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0:02:10
导语:在护理临床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心理护理 脑卒中 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4-02
现代医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心理护理的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许多学者认为对伴有情感障碍的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善其生存质量,利于卒中患者的恢复[2-3]。本研究探讨针对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后抑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对象来源于脑血管病医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被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106例。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对其进行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的测评,排除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患者9名。再对97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测评结果选择评分大于17分的小于29分的轻中度抑郁患者77例,病后 3个月内死亡4例,拒绝接受心理问卷调查13例,实际最终进入60例。
2 评价及护理方法
测评工作于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体征无进一步加重后48小时内完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常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发病与入组时间差,发病类型,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和损伤脑区等,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常规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措施、病因治疗、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及神经保护等治疗。心理护理组除采用基础治疗外,由责任护士采用认知疗法和支持疗法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并加以指导、劝解、安慰、鼓励、支持。
具体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2.1 入院期间以一对一的方式实施心理护理,一周五次,每次20-30分钟。护士尊重患者的人格,支持鼓励病人倾诉宣泄。
2.2 脑卒中患者一般起病急,病情重,躯体功能受损,心理负担重,害怕被家人和社会遗弃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给予应激性放松训练。
2.3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与家属寻找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如为什么得病的是我,为什么倒霉的是我。改变患者及家属心理知识的匮乏,及时纠正他们存在的对疾病的偏见。
2.4 住院期间利用康复小组活动,促进患者间的交流,鼓励从团体内部获得能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减少脑卒中后的无助感,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表3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x±s )
独立样本t检验,常规组和心理护理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2 讨论
脑卒中(stroke)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脑卒中的致死率在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和心理障碍的幸存者数目增加。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发生了突发性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残疾、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这些变化使患者的社会角色有所改变,可能导致情感和行为的障碍,其中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最常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病率高达30%-50% ,同时患者可伴有焦虑、恐惧、主观不适感增强,严重的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5]。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危险人群,目标是减少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性。预防才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的行为和情感障碍,在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发生后再给予一系列的治疗手段更有效。
早期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非常重要,3个月内的肢体康复疗效最显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也高发于这个时期。卒中后抑郁压制了患者的康复愿望,从而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致使功能重建变得困难。许多学者认为积极的治疗PSD不但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能减少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所以对PSD的积极护理及治疗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卒中的幸存者来说, 临床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可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通过心理测评选择脑卒中后可能出现心理抑郁的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后期康复的依从性。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
通过早期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接受现实,调整认知使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得以解决,促进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提高对治疗、护理、康复的依从性。对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ruce E ,compas ,姚树桥等.主译. 临床心理学导论-科学与实践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414.
[2]朱志先,梁红主编.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3-278.
[3]沈君,苏静.脑中风患者心理应激护理与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278-281.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分层次岗位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的护理单元[1]icu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各专科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2]。这就为icu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icu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护士12名,中专学历3名,大专7名,本科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4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3岁。
1.2 方法
1.2.1 分层次安排日常工作:根据职称学历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将护理人员分为高、中、低年资护士,每个班次按高、中、低年资相互搭配,形成a、b、c组合,每一组合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高年资护士负责指挥协调,负责观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较高年资护士负责执行复杂的操作和重要的抢救措施,低年资护士负责准备抢救用物、取药、配液、照顾同病室其他患者。
1.2.2 分层次安排护理人员的培训:对icu护理人员根据参加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岗前培训(进入icu工作前)、初级培训(参加icu工作1~2年内)、中级培训(参加icu工作3~5年内)、高级培训(参加icu工作5~10年内)。
