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4:54:08
导语:在现代新能源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53-01
1 导言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1 生态能源
主要的生态能源共有三种,这三种转换形式分别是直接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热化学转换的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学转换层面上的生物质发酵,这三种生态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实践,生物质能源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向德国、英国等生物质能源大国进行借鉴学习。
2.2 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是我国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地热能可以储存在发电装置内,也可以直接利用,进行采暖、洗浴、温湿等应用。地热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优点,同时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但在20世纪,因为开采的难度性较大,我国一直搁置了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地热能的商业化,地热能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与商业前景。
2.3 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的收集简单与低廉性的特点,深受我国新能源公司的青睐。在发达国家太阳能也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美国、西班牙、日本相继建立了太阳能运行装置,促进了太阳能从自然能源走向商业化能源的进程。
2.4 风能
风能的应用作为能源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风能发电,第二是直接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第二种通常的应用为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能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过各种转换方式进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袭流与洋流,潮汐水坝、海洋能转换、盐分梯度渗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运动中产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应用已经开发了几个1MW以下的示范项目和少数的大型项目,工业界的目标是开发出商业化技术。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国潮汐能大坝,以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电厂都属于潮汐能与洋流的能源应用。
3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3.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4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层次结构先进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依靠我国微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争取建立以传统能源为主、新能源技术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市场,增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对这些清洁能源大力使用,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4.2 培育拉动性强的领头企业,大力宣传新能源
依靠我国经济政策对能源市场进行调整,协调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关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龙头企业,为后续的跟进企业开辟市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前期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龙头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龙头企业也瓜分了新能源企业的大半块的市场,能够有新的资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新能源广告的宣传、新能源宣传市场的完善。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鼓励新能源企业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相比于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业的理论体系,研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如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改革新能源的O备,使新能源设备现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业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资,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能源的环保性能与实用性,减少市场与新能源技术的隔阂,给银行贷款给新能源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给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我国资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传统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梅,李时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6-11.
[2] 王黎明.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J].企业导报,2016,(13):78.
新能源又被称为清洁能源,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开发利用的能源资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洁净煤技术、氢能、核能等。起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之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并被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欧盟等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发展,既着眼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更从战略的高度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美国率先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显示了其对研发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和改变美国能源消费方式的决心。2009年2月15日,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其中新能源为主攻领域之一,重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风能、太阳能等;美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须占总发电量的20%,到2025年,美国新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技术投资规模将高达1900亿美元。欧盟把新能源产业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2007年初,欧盟就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能源供应量20%的新能源政策。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为了加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2009年3月, 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战略规划,从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全力打造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
新能源产业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中国政府把新能源产业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2009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要积极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而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升级变革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等方面都进行了部署,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2020年,规划期内对新能源产业累计增加5万亿元投资,将每年增加1.5万亿元产值,增加1500万社会就业岗位。
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然而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在新能源关键技术上掌握得还不多,在太阳能、电力储存、风电等诸多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积极开展新能源外交已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通过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对话交流、开展务实合作,拓展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新能源技术合作,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新能源技术、设备和成果,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稳步发展。
二、中国与美欧新能源合作的机制分析
中国开展新能源合作,主要是以美国、欧盟为主要对象的双边合作,目前已在产业政策、双边合作和科技交流方面形成了能源合作机制。近年来中国与美欧更将新能源作为突破口,新能源国际合作领域逐步扩宽,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一) 中美新能源合作机制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两国在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开展新能源合作不仅促进中美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改善,也推动国际气候合作机制的建设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成效。基于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空前重视,中美两国新能源合作便有了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中美新能源合作不断深化,逐渐走向机制化和成熟化。
