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0:12:00
导语:在空间设计的理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理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相互渗透论
0引言
进入21世纪后,环境行为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已逐渐应用到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作为环境行为学基础理论的环境行为理论成为许多建筑及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在柳州高级中学的校园设计中,环境行为理论得到大量应用,设计人员综合考虑校园内各类空间环境的要素,从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出发,结合学校的文脉与文化性,注重“和谐自然”的意境,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造出具有独特气质的校园空间。
1环境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研究,其基本目的是探求决定物质环境性质的要素,并弄清其对生活品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环境政策、规划设计教育等手段,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品质的改善中。环境行为学作为跨学科的研究理论,追求的是环境与行为的辩证统一。
环境行为理论是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环境决定论,2)相互作用论,3)相互渗透论。环境决定论是指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外在的因素决定反应的形式,即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统一,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相互作用论是指环境和人被独立地客观地定义,相互之间互相作用,其行为的结果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不仅能消极的适应环境,也能利用环境提供的要素,改变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相互渗透论是指人们通过修正和调整物质环境,改变与我们交往的人们,从而改变社会环境。与相互作用论不同的是相互渗透论不是用二元论的观点考察人与环境,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统一。
2环境行为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
2.1环境决定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
2.1.1‘和谐自然”的总体规划新柳高的基地位于柳江边上,离蜡烛山不远,有山有水的地理环境及柳州高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得新校区具有“集自然山水之秀,汇人文气质之灵”的独特气质。在新校园规划中,采用“化零为整”的手段,利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及对景的手法,不拘小节,达成一种建筑与山水无限融合的理想夙愿。通过分析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的主轴线与柳江平行,次轴线则将蜡烛山、基地与柳江联系起来。见图1.
利用圆弧的向心性,在外围用圆弧走廊将各个分散的教学楼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功能建筑沿轴线有序展开,即规整又不失活泼。同时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形成一个个相框,移步换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深得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及对景的手法的精髓。见图2.
2.1.2简约的建筑设计手法 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源自于广西的秀美山水赋予的灵感,建筑风格不再是旧有的简单呆板,力求新颖活泼,建筑设计与新区的环境相适应,表现一种腾飞、向上的气氛,同时增加新校园的识别性,在南北入口处,有五层高度上的扇形雨棚。中轴线由一系列的立柱开始,分隔了运动场对入口广场的干扰,并象征学生由此进入神圣的知识殿堂,通过中轴线宽敞的连廊,与辅助的西侧的连廊结合,可以到达主体建筑内部的各个区域,同时可以成为入口街道的标识。主体建筑涂料与混凝土、金属与玻璃的组合,柔和而又具有现代感。采用小尺度划分,以产生亲切感,简约的比例,塑造轻盈的外观效果,既减少了对学生的压迫感,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2相互作用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
2.2.1合理分区。整体设计基于人员活动流线和有机整体原理的空间序列组织方法,这是通过分析学校人员活动规律及建筑基地环境得出的结论,是相互作用论最直接的体现。
建筑理论家汤布利(1、w0mbly)对有机建筑给出以下定义:“假如一座建筑是有机的,它所有的部分应是和谐的,是一种连贯的表现,包括与环境之间的统一,它的居住者、建筑材料、结构方法、建筑地段、建筑用途、文化背景以及它所赖以生成的理念,每一个要素都是另外要素的产生的结果,一种有机的结构定义预言了生活,与使用者一起成长,呈现出它自身的基本现实或内在本质”。在该校园空间的建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有机整体的概念。而其内在的本质是基于人的活动流线与活动区域,能最大限度保证使用者的方便性与舒适性。根据功能分区,将体育活动以及绿化区临近新区主干道布置,有效阻隔了城市的噪声。教学区、体育区与位于基地北部的生活区呈三角型布置,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从任何一区到其它两区均为最短距离。在中心校区的布局中,将全部教学楼以及办公楼、图书馆等,以一条贯穿的半室内步行街道相连,来自外部的自然光线和不同标高处的“桥廊”,暗示出城市街道般的空间特征,使空间的使用与发展导向一个良性的走向,使校园空间成为有机整体。见图3.
2.2.2相互作用理论在校园竖向设计中的应用相互作用理论在校园竖向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并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新校园的设计中,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降低土方造价,将低洼地带体育场标高降低2m~3m,利用地形边缘的高差作为看台,节约建设成本,并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学生可以在体育场周围的草坡上休憩、玩耍或观赏比赛。在校园西侧,原有地形低洼,建筑避开这里布置,形成的空地作为自然景观,原有的水面保留并加以改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形成的诗意校园空间可成为学生课余交流、放松的良好场所,并将成为个性发展的舞台。见图4.
