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能源发展前景

时间:2023-12-16 16:54:51

导语:在新能源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能源发展前景

第1篇

1 、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规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2 、当前汽车行业发展中面对的矛盾

(1)能源危机问题严重

2003年,我国原油生产1.69亿吨,石油进口1.19亿吨,其中原油进口超过9000万吨,原油进口量与2002年同比增长近3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受我国原油生产资源限制,不具备大幅增产的条件,逐年增加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更加依赖进口石油。 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超过4亿吨,对外依存度将有可能达到60%。严重的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着燃油汽车的发展。

(2)环保压力逐年增大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常在城市的CO总浓度中,汽车排放的CO比例高达90%~95%,而汽车尾气正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能源危机引发的汽车行业结构变革

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以上问题表明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当务之急,在全球能源危机之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广受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必将引领未来的汽车市场。

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1)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但是它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久以前,科技部电动汽车项目确定了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三纵三横”的研局。这一思路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当前市场上流行的能源技术分为三种: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不过,除了混合动力技术外,其他两种技术大规模商用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以纯电力驱动为例,目前电池组的协同作业,充放电的次数,电池容量和重量都未达到大规模商用的技术要求。同时,工业化大生产和实验室制造是两回事,很多问题将在生产数量增长后逐步暴露出来。而燃料电池技术,因成本比其他两项技术成本更高,所以难以普及。与此同时以氢燃料大规模驱动汽车还尚需时日。

(3)发展机遇,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低谷,抢占市场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发展中的机遇

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手段。为抓住这一大好发展机遇,我国很早就开始了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我国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研专项和清洁汽车科技行动攻关计划的基础上,在“863”计划中又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继续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通过艰难的自主的技术攻关,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日益成熟。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我国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依据不同测试方案实际路况运行节油10%至40%,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开始(下转第65页)(上接第94页)始小批量进入市场了。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我国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北京奥运中心区使用的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客车,代表着当今国际纯电动大客车的先进水平。我国制造的纯电动轿车具有很高的成本优势,已经开始小批量向欧美国家出口,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断加大。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我国的整车集成技术有了新的提高,无故障间隔行程与国外同步达到了3000公里,燃料经济性优于国外同类燃料电池汽车,并取得了“新一代整车控制器”、“两挡变速器”和“氢电系统安全性碰撞”等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2)面对的挑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对此有专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各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据调查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缺少的不仅仅是配套的基础设施,而且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技术是主要的制约瓶颈。制造生产出成本低、体积小、动力持续能力强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电池是化解新能源汽车发展难题的症结所在。另外,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迎接产业化的到来。因为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可靠性和质量等方面均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程度差距,自主混合动力系统产品的总量还不足千套,需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点推广,争取在3至5年的补贴期内增强自主创新力,以便顺利进入大规模生产。最后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究比国外起步要晚大约20年,因此即使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功,我们也不应沾沾自喜。而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清楚的看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缩小与先进技术的差距。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发展;现状;对策;意义

一、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含义

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能源的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排放、低能耗为跟本经济特征,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也被称作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和低碳能源,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我们称之为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

二、当前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传统粗放式的经济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直走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平均能耗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石化能源燃烧所排放出的污染物更是相当之高,不仅浪费可贵的能源,更污染了空气。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对能源需求更加之多,使得各类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加依赖传统经济。

2.技术水平的限制

主观上想迈向低碳经济社会,但客观上也受到技术水平的很大制约。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20世纪经济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一些,因此,不管是废物处理还是节能减耗技术能力都相对较弱,这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很多净化处理装置都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且沉重的费用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中是最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几乎全是中国制造的密集型商品,能源利用率非常低,重化工业比重过高,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大量废气去染污物的排放。并且由于我们技术不合格,在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中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我国不得不承受超乎他国的更大压力。

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不走原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异常必要的。

三、新能源发展现状

1.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正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新能源新宠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即使在这两个领域,由于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匮乏,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平台尚未成立,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技术开发体系,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制约瓶颈。

2.新能源产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规划,需要的总投资规模非常庞大,而且因为技术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健全的融资机制和充裕的资金支持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也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确保整个规划资金的及时到位。

