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理信息概述

时间:2023-12-13 11:20:36

导语:在地理信息概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信息概述

第1篇

Abstract: Investigation of land use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work, It is mainly on land ownership, boundaries and types of land use right area of the investigation summar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This paper is to survey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ol used by land use survey system design and function are introduced.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土地信息系统

Key words: Land Use Survey;Land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27-01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述

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以县为单位查清农、林、牧、副、渔、企事业单位以及各村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线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并在此基础上,逐级向上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和利用情况,以满足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发展的需要,为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服务。

1.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流程为:①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培训与试点;②外业调绘与补测以及净耕地系数的测算;③内业转绘;④土地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权属图;⑥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说明书;⑦土地初始登记;⑧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⑨成果资料上交归档。

在以上步骤中,除了外业调绘工作需要进行人工实地调查测量,其余工作均可借助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完成,可以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

1.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3.1 业务流程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系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分析等功能。

1.3.2 数据流程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业务流程,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系统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分方面的数据: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②土地统计数据。土地统计数据均为表格数据,包括土地统计台账、变更记录一览表、土地统计簿及地类变化平衡表;③土地统计分析数据为由地类变化平衡表生成的分析表格数据;④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重点是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和土地统计台账表格数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输入输出设计

2.1.1 输入方式设计①初始土地利用现状图输入:共有扫描屏幕数字化、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数字化和图形数据转换三种方式。②变更图形输入:当变更内容较大时,采用出示图形输入方式输入;当变更内容较小时,采用屏幕几何作图方式输入。③外业记录手簿、变更记录表输入:外业记录手簿,包括,包括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类三类手簿;对于变更记录表,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共用一种表格。它们的输入方式采用键盘录方式。④土地统计台账输入:设计为交互录入方式。

2.1.2 输出格式设计 ①图件输出: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输出格式设计有素图、彩色线画图和彩图三种输出方式。②表格输出:对于土地统计台账,分为设计简表和标准表两种输出方式。

2.2 数据处理设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设计多个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初始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形库建立流程、面积计算与平差数据流程、变更数据处理流程和土地统计数据处理流程。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数据处理设计。

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主要对系统维护、初始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分析、信息查询六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功能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任务,以及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可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维护、初始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分析等。

3.1 系统维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按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行的。要使系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系统维护能进行行政区域代码、地类代码的设置和信息系统的相关配置等。

3.2 初始调查初始调查实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形数据输入、属性数据输入、图形编辑及图件制作等。图形数据输入主要是指调查底图的输入。属性数据输入包括土地利用图斑的权属、地类编号、所在的行政村等基本信息。图形编辑主要完成在底图上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图斑边界、行政界线、零星地类、线状地物的输入和修改。图件制作主要是指各种成果图件的制作。

3.3 变更调查变更调查主要完成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变更以及变更记录表生成和管理。

3.4 土地统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等,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要从宏观上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分布以及结构。这一任务基本上都是由土地统计子系统完成的。

3.5 土地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些经验和问题是在了解调查区域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概况出来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的土地分析子系统的功能是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1]周蓓,陶君.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字化内业处理初探[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23(2):180-181.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地理课程是一门关于人文与社会教育的课程,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地理课程还有着科学性的特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与特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地理教学中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地理教学模式现代化的需求。那么多媒体在地理的教学中能突显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1 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已被新的教学形式所代替或者淘汰。我国的基础教育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的措施,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改变以往的地理教学观念,了解地理教学新课标的内涵与本质,积极配合地理教学的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升地理施教能力。因此,地理教师要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去;二是在教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时,还要培养学生提高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遇到问题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就是不断推进新课改,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具备的先进性与信息化的独有特性为地理教学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节奏提供了可能。

2 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 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表现出来的这门课程相关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不掺杂兴趣而被动的进行学习,不仅会抑制学生对学习的激情,更多的是徒增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反感。作为偏向于文科性质的地理课堂来说,学生需识记的内容较多,如果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反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寓教于乐”式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起课堂的气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的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组长江优美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初步让学生领略长江的波澜壮阔,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长江的美,当学生还在回味长江之美时,出其不意的播放一组长江区域被污染后的图片,将两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出学生学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欲望和素养。