1.2.3 培训方法:①岗前培训:在外科系统轮转2年以上,经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综合评价符合icu岗前培训条件方可进入岗前培训队伍,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心电监护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配合技术、吸痰技术、留置胃管尿管护理技术,为期3个月。3个月后经科护士长、护士长逐项一对一考试合格后方能由高一级icu护士带班上岗,并参加icu初级培训。②初级培训:年轻护士临床综合思考判断能力,临床急救技能欠缺[3]所以这一时期的培训很重要。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并亲自授课,内容包括:沟通技术、病情观察及护理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呼吸机应用技术、除颤技术、异常心电图识别、异常化验分析;输液泵、降温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报警原因的处理,对学习内容首先由带班组长或护士长跟班现场检查,再利用晨会交班时随机提问,然后每月组织一次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试,公布成绩,对不合格者在规定时间补考。③中级培训:icu工作3~5年的护士年富力强,是icu的中坚力量,这一梯队人员的培训很重要,重点进行了: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急救技术;病情动态观察及评估;icu最新护理技术;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icu应急预案;“五衰”抢救程序;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使用剂量;危重患者鼻饲管置管及保留技术;中心静脉压检测技术等培训。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护理问题,开展预见性提问,制定应急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以培养护士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多方协调的管理能力。④高级培训:在icu工作5~10年的护士,经过了icu初级、中级培训,熟悉了icu的各项工作,理论水平、技术操作能力都较强。在业务培训方面,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有目的的让她们参加一些国内、省内的学习班和学术会仪,了解更多的护理新信息和新理念,不断充实完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根据icu特点,由他们制定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特殊仪器操作流程、icu工作流程,对新开展业务,组织制定相关护理常规,负责教学科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
2 结果
经过初级培训使年轻护士掌握了icu基本操作及技能,中级培训使有工作经历的护士掌握了icu综合抢救技能及监护工作经验,高级培训使有一定工作经验的icu护士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层面,对icu护理工作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3 讨论
icu是展示医疗护理工作的平台,老、中、青、高、中、低年资护理工作者相互配合,组成了icu抢救工作整体。各取所长,能力互补才能保证icu监护质量。不同层面的护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3.1 基本素质要求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地,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病痛的折磨再加上icu特殊的治疗环境要求icu护士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3.2 基本技能要求
在icu临床护理中,无论仪器多先进,人的基本诊治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icu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应放在首位,而临床各项技术操作技能是icu专科护士必备的基本功。icu病房内汇集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治疗护理手段。所以icu护士必须在短期内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常见监护、治疗、护理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应对复杂多变的抢救工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
3.3 应急应变能力的要求
患者的每项检测指标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所以应善于培养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提问、解答、纠错、评价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增加icu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对急救流程、急救技术组织培训和演练,则大大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岗位责任要求
科室内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各班岗位职责,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应达到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由护士长、科护士长定期检查评析,不合格者降级使用。
3.5 团队协作要求
中年护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icu工作的主力,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从危重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思维能力,使大家把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动权。高年资护士是icu护理工作的领头人,是重症监护质量的保证,利用他们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特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icu专科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对icu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使icu各年资护理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按档次培养,分层次管理使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必将有利于icu各项工作的展开,最终使icu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蓝蕙兰,黄慧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1129.
2 杨书奎,唐义兰,张广英.icu护理带教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102.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手术室护理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手术治疗是医疗机构开展治疗的重要手段,而一般人们会认为手术是一件大事,往往兴师动众,全家动员。而患者则认为进入手术室就犹如命悬一线、生死未卜。术前患者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心理,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1]。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具体病情,作出耐心细致的安慰、照顾,缓解患者的焦虑,减轻生理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目的[2]。结合本医院具体情况,为病人开展了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1 年12月本医院手术室1号、2号手术间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将在1号手术间手术的病人作为实验组A,共110例;在2号手术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B,共1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差异。护理人员在学历、技能、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以手术配合为主的手术室护理观念,强调以满足手术病人的需要为护理工作中心,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放松地配合手术治疗。
实验组: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手术配合护理。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术中在肌紧张程度、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记录病人术后疼痛情况。