四、如果转变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1.用法律调整的对策,通过立法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包括以下几部法律,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都应该进一步修改并真正落实到新能源的发展中,还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依法保护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破除歪曲市场规则的现象,改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的优化配置。对于新能源的研发工作、要依靠生产经营的法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法修正、能源持续利用写入宪法、建筑节能法立法等应该尽早进行,同时,国家应尽早制定并新能源利用规划,确定新能源利用的短、中、长期目标。新能源产品质量标准、行业规范、质量检测及监督检验体系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科技攻关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遏制市场上的无序竞争。

2.监督管理的对策,应确保有关部门对新能源产业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同时提高工商、物价、城管等部门对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监督和查处力度。

3.先付出后索取的政策。在新能源产业的开始阶段,国家应该学习西方发达等国,重点对工厂、居民小区等场所强制使用符合本区域条件的新能源品种,如住宅区建设光伏发电站、养殖厂配套建沼气池、油田附近建地温空调系统等,国家可以帮助提供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而在沿海岛屿等人烟较少的地区,不妨由国家投资建设潮汐能、风能等低碳工程。对于合理利用新能源自主开发的企业和业主,国家需要奖励加扶持去解决:这样虽然能暂时减少对企业征税的财政来源,但结合项目的人才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快可再生能源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放宽贷款限制。可以先把新能源产业扶持起来。

4.扩大宣传的对策。通过媒体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认识,继续通过培植示范企业、示范小区、示范项目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更应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清洁新能源,向发达国家学习,虚心请教,以便更好的解决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

5.全面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低碳生活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形影不离。如今,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这样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碳排放量危害的意识,还能够提高人们对低碳生活观念的认知。大力传播低碳意识,才能高效地促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这样的对策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根据众多原本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的成功改造而逐渐提出的。我们还是以保定为例,来论证发展低碳经济对保定所产生的效益是很大的。

五、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纵观人类历史,第一代能源煤炭和第二代能源石油,曾帮助英、美、德等国实现国力的质的飞跃。对于目前中、印、巴西等新兴大国而言,越早投身于下一代能源的竞逐,越有利于其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奠定优势地位。

第一,减轻国际原油价格重新上涨的担忧对中国的威胁。居民对降低能源依赖的重要性都缺乏直观认识。而2008年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无疑给了中国一次极大的心理冲击。

第二,客观上中国也存在开发替代能源的需求。近几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努力寻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还动用了很多外交资源,也投入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对外获取能源的边际成本变得越来越高。而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更是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一直以来,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都只看到了金钱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发达国家是这样,我国也不例外。由于长期的消费煤炭燃料使得重化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步恶化,因此传统的消费模式也应该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育新能源市场、鼓励新能源消费。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如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新能源发电量,实行新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对新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采取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结合的扶持政策等,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拉动,进而推动能源消费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R].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成西.低碳生活就在身边[N].恩施日报,2010-01-01.

[3]陈迎.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转型策略[J]环境保护,2009年24期:7-12

[4]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11-5

第3篇

数据显示,我国60%左右农村人口仍然靠传统的秸秆和薪材等解决能源问题。全国农村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农村新能源主要包括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微小水电、生物质能这几个方面,均属于洁净的、无污染的、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农业和林业剩余物(农作物秸秆、果树剪枝和薪材等)每年可以提供的固体能源资源约有6亿吨至7亿吨,所含能量相当于3亿吨至3.5亿吨标准煤。另外,在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专家认为。如果我国农村能够立足所拥有的可再生能源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利用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燃烧设备,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多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等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不仅有利于节约农民的生活用能开支,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使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讲,具有双重效应。比如,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或日光温室)、一个猪禽舍、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管房,就可以实现人厕、沼气、猪禽舍三结合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这种“养殖-沼气-种植”的模式,不仅能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而且有利于达到“三沼(气、渣、液)”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新能源既代表着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又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即便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也极为广阔。仅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在“家电下乡”的政策之后,“太阳能热水器下乡”的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由于农村市场区域广、分布散,个别大型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目前已经抢先在全国数千个农村建立了服务站,拥有上万个村级联络服务点,形成了多层交叉的服务网络。来自《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行业销售总额约为430亿元。2009年全行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

我国农村利用新能源的方式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在京郊一些“能源工程引进村”。人们不时可以见到:马路两侧安装的是风光互补路灯,农田中挂的是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采暖房、沼气池等新能源利用设备也并不罕见。在西北戈壁上。风能与太阳能是最主要的新能源,而在广东等地,小水电则成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虽然很好,可是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因为新能源企业往往是投入多,但赚钱难。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可参照国外惯例适当倾斜,尽快制定对农村能源行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参照农机、节能产品或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对企业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给予专项或贴息贷款等。