2.3相互渗透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
2.3.1相互渗透理论在创造校园动态
空间序列中的应用动态的空间序列是指人们穿过一组空间的整体感受和心理体验,要获得良好的整体感受,在空间序列设计时要注重空间的大小、高低、狭长或开阔的对比,以及空间中实体建筑界面的变化的联系。在柳高校园的空间序列设计中,特别注重具有“穿越”意义的序列空间的创建。其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穿越”这一空间构造的意义,让人怀着“前方似乎有不少有趣的东西可以一看”的一种期待,同时又不能让人看到全部,而将一些感动留到后面,这就是所谓的“穿越”。为了使柳高空旷的基地成为受人欢迎的环境,设计时以一系列四通八达的,开闭有致的交通空间,将大量的单个建筑联接成集合形式的校园平面。在中央部位创建一个中心校园区,周围用路径环绕,体育馆、报告厅等则像卫星一样在其外围布置,通过贯通连廊,环形连廊,相互连接,形成多层次的空间体系。
2.3.2相互渗透理论在营造“以人为本”交往空间中的应用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还在于校园规划能具备激发好奇,促进交流的特质,这样的校园氛围才是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校园中师生的交往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及社会性活动,三种类型的活动是以交织融合的模式发生的。以环境行为理论为依据营造课堂教学之外的,适宜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广义课堂”成为新时期设计所关注的问题。相互渗透论是进行交往空间设计的关键。
教室以外的交流大多是以三五成群的模式,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小群生态。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把教室走道尺寸放大,扩大了走道的功能,使之不再是单一的通道,而是具有一定的交流空间的复合空间模式。同时在进行绿化设计时,采用花墙竹墙,群体树本等,围合出大量半围合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通过各种小广场的设置,方便学生进行一些集合活动。并且在连廊中增加了可以休息的长凳,使之成为休息交流的空间。在中心校园内部,设计重视环境地景的对应与融合,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远山)、亲水空间塑造及平原地景意象的延续。多层次的建筑布局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学习群组,而各种形态各异的外部公共空间,围合半围合空间,以视觉的和物质的方式相互联结成网,成为具有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交往空间。
关键词:室内 界面设计
所谓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立面设计、顶平面设计和平面布置。首先,我们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深入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布局、结构体系、功能以及人流动向等,结合甲方需求,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功能、结构、造型、布局进行调整、完善或再创造。围护体就是指天花、墙面和地面,它们对于建筑风格、室内装饰风格和空间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顶面的处理
室内空间中属于水平面的是顶面与地面。将建筑空间垂直方向分割成不同层面空间,顶面在室内空间的上方,是线路、灯具、防火、供暖和通风等设施设置和依付的地方,和顶面的结构关系很密切,因此顶面比地面对室内空间的影响更显著,在设计顶面时应全盘考虑各方面因素。顶面的处理对于整个空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顶面处理手法主要有显露式结构和掩盖式结构两种。
