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物化学重要性

时间:2023-12-18 11:16:37

导语:在生物化学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化学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生的学科,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伴随就业指导而生的一门课程。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认识自我、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是就业主体本身,因此对于解决因为大学生本身就业观念误区造成的就业困难有其根源性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次就业质量差虽然很多高校官方公布的就业率全线飘红,但初次就业率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每年统计初次就业率期间,是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最头疼的时候,要去一个一个追毕业生及时就业。可想而知,一定会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任务随便先找一个工作应付了事,这也随之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离职率高。

2.“人找岗位”和“岗位找人”现象并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到了每年的秋季或年后,就会有很多学生到处寻求招聘信息,请求老师同学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工作。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就业单位招聘信息,甚至托自己认识的老师推荐、找人。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呀,人需要工作,工作就来了。事实却是需要工作的人和需要人的工作并不能一一对应。这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岗位对人的要求与求职者对工作的期望不相适应,二者的对口性存在偏差。

3.离职率高很多学生刚走出校门,基本上处于一种懵懂、茫然的状态,完全对社会和自己的未来一头雾水,搞不清状况。有的是迫于学校压力随便就业,有的呢则是出于“自己长大了,不能再靠父母养着”的朴素观念先随便找一份工打着;在校期间老师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一般也会强调“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总而言之,他们对于所谓“职业生涯”不说一无所知,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数人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

二.就业困难背后凸显的大学生就业观念误区

1.专业选择盲从,随大流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未仔细考虑自己的性格、志趣,只要找到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草地签下了自己的一生。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不用花费太多心神,在短时期内的效率很好。缺点是无法根据个人的能力、特性作长远的规划。这种以进入能录取自己的学校、科系为目标的自然发生法,能暂时解除烦恼,但是在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性向、能力、个性与就业条件等因素之下,将来所面对的职业风险就比较高。许多大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后,要求改专业或者完全没有学习积极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没有进行自我分析和科学规划,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未来的职业导向、岗位要求等方面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准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学生完全无心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稍作了解就会表露出对专业不感兴趣,只是按照家长意愿做出的选择;有一些学生要求要转专业,但让他谈谈对两个专业的认识,却不知所云,甚至仅仅因为专业名称听着顺耳就要转过去,更遑论进一步对专业未来职业要求的了解了。2.就业主观性强,盲目随意(1)盲目跟风引发频跳槽正因为在专业选择上的随意性,进入专业后又没有端正态度,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学习和规划,认为毕业后自然应该有工作在等着自己,就会造成到虽然毕业但是并不能成为有效的“产品”,不符合行业要求,自然找不到工作。勉强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喜欢怨天尤人,对将要遭遇的种种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工作流动性大,这对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对社会的教育投资也是一种浪费。(2)追求高薪四处碰壁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选择”的时代,大学生如果没有周全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定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找工作时就会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哪儿热闹往哪儿挤,有一种随波逐流的趋势,没有紧迫感。甚至把“工作报酬”作为就业时最重要的参数。而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到底能为企业、单位提供什么,自己到底值不值自己期望的那个薪酬标准。在四处碰壁中也很少进行自我反省,长此以往,还会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不良情绪。3.职业期待和定位过高或过低(1)盲目自信、胃口高吊导致巨大落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盲目地追求大的自我发展空问、高的薪酬、好的工作地点等,其功利性明显,对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择业都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前景看好的行业,而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则少有人问津,人为造成僧多粥少,就业困难。(2)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就是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归根结底也是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能力。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就算在外力因素下勉强就业,也会有较高的离职率。

三.怎样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决上述问题

第2篇

[关键词]商务助理专业;电话营销实训课程;综合能力提升

[DOI]10.13939/ki.zgsc.2017.10.134

1 引 言

如今在国际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秘书人才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对秘书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人员不但是领导的辅助,更应该是领导的智囊库,秘书人员应该具备秘书专业基本技能以及更强的沟通、思考、处理信息、抗压、团队合作能力等。文章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助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文章阐述了在商务助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当设立的培养目标,进而引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成功案例――电话营销实训课程,以此来阐述该课程对商务助理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作用。