我国政府从财政或价格政策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发展,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涉农金融机构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并立足支农立场,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积极筹措资金投向农村新能源产业,或者将有限的信贷资金适度向新能源产业倾斜。当然,为了适应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还应加强金融创新,比如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分门别类地满足不同种类新能源产业的信贷需求。

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

1、导言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个全新的产业、全新的领域,未来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整车企业需要摆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要积极调动与整合其他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各方积极力量。积极推进各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及其配套产业链、能源供给企业、消费者“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向社会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2、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世界能源环境分析来看,资源的匮乏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峻性问题,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能源对其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其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一旦该资源的获取发生短缺等问题时,势必将对其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于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可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大力发展汽车行业是一种经济的必然需求。另外,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同时也对当前的空气环境带来了危害。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不仅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这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与健康。

正是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相关部门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进而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革新,以达到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作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呵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就这一层面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览

3.1电动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产业指的是生产单纯依靠蓄电池来完成储能的汽车生产。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但它有着极为明显的缺点:即续航的里程较短,不能做到持续运行,且生产成本较高。再者,电动汽车的蓄电池主要能够满足220V的电源直充,在技术推广上已然成熟。可目前而言,以比亚迪公司生产的E6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中占据着极小的比例,尚未能实现市场的全面推广。

3.2混合动力汽车产业

通过将传统的燃料内燃机与电动机进行合理搭配来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需求,即为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产品生产目标。这类汽车的优点在于:带有着电动车与燃料汽车的双重优点,且可以在动力选择上做出及时地调整,可以适应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也能相应地节约能源。同时,借助于对电动机的双重设计,可以将汽车的制动能量进行搜集,完成对能量的重复使用。当然,就这类汽车的缺陷来说,主要表现在长途行驶中,无法有效地降低污染排放,且行驶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在注重于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与生产,其注重于对行驶成本缩减,以此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一种,只不过该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不再是一块蓄电池,而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该电池在工作时,燃料在阳极进行氧化,氧化剂在阴极完成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因此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需要不断地向电池内输送燃料和氧化剂。只有燃料的持续供应,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供电,进而通过电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驱动汽车。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Research在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4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2.8万辆。

3.4 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从“电力”转到了“氢气”,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氢发动机汽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力系统还属于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则离不开化石能源的燃料支持;但是氢气通过化合反应就可以轻易获得,同时氢气的能源转化率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且氢气燃烧时只产生纯净水,决无污染,因此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丰田、宝马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都将发展氢发动机汽车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

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石油紧缺状态,石油价格一升再升。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当今时代解决能源短缺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法不再是限制汽车的生产,而是寻求常规燃料的替代品,开发出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西安比亚迪公司于2015年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头羊。许多诸如比亚迪一样的汽车公司在我国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下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都是十分坚决的。我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企业有能力与国外汽车企业一较高下。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技术上和人才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技术上主要是电池技术受限,电池快速充电等问题;人才上则是目前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大多数大学的教育重点还是常规汽车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涉猎很少。中国如果能够坚持研究和开放新能源汽车,放宽准入政策并加强监管政策,寻找并补齐技术上的差距。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能给我们国家和全世界带来巨大利益,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也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结论

总之,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在面临危机时做出的理性选择。不论是对于世界而言,还是对于我国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相信人类在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开拓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03:18-25.

第5篇

I66排名39

价格传导较畅通,多方面因素需考虑

年初以来,原材料稀土价格涨势惊人,其中金属钕从年初的34.5万/吨涨到7月8日的185万/吨。公司价格传导较为畅通,大部分可以转移出去,但由于产品上涨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考虑产品毛利率和公司的发展前景,所以产品一季度涨得少,二季度涨得稍多,但不能完全抵消。只有个别产品涨到位,需要综合考虑与大客户的长久合作关系,留有余地。但从相关数据分析,上半年稀土永磁行业经营业绩比去年同期要好。公司半年业绩预告也证明此情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75%~125%。根据公司以往情况,预计下半年比上半年公司盈利将更好。

