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旅游管理职业兴趣

时间:2023-12-16 09:33:18

导语:在旅游管理职业兴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旅游管理职业兴趣

第1篇

一、调查简介

为了能够把握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本文的调查是以湖南长沙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为目标调查群。调查对象为2012级到2014级的学生(表1),这些同学目前处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在学识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了差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0.3%。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是数据的第一组成部分,通过对样本调查者的性别、家庭所在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如下特征,如表2。

此次调查的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男生只占12.86%,学习旅游的女生占大多数。多数来自农村,在农村里基本很少或没有听到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城市的学生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很少涉及到职业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样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及满意度。就学生就读高职的原因、专业选择、对所选专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如表3。

此项的调查样本数据显示了学生就读高职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考失利。高考失利以后对专业的选择虽然有大部分是自主选择的,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一般。当初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时候有一些是随机选的,选择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认为就业容易;另一个就是免费的出去玩,没有认为这是一项工作,要负一定的责任。对专业的了解方面也有欠缺,没有全方位的了解。

(三)调查样本学生自我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样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优势、自学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

从这项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自身的认知方面欠缺的比较严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看视频,对自身有哪些优势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并且没有自觉能力的学生占多数。学生对自我认知都没有了解多少,那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几乎无涉及。

(四)调查样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以调查样本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求职过程、职业期望、职业方向来进行分析,如表5。

从这项数据组可以看出在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方面的不足,对就业和择业问题比较模糊的人数占1/3,对如何找到工作也不太明确,但是对高收入的期待占63%以上,仅有35%的学生有职业方向。

(五)调查样本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情况。通过对调查样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任课教师和实践机会进行分析,如表6。

第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第3篇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训练,大部分高校都会有实践教室,导游模拟室,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实践教室主要是对学生的形体进行训练,并且对于酒店中的一些简单操作进行练习,例如铺床单、端茶盘、摆桌摆等。在导游模拟教室就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置身于旅游景点中,作为导游为大家进行景点讲解。除了校内实践练习之外,许多高校都会和一些度假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在寒暑假期间向企业输送一些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由于导游的流动性较强,学校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合作企业大多是星际酒店,学生以服务员的身份进行实践学习,随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收获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因此对本专业丧失兴趣。同时在校外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导游的实践,许多学生的导游专业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依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设定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都在逐步向大众化迈进,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培养技能精湛的一线服务员工向培养基本素质、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转变。实践目标的转变,符合企业的发展用人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使学生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并且这一目标的转变使旅游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区别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旅游企业的认识、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能力等,要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向应用型转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不同类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要包括理论课课内的实践,专业实训训练,综合实践环节的设定,专业实习等多个部分。尽管高校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是单纯的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认识欠缺。大多数的实践忽视了综合的实践,许多高校设定了导游、客房、餐饮等独立实践课程,但是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许多高校对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徒有规章,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四、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功能阐释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产生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专门性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突况。培养合格的21世纪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有革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探寻教学规律,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寻求各种办法,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推进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地向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发展。

1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不正确。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乃我国当前四大教育类型。其中,职业教育具有与其他三类教育不同的特点。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就旅游专业来讲,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服务能力,例如较强的应变能力,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你讲我听”的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沉闷没有生气,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并且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自由发展。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能够很熟练地掌握理论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长久以往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达不到培养合格旅游服务人员的目的。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始终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目的。作为一门完善的科目,旅游专业所学课程很多,比如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二十多门课程。学生从初中进入职高后,一下子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并且,职高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也与初中完全不同,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许多课程知识重视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这个结构与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目标存在着脱节现象。这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1.3 课堂形式不够丰富,过于死板僵化。 学习是一种行为,教却是一门艺术。可是旅游专业的课堂形式不够灵活,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与学不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之后,教师就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着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旅游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丽,旅游业发展迅速。想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尽情得到美的享受,离不开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和努力。学生首先要对这个专业充满兴趣和热情,才会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在以后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具体情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特别是有些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介绍一处景点时,只靠说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尝试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授北京故宫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故宫的磅礴大气和古典韵味,再加上教师生动地讲述和引领,让学生领略到历史的悠久,感受到祖国风光的无穷魅力。与单纯性知识传授的方式相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进行实践性教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职高中旅游专业教学要注意实践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教学,把教学从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转移到实际情境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带到景点或旅游企业中去,让学生熟悉并训练相关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旅游专业人才的工作和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和职责意识的培养,设定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让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让学生在模拟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工作。

