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0:02:09
导语:在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49-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周军(1971-),男,江苏如皋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目前,我国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经济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承载着公共事业的文化、医疗、教育以及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率,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又是其核心之一。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日常的各种繁杂的财务活动当中,即使是专门从事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全面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预算管理的缺陷带来的收支不平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经费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拨款,因此部门预算是否合理和科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否则会产生入不敷出的现象,即收支不平衡的财务风险。为了优化和调整预算经费的支出结构,达到有效解决预算经费相互挤占等不合理的现象,我国不断对部门预算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然而在实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专项经费、公用经费以及人员经费等预算结构不科学,相对较分散的问题,因此导致资金之间相互挤压,预算执行过于随意,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单位日常运营活动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严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预算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力度、预算考核不够严格。
(二)多方面的人为原因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
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会计核算风险也随之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因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跟不上制度的更新。受到培训条件以及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当下会计核算的需求,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会计核算风险。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与财务人员的互相串通,在预算编制或者会计核算过程中造假,私设“小金库”,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危害到了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制度不合理引发的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不仅仅需要人为的管理,还需要各项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硬件支撑,否则会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风险。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作用。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时间尚短,一些事业单位对其并没有给予过高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有些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了,但是实施效果却并不是很好。其次,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采购用款、项目投资等的监管不力,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资金流失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的过度采购、维护和保养的不及时、过于随意的处置等。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规避收支不平衡风险
1.规范预算编制,真正起到规范事业单位支出的作用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支出的绝大部分来源需要通过预算的方式来获得,因此,要想平衡收入与支出的关系,除了需要管理好各项投资项目以外,就需要做好预算编制。一方面,需要对各方面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为预算编制打下基础,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以某体育事业单位为例,该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合理的衡量单位所需要的经费,从单位的各个部门抽调出一名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来配合财务部门人员开展资料的收集,尤其是强调设备采购部门的预算工作。同时,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尽量适当设置预算项目,避免过于细致的项目设置给预算执行带来过多的约束。另一方面,在编制方式上,可以学习国外部分公共服务部门,创新性的采用滚动预算,使得后期费用支出更加具有灵活性。
2.严格预算执行和考核
预算执行实际上是规避收支不平衡风险的主要环节。过于随意的预算执行会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发生混乱,很容易出现私设“小金库”、贪赃枉法或者专款不专用等现象,因此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以某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将预算执行在时间和部门层次上进行分段。在时间上,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在部门层次上分为主体所、研究室以及个人。将执行的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很好的规避了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进行适度的调整,以应对突况。与此同时,要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置于预算工作后期。只有这样,才能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形成一种监督和激励作用,更加及时的遏制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规避会计核算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紧跟相关制度的脚步,做好培训工作。借鉴一些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方式,可以通过集体培训,也可以通过个人针对性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等。通过培训,一方面使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当下制度的需要,避免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会计核算风险,规避单位有关投资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事业单位特有的财务风险形式和特点,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综合素养。其次,要激发财务人员提升自身水平的积极性,结合新的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惩。最后,不断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避免由于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为各项监督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完善相关制度,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很好的规避由于管理带来的风险。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适合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规范,在制度上对内部控制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制。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自身的风险预警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因此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以某教育事业单位为例,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除了强调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外,尤其强调结合日常单位运作过程中应对风险的经验以及一些优秀的公共部门风险预防案例来进行预警机制的建立,分析潜在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予以量化,进行合理的风险监控,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检测风险,将单位的项目风险降至最低。
2.加强内部审计,注重资金以及固定资产的监督
一方面,内部审计要改变传统的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式,积极的采用信息系统对资金的流转进行监督管理。借助信息系统的及时与便捷,进行适时地动态监督,而不是过去的事后监督,将财务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多的资金损失,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要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检查来规避由于固定资产采购、运用、处置等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盘点,还要注重其维护以及保养,严格监督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
