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工电子技术笔记

时间:2023-12-13 11:20:37

导语:在电工电子技术笔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工电子技术笔记

第1篇

关键词:官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90-01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常30~50岁的妇女。根据肌瘤出现的部位,通常可以将子宫肌瘤分为三大类: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比较常见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因为子宫肌瘤生长位置的不通,手术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对于黏膜下肌瘤一般采取官腔镜电切术或者子宫动脉栓塞术这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本文选取了7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官腔镜电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主要包括:①患者均已采取B超和临床结合的方法确诊患有子宫肌瘤;②患者符合手术指征;③所有患者患者所患肌瘤的类型为黏膜下肌瘤;④手术方式是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宫腔镜电切术。将上述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组和官腔镜电切术组,各35例。

1.2手术方法

(1)子宫动脉栓塞术组

子宫动脉栓塞术主要的步骤为: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铺巾和消毒,在对右侧股动脉穿刺时采取改良Seldinger技术,造影明确肌瘤供血动脉及血液供应情况;②对患者选择性插管在子宫动脉内,用碘化油及平阳霉素混悬液对子宫动脉采取栓塞宫腔镜电切术组。③最后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手术结束之后进行常规化的抗感染操作。

(2)官腔镜电切术组

官腔镜电切术组主要的步骤为: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把宫腔电切镜放入后,对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并且根据肌瘤的类型进行选择电切方式;②其次在电切的过程中,实时对患者的患者切割的范围以及深度用B进行监控;③最后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手术结束之后进行常规化的抗感染操作。

1.3随访

随访的方式是在门诊进行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的复发以及残留情况进行记录。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回访。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的表示采用百分率。对计量资料的均值进行比较采用μ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子宫动脉栓塞术组和官腔镜电切术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都是100%,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对比

子宫动脉栓塞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官腔镜电切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两组患者12个月的随访结果

在随访中观察到子宫动脉栓塞术组35位患者的子宫肌瘤逐渐消失,患者手术的治愈率达到100%;官腔镜电切术组患者有5例子宫肌瘤残余者,有4例子宫肌瘤复发者,患者手术的治愈率达到74.3%。通过随访调查可以发现子宫动脉栓塞术组患者的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宫腔镜电切术组,P

3 讨论

按照子宫肌瘤胜场的部位,可以吧子宫肌瘤可以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两大类,二宫颈肌瘤又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三大类。粘膜下肌瘤就是指肌瘤朝着子宫腔的方向生长,并且向宫腔中突出,而子宫肌瘤表面则仅仅被粘膜层覆盖,这个类型的子宫肌瘤是较少见的宫体肌瘤,约占宫体肌瘤的10%~15%。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粘膜下肌瘤特别容易形成蒂,就像是在官腔内生长了异物一样,同时它还会导致子宫收缩,这样会使得肌瘤被挤出子宫颈外口而从阴道突出,所以粘膜下肌瘤在确诊之后要尽快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常常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生育要求,子宫肌瘤的部位、数目、大小等等因素来作出不同的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其独自的适应症,手术治疗的方法非常适应于以下的状况:有恶变发生可能的子宫肌瘤;不育或者有反复流产的现象;压迫直肠、膀胱;使用药物治疗没有疗效;合并急性腹痛等。

值得关注的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比较多,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所采取的手术方法有所差别。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观察组35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35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达到了100%;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

第2篇

1.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 课程简介和模块建设依托的专业基础

所谓模块化,指的是“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的主题式教学单元”,模块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及考核内容的透明度,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灵活度,教学内容应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选材灵活,形式多样。

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是工科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之一。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我国电工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需的知识理论、技术技能,也可为后续电类课程学习和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化教学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属于非电类专业,学生缺乏前期的学习基础;②电类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容易脱节;③不注重激发与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电学技能;④严重缺乏电类知识的自学能力。

2.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 课程内容建设

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可将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内容确立原则: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将如何调整教学内容纳入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有一种服务整个后续电类课程的理念;依据非电类专业各关联专业课程的需要,确定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的培养体系与培养主题。

3.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 教学方法的运用

(1)“面向大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提升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化教学质量、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一步。这里提出面向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服务思想,要求教师不仅为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后续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即提供一种全程化教育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型教育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型教育。

(2)课程考核质量评价方法多样化。建立并完善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模块考核评价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考核方式力求多样化,引入成绩影响因子,如上课笔记、实验、课堂讨论、创新实践等。

(3)教学管理的强化。首先,要加强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课程的教学质量控制,尤其要进行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控制;其次,不断进行师资力量的培训,包括教学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技能培训;最后,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4)虚拟教学实验手段的引入。电学仿真软件具有投入少、效果好、方便实用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很有帮助。