1.显露式结构。中国古建筑没有一颗钉子,都是榫卯结构,是世界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木结构建筑体系,顶面结构美观,上面往往用彩色颜料绘制图画,属于显露式结构。在居室设计中,显露结构的手法也经常被应用。房屋的木构建具有质感粗狂自然、温暖亲切的特点,把它显露在外,可以得到一个质朴的生活环境。在天花设计中,如果把具有美感的结构遮盖起来,不仅可惜,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当然,那些没有美感的构建就不要,否则就会影响美观。
2.掩盖式结构。现代建筑往往是钢筋水泥浇筑,结构简单,加上顶面的照明管线,就需要将全部或者部分顶面结构隐藏起来,产生出一定的顶面造型。具体顶面的造型形式总体有四种,分别为藻井式顶面、井口式顶面、落差式顶面和天窗式。(1)藻井式顶面造型。藻井式天花属于我国传统装饰手法,它具有颜色对比明快、富贵的效果。(2)井口式顶面造型。这种手法是压低次要空间高度,提升主要空间高度,以形成井口式顶面造型,来突出主要部分。(3)落差式顶面造型。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设计手法,这种手法可以使小面积空间避免拥挤、紧凑,体现出空间变化丰富感;大面积空间避免松散,产生出集中效果。(4)天窗式。天窗式顶面造型环保节能,给人以开敞、明亮的感觉。当建筑本身顶面具备自然采光功能时,应尽量采用天窗式顶面造型。
二、墙面的处理
墙面是室内空间的垂直面,有纵向垂直和横向垂直,将建筑空间水平方向围合成大小不同的功能空间,是构成室内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墙面功能、造型、色彩和机理处理,将影响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和完整统一。要想获得较好的空间艺术效果,我们必须处理好墙面的形状、质感(材料)、纹样及色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1.墙面形状处理手法。(1)墙面横向处理手法。为了获得室内空间横向开阔宽广的氛围,而采取的一种室内墙面处理手法,就是墙面横向处理。另外,为了避免因墙面横向过长而产生室内空间天花板压抑的氛围,在横向过长的墙面上所采取的纵向分割手法,也为墙面横向处理。同时,为避免墙面过高使空间显得空旷,而在过高的墙面上所采取的横向分割手法,也为墙面横向处理。(2)墙面纵向处理手法。为使室内空间拥有崇高雄伟的效果,而对墙面采取的竖线条分割手法,就是墙面纵向处理。或者,为了避免因室内空间比较低矮而给人压抑感,一般也采取纵向分隔手法,以获得空间的高大挺拔感,也为墙面纵向处理。(3)墙面节奏和韵律处理手法。即对室内墙面以及墙面窗栅格棱所采取的横向、纵向分割或凹凸的综合手法,以获得墙面各片段不仅拥有大小、虚实的对比与变化,而且由于有条理的组织手法使墙面拥有了优美的韵律感和室内空间的尺度感。
2.墙面的种类。对墙面装饰有两种,一是墙面抹灰,二是墙面贴装饰物。具体如下:抹灰墙是室内墙面最常用的处理手法。拉毛灰墙、拉条灰墙、扫毛灰墙装饰效果较强,被统称为装饰抹灰;贴面墙是由各种材料贴饰的墙面,常见的装饰面料有壁纸、瓷砖、大理石、玻璃、木质。
三、地面的处理
地面和顶面都是水平面,在建筑空间中与顶面相对,也是室内空间的一个重要界面。地面属于最先被人的视觉所感知的界面,因此地面的材质、图案、机理和色彩能直接影响室内的氛围。针对地面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理石地面。大理石属于天然石材,花纹美观、大气,质地美观、光洁、上档次,多在公共建筑场所,但大理石有不耐磨,易渗透的缺点。
2.美术水磨石地面。一般用于公共场所的大厅、走道、卫生间等处,家居中也可用。水磨石地面具有光滑、坚固、美观、价格低廉的特点。美术水磨石是由白水泥加颜料和大理石渣混合搅拌后制成。其中,大理石渣的颜色、颗粒直径大小、形状及配比直接影响到地面的处理效果。
3.马赛克地面。马赛克材质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玻璃、陶瓷、贝壳、金属、树脂、木质、水晶等,是高级装饰材料。它具有美观、坚固、耐磨的特点。
4.木地面。木地面是由天然木质加工制成的地面铺设材料,它具有色彩柔和、温馨、蓄热系数小、脚感舒适的优点,常用于住宅、宾馆和剧院舞台的地面铺设。木地板有普通木、硬木、拼花三种形式。
总之,室内空间各个界面处理手法多样,我们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功能的界面和造型,并与材质相结合,在灵活应用中进行有机结合,融入甲方意愿,升华设计理念,创造出功能舒适、造型简约、视觉新颖的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梁,胡筱蕾. 室内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3).