四、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关乎着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更是关乎着整个社会是否能够有序的开展各项公共事业。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完善各种相关制度,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
一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成因透视
1.制度性因素
两权分离而导致的委托问题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产生的制度性基础。本质上是由一组契约链组成的现代企业中包含多纬度多层级的委托关系,在委托关系中天然存在着利益不相容、责任不对等、契约不完备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契约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在缺乏必要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不会自动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会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牺牲委托人的既得利益,不可避免的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表现为:经营者为实现其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可能会选择经营业绩至上而不是财务风险控制至上的决策,由此产生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人往往不承担对自己经营行为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后果,即经营者的决策行为与事实上的风险承担功能发生了偏差,导致经营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技术性因素
我国企业由于规避企业风险的技术手段欠缺而导致管理落后、资金散乱、投资失误、信息失真等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在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源配置越来越体现的货币导向和金融趋势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对金融产品知识的欠缺导致宏观的金融管理与企业的微观财务管理的割裂,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在进行产品研发的过程中盲目追求产品的高性能而忽视产品的成本,忽视对研发阶段的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导致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会计信息本身的缺陷,以及指导财务工作的财务理论假设条件与真实情况的脱节,造成企业财务人员难以用理论模型去估计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环境中的财务风险。
3.操作性因素
操作性因素主要是由于在财务政策运行中人为失误而造成的财务控制主体缺位引发的财务风险。从个体层面来看,人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而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制度安排下如果企业相关人员蓄意违规同样会造成极高的企业财务风险;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规模的扩大,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庞大和复杂会导致公司经营对客户的反映越来越迟钝,可能由于流程不合理导致决策失误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路径分析及主要途径
构建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技术特征以及生产规模,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有效的整合企业的整体资源,构建合理的企业业务流程,并在必要的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步生成,以实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依据制度约束层面技术约束层面执行约束层面的防范思路,本文提出以下有效的防范途径。
1.制度约束层面的防范措施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制度包括国家机构或行业组织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和协调不同财务主体之间财务关系而制定的相关规定,称为外部制度约束;企业管理层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协调企业和相关利益者之间财务关系的相关规则,称为内部制度约束。本文涉及的主要是相关的内部制度。
首先构建科学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理论的框架下,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公司内部组织治理机构的科学构架,二是公司内部科学决策治理结构,三是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企业内部组织治理结构是指公司的最高管理当局的基本组织框架以及权责分割体系,谢志华研究表明,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影响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所以通常在设立企业内部治理的机构框架时,应遵循企业实际特点,着重于企业董事会的构成以有效配置和行使控制权。企业内部决策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否直接决定着决策实施过程所遇到的财务风险的种类、性质及其程度的大小,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企业决策层正确的经营理念、风险观和决策的科学化,为保证其决策的科学化,通常可以在决策层的人员构成上引入比较独立的专家,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其专家能力和独立性,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专家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支持。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主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诱导利益相关者实现既定的企业财务目标或经营管理目标。
其次构建科学的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机制企业的内部约束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预算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两种手段来实现。其中预算规划是通过编制预算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现实中企业往往通过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和以目标利润为起点两种模式进行预算编制,两种预算编制模式都要求通过预算来合理的规划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有效界定他们各自的权限和责任区域,这对于有效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是极其必要的。预算控制通常是以既定的预算编制为依据,通过定期的反馈报告分析实际和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明确怎并实施奖惩。
2.技术约束层面的防范措施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的需要,针对企业面临的具体财务问题,有必要将金融工程、管理工程、信息技术等进行财务统合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以金融工程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核心手段。对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而言,金融工程可以运用多种衍生金融工具通过用确定性代替风险,使企业的风险成本确定在一个可控的区间,还可以通过替换对自己不利的风险而保留对自己有利的风险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财务收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金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分布状况,通过 “信号传递”的机制,让外部投资者了解企业内部人掌握的信息。金融工程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降低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
以管理工程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基点。将管理工程引入公司理财,利用工程技术的数量化、精细化和具体化对企业理财技术的提高和完善是必要的。管理工程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充分反映实际过程的逻辑关系和随机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些不具有现实性的假说,突破理论假设的约束,使预测更准确。支撑管理工程的重要理论――系统论遵循整体性和最优化的原则,通过协调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部分功能和目标服从整体功能和目标的最有功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合理性。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平台,建立财务管理决策型的全面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整体的管理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企业先进的信息系统是采购管理和控制得到保障,有效控制库存积压现象降低流动性的财务风险;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使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并对此进行有效的跟踪与考核,以规避企业的运营风险;财务部门可以借助网络新新系统对企业的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从而实现经营决策的动态化,以降低因时间延迟、市场变化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操作约束层面的防范措施