对实验组A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手术前:主动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主管医护人员,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急躁、焦虑、恐惧、急切希望得到迅速有效救治的心理,让病人有安全感;对于青少年主要怕痛、怕流血、怕羞,因此态度要和蔼可亲,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安慰和鼓励;对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主要为性情暴躁或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要给予关心和体贴;女性患者意志耐受性差、担心手术意外;有些病人担心医生的水平,因此要就手术的目的方法、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恰如其分地为患者解释,并有意识地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增加安全感。 1.2.2手术中:门诊手术病人采用的局部麻醉,他们都处于清醒状态,而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再加上医护人员特殊的服装和手术间的治疗设备以及灯光、色调等,形成了一个没有亲人在场的特殊环境,无形中给患者加重了心理负担[3]。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尽量不谈论与手术有关的话题,对于心里紧张的病人,我们护理人员可以握住病人的手,或抚摸病人额部,让其做深呼吸,尽量放松自己,减轻其恐惧感。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出现病情变化时,应沉着应对,不相互埋怨,积极妥善解决,使病人安全平稳的接受手术治疗。
1.2.3手术后:及时遮掩病人的暴露部位,保护其隐私,并及时告诉手术的效果、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解除疑虑心理,正确对待术后康复程度。
2结果
通过对以上两组使病人的比较,经过心理护理后的干预组病人在生命体征、情绪状态和配合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的病人在短时间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3 讨论
本文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病人在手术前基本知识的认识充分,手术中肌紧张程度,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明显降低,血压变化趋于平稳,增强了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前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手术中有利于麻醉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手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还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了病人机体的恢复。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待患者如亲人的崇高品质和优良的服务态度,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和术后康复,做好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及整个治疗过程[3]。
总之,对于门诊手术病人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慧芬,叶淑梅.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01
[2] 于登瀛,吴雪莹. 心理护理重在实施上下功夫[J] .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室共收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53例,其中,宫外孕破裂所致休克13例,产后出血9例,子宫内翻出血3例,前置胎盘2例,剖宫产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17例,卵巢黄体破裂所致休克2例,胎盘早剥4例,腹腔妊娠所致出血3例。本组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均≥900ml,且≤40000ml。
1.2急救护理措施
当医院接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时,一边要迅速地向患者家属或者是120急救人员了解一下病人的基本病情和发病的全过程,另一边护士要立刻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抢救方法决策,并迅速成立紧急抢救小组,抢救人员要沉着冷静,使得各项抢救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要对其做出详细的记录。[1]在抢救室中,病人的下肢要抬高加20-30度左右,头部要抬高10-20度左右。给病人及时给氧,流量在3-4L/min,增加氧浓度,改善缺氧昏迷状态,若病人的舌头后坠,要用舌钳夹出,以便保持呼吸畅通。并立刻抽血送验血科,注意准确抽取病人血样本的同时要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对病人的血压、呼吸、体温、心跳、意识等生命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正常循环血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造成供血不足、缺氧的现象。所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扩充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病人的重中之重。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一条静脉通过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各种方法来扩容;另一条静脉给与止血,同时用于各种急救药液的输入。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尿量变化,失血性休克将会影响肾部血液流量的减少以及肾部血液的异常,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有研究资料表明,休克病人的尿量少于25mL/h,说明肾血容量不足或者是收缩压降低,肾血管痉挛。对此,我们要及时进行血液灌注,在正常情况下,当失血性休克症状好转时,尿量也会随之恢复的,当尿量在30~40mL/h,表明以上情况已经改善,尿液循环开始好转。对休克病人的尿量动态观察中,要给患者停留尿管,准确记录每一个小时的尿量。在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中,对休克病人除了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出了一系列的医嘱去执行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因为随着休克病人的病情变化,会伴随着各种危险现象的发生。如果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脸色苍白,血压降低、皮肤湿冷等现象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要考虑病人的病情是否会加重,对于出现的这些情况,要迅速向主治医师报告,以便医生能够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情。护理人员要注意药物、液体的使用顺序,并掌握好输液的速度。但病人的血压很低时,要适当地加快输液速度,由刚开始的20~30min注射500~1000ml,到现在1hour可加至1000~2000ml。当血压、尿量均恢复正常后,适当降低输液速度,保证每小时500ml即可;当生命的体征表现正常时,可以在24小时内输液在3000~3500就已经足够了。[2]
1.3抢救有效的诊断标准
经过抢救治疗后,休克病人能够恢复意识,由烦躁不安转为平和安静,由反应迟钝到说话自如,皮肤由苍白无色到红润,四肢由冰冷到温暖,口干舌燥感减轻,血压回升正常,脉搏跳动有力,尿量恢复正常。这些现象均表明抢救是有效的。如果休克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不是这样的,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同时要加强护理工作。[3]
2结果
在53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经过抢救人员的迅速、准确抢救护理,无论是临床症状环节之后再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的,还是在特护室里就地急救的病人,休克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顺利成功完成手术,及时挽救了病人的宝贵生命,全部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均以痊愈,顺利出院。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住院天数最短的是4天,最长的是87天,平均23.6天,抢救成功率达到了100%,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1 资料
本次笔者主要在某地一所三甲医院中,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中,有老年肺癌患者共147名,其中,男性有93名,女性54名。年龄在81岁到43岁之间。其中,个怒病情类型不同来分析,其中右肺上叶病灶患者有46名,中叶病灶患者29名,右肺下叶病灶患者有38名,左肺下叶病灶的患者有34名。
2 结果
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舒适的护理方式。在这147名老年肺癌患者中痊愈的患者有117名,病情有着明显好转的患者有24名,没有任何效果的患者只有6名,整体的效率高达95.02%。
3 具体的护理方式
3.1 针对心理安全采取的护理方式