(5)大力倡导学生自学与互学活动。当今,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被淘汰或者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提倡学生自学与互学的教学活动同样显得非常有意义。

4.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 课程建设规划

(1)积极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定位,充分体现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I”模块教学课程体系,自主选择其教学模块,设计好课程的培养方案。

(2)教材、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讲课内容等,应全方位地体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求。

(3)以实践性和创新性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

第3篇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①多种方式的问答。问答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者是实践经验,有目的性的引导提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作答,有的则是为了抛砖引玉带出之后的新课程,不回答,同时根据教学进度适时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②诱发求知欲,进行实体演示,演示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程中运用教学用具或者做相应的示范性试验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摩实践将所习得的知识加深理解的一种方式,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际更为贴近。③不断地练习,进行章节测验。④运用类比法教学。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是将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同时进行讲解,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⑤不断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授课完毕后,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过程,这对知识的梳理与加工有很好的效果。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得学生信任、尊重老师,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个人的良好人品与修养,会得到人们的欣赏与向往,作为育人者,教师应该更为注重个人素养及人格魅力,只有拥有了渊博的才识,具备极强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品质。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在学生们眼中会起到放大的效果,教师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⑦讲解二极管的整流功能时,就和学生说,大家听说过“整容”吧,整流和整容是一个道理。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⑧在教授新课时,避免一次讲的太多,讲一点,练习一到两节复习巩固,千万不要讲的太多,避免学生害怕学习该门课程。

2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模拟电路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基础实验、提高实验与职业技能,电工电子基础试验中心拥有创新实验室,可以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电工电子的综合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在实验的内容教学中,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试验比例。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对枯燥无趣的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利用实验课中的器具实验用品进行模仿验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模拟电路实践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课目,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来选择安排实验学习。例如,放大器的Q点和动态特性的图解法是非常抽象的教学内容,经过相关程序的仿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路设置Q点的必要性,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不同之处。根据黑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为不同专业安排的1周~2周的模拟电路实训,设计培训、制作电路与电源,一阶滤波器电路,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学生首先进行理论设计及计算,然后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到动手操作、调试、焊接、制作。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学会财务分析电子电路。首先,要让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听课前先预习的习惯,然后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将教材的重点、难点、惑点等都找出来。其次,督促要求学生做好随堂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记重点记录教师讲课的,主题、重点、难点、概念,关键词,对难点进行重点标注,以方便课后的复习。督促学生复习可以防止遗忘。课后学生自主的温习课程及笔记,可以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加深理解。

4教学应有侧重点,以应用为目的

高职要重点着手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要彰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侧重于应用性、针对性。将知识与能力相互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的的初衷是对其的灵活运用,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侧重点。目前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浅的实用性,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授课时不可再生搬硬套之前的教学方式:首先讲解元器件的原理、特征、性能,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再举例说明它的具体应用。曾经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偏重于细节,忽略了整体概念的讲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副作用。因此授课时应有所侧重,重点讲解新思想、方法及应用,重点讲解所谓粗线条分析。需要与实际电路相结合,使学生对电路的应用更加了解。

5设计特色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引发人们的兴趣,同样,课堂必须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掌控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时老师以非传统的方式开场,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开场:同学们都听说过家里用的煤气罐,煤气罐的开关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气体只能出,不能进,也就是,空气不可以进入煤气罐,只有煤气可以从煤气罐出来,这就是煤气罐的单向通气性。同样,同一种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它的作用原理和煤气罐开关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在讲解二极管的内部构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同学们早餐吃三明治没有,哪位说说三明治是怎么制作的,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因为三明治分为三层,中间是薄薄一层火腿,因此我们可以带出今天要介绍的与三明治相似的半导体器件———三极管。它能分为三个区:集电区、基区和发射区。其中发射区掺杂浓度较高,基区非型常薄,集电区面积最大。这样的开场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顺利展开。

第4篇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资源 电工电子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这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属于比较重要的部分,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应用到的线路、电器设备有着较大的关系。电工电子技术覆盖面广,实验量大,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与理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随着先进技术及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工电子技术试验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构建创新的试验教学制度,是有效培养创新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发展趋势。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创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2]。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3]。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4]。

