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 16:54:52
导语:在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意义尤为重大。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的意义,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系统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
这些年来,我在区人大一直分管财政经济工作,同时受区委的指派也全面参与了全区的项目推进工作,跟区里财政经济部门和园区联系较多,对全区的国民经济运转态势是还比较清楚的。在这里就我区未来发展的走势和举措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粗浅的想法。
目前,我区面临着不少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过去的很多优势正在缩小或失去。从南昌市的整体格局来看,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原因,发展仍旧局限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尚未形成有机统一的发展整体,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为政,由此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区域资源浪费和发展成本上升,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减弱,发展的协调性和流畅性受到制约。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考虑一体化的问题。区域的优势在整体而非局部,在联动而非分割。××区的发展不能脱离南昌的整体发展。这就意味着城市发展规划须与区域总体规划相结合,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生态区划相结合,区域分工、专业分工应更明确,区域内产业链布局应更加合理,生产要素应实现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区域内部利益应协调均衡,生态环境治理能协同高效。这就要求构建一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公共平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探寻我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举措,我认为:
一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三产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开放与创新能力之间,近期与长远之间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在发展××区经济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既要提高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又要提高文化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既要使国民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又要保证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运行质的提升;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经济活力;又要妥善处理发展动力与资源压力,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等矛盾,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关键词:矿业城市 低碳经济 低碳产业 低碳技术 发展规划
1、引言
在高度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环境、社会、区域的种种压力。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又能够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减少城市能源消耗与废弃物的排放成为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2003年英国政府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写入政府白皮书。之后许多城市开始以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宜的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尤其是在全球低碳经济大潮中,更需要资源的绿色开采与开发、引导城市产业机构的调整、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采用严格的环保措施。
2、矿业低碳城市的规划方法
2.1 矿业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矿业城市规划是指研究矿业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
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矿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和社会长远计划、区域规划来确定矿业城市性质、未来发展方向,综合部署矿业城市经济、资源、文化、社会、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保证城市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
2.2 矿业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方法
在规划之前我们首先建立低碳经济模型:
W(CO2)=P×××—F
根据此模型,其中,E为不同类型能源使用量,可按标准统一折算为标准煤;W(CO2)为CO2排放量,系数K为碳排放强度或者碳排放系数。不同地区、不同技术条件及能源结构的K是不等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所以K约等于2.45(燃烧1吨标准煤排放CO2约为2.45吨)。在这一公式中,假设K值恒定,低碳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能源利用问题的核算。城市能耗包括家庭能耗E1,交通能耗E2,公共建筑能耗E3,生产性能耗E4。但是我们的城市自由吸收CO2的总量需要减去,一般我国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都采用森林碳汇的形式,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吨CO2,温带地区森林每年每公顷吸收2.5—27吨CO2,我们通常按照15吨来计算,取F来代表。
3、低碳经济规划视角下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3.1 矿业城市低碳产业发展规划
矿业城市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包含四大体系:第一是依托矿业城市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通过对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强,可以实现矿业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矿业城市经济力量;第二是以矿业城市产业集群体为基础,通过产业中的企业间的技术链、知识链、价值链、信息链和市场链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以此来实现产业升级和低碳发展;第三是由技术、经济、管理和政策来提高产业内各个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率及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利用,这是低碳经济体系的保障;第四是矿业城市产业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中的资源、人口、环境和社会作为矿业城市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与产业间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多方面的交互作用,为矿业城市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宏观的支持。
在此模型基础上,我们基于矿业城市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可以从产业运行模式中设计出矿业城市典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一,通过核心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入产业链,形成资源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低碳产业链条;二,在矿产资源富集区域,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节能减排示范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基地为主的产业集群;三,通过建立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科技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等,把资源型企业或科技企业集中在园区内,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发展资源—科技型产业集群;四,以产业链为延伸,以资源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产业集群体为核心,建立产业延伸性低碳经济产业集群体系。最终通过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来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矿业城市低碳技术发展规划
