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0:05:58
导语:在课外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阅读理解,在现在的语文考试结构中,占了非常高的分值比重。它是一项综合性考题,能有效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做出检验。本文将从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明确内容,理清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针对题目,提取符合要求的语句,组织答案等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学生或者教师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要领,往往失分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无谓的失分。语文学习对现代文阅读理解不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类语文练习中阅读理解能力所占比例大,而且逐渐以考课内向考课外拓展延伸,某种程度上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不用怕了,下面笔者就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谈一些浅见。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发展现状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而且富于创见性地提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和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对于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意见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了解叙述、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理解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切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结合起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严重偏离,部分教师却仍死守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不放,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者。另一部分教师则急功近利,明明还没有深入解读新课标,却急于“落实”,使阅读课堂流于形式。
第二,教学目标错位,很多教师错误地将阅读教学视作提高成绩主要途径,不惜将侧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阅读方法的培养上,学生毫无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有感情地投入。
第三,教学内容褊狭,很多教师将阅读重心放在范文讲解之上,不仅在课堂内未进行相关延伸,而且很少进行课文阅读推荐和赏析,更未让学生自主讲解、即兴发挥和延伸写作。长此以往,虽然学生对课文烂熟于心,可碰到课外阅读却往往不知所云,束手无策。
第四,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法和朗读法等传统方法教学阶段,而对强调互动性的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文献搜集法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导致阅读课枯燥无味,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也随之错误定型。
2.自主、合作、探究――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改革之策
要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最重要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全力引进和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成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革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系统学习现代教育论和新课程标准,尽量把阅读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朗读课文、改编作品、设置疑问、“名师解答”,既让学生全力参与,又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并树立起课堂小主人的意识,由此生发对各个科目的热爱。
其次,深化教学目标,提倡个性化和创新式阅读教学。革除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短视行为,延伸阅读内涵。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选取不同文体中的典型篇章,给予示范讲解,教授学生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然后再采取自愿与推荐方法,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展开不同文体的专题讲解与探讨,并进行方法总结。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教师讲解《中国石拱桥》,向学生传授说明文有关知识后,剩下的篇章则可以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探讨,以通过阅读巩固说明文基础知识之余,熟知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并激发他们绘画中国建筑的兴趣,最终使阅读与绘画等审美活动结合起来,拓展阅读教学的功能。
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英语阅读训练不足、课堂阅读时间不足等,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质量较低;从教学评价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语法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以成绩为标尺等让教师无论是对课堂的引导,还是对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上,都弱化了阅读教学。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为对英语阅读的重视不够,英语教师在处理阅读材料时,并不能深入钻研,而且对阅读教学的环节、技巧等的安排上都不够准确,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八年级英语第一课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中的3a部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然后填充表格。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学生去理解问题、朗读体会,没有将阅读的技巧告知学生,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简单的讲解并不能让教学效果最优化,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阅读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够精当,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如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相关阅读内容的教学,是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会压缩自主阅读的时间。而且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会将稍有难度的阅读理解内容作精细化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造成了思维含量不足,对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同样以上例来看,Section B中的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听力内容较多,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那么,剩余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3a、3b的学习,还要点评和展示,必然不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阅读学习。时间的压缩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使课堂阅读教学效率降低。
3.英语课外阅读安排不足、落实不够,妨碍了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它本身的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要同时注重课外阅读的训练。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课外各科作业量较大,课外阅读形同虚设。一方面,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设置不够周密,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缺少针对性,对阅读技巧的指导没有跟上,降低了阅读理解的训练质量;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属于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进行的自主学习,没有教师的督促和约束,学生的阅读较为随意,而且对阅读的检查和反馈也较少,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益提高对策
