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1:20:36
导语:在中医调理胃病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体脾胃是中枢 养身先养胃
如果你在冬春天里肚子易冷、受寒后肚子痛,并经常拉肚子,这其实便是脾胃虚寒表现之症状。在中医里,脾胃就是中焦,尽管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可是后天之本的脾胃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先天之本的肾对阳气的补益。假如我们把身体各脏器的关系比作八卦图,那么脾胃就是处于中心,是五脏六腑的交通枢纽,连接各处,一旦脾胃受损,身体各脏器运转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调养好身体,也应该从养胃开始的,如果脾胃的运化好了,就能把吃进体内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良好的吸收,达到补肾、强身的目的。
一个人脾胃不好,许多病都会随之而来。中医看舌相,因为舌头上的舌苔就能显示出脾胃,也就是胃气、消化功能的好坏,就能指导中医的用药。所以,不少中医医生在治病时,都会从脾胃下手,调好了脾胃,甚至连身体五脏六腑的问题都能不治而愈。
如要补肾补阳 宜先补脾胃
45岁的朱涛身体很虚、体质很弱,但是吃补的东西,却没有效果,反出现了上火的症状……这是为什么?结果,中医师一诊断,发现朱涛脾胃虚寒,身体的吸收消化功能都很差。中医师说,很多人“虚不受补”,就因为脾胃没有调理好,所以补不进去。
每年立冬之后,人们开始需要补阳气。不少人都会选择吃羊肉汤,补充阳气,过完冬天以后,身体就会感觉到健康很多。但是,因为需要进行食补,所以对脾胃的健康要求更高了,目前很多人脾胃不好,补阳气更要从养脾胃开始。
养胃通肝 生气伤胃
中医认为:肝和脾胃的关系同样密切。养胃还可以通肝气,调节人的情绪。一旦胃有病,人的整个身体都会觉得虚弱,心情也好不起来,正所谓“胃不和则寝不安”。反过来,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脾胃属土,木是克土的,常常生气,心情烦躁就会导致肝受损,从而也影响了胃的健康。此外,西方医学研究也表明,胃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情绪引起的。
所以有肝病的人,也必须注意养胃,因为固好胃气后,肝病就不容易发展。
学会用好的生活方式来养脾胃
平时人们如何从生活习惯上去养胃呢?中医师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尤其是饮食无规律、工作压力大,都会造成阳气不足,从而导致了肠胃病的发生。同样,肝气郁结目前也是城市人群生病的主流症状,而肝气郁结也会影响到胃气。所以,养胃需兼顾养心。
再有就是在饮食方面,一些人喜欢喝冷饮,吃生冷的水果,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这是不好的,尤其是对经常性胃痛、大便稀烂的人,因为虚寒导致了脾胃受伤,脾胃受伤后,脾胃运化不足,不能给身体进补,又进一步导致了身体更加虚寒的恶性循环。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寒凉性食品,养好脾胃。
不需辨体质就可用的养胃方
冬春季节养胃,既可以用食疗方,也可以用中药方。以下向你介绍的这些方子,性质都是比较中性的,不必一定需要辨证体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服用。
对于一般胃寒的人,在身体、尤其是腹部受寒以后,就会感觉到小腹疼,但是,一用热水袋敷一下,或者喝点温开水,疼痛就会缓解,这就是辨别胃寒最简单的方法。
暖胃食疗方
1.猪肚汤:猪肚半只或者1/4只,白果20粒左右,花椒10粒左右(有胃溃疡用花椒效果更好,如果不习惯吃花椒,也可以用胡椒代替。应该购买果实,不要购买成粉末状的成品),再放一小块生姜(拍碎)直接炖汤1~2个小时。
2.红参田七饮:可以用红参、田七打成粉,每次用2个矿泉水盖的量,混合直接冲水喝,对胃部有溃疡、常常胃痛的人有疗效。因为田七可以补血、止血,红参也有补益的作用,整个方子男女都适用。
3.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10克,生姜20克左右,羊肉200~300克,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炖半个小时左右制作成汤。这个食疗方对天气寒冷时,妇女容易胃痛、月经疼痛、小腹寒有较好的效果。
4.生姜红糖水:如果自我感觉症状比较轻微,比如一感觉疼,喝点温开水就能缓解的胃寒、胃痛,可以用生姜、红糖、再放几颗红枣煮水,在冬春天还可以加几颗桂圆。因为生姜、红糖、红枣都是黄色的食物,都是入胃、温胃的,对冬春季胃寒也有比较好的养胃效果。
中药调理方
另外,用中药调理,也是养胃的一种手段。
1.小建中汤:小建中汤里,无论量是多少,桂枝和白芍的数量都以1∶2的比例配置(比如10克桂枝,就用20克白芍),炙甘草10克,红枣10克,生姜10克。用3碗水煎成1碗水,分2次喝。这是一款比较温和的中药汤剂,可以长期吃(比如每月2次,但不需要每天都喝)。
煮好后,还可以放半勺麦芽糖,混合着吃,对于一些经常觉得肚子疼的胃寒者,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2.附子理中丸:这是一味中成药,适合经常拉肚子,大便常常夹杂不消化食物的人服用,也不需要求一定要医生辨证过才能使用。
认识治胃病误区
民间有许多关于养胃的说法,比如,多喝粥、多喝奶、多吃姜。这些做法是否真的能养胃呢?