3.2.1 矿业城市低碳技术发展系统
低碳技术包含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炭层的勘查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除矿业经济部门以外,还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汽车等众多部门。矿业城市的低碳经济系统是由企业层、产业链层、产业集群层、矿业城市层等不同层面构成的集合体,这意味着,整个低碳经济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企业的技术体系是基础,尤其是企业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技术应用;产业链层和集群层是基于整个产业或资源富集区、园区低碳技术使用;矿业城市层主要是从城市整体,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选择、实施来建立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宏观技术体系。
矿业城市低碳技术支撑系统是由高效利用技术、再利用技术、减碳技术、去碳技术和无碳技术五大部分构成,它是一个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三维系统。技术系统的手段以此为开源化、再利用、减量化、无害化;作用对象以此为初级矿产品、废弃矿物、新能源、新型可利用矿品;作用领域以此为资源领域、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环境领域。
(1)矿业城市低碳经济的高效利用技术体系。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是矿业城市实施低碳经济最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它涉及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转型。对于矿业城市来说,只有有效地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生产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矿业城市高效利用开发技术体系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技术;伴生资源、伴生有益组分的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采选冶过程的高回收技术等,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等途径,实现矿业城市产业运行中的资源高效利用。
(2)矿业城市低碳经济的再利用技术体系。再利用技术是矿业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煤矸石、废矿石的再利用技术;尾矿、尾液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技术;矿坑废水、洗选废水的再利用技术;瓦斯、冶炼烟尘的再利用技术等。通过再利用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的规模和强度,有效的降低系统内产品生产的综合消耗。
(3)矿业城市低碳经济的减碳技术、去碳技术和无碳技术体系。矿业城市的减碳技术、去碳技术和无碳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减碳技术包括烟气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采矿土地复垦及造林技术;旨在提高化石燃料内在使用率的超燃烧系统技术,超时空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建筑技术,高效电网传输技术,高效火力天然气发电技术、热电联网技术等。去碳技术目前只要指碳捕捉技术,目前积极采用的是CO2重新注入油井以增强抽油压力,甲烷回收,CO2制成干冰投掷入海,CO2泵入深海等技术。无碳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这些措施都是实现矿业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可以将矿业城市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或者增加城市碳汇。
3.2.2 矿业城市低碳技术发展政策
由于低碳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相关政策体系极不完善,所以,首先,应该制定相对完善的配套政策,如碳税、排放权交易政策;其次,有针对性的扶持低碳技术研发,促进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第三,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第四,通过绿色证书交易、政府采购等措施引导企业研发和采用低碳技术;第五,加快低碳产业示范区、低碳科技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内部给予企业优惠措施;第六,建立低碳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城市统一规划、规范管理、设立专项基金、集聚人才、整合资源等;第七,推动多元化投资,鼓励风险投资;第八,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矿业城市要大胆走出去,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共享成果,为我国矿业城市低碳技术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闫军印.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设计与优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11月.
[2]蔡博峰.低碳城市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3]娄伟.低碳经济规划理论、方法、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4]熊焰.低碳转型路线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2月.
[5]牛冬杰.低碳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
关键词:城市规划;不确定性;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作为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对某一个地区进行发展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某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之间的互相关联,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具有共同的发展作用。因此,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建设,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应对不确定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有效的促进城市规划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不确定性问题的概念分析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是人们通过理性的判断分析,对事物进行的预测能力。所谓确定性,指的是事物具有准确性、不改变性的特点;相反,不确定性指的是事物所具有的的不准确性、改变性特点。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不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城市规划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规划对象具有的不确定性和规划过程出现的不确定性,本文主要研究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
二、城市规划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分析
1.不确定性问题分析
从城市规划的实际客观环境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始终以不确定的表现形式、不确定的表现结果来出现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这些不确定的问题,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来对其进行相应的解决,旨在最终使城市规划结果达到预先设定的理想状态。根据城市规划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目标、达到目标的两个方面,通过将目标和方法按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相关的分类,可以组成四种情况,分别是程序化、试验、情景规划以及谈判。其中,程序化情况具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方法,以确定性为主导,这就是对既有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过程具有程序化、标准化;试验情况具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没有确定的方法,城市规划的内容是以学习为主,进行试验并给予正确的改正;谈判情况,没有确定的目标,有确定的方法,其规划是进行谈判、权衡的过程;情景规划情况,指的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规划过程在混沌、模糊中找寻特定秩序。