1.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讲解能力和训练能力,从引导和实践层面上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英语的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英语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能力。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学会对短文的分析和解读;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既有知识和能力。还是上述课例,教师在讲解之前,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指导学生将自己不懂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做出勾划。有学生对fall in love with这个词组不懂,或者对wear, put on, dress与have on这几个词容易混淆,学生明确了问题之所在,这就是教师需要讲解和突破的地方。教师通过举例“I fell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sight.”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和记忆这个词组,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继续拓展“be in love with sb/sth”这个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环节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保证。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来合理设置阅读环节,加强学生在教师监督下的阅读,教师同步指导阅读方法,讲解阅读技巧。还是上例,为了讲解wear, put on, dress与have on的区别,教师可以搜寻一些较为简短的句子或者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先体会这些词语使用的语境和意义的不同,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完成讲解。
3.合理利用评价机制,让评价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助推器。教师要合理设置阅读课堂的评价机制,将基础性评价、知识性评价、能力型评价和拓展型评价合理区分,对待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让评价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助推器。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英语教师要从细处着手,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不断提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游爱萍. 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阅读理解;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78-01
在语文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得分是最容易拉开分值的,特别现在考试中主观题量的加大,阅读理解的得分更是获得语文高分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本人以为,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阅读分数的提高不再遥不可及。
一、树立阅读自信,形成阅读习惯
首先也是关键一点平时教学中,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这是阅读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看到阅读理解就头晕、色变、手抖的学生,能答好阅读理解试题。美国田纳西州的研究者曾作过一个实验,他们认为无知和贫乏是自卑的一个根源,随着知识、阅历的丰富,人的自尊心才得以提高。“无知”――初看不知文章所云,就显得自卑,自我心理暗示――我的阅读理解就这么差,没办法。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输入一种认识,阅读就是读我们自己的生活,阅读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大家不要被它多样形式蒙骗了,只要你们都在生活,那阅读就在进行,它是你一生的朋友,不单只是现在简单形式的考试。你们每个人对生活总有理解吧,总有话要说吧,那么在认真阅读中就会有你们的结论,只要不放弃阅读、平时多阅读,都会有进步,这个对阅读理解不自信、阅读理解差的学生特别有效果,能帮助他们读完文章认真审题作答。
鼓励学生阅读勇气,真正自信地阅读还需要实践――多读。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对阅读缺失信心的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去图书馆,先从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开始,慢慢形成自发的阅读习惯。
平时教学中,遇到新课讲解时,对新名词解释过程中,也慢慢给学生灌输一种认识:阅读文章要求大家社会知识要广博些,不能光捧着课本,如果对社会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孤陋寡闻,这样势必导致在进行体育、科技、生物学领域的现代文阅读时,由于不懂得具体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而根本无法读懂全文,这直接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成绩。比如在教学《汉家寨》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关于汉家寨、三岔口这些地方的地貌景象(涉及到地里知识),班级没几个学生懂得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求大家广泛涉猎课外阅读的原因,这比平时一直喊要多阅读有效得多!
教师也可以从所学课文入手,推荐作者相关文章;从文体入手,介绍阅读类似文章;从名著导读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主线,组织辩论会、讨论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慢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几种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课堂是阅读的基地,课外是阅读的天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基地上掌握好基本功,课外的天地才能驰骋得更开阔。“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强化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一旦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拓展,那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成绩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储备阅读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新课标》中对“阅读”这样解释:“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首先对文段进行整体阅读,其次对文章重要信息(这是涉及到题干的答案)的捕捉。敏感捕捉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需要平时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自己阅读习惯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信息甑别、筛选。“语文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础”,“除了生字词外重要的是一定的语法、修辞等古今汉语知识。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懂得句子的含义……”那么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呢?最好的渗透于每节新课的讲解中,并不断“温故”。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立足大纲,依据教材的。从文体看,它基本上能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体。所以对课内讲授中,渗透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一段时间学习,适当帮学生构建语文阅读基础知识体系,在大考复习中才能有步骤、分层次、区类别地温习。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最经常涉及以下几方面的语文知识,我在课堂上也经常称它们为“阅读理解通用的法则”。
1、明确文体特点
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首要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散文经常涉及是作家对历史一种态度、人生一种取向、对周围景致一种情感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比如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会蕴涵着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文化,也包含着作者本人的人生经验和思想修养,学生不了解这些作品所处时代的人文、历史等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引起阅读的障碍。一般大家的作品和时代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在阅读理解中,如果出现大作家的作品时候,一般会在标题下行附注,这个时候就需要回想之前是否学过他的文章、他的写作风格等等。比如学过鲁迅的〈〈祝福〉〉、 的〈〈贺新郎〉〉、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大家作品,除了课堂讲授文章,最好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学生讲清楚,以便在其他场合出现他们的文章,学生心中有数,帮助阅读理解的展开;这一点也在告诉考生特别需要关注文章中有关附注任何关于作家或者作品的信息。整体感知,明确以上两点有了文章框架后,就开始具体文段分析了。
3、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阅读的基础。
(l)简单概括文短段意。对于文章各段,先理清各段讲解的内容,再进行合并同类项,意思相近、意义相似的可以归类;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理清层次可以在掌握文章段落层次安排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标志进行,找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它的过渡和照应。
