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信托公司净资本

时间:2022-02-19 11:43:59

导语:在信托公司净资本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托公司净资本

第1篇

行业整体步入依靠资本实力决定业务开展水平的“新常态”,引资增资潮涌,但目前注册资本金仍在10亿元红线以下7家公司却少有动作

目前,信托公司资本实力悬殊,最高的重庆信托注册资本金为128亿元,最低的大业信托注册资本金仅3亿元,首尾相差近43倍

资本实力对评级结果影响重大,而评级结果的公布将引发投资者据此用脚投票,因此遭致很多中小型信托公司的反对,但种种迹象表明,反对已难挡评级实施

信托行业评级排名出来后,信托行业未来势必将发生深刻变革,促使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出自身特色。对投资者而言,需要衡量自身特点与需求,构建自己的风险评价体系

尽管无奈,该来的终究还会来。

信托行业的监管评级已经存在很久,但由于不对外公布,即便监管条例严格,信托公司在市场投资者面前尚不至于“气短”。但随着去年12月中旬,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正式,距离首次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向公众披露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据了解,信托公司自评工作已经启动,相关结果已在3月底之前报送至中国信托业协会秘书处。根据评级办法,评级工作原则上应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也就是说,今年4月首次行业评级结果将正式揭晓。

随着时间的临近,各信托公司心态不一。业内人士表示,信托行业评级结果公开后,市场上的投资者或会参考评级用脚投票,这会导致信托行业整体格局发生变化,评级高的公司会占据优势地位。

注册资本:10亿元是底线

根据《指引》,行业评级体系涵盖信托公司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增值能力、社会责任4个板块,具体分为11个量化指标。权重设计上,资本实力为28分,包括净资本(9分)、净资本/风险资本(13分)、净资本/加权信托风险项目规模(6分)3个指标;风险管理能力为36分,包括信托项目正常清算率(16分)、信托项目风险化解率(10分)、固有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10分)3个指标;增值能力为26分,包括净资产收益率(7分)、信托业务收入占比(6分)、营业费用收入比(6分)、人均信托净收益(7分)4个指标;社会责任为10分,包括社会价值贡献度(10分)一个指标。

可以看出,在4个板块中,资本实力所占权重较大,仅排在风险管理能力之后。

对外界而言,由于信息数据的不可得性,风险管理能力无法准确判断。相较而言,资本实力较为公开,通常是,净资本越高越占据优势,反之,净资本越低,所获得的评级就可能越低。

事实上,监管层对信托公司资本实力的重视早已有之。

2010年,银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要求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且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2014年4月银监会出台《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信托公司股东在信托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时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信托公司经营损失侵蚀资本的,应在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并相应的压缩业务规模,或由股东及时补充资本。

此外,尚在征求意见状态的《信托公司条例》,也将信托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大幅提升至10亿元。业界观察人士称,行业整体步入依靠资本实力决定业务开展水平的“新常态”。

“过去几年信托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比较多的风险隐患,资本实力提高,有助于提高风险覆盖能力,相应减轻些行业信誉风险,甚至可以说减轻监管层的自身压力,少些因信托风险而到银监会上访的事件。”一位信托业人士称。

但这样的硬性条件也让很多信托公司感觉苦不堪言。

“从客户层面来看,监管分级还将会影响到信托投资者的偏好,高评级的信托公司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将使低评级公司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总体而言,未来信托行业整合将会加剧,行业集中度将会得到提升。”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

引资增资潮起

信托公司资本实力悬殊,最高的为128亿元,最低的3亿元,首尾相差近43倍!

2015年10月,重庆信托大手笔增资,将注册资本金由24.38亿元增至128亿元,由此,一跃成为行业内资本实力最强的龙头老大。

《投资者报》记者查询重庆信托历史发现,自1984年重庆信托以35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成立后,先后经历了4次增资过程,分别是:2002年1月,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改制,注册资本金亦同步增至人民币10.34亿元;2004年年底,公司进一步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6.34亿元;2011年再度增资至24.39亿元,同时公司股权结构由原先重庆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变为多家机构投资者共同持股。而2015年的增资,则是其第4次增资。

据了解,重庆信托2015年增资后不仅在注册资本金上成为同业冠军,同时还通过了股份制改造的议案,将公司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引发外界对其将启动上市步伐的猜想。

资本金过百亿的信托公司仅有3家,除了重庆信托外,还有平安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别是120亿元和100亿元。其中,中信信托是第一家注册资本冲上百亿元的信托公司。