操作约束层面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操作失误或误解造成的,该层面风险的防范主要应注意相关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企业文化的建立。
合理业务流程再造以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业务流再造程强调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最优,强调以流程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替代职能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来推动企业各部门的合作和工作的完成。业务流程再造可以使企业的决策行为更贴近市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在其既定的经营领域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代表了企业在社会层次上的形象。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来弥补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体现企业共同的目标和经营理念,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之下。需要强调的是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是一种隐性的,短期效果并不明显,着重是一种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志华:竞争的基础:制度选择――企业制度分析与构造,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林毅夫: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经济研究》1997.3
[4]彭岚:论财务风险的分层管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
[5]洪乐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在博弈分析,当代财经,2003.11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分析,发现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规模扩张快
资产负债率较高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高达75%左右。从资产总额来看资产总额逐年增多,其增长绝对数额为242016.49亿元,相对数额为220.3%。从平均每个企业所拥有资产数来看,2008年为12544.50万元,2012年为39156.75万元;其增长的绝对数额为26612.5万元,相对数额为212.1%。由此可得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快。
(2)资金来源中自融资金所占比例较小
根据调查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有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融资金等,自融资金中包括房产品销售一系列相关资金流入,其所占当年资金来源一般为30%-40%左右。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外来资金,而外来资金来源中,大部分来自国内贷款。从总体规模上看,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企业随着贷款金额和资金投入金额快速增加,资金风险不容忽视。
(3)盲目多元化导致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得不到应有保障
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多数不是一元化经营,而很多企业是集电器行业、金融业或IT等非相关产业于一体。但由于分散经营方向、分散资金流向、分散资源以及对所要进军的新行业没有进行充分了解等原因,企业盲目地进行多元化,导致在新行业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收益且危及到主营业务的正常盈利,阻碍主营业务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会给房地产主营业务的财务风险管理带来额外麻烦。
(4)缺乏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最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许多公司的治理仍然沿用创业初期的家族式模式或在此模式上进行创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大差别,其管理基本上是处于看似完善而实际上无效的状态,这样很容易引发众多管理问题。
2、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合理控制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做出筹资决策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规模、融资环境、未来发展预期等因素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
(2)不断开辟新市场,建立核心竞争力
由于房产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故企业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市场,将由于区域选择所带来的盈利风险进行分散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它可以是难以模仿的资源也可以是企业形象等无形资源。通常这些优势,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3)合理扩张资产规模
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扩张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扩张的方式有筹资和经营创造的利润两种方式。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必须考虑筹资风险和筹资的资金成本。选择经营创造的利润,企业必须考虑经营风险。事实上,两种方式并存,那么就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少的筹资方式,努力增加营业利润。
(4)加强企业日常现金流的控制
重点关注大额现金流量企业应当在现金流的管理中,应用科学采用日常现金流量管理方法,加强对企业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同时要求财务人员详细记录每一笔现金流,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合理登记现金账。由于大额现金项目的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极大地影响正常经营。那么对于房地产业尤其应当关注其大额现金流管理。
(5)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环境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防范策略
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我国的保险企业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之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不断发展成熟的保U市场,我国保险企业更应注重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偿付能力不足
部分保险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使其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过多的处于复制同行业的状态,无力与规模大的保险企业进行竞争,极易出现对外投资亏损或者保险基金本金难以收回的问题,这就会造成保险企业在理赔支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监控不到位,部分业务员存在非法操作的行为,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偿付能力,严重时还会给企业带来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2.有效监督体制缺乏
近年来,我国保险企业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也使保险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部分保险企业盲目扩大市场份额,对于自身管理重视不够,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及大打价格战的行为,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力风险增加。
3.财务核算确认计量风险
首先,准备金风险。保险企业事先收取的保费只是保险企业的或有资产,只有在保险期期满后才能确认企业全部的保费收入,而保险期最短在1年以内,最长可达数十年甚至是终身,保险金提取不足在不少保险企业中存在,一旦在此时出现巨额赔付的情况,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将对现金流、企业未来的偿付能力造成影响,被保险人解约现象也极有可能在此时出现。
其次,公允价值评估计量风险。为了保证偿付能力水平的不下降,一些保险企业利用监管在会计准则上的漏洞对投资不动产多次再评价估值,滥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保险公司实际资产水平被纸面上的财富掩盖了,一旦不动产进入下行通道,“泡沫经济”必然会破裂,财务风险由此产生。
二、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对偿付能力的控制
对于保险企业来讲,在筹资阶段就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做好预算和计划工作,依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来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出企业权益资金、债务比例和筹资额等。同时,企业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以此来保证保险企业的偿债能力。保险企业还要利用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来对企业资本结构和债务比例进行监控,以此来评估企业的偿付能力。另外,企业还要强化现金流管理,重视资金往来款项的管理,确保企业资产和负债之间良好的匹配度,针对于不同险种要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偿付能力。