中美能源政策对话,是双方探讨新能源合作的重要机制,在2005年首次能源政策对话中,双方谈到在清洁能源、核电节能方面的合作;2006年第二次对话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将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2007年第三次对话双方签署了《关于工业能效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美两国强调加强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2009年第四次对话中美双方就两国新能源政策、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洁净煤技术、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事关中美能源发展的重大政策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签署了清洁燃料领域合作、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合作等三项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
以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为契机,中美除正式签署《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外,为了对两国从事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提供便利,并为两国研究人员提供合作平台,双方还签署了《中国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关于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至少1.5亿美元,重点开展包括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清洁煤等课题研究。此外,双方还明确表示将在多个新能源领域进行合作,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加强清洁煤技术合作以及推动双方在利用太阳能、风能、先进生物燃料等方面技术和政策合作等。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则把中美新能源合作明确定位到战略层次,也进一步凸显新能源合作与气候变化这一重大全球性议题的关联性。2010年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就发展清洁能源、加强清洁煤技术合作以及推动两国在利用风能、太阳能、先进生物燃料和现代电网制定路线方面的技术和政策合作等达成共识;并签署《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国务院关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实施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1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等五项合作协议。2011年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就新能源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将深入开展智能电网、大规模风电开发、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页岩气和航空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并在《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利坚合众国国务院关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实施的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签署了6对新的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二) 中欧新能源合作机制
中欧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深入,主要是双方对节能减排和环境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共识。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双方在产业政策、双边合作和科技交流方面形成了新能源合作机制。创立于1994年的中国―欧盟能源合作大会,是中欧能源合作最大规模和最高级别的会议,也是中欧新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2006年第六次中欧能源大会上,中欧签署《有关二氧化碳捕捉和储存近零排放发电技术合作协议》,中欧双方就煤炭近零排放技术的研发、展示以及示范工作开展合作;2008年第七次中欧能源合作大会上,中欧双方就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生物燃料技术、煤和气水化合物技术、以及先进核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2010年第八次中欧能源合作大会则侧重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清洁汽车三个领域开展技术和产业合作。
中欧峰会是中欧双方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对话与合作机制。2005年第八次中欧峰会签署了《能源交通战略对话谅解备忘录》,并发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宣言内容包括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对话,以促进中欧经济可持续发展;2006年第九次中欧峰会上,双方强调增强务实合作,特别是加强在在《清洁煤行动计划》和《能效与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框架》内下的新能源合作;2008年第十一次中欧峰会签署《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声明深化了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2009年第十二次中欧峰会签署《启动近零排放碳项目第二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就可再生能源、清洁煤炭、生物燃料等新能源领域进行具体合作达成一致。2010年4月30日中欧清洁能源中心项目在北京启动,资金规模为1240万欧元,项目执行期5年。该中心将着重于推动欧洲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并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方案,方案涉及可再生能源、清洁煤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
三、中国与美欧新能源合作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由于中国和美国、欧盟新能源产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政策导向和出发点也有所差异, 这使新能源国际合作面临信任机制、技术合作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的挑战。
(一)新能源合作信任机制有待加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战略产业,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成为大势所趋,维护自身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使得新能源合作信任机制的建立成为一种必然。在中国和美欧新能源国际合作过程中,为了维护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和美欧之间的互信对话机制在某些时期会处于脆弱的状态,这就导致双方非常重视合作的收益。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将可能成为中国和美国、欧盟之间竞争和冲突的新领域。发展低碳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美国和欧盟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影响重大,二者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和绿色壁垒以其竞争力,同时削弱中国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新能源国际合作中,美国、欧盟担忧中国强大的仿制和技术升级能力,害怕在技术转移后,还未从中国新能源市场获得足够利益就被排挤出去。
(二)新能源技术合作壁垒的挑战
新能源是新的技术革命,但由于中国新能源领域创新能力不足, 许多高技术设备和材料严重依赖于进口, 诸多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因此,中国希望加大从美国和欧盟进口新能源技术力度,而相关技术出口的管制已经成为中国和美欧之间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障碍。
美国在高技术领域对华出口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美国出口管理条例》和《美国出口管制商品清单》是其进行出口管制的两个重要政策文件。2007 年6月美国商务部相继出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这是在《清单》基础上专门针对我国的新规定。这些出口管制政策给中美两国的新能源技术合作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美国认为很多新能源设备、技术及关键材料会被中国军方使用。自1996 年的“瓦森纳协议”,再到2000 年欧盟通过的“1334 号法令”,以及欧盟各国自行实施的技术出口管理法规等,欧盟对我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从未间断过。在新能源合作领域,欧盟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转让的商业化, 意图以高价出售设备谋取高额利润;而中国则主张欧盟应考虑实际情况, 以较为优惠的条件向中国转让新能源新技术。
(三)新能源合作的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发展困难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经济摩擦日益增多,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突出表现为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利用WTO等规则实行贸易保护,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绿色贸易壁垒和碳关税等措施,范围已向新能源产业扩展。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自2020年起,将对包括来自中国在内,未达到美国所规定碳排放标准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些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排放密集型的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品连续遭遇美国的双反调查。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2012年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输美风电产品展开反补贴和反倾销“双反”调查,这是继太阳能电池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欧盟碳关税进展更值得关注,2009年7月,在法国国内推出碳税之际,萨科奇总统积极推动设立 “欧盟碳税边界机制”,对未加入减排体系的国家开征出口商品碳税。2011年5月,欧盟宣布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碳关税,即自2012年起,凡是进出欧盟以及在欧盟内部航线飞行的航空公司(包括外国航空公司),都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配额制中,即航空公司将被分配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美国、欧盟“碳关税”政策的推出以及实施,将削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和成本优势,对中国外贸出口将带来严重冲击,并将引发中方采取相应反制举措,相关领域的贸易摩擦将影响中国与美国、欧盟在双边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四、中国与美欧新能源合作的前景
中国能源外交正处在使用传统能源和开发新型能源“两种形态能源的交织期”。由于我国的传统能源比较欠缺,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很大,且面临节能减排问题的紧迫性,凸显出新型能源可持续发展性的优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但是目前我国与美欧新能源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筹划
