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1:16:38
导语:在辐射防护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海洋;仪表;防爆防腐
中图分类号:TH76 文献标识码:A
1 对仪表设备防爆管理工作的分析
1.1 关于仪表常见的三种防爆原理的分析与研究
1.1.1对易爆气体的控制。
正压外壳型Ex p是在指保持其内部的保护气体的压力大于其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压力,阻止IF外部混合物进入的外壳。它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流通到正压壳内的保护性气体一般使用净化空气或者惰性较强的气体,同时保证箱内的气压比箱外的气压稍微高,然后把仪表安装在这个密封的箱子中。这种仪表防爆技术经常被用于现场的正压型控制柜以及一些开关设备中。
1.1.2通过控制易爆区域的范围来实现防爆。
隔爆型Ex d指的是内部压力的承受能力能够大于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同时能够起到阻止爆炸时产生的明火四处扩散从而影响防爆的外壳。这种方法的具体原理是:当电气设备内部在其呼吸作用的影响下会使得周边的混合气体进入到设备当中,一旦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点火源这时就会因为设备内部的承压力小于爆炸压力从而引起爆炸,由于设备的封闭能力更强,当爆炸发生时就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在隔爆外壳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外壳的承受能力,要能够保证能够承受因爆炸而产生的巨大冲击而不至于外壳破损,同时隔爆外壳在进行接合时其接合处要能够保证其应能阻高于爆炸时产生的火焰和危险高温时,让壳内的易爆混合气体产生巨大的爆破力。但是在爆破壳的制造、安装以及设备维护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误差。爆破壳是由各种不同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在零件的使用时存在着一些连接处的缝隙,这些缝隙将会成为爆炸产物的通过路径,从而点燃设备周围的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
1.1.3通过控制引爆源的方法进行防爆处理。
通过使用安全栅的技术,把提供的现场仪表的电能量控制在不足以引爆的火花,同时又能够控制仪表表面的温度使仪表的表面温度不会引然爆炸气体。所以在一些防爆的处理方法中,这种方法是最为可靠的,其安全性能非常的高。总线技术、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技术常常在平台仪表技术中得到使用。
1.2对海洋的仪表常见的防爆标值的说明
在海洋平台的仪表防爆标志是对一个设备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的说明,以II型隔爆设备,其安全等级为C,温度组别T6,其防爆标志是ExdI-ICT6.
2 对海洋仪表设备防腐维护工作研究和分析
在海洋环境中,其环境非常复杂,在海洋大气中有大量的盐雾根据相关标准它的腐蚀等级为极强型的腐蚀环境。易燃易爆以及一些腐蚀性的混合气体会跟随着气流进入一个密封能力不好,通风能力较差的空间当中,在温度高低变化时会在设备仪器的表面产生附着和冷凝;通常的电子设备的PCB板都会采取绝缘漆作为保护膜的方法进行保护仪表的表面,从而达到增强仪表表面的防腐性能。由于电缆连接的地方和过孔由于加工原因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中,这些地方是腐蚀性气体的主要侵蚀点,如果补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导致线路的短路现象。而这些情况又是非常隐蔽的,这些原因会导致整个系统系统发生故障甚至瘫痪。
所以,我们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这些方面,保证酸性气体不在这些地方存留。在对仪器仪表的选择上要把仪器设备的防护等级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要关注仪表的存放箱柜的防护等级等,针对这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要做好严格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这些仪器仪表都是运用电子技术生产加工而成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但是出于对仪表的散热和安装以及维护的方面考虑,这样就无法达到完全封闭的防护等级,一般情况下在设备的设计时会考虑到设备的散热处理,但是由于仪表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非常小,其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不会超过仪表的限制温度,因此,我们采取将小孔不完全封闭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酸性气体进入仪表设备中,但是仪表端子等一些设备无法实现完全密封,及时可以实现密封器密封的等级也相对较低,这样就只能避免酸性液体对仪表的损害,对腐蚀性气体却起步到很好的作用,其主要部位就是对PCB板的保护。
解决方法:我们在对PCB板的保护时可以采用设置保护膜的方式进行保护,就是在PCB板的表面涂上一层耐腐蚀的涂料,通过这层涂料来隔离腐蚀性气体直接对PCB板进行腐蚀破坏,使用这种方法不可以使表面具有抗冲刷、抗渗透、耐湿变等性能,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时间。第一,我们选择松香水作为原料进行涂刷,这种材料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同时方便了设备的维护工作,但是松香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酒精是导体,不满意完全干燥时容易引起设备的短路,而且在松香全部干燥以后会在表面形成细小的裂纹,使得保护的不够全面。第二,选用绝缘漆作为涂刷材料进行加膜处理,但是其厚度较高,如果表面处理不彻底清理也容易出现分层的情况,而且其操作较为麻烦,同时给今后的维修与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严格操作方法,尤其是对一些非常小的仪表插针要仔细进行保护,毛细现象会使其内部吸入液体,从而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嵇春艳,李良碧."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J].船海工程,2012(06).