2 商务助理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与现状

商务助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应然目标。《秘书素养》指出秘书素养应包括秘书人员的综合素养、法律素养、智能素养、语言素养、人际素养、心理素养等,它们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工作能力却是一切工作能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是秘书人员的软实力。[2]《秘书实务》一书明确指出秘书必须具备灵活机智的沟通协调能力、敏锐干练的信息处理能力、持之以恒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可控的情绪调节能力。[3]可见现代社会对文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信息不断发展的社会,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中“电话营销实训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商务助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商务助理专业学生的现实状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专业与否,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目标迷茫,没有进取心。中职学生学习没有压力,自制力比较差。中职学生的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误入歧途。面对这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培养的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既有传统的课堂学习培养模式,也应该有打破常规的培养模式,因此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引入校企合作“电话营销实训课程”,通过与企业的真实合作、真实项目、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开设背景与现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2013年调整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新设校企合作办公室,修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强化运行管理,逐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年9月,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发起广州财经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由成立初期行业协会8家,企业76家,各大中专院校21家发展到现在行业协会8家,企业104家,各大中专院校22家,集团成员数已达134家。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新优势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电话营销实训课程也是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之一。早在2012年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与鸿鑫公司合作,成立了“鸿鑫班”,2013年到2015年与“麦格森公司”合作,成立了“麦格森班”。2016年至今又重新与鸿鑫公司合作,成立了“鸿鑫班”,安排商务助理专业学生采用集体轮训形式进行集中实训,集训时间为每班3周,学分为3个学分。为此,在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我们进而拓展到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上,学生第五学期到企业本部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安排客服岗位、管理岗位、质检岗位等,这就形成了普适化的工学结合阶段。

4 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

4.1 岗位要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商务助理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呼叫中心客户服务项目,企业通过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客户专员、质检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岗位。这些岗位的设置也向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包括:第一,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组员的沟通、与团队主管的沟通,并且在一个有效考评机制下,对自身的沟通能力有一个充分认识,并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第二,非比寻常的抗压能力。实训过程中学生感受最大的是压力,但是学生在一天天培训当中可以逐渐累积并形成相当敦厚的抗压墙;第三,团队合作的工作精神。社会工作讲求团队合作。本次培训分小组竞争,让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也会努力为团队利益去奋斗,从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第四,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且要让问题得到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解决,这个时候也是考察同学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应变能力的程度。第五,良好的竞争意识、达成目标感。企业永远都以目标的达成为生存根本标准。通过实训,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这点,并具备基本意识,对于未来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竞争氛围及考核标准,搭建良好基础。

笔者通过与学生交谈,摘录了以下一些学生的话语。

A学生说道:“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我接到的电话都是拒绝的,客户要么不接,要么说到一半就挂电话,一天下来打了100多个电话,能说上1分钟的只有10几个客户,那个时候我心情非常低落,可是经过几周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我每天都在进步,拒绝的电话少了,我也懂得如何调控我的情绪”;B同学说:“以前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说一句完整的话,因为我总是利用QQ表情来表达我想说的话,现在感觉自己说话流利多了,实训过程中通过话术的演练和与客户的对话,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C同学说:“企业老师每天都给我们设定小组目标,我们组员要互相帮助以达到目标,同时我们组和组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每天要拼业绩、拼客户成功率,这让我学会了合作与竞争”;获得“优秀管理人员”的D同学说:“刚开始管理的时候,我管得很严格,我总是把业绩不及格学生看作敌人,认为他们拖了后腿,我每天都责怪他们,后来发现业绩并没有因为我的责骂而提升,我改变了自己的管理方式,我认真地分析业绩差和业绩好的同学的个性特点,对业绩差的同学给予技术指导和精神鼓励,后来我发现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

笔者通过这些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商务助理专业学生能力特别重要,对商助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沟通、组织、合作、竞争等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4.2 工作内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学生礼仪修养的提升。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4]在商务助理专业中,礼仪课是一门必修课,礼仪既包括内在修养,也包括外在表现形式。