第一,构建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规划。我国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着眼于推动国家能源的多元化,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新能源国际合作既服务于中国能源安全,又服务于产业的发展;既争取国际新能源互利合作,又确保中国利益最大化。中国与美欧新能源合作的重点在于支持和促进提高能效,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积极促进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新能源国际合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为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把政策激励和产业自身发展动力结合起来,使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加强新能源国际合作机制。新能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把新能源国际合作和节能减排相结合,积极地吸收和引进美欧新能源先进技术、设备和成果,以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对话,阐述我国在新能源的立场、态度和政策,争取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积极维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第三,完善新能源国际合作手段。新能源国际合作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部门、职能部门、企业等多方面主体的合力作用。首先,充分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欧峰会等战略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努力消除误解和分歧,建立新能源国际合作的战略互信,明确合作目标、强化机制建设。其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新能源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发挥外交、经贸、发展援助等多方面优势,全方位拓展与美欧新能源合作领域和空间。最后,加强民间、学术界与美欧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扩展合作规模,增加合作渠道,通过项目合作、标准制定、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推动新能源科技合作的发展。
第四,强化新能源国际合作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新能源国际合作的重点在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新能源国际合作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机制,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核能等列入与美欧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提升新能源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研究机构的优势,积极参与美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建设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积极吸收国外新能源先进技术和应用经验,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后充分发挥新能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新能源国际合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和合作交流等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晓,中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途径与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6期
灵璧县清大新能源技术开发部的新能源项目已在《生意经》、《现代营销》、《大众商务》、《大众投资》等十几家杂志报导十年之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单位的三部电话每天都接连不断的响个不停,有的咨询项目有关事宜,有的是学习过的学员咨询生产中的难题和感谢单位的支持走上致富路,更特殊的是湖南省江华县李胜明,他2005年就打电话同贵单位联系过,每年都打几次电话问问有关事宜,但一直都怕上当受骗搞不成,今年他看到当地加油站排队加油限量(100-300元),尤其民营加油站几个月无油可售,有的小加油站以每吨9500元也无货,许多车辆只能停下来,小李考虑此项目已报道多年,技术不断升级,董老师又一次详细给他答复并说:我单位的液化气、复合汽柴油产品质量今年再一次通过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并申请国家专利,所以学费每项涨1000元,小李说我已联系8年,请按三年前学费优惠价吧,我以后会感谢你的,董老师爽快的答应了,电话一挂,就乘车来到贵单位,小李一到贵单位看墙上挂满了资质证书、荣誉证书及多年来全国各地学员赠送的锦旗,心里踏实多了,小李按配方分别配制0号、-10号、-20号柴油和90号、93号、97号汽油,分别在柴油机、汽车上反复试验,效果良好,小李回去一周后就打电话给董老师说:你给我的柴油7个配方,我已搞成2个配方,汽油7个配方,我已搞成4个配方,每吨利润都在3000元左右,在当地柴油机、柴油车、挖掘机、汽车上使用,用户反应良好,也可单用,也可同普通汽、柴油混合用,我现在准备办一个小型加油站,圆我多年的致富梦。
四川省宁南县残疾人马志新,多年来在很多杂志上看到报导灵璧清大能源项目,也是多年不断联系,但一是怕上当搞不成、二是无资金学习,他看到当地液化气年年涨价,今年已涨到110多元一瓶,他下决心要搞,但又不能去面授,加之经济困难,董老师得知情况后,特殊照顾他以不足半价的学费优惠价函授,用快递寄去了资料配方、光盘及一切证书等,收到资料后他又多次向董老师打电话咨询生产中难题,董老师都细致的给他解答,不到半个月他打电话向董老师报告了好消息:你给我液体液化气三个配方,我均搞成了,每公斤成本2元多,我以每公斤5元多售出,放在你给我的全气化灶具燃烧,呼呼作响效果特好,热值比液化气还高,无烟无味环保节能,气体液化气四个配方,我现在只搞成一个配方,成本每公斤四元多,我以每公斤7元售出,用户反应热值比传统液化气还高,这两种液化气在当地使用效果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太感谢你的大力支持,我发财了一定重谢你!
笔者总结:灵璧清大新能源项目已在我杂志多年报道,是最受读者关注的创业项目。多年来树立了无一例加盟者投诉的良好口碑,很多加盟者赠送锦旗、写感谢信。
注:由能源专家专利发明人亲自传技,严格区域保护,确保接产者的经济效益。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清大新能源技术开发服务部(科委宿舍院内)
项目咨询:18955767919
索取资料:15855575602
关键词:新能源动力;产业化;发展路径
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领域。我们通常将新能源定义为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 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动力产业即以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于动力系统而形成的产业,其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探寻新能源动力产业的特征,挖掘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推动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明显提升意义深远。
一、新能源动力产业的特征
新能源动力产业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绿色环保。随着资源过度开发,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绿色环保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话题。新能源动力产业以新能源开发为基础,具有环保、安全、清洁的优点,这与常规能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开发新能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兑现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避免其他国家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为借口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发展新能源的意义不只在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更在于它的综合价值,无疑使得绿色环保成为了新能源动力产业最为显著的特征;二是“双高”显著。“双高”即高投入,高风险。新能源动力产业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高风险、高投入是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新能源动力开发中,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如风电投资成本为8000一10000元/千瓦,光伏并网发电投资成本约为6000美元/千瓦[1]。同时,如此高的投入后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得新能源动力产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三是特别扶持。新能源动力产业“双高”特征的存在,以及其巨大政治、经济、社会价值的存在,使新能源动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更是政府的责任,为此许多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我国,新能源尚属刚刚兴起的产业,需要国家的大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新能源动力产业的高速发展。
二、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发展新能源动力产业,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新能源动力产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使新能源动力产业陷入了困境之中。一是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在新能源的运用上,除了太阳能热水器外,绝大多数 利用新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产品的成本仍然远远高于常规能源产品,缺乏经济竞争优 势,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并且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断,进一步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新能源动力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美国能源基金会 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20年前我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需7万亿元[2]。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国家财政难以实现,需要依靠市场融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新能源动力产业融资效果不够理想,研发资金较为匮乏;三是行业管理松散。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团体、行业运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企业间、政企间缺乏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造成企业各自为战,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的出现[3]。同时,我国虽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配套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