第5篇

2010年,国家旅游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南宁签署《建立局区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根据协议,国家旅游局支持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主要目的地。随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广西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2012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广西旅游创汇127 8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而与广西毗邻的广东省旅游创汇1 561 0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可见虽然与旅游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发展潜力更大。广西要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这就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广西人才开发目录》表明:广西旅游高级人才急缺,旅游高级人才主要包括:掌握两门以上外语,熟悉旅游业运作规程的高级导游、高级旅游策划经理、高级酒店经理等;小语种导游急缺,主要是精通越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又具备国际导游资格的小语种导游;掌握一到两门外语、熟知涉外礼仪的酒店运营管理人员,需求量有放大的趋势。

可见,旅游外语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现状

旅游外语人才应该是指既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若干门外语的专业人才。旅游外语人才首先是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并掌握若干门外语的技能,因此相对于外语类专业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只要加强外语技能的培养,更有条件培养出合格的旅游外语人才。在广西目前现有的76所高等院校中,55%的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各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具有从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广西旅游教育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出境领队和旅游外语等,特别是高铁、邮轮和高尔夫、空乘等广西急需专业得到重视,已经在广西高校开设。统计显示,广西旅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游策划、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旅游外语等专业。其中,旅游外语专业占32%、酒店管理专业占22%、旅游管理专业占20%,这三个专业在校生约占总人数的75%。旅游本科专业主要为旅游管理和旅游外语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本科在校生约占58%,旅游外语约占42%。[1]从专业名称可见,旅游外语专业已经在旅游管理类专业中脱颖而出,占到了一定的招生比例。按照目前的广西旅游人才需求状况,旅游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比其他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是广西旅游发展的急缺人才。而其他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旅游业就业市场上的优胜者,外语技能的优势也必须具备。因此,广西高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都要重视外语技能的培养,除了重视通用语――英语的技能培养外,对于东盟小语种的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广西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广西最早开设的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基地。采取“3+1”模式(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毕业生掌握英语及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马来语),并有出国留学一年的经历。此类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并实践。

三.广西高校旅游外语人才就业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较低,并且行业就业流失率较高的现象已经众所周知。但是作为旅游外语人才,具备了英语和一门小语种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在没有与泰国的高校合作之前,毕业生无法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大专生竞争,也无法和理论知识扎实的一本、二本的毕业生竞争,以致大批毕业生无法在旅游行业内找到理想的职位,纷纷转向其他就业出路。通过与泰国高校的“3+1”项目的合作,从大一开始强化英语和泰语的技能培训,并在大三赴泰国高校学习实习一年,充分利用泰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培养的毕业生受过国际旅游专业培训,掌握了两门外语技能,形成了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通过毕业生反馈意见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对于毕业生的泰国学习经历十分感兴趣,英语和泰语的语言技能成了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用人单位还普遍反映,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不但在专业技能方面,而且在职业素质方面,都比非留学经历的学生略胜一筹。

四.广西旅游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

英语作为通用的外语,其使用范围之广泛性不言而喻。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生大都不是外语类考生,因此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般都不大浓厚。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后,《大学英语》是为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而开设的应试考试课程,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技能,就应该把英语作为专业来学习,尤其要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语》、《听力》、《阅读》、《翻译》等专业英语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技能培养需要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开展英汉双语的专业课程教学。从教材的选择和授课方式上都要符合国际上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总之,英语学习应该是贯穿整个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由浅入深地,使学生掌握好这门世界通用语。

(二)小语种的培训采取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方式

针对目前广西急缺小语种旅游人才的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一门小语种是很有必要的。小语种的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差别在于,小语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外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需要有语言环境的支持。目前东盟国家对于中国留学生是很欢迎的,双方互换学生的交流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当中。东盟国家高校采取的是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无疑为广西旅游业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培养旅游外语人才,加强了广西和东盟的旅游合作。

第6篇

引言

如何有效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习收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前提是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影响到其对专业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热情。系统探究影响旅游管理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内在机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实证分析,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希望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假设

衡量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大学生的学习收获程度。学习收获指的是旅游管理大学生在经历旅游课程学习、完成培养计划之后,自身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收获。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收获主要包括专业应用技能和学生自我完善两个方面。应用技能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通过旅游课程的学习和旅游行业实习,掌握了旅游管理行业从业的基本素质,具备了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条件。自我完善指的是经历过大学教育的训练和培养后,大学生对自身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了成为合格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已有研究发现,学校的设施和环境、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学校资源利用程度、师生交往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