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规划不能按照以上四种比较理想的情况进行划分,由于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互相交叉出现中间状态。例如,目标的划分,不能实现完全一致或者完全不一致,相同的,技术方法的划分,也不能实现已知和未知的划分。对于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已知的方法中寻求未知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经常运用到情景规划的情况,也就是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确定的方法。另外,程序、标准化情况,在规划中可以利用既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此类推,对于后三种的情况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程序化、规范化的情况处理思路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谈判,将原来不一致的目标转换为一致的目标;通过实验,可以将未知的方法变为已知的方法;最终经过分析后确定最终目标,按照既定的方法、标准程序来进行编制工作。所以,最科学、合理的确定不确定性目标、方法的思路,就是经过谈判、协商的方法来进行。
2.不确定性问题应对办法
通过对城市规划中不确定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认识、理念以及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对其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
(1)转变规划理念
转变以往的规划理念,通过运用渐进性、连续性特点的规划思想,制定出过程规划、动态规划或者滚动规划。这种规划方法,有利于适应城市规划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及时应对不确定性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城市的宏观规划和长远规划上,针对其中不断演变的不确定性问题,不具有优势。
(2)加大规划弹性
弹性规划思想,有利于改善城市的规划方法,创新规划的形式,转变规划的方法,并提高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参数的变化范围、增加控制规划的元素,从而有效的提高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有限。
(3)公众参与方式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制定的目标、共识框架下,运用公众参与的和解规划方式,有利于增强适应变化能力。公众参与的规划方式,能够获得全面详细的规划信息,快速及时的改善制定的规划内容。
(4)城市的自组织能力
通过对城市的自组织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自组织的运行规律,了解城市内部的微观变化,并适应演变的复杂性。
(5)数理模型
所谓数理模型,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对城市规划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自组织的演变过程进行模拟,针对简单、有限的研究对象做出短期预测,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数理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认识水平的高低、信息量的大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全面、系统的反映出城市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6)全面改善规划过程
根据制定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在固有的规划框架下,提高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适应能力,并通过利用增加城市规划体制的确定性因素、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推动城市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防止规划出现失效的情况,从而有力的应对不确定性问题,减少城市演变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以上所提到的弹性规划、目标公式框架方法,这两种方法思想的本质是扩大外延、扩展适应以及控制范围;动态规划、滚动规划以及连续性规划方法的本质在于实现把智力主观能动性扩展到未来发展的空间维度中;公众参与及和解方式、城市的自组织规划方法,其思想本质是充分利用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在增加决策者数量的同时,并延伸时间维度;另外,数理模型方法,作为一种技术工具,与不同的思想相结合,发挥出模拟、短期预测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城市规划发展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不确定性问题办法,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建设状况,对城市未来资源、未来发展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促进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付予光,李京生.国内城市规划关于不确定性研究综述[J].上海城市规划.2010,01(3):9-10
[2]赫磊,宋彦,戴慎志.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J].城市规划.2012,36(7):95-96
[3]李峰.城市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初探——以海门市滨江工贸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6,04(12):46-47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廊坊;城乡规划;生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城镇化深入发展,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在加快推进。廊坊的城乡规划既要顺应这一时代的整体发展,又必须深刻认识京津冀一体化对廊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掌握一体化和“五个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廊坊城乡规划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的区位优势
廊坊市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位于北京、天津之间,距北京和天津市区分别为40公里和60公里,距首都机场、天津机场也仅70公里和60公里,半小时内可进京下卫,一小时内可以上天出海,是拥有个两机场、一个港口(天津新港)的城市,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有“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称。虽然是河北省的地级市,但廊坊市一肩挑起两个京津国际大都市,是将两个直辖市联接为一体的城市,也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可以说,廊坊市这样的区位优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近十年来,廊坊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确立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注重绿色环保。至2009年,廊坊市已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然而,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就廊坊而言,并不仅仅是廊坊市区、廊坊城市经济、科技产业的发展,更是京津两大都市需求与廊坊城乡需求和谐共赢下的发展,所以,廊坊未来的城乡规划不仅要立足自身,更要面向京津。
二、廊坊市目前规划情况
廊坊的城乡发展规划一直深受京津冀一体化的影响。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已是跨世纪的老话题,但进程方长。从上个世纪“环渤海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大北京”的设想,再到2004年京津冀三方达到“廊坊共识”确立“京津冀一体化”思路,至今已过了十年,这一金三角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如今,“北京的七环已经到了廊坊,距天津的三环也已不远,如果北京建成十环,三地不联也得联了。”“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要看京津冀这一‘金三角’。”[1]为此,廊坊前几年已作出规划,准备将自身打造成“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环京津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2014年两会召开,最高决策层将京津冀一体化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再次使廊坊的发展规划成为聚焦的中心问题。
