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0:12:01
导语:在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 信贷、信用机制
Abstract: Small &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MSE), as the most energetic and vigorous economic corpus in the market economy,have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ions for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China. But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exist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with different distant, that most of SMSE are quite difficult to get loans from banks. The lack of credit rating system applying to SMSE is the main reason caus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SMS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e analysis are two important ways through which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rs study. Quite a lot of the researchers abroad and domestic regard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the main obstacle of the credit rating process, and try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SE and commercial banks. For practice analysis, researcher like Altman as a represent tries to set up quantitative model to value the credit risk of SMSE quantitatively.
Keywords: risk control, SMSE, credit loan, credit rating system
一、近年来关于信用评价的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社科院张其仔等编著的《企业信用管理》(2002年),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等方面,对企业信用展开了初步探讨。由林汉川、夏敏仁主编的《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2003年),结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精神,对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并结合国内各种类型企业的现状作了一些新的探索。石晓军、陈殿左(2004年)则系统论述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创造性的提出了“企业信用风险治理的概念”,构建出适用于我国的基于主成分—判别分析的企业信用分析模型,是对填补中小企业授信中的信用评级研究这一领域空白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对银行的影响,吴洁(2005年)提出将信用评分技术应用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中,并提出银行间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的历史数据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模型,还提出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同样针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及方法,何祖玉、韩启、王华伟、梅强等人(2003年)选用基本能够代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所涉及的16个指标,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侧重于企业的基础素质、基本财务状况、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与发展能力。周巧云在《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2004年)中,认为对中小企业层面信用风险的分析可选取宏观环境、行业、经营管理、财务、担保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个人层面信用风险的分析可选取业主素质和业主价值作为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度。
曹继英(2004年)提出了影响中小企业信用的主要非财务因素,并根据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等和财务因素为审计因素、财务报告等因素,提出了几个信用考核中的误区。而关伟、薛锋(2004年)中则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和各种信用评估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灰色聚类评估法。
也有国内学者试图利用数量模型分析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田丽红、吴晓燕、常明等人(2005年)在对当前流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分析法和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相结合的信用分析方法。鲁炜、赵恒巧、刘冀云等人的《KMV模型关系函数推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验证》(2003年)中,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足够信用数据的新兴市场上,KMV模型直接利用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信息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KMV模型。A和。E的关系是随市场不同而变化的。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得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αA和αE的关系函数,初步实现了运用期权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估测,具有相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赵绍光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2005年)中,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要素包括:素质要素、财务要素、环境要素、风险要素,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王文英、潘华在等人《中小企业信用的两个层面与评估模式的探讨》(2004年)中小企业授信中的信用评级研究中,认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确定信用等级的标准和形式是信用评估体系。他们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现状,将信用评级的企业层面与个人层面相结合,提出了进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一个评估模式。
二、1960年代以来国外部分主要文献综述
1966年芝加哥大学会计系的Beaver提出了单变量判定模型。他通过对破产、拖欠债务、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的79家经营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的对比分析研究,并使用了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30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能够最好地判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经营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Beaver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单变量模型进行了研究,如 Deakin(1972)等。单变量判定模型是介于古典信用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之间的一种过渡方法。
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选取了 1946~1965年间33家申请破产的制造企业和33家与这些企业规模相类似非破产制造企业作为样本,通 过对破产前一年22个变量的研究,得到一个预测判别模型:Z计分模型。该模型标志着信用风险度量已经进入多元线性统计分析阶段。
1977年,Altman、Haldeman和Narayannan对Z计分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模型即ZETA模型。它选取 1969~1975年的53家破产公司和58家非破产公司,采用新的七变量指标(资产报酬率、收入稳定性、债务偿还、积累盈利、流动比率、规模),使新模型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而且同样有效地适用于零售业,并且使对公司破产前1年和前5年的准确度大大提高,精度分别为91%和70%。Z计分模型和ZETA模型是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的典型代表,对于信用风险度量的影响巨大,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它。
1969年Pogue和soldofsky利用另外一种多元线性方法—线形概率模型,针对1961年至1964年间接受Moody评级的公司债,预测其属于投资级或投机级,间接度量了公司的信用风险。
鉴于影响借款是否违约的因素与结果并非呈线性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开始受到研究信用风险度量学者的追捧。1980年Ohlson使用了多元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一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他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Casey和Bartezak在1985年,Tirapat和Nittayagasetwat在1999年也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另一种相近的Probit模型可能是泽米捷斯基(Zanijewski,1984)首度用来预测公司财务危机。目前,这类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最为广泛,被国际金融业和学术界视为主流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在近二十多年得到进一步拓展,人们把非线性区别分析法、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线性规划、非参数统计方法等应用其中,形成了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线性规划等方法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这些只是在算法上的改进,评估信中小企业授信中的信用评级研究用风险的结果并不一定比原有的模型优越。其中类神经网络方法最为有名。类神经网络的理论可追溯到40年代,但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还是90年代的新生事物。1992年Tam和Kiang以 1985一 1987年美国德州失败银行及正常银行各59家为研究对象,以19个财务比率为输入变量,比较多种模型对样本银行的分级能力,其结果显示类神经网络的分级正确率最高。Coats和 Fant(1993),Trippi和 Turban(1993)采用类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对美国银行和公司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用规模和风险以指数方式膨胀,有别于传统多元统计分析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基于资本市场理论和信息科学为支撑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90年代以后,信用风险度量进入现代信用风险模型阶段。1995年美国KMv公司开发出基于Merton期权定价理论,利用预期违约频率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EDF)来计量公司的违约概率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简称KMV模型。1996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SFB)应用保险业中的精算方法来计算债券或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从而开发出Credit Risk+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1997年4月J.P.摩根推出用于量化信用风险的Credit Metric模型,是通过在险价值 (Value At Risk,VaR)来衡量信用风险的一种计量方法。这是三个最为有名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此外还有一大批新模型和新方法,如信孚银行的RAROC模型、基于宏观模拟方法的麦肯锡模型、基于风险中性的KPMG贷款分析系统模型、基于保险方法的死亡率模型,衡量衍生工具信用风险和信用集中风险的新方法。2000年Chariton和Trigeorgis借鉴KMV模型的参变量研究1983年到1994年中139对美国公司,利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到期债务面值的对数、公司资产当期市价的对数、公司价值变化的标准差等参变量在预测破产方面作用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穆迪(Moody)公司基于多年信用评级的积累经验在2000年3月公布了一个针对私营公司的RiskCalc违约模型,通过对其信用研究数据库中28104家正常私营公司和1604家违约私营公司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模型优于现行的其他模型,并且受非财务和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少。RiskCalc违约模型实际上是一个Probit模型,目前该模型已经被穆迪公司应用于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2000年之后,穆迪公司将RiskCalc违约模型推广到世界范围,采用不同国家的数据来研究私营企业的信用风险,如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
三、小结
(一)国外的一些信用评价模型,可以说是比较完善,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但应用这些指标的基础是在比较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并且要有相当完善的信用记录,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信用记录几乎空白。因此,国内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信用评价体系是行不通的。
(二)信用评价有着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和客体而言,其评价的指标是不一样的,但现在看来所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如出一辙,没有针对性可言。中小企业是企业群体殊的一类,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信用评价的一面,如果按照相同的评价体系,那么结果肯定是有偏差的。
(三)很多体系中都会存在资本结构、资产规模等指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规模远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因此在设置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评价指标时,要尽量弱化企业规模的影响,毕竟规模大的企业信用不一定高,规模小的企业会更加重视企业融资信用反而信用水平可能更高。
本文认为,在研究中小企业信贷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时,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因以可操作性、全面科学性、简明性为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的指标,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构建具有指标意义的定量分析模型。同时,也应使用定性分析作为辅助,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中小企业信贷信用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考察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风险,行业内相关信息,最后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做出信用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其仔,尚教蔚,周雪琳,施晓红.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汉川,夏敏仁.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3]石晓军,陈殿左.信用治理—文化、流程与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吴洁.信用评 分技术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05]. 5-7.