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学生礼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话礼仪、称呼礼仪、形象礼仪。下面以电话礼仪为例。本研究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2012级到2015级商务助理专业为调查对象,在课程实训前与课程实训后发出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300份(实训前与实训后各一份内容一样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40份(实训前与实训后各一份内容一样的问卷内容设置),得到问卷后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编测量表。量表分为接听电话、拨打电话、转达电话、遇到突发事件四个维度。其中接听电话维度包括接听方式、接听记录方式、接听话语方式、接听形象要求等题目;拨打电话包括拨打时间空间选择、通话时长、通话要点等;转达电话包括转接电话、代接电话、礼貌传话等;突发事件包括拨错电话、电话掉线、无法深入接听等突发事件。统计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实训后,电话礼仪得到显著提升,具体可见下表(部分测试结果)。

可见,通过3周的电话营销课程实践以及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力教导,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学生电话礼仪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5 结 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商务助理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式人才,不但应具有商务助理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综合能力和素养。作者通过本次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电话营销实训课程对培养秘书人才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能为中职学校商务助理专业提供相关参考借鉴资料,推动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研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建红.文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职业技术教育,2004(24):41.

[2]赵毅.秘书素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生物化学 易混淆字词 辨析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学好医学生物化学,对于医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际应用和参加资格考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学生在意识到学好医学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后能投入^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期望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中,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若不加以区分,可能影响学生对于一些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结合笔者10年的教学经历,将医学生物化学内容中的易混淆词语和知识点辨析如下。

一、易混淆的字

1. 必需的“需”。医学生物化学中,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讲解中涉及的必需氨基酸、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以及脂类生理功能中提到的必需脂肪酸,这3处提到的必需都是指必须需要,强调其对于结构或是正常机体功能的重要性。这里的“必需”进行词义拓展的话可扩充为“必须需要”,含有不可缺少之义,强调其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错误写成“必须氨基酸、必须基团和必须脂肪酸”,这样都是不正确的,未将概念中强调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理解。

2. 谷胱甘肽的“肽”。谷胱甘肽是机体内重要的三肽,其还原型的存在能保护红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个名词将其化学本质进行了揭示,是体内生理活性多肽。但学生在学习中易将其错误的写成谷胱甘酞。“酞”是有机化学词汇,是一个分子的邻苯二酸酐与两个分子的酚缩合的衍生物。其常用词组为: 酚酞、酞菁、酞量计、酞花青、酞氨酰。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化学本质完全不同。这种错误不仅仅出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别期刊出版中也有出现,如《****农业科学》杂志2011 年第16 期,篇名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文中,“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酞合用祛脂效果更明显。”其中的“谷胱甘酞”一词有误,应该改为“谷胱甘肽”[2]。

3. 血氨的“氨”。血氨是指体内代谢产生氨及消化道吸收的氨进入血液所形成的,在机体内处于较为恒定的动态平衡中。血氨的代谢是医学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临床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也是历年来资格考试的热点内容。但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将血氨中的“氨”误写为铵或胺。三者区别如下: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铵是一种原子团,它必须出现在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如氯化铵;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而在医学生物化学讨论血氨指的是代谢中产生及消化道吸收的氨气,之后通过运输主要在肝脏合成尿素排出体外,所以“铵”和“胺”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二、易混淆的词

1. 肽键和肽链。这两个词均来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肽键指的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它是一种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主要维持一级结构的稳定;肽链指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等化学键连接后所形成的线性链状化合物,部分小分子量的肽链已经具有生物活性,如仅有三个氨基酸形成的谷胱甘肽,九个氨基酸形成的催产素等。这两个名词应主要注意其形成方式和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进行区分,才不致混淆。