据新京报报导[2],按照2014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廊坊市调整了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重点任务。廊坊将按照“做优环境、腾足空间、主动对接、严把高端”的要求,提出涵盖生态体系建设、承接产业的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形成等五项近期重点发展任务。因此,会在近期内尽快构建一个覆盖全域的良好生态体系,全面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全面停止环京津矿山开采,并同步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廊坊市将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区位优势,以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永清、固安撤县建区,与中心城区、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形成“大四点”组团。中心城区用地发展策略为“西拓、东控、北优、南联”。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对接北京新机场和区域通设施,推动炊庄、万庄、九州地区发展,强化区域性新兴职能培育。以此规划做大做强主城区,构建具有良好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城市框架,并以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北京高端产业和企业总部转移。
可以看出,受京津冀一体化的影响,2014年初廊坊的城乡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它在京津廊一体化中的和谐、有效、互补、互促的核心地位,这些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吸引、吸收京津科技、人才、资金和打造绿色人居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廊坊的城乡发展规划,还会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以及这一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和变化。
三、对廊坊城乡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
(一)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在外引内生过程中应有取有舍
总的来说,从取的方面:要引进接收京津高科技产业、信息化产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开发项目等等;发挥廊坊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形成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从舍的方面:绝不接收从京津转移出来的高消耗、产能低、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产业,这既是确保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这一城市群资源、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廊坊本地原有的产业中,扶优汰劣,坚决消除高污染产业。在有所取舍中,形成高科技、绿色的产业带,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因此,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时机,在城市产业规划调整上,廊坊市应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生产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生活业水平,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面向京津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廊坊中心城区规划(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区、固安区)至2030年,主要职能是重点承担国际化区域性的专业职能,主要包括生态商务、经贸会展、文化服务、职业教育、门户枢纽、国际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术等职能。同时要承载北京外溢的区域性物流商贸职能,大力发展区域性商贸基地;强化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增强市域社会经济空间组织能力和辐射能力。但是,还没有明确现有廊坊市区与各区、县,未来二十年内当地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规划。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应该预先做好规划,以有利于廊坊当地城镇群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乡村发展规划上,廊坊市还没有清晰明确的中期和长期规划。建议在继续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既立足于现有发展,又长远谋划。在舍的方面,应舍弃现有土地生产经营体制。虽然目前廊坊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但不能固守下的土地耕作现状。在取的方面,应积极鼓励、扶植农村自发出现的租地农场、生态庄园、专业养殖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并继续完善、做大做强现有涉农产业,如占地20000亩的中国农科院(万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利用中国农科院40多个研究所及相关科研院校,要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试验与成果展示、科技产业孵化、科技信息应用和农业科技企业投资、交易与协作的平台,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硅谷”。再如重点推进投资23亿元的金丰农科园食用菌现代化生产加工项目、投资1亿美元的三河乳制品生产项目、投资6.4亿元的霸州田园牧歌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3]以这些项目和地方龙头企业(如汇福粮油、福华肥牛)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加快农业科技、现代管理、多种经营建设。
(二)正确认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需求,促进廊坊城乡规划有序推进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实际上,京津冀城市群与后两者,在形成过程、形成的基础、三农发展、城镇化水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京津冀三方在一体化中的地位、需求、自然资源、科技、资金力量各有不同的诉求,因此,廊坊市应正视自己的需求和资本,正确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廊坊市区要借鉴京津城市发展的教训,防止出现“城市病”问题,防止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避免交通拥堵,降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空气清新。近年内,北京、天津这两个特大城市将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以构建和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廊坊市也已做出“加快构建京津冀零障碍、无缝隙交通体系的规划。今明两年将全力推进12个京津廊交通对接项目建设,总里程306公里,总投资约335.7亿元。同时,实施京津廊断头路、瓶颈路贯通工程。”[4]
但廊坊不能仅以市区承载京津廊的同城化、一体化,还应重点发展各县、区和重点乡镇。“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5]即立足当地经济社会需求,加强交通辐射,在已有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的基础上,尽快使北京、天津的公交线路覆盖廊坊各县、区,从而形成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交通的极大便利,将会促进廊坊面向京津两大都市的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也将会更便利都市人群到廊坊的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采摘垂钓、温泉洗浴、商务会议等等。这都将充分发挥出廊坊农业产品的外送和生态经济的内吸作用,使廊坊的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并促进京津廊一体化的和谐、互补。
(三)形成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国内已形成多种城镇化模式,廊坊的城镇化应在广为借鉴的基础上,走出适合自己实情的城镇化道路。廊坊原有的城镇化是在农村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乡村地带,甚至也不如其它省市城镇化发展好的地区。地处京津之廊的乡村,高科技聚集近在咫尺,但传统农作方式仍很普遍;周边城市拥有雄厚资金,但农村投资乏力;紧邻大都市群,但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高。对比悬殊的情况不仅于此,而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绝对不可取。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廊坊的城镇化既要顺应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适应京津冀(廊坊)一体化的需求。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选择上,应瞄准成为京津冀大城市群的“米袋子”、“菜篮子”、“花圃”、“水乡”。在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地块分散的乡村地带,推进家庭农场经营,发展大棚蔬菜、禽蛋养殖、水产养殖、果木花卉为主的小型农业。在土地流转状况好、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的乡村地带,推进合作组织(合作社)、企业经营等模式,形成中、大型规模的现代种养业、加工业以及科技园区、生态园区、休闲渡假村等。
