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0:05:58
导语:在饮食卫生安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长,高校饮食安全问题便更加凸显。关于校园饮食安全的研究也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武新胜(2007)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加强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饮食安全管理打造和谐校园;白志军(2007)认为加强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廖文科(2009)通过分析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提出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若干对策;庄新华(2010)从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分析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综观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分析校园饮食安全存在问题的文献居多,而且大都比较零散,真正涉及高校饮食卫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一高校饮食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表现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是近些年来高校食物中毒事件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校师生俨然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这不得不令人担忧,饮食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高校的安全稳定。虽说饮食安全表面上看起来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后勤部门处于学校教学部门的附属地位,学校领导往往并不真正重视饮食安全的工作,而同时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因素都容易危害到师生的饮食安全而难以解决。从就餐环境来说,学校食堂安全隐患高,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讲究卫生,不勤洗手,口罩也不佩戴或佩戴不规范,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有的食堂硬件设施陈旧、破损和老化,功能分区不合理、不明确,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存在交叉污染;也有食堂缺乏完善的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在消毒柜或专用保洁柜内放置私人物品或杂物,餐饮具消毒、保洁形同虚设;食堂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存在一定的隐患,餐厅卫生管理容易产生漏洞。从饭菜质量来说,很多同学认为食堂饭菜变化小,荤菜分量少,难以保证正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大学生的营养需求,很多同学在饭菜中吃到过诸如虫子的异物,甚至有同学吃过变质的饭菜。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师生对校园饮食安全的不信任。
二建立维护校园饮食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
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而学校的安全稳定又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治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校园环境治理的质量共同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通过校园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目的。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校园饮食安全首先要从加强思想认识做起,学校各方面应该积极倡导,同心同德,不断推进和完善校园饮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形成重视饮食卫生安全的观念意识。在后勤中心、团委、学生处、校医院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下,依托校学生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建议,并通过他们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全校学生,从而树立师生的健康饮食理念,提升师生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第二,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的协作管理,明确责权关系。高校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建立立体化的监管模式,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各餐饮单位具体实施的监管模式,建立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与责任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保证至少有一名高校领导分管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后勤服务的协调、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按一定区域划分若干个安全监管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负责责任区的安全工作,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考核”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监管和责任体系。坚持后勤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服务中心地位,加强后勤部门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网格化依托统一的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餐厅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安全卫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它的主要优势:(1)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3)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处理、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控管理,使得各方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避免职责不清造成实际工作中的障碍,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是全面落实饮食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后勤部门应充分发挥饮食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积极贯彻“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一是坚持贯彻“安全第一”的采购原则。采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严格执行索证、检查、验收、货源比较等采购制度,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凡是学生食堂的米、面、油、肉、蔬菜等大宗物资,均要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中进行招标采购,必要时到供货企业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可信度进行调查,从根本上降低食品采购风险,保证餐厅所采购的原材料安全卫生,并与供货商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确保各项食品原材料从源头到入库均具有源头可溯材料,切实有效严把食品安全关。完善供应商台账及食品原材料索证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查漏补缺,把工作做深做细,认真做好账本。深入食堂内部,加强交流,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积极重视市场调研,成立价格调查小组,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价格不断调整饭菜供应价格,降低成本。定期向食堂提供价格预警和通告,节约经营成本。二是建立全过程监控的基本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注重整改实效。按照高校食堂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首先加强对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食堂物资采购质量监控,同时加强食堂安全保卫与管理,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对餐厅的安全、卫生、剩饭剩菜和食品留样监督检查,定期查看各餐厅后场、用餐区域、库房、凉菜制作间等,查看食堂现场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库房、冰箱内食品原料是否规范摆放,检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工序及记录是否相符,查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及添加剂采购、领用、保管、登记是否详尽完善,调查了解食堂饭菜是否按照要求报批和公示价格,是否按规定确保供应。明确各加工环节的检查、操作规范的责任人,促进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不断创新提高,加强饮食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来实施管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并及时反馈有关结果,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对HACPP等相关食品卫生控制知识的认识,依据HACP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定食品采购、食品烹饪等关键控制点,并集中力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干预,保障食品关键环节的安全。
第四,优化后勤员工队伍,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的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技能和服务水平,树立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形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不仅仅应当满足健康状况合格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建立应急食品安全处理机制。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积极妥善处理,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明确责任主体,严肃追究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善后工作。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绩显著的个人,可给予奖励;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武新胜.从构建和谐校园看高校饮食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7(29):206.