截至目前,68家信托公司总注册资本金1725.63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约25.38亿元,不过,有45家占比近2/3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低于该平均值,行业分化明显。

根据记者统计数据显示,资本金在5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有6家,占比8.82%;资本金在3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信托公司有12家,占比17.65%;资本金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的信托公司有18家,占比26.47%;资本金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的信托公司有25家,占36.7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注册资本金仍在10亿元以下的信托公司还有7家,分别为长城新盛信托、大业信托、浙商金汇信托、信托、中泰信托、华宸信托、西部信托,注册资本金分别为3亿元、3亿元、5亿元、5亿元、5.17亿元、5.72亿元和6.2亿元。

不断升级的监管要求,迫使各信托公司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增资,一时间掀起一股引资增资潮。

尽管信托公司多年来都时有增资案例,但大规模的增资是从2014年开始。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今已有近30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累计增加金额约609亿元。

随着初次评级时间的临近,尽管仅仅过去3个月,今年至今至少已有7家信托公司宣布增资计划。

2016年伊始,海航资本注资渤海信托使其注册资本金增加9.6亿元;民生信托股东泛海控股对其增资40亿元,使得民生信托注册资本增至70亿元;紫金信托将注册资本金由12亿元增加至24.53亿元;长安信托注册资本金由13.46亿元增至33.3亿元;百瑞信托注册资本由22亿元增至30亿元;光大兴陇信托增资24亿元至34.18亿元;A股上市的安信信托3月初通过定向增发募资50亿元,全部用来补充注册资本金。

但是处于10亿元资本金红线之下的信托公司却少有动作,目前为止,仅大业信托、浙商金汇信托传出近期也将开展增资计划的消息。

“信托公司增资主要通过原有股东出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未分配利润转增三种方式。有些小信托公司,可能通过利润转增方式也能达到10亿元的标准,不过其没有大的业务规模扩张计划的话,10亿元的资本金已经能很好地满足他的业务开展需求,也就不会通过股东或引战投方式大张旗鼓地增资。”前述信托人士表示。

但该人士同时也表示,由于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公司具体情况,很有可能会根据评分情况选择信托公司,这对不大幅提升增资的信托公司很不利。

反对难挡评级实施

预料之中,《指引》虽然已经下发一段时间,给了信托公司准备时间,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信托公司对评分制度持反对态度。

据媒体报道称,就在清明小长假前,68家信托公司高层齐聚北京参加相关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探讨信托业转型发展”专题活动,会议中除了对信托公司转型、信托登记制度等议题进行讨论外,也对业内普遍关心的评级制度进行了探讨。据悉,在探讨到评级制度时,多家信托公司直言反对。

业内人士称,由于受到不少信托公司反对等多重因素,行业评级落地恐遇到阻力。

前述信托人士认为,中小型信托公司对评级制度的反弹情绪会稍微大一些,因为部分中小型信托公司业务单一,转型起步迟钝,而在当前“资产荒”大背景下,原本竞争力就弱,再加上监管限制,以及可能的低评级,都会对这些公司造成冲击。

但反对恐怕难以阻挡决定的实施。

信托行业评级的决定源于201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提出了“八项责任”,其中提到,机构责任的量化体现就是评级,通过对一系列指标的考核,把公司的等级评出来,把公司的价值评出来。

据此,信托业协会在银监会持续指导下,联合68家信托公司,组织专家于2015年4月正式开展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的制度建设工作。为保证整个工作过程及结果的公允性和广泛代表性,协会邀请了信托资产规模大、中、小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6家信托公司专家及1名法律专家组建起草小组,开展信托公司行业评级的起草工作。并于去年年底出台《指引》。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按照《指引》的相关规定,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正在依既定计划有条不紊推进中。

据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介绍,信托业协会已于今年初启动了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评级范围是协会68家信托公司会员单位,评级周期2015年度。为顺利开展评级工作,信托业协会还于今年2月举办了“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政策解读及实操讲解专题培训会”,目前各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自评工作,已于3月底前完成并向协会报送评级结果和工作底稿,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开展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蔡概还称,这表现为“5个有助于”:一是有助于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推动政府、社会公众对信托业的认知和了解,强化信托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定位;二是有助于各家信托公司了解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掌握自身在行业内所处位置,更容易确立和加强对标学习,检查不足,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目标性监督管理,在行业评级的基础上,实施监管评级;四是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抵制社会上对于信托行业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类评奖活动,满足行业及社会的需要;五是有助于强化市场监督。通过定期披露行业评级结果,行业发展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有利于提高市场管理规范水平,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投资者需构建投资风险体系