2.2 简化地理教学内容,充分提升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国内外的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要想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现象仅靠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堂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耗费较多时间在板书上,极易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教”与“学”的质量低下。而运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扩充学生的学习容量,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地理,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脉络,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将困难程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变为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例如,在学习“太阳黑子”和“潮汐”这两个概念时,假若只是根据课本依葫芦画瓢,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台上教师念得津津有味,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时教师可以搜集有关的Flash为学生进行生动而系统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难懂的地理概念,扩展学习的视野,对微观和宏观的世界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与了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地理教学的生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之下,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了,必须要采用具备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而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成为辅助教学的首选工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理论系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这样即可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讲述“月相”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月相的变化,再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识,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学生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这也为后续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大好河川的同时,形成一种完整的分析、整理和应对的逻辑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一种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的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多媒体作为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地理信息素养,为学生展现出更多地理方面的美好画卷。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与地理教材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匹兹堡的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根据这些多媒体材料开展讨论,再鼓励学生自主归纳出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东北工业基地没落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运用多媒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使课程学习更加通俗易懂,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2.5 有效突破地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在重点、难点相关方面耗费较多时间,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大多过于空洞,即使教师一再讲解,学生仍然一知半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紧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轴心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多媒体技术细化这些重点难点的同时,将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立体化,能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地球的公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一个Flash课件,进行模拟演绎,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手绘制示意平面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展开讲述,如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的气候特点等,引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重点难点。凭借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仅使教师轻松教学,更为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供了重要途径。

3 结语

总而言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达到优化教学手段,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成为教学改革模式的一种代表,因此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崇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曹梅.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第3篇

关键词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单位工程;传输网络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1概述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主要组成和基础。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所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的产业基础设施。国家基础测绘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对NSDI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起重要的推进作用。

广西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简称"广西单位工程")为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A类子项目。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并以两年时间完成其主要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广西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整体推进广西测绘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广西单位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研究项目各体系的具体构成,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和总体方案,将为其具体化和实施方案的科学化提供保证。

2单位工程的目标及构成

信息技术、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需要,提出了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的迫切需要。广西单位工程应以基础测绘更新周期、应用目标等具体需求为牵引,以先进的数字测绘、空间数据库与GIS及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驱动,促进基础测绘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模拟产品向4D及其复合产品组织结构,从而整体推进基础测绘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组织体系优化。因此,广西单位工程建设的目标应是:建成广西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开发的产业体系,构筑"数字广西"空间基础框架,为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与其内容相应,广西单位工程的构成包括:(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目标是:数据快速传输;与NSDI、广西党政机关网互联;Internet接入和测绘业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设计目标是:(1)规模化4D数据及4D数据、遥感影像图复合产品的生产;(2)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3)航空、航天遥感数字影像产品应用开发;(4)通过IS09000质量体现认证数字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的设计目标是:(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管理、更新、维护;(2)数字、模拟产品生产、应用系统开发;(3)基于网络或传统模式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分发服务;(4)与广西党政机关网络互联高速网,以便自治区领导或有关部门可实时获取各类现势地理信息资料。

3单位工程设计依据的技术指标

3.1数据生产和存储的技术指标

广西区(省)级基础测绘的主要为:三、四等控制和C、D级GPS网,1:1万基本图4D产品的生产、建库与更新。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技术体系应具备规模化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存储能力。根据广西基础测绘更新周期、设备选型、技术指标和台套数等,可测算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能力应达到的设计指标如表1。顾及广西测绘局的总体生产规模和管理模式,存储系统设计存储能力应达到TB级。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存储、传输能力表1

数据类型年生产能力(幅)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GB)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1600360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1600401600幅×5MB/幅=8

1:1万DLG88020880幅×4.5MB/幅=4

1:1万DRG100025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原始数据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认为是存储量的5倍

3.2产品类型与数据库种类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见表2。

单位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下列基本数据库:

(1)矢量数据库;(2)地名数据库;(3)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4)数字高程模型库;

(5)影像数据库;(6)大地测量数据库;(7)元数据库;(8)其它专题数据库。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表2

序号产品类型数据种类数据量

11:1万地形数据库矢量4.5MB/幅×8475幅=38GB

21:1万数字高程模型(DOM)格网5MB/幅×8475幅=42GB

31:1万地名1GB(100万条)

4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栅格45MB/幅×8475幅=380GB

51:1万数字栅格地图栅格5MB/幅×8475幅=42GB

61:5万矢量数据矢量592幅×10MB/幅=6GB

71:5万数字栅格地图栅格592幅×20MB/幅=12GB

81:5万数字高程模型库DEM格网592幅×5MB/幅=3GB

9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空)栅格592幅×55MB/幅=33GB

10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遥感)栅格592幅×100MB/幅=60GB

11航空原始扫描影像数据库栅格3.4TB

4单位工程建设内容

4.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包括:局域网(LAN);Internet接入;在国家测绘网、广西党政机关网建成后,实现与其互联的广域网。