[2]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J].管理教育,2007(7):74-75.
[3]庄新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及应对措施[J].教育研究,2010(21):31-33.
[4]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5):7-8.
本文旨在介绍食品包装给食品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以及食品包装的卫生检测标准和要求,为食品质量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
食品包装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品包装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包装生产不规范,部分生产企业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重视不够,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甚至非法使用回收的废旧塑料来生产食品包装、容器和工具。
(2)国家食品包装相关标准、法规不健全,监管缺乏技术支撑,使不法生产商有机可乘。
(3)对食品包装所用的胶黏剂、油墨以及相关助剂无明确规范、要求,监管缺乏依据。
(4)检测设备落后,缺乏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以及快速、高效的检测设备,无法对许多食品包装、容器和工具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食品塑料包装的质量安全隐患
塑料包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聚丙烯腈;树脂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塑料制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有毒助剂;塑料回收再利用时附着的一些污染物、添加的有毒色素和回收加工产生的裂解物。
1.几种典型的有毒单体
(1)氯乙烯单体
①来源: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未聚合完全的氯乙烯单体会残留在塑料中。
②毒性: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人体四肢血管收缩而产生疼痛感,同时还具有致癌和致畸隐患。氯乙烯在肝脏中可形成氧化氯乙烯,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肿瘤。
③限量: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5mg/kg,成型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1mg/ kg;欧盟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氯乙烯单体迁移量≤0.01mg/kg;美国相关标准规定,聚氯乙烯包装材料、板材、片材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0.01mg/kg。
(2)偏二氯乙烯单体
①来源:偏二氯乙烯聚合生成聚偏二氯乙烯,未聚合完全的偏二氯乙烯单体会残留在塑料中。
②毒性:偏二氯乙烯属中等毒性物质,蓄积性极弱,无致突变性。
③限量:我国相关标准规定,树脂中偏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10mg/ kg,成型品中偏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5mg/kg。
(3)己内酰胺单体
①来源:己内酰胺是聚酰胺(尼龙)材料的单体。
②毒性:己内酰胺是一种致痉挛性和细胞原生性毒物。中毒的轻重与接触己内酰胺浓度高低、时间长短及暴露面积大小有关。除皮肤接触中毒外,动物试验和工业毒理研究表明,其还能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腹腔注射剂静脉注射而中毒。
③限量:我国相关标准规定,成型品中己内酰胺单体残留量
(4)苯乙烯单体
①来源:聚苯乙烯塑料中未聚合而残留的单体。
②毒性:苯乙烯单体具有一定的毒性,能抑制大鼠生育,使肝肾重量减轻,易被氧化生成一种诱导有机体突变的苯基环氧乙烷化合物。
③限量:我国相关标准规定,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单体限量≤0.5%。美国相关标准规定,接触脂肪食品的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单体残留量≤5.0mg/kg,其他食品包装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单体残留量≤10.0mg/kg。
(5)双酚A单体
①来源:双酚A(BPA)是制造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涂料的单体。
②毒性: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具有雌性激素活性,能导致白血病和淋巴瘤。
③限量:欧盟相关标准规定,在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单体限量
(6)丙烯腈单体
①来源:丙烯腈是合成橡胶(如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
②毒性:丙烯腈对人体的慢性毒性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易怒等。此外,丙烯腈可致接触性皮炎。
③限量: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丙烯腈橡胶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1mg/kg。欧盟指令2002/72/EC中规定,丙烯腈从塑料包装制品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不得检出,其检测限量为0.02mg/kg。
2.几种典型的塑料添加剂
(1)增塑剂
①功能与类型:改变塑料的刚性甚至脆性,使塑料具有一定绕曲性的添加剂。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柠檬酸酯等。
②安全性:邻苯二甲酸酯具有较大的毒性,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等对动物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③有关规定:1999年12月7日,欧盟1999/815/EC指令,规定在欧盟成员国内对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与口直接接触的玩具及用品(如婴儿奶嘴、出牙器等)所采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增塑剂含量进行限制,要求PVC中所含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EHP、DINP、DNOP、DBP、DIDP、BBP)的总含量≤0.1%。
(2)稳定剂
①功能与类型:稳定剂的主要功能是阻缓或防止塑料在物理(加热、光)和化学(氧、微生物)因素作用下产生降解,主要包括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②安全性:热稳定剂有毒物质来源于重金属硬脂酸盐类(硬脂酸的铅盐和镉盐)和有机锡类(三烷基和四烷基锡);光稳定剂有毒物质来源于聚胺类物质,如六甲基磷酰三胺,可引起老鼠出现鼻癌;抗氧化剂有毒物质来源于酚类抗氧化剂,如丁基化甲基苯酚BHT、苯基取代的亚磷酸酯如三苯基亚磷酸酯。
③有关规定:我国在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某些添加剂(65种,实际使用的达几百种)进行了规定。欧盟在2002/16/EC指令的附录三“可用于生产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添加剂不完全清单”中对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其限量做了明确规定。