因为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并且在患病期间接受到疾病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并且随着年纪的增大,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够完整,从而极容易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悲观以及失望和紧张的不良情绪,所以整个护理人员要在具体的距离工作中,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充分的耐心,并且要保持同情心,为患者营造一种良好的住院氛围,让他们仿佛能从医院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对于具有吸烟病史的患者来说,要通过这次患病的经理向他们结实,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并且对于手术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入院之后,一定要戒烟。同时,还要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和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程度、入院前的生活环境、个人的静力等各种不同的原因给与病人不同的心理指导和具体的疾病护理方式。必须具有充足的耐心,能够不厌其烦的解释病人众多反复的问题。并且在手术之前,要详细地向患者解释具体的手术流程以及手术所选择的具体方式,同时患者需要配合的具体事项和所需要注意的内容,从而使得患者在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的基础之上,了解整个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来人定胜病的信心。
3.2 手术之前采取的护理方式
3.2.1 手术之前准备工作。在手术之前,要对病人进行各项药物试验,尤其是皮试、备皮、备血等工作。在手术前一晚要进行一次灌肠,要做好身体内部的清洁工作。同时严禁患者在手术之前12个小时之内进食,同时在手术之前6个小时禁止喝水。
3.2.2 手术之前的检查工作。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要及时完成各项手术所需要完成的检查,例如胸部的CT、血常规、出血过程中凝血的具体时间、B超、心电图以及心肺功能进行检测等。
3.3 手术完成之后的具体题
患者在麻醉药效没过,并不清醒的过程中要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呕吐,甚至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从而导致人出现窒息的现象。在患者清醒之后,需要在血压保持平稳六个小时之后,抬高床头15度至30度,并且病人采取半躺半卧的姿势,从而保证整个胸腔内部的积液向下流到膈肌中。
3.4 生命体征观察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所以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还要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或并发感染,同时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了解有无出血现象。
3.5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减轻喘憋,改善患者缺氧症状。而深呼吸有利于肺扩张,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的顺应性。所以待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要及时给予深呼吸指导,每2h重复一次。由于麻醉药物抑制咳嗽反射,加上疼痛不能有效咳嗽,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小气道功能差,常有呼吸道储留物,痰液也比较多,所以要协助患者排痰。一般可采用更换、叩背、吸引、应用祛痰剂的方法。还可以使用雾化吸入。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心律失常。术后疼痛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个原因,一般发生在术后3d内,而在术后第1d发生率最高。要应用镇痛泵持续泵人止痛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心律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并应用抗自律失常药物。
3.6.2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组织减少、呼吸道感染、创伤疼痛、咳嗽无力等因素有关,术后患者肺循环血量增加1倍,所以输液速度不可以过快。还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及时评估记录。
3.7 出院指导
3.7.1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抑癌物质,能够阻断癌细胞的生成。还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花椒、桂皮等,以及火锅、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
3.7.2 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服用知识使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药物。叮嘱患者和其家属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术后两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至第5年后可延长至每年复查一次。
3.7.3 运动指导。肺癌患者要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癌症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病菌的再次人侵,增加肺癌手术后治愈的几率。如慢走、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关键词】 心内科;失眠;护理干预
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疾病本身及担忧焦虑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失眠,有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64%[1]。由于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状动脉收缩,易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2]。因此我们对167例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内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失眠患者1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情、失眠程度等进行均衡性检验(P>0.05),提示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情况较为一致,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后进行睡眠宣教,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制定较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鼓励患者睡前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略做活动,并向他们指出空腹及烟、酒、茶、咖啡、刺激性的食物、过饱不利于睡眠;②改善睡眠环境,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静,减少噪声;③刺激控制训练法,患者有睡意时才能上床,若上床不能入睡则应起床,无论夜间睡眠时间长短,清晨准时起床。干预日间的睡眠,尽量使患者日间保持觉醒状态;④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到引起患者担忧、焦虑的因素,以消除病因。
1.2.2 对照组 进行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
1.3 睡眠质量评价
1.3.1 PSQI睡眠质量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各自的PSQI得分情况。
1.3.2 睡眠的客观评价 夜班护士对受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睡眠参数,包括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和累计睡眠时间。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双侧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11.6统计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PSQI评价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平均基线PSQI评分分别为14.3和15.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一周后,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重新PSQI评分结果分别为6.3和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一周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下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一周后患者PSQI评分无明显下降(>0.05)(表2)。
2.2 睡眠的客观评价结果 经过一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增多,觉醒次数减少,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表3)。