[2]杨兆宇.室内设计原理与技能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傅凯,李炳南.室内设计基础[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3).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用电量在不断的增多,电力工程中的建设造价也在不断增高。因此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的控制工程的设计造价是非常重要的。
1.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在各个阶段的造价费用均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费用,但不同阶段的影响力却不同。
有数据说明,在设计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影响的可能性有75%-95%,在施工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的可能性有25%-35%,而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费用对整个工程造价影响的可能性却只有5%-25%。
此外国内外的相关专家指出,设计阶段的费用虽只占据了整个工程费用的1%,但是这是在决策正确的基础之上的,它对应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3/4,。因此,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建造的核心环节,是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键阶段,阶级阶段的造价必将会成为整个工程造价中节约投资费用的关键。
2.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影响因素
据研究表明,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造价的因素主要表现初步设计阶段和设计工作的质量、深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明确整个电力工程的规模和结构,从而明确整个工程的投资限额,并且利用施工图预算明确的计算出工程造价,它不但影响到一次性投资的限额,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未来整个工程的生产过程的费用;后者会影响工程的一次性投资的金额与工程生产运行的费用。
3.设计阶段常见的问题
3.1 业主忽视设计
现在,有一大部分的电力投资部门特别重视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通过对施工设备、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招标来将投资进行量化,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却往往忽略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不采用招标的形式,部分电力资源部门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形式,但由于由于我国的电力工程设计市场并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实行市场制度化,同时还缺少了正规合理的考核指标,使得在招标过程中无法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招标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3.2 缺乏优化设计的动力
一般情况下,业主并不能自主选择设计单位,这就造成了业主只能够在一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无法进行方案的优选。目前的设计市场上,往往依据的是关系,这就使得设计市场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使得设计单位的工作重心偏离。设计单位只要设计出没有大问题的方案就可以了,对于方案是否优秀,造价是否过高并不重视,因此优化设计方案更是无从说起。同时,目前的设计的收费标准是按照面积、造价的比例来收取的,基本上与节约投资和方案的好坏没有关系。这就导致了设计公司所提出的方案对经济分析的不认真,而是为了提高标准或者为了保险而加大安全系数,这就使得投资过度浪费。
3.3 设计缺乏质量和深度
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的质量是由设计单位来监督和负责的,从而缺乏外部的监管。而业主也由于缺乏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就是看图分析,而缺乏了预先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设计的造价增高。此外,如果设计的功能不合理的话,也会造成设计的投资费用浪费。
3.4 设计的监管工作不完善
目前,我们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只存在于施工过程中,所以从监管的力度、质量、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提高。据研究表明,因为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工程事故在工程总事故中约占2/5。由此可以表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建筑质量,我们应该对设计阶段也进行监管工作,这样能够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4.设计阶段的管理方法
4.1 实行设计招标制度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采用招标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还能够促进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实用、美观和经济的方案。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就是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秀的,这样可以起到促进竞争、降低投资、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而业主就可以依法对设计进行招标,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选择最为理想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设计的投资。
4.2 实行合同制
业主可以和设计单位签订一份非常严格的合同,并且双方还要签订一份施工图供图的协议。这样,业主就可以依据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来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与奖罚,从而来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控制设计的造价。
4.3 推行主动参与机制
如果业主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时,就要他们参与到对工程的投资预算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和控制。但如果业主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业主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监管单位来对设计进行监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合理配置工程的价值与功能,降低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变更。
4.4 提高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
业主不仅要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管,也要提高对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设计阶段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就能够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能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其次,业主要定期来审查设计的成果,并且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最后,比较所选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样,在设计阶段实行监管能够有效的帮助业主指定工程的投资规划,并且能够配合设计单位将投资优化,在确保工程的质量的同时,节约设计造价。
4.5 实行奖励机制
对于设计工作人员实行奖励机制,可以物质或精神奖励那些在优化设计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奖励是对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余工作人员,使得优化设计成为规范。
4.6 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电力主管部门要提高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以防止出现越级、无证设计和挂靠现象,并且要对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考察,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设计的质量管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造价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要合理的控制设计造价,不仅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且需要一批专业的设计人才,将控制造价渗入到设计的各个步骤,从而来控制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阶段的造价。
参考文献
[1]吴春敏.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探讨[J].低碳世界,2014(01):157-158.