(3)发泡剂
①安全性:在餐饮业广泛使用的发泡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制品中通常需要添加某些发泡剂,如偶氮二甲酰胺、对甲基苯磺酰胺基脲和偶氮二羧酸二异丙脂等,然而偶氮二甲酰胺、对甲基苯磺酰胺基脲等在加热过程中容易降解产生致癌物氨基脲,导致食品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
②有关规定:欧盟2004/1/EC指令规定,自2005年8月2日起禁止进口和生产含有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的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包装内壁涂料的质量安全隐患
涂料是有机高分子胶体的混合物溶液或粉末,涂布于物体表面并形成涂层,从而达到防腐、阻隔等目的。涂料通常由不挥发的成膜物质和挥发性的稀释剂组成。
涂料的卫生问题主要关乎残留单体和重金属含量两方面,如游离甲醛、双酚A、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BADGE)、双酚F二环氧甘油醚(BFDGE)、铅等。对此,欧盟已有限定,而我国还没有。
食品复合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隐患
复合包装材料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种类的材料,经各种复合技术加工制成的多层结构包装材料,所用材料有塑料薄膜、铝箔、纸等。
复合包装的质量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内层材料、胶黏剂、印刷油墨的溶剂残留。内层材料通常采用PE、PP、EVA等;胶黏剂通常采用聚氨酯,聚氨酯的主要成分是毒性较大的异氰酸酯,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易水解成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内层材料中的添加剂、印刷油墨溶剂残留会迁移至内装食品中,引起食品污染。
1.异氰酸酯
(1)来源:异氰酸酯被用于制作聚氨酯包装材料和胶黏剂。
(2)毒性:异氰酸酯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过敏作用,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性哮喘,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影响到呼吸功能。
( 3 )限量:欧盟相关标准规定,塑料制品中异氰酸酯残留量≤1.0mg/kg。目前共有8种异氰酸酯被允许用于制作食品包装材料。
2.芳香胺
我国出口的食品包装及餐具常因芳香胺迁移溶出问题而遭到国外预警通报。
(1)来源:一是复合包装使用的聚氨酯胶黏剂,在加热蒸煮过程中,残留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单体水解后生成芳香胺;二是黑色餐具材料中使用的偶氮染料,受热分解生成芳香胺。
(2)毒性: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间苯二胺、二胺基二苯甲烷等能诱发泌尿系统发生癌症。
(3)限量:我国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规定,甲苯二胺的含量≤0.004mg/kg,该含量是指五种同分异构体的总量;欧盟指令2001/62/EC中规定,以芳香族异氰酸酯为原料和偶氮染料的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胺类物质(以苯胺计)的检出限量为0.02mg/kg。
食品包装的卫生检测标准
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因与食品直接接触,已成为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包装材料及容器中的各种成分会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释放,从而对食品产生潜在的危害。除了上述食品包装材料本身及加工产生的安全隐患外,食品在运输、储存、使用中也可能受到二次污染,为了确保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包装质量控制还是客户的要求,或者是为顺利出口提供保证,都需要对食品包装进行相关检测。
1.有害物质迁移
根据食品包装的用途,分别用蒸馏水、4%乙酸、65%或20%乙醇、正己烷(分别模拟水性、酸性、醇性、油性食品)对食品包装材料浸泡后进行蒸发残渣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铅计)含量和脱色试验。
2.溶剂残留量
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对溶剂残留进行了规定。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实施的《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也对溶剂残留做出了必检的规定。今后新制定的国家或行业食品包装标准都将把溶剂残留列入必检项目。
3.甲苯二胺
食品软包装材料大多是复合包装材料,因此由胶黏剂导致的甲苯二胺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将其规定为必检项目。
4.邻苯二甲酸酯类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人为因素,预防措施
[摘 要]生产安全事故多是可以避免的,而本应可以避免的生产事故,却由于人为错误造成事故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我国多年的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在生产中的大量安全生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些可以避免的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涉及人为错误的事故很多,但往往只看重引发事故的直接错误行为,比如施工现场人员的直接失误等。在追究责任时,有些人也往往企图将事故责任更多地推卸到进行错误操作的现场人员身上。其实在这种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错误之前都隐含着造成这种错误的多种因素,它们增加了错误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是错误隐患。错误隐患大多是由于设备或生产不良、人员培训不足、监督不力、职责不明等形成的。
1 人为错误分类
人为错误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三类:
疏忽:这种错误一般发生在注意力不集中或紧急情况下,结果没能做到本想做的事,例如一个机械操作工人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忘记应该关闭的开关而造成事故,这类事故多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疏忽的典型行为有:忘记关掉电源、心烦意乱、忘记重要的班前安全检查、忘记安全气气操作程序步骤或常规程序中涉及安全的步骤;其它疏忽行为。
误解:这种错误是由于错误判断所做的决定,信息不畅和缺少实践经验操作引起的。例如有的工人对某些有问题设备进行了无效的修复,或在紧急情况下,有些工人可能会适得其反等。
误解的典型表现是:不了解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或材料的危险性,不懂甚至半懂,不理解机械设备或安全生产的真正含义,因此造成误解的错误行为。
违章:这是蓄意破坏安全生产规章,操作程序的行为。他们大部分是日常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有的是采取不安全操作方法的行为。而实际操作者认为基本的安全规章操作规程不实际和不方便。就会认为违章是合情合理的行为。