基于此,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对微课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以期为“微时代”背景下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于一线教师,尤其是各个学科教师来说,技术门槛是拦路虎。然而,在过去两三年间,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美国的LiveScribe SmartPen与瑞典的Anoto智能笔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日本东芝公司独辟蹊径,设计开发了东芝玲珑微课制作系统。不仅如此,录播教室的迅猛发展,为微课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环境保障。微课制作方法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iPad录制,等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不仅如此,ShowMe、EduCreations、ZTE录课通、课程派()、K12录课通等一批基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浏览器的录课软件系统也涌现出来。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具体微课制作细则如表1。

二、微课在电工电子实验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全非电类各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程,既是理论知识的载体,又是科研技术与方法的综合,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共性。就具体过程而言,它是实践操作与方法训练的统一。就内容层次而言,它是技能训练与研究探索的统一,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受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数量的限制重复性强,是理论课重复性的3倍以上,教师的授课压力相应增加,但教学效果并非线性增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效率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课题,微课为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中的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为例,可根据微课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实验仪器和学生情况,写好微课脚本,内容包括实验原理、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等,按照表1所示的微课制作细则精心制作成微课课件,录制微课资源,将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并上传到微课平台上,供学生课外学习。这样在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知识有了系统的理解,如图1用思维脑图展示的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微课。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实验课从注重讲解、实验测量到注重引导观察、逻辑分析、讨论、测量、原理应用,兴趣化扩展相结合;从传统教学到生动化、兴趣化教学,引人思考,形式灵活,增强启发性、开放性、互动性、探索性,克服传统的演示教学、说明书式教学,手把手地辅导,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不再养成被填鸭的惯性和思考惰性,而教师也成为问题老师,把过去讲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耗费的时间用于课堂上启发、引导、互动和创新操作,使课堂变得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富有创造性。

微课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将微课运用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可以产生以下良好效果。

1.实验可直接演示

实验现象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以前只有在教师上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才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现在在电脑、平板甚至手机当中就可以直接演示,使学习更大众化。

2.教学内容可反复演示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讲究逻辑和衔接的课程,一旦中途有某个环节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懂,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工电子实验的理解,导致实验操作无法正常。利用微课课堂教学视频,是可以反复观看、反复研究学习的。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可以反复演示的。

3.操作步骤可直接演示

电工电子实验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实验的操作过程,有了微课,实验教师无须讲解整个操作过程,学生只需直接观看视频就能明白电工电子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

4.一对一教学成为可能

几十个学生对一名教师,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理解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衍生的问题就各不相同,而教师只有一名,大家一起听课学习难免有一些学生照顾不到,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有了微课就不一样,视频是一对一的,教学内容、实验现象、操作步骤都可通过视频一对一展现,将节省的时间用于教师分别回答学生的问题,避免了有的学生早已懂了而有的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

5.师生教、学理念的大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进入实验教学,相当一部分是滥竽充数的,抄袭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现象比较严重,这里面既有教师的原因,更有学生的原因。学生不想学主要包括: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没有方法,学习能力差,学习环境差等。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强调自主、研究、合作,强化师生互动、研讨、创新,共同努力。通过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克服满堂灌,以课内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强调课外学习、自助餐式的学习,以结果考核为主向结果和过程结合转变,从过分重视分数中解脱出来,强调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解放了教师,还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学习和怎样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学习方法是终生学习的法宝。

三、结语

微课这种特别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将持续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关注,广大一线教师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将不断增强,微课设计开发制作的参赛动机将逐步转向应用导向,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将走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一线教师、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多方协作的资源建设新格局将逐步形成。不仅如此,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相关技术日渐成熟,软件可用性越来越好、硬件功能越来越强,且价格越来越低,微课平台不断增多,对一线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低。对于区域来说,关注点将由组织大赛转向微课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开发制作门槛将不断降低,教师关注点将由技术和形式转向教学设计与创意。因此,对于电工电子实验课来说,可利用微课强化教学效果和创新学习模式,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陈宝远,邸斌.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实验教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113-1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分组讨论法 网络资源 模块化 考核方式

论文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在非电类专业里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各高职院校2+1教学模式的实施,专业技术基础课面临较大范围的被压缩或者整改,课时的实时变化迫切需要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目前,理工科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较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推广轻理论重实践的多层次教学模式有效吸引高职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方式、考核模式。

引言: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周围陌生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需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他们首先接触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在入学的初期肩负起教学引桥的重任。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过去那种重理论推导、轻实践操作,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完全没有吸引力,他们因为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方向很快出现厌学情绪,对于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较低的同学甚至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无法理解,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会让我们深感困惑。所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怎样改革才会达到如期效果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深入研究。本人就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设施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入门应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采用模块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质量