在过去刚性兑付环境下,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投资,基本都是以收益为导向,对信托公司品牌几乎毫无忠诚度可言。

随着近几年信托风险频发,遭遇风险信托项目的投资者虽然大多依然完成了刚性兑付,但过程中的提心吊胆,依然令其着实捏了把冷汗,眼看着信托打破刚性兑付的脚步越来越近,再闭着眼睛投资信托产品的时代已经基本告终。

可是面对68家信托公司,投资者如何选择是个问题。此时,信托评级制度的出台对投资者选择信托公司提供了一定参考帮助,无疑是件好事。

“总体而言,如果对信托公司一无所知的话,当然是选择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前述信托人士表示。

但该人士同时分析认为,如同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一样,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低于其他理财产品收益率,但很多投资者就是愿意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者又偏好于选择大银行、上市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那里更安全。“类似的信托投资者多数都倾向于选择评分靠前的信托公司,这些信托公司的获客成本相应会降低,信托产品收益率同样会降低,而排名靠后的信托公司为了博取客户,必会采用提升收益率等优惠措施吸引投资者。”

因此,在信托行业评级排名出来后,信托行业未来势必将发生深刻变革,促使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出自身特色。

对投资者而言,需要衡量自身特点与需求,构建自己的风险评价体系。

业内人士建议,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托风险监控和评估体系至少具备4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交易对手的财务健康状况及审计报告情况;第二,信托产品的抵押质押担保,出现最坏情况后能怎样;第三,受托人资信和信托报酬;第四,宏观行业判断。

第2篇

全国持牌经营的68家信托公司里,方正东亚信托算是比较年轻的一家,但这并不防碍其破竹发展之势。

截至今年5月底,方正东亚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累计突破1600亿元。2012年度,其实现净利润3.96亿元,净资产达14.84亿元。

作为资金撮合的中介机构,方正东亚信托对武汉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言而喻。2012年,其新增武汉一地的投融资规模达149.5亿元,并再次荣获“金融机构支持武汉经济发展贡献奖”。

然而,搭乘国内信托业迅猛发展的快车,作为一家成立仅3年的信托公司,高速增长的背后,方正东亚信托正面临着业务创新的挑战,并努力探索着盈利模式的健康持续增长。

迅猛发展

2011年度,方正东亚信托实现净利润8734.14万元;2012年度,这一数字为3.96亿元,净资产达14.84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50%,仅3年发展就已达上千亿的中等资产规模,发展迅猛。”多位上海信托业界人士对本刊记者如此评价。

方正东亚信托的前身为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10年1月,其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方正集团”)、东亚银行有限公司(简称“东亚银行”)、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经发投”)三家重组,于当年11月26日正式开业运营。

运营之初,方正东亚信托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截至2013年5月底,公司注册资本金已达10亿元,累计发行信托项目475个。

“公司开业以来实现了资产规模、收入、利润台阶式增长,其实是顺应整个信托业的发展态势。”方正东亚信托总经理周全锋对《支点》记者表示。

中国的信托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2年10月底,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总额6.58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5.24%),2012年底,信托资产规模达到7.47万亿元,至2013年6月末,进一步扩张至9.45万亿元。

2012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净资产收益率15.22%,同比增加2.85个百分点。2012年前10个月,全行业累计完成清算信托项目10257个、规模46231.26亿元,累计支付受益人信托收益1399.19亿元。

方正东亚信托是方正集团历时7年斩获的一张信托牌照。从2002年8月开始,方正集团开始打造其金融产业版图,收购浙江证券并更名为方正证券,发展至今,方正金融已拥有10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证券、期货、公募基金、投行、直投、信托、财务公司、保险、商业银行、租赁等。

目前,方正东亚信托已发展成为方正集团金融产业版图里的佼佼者。由于集团的金融产业板块起步较晚,处于成长期,方正东亚信托依靠稀缺的牌照资源,在集团的金融产业协同中将“大有可为”。

全流程能力打造

今年6月,方正东亚信托摘得“诚信托—成长优势奖”,被业内评为“最具成长性信托公司”。

在信托业,依据信托公司股权结构及控股股东性质,可分为央企控股信托公司、金融集团控股信托公司、地方政府及国企控股信托公司和民营信托公司。

目前,方正集团为方正东亚信托控股股东,持有70.01%的股权,东亚银行持有19.99%的股权,武汉经发投持有10%的股权。而方正集团又分别由北京大学持股70%、管理层持股30% 。方正集团旗下有五大产业布局,方正东亚信托正是其金融板块中的公司之一。因此,方正东亚信托实则是国企性质的信托公司。