2. 结构域与亚基。结构域与亚基也出现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结构域出现于蛋白质的3级结构中,是指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3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2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而亚基出现在4级结构中,指4级结构中的每一条具有独立3级结构的多肽链[3]。这两个名词应只要注意它们存在于哪一级结构中,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3. 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是医学生物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反应物、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含义却相差很大。生物氧化指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要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满足生物体所需的能量的过程;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内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使其极性和水溶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4]。它们的反应过程当中都有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却不同,生物氧化针对营养物质,生物转化针对非营养物质。生物氧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满足机体需要;生物转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使非营养物质的极性和水溶性增强,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对于部分有毒物质的毒性能减低或消除。分清两者的反应物和生理学意义,对这两种机体内重要的生理作用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尿素和尿酸。这是两个在代谢中产生的终产物,但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物质的代谢。尿素是氨基酸分解代谢中产生的氨在肝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经过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水溶性强,随尿排出体外,是体内血氨代谢的主要去路;尿酸是核酸分解代谢中嘌呤碱基代谢的终产物,水溶性差,若体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超过0.48mmol/L时,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引起痛风症。识记两者要分清其产生的代谢途径不同,水溶性不同及体内浓度升高产生的效应不同。

以上是笔者在医学生物化学十年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情况及学生在参加历次考试中容易混淆的字和词所做的部分整理,这些字和词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成绩。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区别和强调,帮助学生进行正误间的辨析,相信对于学生的医学生物化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避免部分低级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6-67.

[2]任辉,张洪娟.生物学期刊中易混淆的字与词辨析[J].中国期刊研究,2012,23(5):889-891.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生物化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1-0101-01

生物化学课程是现代众多学科的研究基础,在现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显得极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否该种教学模式可使中职院校学生从“知识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吸收”,突破课程学习的瓶颈。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最终对中职生物教学实践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开始逐渐形成,不断推广。该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在完成某种任务中学习和掌握某种技巧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习者达到“意识与形式协调统一”,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的开放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以最终目的为导向,采取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在教学中除了可以达到预期获取知识的目的,还可以使学习者拓展思维、摆脱固定模式的束缚。

2.任务的互动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无论是生活、学习或是工作中,无不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闭门造车”即使技术再高超,能力再强大也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是如此,互动的沟通学习交流方式可以让每位学生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3.时间观念的培养。任务教学除注重任务完成外,还伴随时间限制。这种模式给任务接受者产生非语言的效果,对于其责任心、时间观念的培养都极其有意义。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于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需求以及任务教学法的独特性,将二者结合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其实早在2007年,赵凤琴就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她以152例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课前一周就将任务布置。实验组学生依据布置的任务进行上课发言,组间讨论。课程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相综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均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蔡玉华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她以220例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化学课程选修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解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以自行学习,上台授课的方式开展第二学期的学习。反之,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学习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开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干预组在学期末实验技能、期末考试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突破了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否适用于中职院校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化学知识零散、枯燥、概念繁多、极易混淆,在中职院校学生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任务教学法给学生学习制订计划,以小组讨论、上台授课等方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趣味授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生物化学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知识基础性强,点扩散面的扩散范围广。比如对于单纯的蛋白质结构而言,可扩展到基因、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极为有限,教师的知识也无法完全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学习。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无意识地就会获取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角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中职院校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同学,以同龄人独特的视角更易于所传播知识的快速融合。任务型教学法以开放性强、互动性高、知识面广的特点是近期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热点。且众多研究也表明,任务型教学在生物化学学习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针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以任务型教学法传授知识更易于接受,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中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因而,本文研究提出可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蔡玉华,杜江,胥振国.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10):1410-1412.

第5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55-04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问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要从分子水平上才能解释,同时,生物化学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药物疗效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因此,对于医学生而言,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掌握与否不仅关系到其它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与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密切相关,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但由于该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化学结构、繁琐的代谢过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使之成为医学基础教学的难点课程之一,教学效果不佳,“生化=神话”已经在历届学生中广为流传。关于如何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进行了以下几点教学探索与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取舍

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大分子物质如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各种代谢途径间的联系和调节;分子生物学基础即遗传信息的表达;重要器官正常代谢过程以及异常代谢时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联系。教师除应全面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外,在授课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合理设计和规划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优化教学效果。