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更要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5]京津两大都市对廊坊市的最大需求,或者说廊坊市对于京津两地的最大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减轻资源、环境、人口的多重压力,使人们能够吃上绿色放心食品,喝到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到宜人的气候。尤其是近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京津两地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迫切。因此,廊坊在城镇化过程中,无论是以县城、乡镇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还是以特色村庄、集市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都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乡建设运营模式,使京津廊都市圈环绕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以廊坊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分解都市圈的休闲、餐馆、居住、文教科研等功能。
要想科学、快速推进城镇化,廊坊还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扩大生活需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扩大生产需求。”[5]所以,廊坊的城镇化也要提前谋划好服务业的发展。
廊坊的城镇化发展还可以借鉴荷兰的模式,即城市与乡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荷兰的经验说明,城市化可以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向农村的伸展,也可以是大片花田和草场向城镇延伸。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同步,农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的‘农村化’携手共进,才能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6]京津廊城市群的人们驾车半小时就可以进入花田、绿草的乡间,廊坊的农民驾车半小时就可以把蔬菜、花卉、果木产品、禽蛋肉奶鱼等产品送到市场;市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享受乡村生态观光、温泉度假、采摘垂钓,而从事农产品专业种养、运输、研发、加工、销售的农民将彻底告别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
综上,廊坊的城乡规划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设想,又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面对京津廊同城化、一体化,面对探求自身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廊坊市的城乡规划既应定位高、定位远,又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适应京津大都市的发展需求,又要促进自身城乡的和谐、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东坡,王荣娟.京津冀一体化的前世今生[N].北方经
济时报,2005-07-22.
[2] 各地举措 廊坊推进永清固安撤县建区[N].新京报,
2014-3-28.
[3] 马云龙.廊坊:着力打通“任、督二脉”[N].(北京)法
制晚报,2014-04-25.
[4] 河北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 京张城铁或上半年开
工[N].河北日报,2014-04-13.
[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人民日报,
2014-03-17.
关键词 城市体育圈 北京市 构建价值 构建策略
城市体育圈是城市化与城市体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些年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以体育为载体,依托城市的环境资源而建立的具有休闲、娱乐以及健身和参与等功能的体育场所、体育设施以及其它的与城市体育相关的条件所组成的圈层结构及其体育功能扩散和影响的区域范围。虽然从概念的层面上来看城市体育圈是地域构造的一种,但是其本质实际上是对城市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重组,对城市体育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与城市体育圈相关的实践和研究是近些年才起步的,所以,北京市虽然具有丰富的体育基础设施和众多的体育人口,具备了构建城市体育圈的基本条件,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城市体育圈。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价值与构建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借此为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和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价值
首先,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有助于体育教育与组织人才的集聚。北京市高校云集,体育专业机构众多,在这些高校和专业体育机构中不但建有大量的体育场馆设施,而且还具有大量的现代体育教育人才和体育组织人才。在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构建之前,这些体育教育人才和组织人才多是分散各个高校和各大专业的体育机构之中的。而在构建了北京市城市体育圈之后,可以将这些具有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和体育人才资源的高校和专业体育机构纳入体育圈的圈层之中,城市体育圈的社会性会使得这部分人自觉聚集起来,并按照各自体育专项和体育兴趣爱好来组织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其次,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有助于群众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不但能够将北京市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整合起来,而且还能够通过体育资源的优化与重组,为市民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让群众长期的体育参与活动变得方便而可行,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为群众体育热情的激发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在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构建完成之后,其在群众体育中能够发挥带动性培养的作用,能够让群众从身边常见的例子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说,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有助于群众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最后,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有助于北京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北京市不但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等等,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北京城市体育圈的构建,可以将北京市的体育资源与旅游产业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整合,联结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北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北京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策略