“我们没有拼爹,以自我开拓项目为主,全流程能力打造。” 周全锋说,正因为是较年轻的公司,从开业之初就有条件“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注重了对自主资产管理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两个能力是公司发展的两条腿。”他说。

两个核心能力主要是培养挖掘项目的能力、产品设计和风险把控、后期管理能力。而风险把控、后期管理等是集合类信托的最大考验。“没有前端对优质理财产品的不断开发,财管人员就没有产品可卖,也就谈不上集聚客户,更不会去思索如何对社会上的高净值客户配置安全、高收益的产品。”他说。

2011年,方正东亚信托将业绩考核与业务团队挖掘项目、管理项目、创造自主管理项目带来的收入挂钩。同时,公司通过设置外延性机构引进信托金融人才,将项目挖掘铺向全国。

据介绍,方正东亚信托已拥有12支业务团队,财富管理人员已增至40人,公司努力从质量和人力上保证公司对产品项目的挖掘以及公司的快速成长。

除了两个核心能力的建设,周全锋说,信托业近几年得以快速成长也与中国当前以投资为主的社会和融资的巨大需求有关,加上信托业依靠牌照的强大资金撮合能力和信托法规的逐步完善,信托公司在受托规模、盈利能力以及为社会创造收益等方面已超越公募基金业,产品内容、专业能力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尽管不提倡“拼爹”,但股东背景为方正东亚信托的发展无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方正集团作为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五大产业的投资控股集团,是国内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投资控股集团之一;总部位于香港的东亚银行,具有百年历史,其内地子银行是内地分行网络和信贷资产规模最为庞大的外资银行之一;而武汉经发投,为武汉市政府直属的四大国有投资公司之一,是武汉市唯一的产业型投资融资平台。

业务创新有待考验

“单纯融资的这个性质一定要转变。”7月18日,方正东亚信托2013年半年会,周全锋的话音刚落,第二天,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7折下限,改由金融机构与借贷方自主议价。

利率完全市场化将给融资性信托公司形成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信托需给提供资金的高端投资者以高收益回报,一方面,信托给有融资需求的项目方提供的是高利息的资金。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随行就市,好项目很容易被银行抢走。未来,如果仍然是融资性金融机构,业界必定会有一场混战。”一位上海信托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融资性信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获得利差或佣金收入的信托公司。目前,中国信托公司以募集资金融资类业务为主,少有创新。

“从具体业务角度看,银信合作、信政合作和阳光私募基本上都是非自主管理项目,没有做到真正的创新。”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蔡鄂生在最近的一次信托业峰会上指出。

对此,周全锋坦承,当前信托公司即便是自主资产管理业务也亟待创新。大面积的从募资贷款走向投资管理的转型至少需要3-5年时间。在中国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融资这块蛋糕各家信托公司都难以割弃。

“转为投资者信赖的投资机构,去替他们配置资产,只能在融资当中积累关系和发现机会。其次,团队的观念转变与人才培养上还需要时间。”他说。

但难做不等于不做。“信托业要是墨守成规,就遭淘汰。我认为只有全部能力具备,才能应变。”周全锋说,公司正在为未来的转型做着渐变式准备,如设立固定收益回报业务、创新产品模式、搭建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平台,从传统业务的积累中慢慢摸索新业务。

持续增长的挑战

2012年底,方正东亚信托提出“业务拓展实现由简单规模扩张型向净资本节约型的转变”。

实际上,从简单规模扩张到净资本节约型的转变是方正东亚信托的被动之举。

按《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与净资本挂钩,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和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2011年,方正东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飞速增长,其3亿元注册资本显然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当年年末,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6亿元。至2012年,其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在没有得到增资的确切消息下,方正东亚信托开始努力节约净资本,要求信托业务努力做到“高收益、低占用”,以尽量减少风险资本的计提。

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中部,逐步拓展全国性业务,力争在三年时间内达到中部地区信托行业的领先水平,五年内达到全国信托行业的中上游水平,是方正集团对方正东亚信托的要求。

2012年末,方正东亚信托的资本金已增加至10亿元,这显然仍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目标。

在业务创新基础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持续增长,并突破发展瓶颈?方正东亚信托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争取在营销体系、直销渠道建设上取得突破。

从单一传统信托业务模式到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转变,营销模式选择、营销渠道建立等问题成为制约信托公司长远发展的因素。