误区1:喝粥对胃病最好。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相比油炸食物、不发酵的饼、面条、煮玉米、蒸窝头等,粥是细软、易消化的,但喝粥并不利于消化吸收。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此外,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2:多喝牛奶对胃有好处。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感到舒服。这是因为牛奶稀释了胃酸,暂时形成一层胃黏膜保护层,因而感到舒服。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了。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若患胃病(如胃溃疡)需要抗酸治疗,是不宜用喝牛奶的办法解决的。豆浆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3:姜对胃病患者有益无害。
民间有“用生姜末水煎,加醋少许趁热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姜可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水是常见的事。胃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偶尔用之,且无不良反应,未尝不可。但应认识到,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来治胃病应请中医辨证是否是寒性胃病。胃病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才能效果更佳。
防胃病注重养
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忌口保养:胃病患者不宜吃刺激性、油腻难消化、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和烟酒,更忌暴饮暴食;也不要在睡前进食,否则胃酸分泌过多会诱发胃溃疡;另外,药物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平心静养: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专家提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还要特别注意冬季胃部的保暖,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胃病患者在用药上应科学。选择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药物。
中医推拿法防胃病
中医推拿按摩对防治胃病也有很好疗效。
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先摩擦胃部致发热。
第二步,按摩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如果寒邪犯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痛剧,口不渴,喜热饮)则重点按摩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气犯胃(如急躁易怒、胃脘痛、吐酸、厌食、腹胀、大便泄泻等)则重点按摩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期门穴(位于胸部,当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关键词:治未病;脾胃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685-03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刘凤斌(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于疾病防治原则的最高概括,对于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意义巨大。随着当今社会竞争与压力日益增加,疾病谱以及医学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sup】【/sup】[1-10],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sup】【/sup】[11-14]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要求由单纯治愈向更高健康层次发展,“治未病”思想进一步凸显其重要性,如何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便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1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形成与内涵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疾病防治原则,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伤寒杂病论》及《难经》等亦对其有着具体的阐述,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对其加以深化补充,如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等阶段,清叶桂《温热论》有关“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等,均对其作出了精辟的阐释。总而言之,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个人理解,“治未病”思想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未病先防 扶正御邪
疾病的发生总离不开一定的病因,对于疾病的病因,《灵枢・百病始生》记载有“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也”;《金匮要略》中亦有“千般难,不越三条”的描述;宋代陈无择的“三因说”更是明确指出了病因在发病中的重要性。但同时亦不能忽略了人体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未病先防”即是要求我们遵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教导,主动避开有害的致病因素,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变化,平素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加强身体锻炼,主动地全面地调摄形与神,以期身体健康,正气充足,足以抵抗病邪。
1.2 见微知著 及早诊治
疾病发生之前常会有一些先兆的症状表现,如金元医家刘河间论治“中风之发生多以拇指麻木为先驱症状”等。在日常生活中,见微知著显得格外重要,譬如说某些传染病,一旦我们及早察觉到其早期表现,完全可以通过保护易感人群或切断其传播途径来达到防治的目的,如“非典”时期的对已确诊或可疑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其传染给他人的几率,同时进行积极地早期干预以延缓病程的进展和改善病者的预后等。《内经》中:“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正是“见微知著”重要性的真实体现。
1.3 既病防变 防邪深入
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定的传变规律可循的,所谓的“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均是其经典的诠释。比如临床上感受温邪的病人,最初往往表现为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的卫分证,或以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心烦及尿赤等为主的气分证,若在此时及早给予疏风宣肺清气之品,则往往病解而向愈,不仅可控制病邪的蔓延,而且亦可避免正气过度耗损,以利于正气驱邪外出,机体恢复健康;反之,若因循失治,则病邪步步深入,进迫五脏,导致正气衰败,病情恶化。因此,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如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提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正如《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言,何愁疾病不愈。
1.4 病后调理 以防复发
《素问・热论》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即是明确指出了疾病向愈之后调理的重要性。譬如说临床上痰饮病的论治,遵“当以温药治之”后,病即有向愈之象,但仍缠绵难愈,究其原因不外乎病后调理及护理不当;痰饮之形成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气化不利,同时水为阴邪易伤阳气,加重此病理过程;因此只有时刻注意穿衣避风寒等以顾护机体之阳,禁食生冷寒凉之品,避免伤害机体已损之阳气,宜食温和暖胃之品以健运中焦之气,以利于机体行气化水、阳复湿化,疾病痊愈而解。总之,病后机体多正气极虚,邪气未尽,合理饮食,调理脏腑,以达阴阳协调,是防治疾病缠绵难愈及复发的必然选择。
2 脾胃与“治未病”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胃与“治未病”关系密切。具体而言,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脾胃为后天之本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人之生,全赖五味所化之精气,而脾胃之运化吸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资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供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所用;其次,脾胃主运化水湿,可与肺,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相配合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再次,李东垣《脾胃论》所言之“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邓铁涛教授之“内在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从发生”等观点,亦强有力地体现了脾胃对于机体的重要性。总之,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之正复驱邪,疾病向愈意义重大。
2.2 人以胃气为本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有“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如清叶天士“留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等,均指出了临床上治疗疾病时应以顾护胃气为要。胃气是机体健康的体现,胃气旺盛又是疾病康复的关键所在,即所谓“得胃气者昌,失胃气者亡”。脾胃若能健运,病者则可吃药和进食物,方可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以充足,以利于机体驱邪外出;病后初愈,症状多消失,但大多正气虚弱余邪未尽,此时如不小心顾护胃气,极易病复,缠绵难愈。