首先,要充分考虑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资源,以北京市的城市资源、城市文化和环境特点等为基础开展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工作。北京市既有丰富而深厚的城市文化,又有大量的体育场馆设施和独特的环境特点,在开展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构建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资源充分的整合和利用起来,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多方联动功能区,才能够确保构建工作的科学化开展。例如:在北京市市中心不但具有大量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还具有鸟巢、水立方等大型的体育场馆设施和故宫、圆明园等旅游资源,在构建北京市体育圈时,就可以将市中心的上述资源整合起来,作为北京市体育圈的市中心圈层。
其次,在构建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时,要注意所构建的城市体育圈要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要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一方面,在构建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时,要注意城市体育圈的构建所整合和重组的并不仅仅是体育服务的内容,而是以体育运动为主线,其他设施相配套,延伸而出的宽广的领域;另一方面,在构建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时,要注意体育圈内,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的多元化,并注意通过北京市现有的成熟的多元化产业来促进城市体育圈的多元化构建。
最后,在构建北京市城市体育圈时,应在深入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和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现有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树立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整体形象,并以此作为宏观的指导来开展具体的构建工作。要完成上述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对北京市现有的整体资源和城市文化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北京市的学校、公园以及广场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体育设施进行系统的统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园林施工及园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规划与实际施工相矛盾
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我国部分园林施工单位缺乏对园林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园林设计不合理、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层出不穷。设计规划方案偏离实际施工要求,严重影响园林整体质量。其次,部分园林设计工程未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趋势,重复性施工问题严重。具体园林建设中,绿化施工、通信施工、电力施工等会经常出现冲突,重复开挖问题严重。
1.2园林施工管理混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园林建设比较落后,古代优秀的园林建设理论应用不广且不成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当前的园林施工管理比较混乱,属于粗放式管理,管理理念落后,缺乏专业指导与风险应对机制。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管理方法、策略均比较落后,严重影响园林工程整体质量。
1.3管理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施工企业越来越多,但不同城市、不同施工企业的整体资质均不相同,真正具备园林建设资质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少之又少,造成了施工管理科学性和施工水平的差异。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施工技能,严重影响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
2提高园林施工及园林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全面提升园林设计、施工的预见性
园林单位必须全面提高自身服务理念,争取赢得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完善项目负责制、竞争上岗制,全面提高自身信誉度。与此同时,全面提升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的预见性、前瞻性。在具体施工之前,园林施工单位必须积极组织业主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详细介绍工程方案,及时反映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全面勘察施工现场,比较园林设计与施工现场之间的差异,并针对性地修改、完善,以全面降低因设计问题给园林建设带来的影响。再次,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对策。此外,园林施工单位必须调查城市未来发展状况,在园林建设中统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园林建设的前瞻性。最后,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市政部门、环卫部门等联系,有效避免重复施工问题。
2.2强化园林施工现场管控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全面提高园林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园林自身特点、城市发展规划、自身施工经验等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体系,加强施工工序管理,将每一施工环节均纳入园林现场管理体系中。
2.2.1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园林质量,因此在做好建设成本控制的同时,必须强化质量管理。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要求,货比三家,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运输因素等,保障材料质量。同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全面提高工程收益。
2.2.2强化施工现场工序管理
加强园林施工管理是为了保障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加强工序管理,及时掌控施工工序,可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施工管理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律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园林土壤前期处理,做好土壤含水量处理,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对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长势良好、质量优的乡土植物。植物栽种前应进行常规除虫与修剪,并严格按照设计规划科学栽种。每完成一道工序,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站在材料验收、项目管理等角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将园林安全施工落到实处,加大安全生产力度,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促进园林施工及管理的顺利开展。
2.3全面提高管理、施工人员综合水平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建设是全面提高园林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园林就是一件“艺术品”,真正的园林施工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其涉及的知识体系非常繁多。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城市园林工程质量,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管理、施工人员综合水平。普通高校应积极开设园林课程,加强园林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应积极提供多种锻炼、实习机会。社会相关部门需加强园林建设岗前培训工作,对园林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需注意,在具体培训学习过程中,应针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差异培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同时,加强园林建设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时普及先进施工理念、施工技巧,全面提高其专业施工水平;加强施工人员植物养护、植物绿化等技术培训,组织员工学习移栽成活率、植物成活率、观山性等知识。此外,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植物养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一次性完工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