(2)找出文章的线索。以记叙文为例,其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有的还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3)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找出记叙的线索,对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说明文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抓住关键语句 提炼文章主旨
“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在初中语文教材《背影》课后习题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提到“文眼”主要是指揭示主旨的句子;涉及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总结句、过渡句;言约意丰、颇有言外之意的句子;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因为文章的主旨和作品的情感倾向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面。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此外,还可以从时代背景入手(因为好的文章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能够反映出特定社会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体悟文章的情感内涵。比如在林语堂《动人的北平》文中开头段:“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整篇文章就是围绕这段话来写的、《新纪元》中“新纪元来,新纪元来!”、 《汉家寨》中“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汉家寨》这篇课文,有时关键句并不是一整句,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多处找出。
一般关键句出现在文章第一段、段首句或末句或中间段落,需要灵活捕捉。平时进行课内阅读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必要时,阅读中可以用铅笔划出重点的词语、句子,以便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准确找出关键句,这样可以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三、掌握答题技巧,自信专注作答
近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一般设置4题,其难度逐一提高,对于阅读理解的前面两道问题,多数可以由文章得到答案的;当你我们读完阅读理解两三遍后,不能自信明确文章谈的内容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看问题,也许能从问题中得到启发。特别是遇到阅读题中有选择题的,可以先从选择题下手,有助于理解文章。
1、抓住问题 以文解文
读问题,带着问题找答案。在对文章整体感知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将题干的主要内容放回 原文中(以文解文),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或找出原文与题干相对应的语句,将二者对应起来看(读),确定回答问题的解答范围;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了这些,也就确定了答题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在《我的母亲》文中,有四道题,其中第1题问:“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内容”,而第2、3问:“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由2、3两问,我们可以推测1问的答案和学习、做人相关。第一问答案也恰恰是――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有时问题和问题之间可以给我们启发、搜寻到正确答案。
2、知识灵活迁移 进行有效作答
课外阅读经常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那么,在解答试题时,我们就要迅速再现书本上所学知识,与所学内容直接挂起钩来。同时,寻找四个联系点:一是与课文的联系点,即找出与选文内容、形式和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类比分析,触发灵感,找到最佳答案;二是与知识的联系点,即在知识链中寻找相关理论,如要求找出记叙的方法并简要分析,就应该马上回忆起教材上所讲的记叙的方法以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力求做到迁移准确、活用到位;三是与“文段”的联系点,特指以往训练过的课外文段,重现相似文段的分析方法和解题策略,顺藤摸瓜得出答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与生活的联系点。有些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还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扣住选文的主旨、情感来解答。
3、养成阅读专注习惯 控制考场作答时间
有些同学在读文章时喜欢转笔或者晃动身体。还有些同学一边阅读一边用笔指着所看到的词,这些动作都会使阅读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阅读速度明显放慢。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养成全神贯注作答,不能有附加动作,特别考前做几篇文章,测试自己解答速度;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中应逐渐扩大自己的“眼幅”,即使达不到一目十行的速度,也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减少回读,许多东西只有读到文章后面才能理解前面的内容。但是频繁的返回头阅读很费时间,要把握好次数。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模式;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世界的崛起,我国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我国的软实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英语热”在中国迭起,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对英语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旺盛,英语显然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必要因素之一。
一、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十分可喜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随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还普遍面临着原有基础薄弱、教学观念局限、教学模式实效性低等方面的困扰,阅读理解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改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摸索和构建一套高效、规范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基于构建个性化阅读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高中教学阶段,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着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质量的首要措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的辅助设备越来越多,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巧妙的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模式,以小组为教学单位,采取情景式、抛锚式、互动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由于高中的英语阅读理解相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加大对阅读材料选择的重视,选择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加强对阅读技巧的教学力度
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教材每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阅读习惯,适当地选择合理的英语文章和考试真题作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阅读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渗透历年高考阅读中经常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词汇、句型和语法,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效的技巧和方法,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源头上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技能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重视课外阅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的选择标准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课堂资源的选择标准不同,英语阅读理解课堂教学选择的读物主要以考试真题为主,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阅读技能和技巧,而课外阅读在选材上则更加重视内容的题材和内容的丰富性,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教学工作,更是一定系统的工程。基于构建个性化阅读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提供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德学.小小的课堂大大的天地:论新课程视觉下英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新一代:下半月,2010(25).