3 “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疾病防治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在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始终贯穿健运脾胃、顾护胃气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治未病”对脾胃疾病防治的思想,现就以下疾病举例说明之。
3.1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症,主要表现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同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而且确无器质性病变。该类疾病临床上非常常见,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而且对医疗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我们在社区和临床实践中以“治未病”思想指导该类人群,将会极大地减少其发生与复发。首先在饮食上,要饮食有节,《内经》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亦云:“因而饮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即是指平素饮食不可过饱过饥,抑或过于膏粱厚味等以致五味太过或不及而发生病理现象;更要根据“顺时养生”,春季属肝,主风,应该慎食辛辣发散之品;夏季为炎热之季,可食少许解暑之物,但不可过于寒凉,以防败胃;秋属燥,宜食甘凉生津之品以资胃阴,不可过食煎炸之物;冬季主寒凉,宜食温热之品,以温运助脾行运化之职。其次在情志方面,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等,要求个人排除私心杂念、不患得患失、不贪求妄想等;同时要顺时调畅情志,如春天宜条达舒畅,夏天当充实,秋天宜内收,冬天宜藏而不露等,以使七情不可太过,以免伤及脏腑而发生疾病;最后在劳作方面,要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正如《内经》所言:“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亦可运用中医传统之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强体之术,以抒发机体阳气,帮助脾胃运化功能。
3.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多以胃部受寒、饮食不节和情志不畅引起者多见。又因其常病情反复,病程较长,据中医学“久病多虚,久病入络”之理论,可知该病多兼见虚证和瘀象。因此临床上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于该类疾病的论治,要时刻注意保护正气,不可过于攻伐之法,以免更伤正气,加重病情,同时对病久者可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以防病邪深入血分,以期使病邪在卫气分而解。另外,对于胃部受寒患者要时刻注意保暖,春秋换季之时更应注意着装以保暖,同时少吃瓜果生冷之品,如若稍感胃寒之感,可即饮生姜水等温胃之品;对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的患者,首先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宜进食清淡容易消化之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高粱厚味、生冷等食物。对于情志不畅之病,要着重调摄情志,方中宜加大疏肝理气解郁之力;对已或未现虚象或瘀象之慢性胃炎病人,可酌加四君子汤以益脾胃之气,或三七、丹参、蒲黄之品以活血化瘀;适度活动亦不可或缺,具体而言类似与上文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之法,不再赘述。
3.3 脂肪肝
我国人群中罹患肝病者众多,而其中脂肪肝更是常见。中医学所论之肝与西医在解剖学上无差异,如《医学入门》云:“肝之系者,自膈下着右胁肋,上贯膈入肺,中于膈膜相连也”;但在生理功能而言,二者差异颇大,其中西医认为肝属消化系统,主要参与三大代谢,而中医更加倾向于消化吸收功能主要与脾有关,肝有主疏泄而助脾之健运之功能。临床上脂肪肝等病人往往表现一派脾虚不运之象,如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等,亦有胁痛不舒等肝经症状,因而可认为脂肪肝多为肝脾同病,又以脾病为重。临床上对于肝病的防治,最早见于《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病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亦云:“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亦明确指出肝脾多相关发病,因此“治未病”思想在肝病诊疗中的地位显得更加凸显。肝脾之关系具体可理解为:肝主疏泄以助脾运,脾主化源以资肝体。具体而言,肝主疏泄而为藏血之所,脾主运化,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达”,肝木得疏有助于脾土之健运,脾土健运则肝血充沛、疏泄正常。若脾虚不运,湿浊内生,湿邪郁久化热,肝胆疏泄失常;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肝之阴血亏虚,血败而不能华色;或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脉络受阻,结而成块;久病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若肝气瘀滞,木旺乘土,或肝木虚弱,不能疏泄脾土,均可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湿热病邪反复消长、缠绵不清,出现倦怠乏力、肢体困重、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口淡无味、甚至全身浮肿等表现。由此可见,肝病发病多肝脾相关,如能在肝病的治疗与调护中,时刻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把握肝脾相关原则,健脾运脾以养肝,疏肝柔肝以助脾运,则收效甚佳。脾虚存湿,当健脾运脾,但切忌过于滋腻、急于求成、急于峻补,而应以平和之药缓图之,同时还要注重消导和胃,可用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等健脾消食和胃。山楂味酸入肝而不敛,既可消食运脾,又能活血化瘀,且化瘀不峻而不伤正气;麦芽消食健脾和胃并有疏肝养肝之效,而无柴胡劫肝阴之弊。由此可知治疗脂肪肝等需重视“实脾”之法。对于肝病患者,实脾可以提高病人之正气,防治疾病进一步传变;同时,调理脾脏可以促进精微化生,以资肝体助肝用,促使疾病向愈。因此,“实脾”之法实为脂肪肝诊治中“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邓铁涛教授对于“肝病从脾论治”【sup】[15]【/sup】亦是强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3.4 肿瘤化疗术后
目前,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sup】【/sup】[16-17]。其可使许多敏感肿瘤,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等获得长期缓解或治愈;但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特异选择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机体内的正常细胞也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作用,最为常见是胃肠道反应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等,二者均可给病人带来次生痛苦等,严重影响了化疗的正常进行,使化疗不能顺利完成,延误了患者治疗时机,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而对于此类副作用的表现及病因病机,笔者认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大便稀或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白或白腻、脉细弦或弦紧等,其主要与某些化疗药物致使胃肠功能紊乱,气机郁滞,腑气不通,脾胃运化失司有关;造血机能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无华或苍白、爪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其主要与恶性肿瘤患者无论新旧发病,多虚多淤,化疗药物致使虚者越虚,尤其以损伤脾胃,使其生化无源,后天不足,不能营养于先天,先天无养于骨髓,骨髓无以生血,以致血虚,血虚不能充养于肌肤有关。鉴于此,笔者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结合临床,笔者提出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强,药毒伤正犯胃,致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浊毒之邪壅滞中焦,气机阻塞,胃失和降,气逆而发恶心呕吐。该病病位在胃,证属浊毒犯胃。《圣济总论・呕吐》曰:“呕吐者,胃气上逆而不下也。”《古今医统大全・呕吐哕》言:“无病之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府。”治疗上当以紫苏梗宽中理气、降浊止呕为君药,《药品化义》云:“紫苏梗入脾胃肺三经,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唯此纯良,病之虚者,宽胸利膈。”《本草崇原》云:“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化湿和中,生姜性温为止呕之圣药,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共为辅药。甘草补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能宣畅和中降逆、醒脾开胃止呕,切合病机,故可取效显著。《内经》亦指出“血者,水谷之精,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虚则血之生化无源;“肾主骨、生髓”、“肾藏精,血为精所化”,肾虚则髓海不得满,血不能化,故造血机能反应主与脾肾有关,治疗当以健脾补肾为法,方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紫河车、黄精、山茱萸、补骨脂、熟地黄补肾,升麻升提阳气而补脾。综上可知,如能就化疗病人酌用宣畅和中降逆、醒脾开胃止呕之药,佐以补肾健脾之方,于化疗术前后服用之,必可极大地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促使化疗过程的顺利完成,不贻误最佳化疗时机,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所包含的未病先防,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病后调理等内容,对于临床脾胃系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更好的去传承与创新,古为今用,更好地为现代人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福康,骆云丰,杨永,等. 名老中医杨春波脾胃病科研脉络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80.