因客户资源薄弱,长期以来,信托公司通过银行代销产品。随着信托行业自身发展壮大,诸多信托公司拟通过建立直销团队来推动对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推进财富管理业务。

2013年,方正东亚信托将直销团队新增至40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已基本形成总部位于武汉,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营销分中心的网络布局。

第3篇

2、投资者人数限制。信托计划300万以下的自然人投资者不得超过50人,基金子公司300万以下的自然人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3、投资效率。信托计划投资于地产类项目需要事前审批,基金子公司在操作地产项目时无须审批。

4、信托的监管约束较多,基金子公司的限制较少。

5、信托公司对净资本的占用较多;基金子公司目前无净资本约束。

6、基金子公司依托母公司投研团队与经验,投资能力普遍强于信托公司。

7、在现实操作中,目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默认会遵守“刚性兑付”的约定;而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没有此类操作惯例。

第4篇

【题目】某信托企业风险控制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信托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3.1】信托公司内控体系现状

【3.2-3.3】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与净资本管理现状

【第四章】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5篇

受信托行业信息披露不足,风险难控以及主营业务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影响,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上市持非常谨慎态度。迄今,68家信托公司中除了陕国投和安信信托两家上市之外,其他均无缘资本市场。

兑付危机、融资压力剧增成为信托公司当前挥之不去的阴霾,《实施办法》无疑为其打开一扇窗。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信托公司借上市实现净增本增加,能够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利好行业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多数受访者表示年内恐怕难有信托公司能够实现IPO。

上市门槛不高 半数公司可过

去年银监会下发的“99号文”余温还在,《实施办法》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打破信托行业的无法规现状,并且从注册资本、分类经营到公司再融资条件、监管标准给予明确规定。监管层对信托公司上市明确表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内哗然。

根据《实施办法》,信托公司申请IPO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在行业内排名前15名;连续两年监管评级为发展类以上;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资信良好,最近两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等。

申请借壳上市和新三板上市的信托公司要求则相对宽松,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两年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主营业务中至少有一项主要业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最近3年期间有两年在行业内排名前30名。

从当前信托行业发展来看,上市门槛并不高。

除了安信信托、陕国投这两家上市信托外,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另外66家信托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年报信息显示,其中有41家信托公司,连续3年累计净利润超过10亿元,占到信托公司总量的61%。

银行间市场的数据显示,已有49家信托公司了未经审计的2014年财报,其实现净利润总额429.89亿元。2014年排在前十四名的信托公司,均实现当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达到IPO要求。而能够跨越累计年净利润10亿元这道门槛的信托公司则更多。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如果仅从3年连续盈利来看,针对信托公司IPO条件并不算高,超过半数公司可达到。

而《实施办法》对信托公司借壳上市或者挂牌新三板的要求更低,大部分公司可以轻松跨过。帅国让认为,这与管理层此前表态鼓励信托公司上市扩大资本金态度契合。

多位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施办法》将利好信托行业,上市开闸有利于公司净资本增加,化解相关行业风险,促进信托业合理有序的发展、并提升龙头信托的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业内也有不同声音,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直言,信托公司作为受政策影响大的机构,上市对于其当前业务发展来看不是好事,很多东西见不了光,所以某些公司并不会立马选择上市,需要有一段时间业务转型调整期。

年内恐难出现IPO个案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上市之后,信托公司一直无缘资本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去年长安信托曾向证监会递交过新三板申请,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此外,中海信托也曾申请IPO,中信信托、江苏信托、北方信托等公司寄希望于借壳,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寿辉认为,信托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主营业务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稳定,业务变化多,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检验和加强,使得监管层此前对信托公司上市不认可。

虽然政策利好,但是信托公司上市并非易事。帅国让认为,对大多数信托公司而言,有国有资产背景或是地方政府控股,短期内上市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第6篇

一、信托公司大力开拓财富管理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特有优势是信托业及信托公司抢占理财市场的重要基础。信托,是一种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制度,其核心理念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此,回归“理财业务”是契合信托业核心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发挥信托业特有优势的唯一选择。此外,信托公司作为资产管理类服务提供商,与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相比具备显著优势:第一,信托公司可以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领域进行跨界投资;第二,信托计划设计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委托人或投资人的个性诉求。

政策支持是信托业及信托公司发展理财业务的关键条件。2010年银监会颁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通过对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管理的办法来限制大多数信托公司的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强化信托公司专业理财特性和盈利能力。此外,在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国信托业峰会”上,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信托公司研究创新中长期私募基金计划”。这均是鼓励信托公司做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表现。