[2]马铁立,马铁威.图式模式、语篇模式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71―01
英语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志之一,笔者在调查分析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时,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技巧的训练来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当今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快速而有效的进行阅读,就中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输入、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的主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
据笔者调查,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3到5年不等,调查显示初一(1)班和初一(2)班有80%和87%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认为英语阅读很难、很费时,对英语阅读很头疼,每次考阅读理解就是胡乱猜测,因而失分很多。而且还有85%以上的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有10%的学生偶尔读一些故事情节简单的阅读材料。
三、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内,也要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快速的阅读,为此我们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方面下功夫。
(一)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
初一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作一调查,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要求,遵循阅读材料以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选择标准为准则进行选材,并设计出恰当的难易适中的有层次性的习题,以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其最佳的情感状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阅读活动中去,以便做到有据可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1. 内容应有趣味性、知识性。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过渡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阅读和学习的习惯,而且知识面也很狭窄,阅读水平很低,他们往往关注的是熟悉的故事或简短的人物对话。因此,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还能扩大阅读量。
2. 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这样的文章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促进他们广泛地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3. 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随着阅读、学习的加深,选材时各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适当增加叙事类文章的比例,如叙述、描写等各种文体; 阅读材料可以是民间故事、幽默小说、生活琐事、科普文章等,力求内容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
1. 阅读速度。笔者认为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以抓速度为突破口,每周训练2到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5到8分钟为宜,在训练中不要过分强调准确率,重在速度,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当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规定的速度时,就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又要提高阅读质量。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也是阅读的目的。一些结构严谨、用词精确、词汇面广、逻辑性强的科普文章和理论性文章,应在理解的质量上下功夫,而这仅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是不够的,要解决阅读中的质量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的训练。
关键词:兴趣;词汇量;选材;指导;反馈;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7-1
一、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以外,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23万以上,八级应达到30万以上。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按照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
1.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量实践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有效、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就会自己主动学习。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可读性和真实性,同时要注意所选题材的广泛性、新颖性。
2.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经常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学生习惯了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英语文章后,在考试时遇到篇幅长,生词多的文章就不会畏惧了。根据这几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看,阅读理解材料篇幅长,信息量大,科普话题比较陌生,生词、长句、复杂句较多,学生普遍感觉阅读速度跟不上。因此,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能有助于学生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
3.课外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英语学习的最大难题其实是词汇,那么显然阅读理解的最大难点就是词汇量的缺乏,但是整天单纯背诵单词不一定可以提高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反言之,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最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和语境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词汇,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新单词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再巩固记忆,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对于积累词汇效果最好。
4.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多领域知识。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是我们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制约因素。然而我们单纯的课本知识是无法满足这一点的。大量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帮助学生接触到西方文化,了解风土人情,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
三、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要从中选读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如:《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2)英语杂志期刊内容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中学生英语》高中版、《英语学习》等。(3)英文小说或简写本能够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文字难度降低,且附有注释,阅读这些书以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并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丰富其英语表达。如:《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简爱》、《雾都孤儿》等。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笔者一般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知其大意。(2)准确地捕捉主题句能力。(3)巧妙猜测生词能力。要求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把握题目和文章的首位段落和各段落的主题句。课外阅读实际上是泛读,它的方法不同于精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故重点应放在快速地捕捉信息上。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后,笔者要求他们不要马上求助于词典,同时也不要养成坏习惯,在生词上逗留太久,以至于影响阅读速度。读完后,可以把这些生词摘录下来。阅读中学生也会遇到长句、难句,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分析长难句的方法,抓句子主干,然后再与同学讨论理解。读完后,学生需要摘抄优美的句子背诵,增强英语的语感。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叙述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短文时,应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据和论点等.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有计划的读后检查活动,以督促学生坚持这个习惯,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检查。(1)摘抄: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积累语言素材。(2)列提纲:列出文章的主题,框架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主旨大意、语言特点,写阅读感想或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概括能力。