关键词:空间设计;历史街区;保护
历史街区这一概念被提出后,要求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与街区必须予以妥善保存,不能够加以破坏。历史街区内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人文特征、建筑语言等传统元素,是对历史最好的记载。但是历史街^在经历长久发展后,多存在着规范性差、脏乱性较强、影响现代城市的视觉审美感,因此需要在对其给予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予以重新设计规划。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空间设计中,需要绝对坚持以保护性原则为前提,从艺术审美角度设计街区的空间界面,提升历史街区的适宜居住性与美感,使其得到创造性更新,并延续传统特色。
1 历史街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历史街区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是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忆,因此也是城市整体保护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城市有机更新设计的基础。历史街区引起历史文化性,成为现代城市的文化个性名片,是彰显城市形象的应重要方面。历史街区是一个整体,涵盖着街区整体格局与空间形式,以及传统生活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基于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空间设计时,不能够应用照搬文物估计的保护方法,而是需要在历史要素尽量保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更新,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群居住与审美。
2 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特征分析
历史街区是有众多传统元素所构成,属于人文环境,而街区内部所存在的一系列文化符号都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由此塑造了历史街区的独特性。历史街区承载着所在城市的历史发展,因此在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特征的分析,在充分尊重其历史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从整体格局上对街区进行修复或还原。街区空间界面形成了空间形象也正,是经由严禁的分析予以得出,进行历史街区设计前,需要分析构成街区的历史性文化特征,使其整体规划不会破坏街区的原有特色,维持其原有的价值。
3 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创造性视觉呈现
3.1 空间界面设计
空间界面构成了空间的形象特征,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街区的整体印象。空间设计需要设计者以全局为视角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空间整合关系,在街区整体特色的定位下,将界面中分散的点状或片状连接成系统网络,有助于强调空间印象,展示街区的整体价值。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其实所保护的实质是历史文化与空间记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下,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不断改变、审美观点在不断改变、居住需求与审美需求都在进行着转变,而我们不能够基于保护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组织时代进步,因此便需要找到一个适中的办法,在不影响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街区的负面印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而这些需求便需要通过空间界面设计予以实现,利用空间界面设计,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分布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将其参与到空间设计中,维持历史街区的原有特色。
3.2 空间形式没设计
营造空间的形式美,势必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则,这一点在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不仅仅是体现在单独的建筑或设施的设计中,同时也体现在建筑群与周边环境方面,尤其是对尺度与比例的关系掌握。历史街区空间内,实体与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存在不同的尺度与比例,对周围的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对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价值,使其不会脱离大环境这一背景。街区空间内部建筑物是主体,但其他相关组成要素也具有不和忽视的地位,包括绿植、灯光、基础设施等,尤其是绿植的规划,能够成分影响到整个空间的形式美感。街区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对其进行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建筑设计与布局设计,以此确保街区空间设计的整体形式感。
3.3 空间复制设计
对历史街区的重新规划设计,需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复建,以假乱真的照搬古董等行为需要坚决抵制。将假古董置于历史街区空间内,不具备历史文化属性,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存在着诸多仿古建筑在缺乏历史依据的情况下,凭借猜想将不同时代与不同属性的文化元素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假想的整体结构。这种形式的历史复制,严重不符合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因此在对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需要坚持文化历史的延续,自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创新。
4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历史街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要素,在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保护为首要原则,进行创造性更新。在文章中提出,可以利用空间界面设计,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要素布局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参与到空间规划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保留,同时也实现了创造性更新功能,使历史街区具备了传统文化特色,且更符合现代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成芳,孙一民.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2,03(02):154-159.
关键词:建筑工程 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如何在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全面、有效地做好造价控制,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效益至关重要,本文重点研究设计控制对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只有在设计工作没有完成,设计图纸未交付使用之前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打好基础,为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发挥充分的投资效益构建有力保障。
一、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措施
1、增强意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基础资料,必须充分领会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上的内容,熟悉工程所在地地质、水文情况,了解工程所在地主要设备材料价格,要主动走出去,掌握现场情况;还要加强工程造价资料的整理工作,建立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要认真、及时、准确地将有关资料汇总录入资料数据库,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条件,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同时要随时更新数据库资料,确保资料准确可靠,便于今后类似工程用作参考。
2、建立公平合理的设计竞争机制,优化设计,控制造价
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是控制造价的有力杠杆。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为开发企业在规划设计阶段提高设计质量,进行投资控制提供了契机。工程设计招标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促进设计单位自觉按建筑设计要求提交实用、美观、安全、经济、高效的设计方案。设计单位应该加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强化经济观念,有效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统一起来,设计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种要素,精心设计,合理预算,控制成本,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节约成本。
3、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价值工程有利于成本控制,当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既不单纯追求降低成本,亦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注重提高成本与功能的比值,获得最佳设计方案。让设计人员参与价值工程中去,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重功能轻成本的现象。设计人员要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方案,提出各种方案,方案设计务必追求既发挥功能又有效控制成本的有机统一,从中择优选出最佳方案。例如在红花岗经开区遵义二中南宫山校区一幢教学楼设计中,原设计方案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及可移动式分室隔墙,采用单框双玻璃钢塑窗,单方造价为1678元/m2,经过设计人员的反复计算,墙体采用内浇外砌,窗户采用单框双玻璃腹钢塑窗,满足了设计要求,而每平方造价比原方案节约了360元,此方案设计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了项目投资。