专业承诺的概念源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领域关于职业承诺的研究。职业承诺指的是个人积极履行职业岗位义务,完成岗位职责,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职业承诺不仅是个体对职业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情感,同时也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努力工作。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本职,对专业学习的认同反映了大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爱和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良好的课堂学习、积极的课外实践等外在行为。大学生专业承诺包括经济、持续、规范和情感四个方面的承诺。经济承诺是出于对旅游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而表现出来的认同;规范承诺是出于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表现出来的承诺;持续承诺指的是因已经付出努力而继m从事本专业学习的意愿;情感承诺指的是因热爱旅游管理专业而表现出来的对专业的认同。

学习投入指的是大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大学生如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投入可以分为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方面。活力指的是大学生愿意在本专业学习上付出努力,展现出乐观活跃的学习状态以及面对困难时坚忍不拔的毅力。奉献指的是对本专业学习的一种强烈的涉入感。专注则是一种对学习的全身心的投入。作为大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评价标准,学习投入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旅游管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积极影响学习投入。

假设2:旅游管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积极影响学习收获。

假设3:旅游管理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积极影响学习收获。

二、研究设计

调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的测量题目以及大学生的基本特征问题。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问卷来自于许长勇(2013)的相关研究,具体量表均为5点李克特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包括经济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四个维度,共15个测项。学习投入包括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方面,共14个测项。学习收获包括自我完善和应用技能两个方面,共8个测项。大学生基本特征题项包括性别、年级和是否经历过实习三个问题。

本研究选择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19-22日,共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其中男生占14.8%,女生占85.2%;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31.9%,23.4%,22.3%和22.3%。43.1%的学生经历过旅游专业实习。

三、研究结果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之间的作用机制。根据计算,研究数据未发现遗漏值和异常值,并且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在进行结构关系分析之前,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数据是否适合概念模型。根据计算结果,所有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在0.795-0.864之间,高于0.6的最低统计标准,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观测变量的组合信度值在0.798-0.869之间,平均方差抽取量在0.500-0.619之间,分别高于0.6和0.5的最低统计标准,表明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根据模型拟合度计算结果,发现x2/df=2.264,GFI=0.901,AGFI=0.904,RMSEA=0.057,RMR=0.051,CFI=0.901,IFI=0.902,拟合度指标符合统计要求,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对数据的拟合能力。

(二)测度模型

图1显示了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影响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情感承诺是影响专业承诺的最重要因子。专业承诺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投入(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3,P

四、结论

1.情感承诺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最重要因素。真正的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热爱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当大学生真正热爱所学专业时,才会广泛的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积极的与同学们讨论专业学习问题,认真的聆听专业课程和主动的参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活动。

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热爱会激发他们更加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应当更多的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引导。特别是在大一期间,应当不定期举行专业兴趣引导讲座或者进行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尽早的形成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

3.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对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在旅游行业的从业技能,同时可以完善自身品格。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认识、对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均对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培养,而且要不断的通过专业实习和举办旅游业界人士讲座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了解。

第7篇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现状分析

1.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理论性特点突出,缺乏实用性

目前,我国开设了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9所,根据这69锁高等院校课程设置情况的统计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性特点比较突出,学生无法掌握宽领域、多层次、广范围的旅游管理知识,过分强调理论基础。其中管理类课程数量达到了141门次,高居榜首。经济学课程数量达到了68门次,位居第二位,统计会计、旅游法规、设计、外语课程等开设门数超过10门次,这些课程理论性特定特点比较突出,但是缺乏实用性,只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基础知识。

1.2缺乏对市场需求、市场前景的预测和分析,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进一步的加强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但是虽然我国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计划,从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每所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具有对教师制定了教育计划和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但是事实上,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缺乏对市场需求、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都来自于教师多年教学计划的提炼和总结,很多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阶段,才能进入工作状态中,虽然具有合理性,但是缺乏科学性。