[5]何祖玉,韩启,王华伟,梅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及方法[J].[统计与决策]. [2003]. 17-15.
[6]周巧云.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基于关系型贷款的综合评价模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52-54.
[7]曹继英 规避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应注意的主要因素[J].[浙江金融].[2004]. 31-33.
[8]关伟,薛锋.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 51-53.
[9]田丽红,吴晓燕,常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式的选择分析[J].[石家庄]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111-114.
[10]赵绍光.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1]鲁炜,赵恒晰,刘冀云.KMV模型关系函数推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验证[J].[运
筹与管理].[2003].43一45.
[12]王文英,潘华.中小企业信用的两个层面与评估模式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4]. 61一62.
. 71一 111.
[14] Altman E.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 [1965]. 589-609.
.
文献综述指导教师评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担保机构;反担保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2-0046-04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4 2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中国在册企业的99%以上,每年创造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6.6%以上,实现的利税占50%以上,提供的就业机会占75%以上,各种数据均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但中小企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筹资短板的问题,筹资短板高达70%。[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解释,前者如樊纲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筹资短板的原因;[3]后者如张维迎认为银行为防范风险,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申请,也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4]谭庆美等指出,中小企业规模小、私有产权比重大、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品以及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是导致中国中小企业筹资短板的主要原因。[5]笔者则从债的关系角度予以分析,指出中小企业筹资短板的主要原因是债权效力不足,而信用担保作为主债之外另附的一种法律关系,无疑强化和补充了债权效力,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功用衍生、类型发展等角度具体探讨信用担保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债权效力不足:中小企业筹资短板的主要原因
资金筹措必然产生债的关系,其中银行等为债权人,中小企业为债务人。从债的内容看,作为债务人的中小企业,应当以其一切财产为其全部的债务承担总担保,债务人的所有债权人(一般为银行)均以中小企业的全部财产作为其债权受偿的责任财产。但由于债权是一种非支配权性质的请求权,因此银行等债权人在实现其权利时,必须借助中小企业的行为,银行债权人不能直接支配中小企业所有的财产。债权所具有的这一属性,使得中小企业具有让与财产和规避债权实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债权是一种非优先权性质的请求权,因此在对同一中小企业享有权利的数个银行情形下,各银行对中小企业所有的财产应当平等均一地行使权利。债权所具有的这一属性,又使得债权具有实现不能的风险。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债务人虽以全部财产对债务负其责任,但尚不足确保债权的清偿。责任财产变化不定,景气无常,财产的散逸非债权人所能预见或控制。债权不论发生先后,均属于平等地位,债权重叠为通常现象,责任财产纵能维持不减,众人参与分配,亦难全获清偿。”[6]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大多会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拒绝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借贷。由此看来,银行等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借贷的主要原因是债权效力不足或不强,而非前述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限制等,相反,使债权效力增强到足够则是破解或对冲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限制等的有效对策。
二、筹资短板克服:主债之外另附信用担保如何使债权效力增强到足够进而促使银行等债权人放心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等债权人可能会在借贷协议中约定违约金,通过违约金的惩罚功能来增强债权效力,以促使中小企业全面履行债务责任。当然,在借贷协议的履行过程中,银行等债权人还可以运用法律所赋予的债的保全手段(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来增强债权效力,以避免债务人消极或积极地规避债务。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危及到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通过行使代位权直接向债务人追偿,以防止债务人以消极的方式规避债务;当债务人恶意处分其财产并危及到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通过行使撤销权依法将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予以撤销,以防止债务人以积极的方式规避债务。但无论是违约金还是债的保全,仍为债权自身效力范畴,充其量为债权效力的一种强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王泽鉴先生所描述的债权自身属性下的重大缺陷,即银行等债权人对中小企业的财产缺乏追及力。
这就有必要在银行等债权人与中小企业的借贷之债的外部另行附加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使该关系涉及的人或物都被纳入保障银行等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行列中来,这一手段就是债的信用担保。具体反映在中小企业领域,则是由第三人(一般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一般为银行)约定就中小企业的借款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作为被担保人的中小企业不能依约履行债务时,由该第三人向银行代为清偿,承担中小企业的履约责任。
信用担保一经设定后,即产生如下法律意义上的效果。一是信用担保对信用担保关系当事人的效力。信用担保关系当事人是指信用担保权人(即银行等主债的债权人)和信用担保人(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第三人),由于信用担保权人和信用担保人是设定信用担保的主体,因此,信用担保的效力首先表现在信用担保对信用担保权人的效力和对信用担保人的效力。信用担保对于担保权人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信用担保权人取得担保权,即当主合同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信用担保权人可直接请求担保人清偿债务人的债务。信用担保对担保人的效力主要是担保人负有担保债权实现的义务,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信用担保人须以自己的财产向担保权人清偿其债权。二是信用担保对主合同债务人的效力。设立信用担保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债权的实现,而债权的实现取决于主债之债务人积极履行债务。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信用担保效力还表现在信用担保对主债之债务人的效力。一方面,主债设定的担保并不减轻或削弱主债之债务人的义务。信用担保是以确保债权为目的的,是对主债的效力的加强和补充。因而在信用担保成立后,主债之债务人的债务并不会因信用担保的设定而减轻或削弱。另一方面,主债之债务人负有向信用担保合同的担保人偿还的义务。信用担保合同的担保人在其承担担保债权责任后,主债之债务人负有向信用担保合同的担保人偿还信用担保合同的担保人代主债之债务人清偿的债权额。
正是这一另行附加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法律效果,补充和加强了银行等债权人债权的效力,强化了中小企业的履约信用,使得银行等债权人的债权可受偿的财产大大超出了中小企业的财产范围,实际上是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等非债务人的第三人的财产纳入到了银行等债权人可受偿财产的范围。这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打消银行等债权人的顾虑,即当中小企业的清偿能力降低或者失去时,银行等债权人直接面临着债权受偿不能或者不能足额受偿的风险,从而积极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借贷,中小企业由此也克服了筹资短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特征在于有第三人(即担保人)的加入,并以第三人的信用和财产来保障银行等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即这一担保必须以中小企业以外的第三人的信用或全部财产为基础而不是以中小企业的财产为基础来保障银行等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因此,若中小企业以其自身拥有的财产来设定信用担保,则是无效的。