2.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对于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讲,需要针对保险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的行为后果及处罚措施明确标准,加大对保险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审查力度。另外保险企业还要重视对精算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此来提高企业在保险责任准备金计量中的公允性,保证准备金评估过程公开,避免准备金被人为操作的可能性,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3.提高资金利用率
保险企业为促进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在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等方面的互补,需要有不同投资产品的有效组合。由于保险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与负债密切相关,为实现企业资金利用的最大化,需要积极扩展企业资金的用途;企业还可通过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负债率的提高。
4.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在保险企业内部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通过设置风险偏好与目标定位,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规避风险,更强调与风险的共存,这主要是对于保险企业而言,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保险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进一步实现对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有效的促进保险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5.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对于保险企业来讲,合理的现金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保险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保险企业的现金流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管控,以此来降低保险企业的运营风险。在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财务预警指标,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等,在具体选取过程中还要对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有效补充,更真实的反映出保险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因此保险企业可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保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保险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保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提高保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采用灵活机动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制定出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有效地提高保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为保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志.关于保险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187-188.
摘 要 随着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不断加强,但由于煤炭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不仅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和多样化的资金运作趋势,而且市场因素的渗透程度也在不断扩大。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风险 措施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倾向于只重生产不重管理,只重产量不重效益,而在对企业考核方面,只注重账面利润完成情况而很少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在这种考核体系及管理理念的支配下,企业形成一种怪现象:企业账面反映实现了利润,而企业的现金流量却出现枯竭现象,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究其原因,一些煤炭企业受行业生产特点影响,长期实行粗放型管理。因此,有必要从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入手,规范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管效率,有效盘活资金,合理负债,从而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保证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目前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资金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近年来,一些煤炭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现金周转量随之增加,财务管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资金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企业内部财会管理方式、核算原则、货币资金筹资和管理方面没有严格规范。煤炭企业普遍缺乏严格的程序和约束机制,从而造成应收、应付款项等沉淀资金膨胀问题,财务预算管理薄弱。
2、信息失真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科学决策。在实践中,煤炭企业管理者主要通过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公司的资金流动。由于煤炭企业各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的局部利益,不愿及时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阻滞信息流动,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集中,或者由于煤炭企业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导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3、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少风险意识。个别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既不注意考察和研究合作方的资信程度、经营业绩及经营行为,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把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导致资金的损失。有些煤炭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二、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风险。随着近几年煤炭供求矛盾的加大,煤炭企业的销量急剧上升,部分企业在注重销量的同时未注重货款回收,造成大量坏账损失的发生。
2、对外投资风险。目前煤炭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投资收益率低;二是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清、工作程序不清、信息渠道不通畅;三是投资监管不到位,资本投出后,无人或基本无人考虑收益。
3、项目融资风险。一是金融机构为适应股份制改造的需要而采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从严、规范运作、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等措施,都加大了项目融资难度;二是短贷长用,既加大了违约风险,同时也加大了融资工作量。
4、预算控制风险。一是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等监管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大多存在维简投资超预算的现象;二是项目投资预算不全面,缺少项目资金的年度及分月实施计划;三是内部资金调控力度不够,自有资金集中度小,缺少适应矿井客观需要的发展型、平稳型和退出型等不同类别的资金分配办法。
三、加强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以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是集团化集中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条主线。监控住了资金,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财务,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大局,也就基本防范了大的财务风险。
2、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3、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应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5、建立投资回报制度,变“要钱”机制为“挣钱”机制。为扭转企业向集团总部要钱、花钱,却不计回报的现象,集团总部要逐步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凡集团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项目投资、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更新投入、科技投入、安全投入等,都要按规定计算投资回报,计入企业预算利润指标。