阅读是学生运用英语的主要形式。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的“读”和“写”达到一定目标,明确了“读”的技能目标,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语言结构、篇章、作者观点和态度以及写作意图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
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看,阅读能力在英语技能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考试重点考查的语言运用能力。
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训练要提高阅读速度、培养整体理解的阅读和策略
二、 目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阅读能力被看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教科书中,阅读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平时的阅读课教学只停留在阅读材料的表层,缺乏整体规划,忽略了认识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些教师不理解或片面理解现代英语阅读理论,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再者,由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的传授、掌握和操练上,造成了以语篇理解、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
在学生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记一些词汇,无法快速感知句子结构和理解文章脉络,养成不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课文阅读没有兴趣,阅读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更谈不上阅读课外材料。在做成套英语试题时,他们也只是做“单项选择”题,勉强做做“完型填空”题,而阅读理解题就只能草草了事,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具体措施
1.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非常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备战考试,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所学的内容和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足够量的英语课文阅读,指导和帮助他们选择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选择简短精悍的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阅读技能的精心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及时指导和训练:
(1) 找key words和general idea 的阅读技巧。
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阅读,找出 key words 和 general idea,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 猜词释义的阅读技巧。
猜词释义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巧。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词释义,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确保阅读的时间和质量
阅读训练要有整体规划,培养阅读能力要有系统性,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制定一个定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天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进行自主阅读,结合所学内容并适当延伸,并注重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体会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4.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每周利用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和题材,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略读和跳读的基本技能。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另外,教师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1.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让学生乐于去阅读的第一步。同时,还要重视兴趣的保持,让学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让阅读形成一种常态化。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种类上花功夫,还要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常见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中创设情景对白等。同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在进行了“广播”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广播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然后形成一定的报告手册。此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定的英语阅读比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赛的范围不一定设定于整个学校,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进行.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准备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即可。
2.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尽量将阅读练习设计得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所选材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也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同时,因五年制师范生还不完全具备对英语课外书籍的选择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要帮助学生选择并利用好这些课外书籍。在英语课堂阅读书籍推荐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学生得到书籍后的阅读指导;其次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自我理解;最后要发挥好合作的作用,在班级中,可以通过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整合彼此的书籍,让最少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教师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自然增强了阅读兴趣。
3.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注重自我评价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除快速阅读外,还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课上课下的阅读应构成统一整体,而非各自独立。课下阅读应为课堂服务,为课堂知识再现提供模拟场景,同时又丰富课堂内容。课外阅读更多时间是在课外进行,学生需要在一定的课外阅读阶段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我评价的意义,评价不仅能找到自己的优点,更能让自己找到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内容。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阅读习惯上进行,阅读习惯则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安排上,看能否按自我计划完成阅读时间;二是要在效度上进行检查,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来评价自己。学生也可以通过小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利用同伴来进行互评,最后需要将评价结果报告给教师,请教师作出指导。