产能优势继续扩大

2011年毛坯(不包括粘结钕铁硼)产量10000吨左右,2011年一季度是满负荷生产,二季度进行了适当调整,减少了毛利率比较低的产品生产。重点保证长久合作的客户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客户。公司目前具有12000吨烧结钕铁硼毛坯产能和1500吨粘结钕铁硼毛坯产能。由于需求强劲,产能不能满足需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建6000吨烧结钕铁硼项目,达产后将提高烧结钕铁硼产能至18000吨/年,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募投项目建设期3年,预计2014年下半年完工,短期内对业绩影响不大。

原料供应稳定,后续紧密合作存希望

公司拥有赣州南方稀土高技术公司8%的股权,大股东是中国五矿。尽管与五矿的合作仍然处于原料采购阶段,稀土原料价格按市场价格计算,其他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对于钕铁硼几天就一个价,并且拿不到货的情况下相比,公司原材料供货还比较稳定。

布局新能源汽车,深入稀土永磁应用新领域

新能源汽车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最新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00万辆,如果平均一辆车约使用10Kg的钕铁硼材料,对钕铁硼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0吨。公司与下游电机、新能源汽车厂商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合作开发,并向海外相关的合作企业提供了产品样品,一旦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实现量产,公司业绩将会出现大幅增长。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第6篇

【关键词】能源;环保;新能源汽车

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以期探求新能源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析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起来的新型汽车,目前种类很多,有内燃机和蓄电池混合的,有内燃机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有内燃机和液压节能器混合的,有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还有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等等。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平均需要来设置,在一般负荷下,汽车处于低油耗、低污染的状态,当负荷增加,需要提高内燃机功率时,可以由电池来补充,当负荷减少时,内燃机多余的功率又可以给电池充电,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行程可以和普通汽车一样;电池可以有效储蓄制动、减速时节省的能量;慢速行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由电池进行驱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内燃机可以有效满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设施的需要;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等现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如果长距离高速行驶并不能节省用油。

1.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采用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构成。纯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它更加适用于在城市的慢速行驶;在停止时不发生电量消耗,制动时电机可以化身发电机,对制动减速时的能量进行再次利用;能够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所需要的电力可以由其他能源进行转化;结构简单,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小。但是蓄电池的容量有限,而且一般价格比较贵,此外还需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基础设施,系统庞大,耗资多。

1.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通过氢气或甲醇等燃料与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利用电机驱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类型。燃料电池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很少,甚至是零排放;燃油效率高,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因机油泄漏引发的水污染;运行平稳,不会产生噪声。但是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1.4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污染物排放比较低,现已成功应用于汽油机。它的成分比较单一,有较高的纯度,与空气能够进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比较少,在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的启动性和运转性能比较高。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不太容易运输,发动机的性能也比较低。

1.5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利用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反应,产生水排放出来,因此,它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类型。但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比较高,氢燃料不易存储和运输,最为重要的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使用天然气,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氢动力汽车的优势就无法显现了。

1.6 醇类动力汽车

由于醇类燃料自身含氧,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低,几乎不存在碳烟的排放。但是甲醇毒性比较大,对人体危害大,而且对物体有腐蚀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甲醇在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1.7 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做要包括从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中提取的物质,它能够加快燃烧速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是一些物质可能会腐蚀发动机。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我国现阶段研究的新能源汽车究竟发展哪种形式还要依据我国国情,必须符合我国汽车长期发展特点,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能源汽车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城市特点而不同。

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主要表现在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上,这是我国汽车制造的一个关键难题,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仍然没有突破这方面的技术。而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个新兴领域,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摆脱尾随发达国家的状态,抓住机遇,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变为我国汽车企业取得全球先进水平的一个绝好契机,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成本较高。根据市场调查和研究,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内将来会获得一定的市场,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汽车维护成本高。纯电动汽车要想得到较早的上市和推广,电池制造技术是关键。

日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广阔。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

3.1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结构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发展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比之下,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反省并解决。首先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身角度来讲就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之间创新管理上存在问题。新能源汽车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当今时代下,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产业化的发展最终是通过市场化来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依靠政府颁发相关的扶持制度得以发展,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政策为主,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技术自主创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惰性思想,国家的扶持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不断引进国外技术。但是,我国必须要明确国外在传播先进技术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保留的,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全盘售出或者许可给中国汽车企业使用,我国引进来的技术都是表层的,没有深入。所以,技术创新的目标还得靠我国自主研发实现,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应重视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3.2 解决现有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铺平道路