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为信托做强理财业务提供重要保障。第一,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势头,2012年9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39.01万亿元,同比增长16.84%,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高出3.55个百分点。第二,股市低迷,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导致众多投资资金撤离上述投资市场,撤出资金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渠道。第三,高净值理财市场具备潜在的发展前景。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社会财富积累速度不断加快,高净值人群总量迅速增加,个人财富的集中化趋势加剧,我国超过63.49%的高净值客户家庭可投资资产在1 000万~2 000万元之间,预计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可达219.3万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77.2万亿元。

公众理财意识增强,对信托理财产品的认可度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人们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在我国保险机制尚不健全,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孩子教育体制尚不完善等背景下,公众对未来消费开支的担忧依然存在,客观上增强了公众的理财意识。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公众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理财机构为其进行财富管理。而近几年信托产品较高的收益水平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公众对信托产品的认可度,这为信托业开拓理财市场奠定了客户基础。

二、信托公司大力开拓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但是由于信托市场准入的非专属性,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开始涉猎理财业务,尤其是对高端客户的争夺有愈演愈烈之势。具体表现如下: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开展的与理财相关的业务包括委托贷款(特别是多方委托贷款)、个人理财计划、外汇结构性存款,带有与理财双重性质的业务,如定期定额购买基金、账户管理;此外,商业银行还大力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各银行分行均设立专门的贵宾中心力求对高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证券公司:随着券商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经纪业务佣金市场化,券商经纪业务盈利能力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低迷的当前,以经纪业务为核心增长点的盈利模式受到质疑,为此,各家券商均开始多种业务创新的探索,其中在理财市场上大做文章尤为突出。目前证券公司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多对一的集合理财业务,未来有望推出保本、分级产品。与此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证监会鼓励证券公司进行金融创新,预计未来利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将会推出。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目前除推出各种公募基金外,已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社保基金的财产管理机构,从事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一些基金公司也被允许作为企业年金的财产管理者。同时这些基金管理公司还在积极争取从事私募型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无论是募集方式,还是投资运作模式都与私募及证券信托产品几乎相同,而公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团队、营销团队、产品创新和设计能力均处于上风,使信托公司证券类产品面临销售压力。

保险公司:随着保费收入的迅速增长,保险业的综合经营和理财业务是国际保险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已推出的各种投资联结险、分红险等产品,也在争夺财产管理市场份额。由于银保类产品基本在银行销售,产品起点低,销售渠道和网点众多,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理财资金,而且未来保险公司有望继续发力财富管理市场,给信托开拓理财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信托公司如何在财富管理市场上赢取制高点

综上所述,信托业及信托公司必须抓住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行业垄断优势,在财富管理市场上,与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务抗衡,尤其在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上下工夫,提升信托业及信托公司盈利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为信托发展转型提供保障。原先以投融资为主导的被动管理业务,制约了信托自身合格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关键。信托公司要在财富管理市场上立足,提升自己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管理模式、设计特色产品来满足高收益群体投资需求是关键。为此,信托公司必须在人才建设和研发支出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起吸引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重视建立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从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理财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着手,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公司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

努力开发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拥有多元化、系列化、个性化的产品是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为此,信托公司要摆脱对融资类业务的依赖,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的投资能力,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和组合优势,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更多投资类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理财需求,尤其是对于高净值客户,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脱颖而出。

探索新型资产配置模式,有效改善资产组合质量,形成特定领域内的资产管理专家。信托公司可在公益信托方面寻求突破,开发更为合理的结构化产品,为公益资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值增值渠道,如借鉴日本、美国等成熟的信托市场发展经验,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构筑企业年金信托管理模式,在开辟企业年金市场上大做文章。信托公司还可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将艺术品纳入资产组合和配置范围的经验,继续探索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机会。总之,信托公司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某一或某几个领域成为具备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资产管理专家,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以高收益、低风险赢取客户的信任。

实施多渠道销售战略,在日趋激烈的理财市场上赢得主动。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信托公司不允许建立分支机构,加之信托公司的地域、人员、规模限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人员少、网点单一的劣势。但基于“酒香还怕巷子深”事实的存在,信托公司要在日趋激烈的理财市场中赢得主动,必须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实施多渠道营销战略。首先建立以柜台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销售、其他直销渠道共同作用的有效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客户来源,缩短销售周期,保证信托产品销售的顺利实现,才能有效地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实施专业化优质服务战略,打造一流金融品牌。确立长期的、持续的服务意识,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在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信托公司要从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方面着手,通过优质的专家理财、诚信的职业道德,努力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更有价值的理财产品”,打造一流金融品牌,提高信托公司品牌在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理财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参考文献:

[1] 张德华.当前理财市场竞争格局及信托公司营销策略[J].西南金融,2009, (7).