3 讨论
良好的睡眠对健康人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对心血管病患者除上述作用外,还能有效的防止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但很多心内科住院患者都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据报道[3],56%的患者在住院的第1天失眠,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等原因引起失眠率可能会更高,严重影响了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当前国外对失眠的护理研究较多,国内报道则较少,随着整体护理概念的不断深入开展,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患者睡眠质量会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前瞻性的对167例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因此心内科护士应对住院失眠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51
[2]Smyth C.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Med Surg Nuring,2003,12(4):261-262.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12-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并发症,也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最大障碍之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般发生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1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1%~60%,病死率达45%~75%[1]。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关键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住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ICU的重症并发肺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7~78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6例,重症并发肺炎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4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22例,重症肺炎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等各方面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护理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本院机械通气护理指导小组由经过香港医院管理局“重症监护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师任组长,成员由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组成,均为医院护理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理论和处理能力。小组的职责是制定实施指引、组织相关培训,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践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监测执行情况和评价效果,同时做好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工作。根据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制定适用于本院的临床护理指引和具体的操作标准,以文字并配以图片的形式,力求简洁、直观、易于掌握及执行。制定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执行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其中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平卧位下吸痰,返流的危险性较大,易造成误吸或渗漏的发生,应抬高床头30~45°以加以预防。②呼吸机应用中,在呼吸管路近端以及吸入和呼出端各加用呼吸过滤器1个,以增强加温加湿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体出现应激性溃疡。③在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调整,以满足治疗的要求。④预防患者形成静脉血栓。⑤试停镇痛药期间,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反应出现应及时处理。⑥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坚持帮助患者刷牙和用漱口水漱口,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⑦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手卫生,以免其他感染的发生。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未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隔0.5~1.0 h吸痰1次,定时翻身拍背;呼吸机呼吸管路的更换时间一般不超过48 h;如果用湿化器,换管时间可以延长到48 h以上,或根据临床需要每周换管1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
1.3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关于发生相关性肺炎与撤机天数方面的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2]。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临床上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外,近几年来,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局部注入抗生素的方法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良好的疗效[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4-5]。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作为主动的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不是“发现了护理需要才实施护理”,而是“因为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发生而实施护理”,因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实现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功能[6]。
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改进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易出现口咽部细菌的定植,而污染的口咽分泌物可以滞留在人工气管气囊上部并通过气囊周围的空气进入气道,增加吸入危险,清除气囊上滞留的分泌物,可降低VAP的发病率。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抬高床头30°~45°;②消化性溃疡的预防;③每日试停镇静药;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⑤改良性的口腔护理;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⑦注意手的卫生。
笔者还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具体内容包括:①VAP的定义;②VAP的危险因素;③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④与VAP;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⑥手卫生与VAP;⑦试停镇静药期间的观察要点及干预措施;⑧深脉血栓形成的防;⑨口腔护理与VAP。
除了实施上述针对性的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早撤机,缩短上机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引发与恶化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另外,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早期撤离呼吸机、早期拔管均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功伟,李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和预防[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5(2):34-35.
[2]赵莹莹.临床相关因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1(5):21-22.
[3]张淼.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10):28-29.
[4]张德元.刘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6(8):29-31.