新能源动力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在核心技术研发中,政府和企业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者真正形成合力。政府要扮演好研发主导的角色,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企业要扮演好研发主体的角色,积极开展新能源动力研究,加大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自我研发和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技术。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推进新能源设备的国产化,实现“引进一消化一创新”的技术路线,根本改变过度依赖国外的局面;二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国家持续加大新能源产业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要多渠道集资,充分运用社会资金、银行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三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我们要根据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尽快制定新能源交易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新能源发展基金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要对政府、企业等利益主体在新能源产业研发中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明确的规定,做到科学、规范、高效,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恶劣,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背景发展潮流下,各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十二五”时期将新能源作为未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众多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企业发展目标,纷纷尝试寻求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但新能源产业具有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等特点,因而新能源企业在经营中将面临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
一、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通过新技术和新资源开发利用的能源,是相对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而言,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将广泛采用新能源,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缓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能源企业是在新能源开发与使用的趋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产业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产及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促进的产业。2.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新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资本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各种渠道都纷纷进入新能源产业。3.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新能源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
(三)新能源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1.发展新能源企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企业具有清洁、干净、安全、可靠、且资源极其丰富的特征,不仅从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对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提供与新能源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将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的消耗,带动能源的低碳化,是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2.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人类正常进化规律是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而能源的正常发展规律就是从使用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传统行业中碳排放量都是非常高的,而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碳排放量很低,因此,开发低排放、低污染的新能源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能源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趋势迈进,再加上各国都将重视开发低碳能源,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四)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收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因素会影响市场中新能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制约着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再加上新能源企业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和运营成本高,这些不确定因素势必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新能源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应对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低直接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而现阶段新能源企业技术落后,如果经营者想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新能源人才的储备量,这种行为将造成投入产出率较低,从而直接导致新能源企业现金短缺,引发财务风险。再加上新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中存在管理短期意识,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在发展过程中对所用材料的环保处理,也会危机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新能源企业要求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经常运用到软件技术,而新能源企业很多财务人员素质达不到风险管理岗位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财务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也不能经常参加在职培训,不会主动去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进而会出现、泄露企业秘密的行为,这些都会引发危机,将不利于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现金预算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诸多危机的出现,如企业因资金不足带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或是因资金过剩导致企业经营中机会成本增多、降低收益。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在新能源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而导致管理人员出现、故意误解、等情况。第三,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善。新能源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承担主体。
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完善新能源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
经营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因此新能源企业经营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在各项决策中重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以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加强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应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新能源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最新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新能源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适时调整财务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新能源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来增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首先,需要构建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新能源企业首先要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预算控制中,对新能源项目投资和新能源产品生产运营中所需的资源投入按照各阶段、分项目进行预算控制和考评。新能源企业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项目的整体成本投入和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算,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新能源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督促经营者在危机到来之前能迅速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再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新能源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组织框架的建立,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监测和预警,根据财务预警系统的结果执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利统一,减少因内部管理不健全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翁秀芳.浅析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体系[J].经贸实践,2015(7).
[2]李月晓.建立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J].现代企业,2014(11).