三、信用担保风险控制:风险固有性与分散风险
综上所述,建立和实施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制度,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也非十全十美,仍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如何将信用担保风险降至最低或使信用担保风险变得可控就成为设立和执行信用担保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行业,[7]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担保信用的放大性、风险的离散性和与经济周期非同步性等方面。
首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自身的一定存量资产为基础就中小企业的债务履行向银行等提供担保,但这种担保并非以等额的资产为等额的债务提供担保,而是以一定存量的资产启动多倍的银行信誉。这就是信用担保的放大性。从国际通行的做法看,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一般为10倍,其中美国和日本最高,分别达到50倍和60倍。[8]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也存在类似情况。2009年,中国注册资本过亿元担保机构达1 263户,注册资金合计2 053亿元,但担保总额达8 037亿元。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从保险业务角度审视之,则属不可保的范畴。因为保险所承保的风险可通过大数法则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从而确定保费基准与额度,以弥补风险损失和经营成本,但信用担保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离散性,其分布状态很难有某种规律可循,进而也很难对中小企业经济风险进行事前控制。最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具有明显的与经济周期非同步性特点,即当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阶段性困难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金额急剧放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和损失却在此后2~3年内迸发。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高风险性,需要业界高度重视担保风险管理,对担保风险进行严格的防范与控制。
(二)信用担保风险控制对策
前述信用担保风险都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设定信用担保时对风险予以合理评估,并科学设定风险出现后的风险分散机制。
1. 担保协议合同化。所谓担保协议合同化,是指担保协议应以书面形式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担保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但由于信用担保涉及的人和物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用担保协议签订的技术难度,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信用担保除了一般担保所具备的保证书名称、编号、开立日期、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基础合同号码以及保证事项和保证金额等基本栏目外,一般还载有“释义或定义”、“对价”、“延续保证”、“陈述”、“免税和包税条款”、“法律选择条款”等,内容就更复杂。因此,信用担保协议签订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合同当事人双方履行合同的态度和合同纠纷的解决。为了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能积极履行合同,减少合同纠纷,就必须强调信用担保协议内容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要求信用担保以规范的合同形式出现,即信用担保协议的合同化。
2. 从业人员专业化。信用担保政策性以及风险评估技术性、专业性均较强,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从业人员掌握系统的信用担保技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担保机构的迅速扩张,担保从业人员越来越稀缺。加之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担保从业资格市场准入制度和担保从业人员失信惩罚制度,造成现有担保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普遍偏低。因此,业界要尽快采取措施,实现信用担保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
3. 信用担保机构多元化。目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省一级开展得较好,但市县一级开展得较为缓慢。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及社会信用担保意识增强,省市两级要不断创新担保机构的设立形式,以分散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具体来讲,可有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向社会发行债券,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目前这种模式主要是协助完成某些政策性比较强的项目,大多为政府扶植创业发展计划;二是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与第一种模式不同,该模式虽也从事一定的政策性业务,但政府部门与出资银行和企业业务联系较为密切,且具有营利性质;三是会员制模式,即由企业联合出资建立会员制的信用担保机构,其目的多为互而非营利性,业务仅限于联保、互保范畴,服务对象也以会员为限;四是法人模式,即由企业、社会和个人出资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完全商业化运作,其营利性较为明显。另外,信用担保机构本身也可以进行弹性处理。如可尝试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推行委托管理。针对国内信用担保机构经营严重分化的现象,建议采取国外担保基金委托管理的模式,利用规范成熟的信用担保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经验及高素质的担保技术人才,通过专业人才及专业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提高信用担保业整体的风险管理及经营水平,实现担保行业的持续发展,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委托管理模式还将为未来主管部门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统一的行业监管,对运作不规范、担保能力低、风险大的担保机构实行统一的退出机制,探索成功的退市通道。
4. 设定反担保与再担保。银行与中小企业借贷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一般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就中小企业的借款向银行所作的保证,但当中小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并导致银行向该第三人提出求偿时,该第三人的自身权益却得不到任何保证。信用担保的这种单向性所带来的风险可通过反担保的设定来化解。所谓的反担保,是指作为第三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时,中小企业应按信用担保机构的要求为该信用担保机构所提供的担保。可见,反担保是针对信用担保的单向性而出现的,故其具有类似信用担保的功能,即转移或避免担保人的担保风险以及保障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从而可促使第三人放心地充任担保供与人角色。除了通过反担保形成双向的法律关系外,还可以通过再担保将信用担保的单向性分流。所谓的再担保,是指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设立的担保。当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银行等债权人继续清偿剩余的担保责任。概括地说,再担保是一种按比例分担和转移担保风险,扩大担保资源的担保形式。再担保思路的理论来自于对再保险等类似金融理论的借鉴,即特定的再担保机构为各类担保机构提供保证的行为,再担保机构不与担保机构的被担保人(即中小企业)发生关系,也不向其收取任何费用。这与信用担保的单向性并无二致,实为二次信用担保,是分流信用担保风险的一种有效形式。
四、结论
从债的关系角度看,中小企业筹资短板的主要原因是债权效力不足,信用担保作为主债之外另附的一种法律关系,起到了强化和补充债权效力的作用。这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打消银行等债权人的顾虑,从而积极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借贷,中小企业由此也克服了筹资短板的问题。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仍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风险,如担保信用的放大性、风险的离散性和与经济周期非同步性等,这就需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设定信用担保时对风险予以合理评估,并科学设定风险出现后的风险分散机制。
参考文献:
[1]续康.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姜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融资难”[N].经济参考报,2009-11-04.