过量的x射线会破坏人的肌肉组织结构,引发机体病变。机体组织中的活细胞会被电离辐射杀死,失去活性,容易产生以造血机构损伤为主的放射性疾病。放射性损害程度与受照射剂量、受照时间、照射面积和受照部位、受照个体与组织细胞的放射敏感率以及射线的能量等多种复杂因素的有关。主要损害如非照射急慢性放射病、放射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血象异常、呕吐、头痛、皮肤损伤等现象,严重时可使患者诱发皮肤癌、白血病、放射性白内障等,妊娠期的妇女如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易造成胎儿致死、致畸、严重智力低下等。
对于医护人员,按照规定他们会在治疗时穿上防护服,或是围铅围脖、带上铅眼镜等用以屏蔽射线。病房外的群众主要依靠机房阻止射线向外泄露而免受不必要的剂量照射。因此,做好X射线防护情况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对医院的放射室进行防护情况的检测。
由于治疗时各个病人情况不同,所需剂量不同。治疗时诊断机发射射线能量的不同,曝光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在测量应采取相应的仪器进行监测,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在选择相应的仪器时,我们要考虑不同辐射仪器的测量原理,仪器的技术参数(如:能量响应、响应时间、测量范围)等因素。
在辐射剂量监测中,由于探测器的探测原理不同,其所探测的范围也各有差别。当前用于医用X射线防护检测的探测器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电离室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和半导体体探测器。
电离室内气体的分子与射线发生作用,产生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一个正电荷离子组成的离子对。电离产生的离子向四周自由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电子和正离子可以重新复合,形成一个不带电的分子。但如果在气体探测器的两极加上电压,两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场,那么电子和正离子就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正负两极漂移,被高压极和收集极收集。
常见的电离室主要由两个不同电位的电极和一个保护电极组成,安置在以一个灌有一个大气压左右的特殊气体的体积中。两个电极,一个加以所需高压,称为高压电极(或称阳极);一个接地,称为收集极(或称阳极)。为了使收集区域的边缘电场均匀,确定灵敏体积,也为了更好地收集灵敏体积内所形成的电离电流,在高压电极和收集极之间需要设置一个保护电极。当用电离室探测器监测射线照射时,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电离室室壁产生次级电子。产生的次级电子使电离室内的气体电离,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收集极运动,并被收集极收集,形成电离电流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
闪烁体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辐射的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探测辐射的,这些物质称为荧光物质或闪烁体。闪烁体探测器主要由闪烁体、光学收集系统、包括反射层、光电倍增管以及给光电倍增管各电极供电的分压器组成。当射线进入闪烁体中,会被闪烁体中原子(或分子)吸收,吸收能量后的原子(或分子)在退激的过程中产生光子,光子到达光阴极并在光阴极上打出光电子,这时候的光电子十分少,之后被光电倍增管各级不断倍增,最后形成电流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
半导体探测器,是在本征半导体内添加“施主杂质”或是“受主杂质”,用以提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在半导体两边加上一电压,形成一块探测器工作区,也叫灵敏区。当射线进入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时,与半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就向两极作漂移,收集电极上会收集到相应的电荷,进而在外电路形成电信号。在半导体探测器中,射线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所需消耗的平均能量约为3eV,而气体电离室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消耗的平均能量为30eV,因此半导体探测器比气体电离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好得多。
当电子在靶附近通过时,被靶核的库伦场减速时,电子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相等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这种射线称之为韧致X射线。医用X射线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产生X射线。目前我国医用X射线诊断机的常用电压范围主要在100kV~200kV之间。X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生成效应。这三种效应中前两种的医用X射线诊断机占据了市面95%左右的份额,所以在检测医院辐射防护过程中选择仪器设备也主要考虑这两种作用类型。
在过滤轻微的情况下,韧致辐射的分布较宽,封值一般出现在Emax/3到Emax/2之间。目前我们接触到射线机基本是在150kV的条件工作,由此可知出来的射线能量的平均值应该是50kV~75kV,因此在选择辐射检测仪器时应当充分考虑仪器的能量响应域。
目前桂林市核与辐射监督室经常用到作为医用X光机辐射防护检测的仪器主要有451P型X、 、 射线巡测仪、BH3103B型 - 剂量率测量仪、6150AD 5/H型高灵敏x、 剂量率仪按照前面辐射探测器的分类,451P型X、 、 射线巡测仪属于电离室探测器、BH3103B型 - 剂量率测量仪、6150AD 5/H型高灵敏x、 剂量率仪属于闪烁体探测器。