[3]薛冰.浅议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4]贾莉萍.浅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2009 年 6 月 1 日,国家能源局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新能源是指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除了上述普遍共识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还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车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加快发展新能源展业对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所加强。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为主的现代环保产业在辽宁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能源产业又是辽宁省经济的主导产业,且其主导型地位近年来也呈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促进辽宁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能促使辽宁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例如,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力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从科研、设计到设备制造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消费者所必需的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有关测试和试验的技术规范不健全,产品认证体系亟待加强,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类要素和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目前,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各自为战,分头研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整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各类要素和资源,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对新能源汽车的良好预期,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目前,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发展较快,其他方面还未形成规模。另外,电力总装机容量 2850 万千瓦,其中水电、风电、生物发电三项合计占总装机容量的 4.4%,远低于全国24%的水平。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辽宁省新能源在全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技术开发水平低
新能源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其技术研发需要巨大资本投入予以支撑,而且存在较高的研发风险。技术的薄弱表现在众多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技术后劲也提不上来,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新能源科研力量分散在大学研究机构中,缺乏领军性的创新平台,去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外,企业规模也偏小,研发能力较弱,缺少像通用电气、西屋、三菱、西门子等大型综合性设备供应商。即使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其研究开发能力还不如发达国家中小型专业技术公司。从全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技术障碍导致的高成本、小市场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技术水平低导致的高生产成本也抑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过来,规模小又导致了高的生产成本,高成本又抑制了技术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之辽宁省地处东北部,在经济、科研等综合实力上都在国内处于落后地位,在新能源技术上更是如此。就目前辽宁省的总体状况来看,虽然在太阳能源光伏技术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上有一定的建树,但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成为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融资渠道不畅通
目前,辽宁省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而且在辽宁省,融资难度大、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不愿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国家虽然对风险投资持支持态度,但由于法制不健全所导致的既缺乏有效的激励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其在我国各部门、各地区尚处于探索状态。虽然辽宁省在发展风险投资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成效甚微,由于社会上一些公司的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挫伤了老百姓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居民对正常的集资活动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融资不足的问题。
三、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新能源产业结构
辽宁省应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征、趋势和规律,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宜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中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理和技术等资源重点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利用辽宁省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发展智能控制与精密制造装备,提升智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运用,推进装备制造业向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的高端化发展。凭借技术创新型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将产业链创新作为新能源产业运行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注重产业链整体技术突破和联动发展,进而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在省级产业规划层面充分协调,注重产业配套,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对辽宁省新开发的产业园区,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为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建立完善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完善产业链条。辽宁省政府应该每年各自拿出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以共建模式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产业基地发展,引导新能源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集聚,优化新能源产业运行的空间组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辽宁省应采取传统制造业企业搬迁、旧厂区改造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项目规划和土地审批。要充分发挥高新园区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建立一批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高经济效益等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新能源产业区别于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占据产业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以保证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的可持续稳定实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一方面,要从内部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企业员工技能考核机制,努力成为学习型企业。建立行业信息共享资源系统,并组织建立企业联盟机构,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定期交流的平台,促进管理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产业科研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大科学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等产业创新能力和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条件平台,明确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和科技产业服务机构的目标和任务;培育支持和带动产业技术发展、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辽宁省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评估体系。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联合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关键词】太阳能 微电网 现场试验
1 建设微电网的背景
我国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大容量远距离传输,新能源并网等对输电技术及系统运行控制提出了挑战,智能电网能够大量接入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与用户双向互动,实现智能生活;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新型现代化电网,智能电网将为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规模化新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正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
2 我国现状
根据《2013-2017年中国微电网行业深度调研与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微电网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是微电网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2011 年8 月,国网电科院微电网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首次提出了我国微电网技术体系,涵盖微电网核心技术框架、电网应对微电网的策略、技术标准和政策等,制定了我国微电网发展线路和技术路线图,对我国微电网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3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的实际应用