[3]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谭庆美,吴金克,赵黎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综合模型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0-113.
[6]王泽鉴.动产担保交易30年[A].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8册)[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信用等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9-01
一、概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单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快速,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以上,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不足30%。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往往都是内部化的,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信息不透明,一般人很难获取。银行也不敢对其提供信用贷款。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向银行借款时并未考虑未来可否按期偿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违约风险大,银行不敢放贷。
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等债权人事先不能观察中小企业的违约情况,导致银行等债权人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正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征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机制、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一)非系统性
中小企业是否违约主要取决于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违约风险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尽快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这类非系统性风险影响。
(二)道德风险
中小企业和银行等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中小企业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而银行相对处于劣势。通过逆向选择,更多信用风险不佳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而银行承受更多的不良贷款的可能。
(三)相关性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经济环境也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对其经营绩效、财务状况造成影响。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密切相关,往往会出现同地区、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违约情况。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影响甚大。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服务和产品比较单一,自由资本相对匮乏。同时,管理者自主管理和决策能力差。也缺少必要的制约和规范机制,管理者个人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用决策和信用行为。
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和产业政策等。内因包括财务状况、公司管理水平、公司战略等。包括选择以下三个指标:
(一)规模
中小企业的规模直接影响到其信用水平。一般认为,规模和偿债能力成正比,当中小企业规模越大是,则其偿债能力越好,信用水平越高;反之,信用水平越低。
(二)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的利润是其偿付债务和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支付账款的能力。盈利能力越强,违约风险越小。
(三)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反应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反应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配置资产的能力。运营能力强的企业,其信用等级较高,发生违约可能性较小。从上面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偿债能力三企业现在和未来是否按规定期限归还贷款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他是违约率评价的核心和关键。其它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稳定性、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建议
首先,正确认识信用管理,倡导以现金流为主导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目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问题的第一步,现金流是企业的细胞,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就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应该促进应收账款及时、安全地回收。其次,加强债权立法、执法的力度,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维持社会信用体系不可或缺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最后,建立透明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尤其是要建立起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而言,需多借鉴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养,从根本上提供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 张宏.完善企业信用风险机制的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10,(5).
关键词:信用风险 亲周期性 内部评级模型 产出缺口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2-040-05
一、 引言
信用风险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近年来,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管理和定价。这些内部评级模型在数据基础、结构设置、风险因素等方面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大都能实现债务人风险的准确排序。然而,大多数内部评级模型并未全面深入地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事实上,在建模过程中是否需要体现、以及如何体现违约率的周期性特征,银监会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尚无统一的意见,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否存在亲周期性,尚未得到准确全面的验证;二是从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来看,不同内部评级模型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经济周期对评级的影响,也未形成统一的方法。
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我国首家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其次,结合业界经验与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实践,提出了在内部评级模型中考虑经济周期因素的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在主标度中引入调整因子,二是直接在内部评级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指标。
二、 相关研究述评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早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是不同长度的、规则性的周期组合,如基钦周期、朱拉尔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而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本质是各种随机扰动因素被放大后导致的总量经济运行结果。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终会传导至微观企业,对企业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因此,违约概率通常会呈现亲周期性的特征。业界公认的结构化模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特点:假设公司资产价值V服从马尔可夫过程,则
其中,u、s分别为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及方差。
若t时刻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F,则可视为发生违约,即:
由式(2)和式(3)可知,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资产收益率将大幅下降,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即方差)大幅增加,从而导致违约概率上升;相反,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资产收益率将大幅上升,波动大幅减小,从而导致违约概率下降。
国外学者针对违约概率的这种亲周期性特征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Fridson、Garman与Wu (1997)发现宏观经济与违约概率之间存在联系:当实际利率上升时,资产价值下降,体现为结构化模型中违约概率的上升。Philip Lowe(2002)从KMV数据库中提取了1997年-2002年间美国BBB级公司的EDF数据(预期违约频率),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EDF已经高达60个基点,比1997年增长了6倍以上。Barnhill 和 Maxwell (2002)模拟了在各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资产分布状况。他们发现,Beta值(代表系统性风险)随着信用级别的下降而单调递增。同时,相对于低波动性的公司,高波动性的公司总是拥有较高的Beta值。Saunders 和 Allen (2002)使用Credit Portfolio View的方法将无条件信用迁移矩阵转化为衰退期的条件迁移矩阵,发现衰退期信用级别保持不变的概率下降,向上及向下迁移的概率均会上升,即风险波动程度加剧。Koopman和Lucas(2003) 利用1933年-1997年间美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信用升水(credit spread)及商业破产率(business failure rates,代表违约率)的季度数据,通过将经济周期及信用周期进行滤波处理,分离出长周期(11年-16年)和短周期(6年左右)两种周期性的波动,发现长周期内GDP与商业破产率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即信用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短周期内这种同步关系并不显著。