4. 扩充背景知识,增强阅读的敏锐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们教科书上的材料显得相对老化。因此,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甚至一些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中文报刊,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提高快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研究关注新闻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外语学习自主性是否有提升作用,同时关注对英语教学中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消遣性自然阅读实践有助于学习者自主性的增强和英语阅读成绩的提升,并促进了良好的自然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引言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阅读是培养语感比较好的方法,死记硬背产生不了语感,阅读理解打勾练习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读得多,语言现象接触多了,才能产生语感,这是国内知名学者黄源深教授对阅读在外语学习中重要性的精辟见解。尽管泛读或自然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认可,然而,据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了解,中国学生实际上在课外时间里读得很少,或者说,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量与其应该读的量之间相差甚远。国内学者张绍杰认为,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量不够,写作水平低,陷入了读写危机。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量偏少?笔者认为,当今,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方式极大影响了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方式。而新媒体时代如何继续保持和加强传统阅读方式和扩大阅读量?笔者以为,新媒体阅读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造成阅读碎片化和快餐化的倾向,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阅读方式,做到趋利避害。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使学生自主投身于泛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一定要继续保持下去;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尝试新媒体阅读,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培养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促进英语学习。而本质上是丰富学生的自然阅读体验,使自然阅读成为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
新闻英语报刊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强的特点,是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培养英语语感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其它教学措施都相同的情况下,以新闻英语报刊为主要课外阅读材料,持续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应试能力有无提高?多大程度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自然阅读习惯?笔者以某校英语专业大一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学期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试图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理论验证
1.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对于二语自然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阅读附带词汇习得效果研究上,研究结果大都表明,持续的自然阅读有助于加强词汇识记效果;而目前关于自然阅读对提升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所指的自然阅读材料包括常见的英文杂志与报刊等,材料后没有阅读理解问题;而附有阅读理解测试题(以选择题打勾练习为主)的阅读材料,在笔者看来,不适合用于自然阅读实践,因为,许多学习者容易陷入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本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自主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西方对英语阅读过程的研究时间较久,近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观点看,英语阅读教学应强调自读多读、加强词汇教学及背景知识教学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古德曼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鲁梅哈特(D.G.Rumelhar t)的交互作用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交互作用理论强调阅读理解即是文本信息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对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阅读不仅仅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同时加工的过程。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而自然阅读的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都广泛多样,有利于扩充学习者的内容图式。
2.课外阅读实践必要性。据笔者的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根据笔者测算,以某校英语阅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英语泛读教程》(高教社版)为例,1-4册的阅读量(词汇量)来看,泛读教材本身每一册的阅读量都在6万字以上,而第4册的阅读量达到了7万字;四册教材的阅读量总计接近30万字。如果按照课内学习时间与课外阅读时间1:2的比例来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应达到3小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应达到60万词左右的阅读量。以每周学习6天时间计算,平均每天用半小时左右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学习者除了学习教材外,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高效地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至关重要。根据笔者的调查,能达到上述阅读量的学生很少,而只有少数学生能保持消遣性阅读的习惯,许多学生陷入了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3.新闻英语报刊作为阅读材料的优势。新闻英语报刊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快”和“新”。所谓“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某一新概念的表达能很快地在当代英语报刊中出现,如:“人肉搜索”(human-powered search)、“医托”(hospital shill)等新词一经出现,它们的英语表达马上就能见诸于英语报端,这是传统教科书和一般词典望尘莫及的。所谓“新”,指表达新事物的英语新词大多是率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再流行于世的。另外,新闻英语的语言遵循新闻写作三原则,即力求报道内容的精确性、语言文字的简洁度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表现在措词上,报刊英语经常使用简短有力的小词;表现在句型结构上,报刊英语经常采用紧凑精炼的简单句,避免冗长复杂的复合句。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适合阅读的大众化文体,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非常合适。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研究思路。顾名思义,自然阅读附带的阅读任务以思考题为主而非阅读理解选择题,它强调阅读过程,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和保持阅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重阅读体验而非理解,似乎对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提升不具有针对性;而阅读理解测试则更倾向于强调阅读的效果,关注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率的提升。由此可见,两者在理念上有差异。
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带有很强的应试性,大量训练有助于对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的掌握;然而,其弊端是容易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大量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容易使学生陷入为了应试而阅读的误区,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所涵盖的人文知识的自然吸收,造成阅读倦怠。目前的阅读理解测试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当正确率比较低时,学习者的自信心易受打击,从而对阅读本身失去兴趣。