[2] 张雷,谷松.《伤寒论》中“治未病”思想的体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79.
[3] 胡振斌,邱华,毛德文,等. 论"治未病"思想在肝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80.
[4] 吴俊琦,吴俊涛. 浅析亚健康治未病及运动养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20.
[5] 赵贵军,李品明,韩如刚.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4.
[6] 陈党红,杨志敏,黄培新. 中医"治未病"的机遇与挑战并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71.
[7] 梁健,李璇,邓鑫,等.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与展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02.
[8] 王丽,翁惠. "治未病"思想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03.
[9] 吴淑娴,张继泽. 张继泽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炎临床试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86.
[10] 封玉琳. 王霞芳谈小儿脾胃病研究的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14.
[11] 梁贤栋,刘龙民. 刘龙民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临证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140.
[12] 马聪懿,马红珍. 李学铭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35.
[13] 张伯礼.“治未病”与健康产业发展[J].环球中医药,2008,1(2):5-6.
[14] 王琦.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抓手"[J].环球中医药,2008,1(2):5-6.
[15] 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3-55.
去年回我爱人家,岳父给我们炖了牛肉汤。碗中只见汤不见牛肉,我喝了一口,感觉相当清甜,便请教岳父这么好喝的牛肉汤是如何炖出来的。他告诉我:用一斤黄牛肉加五碗清水,其他什么都不用放,用电炖锅小火炖8到12个小时就好了。这时牛肉已经基本炖烂可以不吃,单喝汤便可以。我听说常吃牛肉有补脾胃、长肌肉的作用,但是煲成汤效果会多好呢?另外,我们平时煲汤的时间是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只要煲到药材及食材入味就可以了。可岳父的牛肉汤炖了8个多小时,用得着吗?
岳父看出我的疑虑,笑着说:“这个牛肉汤的功效还真的很不错,你看看你岳母的气色就知道了!”我岳母有胃病,前年刚做完肾结石手术时,身体很虚弱,手术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她的脸色都是很苍白的。后来,岳父从一本书中看到这个炖牛肉汤的方子,书上说很多慢性胃病患者喝这个汤都康复得特别快,这个方子尤其适合病后、术后体质虚弱的患者。术后两个月,我看到岳母整个人都变了,胖了不说,关键是脸色很红润。她说自己在饮食起居方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除了休息得好之外就是得益于这个牛肉汤了。
牛肉性甘味平,入脾胃经,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治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等。《本草拾遗》指出,牛肉可“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体、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牛肉的热量很高,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热量的运动员会把牛肉作为主要食物,如美国NBA运动员就以牛肉为主要肉类食品,连姚明也不例外呢!
当然,平时多吃牛肉也达不到治胃病的功效,这除了与牛肉汤更加容易被吸收有关系外,还可能与其独特的炖制方法有关。不管怎么样,慢性胃病一般都是脾虚造成的,用牛肉来补脾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不过,如果因饮食不规律或者暴饮暴食造成的胃病就不适合用这个方法来调理了。还有的人经常会因情绪影响食欲,最严重的就是气得吃不下饭,中医的说法就是肝气犯胃,此时要调理也只能从舒肝理气下手,除了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之外,没有其他好办法了。
关键词:痞满;疏肝和胃;针刺;加味逍遥丸
本课题研究的肝胃不和型痞满。针灸治疗是通过直接刺激体内的神经系统治疗疾病的刺激方法。服药治疗是药物被消化系统吸收体内治疗疾病的方法。所以本人通过针灸治疗组与中成药治疗组对比分析,探求出更安全、更有效果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60例患者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者,按随机抽样分组原则,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①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特点。②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③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1.2.2西医诊断标准
1.2.2.1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为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淡、腹泻等。体检时可毫无阳性发现,或仅有上腹部轻度触痛。
1.2.2.2胃下垂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瘦长体形者,经产妇生育较多者,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有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眩晕等“循环无力症”的其他内脏下垂的现象。
1.2.2.3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慢性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易饱、嗳气、泛酸、恶心等,病程超过4 w。
1.3方法
1.3.1治疗组 选穴:内关、曲池、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公孙、三阴交。操作方法:将患者做仰卧位,暴露上臂、下肢、腹部,用75%酒精消毒穴位。留针30 min,手法为平补平泻法。1次/d,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程之间休息5 d。
1.3.2对照组 加味逍遥丸: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辅料为生姜。主治作用: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疗程:服2次/d,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程之间休息5 d。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前症状积分-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Radit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为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6.7%。提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治疗前,两组间相比较P=0.975>0.05,提示:两组在分组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经过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组内均有P=0.000
3 讨论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慢性胃炎系指不同诱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1-3]。研究发现慢性胃炎还与遗传、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胃下垂是胃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引发胃下垂的原因,在医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为常见的就是由于不良的饮食规律、不合理的饮食安排、体质等原因。器质性消化不良是由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胃肠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或因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可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被描述为“消化不良”,嗳气,胀满,上腹部疼痛,或者有恶心、呕吐、胸部烧灼样疼痛等一系列症候群,但又未发现足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故本病又称非器质性消化不良[4]。
内关穴归于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而通于阴维脉。阴维脉是联系全身阴经的脉络,五脏属阴,能治疗内脏疾病,所主治属本经之病和胃、心、心包络疾病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心包经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脏受邪而致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说明,内关穴可维持体内阴阳、气血平衡,以能缓解胃痛、呕吐等症状。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而大肠经之合穴。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调理胃肠等功能。还称曲池穴为“强身健体穴”,还可和胃利肠、健身强体。中脘穴属于任脉上腧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在生理上位于胃的贲门和幽门之间,因此能够帮助治疗胃部疾病。以主治脾胃病症,即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吞酸,膨胀,水肿,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胃炎,胃溃疡,胃扩张等。可帮助病人健脾开胃,解决各种消化问题。所以说中脘穴为“万能胃药”。中脘穴还是胃经的募穴,当胃有病变的时,最先发生反应,同样在此处治疗,也能有效缓解各种胃病。此外,中脘穴还是八会穴的腑会穴,也就是说,六腑的病,都可配中脘穴。说明,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马丹阳十二穴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N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能够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说明,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萌皇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能够治疗胆腑病症,脾阳不运、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导致的病证。说明,阳陵泉穴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之功。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输(土)、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返韧访骞俨≈ぃ黄疸、胁肋通、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以及肝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易怒等。说明,太冲穴具有调节肝脏,平稳情志,调理气血,平肝熄风之功。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临床上常配合应用,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说明,公孙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腹泻,胁下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瘾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说明,三阴交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之功。能通利而收摄,能活血而止血,能滋阴而利湿。总结起来,内关、曲池、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公孙、三阴交穴位均有疏肝、和胃、健脾之功,能够治疗肝胃不和型痞满。
参考文献:
[1]王驰.古代医籍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论述[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82.