4.、建立健全设计监理制度,控制造价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设计监理制度。因为,引入第三方监督体系对工程设计、造价控制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健全制度,提供平台,促使一部分有经验的监理人员参与到设计阶段中去。推行设计监理,使其参与到设计的各个阶段,融合到设计中去,以建设单位投资框算作依据,对设计单位的图纸和编制在概算进行审核,协调好设计单位与规划、消防、人防、环保、园林等外部单位的配合,以达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价格之目的。
5、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指按照批准的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实践证明,实施限额设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以做到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产出。当然,限额设计并非一味考虑节约投资成本,而是寻找和建构最少投资和最大产出的平衡点和契合点,为此,就需要发挥设计人员的首创精神,从实际出发,深入工作实践,坚持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缜密的思维科学设计、合理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同时,要树立前瞻意识,在设计时注重合理测算工程费用,做好预算合理、高效算账,合理造价。
6、改进设计取费办法
设计收费充分尊重了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尊重让一切知识、技术、劳动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市场经济良好氛围。但目前的设计收费存有欠合理之处,不论是按投资还是按面积收费都有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不利于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合理控制和管理,要杜绝只要画出图纸就给钱,质量好不好,投资超不超与设计收费没有什么关系的思想。其实,可以考虑运用经济杠杆,在现有收费方法基础上增加节约投资提成,超出投资则扣除一定比例设计费的方法,这将转变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推动设计和工程投资的有机高效结合。
二 、简要案例说明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体育中心建设工程BT项目,8000座主场馆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及停车场,投资限额为2.2亿,设计施工一起招标,中标后,设计单位为确保总投资控制在2.2亿以内,在该项目中引入了价值工程、改进取费措施、加强设计变更管理等一系列设计管理措施,对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使得项目最终的结算价没有超过2.2亿。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 实习监控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问题的分析
1.1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旅游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旅游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国外先进的旅游职业院校,如瑞士洛桑旅游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训教学模式是“前台后室”即将教室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教室和讲台,后半部分为实训操作室。学生学做合一,每个流程、每道工序都要求学生反复操练,直到技能娴熟才能毕业。然而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场所普遍存在条件差、功能有限、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对接等问;校外实习基地又因种种原因导致稳定性不够,合作不紧密,严重影响实习效果。由此可见,如何规划和建设好旅游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旅游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1.2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讲,星级酒店从节约成本,保证实习员工及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发,希望学校成批地、不间断地派遣实习生,一般要求采取集中实习模式,而单个的旅行社或景区(点)规模小,接纳的实习生人数相对较少,且旅行社不接收没有取得导游证的学生,一般只能采取分散见习或实习的模式;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讲,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实习质量,学校强烈要求或鼓励采取集中实习模式,但由于上述单个旅行社、景区(点)对实习生需要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采取分散型实习模式,这就加大了实习管理和监控的难度。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有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社会关系,自己无法落实实习单位,而愿意采取集中实习模式。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与实习监控的创新举措
2.1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举措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证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一般应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其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导游讲解与服务技能,旅行社计调、外联、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酒店管理专业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前厅服务和管理、客房服务、中西餐饮摆台、会议会务设计与安排、酒吧宴会服务、插花、调酒与茶艺、酒店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这些专业的技能技巧必须依托专门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环境进行多个循环的实训操作才能熟练地掌握。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为达到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旅行社、景区(点)签订双方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协议,根据旅游黄金时段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与涉外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上述实训课程也可以直接搬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现场授课。
2.2加强实习教学监控管理的新举措
严格规范实习教学各环节、高职旅游类专业是实线性很强的专业,严格按制度规范、落实实习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为加强对旅游类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使学习教学环节管理更加规范,学校首先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文件和教学文件。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带队教师应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实行定点定人跟踪管理,制订实习工作计划。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实结。实习指导教师要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岗位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教学的全过程,为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做好制度保障。
创新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按照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1)尊重企业的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对于到涉外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在严格考察、选定实习点的基础上,签订实习合同,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严格采取集中见习、实习模式;对于到旅行社实习的持证学生而言,也可采取上述方法;对于没有取得导游证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到景区实习。
(2)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并安排顶岗实习,负责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与旅行社企业共营共管,在共同参与中加强实习合作。旅行社可聘请有实际带团经验的、已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并取得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的系领导或教研室主任担任旅行社副总经理等职务,参与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并聘请部分教师参与旅行社的员工培训指导,组织有证的学生参与带团、跟团和踩线活动,优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旅行社管理人员一起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3总结
加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对旅游类专业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合,更加强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主体建设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对一个项目施工时候,通过对施工各个阶段和整体项目质量相关的内外因素进行实施监控,从而依据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施工要点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整体项目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受到人员施工,材料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加上对质量的评判缺乏一定的严格明确指标,质量管理过程变得更加庞大而复杂,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监督,实施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走出一条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之路,才能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二.房屋建筑主体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施工建造材料质量难以达到标准