局域网(LAN):主干为为速率1000Mbps的交换式以太网,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及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Internet:在"数字广西"网站基础上(htpp://),构筑基础测绘信息分发服务的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测绘产品及元数据供求信息等服务。另外,网站应逐步改造为基于WebGIS技术适应政府管理和商业服务多种应用需要的网站平台。

广域网:建成国家测绘网二级节点和广西党政机关网一级节点。

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应具备承担大规模数据的生产和处理能力,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生产管理质检、生产支持和产品验收4个子系统。各自的内容及功能见表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表3

子系统细类功能概述

数据采集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数据和调绘信息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DOM、DEM、DLG

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生产DLG、DRG、DEM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处理遥感数据,进行遥感产品生产

生产管理质检系统生产管理调度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生产过程中数据文件和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质检系统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检查

生产支持系统数字地图编辑系统主要处理矢量数据符号化,设计生产各类地图产品

数据输出系统主要处理生产成果输出(中间成果等)

产品验收系统产品最终验收

4.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含6个子系统:数据质检、数据库管理、信息分发应用、产品制作和运行支持。体系应整合为集数据管理、数据分发服务和应用开发等一体化的功能体系结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内容及功能见表4。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内容表4

子系统功能概述

数据质检系统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地生产的数据,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以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建库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拓扑关系重建、接边处理、数据的再加工后,按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体,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运行、维护。

信息分发服务系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发表、查询检索、分析处理、数据提供等功能。

开发应用系统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宏观决策、资源与环境管理、防灾等提供应用服务,开发基于GIS业务化运行的专业系统。

产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用户要求制作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电子地图产品、模拟地图产品和多媒体产品,开展增值服务。

运行支持系统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存储、备份等共用设备,为测绘信息业务化运行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5结束语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的实施,具有促进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推进广西测绘整体技术水平实现跨越的重要作用。虽实施方案已通过审定,并使单位工程得以确定为A类项目,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在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或进一步细化,如数据生产调度控制和质量检查系统、数据格式、空间数据仓库设计等等。此外,笔者认为单位工程是基于网络的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技术体系的一个子集,若在现设计基础上根据条件再作内部充实和外延扩展,将更有利于生产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宽。

参考文献

[1]金祥文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2]承继成等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GIS 地理 信息 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45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 GIS 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背景概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由一个加拿大的测量学家提出,这样就使得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在提出以后在很多的国家都得到了应用,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国在经济发展有一定成绩的时候才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并且在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在实际的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效果非常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应用系统,主要是对地球表层的空间物体进行研究,将其地理位置和视图信息进行结合,然后结合几何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 CAD制图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绘制出来地理图形,然后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储存,通过这样的方式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发展的基础,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出现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地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对金融、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的发展也是效果很显著的,对促进经济更好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2 GIS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地理数据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包含着地图数据,也包含着地形图像等文件形式的相关影像、资料和软件。在地图方面通常是利用数字化仪器对所需要的地形来进行处理的,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输入。地理信息系统是可以进行数字化的操作的,但是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能使用扫描仪将地图直接扫描成为图像文件或者是表格类的文件,但是可以直接转变成为视图形式。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遥感技术和地球定位技术在发展中已经慢慢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其中,地球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定位精度和灵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得现在的测量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技术是无法比拟的。地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储存方面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一般在进行储存的时候,一副完整的地图通常包含着两种基本信息,分别是空间信息和描述性信息。空间信息主要是对地理特征的基本因素进行反映,主要包括地理特征中的位置和形状,描述性信息主要对地理特征中的一些基本的原件进行反映,分别包括地图中的点特征和线特征。点特征主要是对独立的位置进行反映,在地图中对象通常是比较小的,这样就使得无法用线性特征进行反映,同时也不能用面积特征进行反映。线性特征是由一些有序的坐标点连接而成的,主要是因为在地图中对象的宽度不够,无法形成面积区域,这样就使得在进行描述的时候要采用线性特征来进行反映。线性特征进行反映的时候同时也能对一些根本就不存在宽度的地图对象进行反映,例如等高线。面积特征主要反映的是封闭地形区域,其中包含着相同性质的区域。在地图中,地图对象的相关地理特征和非空间特征都是利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进行反映的,这样使得人们在进行地图观看的时候能够更直接的对地图中的信息进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进行地图储存的时候,并不是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地图文件进行储存,而是要利用数据库的形式来进行储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绘图系统的重要特征。人们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可以直接对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访问,同时对要了解的相关地理数据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直接的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在对空间信息的数据库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对描述性数据库进行同时的访问,这样可以利用一定的识别代码将两者进行必要的联系,这样用户在使用系统的时候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双向的查询。