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如在筹资决策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和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相比较,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范围广、风险大、难度高及专业性强等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财务管理综述
工程财务管理综述包括: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
工程财务管理目标总体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对工程财务管理要求提高了,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
工程评价标准,要适应现代工程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工程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
(三)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度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增强。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包括环境保护、筹资管理、基础会计、预算决算等方面的风险,工程财务管理复杂度和难度较高,所以,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包括:财务职责不明确,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财务职责不明确
在工程财务管理中,企业存在着,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没有进行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评估组织或评估机构,所以,对工程工作量不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
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主要表现在,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是完全独立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及时化解工程财务风险。
(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出提前预测,造成工程财务风险。
(五)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各部门的预警工作,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警,工程部门做好工程预警,使这项预警系统做好整合,形成全部的预警网络,发挥好各部门的预警作用,进一步规避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以披露企业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为了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能够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概算和决算,将责任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不断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施工中,施工双方虽然签订了风险合同,但施工企业或业主本身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
(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主要应用于某些不可预见性、工程款拖欠、物价上涨等不可预见性的财务风险。工程财务风险转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或业主。二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法。
四、结束语
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标准较高,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较高等特点。工程财务管理内容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范围较广、风险较大、难度较高及专业性较强。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工程财务风险,就要深刻认识工程财务管理风险潜在因素,由此制定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蓓.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1;18
[2]肖杰师.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J].财务理论,2013;11
[3]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05
[4]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3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防范;对策研究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风险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概念。企业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强调的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财务风险遍布于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和回收的各个环节,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筹资风险、偿债风险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很多,通过对相关囚素的分析,可以找出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囚素,从而有目的的管理和防范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相关因。
从财务决策的角度看,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真实的信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决策者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的各种可能结果事先是无法掌握的,或者说不能获取充分的、有用的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使决策者的决策带有一定的观性:二是决策事项的未来结果受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制度环境!不确定性是决策者无法控制的,这使得财务决策处于风险之中。
三、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方法
由前述,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正确识别后,针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防范方法: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公司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公司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理顺公司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公司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公司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公司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107
[2]小阿瑟·威康姆斯等著,陈伟等译. 风险管理与保险.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4~10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家不懂的企业”。显然,如果投资者可以看懂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就更能看懂企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管理者除了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经营现状数据之外还应该要时刻警惕那些在企业未能察觉的风险和可能带来企业经营失控的危险,通常隐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大数字的变化背后。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企业资产购置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流动性负债筹集来的,只有小部分的资金是由长期负债筹集而来。企业的流动性负债是用来对流动资产的筹集,固定资产则全部由自由资产来筹集,用来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是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负债的长期筹措而来的,这样财务风险就相对比较小;第二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结余是红字,那就表明了企业的一部分自有资金遭到亏损,那么自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将会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第三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亏损侵蚀了全部的自由资本,除此之外还占了负债的一部分,这就会导致资不抵债,这样企业就处于高度风险之中,企业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防范并制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2.从利润表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可以从营销收入中去除经营中的所有费用后的营销收益,所谓的所有费用包括经营成本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经营销售费用和经营销售税金以及经营附加等经营费用;第二在经营收益的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之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此基础上加上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后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和,也即营业期间的收益。只要认真的分析这三个层次,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