笔者假设,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将对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1)提升阅读速度与培养阅读技能与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应试能力。(2)扩大阅读量,增强自主性,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自然阅读习惯。(3)扩充词汇量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本研究主要关注上述第一方面,即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以实验前后两个班级的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分别作为前测和后测,检验笔者的假设是否成立。
2.研究对象。笔者确定某校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三学期(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实施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自然阅读实践,检测自然阅读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对象是大一新生,学习动力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足,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阅读习惯可塑性强;另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实行在固定教室早晚自修制度,利用晚自修统一开展自然阅读实践,便于学习者间相互交流与激励,有利于合作学习和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笔者选定一个自然班为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
同时,选定另外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除了常规教学外,利用晚自修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实验开始前,笔者对上学期实验班和参照班英语阅读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卷面平均分分别为60.8,60.1;标准差分别为8.67,8.12(表2),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表3)。另外,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班中能够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的学生都不多,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量普遍偏少,说明课外阅读都需要加强。
3.确定阅读材料。笔者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两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这两份新闻报纸时效性、新颖性强,其涵盖内容与题材全面广泛,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后没有附打勾练习(选择题),体现非应试性特点,以满足消遣性阅读的需要,目的是培养自然阅读习惯,减少打勾练习的负面影响(见表2)。
4.研究过程。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学期中,笔者都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同时笔者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同时,任课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两个学期的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实验班,任课教师提供英文报纸21st Century(纸质与PDF)和China Daily(PDF)给实验班,作为主要阅读材料,同时辅助以其它英文学习杂志,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修时间相互传阅,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每个学期持续16周,两学期共计32周;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推荐阅读数目,但区别在于,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不提供报纸给学生,学生自主购买或借阅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具体指定阅读内容,而是要求学生相互传阅这两份报纸,并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目的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用消遣性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英文报纸,并记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查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本,并组织学生相互传阅读书笔记本,交流阅读心得。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直接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生,也未明确要求学生购买相应报纸利用晚自修时间阅读,未做具体要求。
同时,教师对实验班的自然阅读提出以下要求:(1)利用读书笔记本,设计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2)读后撰写内容概要和读后感,并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评价报刊内容难易度与对阅读材料兴趣度;学生之间相互阅览彼此的读书笔记本,对阅读情况进行互评。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意识,从而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实验班学生实行集体晚自修制度,学生在室学习便于自然阅读的实施。实验统一在晚自修进行,每周有三个晚自修学生阅读新闻英语报刊。实验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根据个人兴趣度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类阅读材料,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监控自己的阅读。
从表2和表3得知,自然阅读实践实施前,实验班阅读理解平均成绩为60.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60.1,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一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一68.26)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后测一65.74),但是t检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明显(t=1.180,p=0.242>0.05)。这说明,自然阅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升,尽管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性并不显著。而在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两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二66.24)明显超过对照班(后测二59.78),t检验的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4.056,p=0.000<0.001)。以上数据说明自然阅读实践能促进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相比学习者自己寻找阅读材料,教师采取主动性,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习者,这对培养阅读兴趣起了关键作用。另外,本研究也表明,课外自然阅读实践不能完全抛弃附带产出任务,而记读书笔记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附带产出任务需加以重视。本研究也表明,学习者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与自主性总体水平与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经过自然阅读训练的实验班成绩逐渐超过对照班,同时,自然阅读实践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效果不一定明显,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实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四、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闻英语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的消遣性自然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长远来看,持续的自然阅读保证了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者的语感增强,在有成就感的阅读体验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本研究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即课外阅读实践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消遣性自然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成绩。本研究时间跨度长,关注自然阅读的过程监控,但是时间跨度长也使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非语言因素以及学习者在寒暑假假期期间的个体学习经历差异因素对阅读水平的影响并未考虑进去,后续研究可持续关注学习者个体学习效果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