与医学不同的其他一些专业比如食品、化工、农学等也开设了生化课程,不同专业的生化课程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对于医学生物化学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医学与临床的联系,反映医学特点,适应医学发展。如对于“物质代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适当精简大部分物质繁琐的代谢过程,把重点放在讲解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以及与临床的联系。以酮体代谢为例,只对酮体生成的过程作以简单说明后,重点讲解酮体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以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酮体酸中毒?另外,以前对“分子生物学基础”这部分内容只做简单了解,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这部分也要增加教学内容,比如与肿瘤生长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等这些医学研究热点问题都应让学生掌握。当然,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精心选择的医学临床实例要与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使得学习走向“误区”。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其进展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充实新内容与新观念,及时摒弃陈旧内容,将临床最新研究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注意前沿新知识的补充,搜集反映最新学术进展的文献资料,精心阅读生物化学原版英文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向学生们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肿瘤标记物的应用、乙肝的最新治疗方法等,紧跟学科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

2教师医学知识储备

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生物化学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应该明确生物化学在医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单一的本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应该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储备,只有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其它专业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对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对致病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如在讲酶原激活和同工酶的生理意义内容时,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结合起来,解释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可以为医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关键是要大量阅读与医学相关学科的书籍,收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资料。除必须通读医学教科书外,还应大量翻阅医学期刊及专著,查找与生物化学联系的病例分析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只有教师不断地获取知识充实自己,并能灵活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的课程,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采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医学院校 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82-02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学科,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领头学科。医学生物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是成为医学院校各层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手段以及新药研发等的重要方法。医学生对生化实验技能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对其他生命类学科的学习。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进行生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探索,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想法。

一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不同专业,并且有本科、专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因此,在实验课时的分配、实验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适应社会对学生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将实验课程从以往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离心、电泳、层析、分光光度等主要的实验技术,以及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实验技能。适合本科生及以下的学生。第二层次增加了提高性实验内容,实验难度大,时间长,部分实验需要两次实验课才能完成,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该层次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三层次是带有研究性质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可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两个与各自方向有关的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二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结合板书、实物和模型展示进行,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满堂灌”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现在的课堂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声、像、动画和动态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采用在实验前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流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其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接受。

三 紧密结合临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人类而言,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与体内异常的生化环境改变有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分子水平探讨病因、阐明机制、作出诊断乃至基因治疗都需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医学生在刚接触生化实验课时大多认为生物化学与临床关系遥远,因此学习动力不强。我们在每学期生化实验课的开始就强调生物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上,才能为临床异常的生化改变进行解释、诊断和治疗。如新生入学体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为什么要做这个指标?该指标有哪些临床意义?学生的兴趣立即上来了,此时再跟学生解释谷丙转氨酶测定用的是转氨基反应原理,学生会产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愿望,无形中使他们自觉投入到生化实验的学习中去。作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师,应将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医学融会贯通,使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 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外时间(如晚上或周末)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并且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 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以往生物化学成绩以理论考卷定论,这导致有些同学平时不重视实验,不认真做实验。现在我们改革了生物化学成绩的计分方式,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7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结合实验操作、报告书写、回答问题、出勤等几个方面综合考核,每一项都具体量化指标。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按照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教师当场评分。实验分数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虽然操作较繁琐,但能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技能,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采取以上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学生参与生化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本校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提供了保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引用新的技术手段,以期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张宇辉、李云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30~631

[2]陈瑜、吴世卫.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7):223

第7篇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足够地重视实验课。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大多侧重于加深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项目单一,学生对实验课缺乏积极性,而且实验整体安排缺乏系统性,实验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表现在:

1.1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的实验过多。

1.2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实验前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不仅告诉学生实验项目、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及实验步骤等,甚至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的结果。学生不用思考,就更谈不创新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生物化学实验的改革

2.1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建设一个设备先进、条件完备的生物化学实验中心。从体制上提高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地位,重视实验师资的培养,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稳定实验技术人员,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实验教学队伍,为实验室的开放,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

2.2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验证有关结论、规律,它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实验、设计性等实验的基础。“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掌握生化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系统地介绍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色谱技术、离心技术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提取等5类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这5类实验中筛选出6个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实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索氏提器分离粗脂肪,酵母RNA的提取及组成鉴定,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泳仪、离心机、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等常见生化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学会正确书写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因此,验证性实验的开设为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3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综合研究素质培养。