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的材料物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一是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才能。其次。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受到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技术施工人才,使得在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候不熟悉,或者是误操作造成质量影响。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施工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不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施工更是一个及其需要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地方,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社工设计,难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众多工序的分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对整个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需要做好各种施工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划时候,还必须确立各种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规范,领用原则,和各种机械材料的护理仓储制度。使得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减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压力。
三.房屋建筑主体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1.充分发挥监理部门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施工流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实时监控,对施工单位施工标准作出监督考察,对不合理施工,违章施工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规范化。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理。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监理是建筑工程监理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监理单位必须全程参与到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保管,领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原材料质量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原材的选用符合工程的特点。比如在外墙渗漏施工中,现有的建筑材料多以混凝土为主,选用这种材料,质量难以保证,使用时间较长就会发生变形,导致了建筑物之间接触不牢,从而发生外渗现象。
2.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后,施工单位要实施初步的人员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对工程具体情况的了解。使得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对各种施工技术规范更加严格的认识,熟悉,并能够落实到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来,要实施岗位权责制度,结合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并全面落实到整个路桥施工过程中去,严格执行。
3. 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施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一)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控制程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施工环节的施工特点,在遵守施工合同要求的基础上,要科学编制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当一个工程的环节完成施工任务之后,施工单位用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工程质量自检,当施工单位的工程自检达到国家规定质量标准之后,要报请工程的监理单位实施工程质量抽样检查,如果抽检达到了质量标准,则可以实施下一个环节的工程施工。
(二)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工程质量目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中,项目经理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在综合考虑多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分析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要编制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的质量标准等各个方面做出严格清晰的界定。同时,施工单位中,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要将各项工程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要严格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精确的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比如在公路桥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导线点,中间桩和高程点实施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并多次测量,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达到闭合的标准,同时,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减小工程测量的误差,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四)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
首先,要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对各种原材料和工程构件的质量检测。严格原材料和各种工程构件,配件的入场机制,对各种质量不达标,不合格的原材料,构件,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环节。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候,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工程施工。
四.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管理,实施质量控制,从施工的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做出规划,控制好施工的进度,施工成本,加强工程的质量监督,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晓忠.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控制措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2]林克 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关键词:德昌高速公路 预应力混凝土孔道压浆配合比
Abstract: the duct grouting is prestressed concrete post-tens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important steps. The duct grouting mix is good or ba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dur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bridge. Based on Dechang Expressway built in the water bridge prestressed concrete duct grouting mixture ratio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duct grouting mixture ratio design.
Key words: Dechang highway prestressed concrete duct grouting mixture ratio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节水大桥是德昌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大桥,全长525m,由15 跨35m的预制T型梁组成。孔道压浆是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孔道压浆配合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预应力混凝土梁耐久性和桥梁使用寿命。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规定的张拉力后,必须对孔道进行灌浆。对孔道灌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预应力钢绞线锈蚀,并通过凝固后的水泥净浆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在国内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结构混凝土内部预埋金属波纹管,在一定的压力下,用压浆机将水泥浆压入预应力孔道。
二、相关规范中关于孔道压浆的一些规定
压浆材料是影响压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压浆施工的质量,我国的不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就孔道压浆方面作了不同的规定。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规定: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规定的张拉力后,应在48h内对孔道进行压浆,以防止预应力钢绞线锈蚀。优选最佳压浆材料,要求对钢绞线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足够的流动度和良好的抗泌水性。 “后张孔道压浆”中规定水泥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灰比宜为0.4~0.45,掺入减水剂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泥浆的最大泌水率不超过3%。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泌水应在 24h内重新被全部收回。水泥浆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膨胀率小于10%)。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水泥浆体的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 技术要求