违章的典型行为有:任意使用不合格的工具、设备、违背安全操作规程等其他违章行为。
2 纠正各类人为错误的措施
2.1 克服疏忽的主要措施
2.1.1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职工自身安全意识。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一线工人的安全警惕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减少因为疏忽而造成事故发生的几率。
2.1.2 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设计可以有效排除产生人为错误的潜在可能。不良设计是导致此类错误的重要祸根。因此,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设计是消除此类错误的主要途径。
2.2 减少误解错误的措施
2.2.1 最有效的途径的培训,首先反复学习最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任何培训都必须包括不断的实物示范和反复的实际操作使安全操作成为生产工作者的第二天性。
2.2.2 更新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次数,一个培训班无论多么成功,某些知识、技能如没有机会定期实践,最后还是会被忘掉。。因此,充分培训是必要的,而且培训内容和时间间隔也应因人而异。(要克服只培训领导干部,不培训具体工作人员的痹端)。实践中,管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每个人的操作行为,确定何时何地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操作人员则应定期演示安全操作能力,如有失误需更新知识培训。
2.2.3 消除知识欠缺型错误。在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中,只要有一个未知因素需要操作者进行新的思考,就最容易出错。例如:施工中未曾见过的错误方式生产时需要做出判断而又不了解周围情况,生产操作人员就会不知不觉的采取冒险行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专人应付可能的意外事故。
2.2.4 提高安全监督的能力。主管人员必须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施工生产人员可能犯的各种人为错误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帮助他们掌握施工生产中的监督技能,熟悉安全检查程序。
2.2.5 加强施工生产计划的检验、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施工生产计划,检查实际错误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还应该注重信息渠道的畅通,便于施工生产人员执行计划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向技术人员反馈信息。
2.2.6 提供充足信息,将信息量加倍,而以不同的形式置于不同的地点,安全生产也就会更有保证。。
2.2.7 加强安全工作培训(多培训一线具体工作人员),培训后应安排测试,了解参训人员所掌握安全规程的情况,并了解他们是否完全懂得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同时也可以确定培训的内容是否恰当。
2.3 杜绝违章错误发生的主要措施
没有简便易行的途径能够减少这种明知故犯的人为错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从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减少违章机会。。但首先应该了解这种违章行为的潜在动机,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2.3.1 来自上层的某些压力迫使工人违章作业。上级部门可能会过分强调生产工期问题,容易给工人以更关心生产而不关心安全的印象,个别人可能认为上级宁愿他们有点事,也要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管理部门应反复表明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承诺,要不断对不符合规程的行为提出警告,并坚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还应奖励坚持安全操作完成生产任务的单位和个人。
2.3.2 低估违章实际风险。这是操作者在工作中很普遍的心理。为了不让生产作业人员低估实际风险,必须保证使工人准确了解事故的后果,实际上改变个人对安全的态度也许并不太难,但改变态度并不等于改变了实际行动。因此,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改变的态度改变其实际中的具体行为。
2.3.3 权衡风险,认为得失相当甚至认为违章所得利益大于风险。很多人决定故意是权衡风险后认为得失相当。所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工人相信,任何违章所得的利益都不能抵销意外事故的损失。可以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加强风险观念,包括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家庭影响、事业影响、身体伤害等,使人们对事故有所“恐惧”。
二是加强个人的可见利益,个人评估(比如提拔)时应包括安全操作。坚持安全生产的工人应得到尊重。
2.3.4 同事的压力迫使他们同样违章作业,实践证明,人们很容易受其它人员行为的影响,即使明知不对,也要照仿同事的违章行为。
2.3.5 图省事以求省时省力。人们的惰性心理时常会让施工生产人员违犯安全操作规程的事,认为安全规矩的程序过于复杂而在工作中按个人意志予以简化。
现在,人们已多数承认人为错误是当今安全生产事故当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虽然改进,选用更科学的安全模式,改进作业方法,增加培训或改善管理办法等可以减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但是要想了解哪种方式效果最好却相当困难,而且目前仍没有就减少人为错误的行为,提出更广泛适用的措施。
一、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情况
(一)食品经营企业单位现状
我区现有与食品有关各类经营企业单位4769户。农贸市场28家(较规范11个,设施较简陋的有17个;总摊位数2554个,从业人员近万人);餐饮单位1137户,目前在816户餐饮单位(集体食堂321户除外),现已完成量化分级的647户,其中A级29户,占4.5%;B级113户,占17.5%;C级468户,占72.3%;D级37户,占5.7%。
(二)调研结果显示
居民普遍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居民在选择餐馆和购买食品时,根据收入情况而定。大部分工薪阶层首选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或鲜肉;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选择中型以上、大众化既干净又实惠或有一定品牌特色的餐馆就餐。但大部分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购买熟食品和肉食品时更喜欢到农贸市场;在外就餐则喜欢到方便低廉的小餐馆。老百姓普遍对加快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呼声较高,对无照经营、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及食品质量表示不满,对小餐馆及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表示担心。特别是对居民区周边的大排档要求对其“严格监管”的呼声强烈。