国内研究方面,莫易娴(2006)利用模糊数学的非线性隶属函数确定宏观经济变量的隶属函数,并且使用判断矩阵分析法来确定各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重要程度,从而得到一个宏观经济总指数,通过分析该指数发现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与违约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姬江帆、陶铄、许艳(2008)证明了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贾海涛、邱长溶(2009)选取GDP增长率、失业率、财政支出、消费指数、人力资本、总储蓄率六个因素作为研究企业违约率的解释变量,证明了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失业率与违约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力资本与违约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总储蓄率对违约率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上述研究尚有不足:一是研究对象的适用性有待商榷。大多研究针对发达国家经济体,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关注点不同,这导致其研究结论能否适用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待验证。二是研究使用的数据定义尚不统一。多数研究以市场公开数据为主,如信用风险的指标多为预期违约概率EDF,或市场体系下的商业破产率,这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际违约率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三是部分研究的技术方法不够严谨。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呈现自然增长趋势,随着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十几年的违约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自然趋势并不是周期性波动,必须将其剔除,才能剥离出真正的周期性波动数据,进而检验亲周期性是否存在。一些研究尽管使用了适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定义和研究对象,考察了GDP增速与违约率的相关性,但没有剔除二者自身趋势性变化对相关性产生的影响,结论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四是部分研究的样本数据前后一致性难以保证。例如姬江帆、陶铄、许艳(2008)选取1992年-2007年国内银行的年度不良贷款率数据进行了研究,而这一时期,国内银行业发生了重组改制、上市和不良资产剥离等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种制度调整会对样本造成结构性变化,应予以处理以保证数据一致性。
三、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亲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GDP增长率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自然增长率和产出缺口(output gap)。产出缺口是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宏观变量:当产出缺口为正时,经济处于扩张周期;当产出缺口为负时,经济处于衰退周期。产出缺口无法通过直接观测得到,只能进行估计。根据国外学者的处理方法,目前通用的估计产出缺口方法有三类,即生产函数方法、单变量方法和多变量方法。而从处理时间序列的方式来区分,则又可归结为两大类方法,一种是直接分析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结构特征,即所谓时域分析法,使用的工具是自相关函数和差分方程;另一种是把时间序列看作是互不相关的频率分量的叠加,通过比较各分量的周期性变化,以充分揭示时间序列的频域结构,掌握其主要波动特征,即滤波分析法。在研究时间序列的周期波动方面,滤波分析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常见的滤波方法大致有HP滤波、BP滤波等几种。
(一)HP与BP滤波原理
HP滤波最先由Hodrick和Prescott(1997)提出,其优点在于给予最近的观测值以较高的权重。HP滤波通过最小化下列损失函数而实现:
在参数λ选择方面,不同的λ值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和平滑度。λ的值越大,趋势成分越平滑。当λ=0时趋势成分就是数据本身,当趋势成分在极限上是线性时间趋势。一般认同Hodrick和Prescott(1997)的意见,使用年度数据时取λ=100,季度数据时取λ=1600。
然而,Baxter和King(1999)认为HP滤波的平滑参数λ选择应该考虑经济周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事实,提出由带通(band-pass) 滤波复合而成的BP(p,q)滤波方法更为合理的观点。假设经济周期长度在p至q个季度之间,BP滤波正是通过过滤掉频率低的趋势成分和频率高的不规则成分而保留中间频率的周期成分。与HP滤波方法不同,BP滤波实际上是一种对称权数的移动平均,其公式为:
BP滤波的关键在于截断长度K值的选择,较大的K可以得到较好的近视滤波算子,但观测值损失也会越大。Baxter与King (1995) 在对美国实际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证明了带通滤波BP (6,32) ,K=12最优。
(二)产出缺口滤波
我们选取1992年-2010年的GDP增长率季度数据,并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见表1),证明数据基本平稳。对于HP滤波,为了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采用Census X123对实际GDP增长率数据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利用滤波方法滤出趋势项(即自然增长率),最后用季节调整后的GDP增长率减去趋势项,即为产出缺口。其中,HP滤波的λ参数值设为1600。
对于BP滤波则并不需要进行季节因素调整,季节性因素的短期影响将会被直接过滤掉。我们采用了BP(6,32)模型,K=18。但是,为了克服观测值损失的缺点,我们对端点数据采用ARMA模型补齐。
对比两种滤波方法的效果(见图表1),发现BP滤波后的时间序列更为光滑,因此我们最后决定选取BP滤波的产出缺口数据。此外,我们查阅了NBER关于经济周期的相关研究文献,James H.Stock与Mark W.Watson在1998年的论文中对比了几种滤波方法的效果,认为HP滤波无法过滤高频噪音,也建议采用BP滤波方法来分析经济周期。
(三)不良贷款率滤波及与产出缺口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整体资产组合层面来看,不良贷款率(即余额口径的季度存量违约率)是代表商业银行信用周期风险变化的最佳经济指标。我们选取了2005年―2010年交通银行上市以后所公布的不良贷款率数据。交通银行上市以后,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在违约率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评级模型,风险管理能力大幅提高。受此影响,截至2010年三季度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从2004年的3%下降至1.22%,降幅超过50%。因此,我们需要对不良贷款率进行滤波处理,分离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趋势性影响,得到反映周期性的波动项。
我们采用了BP(6,32),并且做了不同截断长度的数据试验,由图形来看, 以K=4为最佳。此外,为了解决观察值损失的缺点,我们对端点数据用ARIMA模型补齐。图表2为滤波后的不良贷款率周期性波动项。
最后,从前文的滤波分析中,提取产出缺口与不良贷款率的波动项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3中,不良贷款率的波动项与当期产出缺口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015,相应的P值也足够显著,说明宏观经济周期与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经济上升时期违约率下降,经济下降时期违约率上升。此外,滞后一期(滞后一个季度)的相关系数为-0.3151,P值上升至0.2028,且滞后期数越多,显著性水平越差,因此可以认为交通银行整体资产组合的信用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负相关关系基本同步。
综上,以交通银行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存在着亲周期性。鉴于此,商业银行应在内部评级模型中适当反映经济周期的影响。
四、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模型如何反映亲周期性特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使用了不同的内部评级模型。一方面,这些模型已从不同维度或多或少考虑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如有的模型倾向于跨周期评级法(TTC),试图平滑经济周期带给评级结果的波动,有的模型倾向于时点评级法(PIT),期望模型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周期的瞬时波动,有的模型则混合二者特点。因此,若要通过模型调整来进一步体现亲周期性特征,应兼顾原有模型特点。另一方面,在现有模型上进行调整,还需考虑调整成本,如对原模型评级效果的影响、模型调整的工作投入与产出等等。基于如上考虑,本文提出两种方法:
(一)在主标度中引入调整因子
内部评级模型需为每个债务人评定风险等级,该等级对应的违约率是该级别所有债务人的长期平均违约率,一般要求覆盖整个经济周期,但并未区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此,可将整个样本划分不同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计算扩张期和收缩期的信用迁移矩阵与边际违约概率。由于信用迁移矩阵的计算前提是矩阵迁移是稳定的,所以根据全样本计算而来的边际违约概率应当等于长期平均违约率(Long-run PD,这一概率代表了对一年期无条件违约概率的最佳估计),根据细分样本计算的边际违约概率应当等于条件平均违约率。
相应的,调整因子计算如下:
其中,p(x)是主标度的违约概率,也是长期平均违约率(一年期无条件违约概率的最佳估计),qE和qR分别代表扩张期和衰退期的调整因子。
上述调整方法在业界已有先例,如麦肯锡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进一步引用Bangia, Diebold和Schuermann(2000)的研究数据进行算例检验,该文基于Standard &Poor's违约率数据库算出无条件信用风险迁移矩阵以及经济收缩期的信用风险迁移矩阵,提取C及以上等级的违约概率,发现经济收缩条件下的qR值均大于1,即经济收缩时期的违约概率均大于平均水平(如表4)。此外,不同级别的qR值不同,信用等级越高,违约概率在经济收缩期上升的幅度越大。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体现经济周期对信用风险的影响,还能区分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影响差异。
总的来说,在主标度引入调整因子的思路有如下优点:其一,可以较为精确的反映宏观经济周期对违约率的影响,实现在跨周期(TTC)评级及时点(PIT)评级之间的切换,从而满足不同评级目标的要求;其二,实施简便,在不需要对内部评级模型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前提下,就可体现违约概率的亲周期性。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即需要多年违约率数据的完整积累,样本时期应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成长环境和自身水平而言是一个的挑战。
(二)在模型中引入宏观指标
相对于设置调整因子,在模型中引入宏观指标是个较为简易的做法。一般来说,选择一个或多个较为通用的,可反映经济周期的综合经济指标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常见的经济指标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先行指标,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或有预测作用的经济指标,包括PMI、房地产销量及新开工、M2和M1货币指标、收益率曲线等;其二,同步指标,其变动时间与经济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包括工业增加值、发电量与用电量、居民消费、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三,滞后指标,其变动时间则往往落后于经济情况的变动,包括CPI、失业率等。
在模型中引入宏观指标的方法对违约数据的要求不高,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现状,还可以体现PIT评级的特点,增强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及时反应。当然,如何判断和选择好的宏观经济同步指标,不仅需要考察指标本身的代表性,还需检验银行违约数据对所选指标的敏感性。
五、 结束语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人研究了信用风险的亲周期性特征。次贷危机过后,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了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乃至监管机构的重视,中国的商业银行是不是也像西方同行一样,具备亲周期特征?远离金融危机的中国商业银行,其内部评级体系能否及时预警、防范和抵御未来可能的经济波动冲击?本文研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借助BP滤波法,本文实证分析了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周期性波动项与GDP产出缺口的相关关系,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确实体现了亲周期性特征。在业界经验与内部评级实践基础上,本文建议在主标度中引入调整因子,或直接在内部评级模型中引入宏观经济指标,借此提高内部评级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Allen, L., and A. Saunders.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 survey of cyclical effects in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s [R]. 2003. BIS working paper NO 126.