[2]王如茂.痞证及辨治浅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9(2):21-22.
【关键词】 小儿腹泻;泻儿康;中医药治疗
小儿腹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如水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脾胃运化功能紊乱的疾病。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过临床实践,遣方选药,反复验证,组成了‘泻儿康’疗效方,做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方,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随症加减治疗163例,均在服用2~5剂药物后痊愈,疗效甚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63例中,男性患儿102例,女性患儿61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为5岁;病程1天~5天94例,6天~10天49例,11天~15天9例,15天以上11例,经过西医治疗无效者有87例。
临床分组:伤食型25例;风寒型9例;湿热型21例;脾虚型101例;脾肾阳虚型7例。
1.2 临床症候:⑴轻证:便次每日5次~10次,大便蛋花样或呈糊状,伴有低热等,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白细胞或脂肪球。⑵重证:便次每日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色绿或黄,伴有高热,呕吐,腹痛,烦躁等,大便常规检查在高倍视野下见有白细胞10个以上。
2 方法与疗效
泻儿康基础方(自拟):人参0.5g~2.0g,白术3g~6g,茯苓3g~6g,鸡内金3g~6g,干姜0.5g~2.0g,乌梅2g~6g。
临床随症化裁:伤食型去人参,加山查,炒莱服子,连翘;风寒型去人参,干姜加藿香,苏叶,生姜;湿热型去人参,干姜,乌梅加葛根,黄芩,黄连;脾虚型加山药,陈皮;脾肾阳虚型加附子,五味,诃子。
煎服方法:本方每日一剂,水煎3次,取汁浓缩,每次10ml~30ml,日服3次~4次。
疗效判断: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身体恢复如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者为好转。
治疗效果:治愈141例占86.5%,好转20例占12.27%,无效2例占1.23%,总有效率98.77%。
3 典型病例
冉某,男,1岁,于2010年3月5日来诊,患儿一周前患肺炎,肺炎愈后即开始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上,为不消化乳块,时常哭闹,经西医治疗无效,遂请中医会诊。查:患儿体质稍差,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紫至风关。诊断为脾虚型腹泻,药用人参0.5g,茯苓6g,鸡内金6g,白术6g,山药6g,陈皮2g,乌梅2g水煎取汁浓缩,每次10ml,每日4次,二剂后腹泻症状减轻,每日排便仅5次,5剂后即告痊愈。
4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之消化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发病较多。小儿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细菌或病毒。中医认为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但脾胃虚弱则是本病的根本的原因。如《脾胃论》“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胃既病,则脾无所享受,故亦从而病焉”。《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之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关键词】 运脾法;儿科;运用方法
1 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健运脾胃的重要性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小儿肠胃嫩弱”,“不胜药势”。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对小儿的五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后,在《幼科发挥》中说:“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却是本脏之气也。”他还在《育婴家秘》中曰:“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阶段,“胃受谷”之功能尚未健全,“脾消谷”之力较脆弱,然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谷精微需求量大,担负后天重任的脾胃又相对“不足”,从而形成了生理上“供不应求”的矛盾。
此外,小儿“脾常不足”为小儿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小儿“脾气稚弱,其运不全”,运化和吸收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有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但也有脏腑幼娇、消化力弱、易受损伤的一面,“脾常不足”常是儿科内伤、外感诸疾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只有脾胃健运,才能保持脏腑之间的动态平衡,不致太过和不及。这对于儿科临床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运脾法的立论依据健运脾胃,可以统称其为“运脾法”,它并非一种独立的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范畴。有行、转、运、动之义,此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1]。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胃病,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论及脾胃病变,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学术思想,认为脾胃病的证候特点是脾气困遏,运化失职,升降失司,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常用陈皮、丁香(木香)、青皮理气运脾为主,却不取补脾益气之品。他首创异功散,只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一味,便令补而不滞,补运兼施,用于小儿更为妥帖。钱乙这一临证经验和制方创意,开创了“运脾法”之先河。现代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也提出“故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他在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以其为指导思想,对多种小儿脾胃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
3“运脾法”在儿科的具体运用“运脾法”是健运脾胃之统称,结合临床实际,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分为如下六法。
3.1运脾化湿法用于湿困脾土证,症见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脘痞腹胀、口腻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水泻、舌苔厚腻等。本证多见于夏令时节,由外感时令之湿、内伤饮食如过食生冷瓜果或脾弱失运、湿浊内生所致,湿性黏滞,湿阻中焦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故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而不宜选用利湿之品。苍术味微苦、气芳香而性温燥,重在醒脾燥湿,是为主药;藿香、佩兰、厚朴、白豆蔻、扁豆、半夏、车前子等皆为常用之品。若湿蕴化热者,又可适当配伍生薏苡仁、黄芩、青蒿、六一散等清化之品。