[5]刘炳元,张萌. 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研究 [J].临床医学与护理,2009,11(2):19-20.
[6]王琦,米跃华. 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0,24(1):32-3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95-02
医学常见精神疾病主要为抑郁症,在患者发病期间,不仅对患者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威胁。现阶段,关于抑郁症疾病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药物治疗具有周期长、疗效低的特点,导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1]。通过临床护理经验,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手段,可缩减患者治疗周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同时在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改善作用。基于此,笔者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为例,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对综合护理干预手段的临床价值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抑郁症患者120例,按照盲选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试验组60例。试验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3岁,平均(45.5±0.5)岁;患病时间0.8~15年,平均(7.9±0.3)年。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2岁,平均(44.8±0.7)岁;患病时间1~14.8年,平均(7.8±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所有患者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针对抑郁症诊断标准,判断所有患者均为抑郁症疾病;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无任何器质性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即包含封闭式管理;遵循医嘱;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实施营养和睡眠、活动与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参与户外活动;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采用精神疾病健康宣教的方式,促使患者及家属对抑郁症、药物治疗有着全新认知[2]。
1.2.2 试验组 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手段,即包含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认知护理、用药护理、日常护理、家庭护理等。第一,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常见沮丧和悲观等消极心理,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由护理人员与患者产生心理共鸣,通过对患者信心或态度的支持,帮助患者早日战胜病魔。第二,环境护理。针对住院患者,通过温馨、舒适病房环境的营造,即注重对病房色彩的运用,以患者个人喜爱色对病房环境进行调配,促使患者内心情感得以宣泄[3]。第三,认知护理。依据对患者临床症状实际调查,通过制定科学护理方案的方式,促使患者对社会与人生有着全新认知,如利用患者自身喜好,使患者产生行为和语言认知习惯,从而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第四,用药护理。对患者采用科学用药原则,并要求患者对药物注意事项有着系统化认知,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次数与剂量进行实时叮嘱,避免患者出现间歇服药或过早减药的状况,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第五,日常护理。利用丰富患者日常生活的手段,培养患者养成健康兴趣爱好,通过自信心的建立,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回归社会生活[4]。第六,家庭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家属护理有着一定的作用,如对患者给予情感关怀与心灵温暖,通过支持鼓励,促使患者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证实临床治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给予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与自杀倾向(QSA)调查,其中HAMD评分共设置24项内容,通过整合的方式,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焦虑化、睡眠障碍、日趋变化、体重、阻滞、绝望感7项,分数越高证明患者抑郁症越为严重;生活质量包含心理、环境、生理、社会关系4项内容,分数越低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自杀倾向总分在0~5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自杀倾向越为严重[5-6]。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自杀倾向对比
试验组患者自杀倾向较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们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加之人际交往的频繁化,影响人们精神制因相对较多,促使人们在压力倍增的前提下,产生精神紧张的状况,从而诱发抑郁症疾病的发生[7]。综合护理干预主要从患者心理、情感与认知的角度,对患者给予关怀,在为患者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结合患者兴趣爱好,注重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随着医学治疗模式的优化,临床护理工作逐渐完善,由原有临床疗效逐渐演变为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关注,尤其针对抑郁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手段的运用,具有显著优势[8]。