从我国颁发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开始萌芽发展起来,在发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依然存在问题。我国在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燃料电池寿命太短、可替代新能源来源匮乏等问题,还不被大众所认可。因此,积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其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的瓶颈,还需要汽车厂商去创新、解决。

3.3 汽车企业只有高投入才能加快创新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大型汽车企业在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资金上投入份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基本都未达到1%。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少之又少,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同期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占比一般可达5%左右。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与制造商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只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采用合理的创新管理的思想,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实力,走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1 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以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不适宜产业化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规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高风险的最佳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保有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47文献标识码:A

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综述

(一)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概述。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早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汽车保有量的方法有很多,由文献检索可知研究方法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二是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预测方法。

1、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吴义虎利用改进的神经网络对中国2000年、2005年、2010年的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并与灰色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学习与泛化能力,因此在处理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方面,神经网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蔡家明将灰色系统模型引入了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利用灰色系统的模型预测了一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证明了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计算简易性。黄漩运用时间序列中的博克斯-詹金斯法对汽车销售量进行建模并预测汽车的销售量,再根据销售情况来确定未来汽车产量,希望可以通过销售量定产量的方法来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恶化。

2、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预测方法。郭连军对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指数平滑、多元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并对三种模型的适用性作了简单分析。提出以指数平滑、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来建立预测模型,并互为补充,特别是将指数平滑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用于汽车保有量近期和远期预测可信度提高很多。

潘志刚的组合预测理论是对同一个预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单项预测模型,并对各个单项模型赋予权重。因而,利用多个单项预测模型有效组合,使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能比较合理地描述系统的客观现实。

(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研究综述。早在1985年国外就有人对电动汽车市场进行过预测,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有很多汽车公司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的研究便应运而生。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均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可有效缓解汽车对环境,及能源的压力。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

(一)我国汽车保有量变化及因素分析。截至2007年底,我国普通燃油汽车保有量为5,000多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达10%,载客汽车增长较快,载货汽车增长相对缓慢,私人汽车继续保持增长,进口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1988~2007年的20年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还有上升的趋势。(图1)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所选用的参数有很多,主要有社会总产值、道路货运量、道路客运量、人口总数、公路里程、人均GDP与城市化率、工业总产值、交通运输、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国有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取1986~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下面7种因素为例,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函数的归一化处理。由图2可看出,汽车保有量与这些因素都有密切联系,这些因素都对我国汽车保有量而预测产生影响。(图2)

(二)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预测主要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未来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而预测出在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所占份额。

用传统的GM(1,1)处理此组数据,经用Matlab软件计算出1988~2007年汽车保有量的数据。(表1)

用Matlab中的train函数进行学习过程,为使收敛性更好,可多尝试几次,最终得到所求网络。具体方法为:通过隐层节点数=sqrt(输入数据数+输出数据数)+a确定节点数,a为1~10中的整数。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训练显示间隔为20,学习步长为0.3,最大训练次数为3,000,最小均方误差为10-8,建立网络。

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神经网络模型的汽车保有量预测值如图3所示。(图3)

结果表明,在未来10年中,如果忽略其他因素,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迅速增加,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1992年中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3年批准了这一公约。1998年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2004年11月18日,俄罗斯正式向气候公约秘书处递交《京都议定书》的批准书。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在全球正式生效。然而,按《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表明了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假设我国未来10年保持汽车尾气排放约束性目标为:排放总量在前一年排放量的基础上下降10%。然而,如果要满足未来我国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又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就必须增加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既满足社会需求,又达到节能环保。经计算按照目前的排放标准,我国汽车单车年尾气排放总量为1.3064吨。由减少的尾气总量/单车尾气年排放总量可推知未来10年中我国清洁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表2)就理论研究而言,如果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到2017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达到千万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随着汽车技术的改进及环境保护的实施,现实生活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会低于理论的预测值。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知,未来10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会持续增加,然而能源和环境的作用又限制了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的保有量。为了缓和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响应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就必须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才能达到消费者与生产商对汽车需求与生产的平衡。因此,就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而言,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巨大。

当前我国汽车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有利于向新能源汽车转换,新能源汽车的后发优势明显。油价上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一定机会,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国内油价的上涨,提高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有利于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威胁到我国能源安全并造成能源项目上的巨额贸易逆差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内竞争与合作方面,合资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国内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研发与生产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技术水平存在一定机会。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在必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及建议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角度进行努力,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让更多的人拥有新能源汽车。