3.1 分布式电源系统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是在新建的293栋居民楼屋顶安装多晶硅光伏板的发电模式,即利用了一般闲置的利用率较低的屋面,使屋面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朝南方向的斜屋顶,使光伏板的受光率增大,提高发电率。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布置在居民楼顶的屋顶光伏分别经过小型逆变器逆变后,以 400V 电压等级直接接入每栋楼用户配电箱,优先供用户负荷。 用户负荷无法消纳的光伏电量汇流后, 送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升压至10kV。
3.2 微电网的形成
用户负荷无法消纳的光伏电量汇流后, 送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 升压至 10kV 。 分散布置的 10kV 箱式变压器形成环网(微电网),环网载接入 10kV 开闭所,经 2 回 10kV 出线接入葡萄沟变 10kV 备用间隔和园区内的地源热泵房。293栋楼划分为十几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台箱变,将380V电压转换为10kV电压,已环网的形式将十几个片区相联,自成一套自给自足的微电网系统。整个微电网系统又通往换流站然后和外网并网。
3.3 信息系统
研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SCADA)和广域测量系统(WAMS)..以及相应的信息支持平台包括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自适应通信平台,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包括采集电力系统突然变化的暂态数据信息,用于继电保护系统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采集电力系统缓慢变化的稳态数据信息用于安全经济调度系统和电能计量结算管理系统。
3.4 电能质量调节技术
在配电网仿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分布特性的研究分析形成合理布局与容量配比方在配电网仿真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对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分布特性的研究分析, 形成合理布局与容量配比方案,并通过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和无功补偿设备等的协调控制,得到电能质量调节系统的运行方式,完成电能质量的优化及治理。
3.5 微电网对配电网及大网并网技术:智能电网
采用平滑可再生能源功率的目标是要消除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中的高频分量,并网点电功率输出的目标是根据发电计划,结合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结果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总输出功率目标曲线,通过实时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以及充放电状态,使“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的总功率输出负荷计划安排。削峰填谷是储能系统基础的控制功能,可在白天将用户负荷和电动车充电站无法消纳的光伏发电量储存起来,在光伏发电量电动车充电站无法消纳的光伏发电量储存起来, 在光伏发电量减弱或夜晚光伏无法发电的时候释放,达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帮助维持微电网内功率平衡的作用。
3.6 储能技术
在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运行策略和运行模式下对储能系统的不同要求分析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电能质量、在微电网中的功能实现等方面,结合微电网结构及负荷情况,制定微电网内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算法、储能系统充放电特性研究、如何合理维护延长储能系统寿命等,实现微电网的经济性与运行成本最小化。试点工程在换流站设置了1MW的蓄能功能来实现以上功能。
3.7 示范区又一大特点:光电应用一体化综合楼
龙源吐鲁番示范区建筑一体化并网型光伏发电及微电网试点项目新能源技术示范楼(中心)建设用地约500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200平米,地上两层。主要功能一层为主控室、会议室、微电网展示、接待室、备品备件库及餐厅厨房等,二层为宿舍、办公室、档案阅览室、活动室等用房。在方案设计中考虑了以下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光电幕墙及光电采光顶、跟踪式光伏发电停车场、强光辐射的遮阳系统、光伏驱动通风系统、户外光纤导入照明系统、电动汽车离散型充电站、被动式阳光房、零碳建筑设计、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微电网监控及系统展示系统。
4 结语
新能源技术示范楼(中心)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微电网等新技术的综合展示,是吐鲁番示范区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另一个浓缩及展示窗口。本项目的建设除了可满足生产及生活要求之外,对于更好的推动国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及节能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沿海区域 低碳经济 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社会低碳生活与低碳生产的生存理念,也是低能耗、低排放与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开发新能源等途径,最大限度的扩大碳能源的生产力,尽量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及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秦唐沧沿海区域主要是指秦皇岛、唐山和沧州三大城市,作为河北沿海区域的核心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有中国北方最好的港口曹妃甸港,有40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荒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秦唐沧沿海区域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已经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比较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并且高速动车、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形成很好的产业配套能力。秦唐沧沿海区域具有独特的开放优势。这里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对内连接着东北、西北和华北,对外是东北亚通向欧亚大陆桥最近的起点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秦唐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构建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秦唐沧沿海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
1、现有产业结构导致能源效率提高难度大
目前,秦唐沧地区平均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5:4,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目前部分行业中仍然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又受到地方政府利益的保护,很难及时关停运转,这样导致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
2、缺乏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但秦唐沧地区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首先,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已出台,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秦唐沧地区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出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因而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3、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难度大
秦唐沧地区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以能源结构调整来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难度很大,这也是长期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秦唐沧地区的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能源的消费和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而化石能源的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再加上能源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使得秦唐沧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制约瓶颈。
4、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合理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人们消费中流行的价值观。"便利经济"虽然不一定都是高碳经济,但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却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者巨大的能源,"一次性消费品"满天飞的现象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加剧了耗能和污染。另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这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与自然隔绝的人工环境系统,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
二、实现秦唐沧沿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1、延伸产业链,建立沿海经济示范区
在较长时期内,秦唐沧沿海区域地毯背景下产业结构构建方面选择空间十分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须向价值含量较高的产业链方向延伸,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在此基础上,依托沿海区域优势,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秦唐沧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比较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并且高速动车、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以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为龙头的秦唐沧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全面贯彻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作为根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资源节约、生产节约、低碳排放为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新路子。
2、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推广新能源技术使用范围
目前唐山曹妃甸新区以开发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宜居示范城市",结合各曹妃甸的成功经验,沧州和秦皇岛地区要依据城市特点,在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促使能源结构逐步向以新能源为主转化,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给和碳减排等问题。