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领域法律支持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和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对违法生产加工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无缝隙监管,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影响工作效率。
推行和宣传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力度不够。强化明示餐馆执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也不够到位。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部分餐馆没有按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要求明示A、B、C、D等级牌;部分中小餐馆不知道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其作用。
卫生状况级别档次低的餐馆数量占绝大多数,与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我区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或大众化既干净又卫生的餐馆数量少,达到A、B级标准仅占22%;而低档次、无特色、卫生环境差,需整改或应取缔的餐馆数量多,评定为C、D级标准的达到78%。
餐饮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中小餐馆、小加工、小卖店的操作间面积狭小,操作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储藏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厨房卫生环境脏、乱、差;部分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部分餐馆、摊点无餐具消毒措施;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范围经营。
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在路边或是居民楼底层经营大排档的餐馆,经营者自己没有执照,使用的是借或租来的经营执照;不具备食品卫生条件,食品的冷、热制作加工、储藏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
食品准入存在漏洞。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餐馆能够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从指定供销厂家和市场采购猪肉、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但部分餐馆仍然存在不按指定渠道私下进货问题。
(三)不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设施状况列在城八区之末。由于不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为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市场投入及管理不到位。由于市场不规范,市场的主办方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或配备相应的设施,市场内经营食品的条件和卫生环境差。市场管理人员只管收取摊位费,对市场缺少有效的管理。
2.对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市场内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小餐馆、小加工的人员及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执照、无健康证的情况;熟食品、干货制品暴露经营,卫生环境条件差;超范围经营;食品进货渠道混乱,票、证不全;餐饮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偏低且流动性大。
3.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其他问题。我区衙门口地区的向丰宝龙农贸市场无证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我区部分自然村外来人口居住的大杂院,成为伪劣假冒食品的制作窝点。制作加工和供应的“烤鸭、肉馅、鸡排、腊肠、酒”等食品和饮料令人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建立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能,形成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增加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解决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
加快对我区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不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的支持,用足对新建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政府应对投资建设经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社会单位或个人,给予分级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研究制定食品卫生安全长远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执行力
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关。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源头的控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制度。抓责任的落实、加大日常监督的频次。
二是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对所有参加卫生质量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要求在门口挂A、B、C、D等级牌,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达到A、B级标准的餐饮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监督重点放在级别低、风险度较大的餐馆;依法规范中小餐馆,促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对卫生环境差餐馆限期整改,提高级别档次。在我区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进行试点,参照卫生部在海淀区试点实行的公示餐馆卫生状况的脸谱方式,强制执行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强化餐饮业自律意识。指导建立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使其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行业形象,促进餐饮行业发展与管理。