现在大多数院校推广2+1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课时已经被相应压缩或者是与其它科目合并,针对纺织系列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授课课时更是已被大幅缩减了,有个别班级课时已经缩短为只有32节,有个别班级仍保留为68节,班级授课课时相差较大,甚至个别专业课程的名称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专业课程设置而引起授课课时不同的教学。目前,我们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按64节的总体课时分别设置有: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的应用、变压器与电动机、电机控制电路分析、模拟信号放大电路、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数字信号放大电路、电工实习共模块,各教学班级可以根据开课课时和专业设置不同选取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课时少的侧重强电方面的知识,课时多的添加与相关专业匹配的电气控制方面的内容,弥补理工科非电类专业没有开设电气控制课程的缺陷,充分体现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

二、向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倾斜

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侧重基础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些使用率不高、对高职类学生偏难的概念应尽量省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取消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用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实训教学取而代之,我们的实训教学开设有万能表的使用、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三相负载的连接与测试、电机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测试、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交流电和直流电转换的测试、模拟信号放大电路的测试、基本门电路的认识与测试等共内容,个别条件允许的班级还开设电工实习。在实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常用仪表的使用,并通过仪表的使用让学生对实际应用电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万能表是一种常用电工仪表,看似很简单,其实真正掌握并非易事,档位多、量程多、功能多,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需花一定的心思才能弄懂。如在使用万能表测量元件电压和电流时,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并通过计算电路参数来正确选择档位和量程,学生在正确使用万能表的同时也就基本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了,并且对其较难理解的方向性也有更明确的认识。每个实训内容都应重视学生操作过程,而不是实训结果。很多院校已采用边理论教学边实操的现场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不是教会学生所有的问题,而是传授一种实践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才是关键所在。

三、采用分组讨论法,激活学习积极性

认真观摩各种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分组讨论法很适合现代高职高专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性和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分组讨论法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环境,相对老师讲原理,学生做练习的那种单调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感到很兴奋。分组讨论法可让学生按志愿进行分组,以每四人为一个小组,然后确定一名小组长,上课时可适当要求学生按组就坐,以便课堂讨论时能够互相研究、互相讨论、实现结对帮扶、共同进步的目标。分组讨论法把问题带回到小组中,小组成员共同寻找答案,然后由小组推举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成绩共享,这样他们都会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而互相感染,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要想获得如期的效果,当然,适当的加分奖励是必要的。虽然是大学生,通过游戏娱乐也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要求各小组成员利用简单的电子元件制作小游戏拿来共享,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学难度也会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到降低。

四、采取潜移渐进式教学,实现步步为营的目标

我们总想把自己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学生学不到东面,又怕学生怀疑自己没有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总喜欢钻牛角尖,教学生进行一大堆的理论推导,其实这样往往会把学生吓跑,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不少是文理兼收的,部分中学的教学条件也较差,所以需从简单入手,进行潜移渐进式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展开课堂教学,实现步步为营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对电方面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教学中,可以从日常接触的安全用电方面入手,如电流的大小、频率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生产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如何用万用表判别电路中的断路点等,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能完全正确回答,这就是实践经验问题,学生没有把理论问题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如果让学生自己拿电表进行测试,在测试前让他先回答,大部分学生却能正确回答。又如当介绍到如何选用保险丝的额定容量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有多少,然后计算一下总功率,再计算需要多大容量的保险丝,通过这些简单的运算,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还知道它跟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更换一支日光灯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学生也会觉得很复杂,这就是动手能力问题,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一切从简单做起,主要他们入门了,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网络上的现代信息资源,充分展示了电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能拓宽在校学生的视野。电工电子技术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把所有教学资料悬挂网上,学生可以很轻松从网络上搜索到教学内容,课外练习、作业、实训资料、PPT等教学课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大作业,如在实训万能表的使用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视频播放器在线观看万能表的使用,学生事先有了万能表的感性认识,实训过程就会更顺利。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灯的种类有那些?世博环保的LED灯是什么灯,为什么比普通的白炽灯和日光灯节能?如何用二联、三联开关控制同一盏灯,这些内容都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电机控制技术中往往用到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先进设备,由于课时限制,基础课程不可能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性能,增加对这些设备的一些感性认识,让先进的科学技术率先走在前沿,学生就能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调整考核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考核是衡量标准之一。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考核方式,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考核应把重心放在对平时知识的积累上,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学生若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有一定质量的电路板,或者参与一些控制电路制作,学生的平时成绩就可以得到适当的提高,对于能参与全国知识竞赛活动的同学甚至可以免修,这样就给学生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抄作业是现代高职类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的作业错漏,会让你感到布置普通的课外作业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了,因此,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大作业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值得推广。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把课堂笔记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考核的一方面内容。过去的考核方法常用三七开,也就是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样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甚至有通过一次考试就能过关的现象,无法充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现改为开,也就是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充分体现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能显著地提升教学效果。

时代在进步,企业讲求竞争,课程教学改革应不断深化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只有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不断努力中创新,找出适合现代这个层次的课程教学模式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参考文献

[1]张新华.陈敏辉.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科技信息》,2010年第13期.