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得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使选题既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兼顾各专业特点,我们筛选出了鸡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测定、酵母核糖核酸的水解及其产物的鉴定两个综合性强的实验。每位同学对实验进行设计并交设计实验方案报告,教师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对实验方案作适当的修改,学生自行作好实验准备工作。如鸡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测定实验,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分部盐析法和离心机使用等实验综合而成。学生经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事实证明,综合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以综合性实验题目整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自然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4加强自主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

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培养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试剂、自主安排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进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全面经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每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研素养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独立实验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践表明,加大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投人,改善实验条件,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陈旧观念,改革实验内容,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既抓好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又充分利用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等措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余瑞元,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周楠迪,史锋,田亚平.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8篇

【摘要】: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它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与基础学科和各临床学科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将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医学生物化学病案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病案式;教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称生命的化学,它是以生物体为研究对象,主要应用化学的理论、技术及物理学、免疫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命本质的科学。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主要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以期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化学机制,为诊断、防治疾病做出贡献。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及疾病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理解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复杂的化学结构、繁琐的代谢过程构成了生物化学教学的主体,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致使课程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感到高深难懂。 故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1]。

1 病案式教学法

病案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一病例进行描述,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这些特殊情况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习者构建一个广泛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重点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早期接触临床的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病案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有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案例将一些似乎微不足道、没有逻辑、抽象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临床疾病的知识的掌握理解。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代谢篇教学是特别适合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2 实施病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各个学科乃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学习基础课的宗旨主要是为临床服务,因此在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以临床实际为切入点,恰当地将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血糖时引入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治疗方案,再如介绍芳香族氨基酸代谢时,可以介绍苯丙酮酸尿症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能感受到生物化学是和自己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进而鼓励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因此,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病案式教学法,可以形成一种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活动,并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他们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增长点”。 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

3 医学生物化学病案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3.1 联系医学基础课与临床知识起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医学进入了基因(或DNA)水平研究。基因信息传递涉及遗传、变异、生长、分化等诸多生命过程,也涉及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问题。因此,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应运而生,将医学发展推动到全新的“生物医学”或“分子医学”的时代。DNA重组技术、各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DNA、RNA自动化测序等仪器的问世促使测序手段日益快捷,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使生物化学渗透到基础医学与I临床各学科,以至出现不少边缘学科,如分子生理学、分子药理学、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毒学、分子肿瘤学、分子神经精神病学以及分子寄生虫学等。这些学科既有自身的研究范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整合的趋势,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医学基础课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还没有学习到,所以对病例的选择原则上应从临床常见疾病出发,比如“糖代谢与糖尿病”、“脂代谢与高脂血症”、“氨基酸代谢与高血氨及肝昏迷”、“核苷酸代谢与痛风症”、“胆色素代谢与黄疸”、“胆汁酸代谢与胆石症”等。这些疾病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同学们带着想要了解疾病、获取相关知识的渴望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3]。

3.2 更新教学计划,以适应病案式教学的实施

为了解决课时紧张、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还应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计划,使之能够适应病案式教学中新增的病例讨论的环节。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由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及专题篇 4 个模块组成。由于现在是实施病案式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病例的引入多集中在物质代谢及调节内容中,其他几大篇章中尚未引入病例,所以主要针对物质代谢篇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所以增加了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的部分内容,抽出部分时间介绍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理清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解决课时少而内容日益增多的矛盾[4]。

3.3 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模式

我国医学生人数众多,师资相对匮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网络的逐渐普及深入,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网络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汇集了大量资源,因此网络教学能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李冬妹,黄瑾,潘泽民. 深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 农垦医学,2009(06)

[2]殷冬梅,沈勤. 医学生物化学中多元教学模式的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09)

第9篇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显示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因素,均可对医学院校护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针对上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困境的思考,建议学校可采取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便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结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寻在课程学时偏少、畏惧心理、等多种负面影响因素,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思考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学科目之一,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1]。但显示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收到抑制,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对生物化学的一线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学时偏少