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或《保障服务奥运行动规划》。重点对奥运会场馆周边的餐馆和大排档等进行24小时食品卫生安全“无缝隙”监管。确保在奥运会期间不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及摊位,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档案;严格实行每日对农贸市场所经营的食品、蔬菜、水果检查进货渠道及检测票证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市场主办方合法经营,对出现超范围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依法处罚;坚决取缔不规范农贸市场内临时性、无执照、无上下水、无消毒保障的食品餐饮摊点;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金制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自我约束力。为所有的农贸市场配备相应的简易检测(箱)设施,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安心。
(三)深入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力度。不仅让餐饮行业知道食品卫生质量A、B、C、D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也要向社会和老百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其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借助迎奥运的宣传,使经营者树立石景山的主人形象意识。
为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及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省学校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0*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一次预警通知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学校是人员集中的场所,饮食卫生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饮食卫生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9月份既是新学期的开始,又是食物中毒高发月份之一。学校食堂、供水设施由于在暑假期间处于闲置,以及部分地区还经历洪涝等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饮用水污染和食物中毒的隐患,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食物中毒事件很可能会在学校发生。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饮食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搞好学校饮食卫生管理,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人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严格落实学校饮食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提高责任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学校食堂不管是自主经营、承包经营还是社会经营,都要纳入学校管理范畴,对食堂原料采购、加工、经营的各环节和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进行管理,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切实保障学校师生饮食卫生的安全。
三、深入彻底对学校饮食卫生各环节进行检查
要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用具,包括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加工和贮存食品的工具、容器,餐饮具,橱柜等,未经清洗、消毒的设备设施不得使用。要及时清除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要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学生生活饮用水应经当地卫生部门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好学生日常饮水的管理工作。桶装饮用水必须证照齐全(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饮水机必须由健康专业人员按清洗消毒规程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对达不到相关要求的食堂,立即停办。出现安全事故的,要查清责任,追究责任人责任,并给予严肃处理。
四、切实加强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1、落实安全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我校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安全教育材料,制定了相关安全工作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2、强化教育宣传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在深度和广度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
3、构建家校联系体系
加强学校与社会各部门及家庭的联系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学生校外安全工作,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签定《加强家庭教育承诺书》和印发《告家长书》、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强化饮食卫生
一是必须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意识。利用校内各种宣传阵地定期刊发播报有关饮食卫生安全的信息,要通过班主任、学生家长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二是必须坚持督查,进一步做好饮食卫生每日检查制度。对于学校的饮食卫生问题要常抓不懈,坚持做好每日检查制度。要组织相关人员对食品卫生、校园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备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关键词:部队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检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重庆市“毛发水”酱油事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江西省河豚鱼中毒案件;内蒙古死因不明羊肉案件;天津市输液瓶灌装酱油案件;江西省病死猪肉加工食品案件;重庆市非法加工伪劣食品案件;因使用“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致使杭州市60多人食物中毒和广东省信宜县百余人中毒案件;再到前几年的孔雀石绿、苏丹红、大头婴儿、三氯氰胺案件等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为20~40万人。食品安全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危害性日益突出,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也使部队官兵饮食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队食品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后勤业务部门和广大官兵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影响,部队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漏洞和隐患。对此只有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形成合力,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官兵”饭碗安全。