[2] 曾林杨.信托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及新思维[J].广西金融研究, 2006,(7).

[3] 秦春华.混业格局下信托公司的生存之道[N].金融时报,2006-11-13.

[4] 夏斌.努力构建我国统一的信托市场 [N].证劵时报,2005- 05-16.

第7篇

据统计,在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8日期间,房地产固定收益信托共发行566只,占全部信托发行总量的25.76%,募集资金达1193.72亿元,单只产品平均募集规模为2.11亿元。

从单月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看,房地产信托数量在去年11月之前呈逐月走高之势。虽然在去年8月,银监会《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房地产信托业务制定较高的风险系数,但此举并没有对房地产信托发行带来实质影响。

去年7月至11月,除数量一直保持在每月50只以上,单月募集规模也普遍在100亿元以上(10月因为国庆长假因素,募集74.94亿元)。9月更是达到142.23亿元的高点,当月中信•天津武清土地一级开发项目、2010年中诚信托北京通州荷花塘项目等四款产品的募集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

在随后的11月,银监会《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少信托公司才暂停了产品发行计划。房地产信托的发行量也在去年11月达到单月67只的高点后开始走低,今年2月触及27只的低点。然而,3月房地产信托产品又有复苏态势,3月第一周就有26只房地产信托发行,很可能自此迎来一波房地产信托发行的小。

房地产信托发行势头不减,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房地产信托短期内还是信托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要业务;其二,房地产信托是开发商维持资金链的重要渠道。

从收益率角度来看,房地产信托整体收益率在悄然升高。从平均收益率来看,2010年初,房地产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在7.5%左右,5月以后提高到8%以上。今年以来,1月、2月、3月平均收益率达到9.40%、8.77%、8.98%。

从最低的收益率来看,流动性的紧缩,使得房地产信托的单月最低收益率迅速提高,在2010年10月之前,房地产信托的最低收益率普遍在5.50%-6.00%,10月之后达到6.60%,今年以来的最低收益率则在7%。

从最高收益看,今年2月之前呈大幅提升趋势,过去两个月的最高收益率都达到了11.5%,分别是中信信托发行的中信鼎丰•北大方正盈丰股权投资项目和深圳南联旧改项目。但3月的第一周,仅有华宸信托的金诚(1101)号与新华信托的重庆金阳水岸香榭项目两个产品,达到10%的最高收益率。从信托产品的设计角度来看,高收益率往往意味着更高风险,最高收益的降低,表明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项目审核更加严格,引入风险较低的项目,使得信托最高收益率降低。

第8篇

摘 要 相比房地产信托在国外的迅猛发展而言,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却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从效果上看,发展房地产信托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而且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投资渠道多元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房地产信托发展情况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房地产信托对推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性,揭示房地产信托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房地产信托 机遇 挑战

一、引言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一般平均利润超过30%至40%。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信托的出现无疑打通了普通投资人进入房地产行业分享增长利润的通道。”中国人民大学信托研究所所长邢成博士说。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房地产企业一直将采用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及新增机构资产中比重呈上升趋势。然而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出现以及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国家近年来银行贷款投向将有所调整,房地产融资渠道极其单一的弊端凸显出来,房地产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难题。面对房地产开发“缺血”的现状,房地产投资信托作为国外运营的较为成功的房地产融资形式,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机遇

我国房地产企业加大了对房地产信托的重视力度,发展房地产信托不仅可以扩大了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业的经营开发,而且也依托房地产业发展使本国经济得到显著的提升。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部分房企都能从银行轻松得到贷款,在2010年银行信贷收紧,这对信托业务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为2010年我国房地产信托提供了机遇。

这种机会主要源于宏观与行业的双向调控中,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收紧①。一方面,随着2010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收紧,在贷款资格和贷款额度上有了严格的规定,再加上近期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房地产企业融资得门槛和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资本市场的融资路径也正在收紧。从暂缓再融资审批到联手国土资源部排查房企违规圈钱,证监会的严格控制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意图已是十分明显。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困境,很多房地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房地产信托。