流动度 搅拌完毕测小于25S,30min后测小于25S;45 min内流动度时间变化小于3S,灌浆出浆口测试大于10S。
泌水率 标准泌水试验24h内<0.3%;二次泌水试验24h内<0.3%,空气高度比率<0.3%
体积变化率 24h内-1%~5%
强度 R7>30MPa
沉积率 密度变化<5%
三、建节水大桥孔道压浆配合比的设计
德昌高速公路建节水大桥预制桥梁压浆所用的原材料为 P.O42.5R水泥、膨胀剂(水泥掺量的10%)、高效减水剂(胶凝材料的1.0%)与饮用水。其性能指标如下:
在原材料合格的基础上,采用膨胀剂内掺法,设理论容重为2000kg/m3,水胶比为0.38。则孔道压浆配比的设计理论计算如下:
从而得到:
所以浆体理论配合比为:
根据上述理论配合比,我们在试验室里进行浆体配合比的试拌。浆体配合比的试拌及浆体硬化强度情况如下。
浆体强度情况:现场压浆情况:浆体稠度度19.3s、密度1960kg/m3。 通过现场取样制作浆体试件,进行7d、28d强度试压,7d强度44.7Mpa、28d强度54.9 Mpa。通过对灌浆后的预应力孔道的几个样点的检查,表明孔道内的浆体饱满密实钢绞线间充满水泥浆体,满足了设计要求。
由以上现场试验数据可知,该水泥净浆配合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五、结语:
孔道压浆配合比的设计虽是比不上梁体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重要,但也影响着钢绞线的使用寿命,进而关系着桥梁使用的寿命,因此试验室的技术人员在试验阶段的配合比设计中不能掉以轻心。应本着为工程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试验检测工作,从而为创造出一个个的优良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健康管理;社区高血压;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151-03
Influence of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YANG Wei-dong LI Yang-chun RONG Jian-qing
Heshui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community from June 2011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 (n=60) by drawing lots method.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observation group (86.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67%) (P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ndividualized healthy management; Community hypertension;Behavior pattern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8%,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1],与其高发病率和较广的患者群体相比,患者自身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控制能力较差。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对我国社区群众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及管理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行为模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1年6月~2014年5月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52~84岁,平均(70.6±11.5)岁,病程3~21年,平均(11.2±5.6)年,除高血压外无其他严重脏器障碍或疾病。以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以下两方面。①饮食指导:多摄入瓜果、菜叶、根茎等降压植物,鼓励患者食用益于控制血压的食物;②自我保健穴位按摩,肝阳上亢证患者取太冲、合谷,辅以曲池、内关、太溪;心肝两虚患者取内关、太溪,辅以合谷、太冲、曲池,以大拇指指肚或借助旋转揉动并向下按压,力度由轻到重,自我感觉轻度刺激为宜,1~3 min/穴,5~15 min/次,1~2次/d。西医治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管理:①定期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问答赛”或“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小品比赛”等活动,以趣味性吸引患者前来观看,并由社区医生上台宣讲高血压日常防治注意事项,加强与高血压患者的互动,由典型案例患者分享治疗经验;②定期在社区内设点监测血压,对于血压偏高患者,医师应与其面对面沟通,强调血压监测、长期用药、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医师应上门服务,进行监测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的相关服务,防止并发症发生;③由医师带头引导患者开展多样化的运动,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血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参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诊断标准,评定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良好、一般、不良3个水平。良好:血压处于正常水平(SB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3.297,*P
2.2 两组行为模式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行为模式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诱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和其并发症对心、脑、肾等多器官有损害作用,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4-5]。另外,高血压治疗周期长,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的行为模式对病情好转有重要影响[6]。健康管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现代化社区管理理念,其本质是让医生走入社区,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完成对患者生活的全方位指导[7-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显示,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院中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9]。目前社区以基础干预为基础治疗方式,中医应用较少[10],而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及穴位治疗,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中西医药物的治疗优点各不相同,西药起效快,而中医药性缓和,联合使用可强化降压效果,同时中医侧重机体各方面的调节,可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1-12]。
社区高血压常用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居多,其他包括如复方降压药、ACEI等药物使用率同处于较高水平,而联合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缺少有效的健康管理,导致用药紊乱、重复用药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采取个性化用药指导,使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加规范[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消除了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隔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社区医生在高血压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发挥社区医生在高血压防治第一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方式,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覆盖面与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 45(8):732-736.
[2] 李虹,张洁,陈贤梓,等.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09,30(12):1905-1907.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 陆峰,杨传华,范晓艳,等.山东省县级社区高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179-184.
[5] 常佩芬,王燕宁,周涛,等.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8-870.
[6] 马春红,马鹏涛,韩晶颖,等.饮食及运动量化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9-21.
[7] 黄宝华,钱金霞.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107.
[8] 王蒙,叶凌佳,李永旗,等.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第四医学行为干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47(4):571-572.
[9] 田爱红.知已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77-1678.
[10] 宋艳,耿桂灵,卢海霞,等.基于信息平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J].江苏医药,2012,38(12):1483-1484.
[11] 许津,周正n,周菊芬,等.探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5):284-287.
[12] 梁俊.喀什市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基线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15-116.
[13] 王燕宁.“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8):708-710.
[14] 李美婷,黄志钢,叶慧玲,等.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