二、部队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官兵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部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直按照自我保障模式组织伙食,多数官兵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知识知道不多,认为食品安全就是就是“吃的卫生”,具有相对较高的耐受能力,缺乏自我保护,微小症状不易受到重视,与我国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还不相适应。
(二)食品采购人员安全检查意识不强。
部队食品是有生活服务中心、司务长、炊事员等后勤人员采购。这些人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食品检验、检疫知识学习和资格认证,导致食品检验记录在本子上,落实在形式上。
(三)卫生防疫队伍不稳定。
部队基层卫生防疫专业队伍缺编,人员不稳定,没有专职防疫医师,大都有临床医师兼任,缺乏平战时卫生防疫专业知识,工作指导不得力,仅局限灭鼠灭蝇,不能进行食品取样检验;不少基层单位检疫设备少,无法进行水质测量和食品卫生检疫。
(四)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不规范。
不少基层部队的生活卫生设施陈旧,垃圾场无密闭设施,不能做到日产日清,致使蚊,蝇等不到有效的清除。多数单位只注重官兵宿舍,文体娱乐,荣誉室等场所的建设,对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区的环境卫生质量。
(五)食品检验制度落实不严。
部队在抓食品卫生中,有时存在领导强调抓一抓,上面检查了查一查,出了问题管一管,重营区,轻野战条件下的食品安全,重经济效益、轻隐患问题排查,重关键环节,轻平时人才培养等现象。
(六)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队食品安全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表面上管的单位很多,有战勤、卫生、军务、防疫、服务中心等部门,职、权、责不够分明,联合统管、依法管理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预防,排查不及时,不深入。
(七)检验排查手段较为简单。
目前部队配发了食品检验检疫箱,但懂操作化验的人员很少,并且只有这一种单一仪器,食品检测验收主要依赖地方质检和卫生部门,立足自我完成检查验收的手段和能力较弱,一般的检查验收只是通过表面现象观察和经验来判断。
三、加强部队食品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官兵健康教育。要把培养官兵良好的文明卫生素养,增强自我防病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目的。采取广播,录像,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习《部队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知识竞赛,围绕“饮食卫生制度的标准,基本常识和基本操作等方面展开。同时重点加强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作、食堂卫生管理等教育。在宣传教育中要统一组织,统一考核,确保工作的落实,从而促进官兵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养成。
(二)是加强卫生防疫专业队伍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技术骨干,派出进修和短期预防医学培训为搞好部队饮食卫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同时要加大投入,配备必要的卫生防疫设备,以保证饮食卫生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主副食验收要“六看”。即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资格是否合法;看食品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产品标准号等内容;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四)是落实安全制度是“关键”。坚持把严格落实饮食安全制度作为伙食保障的关键环节来抓,针对部队的实际采取抓预防、查隐患、堵源头的方法,及时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走访,经审查合格后方可签订食品供应协议。坚持每周对饮用水质进行化验,坚持周期性对食物留样、餐具消毒、食品采购索证、流水洗菜等规章制度,从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五)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官兵“盘中餐”进行监督。借助远程可视系统和局域网,通过内部信息监控中心,直接抽查,对饮食卫生进行严格监督。同时加强疫病防控教育,从食品和饮食习惯上杜绝疫情传入。
(六)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食品安全涉及每个官兵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抓好食品安全是官兵共同的责任,因此在挑选担任司务长,给养员等人选时,应选择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士官担任,发挥一线安全员的作用。从而共同搞好食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利,王岳.部队基层饮食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饮食安全 重要性
1.健全工作制度
规范管理制度是幼儿园饮食安全的保障。幼儿园不仅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有关的规定和制度,还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如《食品卫生“五四”制度》、《食堂安全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师生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食(用)具洗涤消毒、保管制度》、《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饭菜留样、记录制度》、《学生食堂安全保卫制度》、《后勤组岗位责任制》及《食堂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使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要制度张贴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教职工提高警惕,规范操作。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幼儿园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状》,明确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中的食品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建立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发放到各班级,以便教师正确掌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2.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货渠道