3.2 运脾和胃法用于乳食积滞证,症见脘腹胀满、嗳气酸馊、泛恶厌食、腹痛泄泻、大便腐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由乳食不节、食滞中脘、积而不消所致。因脾喜运而恶滞,乳食积滞,则转运失职,升降失司。治疗此证,应和胃运脾,以恢复脾升胃降之性,临证宜用运脾开胃、化食消积之法,药取苍术、山楂、鸡内金、神曲、谷芽、麦芽等。积重腹胀者,酌用莱菔子、槟榔。
3.3温运脾阳法用于脾阳不振证,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口泛清涎、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薄白。多因久病或素禀脾土虚寒所致。因脾喜温而恶寒,中土虚寒,阳气不振,失于蒸腾鼓动,水谷无以腐熟转输,故见上述诸症,治当温运脾阳,以驱阴寒之气。常用药:炮姜、肉豆蔻、草豆蔻、砂仁、益智仁、附子等。
3.4 养胃助运法用于胃阴不足证,症见纳呆、口干多饮、夜寐不实、大便干结、尿少色黄、手足心热、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光剥。多因患儿素体阴虚,或因热病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伤阴所致。胃为阳腑,体阳而用阴,阴分不足,胃失濡润,亦不能受纳和腐熟水谷。治当养阴,但宜清补而不宜腻补,过用滋腻则足以碍脾。《类证治裁》说:“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于清补之外,又须佐以助运而不过于温燥之品,如谷芽、麦芽、山楂、香橼皮、佛手、山药之类。
3.5 理气助运法 用于气机不利证,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得矢气或腹泻后胀痛减轻、舌苔薄白。多由气机壅滞、运行不利所致。治当理气导滞,开郁助运,常取香味运行之品,药用陈皮、木香、槟榔、枳壳、丁香等。若患儿胃阴不足,则取药性平和之香橼皮、佛手以缓运宣通。
3.6 益气助运法用于脾虚失运证,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毛发不泽、精神不振、乏力易汗、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常由厌食、泄泻等病久延不愈,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所致。其证属虚,当予补运兼施的益气助运法,使补而不滞,生化有源。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山楂等。
【参考文献】
宇宙自然为大天地,人为小天地,只有把人融入宇宙天地之中,把天地人合一,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人,更好地把握人生命运,真正掌控疾病来络和祛病的根本法门。
“与天和长寿,与地和健康,与人和平安”。济南天寿人康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秉承传统的中医文化,倡导人的自然健康长寿理念,创下“三和堂”这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品牌,并在国家工商局完成了商标注册,几年时间,“三和堂”也凭借其服务和疗效享誉齐鲁,走进万家。
“三和堂”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又是如何做健康调理的呢?记者领你一探究竟。
养生保健源自古法秘传
内调外理“三和堂”专治疑难
自古以来,我国的中医理论始终提倡“调和阴阳,身即是药,以行补缺”的调理养生治病观。在中国最为古老的医学理论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明确的指出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服药),要往里求、往内求(调理)。也就是说要使生命健康,有了病后可以通过自身的调理来治病,并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使人益寿延年。
人们知道,有许多病是查不出原因的,有许多病打针吃药都治不好,有时反而越治病越重,越治病越多。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光靠药品效果并不很好,吃药只能维持疾病不再发展,甚至有时越吃药病越多,越吃药病越重。有时吃药后感觉病好了,可一旦停药后原先的疾病复又发作。其实,真正的疾病根源是在人的心理、性理和命理方面,打针吃药只是靠外力作用,从身体的外面靠强制性来治疗患者的疾病,只治标不治本。而病根依然存在于患者的体内,诱因出现肯定会反复发作。只有患者自身从内到外,从心到身的去整体调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祛除病症。
“三和堂”对患者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四元整体自然疗法。每一个走进三和堂的疾病患者,首先能够学会清理自身的气血、打开自身的经络、平静心性、保持良好的情绪;然后再由调理师对患者使用不打针不吃药的特色特效绿色自然疗法进行治疗;个别患者根据需要配有药食兼用的生命能源系列健康产品。更重要的是,“三和堂”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治疗患者的病症,还能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通和性理方面的修正以及命理方面的改变,引导患者充分激活自身的潜能,使患者运用每个人都具有的对疾病的修复能量,自身从内到外,从心到身的去整体调理自己的疾病,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康复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老顽症、慢性病和人们所谓的疑难杂症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使患者重新恢复健康。而且,“三和堂”四元整体调理疗法不但能对普通的感冒发烧鼻塞、失眠噩梦、胸闷气短、肠胃病、各种疼痛、乳腺炎、子宫肌瘤、男性前列腺炎等上百种普通病和常见病进行调理,还可调理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几十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所谓的疑难杂症。使患者从肌体上祛掉病症,并通过调理使患者从内里永远没有产生疾病的根源,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医术多样调病范围广
特色疗法“三和堂”推陈出新
“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汇集了特效风湿性颈肩腰腿痛、体控电疗、循经火疗、手诊面诊、温灸疗法、脊柱调衡疗法、脏腑点穴、全息耳疗、泥疗、韩国行血疗法、针灸速成、能量传感、平衡疗法、催眠术等十三项特效医术和有效治疗静脉曲张、有效治疗前列腺炎、有效祛除脚气脚臭、有效治疗腋臭、短期内治疗各种皮肤病、祛除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女子健康美容技术等。“三和堂”的治疗技法包含四大类共二十项技能技法等十项特色疗法。这些自然疗法既有传统医术和民间验方,也有祖传绝技,更有新潮的特色疗法。特效医术之全面,特色疗法之新颖,疾病调理范围之广泛,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这些疗法均以实际实用为主,互为补充,注重最终对疾病的健康调理效果,从人的肌体疾病到心理疾病,不论是普通病还是老顽症,不管是慢性病还是疑难杂症,都会有较好的调理效果,而且都是普通百姓容易接受的纯绿色自然疗法。
体控电疗不需要任何仪器,将220伏照明电直接输入电疗师脚下,形成生物电能后由电疗师控制适当电量,运用各种手法,首先打通患者的任督二脉,把生物电迅速渗透到患者体内,使经络、血管、肌肉等产生同频共振,瞬间打通人体的奇经八脉,使受损萎缩堵塞的神经得以气血通畅,内分泌得到调节,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也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效果。