2 GIS 地理信息系统具体应用分析

2.1 在城区规划中可以利用 GIS 将城区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归到统一系统中,再对城区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一般包括城镇的总体规划、用地适宜性的评价、道路交通的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城区环境动态检测这几方面,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依靠 GIS 空间搜索技术、多种信息叠加分析处理技术。

2.2 在资源以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对资源进行清查是 GIS 的基本职能之一,利用 GIS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分析及统计功能,为资源环境保护提供各类有效信息,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为政府作决策提供相应的帮助与依据。

2.3 GIS 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GIS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并形成了道路交通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即 GIS-T 系统。道路交通规划中,GIS 一般是通过对地形图以及道路网络等空间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路廊设计和道路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道路进行动态分段管理,道路数据库里,记录的道路属性起点到原点距离,不是真的将道路进行切断存储,而是为了适应动态分析、流量分析以及路径分析等。

2.4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规划业务急剧膨胀,仅以当前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城市规划电子报批这一全新的报批模式开始崭露头角。简单来说,电子报批将传统的报批由纸介质转化为电子介质,并通过一套计算机程序加以规范,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审批报批图件。GIS作为城市规划电子报批中一项重要而先进的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GIS可以使得规划审批手段标准化。传统的城市规划报批多为人工完成,这就难免造成一些细节方面的错误和漏洞,使得报批过程旁生枝节,徒增麻烦。而融入了GIS的电子报批的方式则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大大提升报批,审批的效率。随着GIS的成熟,城市的规划和管理逐渐变得效率化和规范化,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是极大的利好。

3 GIS 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3.1 4S 技术集成以及三维 GIS 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S 技术集成指的是将 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技术、地面测量以及调查资料当作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更新的手段;将 GIS 地理信息系统当作成搜集、分析与管理空间数据平台;将 ES 即专家系统当作实现决策与管理自动化及智能化的重要手段。现实世界里,地理实体通常具备三维几何特征。但是目前许多 GIS 技术以及应用都是在二维笛卡尔坐标中建立起来,缺乏分析与管理复杂的三维实体功能,因此,很难适应当前地理科学与相关学科对于三维空间的特征研究要求。未来,三维 GIS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是 GIS 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三维空间中的数据模型、拓扑关系以及数据内插、三维实体测量分析、三维可视化和多维图形的图解模型都将成为当前 GIS三维技术研究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3.2 GIS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发展方向分析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GIS 技术将大力引进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 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以及分析处理能力。当前,万维网的建立方便了 GIS 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获取以及分析利用,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浏览器建立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从而有利于地理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更为方便的利用 GIS 技术获取与处理相关信息。在这种模式下,GIS 对数据的获取不用局限在现实空间里,而是可以通过网络。

4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时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含着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理信息系统更加的完善,同时在精确度方面效果更加的好,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被应用到了很多的领域中。

第5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代测绘

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较大,但垄断性、专业性较强是开发、管理及获取地理信息的显著特征,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及技术的优势,实现测绘服务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空间定位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还能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概述

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依托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终端、宽带网络的作用,整合多种类型的空间信息,将地理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和相关政府部门,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我国地理信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因为面对的行业不同,所以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该平台中涵盖的地理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导致地理要素的维护及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在固定的抽象空间中,一些空间数据资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公共性,应用频率较大,这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即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以矢量数据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行政境界、交通、地名、水系同数字高程模型及正射影像共同组成了地理信息框架数据的内容,一方面能够发挥定位参考的功能,便于用户在系统中加入新的空间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目标空间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分析[1]。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架及服务模式

(一)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对空间数据的检查更新、分析查询及浏览输出,是实现对大量数据资源科学存储的前提,可以更加高效、规范的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及维护系统、基础测绘产品数据库是构成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三大子系统。

(二)普适计算

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使得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相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为人们获取实时性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2]。普适计算产生的基础就是实际物质空间同信息空间的相互结合,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普适计算的思想,在网络中定位和更新信息技术,最终将地理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终端提供给需求者。

(三)多媒体电子地图

多媒体电子地图在空间信息表现方式和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地图的不足,利用视频、动画、图标和图片等方式,可将各地区的空间信息状况更加立体、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了地理信息的实效性。该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简便,在显示信息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和完善,同时还具备定位、测量距离、缩放和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将全面化的图像及时呈现给用户。在商业模式下,集合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导航、定位服务的过程是位置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体现,要想发挥以上作用必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移动通信等手段来实现。

(四)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房产、旅游、交通和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相关政府部门在其门户网站中分享的各类服务信息是该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3]。只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空间位置地理信息同电子地图的整合,就可以将更具空间方位、实时性特点的信息提供给政府和人民,明显改善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一)实现测绘成果的共享