幼儿园要有专人负责食品原材料的进货渠道,所采购的一切材料必须出自大厂家、大型超市、大品牌,原材料的质量要好、口碑好、新鲜、安全健康,整个进货流程要有相关的手续、检验和专人签字,坚决杜绝关系推荐商品、小作坊商品和只听广告不具体了解的商品。总之,一定要从源头上确保安全。
3.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责任感,是基本素质,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否则,幼儿园不可录用。
3.1食堂工作人员的身体要健康,没有任何传染病。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首先要进行医务检查,幼儿园要根据当前的体检情况决定录用。
3.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通过录用前的考核来定夺,要求录用者必须有专业的基本知识,比如个人卫生、工作中的卫生、食材的了解、食材的搭配等。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录用者必须让饭菜色、香、味俱全,火候也要到位,符合幼儿的要求。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观、培训、学习、比武,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要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兴趣。
3.3食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非常重要,不是只要把饭菜做熟、做干净就可,一定要像对待家人那样用心工作,这样的饭菜才是最健康、最可口的,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家长最放心的。
4.创建良好的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幼儿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卫生环境包括诸多方面,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有食堂工作者的个人卫生;饭菜的卫生;食堂环境的卫生;幼儿餐具的卫生;幼儿就餐环境的卫生;老师的个人卫生。如果这些环节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就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幼儿园必须从方方面面抓卫生,严格地按规章制度、工作纪律落实,责任必须落实到每一环节的负责人头上。幼儿园的专项管理者要时刻、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真正地做到防危杜患。
5.加强与同事、家长之间的交流
幼儿园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幼儿园派食堂工作者、教师和管理者到其他优秀单位去参观、学习、交流,目的是学习同事、同行先进、科学、健全的工作经验。“请进来”就是请优秀的业内人士来单位讲课、指导、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弥补、完善不足之处。“走出去,请进来”就是从观念上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使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幼儿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首先家园同步教育是做好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利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网站、安全讲座等形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将学校的一些安全要求告知家长,求得他们的配合,共同维护幼儿的饮食安全。其次是定期开展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促进幼儿膳食和饮食安全。每学期开展一次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全园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幼儿园园级领导、总务处人员、保健员、食堂采购员均参加会议。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让家长们对幼儿园膳食工作、饮食卫生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不断提高幼儿伙食、点心的质量,力求膳食营养合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体现服务幼儿和家长的办园宗旨。
6.结论与建议
二、要重点抓好防火工作。要结合各自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宿舍、仓库及贵重物品、易燃物品存放处要配备、配齐消防设备。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在宿舍内使用电炉子、热水器、电褥及其它用电取暖设施,严禁学生携带火种进入学校、进山。各学校可以同林业局联系,安排专业人员到校进行一次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三、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对进入校园滋事、伤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并报公安机关处理。要重点加强学校财务室、微机室及贵重物品存放处地安全防范工作。要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并严格落实保卫巡逻措施。要时刻保持信息畅通,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报告。
四、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要严格落实饮食卫生管理各项制度,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把关。学校从事饮食卫生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持有防疫部门出具的健康证;学校内部商店严禁销售“三无”过期和伪劣食品;要严防由于不洁食品和人为投毒造成的食物中毒事故。特别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遵守交通规则教育,教育学生不准乘坐农用车、拖拉机、超载超员、无牌无证车辆等不符合交通部门安全规定的车辆,预防交通伤害事故;要严查学生班车的技术状况和超员超载行为,严防因车辆隐患、超员超载和路面积雪结冰形成的伤亡事故。有风雪雾雨天等恶劣天气来临时要提前放学。特别是加强对十四中学和小学的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
六、加强师生安全教育。要根据夏季安全工作的特点,认真搞好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到结冰的水面滑冰玩耍,防止破冰溺水事故的发生。要及时清理建筑物上的危险外挂物。要合理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用语,营造以人为本的安全环境,培养师生现代安全观念、意识和行为。
七、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认真分析学校及周边治安情况和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做到有效预防,排查到位,调处及时,责任落实,减少学校重大治安问题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