在能量响应方面,451P可以测量大于25keV的 、X射线和大于1keV的 射线,而且在30keV~1MeV之间能量响应的偏差在€?0%范围内。BH3103B型 - 剂量率测量仪可测量36KeV~3MeV之间的射线,并在36KeV~3MeV能量范围内响应的极限偏差15%。6150AD 5/H型高灵敏x、 剂量率仪,可响应45keV~2.6MeV之间能量的射线,并在45keV~2.6MeV能量范围内响应的偏差在10%范围内。综合各仪器给出的能量响应范围和能量响应的不确定度,451P、6150AD 5/H能量响应的范围较宽而且能量响应的不确定较小,比较适合医用X射线机防护中剂量的检测。
在剂量率测量范围方面,451P、BH3103、6150AD 5/H均没有给出剂量测量范围,但都给出剂量率范围为。451P的剂量率测量范围为0~50mSv/h;BH3103剂量率测量范围为0~100 Gy·h-1;6150AD 5/H剂量率测量范围为1nSv h-1~ 1000mSv h-1。在这方面主要考虑各个探测器剂量测量的下限,所以415P、BH3103、6150AD 5/H灵敏度都较高,都较适合医用X射线防护中检漏型测量。
关键词: 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辐射防护
320排螺旋CT是医院开展疾病诊断工作的重要设备,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型医疗设备,其诊断技术水平较高。为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医院对维护保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院内维护保养人员应在短时间内修复设备并做好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以便提升设备的应用效率,同时避免因检查所带来的身体辐射伤害[1]。现将对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研究报道如下。
1 320排螺旋CT的应用现状纵观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当前本士生产精密医疗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约70%由国外企业所供应,导致国内在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工作时主要依靠国外的技术力量,因此出现了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费用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以320排螺旋CT为例,其是目前医院采用的最精密的X线成像设备,在扫描成像过程中,X线会在人体内发生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给人体带来电辐射危害,但是,其适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检查,因此,需要展开对设备的防辐射管理,尽可能减小辐射影响,提高设备的临床应用效率[2]。
2 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意义2.1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20排螺旋CT在现代医院的各项诊疗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采用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有利于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320排螺 旋CT是一种精密度、功能性很高的医疗设备,若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维修,则容易导致一些不可逆转的损耗,致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与此同时,若能够提前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进行充分的维护保养,则能够保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及诊断效果,减小设备对人体的辐射影响[3]。
2.2 降低医院的成本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始终都将成本控制作为管理目标。在医院的成本控制活动中,医疗设备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经营所需要的大型医疗设备数量越来越多,性能质量越来越高,而这些大型医疗设备普遍存在造价成本高、维护保养支出大等问题,若能够做好对设备的提前保养和故障问题防护工作,则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突发故障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320排螺旋CT的维护保养和辐射防护
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 设提供支持[4]。
3 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院的经营管理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竞争化发展,大部分医院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在采购、管理医疗设备时采用企业管理理念,但缺少对设备的专业化养护和管理。医院在应用320排螺旋CT中亦存在重使用、轻质量管理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对设备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重视
320排螺旋CT是医院常用的大型医疗设备,其拥有专门门独立的机房及使用管理机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辐射影响,加之每家医院所拥有的设备数量并不多,导致医院的CT室一直处于高频使用状态,存在对320排螺旋CT重应用管理、轻保养管理的现状。
3.2 缺少专业的维护和管理人员