[2] 宋清龙.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电脑学习》,2011年01期.

第6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87-03

一、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技术是飞速发展的学科,它有着完整的体系,而且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应用非常广泛,并迅速地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因此,“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非电专业一切电类后续课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等)的基础,学时少、内容多,不能轻视,否则,对以后的学习将会造成很大影响;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技术重在应用,他们应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为此“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就要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所以我们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课程之外,还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

二、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及效果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由于具有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辅助“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1]。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2]。但是要注意研究多媒体教学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仍要保证教学效果。针对一堂课内容很多、信息量大、进度过快、学生来不及看清楚、笔记也不易记录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的重点处多重复几遍且讲解透彻,从概念理解、基本组成、分析方法等问题上循序渐进地讲解。另外,我们将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使学生不需要记课件上的内容,只需把上课的重点难点记住,做适当的笔记。同时,我们在准备课程课件内容时,对比较抽象且难理解的内容运用了动画表现手法,还准备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作为补充。例如在讲解PN结的形成时,我们同时播放描述内部载流子运动情况的动画短片;在讲解晶体管电流放大作用时,课件内容上加入模拟载流子运动的动画,来演示内部载流子通过两个PN结时的主要运动过程,这样更容易看出晶体管电流放大作用其实是“以小控大”的实质。通过这样生动直观的教学表现方法,可以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并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效果很好。

2.注重第一堂课的课程概述,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电子技术”包含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一堂课在引入新课时从“电子技术发展史”开始介绍,在讲述历史过程的时候逐渐让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需要学什么,同时教师在此基础上考虑“讲哪些内容”和“怎样讲授这些内容”。然后介绍电子设备的构成、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和优缺点、课程的学习要点等。举例生活中的电子设备例如收音机、计算机,介绍设备的构成,即哪部分是模拟电路,哪部分是数字电路,它们怎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等。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电子设备内部结构原理的欲望,为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第一堂课我们就告诉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模拟电路内容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入门比较难,所以遇到问题要及时答疑,以便更容易把握课程思路;不过即使模拟电路学得不太好,数字电路也可以学好,二者并无太多联系。这样学生既明确了“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的关系,又不会因在模拟电路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影响到数字电路的学习。另外,我们还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该课程的意义,以及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便让学生重视并能尽快适应该门课程的学习。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易出错的问题请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结果,从而逐渐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模拟电子线路中几乎都是交直流共存于同一电路中,它们既相互关联(直流是交流的基础),又相互区别(不同通路的信号不同)。所以针对这种复杂情况的电路,就有其特有的基本分析方法,即对不同的通路分别进行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而初学电子技术时,经常有学生概念不清,会出现把静态和动态混淆起来的问题,这样就会分不清楚哪些是直流参数,哪些是交流参数。比如在讲到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在讲解了基本放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之后,列出几个有这类错误的等式让学生进行纠正。例如让学生来说明等式“I■=■=■”中错在哪里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等式中出错的地方是将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列在一起了,原因就是混淆了静态和动态的概念。这样在改正错误等式的过程中,学生即理解了基本概念,又避免了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在课堂上着重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尤其对一些关键的地方突出讲解。以“基本放大电路”这章的习题为例,学生在电路求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参考方向不标注或标的有误、电路结构不熟悉等问题,导致求解错误。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将易出错点着重圈出来,从求解该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基本思路讲起,深入剖析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如微变等效电路中“等效”概念的理解、电路结构的判断与分析等)并加以纠正,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4.开设实验课,加强实践环节。“电子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为“电子技术”课程开设相配合的实验课。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强调理论性,后者强调实践性,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实验课,可使非电专业的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常用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某些电量参数的方法),增强其实践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3]。所以说,必要的实践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巩固理论,让学生经过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4]。实践证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适当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内容,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以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四人优先判决电路”实验为例,此电路是用来判断哪一个预定状态优先发生的电路,如同判断赛跑者谁先到达终点或者用于智力竞赛中的抢答者等。通过对实验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性。同时,通过接线、测试、排除故障等实验环节,使学生的动手及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5.在课程进行中,介绍一些当前流行的相关模拟软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引入具有分析、仿真电路功能的仿真软件,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仿真软件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己完成,这也是很好的拓展环节,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电子技术”课程中贯穿很多实用的电路,例如放大器、振荡器、译码器、计数器等电路。在教学中介绍EWB、Multisim等软件,并选择典型例子进行仿真演示。例如在讲解如何利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时,先介绍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以设计监测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电路为例,按照设计步骤将逻辑电路设计出来,最后采用EWB软件对所设计出的逻辑电路进行仿真,同时将仿真结果在课堂上演示出来。仿真结果分别显示了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正常时故障报警指示灯不亮,以及交通信号灯出现故障状态时故障报警指示灯亮的逻辑电路工作情况。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完理论知识以后,通过看仿真演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直观地观察各种输入状态下的输出情况。同时在课下学生也可以利用软件模拟这些功能电路,通过波形、显示器等观察分析模拟结果。实践证明当所学理论和观察到的模拟结果一致时,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