随着目前社会和护理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教育不仅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等多门新型课程,还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生物化学方面的课时也越发紧张,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董芳娟[2]的研究报告显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2.64%,有56.41%的护理专业学生能大部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而在2013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1.10%,而能大部分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仅为32.13%,两年的大部分掌握学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报告指出学时的缩减程度与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学时缩减程度越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越低。

1.2学生的畏惧心理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且还具有知识架构庞大、复杂,知识点众多等特点。学生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将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降低[3]。

1.3教材混乱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尚未对护理部门统一规划教材,而是教师或学校自主选择教学教材[4]。这种情况下,学校一方面可能会使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导致教材虽然贴合院校实际情况,但存在教学内容删减较多,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满足护理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学校使用传统教材,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基础知识点经典等优点[5]。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知识点落后、教学知识结构庞大、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较大等缺点。第三种情况是学校选择权威性外校编纂的教材,可能会出现与本校实际情况不符、教学专业偏差性较大等缺点。且教学教材混乱,也会导致教师对教材只有粗略的了解,上课时讲的内容还是原来教材或老师认为经典教材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6]。

1.4教学方法固定

中国绝大多数院校现行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缺乏新意,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对于此,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或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低等因素,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并未有明显的体现。一项关于生物化学影响因素的研究[7]指出的,有43.8%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内容难学,有53.1%的学生认为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感觉到学习吃力,这真实的反应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困难矛盾。

1.5师资不平衡

优秀的师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社会对护理的轻视和对医学的重视。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将优质教师投放在医学专业教学中,护理专业分配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学质量不佳或偏向行政管理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2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向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课期间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对此,建议:(1)在第一次上课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生物化学对其日后工作和考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取例向学生讲述生物化学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重视。(2)教学最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处进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言的进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3)利用大家熟知或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出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利用女生的减肥心理引出脂代谢的相关内容,以及利用“夜盲症”“败血病”引出维生素的相关内容[8]。

2.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学生能熟练进行护理操作为主要目标。且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也是以“实用”和“够用”为度。基于此,建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性不大的内容进行简略讲解。如此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第二,学校还可以打破教学上固定的教学顺序,现教学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等静态内容,在教学物质代谢过程与调节机制、能量代谢等动态内容,最后再进行肝脏的生化特点、肝功能的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到人体脏器功能的内容。调整授课进程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序,提高其学习效率[9-12]。

2.3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因此,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的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学校可引进多种适宜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出讨论的教学模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及疾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利用痛风症的致病机制讲解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利用其治病机制讲解核苷酸代谢的相关理论,利用“三高疾病”讲解营养代谢物相关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3]。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生物化学内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利用动态图形直观的表现出现,简化学生的教学内容,利于其理解和记忆。

2.4归纳总结法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还比较零散,但多个知识点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时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完全串联起来,了解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课程完成后,老师可借助知识点关系网图,将三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进行领悟,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其次,知识点关系网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绘制一次知识点关系网相当于将生物化学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14-16]。因此通过知识点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点关系网图。

3小结

生物化学教学是医护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对其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分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显示,现在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存在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多种教学困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建议学校通过利用多种措施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归纳总结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作者:蔡洲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田野,吕学儒,李树香,等.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19):2018-2019.

[2]田野,吕学儒,赵蕴珍,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材改革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29):3294-3295.

[3]金国琴,姚领爱,胡海燕,等.本科护理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建议[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3年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5-28,148.

[4]杨平,王成杰,许晓宇,等.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5):390-391.

[5]吕会茹,李姣锋,牛小艳,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应用探索[J].全科护理,2016,14(17):1827-1829.

[6]夏春梅.基于认知理论的医学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7.

[7]杨晓云,李桂芝,杨晓,等.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6):868-869.

[8]师忠芳,袁芳.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64-2965.

[9]丁珍珠,金瑞华,郑洁,等.护理专升本教育形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28-230.

[10]施文艳,陆璐,王以薇,等.高职护理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45-246.

[11]李彬,陈永春,刘昆,等.开设医学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17-1119.

[12]梁树才,尹丽,李先佳,等.PBL在医学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896-899.

[13]刘松梅,彭永祥,周新,等.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诊断》课程中的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2):1219-1222.

[14]尹丽,于海英,蔡智慧,等.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5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