基础测绘成果是形成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核心,要想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使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提高测绘部门的专业程度,增强测绘成果的可用性[4]。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让公众更加了解现代测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相关测绘部门在管理和更新地理信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单一测绘成果向全方位地理信息服务的升级和转化,解决了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便于用户操作,保证用户能够获取准确、易懂的地理信息。

(二)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作为整合不同信息功能的基础性信息,服务平台能将现代测绘成果更好的应用于信息服务过程中,实现多种信息资源汇集的基础就是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要想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还需要对空间信息的编码进行统一化的整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划分空间位置的级别,显示空间位置分布状况,而在相关工具的作用下,这些进一步划分而来的信息能够组合成新的集成信息,可以直观的体现在用户面前。

四、结语

作为转变地理信息服务途径、强化测绘成果实际应用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更加高效的服务于社会和人们。近年来,国家相继加大了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将其纳入当前工作的重点事项。这就要求测绘部门必须提升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水平,做好平台的维护及更新工作,实现向网络化服务和动态服务的转化,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蒋捷,周旭,翟勇,朱武,丁明柱.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 2009(03)

[2]李志刚.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开辟测绘成果应用新途径[J]. 地理信息世界. 2006(02)

第6篇

最新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较之以前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区别,同时由于之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没有接触,学生对此是陌生的,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值得探讨,尤其是作为一门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的学问,它能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及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上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配合教学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配备专业的设备设施,强调师生都重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这一举措,更好地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为更好地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及将来从事相关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三者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通常在应用过程当中又互相之间有联系,需要同时派上用场,一般情况下GP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采集,GIS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现阶段,3S技术应用在我国交通、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当中,并且作出巨大贡献,它对测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工作中解决许多难题,取得极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极高的重视及关注,是现如今的一个炙手可热的一门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球、实时及全能的特点,完全不受天气的干扰,能连续不断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测速及定位等,目前应用于全球的各个范畴。RS(遥感技术),能通过传感器将在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处理成可供人类适用的图像或者其他计算机信息,具有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大的特点,目前被广泛推崇和关注。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为人类所用的状态。

三、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RS(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土壤土质、土地利用现状、河流情况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使学生更细致透彻地领悟到在土地农作物生长环节的变化,如果配合遥感图像,学习也会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气预报正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得到的,通过监测感应天气变化信息及数据,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将其转化为可以读取的图像和信息;同时它还能监测出自然灾害的变化,时刻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通过RS技术的应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原理,更形象化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

2.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相对RS及GIS,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它较多应用在生活当中最多的应该各种地图导航及应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导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应用GPS的相关原理进行模拟教学。例如,从世界地图的一点到另外一点,通过GPS技术让其自行导航多条路线路线、直线、最合适的路线、最省时的路线等,然后通过遥感技术将整个路途中的环境及天气变化监测出来并通过图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3.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其引导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立体的或者三维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告诉学生这些图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处理而产生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认知,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像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各个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四、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就现阶段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探讨地理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大势所趋。

1.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要求自身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结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活跃。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并且将计算机上级实验操作运用到其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单一无聊教师口传,有利于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使学生更细致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及地理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利用探索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有趣的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并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并且通过知识掌握体验到成就感。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海洋;GIS

一、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地理、遥感、测绘、环境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它以具有位置、属性等的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建模和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环境、资源等的时空变化信息,从而为科研、管理与决策服务。GIS系统在陆地上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海洋学中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广泛。

海洋学研究数据量大,数据具有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的特点,且不同海洋学科间数据表示与存储方式差异很大。通过开发海洋GIS系统,可以对海洋基础数据进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从多个层次上对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使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过程更加详尽、清晰.本文将对海洋GIS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做一概述。

二、国外研究进展

海洋GIS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海洋测量局进行的航海图自动化制图。20世纪70与80年代海洋数据采集技术飞速发展,到90年代获取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这促使了海洋GIS研究的深入发展。1990年Manley 和 Tallet,阐述了海洋GIS在海洋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方面的重要作用。1992年Caswell讨论了应用GIS技术进行海底沉船等搜索和发现。90年代初期,美国全球变化计划(U.S.Global Change Program)下设立RIDGE计划对全球大洋中脊的多种关键过程进行研究。实验产生了大量数据,包括:海底热液;水下火山微地貌;洋底地震的量级与深度等。1994年Mason等遥感数据和in-situ数据(海洋场实验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解释中尺度海洋特征,并进行气候变化预测。1995年Wright等主要讨论东太平洋洋中脊的地质解释,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使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1996年FAO出版渔业技术论文集回顾了GIS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海洋渔业GIS数据库构建时的必须考虑的几个方法问题:3D环境,时空变化,模糊环境,以及统计变量制图。