电疗还能在治疗一种病的同时使多种病症得到康复,是一种既适合康复理疗,又适合保健养生的新型特效医术。对各种疾病均有非常神奇的疗效。包括:中风、偏瘫、脑血栓、头痛、失眠、风湿、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肾结石、颈椎病、胃肠炎、痔疮、乳腺增生、手脚麻木、腰腿痛、鼻炎、妇科、男科等疑难杂症。该疗法还对美容、瘦身有特效。因此该疗法被誉为“医界一绝”和“幸福疗法”。
脏腑点穴疗法以“百病皆生于脏腑,反映于经络”,五脏六腑失衡造成疾病为依据,通过对脏腑部位的点按、导引,通五脏、畅六腑,可刺激经络奇穴,增加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获得整体治疗与保健的双重作用,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内外科、妇科疑难杂症具有出色的治疗作用。
其手法包括:补、泄、调、压、推、拨、分、扣、按九种,每个穴位有补、泄、调三种手法,是头痛、失眠、心肺病、肠胃病、高血压、亚健康、肾病综合症、妇科、小儿科等病症的重要调理方法,“三和堂”重点传授对糖尿病、心脏病、肝腹水、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等疑难病的辩治。
韩国行血疗法是目前经过十九年临床验证的能够系统治病的自然疗法。其理论是在向人体各个器官供血末端最易淤塞的51个通道上,系统并针对性地引出体内的寒滞瘀血,使全身气血畅通运行,相应病痛就会自然消失。操作简单、见效快、治愈率高、治病彻底、不易反弹,且无任何副作用。
该疗法有效治疗:高血压、关节炎、手脚冰凉,各种胃肠炎、烧心、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痉挛、腹泻、便秘、积食,劳累过度而引起的头疼、偏头疼、顽固性头疼,气喘、胸闷、慢性疲劳,各种脱发,视力减退、充血、眼压异常、遇凉风出眼泪,风齿、牙齿怕凉,黑斑、老年斑、脂溢性皮炎、小疙瘩,忧郁症、心烦意乱、心跳胸闷,健忘症、记忆力减退,噩梦惊醒、失眠,尿失禁、痛经、风寒、便血、月经不调,各种皮肤炎、白癜风、红血丝皮肤,腰、背、胳膊、腿酸痛,浑身浮肿等。还可以起到神奇的自然减肥、美容和保健的作用,效果快速显著且不易反弹。
能量传感是更高层次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疑难杂症的调理方法。常言道:病由心生,人的疾病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由自己的情绪、心理造成的,再加之性理和命理与外力不相和,造成很多慢性病形成了疑难杂症,更使自己的人生道路颇多挫折和不顺。人身即为大药,该技能是通过引导患者激发自身对修复疾病的潜能与自然界的巨大能量相结合,不用打针吃药即可由内到外地调理自身的心理状态,并治疗所患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同时可以使生命充满活力。该疗法既不神秘也不复杂,可给几人十几人同时调理,三五天即显效,一般10天到20天即可恢复正常。
发展第二职业毅然开店
加盟“三和堂”口碑效益双好
四年来,“三和堂”不仅治愈了上万名患者,更是教授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员,并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加盟店。将健康养生,调理治病的理念广泛传播到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鉴于“三和堂”良好的发展形势及独到的治病方法,本刊记者于2010年8月29日赶赴济南,对“三和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
到达“三和堂”总部后,“三和堂”加盟总部的中新老师正在送别烟台的两位加盟商,记者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她们学习的相关情况,在得到她们对培训很满意的答复后,记者对“三和堂”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日下午,由中新老师带领记者前往济宁市,考察并采访济宁地区的加盟合作商。
“三和堂”济宁加盟合作商曹雪环女士,今年43岁,以前从事的是服装和工程项目。长年的奔波劳累,让她患上了颈椎病,平时头痛不说,晚上失眠是经常的事,有时候两三天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2009年底,曹雪环偶尔听到山东经济广播电台节目中中新老师介绍的健康养生理念,感觉很是独特新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曹雪环来到济南“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想亲身体验一下是不是真有那么好的疗效。
中新老师亲自为曹雪环分析了病症的成因,指出她的病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气血不畅造成的,治疗起来相对简单些。调理师为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并配合行血疗法综合施治,她当场就感到轻松许多,两次调治后疾病症状好了。在亲历了这一番非同寻常的调理后,曹雪环意识到,这种不打针不吃药的治病方式,即无毒副作用又切实有效,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她看到了这一新的商机。于是让丈夫多操心一些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自己则带领四个人去济南三和堂学习调理养生技能和健康疗法。
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后,曹雪环开始筹备在济宁开设自己的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在丈夫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操持辛劳,她完成了店面的装饰装潢,六月底,济宁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隆重开业了。这是一间三层楼的店面,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理疗床位共有40多个,在济宁市是数一数二的旗舰级高档店面。不但硬件设施好,店内的从业人员都是三和堂的老师手把手调教出来的高徒,因此开张后在没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仍在济宁形成了不小的轰动。
曹雪环说开这个店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及家人,自己的颈椎病、失眠好了,丈夫的多年的腿疼病和从年青时就有的脚臭脚气毛病好了,女儿患有鼻炎,治了好多年都不见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鼻炎症状也消失了,而且至今没有再犯过。
丈夫不但全力支持妻子投身于调理养生事业,还积极的向身边的朋友宣传。靠着出色的疗效和大伙儿的口口相传,前来三和堂调理的客人越来越多。开业两个月的时间,月均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
“从开业到现在,我就没做什么宣传。到店里来就诊的疾病患者,基本都是被那些治好的患者介绍过来的,而最初来看病的那些人,都是我们自己的朋友。在这方面,我家先生功不可没。我开这个店并没想到要挣多少钱,只要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我心里就很满足了。”在被记者问及来就诊的客流情况时,曹雪环如是说。
老人求医两年仍不治
综合调理三次能上楼
记者在结束对曹雪环女士的采访后,已经是下午5点47分了。原以为在这样的时段不会有患者前来就诊,没想到却看见一位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缓慢的走进店中。于是记者便对老人进行了现场采访。