(一)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缺乏一个整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规划,尤其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另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及时间表也不明确。各国经验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国家法制的强制性作用非常必要。同时也只有在强制性的政策推动下,才能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和规模经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中国尽管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缺乏强制性措施,推广力度仍然不够。我国还应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表,促进技术研发和完善基础设施,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以后,逐步取消相关强制性目标和政策优惠。

(二)积极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由政府牵头,积极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导入阶段,而技术研发投入资金较大,市场前景却不完全明朗,国内多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积极性差,并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少数企业也难以承担。这就要求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起到主导作用,整合国内的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制定专利共享等激励机制,与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

(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执行力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准入制度,将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企业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方面,可以实行综合的税收、财政、政府采购等配套政策体系,如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免税收。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减免车船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加大政府采购。对替代燃料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直接投入、税收减免和信贷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灵活的便利政策,如高速公路收费减免和城市行车通道及停车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国际合作。提倡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技术和产业化合作。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开展技术合作和产业整合,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的普及。如,与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共享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研发成果,引导跨国公司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组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果。

(五)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础。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薄弱。国家可联合企业、研究机构、教育单位和新闻传媒,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要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知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群。

四、结论

过去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均呈快速上升的态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预测对未来10年在当前的技术、法规下我国汽车保有量依然会上升,且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会太大。本文参考京都议定书及我国节能环保的目标,从环境的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理想状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千万辆。要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此数目,我们还需进一步的去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伟.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商学院,2007.

第9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在我国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包括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两大类,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包括天然气、生物燃料和其他代用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具体分类见下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带来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一)行业发展初级阶段政府的政策保障支持

只有国家对企业前期投入提供补贴,并落实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整车成本降低。所以在目前我国政府应当要以财政专项补贴、减税等财税政策为引导,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包括贷款、融资、产业政策等,多渠道聚集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的选择

根据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投放次序,分析发展路径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判断,国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期将以混合动力为主,未来看好纯电动汽车。

1.低碳燃料内燃机的燃料来源和燃用性能限制了发展前景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LNG)是传统的低碳燃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矿石能源的依赖,而且其能量密度较汽/柴油有较大差距,多年来主要局限于公共交通领域;生物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需占用大量土地,在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发展受很大局限。

2.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成本控制较好,但减排空间有限

混合动力汽车以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驱动汽车,可以有效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但其减排并不彻底,而且同时搭载两套动力系统,不仅增加了购车成本、操控难度和复杂性,也额外增加了车的自重,降低了汽车的整体能效,只是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间阶段。

3.电动汽车盈利的关键在于以电池技术攻克续航能力与成本堡垒纯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使用便利性问题:由于电池容量相对有限,与汽/柴油车相比,车载能量少,续航里程偏小,充电站数目少,专业快充网络尚未健全。

第二,电池组一致性问题: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上百个单体电池组合使用,若需保持电池组性能一致,难度较大,且一致性又影响到电池组整体寿命。

第三,电池组初置成本较高问题:现阶段制造工艺限制了电池成品率的提高,造成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偏高,导致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

4.燃料电池汽车最具潜力,技术有待突破,成本较高,可望长期发展燃料电池不存在原料来源限制,以氢气为燃料源,排放物为水,实现了零排放,是真正清洁能源,能源利用效率可在70%以上。有待突破的关键点是:

第一,燃料电池使用成本高,以贵金属铂为催化,且需经常更换催化剂材料,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氢气制造成本高,每公斤氢气价格为汽油的8倍,储运难度大;稳定性差、复杂路况性能衰减。

第二,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低,需要加氢网络,但氢气的低成本储运难度较大。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一)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和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6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孕育着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成本下降进一步促进需求

有报告指出,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间,汽车制造商的混合动力系统成本将会大幅下降。近日,摩根大通在一份公布的报告中指出:"汽车制造商生产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有望下降67%之多"。同时,报告中还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未来的十年间有望达到年销售960万辆的水平,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10.2%。

(三)“环保、高油价时代”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可能使气温在未来100年上升5.8℃。气候变暖已经使我们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全球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不断勘探和开采,石油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趋于贫乏,世界已跨过了“低油价时代的门槛”步入“高油价时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2~1.5亿辆计算,可年节约石油约3200~3300万吨,可替代石油约3110~32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计6300~6500万吨,相当于全年全国用油需求削减20~25%。这对于居民、国家和全社会社会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