三、国内研究进展

90年代初陈述彭提出了“以海岸链为基线的全球数据库”的构想。陈述彭、刘高焕、励惠国等开展了GIS和遥感支持下的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涉及湿地保护、土地盐碱化、海岸带土地管理与遥感监测等,但主要侧重于陆上部分。90年代中海岸带空间应用系统研究开始出现。林珲和闾国年等将潮流模型与GIS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海的潮波系统。裴相斌等将动力模型与GIS 结合起来研究渤海湾的污染扩散。王红梅等开发了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预测系统,推动了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预测地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发展,为我国海洋GIS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邵全琴、周成虎等提出了海洋渔业数据建模的扩展E2R 方法。“九五”期间以东海为示范区,开发我国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重点研究东海三种经济鱼类:带鱼、马面与鲳鱼。

四、海洋GIS应用软件发展概况

1987年,MRJ公司将ARC/INFO应用于海洋数据分析应用,在1980年后期至90年代初,用ARC/INFO,Genamap和Erdas软件包定制了多种二次开发方案,并于1993年推出了全球海洋影像和数据集(Marine data sampler)。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太平洋制图中心为开发、管理和发展美国太平洋岛屿的专属经济区而设计和开发了一个集成的海洋信息系统,该系统着重开发了空间海洋数据的处理、GIS和制图系统的集成、三维数据结构、海洋数据的模拟和动态显示等功能。美国矿产资源管理服务部门与ESRI 公司合作开发了Deepwater GIS 的软件系统。在我国,苏奋振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海洋渔业渔政管理的诸多问题,以现代系统工程的思想,在东海渔业数据仓库的平台上搭建了东海渔业渔政综合管理系统,为东海渔业生产管理、渔船动态监测和三证管理提供了技术路线,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渔政管理的生产指挥调度、资源保护等几个基本要求,为我国实现大渔政的政策提供了技术方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海洋863 计划820(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题中,开发了面向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预测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五、海洋GIS发展面临的问题

由于海洋数据的独特性,以及海洋与陆地在GIS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目前海洋GIS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基本表达”问题。陆地表面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牛顿框架、刚性的二维系统,可用于特征定位。海洋缺乏刚性框架,在海洋环境中几乎没有静态特征可用于制图。

2)数据缺乏问题。海洋常规观测得到的数据在时空上不连续,数据量非常有限。虽然卫星数据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观测的不足,但是卫星观测仅限于海洋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观测。

3)不确定性问题。GIS的对象和实体为中心的研究思路难以应用于海洋学问题。海洋科学在处理问题时通常以要素“场”作为研究中心。由于海洋现象的动态性等原因,海洋现象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某些时候还需要海洋专家的专门定义和确认。

4)海洋GIS软件问题。海洋GIS系统开发仍然存在传统GIS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以图层为处理的基础,处理能力弱。二维的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限制了应用范围。静态、单时相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限制了分析决策事务的实现。

六、小结

海洋GIS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海洋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海洋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海洋学研究的问题与数据的特殊性,在GIS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海洋学的发展以及GIS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海洋GIS必将成为海洋学研究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陈述彭,钟耳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透视[J].地理信息.1998,(3-4):42-45.

第8篇

关键词:公安;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三维空间信息;GML;空间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35-04

1 概述

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当做,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生产效率。在公安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就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发挥出关键的功效。在公安业务的开展中,地理信息系统多被应用于指挥工作的开展以及巡逻任务的完成,除此之外,刑事案件侦破,人口调查,治安管理,维持交通、警署保卫工作以及反对恐怖组织等工作也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越来越多的需要,通过将这些工作开展的相关讯息附加在该系统中,能够提升公安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所取得的效果[1]。传统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二维平面矢量地图和影像地图的基础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公安系统的信息化的要求。这是由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作用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它本身有着不易改变的不足,无法带给人们真实的感觉[2]。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把周边的生活环境及一切事物都通过抽象符号转换成简易的二维模式,这样一来它一定是无法满足三维事物的展现需求。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真实环境的体现更加的写实,更加可以带给我们真正的感官体验,它通过立体的形式为我们带来现实的三维空间,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3]。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3DPGgis)是在计算机上实现三维地理信息与人口、场所、案事件等公安业务数据库信息有机结合的管理系统。

2 研究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2.1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如何将APl技术应用到系统当中,选择B/S的架构方式构造公安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使得这种系统可以将实际的环境通过三维的形式更加生动写实的展示出来,且将所得信息输入合并到之前的二维系统内,同时结合公安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新功能的研发。