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推进秦唐沧低碳经济发展,根本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而人才培养和引进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建设一支知识全面、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熟练技能、能从事一线操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有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企业管理人才。因此,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应大力推进秦唐沧沿海区域人才队伍建设。
4、培养新观念,增强减排意识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和科学态度。秦唐沧地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蔡文.论低碳经济理念视角下我国的科技创新[J].学术探讨,2010(5)
[2]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王梁雨生.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的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学刊,2012(3)
关键词:新能源;战略框架;扶持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1-0054-04
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等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是21世纪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能源危机而积极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受2008年全球能源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对新能源的追求已提升至能源战略高度。整体来看,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能准确把握能源发展方向,并采取一系列的推进措施。印尼在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发展方面已渐成规模,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和配套扶持体系,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印尼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背景
(一)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发展方向
从国际趋势来看,安全、环保、经济是今后能源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各国能源政策的最终目标。新能源开发利用受以下因素的推动:一是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注重可持续性、环保型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在化石能源稀缺性凸显和价格长期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全球油价高涨迫使能源消费大国更加重视节能,向低炭、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转变已是必然趋势。三是能源是经济的发动机,能源的变革可以带动经济的变革。抢占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是当前工业发达国家的战略追求,2008年全球新能源总投资规模已达1300亿美元。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将给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印尼不可再生能源急剧减少
在化石能源方面,印尼已探明其潜在的天然气储量为165万亿立方英尺,煤炭储量为187亿吨,石油储量为84亿桶。按照2007年的产量水平,印尼煤炭资源可供使用75年,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可供开采24年和61年。[1]印尼石油监管机构在2008年的报告中指出,印尼石油产量每年以8-10%的速度下降,如不能发现新的石油矿藏,石油储备将在10年内用尽。以每年原油产量来看,印尼已从1991年最高的5.8亿桶萎缩到2007年的3.58亿桶。 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印尼已从传统的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2008年原油价格飙升,对印尼国内造成了巨大冲击,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凸显。
(三)印尼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
据印尼能源与矿业资源部的测算,印尼新能源发展空间巨大,其中水电潜能为756.7亿瓦,实际装机能力43亿瓦,利用率仅5.6%;地热资源217处,潜能约270亿瓦,实际开发8.07亿瓦,利用率仅2.99%;小水电潜能5亿瓦,实际开发0.84亿瓦,利用率仅16.8%;生物质潜能498.1亿瓦,实际开发4.45亿瓦,利用率仅0.9%;太阳能卡能4.8千瓦/平米/日,实际开发仅800万瓦;风能风速约为3~6m/秒,东部地区风速则超过6m/秒。
二、印尼新能源扶持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基本框架
2003年12月22日,印尼政府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政策”,简称“绿色能源政策”。该项政策的理念是建立一种可持续能源供应与利用体制,鼓励集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技术、营造节能型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印尼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印尼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保护的设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实现高效、清洁、可靠和经济上可担负的能源供应与利用。2005年印尼政府颁布了《国家能源管理蓝图2005-2025》,规划至2025年印尼初级能源消耗的规模将达到相当于30亿桶石油的量,新能源在初级能源资源中的比重将超过13%。其中,生物能源(含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比重将超过5%,地热能源将超过5%。
(二)印尼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基本框架
1.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可分为非商业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两类。前者主要是政府推动实施的乡村电力化计划和乡村能源自立计划,[2]后者则以私人实体的投资开发为主,但政府会支持重大的新能源发展项目,如乡村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09年初,印尼已推出新能源发展的五大项目:一是2005年实施的乡村电力化计划,以可再生能源工厂替代柴油机,以满足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二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联网工程,政府协助中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与国家电力公司的电网联网;三是综合微水电发展;四是乡村地区太阳能光伏电发展项目;五是2007年启动的乡村能源自立计划;六是2008年1月开始与荷兰政府合作的生物汽油开发项目。
2.能源保护政策
据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估算,印尼各部门能源保护的潜力巨大,可节省10-15%的能源消耗,如获得充分投资,则能省30%的能源消耗。印尼在能源保护政策框架的具体安排包括:首先,针对社会经济所有部门进行公共意识宣传。一是举办关于能源效率与保护的论坛,或在电视广告中进行宣传;二是通过印刷品、宣传活页等传播信息;三是开展对建筑和工业部门的国家节能竞赛;四是参与东盟的节能建筑最佳实务竞赛。其次,提升社会经济所有部门的能源保护能力。一是由培训教育中心主持关于能源保护的培训安排;二是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国外机构提供能源保护的培训。第三,成立能源保护清算所,提供能源保护活动的相关信息。第四,针对工业和建筑业的能源保护合作项目,由政府和国家电力公司提供资金,为工业和建筑业提供免费能源审计服务。第五,由政府和国家电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家庭使用荧光灯,将街道照明由水银灯改装为钠灯。第六,针对家庭的煤油向汽油转换项目,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向乡村地区2000万家庭派发高压气筒。第七,针对工业和建筑部门的能源管理者胜任项目,由政府出资设立能源管理人员认证制度以及胜任能力标准。第八,针对家庭的能效标志项目,将能效标志作为引导消费者能源消费的指引。
3.乡村能源自立计划
乡村能源自立指一个乡村拥有满足部分或全部消费和生产性能源需求的能源供给能力。其标准分为三点:一是当地可提供的能源能力,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的标准是能源自立乡村的电力或燃料供应的60%以上应源自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二是通过能源供应项目及其配套措施推动生产性活动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三是通过创造就业岗位解决乡村就业问题。2007年2月印尼正式推广乡村能源自立计划,选择200个乡村作为试点,其中100个是以生物燃料为基础的能源自立,100个是以非生物燃料为基础的能源自立。该计划目标是至2009年建立1000个以生物燃料为基础和1000个以非生物燃料为基础的能源自立乡村。
三、印尼新能源发展持政策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立法形式规范国家能源保护和利用行为
为了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印尼先后颁布了多条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税收鼓励政策、延缓缴纳增值税、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保护设备实行进口零关税、免税期和软贷款等,并多次发出关于能源保护及能源推广的中央政府文件。核心的政策法规包括:2003年12月22日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政策”,2004年2月国家能源矿产资源部颁布的《国家能源政策2003-2020》。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印尼规定自2005年起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每年减少20%,并出台生物柴油及生物乙醇的标准条例。2007年印尼颁布了《国家能源法》,旨在降低国民经济对进口成品油的依赖,同时推广天然气、生物燃油、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
(二)进行能源投资政策改革与新能源商业化推广
在国家投资方面,印尼政府努力实现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能源开发,满足能源的需求与供应。同时,财政部、能源矿产资源部和国企部等相关部门积极鼓励私人部门和外资企业在符合印尼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更多地参与印尼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开发。尤其是在兴建独立电站方面,印尼积极制订透明的投资政策,使私营部门、合作企业、国有企业更有效地参与能源投资。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印尼政府在金融、货币与财政方面实行了鼓励政策,如对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能源保护的公司实行增值税延期与减免,以及免除进口税等。取消对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设备的奢侈品税,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保护开发投资中的工程部分实行无息贷款。