2.Lowe, P.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R].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procyclicality. 2002. BIS working paper NO 116.
3. Barnhill, T., and W.F. Maxwell. Modeling Correlated Interest Rate, Spread Risk, and Credit Risk for Fixed Income Portfolio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26): 347-374.、
4.Baxton ,M. and King , R. G.. 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 : Approximate Band - pass Filters for Economic Time Series. [R]. 1995. NBER Working Paper ,No. 5022.
5.Saunders, A. Comments on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Emerging Economies: Past Evidence to Assess the Future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26): 905-907.
6.James H.Stock and Mark W.Watson. Bus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in US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R]. 1998. NBER Working Paper NO 6528.
7.Fridson, M., C. Garman and S. Wu.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the Default Rates on High-Yield Bonds[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7(9): 27-34.
8. Bangia, A., F. Diebold., and A. Kronimus. C. Schagen, and T. Schuermann. Ratings migr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 with application to credit portfolio stress testing[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26):445474.
9.Crouhy, M., D. Galai and R. Mark. Prototype Risk Rating System[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1(1): 47-95.
10. Koopman,S.J., and A. Lucas. Business and Default Cycles for Credit Risk[J]. Tinberge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2003-062/2.
11. Hodrick, R.J., and E. Prescott. 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7, 29(1):1-15.
12.贾海涛,邱长溶. 宏观因素对贷款企业违约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9(2) :3741.
13.姬江帆,陶铄,许艳. 2009年中国信用市场展望[R].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报告. 2008(12): 5-6.
14.莫易娴. 宏观经济总指数的一种新研究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06(2) :147149.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日
引言
作为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中小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半壁江山”。随着近年外部市场及金融环境趋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的就是信用风险导致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是其主要融资渠道,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有惜贷趋势。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首先在于完善中小企业各类信用数据库,为银行信贷提供数据支撑;其次要立足国情,学习先进测量技术,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构建信用风险识别、评估模型,系统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改变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共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数据库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人行征信中心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逐渐成熟,司法、环保、社保、质检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已经逐步共享完善。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合理设计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为银行信贷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信用风险。
一、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
传统信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已相当成熟,在国内外银行信贷决策中应用较多,主要包含专家制度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
(一)专家制度法。20世纪70年代前,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主要是银行专家依据品格、资本、偿付能力、抵押品、经济周期等5C要素进行主观判断,后来衍生出5P模型(个人因素、目的因素、偿还因素、保障因素、前景因素)和5W模型(借款人、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如何还款)。纵观这三种模型,都是定性分析,无法量化风险水平,而且严重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这会造成银行信贷决策作风盛行,降低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应变能力,同时专家制度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难以确定共同遵循的标准,造成信用评估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二)信用评级法。信用评级法是美货币监理署开发的,该方法将现有贷款安全级别分为5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来细化为10类:AAA、AA、A、BBB、BB、B、CCC、CC、C、D(标注普尔)。评级后再根据级别提取不同贷款准备金率。
(三)信用评分法。和前两种方法相比,信用评分法是一个量化法,最著名的模型就是Z计分模型(Z-score):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辨别方法分析银行的贷款情况,建立一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区分信贷风险度的模型,得到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的好坏,具有预测和分析价值的比率,从而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状况评估。模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变量解释:
X1=流动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
判断准则:
Z
Z-score模型主要是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该模型有2大缺陷:①企业财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风险度量的结果也只是对过去风险水平的测量;②中小企业多半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原始数据获得困难。
二、现代判别法
(一)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典型的定量评级法,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统计模型,计算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常见的有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
1、Logit模型。Logit模型是通过一个取值为0和1之间的 Logistic函数来进行二类模式分类。不要求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这是其最大优点;另外,自变量、因变量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模型如下:
p=
s=c0+ckxk
xk(k=1,2,…m)为信用风险影响变量(多为企业财务指标),ck(k=0,1,2,…,m)为技术系数,通过回归估计获得。回归值p∈(0,1)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判别结果。如果p接近于0,则被判定为“差类”企业;若p接近于1,则被判定为 “好类”企业。即p值离0越远,企业违约风险越小;反之,违约风险越大。
2、Probit模型。Probit模型假定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样本企业的债信质量得分也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模型如下:
Yi*=βnχin+εi=XiB+εi
Xi与B分别为解释变量与回归系数构成的向量;Yi*为样本公司有财务危机的倾向。当Yi*>0时,表示样本企业有债务危机倾向;当Yi*
统计模型确实可以凭借统计分析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比较容易在评级效果上取得一致性。但存在两点缺陷:①缺乏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区别函数中的权重及自变量。在信用评分模型中的权重及自变量通常只能维持短期的稳定状态,特别是当金融市场发生变化时,其他的财务比率也许在解释违约风险概率上容易造成预测模型的不稳定。②模型忽略了难以计量但又重要的因素,如借款人声誉。
(二)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主要包含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
1、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其实是模拟专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计算机程序,将专家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再现从而成为专家的决策工具或为非专业决策者提供专业性建议。专家系统一般采用归纳推理法,分析一系列案例,发现其规律。归纳推理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大量案例信息来发现规律的信息驱动型;二是利用先验模型指导来发现规律的意识模型驱动型。利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法大大降低了风险评估的难度,但是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获取始终是瓶颈,极大地影响着专家系统在信用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2、神经网络(PNN)。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模式识别能力、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特点的计算机制,该方法主要将知识编码用于整个权值网络,具有包容错误的能力,同时对数据的分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必要详细表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模型原理是通过神经网络的分类功能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的。首先找出影响分类的因素,作为PNN的输入量,然后通过有导师的或无导师的训练形成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用于新样本的判别。
三、结论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大致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指标分析到模型分析;从财务指标分析到资产市场价值分析;从只考虑公司这个微观客体到把宏观经济因素考虑在内。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为非上市公司,Z-score模型无法普遍推行使用。另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尚不成熟,历史信用数据积累少,质量较差,当前运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评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尚不成熟。但是,目前银行单独使用传统分析法,将大部分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逼迫中小企业求助民间贷款,年利息高达30%。“贷款越来越少,利息越来越高”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罩门。因此,度量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最有效办法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判别法相结合,同时载入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浅析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小额信贷公司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陕西省地方电力公司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析 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浅析 浅析外贸企业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谈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 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试论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分析 民营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 浅析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 控制客户信用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头戏 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完善中国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披露 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基于CreditRisk+模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5] 陈建华,唐立波.浅析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J].金融研究,2002(9).
