师”“身体健壮老师”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道德成长。

三、加强活动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狠抓寄宿制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目标,融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为一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广大师生正是在组织和开展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素质和增长才干的。

农村寄宿制学校,可根据各校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展示校园文化的乡土特色、民族特色,使多姿多彩的农村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发异彩,相得益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增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营造人人争上游,个个创优秀的良好氛围。在加强活动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改造活动形式。不要重复传统活动。例如周活动计划保持教育内容,但形式独特的综合活动、进行一个主题活动达到多种目标。很精致的采取在一个活动当中展现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劳动等方面的融入,以此打造一个独特活动文化。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节约人力。

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是设计文化环境,创建文化氛围。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括学校各种物化的文化形态,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上级部门已经打造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学校要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地不断加大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力度,积极争创“园林式学校”、“花园式宿舍”,使广大师生和员工,在幽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高雅文化的气息,获得情操的陶冶。

我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最体面的一项是整个校园色彩保持一致。利用我校地理优势,在环境布置方面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是黄色和红色组成的、我们注重“色彩文化”整个校园建筑只有黄色和红色刷出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点。

此外、我们在创建独特校园文化的过程充分利用以下几点:

立足当地本校实际,打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寄宿制校园文化。

农村寄宿制学校因规模、办学条件、建校历史、管理方法、师资状况和地域特征等各不相同,所以,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各有差异和特色,各校可从本校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本校的光荣传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是校园人的价值观念问题。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内良好的学风、礼貌的行为、文雅的举止,乃至校容校貌,都是某种精神文化的物化,成为指导行动的准则。校园精神可以产生推动力,推动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校园精神可以形成凝聚力,促使上下左右同心协力,团结协作;校园精神还可以演化为约束力,起到扬善抑恶的作用。

(二)是善于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和地方文化资源,组织师生成

第9篇

关键词:依法治校;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依法治校策略为导向。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下深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依法治校也要全面发展,才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依法治校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发展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依法治校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校园文化主体的局限性。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指的是学校里所有学生工作者,如教师、宿管阿姨、食堂厨师等,也包括大学生自己。然而,部分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结合不紧密的现象。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管理观念相比较陈旧,仍注重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对学生的服务引导意识不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与学生共同建设校园文化的正确意识,教育形式和方法缺少创新成分,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不积极有效。部分高等院校虽然看似严格依照国家针对高校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相应地建立健全了自己学校学生工作的相关机制,但是,这些机制却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工作的指导上,依然还缺少实效性。1.2校园文化客体的局限性。校园文化的客体环境存在局限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部分高校把校园基础建设当作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提,只是注重了校园里建筑物的建设和装修,对于这些建筑物与育人目的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怎么样使得建筑物发挥育人功能考虑得不甚周到。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校园里有宏伟漂亮的建筑物,有充足的教育硬件设备,却没能使得这些硬件最大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环境建设时,规划与建设等措施,要严格符合学校环境育人总目标的要求。有些高校片面强调学术科研成果突出、学风良好、校风建设等,这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某些检查而做,忽视了学校精神的物质载体的完善。1.3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实践性。校园文化构建过程缺乏实践性。首先,部分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了教育实践内容。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学生只是针对他们所学专业开展实习活动而已,而其他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比较缺乏。部分校园文化还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以更好的落实,致使校园文化构建缺少实践。其次,校园文化构建进程中,有些涉及到的实践教育缺乏应有的形式。由于学校教育中对实践教育的时间规划不是很充足,教育的课时比较少,再加上相应的经费不充足,很多高校的实践教育活动都只能在校园内进行,很少走到校园外面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有些高校并没有积极而又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来建设校园文化。1.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就是指一所学校具有的独特的大学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使得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部分高校未能正确地、充分地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只是重视学校的现实发展,致使其特色校园文化基础学科未得以很好的传承。其次,部分学校文化育人的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塑造的校园文化未能与学生的良好发展紧密结合,致使其失去了校园文化中文化育人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最后,当前构建校园文化还是缺乏创新理念。部分高校在校园构建文化进程中理念依然陈旧,没有按照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缺乏创新思维和前瞻性眼光。

2依法治校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2.1进一步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说明,每个学校在其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明确的价值导向,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所有学生工作的根本。高等院校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执教,发挥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学生为工作的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建设积极向上、良好发展的校园文化。2.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指的是校园物质环境和大学人文精神。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保证学校教学、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逐步完整性和不断完善性;校园建筑要结合实用性和人文性;软件和硬件设施要紧密结合。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外衣,比如,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敞安静的自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宿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如运动设施、娱乐设施等。校园人文精神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如开设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讲座、举办大学生法律知识竞答赛、开展校园运动会等。鼓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放松自己身心,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还要注重学校食堂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会珍惜粮食、团结舍友,懂得感恩。2.3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建设校园文化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工作部门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生社团要积极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组织并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做义工,理解劳动带来的快乐;参加革命圣地,寻找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参加体育项目,展现自己拼搏的毅力。做好发现和培养学生会、学生社团骨干和带头人的工作。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主体,同时也是保证活动质量、提高活动水平的主要引导者。第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4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高校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德育要求,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教学、管理、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开拓校园文化构建新局面。高校应重视校园物质建设和环境建设。首先,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开展社团活动是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在一个小团体里更好地锻炼自我,展现自我。使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得以巩固和完善,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得以提高。其次,高校要重视学生寝室文化的重要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发挥大学宿舍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机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为学生创造安全、丰富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结语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依法治校视角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努力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刘璇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马俊军.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岭南学刊,2014(6).

[2]彭建胜.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失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杨向东.校园文化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