1.3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缺乏实践性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为了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目前,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很多高校已经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践课进行了设置。但是还存在着实践课理论指导不够,理论课实用性不强的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严重脱节,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大打折扣,选修课和拓展课只有总学时的5%,学生根本得不到很好的实践锻炼。同时,对于课程见习和服务技能课的安排上非常模糊,在公共课、选修课和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中,服务技能课不能做到熟练掌握技术,实践教学课明显不足,实习课管理技能很少得不到锻炼。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2.1提高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性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强调职业性技能。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职业能力是工作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具有更加广泛的从业能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的处事能力,能够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充分的融入到工作中。如:语文课程中可以对旅游文化进行更多的讲解,而英语课程中,对旅游英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提高课程设置职鲜明的职业色彩。

2.2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减少重复授课的几率,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旅游管理专业涉猎的知识面很广,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目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旅游信息系统以及旅游电子商务一些课程,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同时,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科目很多,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在短时间内,就要学完全部,是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要减少重复授课的几率,将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产以及知识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空间,重组课程结构。旅游业中存在着很多系统分支,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发展方向,增加选修课,压缩必修课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其中选修课涉及的知识面要广,主要以理论基础和技能为主,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我国高小培养综合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2.4适当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服务地方旅游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86-02

旅游行业的服务性特点要求高职旅游管理类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多项关键能力,而语言能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关键能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初次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因而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旅游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

1.语言素质。旅游行业归属于我国的第三大产业――服务业,作为窗口服务业的旅游行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语言素质和交际沟通素质。所以,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首先,能够说流利的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语速要适中,要能够抑扬顿挫,音域要宽广适度,学会在微笑、激情的谈话中控制声量,准确恰当地表达观点。而国家语委也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民族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公共服务行业的解说员、导游员等特定岗位人员持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上岗。其次,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语言加强沟通,解说景点。导游讲解就是通过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向旅游者传达各种信息,使之从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这就要求导游员的嘴巴功夫要过硬。导游讲解是否动听,能否吸引住旅游者是导游工作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导游讲解时应运用各种讲解技巧,无论是使用外国语、普通话、地方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应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切中要点、引人入胜和富有表达力。

2.交际沟通素质。从事旅游行业涉及方方面面的沟通,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一方面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素质,这就需要他们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既要“上知天文“,又要“下知地理”,既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一般领域的知识,又涉及高科技、美学、心理学、宗教、环保等高层次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旅游从业人员要有广泛的特长和爱好。因为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有不同的职业和阅历,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要求,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等等。旅游从业人员如有多种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特长,那他与游客之间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更容易沟通感情,他的服务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客人会更满意。

二、高职旅游专业语言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和力度不足:教学理念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偏重专业技能训练,语言教学投入不足,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缺少延续性;教学方法单一,偏重对学生发音技巧的训练,忽视语言艺术性及其背后语言素质的提升;缺乏适当的语言训练环境,行业语言训练不足。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交际综合素质,为今后激烈的就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旅游行业特点和学生状况加大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把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技能,应该在高职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重要地位,并且在毕业生今后求职、工作过程中也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语言能力。教学计划和内容是职业语言培养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在职业语言的教学中要首先制定适合专业(行业需要)和学生特点的计划和培养目标,并立足于培养目标和行业需要制定恰当的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既要体现语言培养的连贯性,更要有针对性,突出行业性。“高职高校的语言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口语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内容。教学内容力求做到从基础口语训练向职业口语训练的过渡。突出口语教材的语用性、针对性、实用性。”其次,要改革课程设置,增设语言训练类课程。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语言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在高职旅游管理三年制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充分考虑语言课程的连贯性和承续性。可在一年级开设《普通话口语训练》、《社交礼仪与口语交际》等基础类语言课程;在二年级开设《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英语》等文化类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三年级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加强职业语言的训练,如在《导游实务》、《前厅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实训课程中加大对行业语言的模拟实训。

2.以考证促学习,强化职业口语训练。①要求考取普通话和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和英语等级证书是强化和检测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普通话水平测试教育和英语等级证考试内容纳入语言类课程,设置证书换取学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普通话和英语,从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②鼓励通过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导游资格证》、《餐厅服务人员资格证》、《酒店经理人资格证书》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3.创设行业情境,丰富语言训练模式。高职院校职业语言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不同行业中实践锻炼,这样才能真正地与行业结合起来。创设行业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接触更多的职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语言交流方式。

总之,高职院校语言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构建一系列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贯穿语言训练。拥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求职、就业之路上会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吴紫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余子萍,杨逊.论江苏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李洁.浅析高职院校职业语言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4,(3):137

[4]符晓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艳艳能力培养途径核方法[J].考试周刊,2010,(44):199.