卵巢早衰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可导致患者不育及低雌激素水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闭经和性器官萎缩等,患者可出现阵热多汗、面部潮红、低下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给女性带来极大的痛苦。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1%-3%,在闭经者中约占2%-10%。目前对卵巢早衰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主要是对未婚少女或不希望生育者治疗,而西药激素治疗虽然近期也有较明显作用,但停药后效应不够持久。中医主要是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较之西医的激素替代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且疗效较为可靠。但中医在辨证及组方中,多分为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等,而忽略了肾乃生殖之本,而卵巢早衰病症根本在肾,而该病症是一个较长的疾病发展过程,久病必虚。所以卵巢早衰其根本是肾虚,本病的肾虚既非单纯的肾阴虚,也非单纯的肾阳虚,而是阴阳两虚,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不足。所以大多中医辨证组方效果并不显著。
我院自2010年以来,组织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借鉴各地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辨证理论和组方。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探索出肾乃生殖之本,卵巢早衰病症根本在肾,卵巢早衰其根本是肾阴阳两虚,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不足。并根据辨证组方,形成了以滋阴、补血、益气、强精为主,辅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经的辨证治疗方剂。同时通过三步护理法疏通经络、提高全身机能、调节情志的辅助治疗,有效提高了方剂的治疗效果。通过对25例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证明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目前该项研究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观察病例均来自2010年2月――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卵巢早衰的患者,共观察25例。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32.5岁。曾有正常月经来潮,出现闭经6月以上、伴或不伴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两次以上血清FSH>40U/L、E2
1.2治疗方法
1.2.1中医组方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肉15,枸杞20g,菟丝子12g,鹿胶10g,龟胶10g,桂枝5g,牛膝(去头)10g。
以上为一剂量,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6个疗程为限。每个疗程间隔3天。
1.3三步护理法
1.3.1下腹热敷护理法用热水袋装大半袋60-70度热水,用干净干毛巾包住热水袋敷在下腹,下端到耻骨联合部,如过热热水袋下加垫毛巾,热度降低后去掉毛巾。以患者感觉微烫但能忍受为宜,然后患者整个腹部用毛毯等盖上减少热水袋散热。每日1次,每次保持1小时。
1.3.2锻炼法嘱患者每天清晨饭前慢跑半小时以全身微汗为宜。
1.3.3调节情志法嘱患者每天坚持听欢快的音乐或看讲笑话类的书籍,保持心情愉悦。
1.4方法论述该治疗方法系依据卵巢早衰其根本是肾阴阳两虚,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不足的辨证理论组方。方中熟地补血滋阴,龟胶滋阴补血,山药益气养阴,山茱萸肉既补又补肾阳,枸杞平补肝肾、益精血,牛膝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菟丝子温补肝肾,益精髓,桂枝温经通脉、鹿胶益阳补肾,强筋活血。诸药共同作用,以滋阴、补血、益气、强精为主,辅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经。该方中忌用滋阴泻火、壮阳伤阴之药,以补肾阴为主,滋阴而不伤肾阳,辅以温补肾阳,补阳而不伤阴,这是组方更科学之处。同时通过热敷刺激关元、中极、大赫、子宫等穴位的下腹热敷护理,疏通经络,通调气血;通过慢跑锻炼提高身体机能;通过听欢快的音乐、看笑话书籍调节情志,有效提高了方剂的治疗效果。
2临床研究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治疗以服用中药6个疗程为限,期间坚持三步护理法观察疗效。疗效分痊愈、好转、无效。痊愈:月经恢复正常,兼症消失,血清FSH、LH、E2正常;好转:月经间断来潮,兼症改善,血清FSH、LH、E2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后月经始终未潮,兼症依然,血清FSH、LH、E2无较大改变。
3结论
卵巢功能早衰是生殖功能降低或停止的一种表现,与生理性绝经十分相似,故又称之为早期绝经戏早发更年期。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患者多数因出现闭经症状或要求生育而就诊。而目前对卵巢早衰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而西药激素治疗虽然近期也有较明显作用,但停药后效应不够持久。中医主要是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但中医在辨证及组方中,多分型辨证施治,而忽略了卵巢早衰其根本是肾虚,本病的肾虚既非单纯的肾阴虚,也非单纯的肾阳虚,而是阴阳两虚,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不足。同时组方以滋阴、补血、益气、强精为主,辅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经。方中忌用滋阴泻火、壮阳伤阴之药,以补肾阴为主,滋阴而不伤肾阳,辅以温补肾阳,补阳而不伤阴,这是组方更科学之处。同时通过热敷刺激关元、中极、大赫、子宫等穴位的下腹热敷护理,疏通经络,通调气血;通过慢跑锻炼提高身体机能;通过听欢快的音乐、看笑话书籍调节情志,有效提高了方剂的治疗效果。该方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有着很好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岳立稳.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3):410.
[2]夏天.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707.
[3]杨业洲,韩字研.卵巢早衰的防治原则[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4):20l-203.
[4]杨业洲,谢兰,谢萍.卵巢功能早衰的治疗进展[J].四川医学,2000,12(21):1107.
[5]杨利侠.卵巢早衰的中医药症治思路与方法[J].四川中医,2005,23(8):11.
[6]林守清.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3):136-137.
[7]郭富贵.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1998,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