6.课程结课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清楚了所学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时,才会产生兴趣,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鼓励指导学生准备工具和电子元件,通过所学的电子技术原理,设计简单的实用电路。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就更容易记住和理解[5]。之前有材料系的一名男生利用所学“电子技术”知识,设计了一个彩票摇号和显示系统的电路,并用仿真软件将电路搭建出来,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他的仿真演示获得了满堂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研究欲望,开启从学习到研究、创新的旅程。此外,实验教材中也增加了自主设计型综合实验(例如实用智能照明控制电路、电子拔河比赛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完成。通过综合性实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真正体会并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渗透、融合,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应用很广、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科学,着眼于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与其相配套的系统的方法与概念,例如由线性器件到非线性器件的转变、合理近似的应用、工程实践性等。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将传统的单一、单向、细节式教学方式向多样、互动、平台式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参考文献:

[1]侯俊勇.电子技术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价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5):76-78.

[2]王坚.“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实践与思考[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3]韩守梅,刘蕴络.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1.

[4]王文涛.浅谈电子技术教学应关注的几个方面[J].科技致富向导,2011,(6):84.

[5]郭亚宏.电子技术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1,38(1):194.

第7篇

关键词:电学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86-02

“电工电子技术”是很多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从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的效果不好。在后续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薄弱,影响了后续职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初始阶段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利用文化育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经过实践摸索,笔者将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

一、发现之旅

1.静电魔力

电是自然界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壮观的闪电,滚滚的惊雷,摄人心魄。从远古到现在,人类一直梦想着控制这种自然力量,探索电的脚步千百年来从未停歇,电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很难想象,如果世界没有了电,生活将会怎样?黑暗、寒冷、寂静、恐惧,如同回到三百年前。1705年,35岁的豪克斯比被牛顿任命为伦敦皇家学会首席实验师,他主导了许多标新立异的实验。比如制造了一个能旋转的空心玻璃球,用空气泵抽去玻璃球里的空气,并在这台仪器上安装了一个手柄用来旋转玻璃球。当礼堂里的蜡烛一一熄灭,豪克斯比把手放在旋转的球上,在玻璃球里出现了一道朦胧的光,这束光芒围着他的手婆娑流动。一道蓝色的光晕,勾勒出豪克斯比手的轮廓,仿佛生命在此起舞。那是在三百年前,欧洲人还习惯将种种自然现象理解为上帝的杰作。豪克斯比在无意间已然推开了电学的大门。

2.存储电荷

豪克斯比的实验装置成为最早的静电起电机,随后盖伊在卡尔特修道院进行了深入的电学实验。他在大厅里立起了一个木头架,上面用丝绳系着两个秋千,用起电装置产生静电。在许多观众面前,他让修道院的一名孤儿躺在两个秋千上,并且把几片金叶子和羽毛放在孩子面前。然后盖伊开始“发电”,通过一根导线的连接,把静电输送到男孩身上。预料之中的“奇迹”如约而至:金叶子还有羽毛纷纷飞向男孩的指尖。一些观众回忆,甚至看到了男孩手指上发出的火花,景象十分引人入胜。盖伊已经开始思考实验的意义――电是可以转移的。

毫无疑问,静电从起电器转移到男孩的身上,直到他的双手,但悬挂着秋千的绳却让它停了下来。于是盖伊将世界上所有物质分为两大类:绝缘体和导体。他认为绝缘体将电能存留在其中,并阻止它自由移动;而导体则允许电流经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求储存电能的方法,莱顿大学教授慕欣布罗克认定电是像水一样可以四处流动的,那么储存水的方法应该也适用于储存电。1745年,他制作了一个可以储存电能的玻璃瓶,从这个瓶中涌出的电能,威力空前巨大。1746年,这个瓶子登上了法国皇家科学院学报,一位法国物理学家诺莱特将其命名为莱顿瓶,以纪念其诞生地。