[6] 罗学梅.集团客户授信业务发展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03(22).
[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EB/OL].[2003-10-23]. http:///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33.htm.
[8] 赵银祥,刘瑞霞.新巴塞尔协议及外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3(2).
广东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今年2月25日了《建立和完善广东外贸出口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的专题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不久前,在广东“两会”上,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文杰也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基金,建立全球资信调查服务体系和广东省外贸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外贸出口健康、稳定发展。本刊记者获悉,该专题报告作为今年广东政协的提案,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针对广东外贸出口坏账现象,广东省贸促会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法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法律法规代替行政规章,明确规定出口信用保险的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方式、各参与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等,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政府应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基金,借助国家惟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优势,采取更加积极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购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担保、商账追收、资信评估、保单融资等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保理等风险防范工具。另外,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组建广东省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先行先试,并试点开发更多、更好、更优惠的避险产品。
――建立有效的出口信用保险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广东省出口信用保险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吸收政府相关部门、金融外贸行业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建立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例会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紧急处理制度,变多头监管为统一协调。
――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应当将相关政府部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部门联合起来,对出口信用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和优化,建立完善配套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
――建立全球资信调查服务体系和广东省外贸风险预警机制。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加大监测出口风险力度,加大对欧美买家信用风险的监控力度,并随时向企业风险动态、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等信息;将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加大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定期排查力度,及时与企业沟通信息,帮助企业加大风险控制力度;探索引入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和评级机构、商账追索等服务企业,并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及时为出口企业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并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
广东省贸促会还提出了其他应对措施,如:积极发挥银行、保险机构的作用,为外贸出口保驾护航;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市场多元化,避免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导致的风险,优化法律服务,强化应对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能力,为广东省外贸出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等。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一直较低。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租赁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只用了一年就大致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是一种将金融、贸易、工业结合起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交易,其法律实质是出租人按承租人对租赁物与供货人的选择取得租赁物再出租给承租人。
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自有资金,也需要资金提供方的融资支持。它既接受银行提供资金的服务,是银行信贷信用的受信人,又是向承租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的授信人。
金融租赁公司如何为承租企业设置融资租赁信用条件与融资租赁公司能否满足资金提供人的信贷信用条件,融资租赁公司的未来租金收益与融资租赁公司未来应付资金提供人本息是否相匹配,是保证融资租赁业务流程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租赁业务收入是目前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承租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的收入与风险,同时也决定了其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
2 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等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如何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加强承租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独立、客观地揭示承租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提高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承租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产业政策,承租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财务实力等,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金融租赁公司借助外部评级机构历经多年所建立起来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专业判断对承租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其对承租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的不足,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评级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开展承租企业信用评级,能够不受委托方和被评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评级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
2.2 实行资产五级分类,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需要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现行监管政策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同时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并提取规定的呆账准备金。外部评级机构对承租企业的评级结果可为金融租赁公司基于信用风险的资产分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计量提供依据。
2.3 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监管的加强,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迅速提升信用风险定量识别和控制技术,建立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单纯的业务扩张逐步转变为风险计量、风险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从而实现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经营目标。借鉴外部评级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咨询经验,有助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方式
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信用特征,信
用评级机构可在以下方面与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提高承租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承租企业进行主体信用评级;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针对承租客户的尽职调查服务;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3.1 承租企业信用评级
承租企业的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企业按时、足额偿付约定租金的能力及意愿的评价,其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以偿还其到期租金,并以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主要分析要素包括经营环境、企业的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特发事件风险等。金融租赁公司应首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展业务。
3.2 承租企业尽职调查服务
尽职调查是评级机构通过专门的征信方法、渠道和程序,对拟承租客户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股权结构和关联企业、经营历史及现状、主要管理人员、法律关系及其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潜在的风险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核实。
尽职调查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现状、财务状况、特定债务、涉诉事件、经营者个人诚信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简要分析等。该报告可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判断承租方的经营、管理实力并甄别经营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3.3 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咨询
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将始终面临着必须不断扩张信用以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信用风险,提高赢利水平的两难困境,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信用评级机构可协助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解决好客户选择、融资方案制订并实施、加强应收融资租赁账款的管理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预期目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管理诊断、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及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业务流程重组、资金营运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3.4 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融资租赁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实践证明,承租企业的经营方式、机构实力、交易的机构组合、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与否以及二手设备市场的设立都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信用条件的设置。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关键要素方案时,应根据承租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信用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对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的租金收益、余值处置收益与金融租赁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现金流压力等是否匹配。在针对大型服务运营商客户时(如电信、电力、供水、供气运营商),除考虑当前的信用等级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将对该类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并根据设备余值风险的定价和处置能力综合设计融资租赁方案;而面对一般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或大型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需求时,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设备的通用性、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均成为融资租赁方案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引言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形成了上市公司特有的资本结构。无论是从融资行为上,还是从资本构成上,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河南省也不例外。信用风险作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之一。它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是现代社会经济实体(尤其是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理论界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和资本结构分别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两者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Merton(1974)的经典模型对公司债务做出了一个现代金融学意义上的开创性解释,为公司的信用风险分析、定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模型将资本结构与信用风险联系起来,为研究两者关系提供了方便。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河南省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问题、资本结构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信用风险特征研究