2.2关键技术

2.2.1三维地形数据集构成

通常情况下,三维地形数据集是指包含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集。3DMAX中的三维地形数据集是一种融合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各种矢量地图的数据集,是进行三维场景浏览的基础数据,需要利用ArcGis系列软件中的TB软件来创建。TB是创建可在产品中TE Pr0显示的带精确地理坐标、具有照片实景效果的三维地形数据集(*.mpt)的软件。该软件能够实现不同分辨率、不同格式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各种矢量地理数据的融合与叠加,迅速方便地创建海量三维地形数据集[4]。利用TB创建三维地形数据集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新建工程影像融合生成影像金字塔影像预处理生成三维地形数据三维地形构建流程ARCGIS。

ArcGis产品中的TG是用于网络三维地形数据(*.mpt或*.tbp)的软件,为地形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网络数据服务器技术。即使在低带宽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最优化,实时传送3D地理地形数据,支持同时向多客户传送三维地球数据。通过TE Pr0与其连接,TG能够实现将具有地理坐标的三维地形数据集在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中[5]。同时,TG是基于网络无缝可变带宽的,不受连通性的中断而影响。当地形数据以低分辨率被用户所接收,用户就能够开始进行三维显示,而不用等到所有的数据集都传输完毕。这项技术的突破为用户展示了无缝的三维图像[6]。

2.2.2三维建筑模型优化处理

LOD是被应用在三维模型当中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它能够在保持三维影像质量不受改变的情况下,将一些无关的景物进行排查忽略,这样一来三维影像所显示的画面更加简洁,能够有效提升绘制算法的开展效率。这一项技术能够针对一个事物构造很多模型,这些模型精细程度不同,结合起来观察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在远距离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就选择构造精细程度比较低的模型来开展下一步的绘制工作;在近距离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就选择构造精细度程度比较高的模型来开展下一步的绘制工作。

很明显,通过该项技术在系统当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精简复杂的场景。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原有的场景质量不受改变,同时还可以提升场景的绘制速率,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得到完善[7-8]。

3 系统功能概述

3.1三维地图操作模块

该模块中主要提供地图的显示控制操作(如图层的显示控制、地图的缩放等),地图量算、二三维地图切换等功能。

3.2三口一房管理模块

三口一房管理主要指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对象和出租房屋户的管理。数据信息实时自动比对进入虚拟房间,可通过平台地图逐级进入“房间”,房间内的人口分别以常口、暂口、人户分离、重点高危对象和出租房屋户等不同类型显示,实现了“以图管房”、“以房管人”和“以房找人”。

3.3警力部署模块

在三维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派出所、警务室、卡口查报站的分布,在浏览网站时,可以明确区警力部署;网吧、旅馆及重点部位的标注。

系统给出了派出所精确的三维地理信息,用于标志所管辖的区域及联系方式。对于公众而言,可以快速找到本区域所管辖派出所,给老百姓带来及大的方便。同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给相关部门决策带来极大的方便,提供大量空间数据信息,这是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比拟的。

3.4预案模块

采用GIS技术综合案件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制作案件动态演变预案,对于作战指挥起到辅佐作用如:进攻路线,警车,控制区,消防设备,疏散路线……等等。

3.5警情分析模块

警情分析用来对接到的报警信息进行分析,主要功能包括:阶段报警数量专题分析;警情类别分析;警情“三高”(高发案时间、高发案地区、高发案类型)分析;警力投向与刑事发案对比叠加分析;按派出所辖区统计;按案发时间统计等功能。

3.6后台模块化管理

后台管理维护模块主要是为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维护和管理上的支持。主要功能包括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地图平台的维护、数据更新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性能监控和数据的备份及还原等。

除此以外,API 接口开放和系统二次开发系统开放主要的API 接口,便于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后期的二次开发和扩展。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和公安业务飞速发展,因此要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与可扩展性,通过开放API 接口,进行二次来发,并能够依据实际工作情况作一定程度的动态修改、扩充和调整,并保证调整前后应用过渡的平稳性,能以零编码实现扩展[9]。

API 是一组作为应用程序呼叫某个功能与服务的函数。程序设计师可依据API 函数撰写程序,让操作系统或某个程序激活某个程序以执行特定的功能,本系统开放基于Web 浏览器的API 接口。采用通用的JavaScript 脚本函数接口,方便进行基于三维地图的二次开发,预留接口与其他系统结合,如:三台合一系统、GPS系统等。

4 系统特点

4.1核心价值

1)以图强基:加强了基层民警对管理对象的信息掌握度,实现了公安基础工作可视化管理。

2)以图指挥:以更科学、更直观的方式指挥警力调度,辅助领导决策。

3)以图预警:通过对案(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判断案情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工作措施,指导基层打防控。

4)以图作战:直观的三维地图上实现警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部署,制作更灵活、更直观、更准确的作战方案。

5)以图预案:利用三维电子地图制定重大活动保卫预案以及对重要警卫线路进行管理。

4.2平台共享

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是一个通用的、共享的系统,可以服务于公共安全的其他部门,减少资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

5 结论

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集实有人口管理、场所管理、案(事)件管理、指挥调度、监控管理、机构辖区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化高科技载体,将在不断开发应用中日趋完善、成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深刻内涵,真正实现在情报信息主导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邬伦,刘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53.