3.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管理,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利润指标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不时刻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那必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很多企业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因素,有的时候它比企业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财务健全的企业应该维持稳定均衡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支出,意外的投资,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1.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因此筹集资金时如果管理措施不当的话会使企业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筹资:第一是借入资金,企业借入资金实行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就给企业带来了收益不确定性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第二是所有者投资,例如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增资扩股等等。企业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导致的企业筹资成本增大的风险,或者是企业筹集的资金的利息高于平均利息水平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外,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和外汇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
2.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筹集到资金后会进行三种类型的投资:投资商贸活动、投资证券市场、投资生产项目。但是,投资项目并不是都能够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产生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求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要克服盲目和冒险主义,尽可能的降低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增加。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追求风险性、稳健性和收益性的最佳组合,或者是在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情况下,让稳健性原则充分发挥作用。
3.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企业对资金的回收是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造成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可以加速现金的流出。它可以使企业产生利润,但是却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而且还会是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所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第一评估并确定客户的资信水平,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三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率;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对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的最后一个循环是企业在收益中对风险分配的控制,企业中收益的分配有两个,一个是姑息收益,一个是留存收益。股息的分配是指股东对自有资产的扩大需求,收益的存留是企业规模扩大投资的主要来源,二者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矛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是实现销售和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增加扩展速度,就需要大量的增添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作为企业的留存,以进行资本扩充;但是若实现较高利润,但是股息分配水平却很低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这就会形成企业受益分配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斟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目前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和降低法四种。
(1)分配法。所谓分配法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和对外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对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以分散投资风险,最后避免单个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增大了企业的风险,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即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分散风险。(2)回避法。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应该综合的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条件的前提下,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企业应该谨慎的进行股权性的投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回避法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来达到影响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要的风险承担是值得的。(3)转移法。转移法主要是指通过某一些手段将企业的全部财务风险或者部分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或企业承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所谓保险转移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可以采用联营的投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共同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身上。非首席财务官保险转移主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特定的机构或者部门。采取风险转移的办法可以大大的减小企业财务的风险。(4)降低法。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降低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的比率,以达到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改进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占有率降低和产品滞销而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配备专门的人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等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尚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命题,对它的研究将会对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产生重要的突破和补充。
参 考 文 献
[1]吕喜斌.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
2011(1)
[2]翁怀茹.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4)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财务风险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也就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财务风险几乎威胁了所有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导致无法偿还企业债务,造成严重损失的可能性到处存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由于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以及企业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已经直接影响了企业运营资金的正常周转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客观地分析及管理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是关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首要课题,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