王翠兰大妈是土生土长的济宁人,今年57岁。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三和堂调理了。由于年轻时不太注意身体保护,大妈的左腿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和静脉炎。两年前,王大妈病情变得很严重,左腿已完全无法伸直,而且无法行走。在这两年来,王大妈几乎看遍了济宁、济南的各大医院,150多元一针的培丙酯也不知打了多少,可就是不见好转。后来,在外甥媳妇的介绍下,王大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曹雪环的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接受治疗。在经过全面整体的四元健康调理后,仅治疗了一次王大妈就在儿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看到这一幕,大妈的儿子兴奋的话都说不利索,只是一个劲的嘟哝:“神了,站起来了,妈站起来了。”而在经过了三次治疗后,王大妈已经可以在不用人搀扶的情况下自己缓慢的上下楼梯了。
当记者结束了对王大妈的采访,看到大妈颤颤巍巍的下楼时,本想过去搀扶一下。可王大妈却说:“别扶我,我能走,我现在可是能自己走了。”大妈的话引来了大家一片善意的笑声。在被记者问及调理后的感想时,这位朴实的山东老人并没有更多华丽的溢美之词,只是实实在在的说:“我要知道这里治得好,我早就来治了,也省得花那么多冤枉钱,还受那么多的苦和罪。”
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
济南市郊区的李勤举老人今年78岁,患有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等多种慢性疾病,胸闷咳喘、下肢浮肿,走路像脚踏棉花一样不稳。春节后住过两次共一个月的医院,病情只是略有好转。今年五月份经过“三和堂”四元整体调理半个月后,浮肿消失,肚子变软,吃饭正常,气喘平和,可以走一公里的路程,不但扔了拐杖,就连原先有些弯曲的身子也直了起来,很多人都说能把心脑血管病人调理得这么好真的是不可思议。
吉林的高女士44岁,常年上夜班熬夜导致内分泌失调,脑供血不足,导致胃脾肾气四虚,浑身无力,脸和胳膊上有许多老年斑,心情烦躁郁闷,不愿见人,为此辞掉工作专门出来治病。中药西药保健品吃了一大堆,排毒的养肾的滋补品,只要有人推荐就食用,治了一年多效果都不大。六月初慕名来到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运用四元整体疗法调理不到一个月,即改变了原先的所有症状,面色红润光泽,从心到身恢复了原有的自信,现在南方做药品销售工作。
卞女士36岁,有五六个乳腺纤维瘤,乳腺炎化脓疼痛难受,医生要求她手术治疗,很多顾虑她选择了三和堂保守治疗,手法调理时从往外流黄水,一次有效止疼,二次消肿,五次竟然奇迹般的好了,高兴的患者后来一车送过来四名乳腺病病友。
梁先生双侧股骨头坏死已经三年多,柱双拐都难以走路,医院诊断为四起,要求其手术置换股骨头,费用得七八万元还不保证病情完好,三和堂四元整体调理几天见效,短短几个月花费一万余元就完全达到了自理的程度,走路也比以前轻快多了。
在与中新老师相处采访的过程中,他的电话隔不久就会响一次,而中新老师每次都极其耐心的为咨询的读者和听众详细的解答各种问题。据中新老师说,三和堂新一期的绿色自然疗法培训班将在9月24日读者节结束后开课,所以最近打电话咨询的人格外多。在即将召开的读者节上,中新老师将现场为大家展示三和堂绿色自然疗法的神奇,也欢迎想加盟的朋友和广大患者朋友前往进行任何疾病的调理,以验证最终的调理效果。
“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加盟合作总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141号
电话:0531-88770933
山东济宁加盟商:0537-2654777
患胃癌前病变也不应“恐癌”
很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所患的疾病是胃癌前疾病,再加上某些医生过度夸大癌变危险性和某些媒体不恰当的宣传,恐癌心理非常严重,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患者胃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事实上,尽管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异型增生的患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但最后真正发展到胃癌的还是极少数。而且,早期的治疗可能阻断疾病向癌的转化和进展。
“藐视”不等于“漠视”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的患者不需要过于担心,对胃癌前病变要采取“战略上的藐视”。但这也不是说要不管不顾,听之任之,而是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调养,这样才能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战略上的藐视”事实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视,是解除思想包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战术上来说,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应该做到治疗、调养、监测三方面相结合。
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对于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还缺乏理想的方法和手段。中医整体辨证结合胃镜下黏膜情况,活检病理情况,运用中医复方扶正祛邪,改善黏膜腺体的萎缩,治疗癌前病变,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或阻止病变的进展,减少胃癌的发生率。通过中药调理,很多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及病理检查获得明显改善,胃癌前病变可以得到逆转。
汤药好还是成药好
中医治疗本病可采用汤药和中成药治疗两种方法。汤药是个体化的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患者体质、症状、黏膜下表现及活检病理的情况处方用药,可获得较好效果。
中成药服用方便,但相对中药汤药来说,一种中成药一般来说只是对某个证型的萎缩性胃炎效果好,对其他类型的疗效就要略差一些。所以我们建议患者还是尽可能服用汤药,如果遇到需要出差等不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中成药。
不管是汤药还是中成药,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应该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念。正常腺体的重建需要3~5个月的时间,要想使癌前病变得到逆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疗程服药。此外,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膏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可起到改善体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
调养:养成“三好”生活习惯
慢性胃病“三分治疗七分养”,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在积极及时进行正确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吸烟、饮酒、日常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的食物、高盐饮食、进食过烫的饮食等,都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因此,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尤其应养成以下3个好习惯:(1)不吸烟、少饮酒;(2)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低盐饮食、不暴饮暴食、不食用过热的饮食;(3)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腌制的、烟熏的、油炸的食品,不吃霉变食物。
监测:防治战术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