第9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21-03

一、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和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设计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湖南文理学院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13年4月1日至18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一共发放了135份问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数分别为31、30、29、36人,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0人,女生115人。

2.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有一个数据引起了笔者的强烈思考。“就业倾向”选择旅游行业的占49.2%。从这一数据来看,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例将近一半,和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就业率低这一现实现象十分矛盾。通过对该题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和年级因素对此选项有显著影响。性别因素表明女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意愿要高于男生,这与旅游业更容易为女性提供就业岗位的论断吻合。年级因素来看,二年级学生倾向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最多,为20人,占同年级中66.7%;其次,是一年级学生,为18人,占同年级中58.0%;大四人数最少,为8人,占同年级中22.2%。为了弄清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业概念淡薄,加之对专业了解不够,使其对未来就业形势的评价不高,随着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旅游偏好不断加强,于是对就业形势评价的乐观度不断升高,在二年级时达到最大;到了大四,由于面临毕业压力和实习完成后对旅游行业的偏见,使得其对就业形势的评价有所降低。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考填写志愿中的第一专业的为52%,然而在如果重新选择专业时,肯定还会再选择此专业的比率仅为9.5%。这缘于当初高考填写志愿时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简单认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就有很多机会出去游玩,正是抱着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填报了本专业。学生在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疑问,在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求职是否有帮助一题中,80.2%的学生表示“一般”,3.4%的学生表示“没什么帮助”。值得表扬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回答“专业实习的安排对求职的帮助”一题中表示肯定。

二、原因分析

以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高等专科旅游学校成立为标志,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至今,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已走过了35个春秋,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和实际访谈,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原因:一是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二是旅游业就业前景良好,我国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学生就业观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服务行业低人一等。既然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如此感兴趣,那么为何出现了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的现象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高校旅游教育体制的缺陷。(1)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专业方向课程都是各高校学生的必修内容,大有蜻蜓点水门门懂,样样不精之感。而旅游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性人才如酒店管理阶层、高级导游等却又相当缺乏。(2)理论和实践脱节。旅游业更加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而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偏少。(3)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许多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上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旅游教学工作,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在业务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2.部分旅游企业的急功近利。旅游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注重招聘有旅游从业经验的熟练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虽然具备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但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部分用人单位往往吝惜用人成本,缺少优胜劣汰的人才选拔机制,很难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许多企业宁愿选择具有较强技能熟练度的专科或者中专学生。

3.社会对服务性行业的偏见。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仍有很多人认为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而服务行业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业让人在心理上觉得低人一等。加上社会、家长对旅游业的误解,认为旅游业是青春行业,不适合长久干下去,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观念上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不愿意在旅游业就业的现象。

4.学生对旅游业就业信心的缺乏。不少大学生择业时过分注重在短期内有充分的晋升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的通则就是要求管理者从服务员做起。因此,大学生的愿望与旅游业的行业特性就成为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成为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旅游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优化对策

1.普及专业知识,为职业道路打好基础。由调查得知,有些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最迫切的愿望只是上大学,很少根据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好好考虑过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专业。这是降低高校学生专业满意度的一个内在原因。因此,从小就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帮助孩子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在高中阶段辅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让学生对大学专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普及大学专业知识,介绍专业就业情况,合理填报志愿显得十分必要。

2.创新高校旅游教育模式。第一,旅游本科教育需要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优选校外实习基地十分重要。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师资来源,从企业中聘用师资,为学生开一些讲座或授课;增派访问学者,吸引留学生回国,从国外聘请师资。要加强教师的科研应用性,增加教师的实践阅历,创造条件使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第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择业标准,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改变部分学生心中传统的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

3.倡导旅游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体制,在薪酬方面本科生与专科或者其他学历的从业人员应该有一定区别,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建立良好的晋升机制,对那些真正有管理能力的人要给予学习提高与晋升的机会。

从社会角度来说,现在社会上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负面报道过多,旅游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被认可。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重视旅游业,让全社会知道旅游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要为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呼吁,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消除人们对从事旅游业工作人员及旅游业认识的偏差,使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旅游行业里。

参考文献:

[1]朱运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期望调查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8,29(6).

[2]张薇.浅析高校旅游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6,(8).

[3]曲娜,王杜春,刘勇.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创新[J].商业经济,2009,(11).

[4]朱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7).

[5]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生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