(一)企业筹资困难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货币贬值,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动性对付诸多债权人突然变现的必然要求,此时企业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筹资。因此企业只能将双手伸向我国银行,银行虽然新增了贷款金额,但大部分都只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中包含的那些基础设施行业,同时伴随着的也是银行利率的不稳定性,那些排除在基础设施行业之外的以及无法承担贷款利息成本的企业只能可望而不可即,这就导致这些企业产品积压、筹资困难,企业流动性缓慢,在巨大的偿债压力下只能选择破产或是倒闭。
而在现今的国际新形势下,部分企业也会选择向银行筹资,所以受到银行利率波动的影响,无论它的利率是升是降,必然会加大企业现金流量的不稳定性。如果利率上升会导致企业的债务成本增加,反之肯能导致企业前期的贷款利息负担沉重。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利率波动对企业的财务筹资影响重大。
(二)加剧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风险本身的性质就是对未来企业的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收益损失甚至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倒闭,股市、债券暴跌。大部分出口的企业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随即给国外的进口商充足的信用额度,然而金融危机就导致国外进口商很难偿还债务,出口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企业财务上也就会出现大量的坏账,企业收益损失严重。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今清晰可见的是加大了各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企业对自己投资的项目需要小心谨慎、仔细斟酌。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股市的动荡不安,使得部分企业原有把握的投资项目不能按预期收益实现。
(三)信用风险薄弱
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金融机构的不断倒闭,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因此企业收款风险就出现了增大的情况,导致最后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后果。企业的信用风险是根据客户的性质而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的竞争机制在信用风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扩大企业的市场,企业不仅需要拥有良好信誉,生产合格的产品,为了自身着想也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价格,不能盲目地运用营销策略打硬仗,而忽视客户对产品及企业的信用程度。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
一个企业的有效运营都离不开管理者的正确指导。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极度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打开市场就有经营利润,只要管好企业资金就不会发生任何风险。他们只凭主观意识去制定决策,财务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分析,很容易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然而,下级财务人员因长期以来受到上级领导者的熏陶,以及企业历史悠久的财务制度的束缚,他们的风险意识也相对比较落后,未能树立最优化的思想。会计资料不整齐、不规范,职员之间权责不分明,也是频繁发生。
(二)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
企业财务监控制度是作为财务活动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约束机制不到位,内部监督缺乏,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混乱,利益分配不明朗。与同行业的国外企业相比,我国财务监控制度的实行力比较低,即使企业设有这个制度,没有严格地要求员工执行,也等同于摆设,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极其容易发生。
(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是相当重要的,侧重权益资金与负债的比例关系。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与筹资的时候,未能做好科学的决策规划导致失误,以至于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略高,加上流动资金缺乏,未能及时偿还债务,就陷入了财务风险中,长此以往的资不抵债,只能选择破产。另一方面,假如企业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大量的可用资金,利润也就可想而知的下滑。现在在这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竞争压力大,选择破产的企业也是随处可见。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制定合适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下,众学者们纷纷对财务风险防范提出了诸多可供参考借鉴的措施。呼声较大的不外乎建立强有力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里面包括企业内外部的财务信息,历来积累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应急措施及改进方法等多方面的指导方法。因此,这就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不断更新系统的相关信息,减少数据的错误量,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
其次就是通过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来制定合适的财务风险策略。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来对抗风险。比较受欢迎即风险的转移法,将遇到的特定风险另辟蹊径转移给此类的保险机构,让他们来解决风险。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管理层决策方面的能力,合理地运用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以及预测方法,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自身财务方面的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更大的发挥出企业资金的高效益。注重资金的科学管理,充分的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企业的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有利可行的财务改革方案。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可靠的预警。
(三)健全企业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管理中,合理的监控体系是起到约束作用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去相辅相成的,要在强调约束的同时不能忽略激励的重要性。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财务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负债经营,一旦出现资不抵债的时间过长,企业就面临倒闭的威胁。此时企业只能通过筹资这一手段来缓解危机,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要考虑债务的规模、结构、期限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就需要管理者选择合理的筹资决策机制去解决负债问题。
企业在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机制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此降低财务风险。一方面需要注重领导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的程序步骤,做好可行性的项目研究方案,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式,防止因投资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标准,就需要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快脚步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这样才能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以及面对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在国际的经济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既定的最终目标。一个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才能减少诸多的应收账款,避免财务上出现坏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萦绕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程序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时解决问题,完善企业的自身能力。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核心技能,如何能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这就需要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这不仅是现代财务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首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时代过后,国家进行有效的经济调控,但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及不确定性,经济发展步伐仍然很艰难,财务风险管理任务也就更加艰巨。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上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范,才能使企业高效的运行,从容的应对金融危机,最终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晶姝.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13-32.
[2] 张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