(一)资本结构特征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我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两大特征:一是资产负债率偏低,流动负债比重偏高,长期负债比重偏低;二是过分依赖外部融资,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利用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
由表1可知,河南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但水平普遍偏低,从债权期限来看,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重,长期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低。
由下页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上市公司与优序融资理论预测的不一致,更偏向于股权融资。
(二)信用风险特征
河南省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脱离不了我国这个大环境。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特征有以下几点:
1.违约风险具有骨牌效应。现代企业经营大部分都有前后链接关系,相关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通过持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关联交易和结算关系等相互传染,形成关联信用风险。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连带着多家企业面临债务危机。
2.风险潜性,难以预测。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企业融资决策失误,一旦丧失偿债能力,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另外,信息不对称降低外部监督效率,使得一些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表现出明显的拆东墙补西墙行为。
3.可控性差,危害较大。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外部监督。大部分企业以圈钱为目的,甚至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一切手段借钱投资高风险项目,而不注重风险控制,只有在投资失败后,才意识到其危害极大。另外,许多企业面对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往往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这不仅仅是对银行的损害,长远来讲,信用体系没了,企业整体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信用风险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会随着信用风险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即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大,公司资本结构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从信用风险对债权融资的影响来看,信用风险影响债务利息,使得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从信用风险对股权融资的影响来看,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企业的信用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风险回报就越大,也就是说股权融资的成本会提高,这也是企业信用下降导致股价下降的原因。但是股利和分红是股东对剩余权利的分享,而且股权融资不需要偿还,不用担心高信用风险下的偿还能力,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的原因。
根据MM理论,适当利用负债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但是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了用于欧式期权定价的模型,将这种仅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期权定价方法延伸到可以衡量实体企业债券价值,从而度量企业信用风险,这就是B-S-M 模型。在B-S-M 模型的假设条件下,首先来看企业股权价值E0,它相当于持有一个看涨期权,公式表达如下:
式中:V0表示企业当前价值;N(d)表示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D表示到期需要偿还债务价值;rc表示连续复利的年度的无风险利率;t表示债务到期日前的时间(年);σ2表示连续复利的公司资产价值的方差。
另外,莫顿提出了违约距离 DD的概念,它表示到期资产价值和到期债务价值的差额,并定义违约距离对应的预期违约概率为N(-DD),这个违约概率与企业资产价值、预期增长率、资产价值变化风险、资本结构等相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由于企业的信用风险表示企业的违约可能性,N(d2)表示债权执行的概率,那么企业违约的概率就等于1-N(d2),违约距离DD=d2,如果企业债权融资平均利率为r,那么当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d表示为:d=De-rt/V0,则由公式(1)得:
d2= 对N(d2)求关于资产负债率d的导数得出:
[N'(d2)=][e]×([-])
可知行权概率是资产负债率的减函数,那么违约概率1-N(d2)是其资产负债率的递增函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其违约概率越高,企业信用风险就越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信用风险之间是正关联关系。
三、河南省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信用风险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上市公司整体信用状况良好,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控制的不完善等。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可以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存在着股东与经营管理者、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两种委托关系。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性,这些关系的存在将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发生。
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企业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尽可能的降低资产负债率,尽管知道负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加收益,也偏向于股权融资,尽量压低负债。这就背离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适当规避风险固然重要,但是风险收益是对等的,不能舍本逐末。这在河南省表现得比较明显,我省资产负债率同国家整体及国外相比偏低,流动负债比长期负债占总负债比重较重,而且更偏向于股权融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水平,但是对河南省企业整体收益不利。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上市公司内部也是比较明显的。内部股东对于公司的投资和生产具有控制权,能够控制企业的风险水平。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可能滥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变更资金投向、提高公司风险水平来提高股权价值。而这部分风险大部分是由债权人承担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Jenson 和 Meckling(1976)将其称为资产置换。资产置换的收益越高,股东进行资产置换的动机越强。降低公司负债水平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的作用。
从企业整体层面上来讲,逆向选择背离了股东目标,但这并不是企业完全自愿的,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不完善有关。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条件下,必然会选择承担更高的风险,这就会形成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的产生会降低企业的效率,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者持股制度不完善,偿债保障机制不健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负债水平来讲,公司负债水平会影响股东的资产置换的动机,当企业预期不会违约,即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时,资产置换动机会随着负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较高的负债比例,使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虽然股东追求财富最大化,考虑到自身偿债能力有限,为了维持企业持续经营,较高负债率会降低股东资产置换可能。
(二)相关的建议
1.提高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重视。目前,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明确其重要性。尤其是公司领导者不重视信用风险控制工作,把眼光集中在了经济利益的获得以及资金的筹集上,这就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财务人员对其重视也不够,认为只要账务处理好,就能避免风险,缺乏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应该从领导层开始,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强化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保证上市公司有效抵御财务风险,加强控制水平,从根本上防御风险发生。
2.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会影响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就是在权衡风险收益的基础上,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扩大内源融资,可以增强盈利能力及风险抵抗能力。适当的负债经营也可以使企业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用,增加每股收益,增加股东收益。同时,上市公司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长短期负债率,避免企业由于负债过多而导致的违约风险,并分配好自身的资金还款期限。
3.完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于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需要,西方的现代金融模型在我国的适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迫切需要建立适用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度量信用风险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数据,还要考虑行业因素、地域因素、规模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尽可能灵敏地预测企业信用风险变化情况,从而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预测未来经营状况。此外,国家可以建立一个社会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测网络,这样可以节约单个企业信用管理的成本。
4.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公司内部掌握着企业所有信息,内部股东对于公司的投资和生产具有控制权,能够控制企业的风险水平。但他们是以自身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为了追逐利益,不惜高风险投资,隐瞒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损害了外部股东和债券人的利益。债权人应该对上市公司加以约束,规定资金用途,及时掌握自有资金的流向,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上市公司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企业风险,维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采取内外部同时监管的对策,可以保证对资金实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信用风险控制能力。
结论
将信用风险的控制应用于上市公司资本构成体系的研究中,不仅仅是对传统理论的创新,而且是对概念的变革。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信用风险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间的关系,拓展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视野,为复杂系统中公司资本结构变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并为企业控制信用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低,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重,长期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