3.捕捉闪电

莱顿瓶声名大振,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富兰克林留下了人们熟知的故事――在雷雨天放风筝。这本该是18世纪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幕,受到上帝的眷顾而毫发无伤的他,最终证明闪电就是电――Lightning is Electricity。不过实际上,富兰克林设计了这个实验,却从未将其付诸实践。1753年5月23日,按照富兰克林的实验原理,在法国的马利镇,高高竖起的金属长杆在雷雨中捕获闪电,然后把它输送到下面的莱顿瓶中。火花揭示了闪电的真面目,它和人为制造出的电并无二致,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

二、智慧之光

1.蛙腿论战

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让世界终于联系起来,早期崛起的海上帝国不断地进行着海外扩张,大量新奇的东西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进入欧洲。一种称之为“电鳐”的生物,令电学家们大吃一惊,于是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蛙腿论战”。论战的一方是解剖学家伽伐尼,他认为动物体本身存在着区别于静电的“动物电”,每一个肌肉纤维就是一个小电容,只要用一种以上的金属与之接触,这种电就能激发出来。同时,动物电可以使神经、肌肉活动,脑是分泌“电液”的重要器官。论战的另一方是年轻的伏特,他在实验中将伽伐尼两块性质不同的金属板换成同种金属板,而瞬间青蛙的抽搐停止了。伏特认为使蛙腿抽搐的电能不是来自动物细胞组织,而是来自两块不同性质的金属接触。刚开始,伽伐尼在论战中占了上风,电鳐之类的生物给这个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伏特坚信自己从实验中得来的理论,他将一块铜板放到一张浸过稀酸的纸板下面然后再叠上另一块金属板,做成了一叠金属堆,后来被称作“伏特电堆”。伏特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和电解液接触进行实验,终于证明不论有无动物细胞组织,只要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同时插入电解液中,并将其另一端连接形成闭合回路,都会有电流产生。而在伽伐尼的蛙腿实验中,蛙腿中的液体起了电解液的作用,蛙腿本身只充当了验电器。伏特在实验中不但证实了电流来自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而且找到了金属的起电序列,还首先引进了“电动势”这一重要的物理名词。

2.智慧之光

伏特电堆所发的电是持续的,它可以不借助机械力量产生电流,而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电子设备独立存在。电池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为电学研究从静电阶段跃进到动电阶段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可以对未来世界大展宏图。

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戴维亲手制造了史上最大的电池,它占据了研究所地下室的一整个房间。这枚电池由800个独立的伏特电堆组成。黑暗的房间中闪烁着古老的烛光,戴维将碳棒连接在电池两端,然后让碳棒相互靠近,电池中持续流出的电流,通过碳棒后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百支蜡烛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人类开启了光明的新时代。

三、飞越之梦

1.电磁魔力

1820年4月,奥斯特将磁针放在导线的侧面,当他接通电源时发现磁针轻微地晃动了一下,他意识到这正是他多年盼望的效应。此时不满30岁的法拉第正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做化学研究工作,他不断重复奥斯特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在电线与磁针之间,必定有一股力在流动。”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他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要通过磁和运动来产生电流。直到1831年,当法拉第在一个线圈中把一块磁铁抽出时,他探测到一股在线圈中流动的微弱电流从一个方向变成另一个方向。这微弱的电流意义非凡,影响了19世纪科技的发展,电和磁终于走到了一起。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不仅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他还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电力线思想和场的概念,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2.电报机

生活在蒸汽时代的法拉第,试图向世界揭示电的本质;而与此同时,一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设备呈现在世人面前,首次让“电”走出了实验室,这就是――电报机。

电报机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电磁铁。这是一种由电流控制的磁铁,通电时铁棒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这种远程操控电磁铁的能力,成为科学史上最有用的发现之一,如果电的效果能够不受距离的制约,那么即时通讯便成为了可能。

莫尔斯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莫尔斯电码。电报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随着横跨大西洋电报线路的建立,世界一下变小了,电力推动着整个世界前进。

3.飞越之梦

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利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奥斯特、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此后,赫兹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其意义是不仅仅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诞生了无线电,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传到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工作的青年波波夫兴奋地说:“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1894年,波波夫改进了无线电接收机并为之增加了天线,使其灵敏度大大提高。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用无线电进行莫尔斯电码的传送,距离为250m,电文内容为――“海因里斯・赫兹”。此后,另一位研究无线电的年轻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接收设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并取得成功,把信息传播了12km。由此,电力进入了其蓬勃发展的时代,电磁波使“电”长出了一对坚强的翅膀,可以飞越高山,横跨海洋。