(三)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来源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存在一定限制。印尼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融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争取印尼政府的发展预算支持,此项预算资金由政府分配给能源矿产资源部、合作部、卫生部、技术评估与应用机构等政府部门,为其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其次,一些政府机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可积极寻求双边或多边捐赠、技术援助和软贷款。第三,能源开发地区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支持,以及向海外申请海外援助贷款。第四,积极争取关注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反贫困的国际机构或民间组织的支持,包括来源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开发银行和海外发展机构等提供的贷款资金服务。最后,鼓励地方投资企业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项目资金予以支持。[3]
(四)进行原材料供应与产品推广扶持
首先,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提高生物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水平。为吸引农民种植生物能源所需的蓖麻、棕榈、木薯和甘蔗等优质原料,由当地银行向农户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由厂商向农户提供免费种子和化肥。另外,作物的收购价格提前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确定下来,以确保农民的收益。其次,积极发展能源农园业。如印尼RNI公司拥有10家制糖厂,公司的农园每年为公司白糖加工提供大量的甘蔗,仅西爪哇5家制糖厂每天就要加工1.5万吨甘蔗,产出的甘蔗渣通过再加工制成生物乙醇。第三,政府介入推销生物汽油。2006年12月11日,印尼政府开始在雅加达推销一种由95%高级汽油和5%乙醇混合而成的高级生物汽油。
四、印尼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基本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一)印尼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基本成效
1.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开始下降
虽然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能源比重已得到显著提升。1970年,印尼的初级能源消费结构为石油88%、天然气6%、煤炭1%、水电5%、地热开发为空白。2007年,印尼的初级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石油下降至49.7%,天然气提高至19.2%,煤炭提高至27%,水电总量上升但份额下降至3%,地热能源提高至1.2%。可见,随着印尼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初级能源结构将进一步向新能源转变。
2.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率逐步提高
2007年2月推出乡村能源自立计划后,印尼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得到明显提高。以生物质能为例,目前生物柴油年产量为19.235万吨,生物乙醇年产量为253万吨,生物燃料占工业化燃料应用的比重达5%。预计2010年,生物乙醇年产能将达到40亿升,生物燃料总产量将达到50亿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截至2008年7月,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已建成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96万千瓦。乡村能源自立发展方面,截至2008年7月,已实现123个乡村能源自立项目。
3.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发展
一方面,印尼的能源自立政策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2007年以来,印尼地方政府先后与中国、日本、巴西等多国企业合作,引进外资建成了水电、太阳能、生物燃油等项目。另一方面,能源自立计划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就业。如生物燃油项目的发展扩大了该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提高了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印度投资商在楠榜省投资建设的乙醇厂,推动木薯种植面积增加2.5万至3万公顷,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印尼新能源扶持政策面临的挑战
印尼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保护方面面临着多种挑战:首先,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投资费用较高,高投资成本与高生产成本使得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商业性能源在价格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规模仍然有限,大范围推广应用前景尚不明朗。其次,印尼人力资源水平仍然很低,社会对新能源技术的吸收仍然很少,构建节能型文化存在客观障碍。在有关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保护部门条例的实施方面,政府机构仍缺乏紧迫感和相互协作意识。第三,新能源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支持缺口,如地热能源的资金需求为1610亿美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有待政府资金援助。第四,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发展挤占原有农作物种植并对原始森林资源造成破坏。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使印尼饱受冲击,且印尼的原始森林资源受破坏程度近几年正逐渐加大。
五、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与扶持政策的启示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陆续公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法律法规,在新能源的具体发展政策方面,印尼的经验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与扶持政策有以下启示。
(一)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
1.放宽和完善新能源市场准入
在确保国家能源总体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现代监管制度,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放宽新能源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同时,加快国有能源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决当前国有能源企业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跨地区、跨部门以及跨所有制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2.政府应采取多种扶持政策
借鉴印尼的经验,推动新能源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税收鼓励政策,包括延缓缴纳增值税、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保护设备实行进口零关税、免税期和软贷款等。另一个政策手段是能源价格,在考虑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按照能源的经济价值对能源价格征税。同时,采用教育宣传的政策手段,在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能源保护政策过程中提高公众的主观能动性。
3.实行新能源商业化运作
一是建立合理的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处于充分竞争的新能源产品应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其价格,并以市场的可接受程度作为价格管制的主要依据,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管制等措施,形成各种能源产品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二是以市场化手段满足新能源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大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的融资规模,借鉴国外绿色证书交易模式在国内各省市之间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调动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创新型融资产品,如与政府减排目标、能源价格等挂钩的指数型债券,通过补偿机制使新能源发展中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二)全面推动节约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
1.推动不同部门的广泛参与
不同部门推广不同的能效战略。首先,对于工业部门而言:一是建立新设厂能源效率指标及审核制度;二是推动产业自发性节约能源;三是提升能源设备效率标准,提高电动机、锅炉、冷冻空调等能源设备或器具的耗用能源效率标准,并建立检测与执行体系;四是实施节约能源奖励优惠;五是加强对工业部门节约能源技术服务。其次,对于运输部门而言:一是提升车辆耗能标准;二是推动采用节能交通工具,包括推广电动机车,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周边使用环境并研订相关法规,加速旧车辆的淘汰;三是推动燃油税改革进程。第三,对于商业部门而言:一是提高用电器具效率标准,分阶段提高空调、电冰箱、荧光灯与电动机等能源效率标准;二是强化建筑耗能指标;三是建立建筑节约检测体系,制定建筑节约能源政策工具及奖励办法。第四,对于电力部门而言:一是提升发电机组效率;二是提升输配电效率;三是实施需求管理措施。
2.加强能源科技发展
规划并推动跨部门的能源科技工程研究发展计划。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再生能源,废热、废弃物能等回收能源,以及电动及瓦斯车辆、汽电共生、燃料电池等。重点推动太阳能光电、燃料电池、电动车辆、煤炭氯化发电等计划,加强国际合作。
(三)积极参与发展新能源的国际合作
印尼经验表明,参与新能源的国际合作,不仅是获得新能源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部分新能源发展项目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建议制定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交流与合作技术指南,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国外联合建立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合作培养从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研究开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Ratna Ariati.National Energy Policy and Recent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13th Energy Working Group Meeting Indonesia-Netherlands Maastricht[Z].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