[2]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2-51.

[3] 王丛光,赵凯.三维GIS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4] 常歌.基于要干数据的城市景观建模技术研究与实践[D].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博士论文,2001.

[5] 张舒,李家龙,,郭慧莉.基于B/S构架统一的警用地理信息更新与服务体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0-93.

[6] 翟巍,迟忠先,方芳,吕成妹.大规模三维场景可视化的数据组织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29(27).

[7] 张帆,史琼芳,达汉桥.Creator应用于虚拟城市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5(1).

第9篇

关键词:消防,地理信息系统,MapStudio,消防管理

 

MapStudio系统实现了地理数据信息的浏览、变更、查询、自动定位、图层控制、数据备份、空间测距等功能等。它作为消防管理系统的一个模块来开发的,以窗口形式为消防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的操作和高效的数据管理服务。

MapStudio系统就是在消防系统中,作为一个模块来开发的,其具体应实现如下目标。

1.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立区域内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和图形库,达到一定区域范围内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2.通过建立具有输入、存储、输入等功能的软件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的查询、检索、自动定位、图层管理、分析、更新,以达到科学动态管理的目的。

3.为土地规划、不动产等提供科学的地理信息资料和决策的依据。论文参考网。

4.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实现在现有地理数据的基础上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一 MapStudio系统的主要功能

系统包括如下主要功能:数据录入、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火警定位、统计分析等。论文参考网。

各功能的详细说明如下。

数据的获取:将空间相关信息和一般描述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中,并进行有效组织、建库等。

数据的查询:提供对存储信息的各种组合查询,包括地理信息和属性查询以及火警的各种查询。

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按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预定的计算。

数据的变更:可根据地理变化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变更,达到实时动态管理的目的。

历史信息管理:提供对各历史资料的查询、输出等,保证系统资料的连续性,如对火警信息的处理。

数据输出:可对各种图件、表卡进行输出。

火警定位:当某地方发生火警侯,可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定位。

二 MapStudio系统的硬件平台

MapStudio地图系统是构建在消防系统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应用子系统。消防系统包括很多硬件设施, 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器一台,客户机若干台,打印机若干台,扫描机一台,光盘刻录机一台,GPS设备若干套,排队机一台,录影机若干套等

三 消防管理系统的结构概述

消防管理系统是接受火警并且马上做出相应措施的系统,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四 数据组织及库表设计

系统数据根据其类型及业务不同分为三类:公共安全数据、空问信息数据和消防专题数据。

1.公共安全数据

这里的公共安全数据包括危险源、防护目标、救援力量等。设计数据库中字段:仓库编号、住宅编号、工厂编号、医院编号、耐火等级、水源(仓库周围消火栓个数、消防水池及储水量)、力量调集、主管中队等危险源目标信息还包括加油站、库区库房类等。

2.空间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有:1:10000城市行政区划及交通图、1:1000仓库现场地形图等。1:10000城市行政区划及交通图,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居民点、路网等。

3.消防专题信息

消防专题信息主要包括119、110、120、122等救援力量信息。

消防中队信息表中字段有:名称、地址、指导员、队长、车辆、主管仓库协管仓库。论文参考网。

医院信息表中字段有:名称、地址、电话、等级、病床数等。

五 MapStudio系统的开发流程

六 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MapStudio进行消防管理的解决方案,可用于城市消防部门的应急管理,对其他类似的系统也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茂君、从“禁放” 到“限放” [J]、劳动保护,2006(1):92~93

[2] ZEILER M、Exploring ArcObject[M]、USA:ESRI Press,2001

[3] An ESRI White Paper.GIS:Challenges for GIS in Emergency Preparedness[J/OL] .http:/www .esri.com/library/whitepapers/pdfs/chaUenges.pdf, 2006—05—06

[4] 贾奋励, 宋国民, 吕晓华.城市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工程,2002,11(2):52~54

[5] 王文俊,王月龙,罗英伟,等.基于GIS的“119” 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3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