这种机会使得房地产信托在2010年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迅速增长。据数据统计,仅2010年4、5月份,全国用于房地产领域的集合信托资金就超过194亿元,而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信托融资产品140多款350余亿元,在发行量上已经接近2009年全年的181款,在规模上则已超过。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在全国发行的1970款信托产品中,在数量上占整体的25%的500款产品投向了房地产领域。而在资金规模上,共计1908亿的信托资金中,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为1047亿元,占到了总数的54.87%。

三、挑战

但宏观与行业的双向调控是把双刃剑,房地产信托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房价在牛年的冲天牛气终于让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在2010年瞄向了房地产。2010年4月开始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密集出台楼市宏观调控政策,旨在严控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过渡上涨。在调控房价的同时,房地产信托的过快发展,也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在2010年6月底和7月中,银监会就分别以5月以及2季度末的数据为基准,对房地产信托进行了两轮压力测试,随后又叫停了银信合作。2010年8月24日,银监会《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在风险资本的计算中拟对房地产信托业务作出严格的要求,制定较高的风险系数,以有效做好对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工作。

然而在开发商延缓开发节奏、资金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2010年年末,中国楼市的房价、地价依然继续攀高。为了遏制这种趋势,2010年11月15日银监会发文,提出股权融资方式投资“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信托业务将被禁止。接着银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各信托公司进行合规性风险自查,并逐笔分析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状况,同时要求各银监局加强对辖内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性监控和风险监控。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受此冲击,发行量锐减,很多信托公司相继暂时叫停了房地产信托的业务。据悉,包括中融信托、山西信托、天津信托、平安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已暂停房地产信托项目的推介。

四、总结

从2010年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房地产信托作为一种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有效的房地产融资工具,将会成为我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对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从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程度来说,房地产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如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管机制缺失等等。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房地产信托的发展会与国家调控主旨相背离,最终阻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要正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大信托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了金融市场产品品种,满足广大投资主体多样化投资需求,为房地产企业开拓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使过度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转移配置,进而深化了房地产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郭岚,杨前卫.在新经济形势下关于房地产信托投资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18).

[2]张晓赫.展望2010:房地产信托渐成主流.中国房地产报.2010.2.1.

[3]金立新.房地产信托:重在控制风险和节奏.金融时报.2010.5.1.

[4]唐真龙.绕道信贷紧缩房地产信托融资爆棚.上海证券报.2010.4.16.

第9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66家公募基金公司总规模为2.17万亿元。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共计1380.71亿元,阳光私募管理的资金总规模为1600亿元。

私募的新春天

今年2月初,市场上就陆续传出私募信托证券账户开户重启的消息。这是自2009年6月份私募信托证券账户开户被叫停之后,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将放开的消息。

事实上,由于信托证券账户的停开,私募基金将一个普通的信托证券账户价格炒高到了一年300多万元,大的信托公司甚至高达500万元,而且还要求保底发行规模为8000万元到1亿元,即便这样,信托证券账户依然是奇货可居。

巨额的账户费用和高昂的发行门槛严重限制了阳光私募的发展。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中期以来,阳光私募的成立数量大幅低于2007年和2008年。“为了支付高额的信托账户费用,阳光私募的规模至少要达到5000万以上后,扣除人员和办公的费用,在一个正常的行情里,才有赚钱的可能。”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说。

然而,笔者了解,目前没有阳光化的私募规模大多集中在3000万到5000万之间。而这些正是未来阳光化私募的主要力量。

私募信托账户开户重启似乎正在无限逼近。“我们也从信托公司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打听过,重启应该是确定的事情,这也符合郭树清的市场化改革思路,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细则,不过相信应该为期不远。”上述私募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公募基金的高端客户最近两年一直都处于净流失状态,特别公募专户业绩的表现不佳,让寄予厚望的高端投资者开始撤退,进而转投私募。

券商资管大松绑

在私募基金对公募基金的高端客户形成威胁的同时,公募基金的普通客户同样可能面临正在松绑的券商资产管理的蚕食。

2月9日,证监会机构部曾将一份会同证券业协会近期对证券行业发展诸多问题调研所形成的报告发至各大券商。其中涉及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创新部分,重点涉及增加投资品种范围、推出保本分级产品、降低资管公司净资本要求、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等7个方面。

该调研报告在增加投资品种范围中,也建议将未上市公司股权、PE基金、信托及银行理财产品、各类收益权,以及传统投资领域之外的房地产、矿产、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实物资产纳入,由传统的证券资产管理模式向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模式发展;并建议放开股指期货投资比例限制。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