四、应用为先

本文所涉及的典型事件仅仅是电学史初期的内容,随着课程深入,还有很多案例可供使用,比如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大战”等等。还原人类认识和使用电的过程是笔者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初衷,毕竟在“飞越之梦”讲授完毕时,电的本质――电子,还没有被发现,可电的“魔力”却已经成功应用。

这样的一个事实也可以促进对职业教育的思考。职业教育,应用为先,或许电学史的发展过程,正是“应用为先”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确有很多要学习借鉴西方世界的东西。还原电学发展的历史,相信能促进“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有效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行动导向模式;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49-01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来源于德国,是针对技术工人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的核心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技能的培养。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确定以能力为本的学习目标

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希望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佳。中职学校的基本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确定以能力为本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追求自身能力整体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比如让学生对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电机及其控制、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进行熟练的运用和相关的操作等。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的价值目标和感情目标。所谓价值目标就是让学生无论是在实践操作还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担当应有的责任,及时反思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进行改进,由此达到设定的目标。所谓情感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与周边的学生进行通力合作,遇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正确采用方案教学法来强化训练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内容复杂,知识点零碎,很多知识内容是理论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方案教学法来强化训练,让学生的技能有所提升。教师授课时,一般是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层,然后指导学生做出解决方案,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以及问题的解决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需要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通过不断巩固和训练,达到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例如,在相关知识点讲解的准备阶段,先让学生明确课程任务,然后让他们进行资料等方面的查找。这实际上是在向学生提出预习目标,既有预习题,又有思考题,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般是采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在授课时对问题进行精细讲解,对重点、难点等采用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一方面让他们做好笔记,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多给他们动手、动脑、自主完成任务的机会,从整体上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其中也包括学生对难点的分析、归纳、概括思维的训练。最后在复习阶段,让学生重新温习刚才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寻找出所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和一般问题,然后再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侧重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授课内容

电子专业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有重点地给学生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当前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无论是在知识内容还是教材的编排上,依然采用的是一种传统学科的平行结构,也就是说在大门类上,电工电子专业与其他学科关系上是平行的,在知识内容上,电工电子专业内容也是按照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种模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电工电子专业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形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按照工作顺序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例如,电工电子专业在初级课程学习中,学生会感到知识点简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如何有计划地安排好项目之间的顺序这个问题上,教师应该避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要想方设法把一些有实际应用的讲解穿插到各个知识点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解放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引导,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渗透一些具有一定实践性,而且又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知识,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就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原本枯燥的知识就会被学生主动掌握,这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堂上的实践应用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探索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1.行为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

1.1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项目教学方式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等活动。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以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比如,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项目的准备阶段。明确任务,查询资料。养成预习的习惯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每次在下达教学任务之前,需要提出预习目标,布置预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外查询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抽查提问,检查预习效果。特别是在上实训课之前学生应该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项目实施阶段。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精炼、仔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述解题方法、解题步骤和解题要点,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独立完成每项学习任务。进行听课指导,妥善处理听课和记笔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积极思考,手脑并用,注意教师讲述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仔细听预习中不会的知识点,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第三,项目评价和总结阶段。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习效果评价单,督促自己的学习;第四,及时反馈和复习。掌握学习遗忘规律,正确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析的知识点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做训练题,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反复练习,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反复训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1.2 模拟仿真教学

模拟仿真教学是指在某种人造的环境里或者情景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以及技能。模拟仿真教学不仅提供了很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机会,同时这种教学成本相对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实施仿真教学。在讲授电工技术的知识点时,通过仿真软件向学生演示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以及戴维南定理等电路基本定理,进行分组实验。在讲述三相交流电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三相负载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操作实验,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特征。这种做法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讲授模拟电子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根据电子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时监控,从不同层次展现电路功能,最终达到逐层深入的效果,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1.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案例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为以后职业做好准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践,比如进行汽车模拟实验,学生需要掌握喇叭的线路、电动车窗、鼓风机线路的连接以及故障检测方法和处理方法等,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电路图,检测机器的故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1.4 角色扮演

高职教师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内涵、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行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胜任以后的变化和要求。

1.5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某话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的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

2.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行动导向教学是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这不表示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也不是所有适合的课程都可以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或者专业课程。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不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这类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且存在沟通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以及阅读障碍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案例,并且能够妥善处理调试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故。而高职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掌控能力较差,因此,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指导管理不到位、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从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差。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多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