320排螺旋CT具有造价及精密度高等特点,常规的医疗设备维护知识和维护措施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该设备的故障等问题,但事实上,医院对此类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的养护仍参照对普通医疗设备的养护标准,相关从业人员甚至对设备结构等的认知不够清晰,且医院缺少对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3.3 设备的保养方式单一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虽然已经逐渐拥有一系列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部门门和管理人员,但是在具体的维护管理工作中却仍采用传统老旧的观念和方式,导致无法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养护需求,如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仍采用聘请第三方展开事后维护的方式,即只有当设备出现故障后,才会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管理,这不仅无法保障设备的使用效率,还会导致设备的损耗严重及维修成本偏高。
4 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有效措施4.1 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重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院应扭转重使用、轻管理的理念,将机械设备的保养管理纳入医院的常态化工作中,为各种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专门的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条例,同时在医院的成本造价中为医疗设备的养护和防辐射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能够自.上而下地提升全院对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如要求320排螺旋CT室的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照设备的操作规定,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及开展对设备结构功能的再学习和再应用工作[5]。
4.2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机制
建立、健全320排 螺旋CT的维护保养和辐射防护机制主要是指各医院都能够基于自身的诊疗水平、诊疗规模等,制定设备使用的详细规章制度,如制定医院CT室的日常维护机制,要求每天7:30开启设备,在使用设备时,启动设备自检程序,若发生异常,则不可强行操作,应及时通知设备工程师,做好设备的故障检查和维护工作;为设备设定定期保养的时间和内容,如要求每月10号为设备的保养时间,展开对设备的数据库处理、各个安全部件的检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等;此外,在设备的养护中,要求遵循“多种维修养护方式整合应用”的原则,即需要根据设备所出现的事故问题,制定最灵活、科学的维修方式,在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保障正常诊疗工作的展开。
4.3 培育专业的设备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技术人员,
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影响医院对320排螺旋CT维护保养与辐射防护优劣的重要因素。医院应开展对320排螺旋CT技术人员的培训,在院内组建一支专 业的设备保护人才队伍;此外,开展对CT室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是要求医师能够谨慎开具CT检查的申请单,避免患者一次性接受辐射的剂量过高, 另一方面是要求CT室的技师能够写清检查的部位,对非受检部位进行必要的掩盖和防护。
综上所述,不论是着眼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医院都应该做好对320排螺旋CT的维护保养和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基于医院320排螺旋CT的应用管理现状可知,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辐射防护管理尚不容乐观,-方面受到了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等的限制,另-方面受到了医院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影响,这一现状不利于设备的可持续应用发展。我们参照国内外医疗设备的养护和管理经验,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养护管理机制,将320排螺旋CT的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此外,我们也在为能够培养一批属于自家医院的医疗设备人才而努力,以便尽早实现对320排螺旋CT养护维修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冯美燕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J].医疗装备 ,2020,33(5):76-77.
[2]梁立义.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应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探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5):174-175.
[3]朱垫.医疗设备辐射超标的电路整改方向研究[J].日电器,2019(8):93-96.
1.1辐射场内床边操作
介入放射工作不同于普通的X射线隔室操作,它属于床边操作,即介入操作者在X射线机下的诊疗床边操作,第1术者一般距床边辐射区不到0.5m,身体完全暴露于辐射场内。
1.2累计曝光时间长
由于病种不同,手术复杂程度不一,因此每台介入手术的累计曝光时间也不相同,一般为20~30min左右,最短者为3min左右,最长者可达几小时。
1.3射线工作条件高
由于很多介入手术的部位是实质性脏器,所以使用射线工作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相对高于普通的透视或摄影。
1.4辐射屏蔽防护难
由于射线装置本身固有防护设施少,在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操作者必须使用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等物品进行屏蔽防护,但由于防护用品过重,手术时间较长,对介入手术者是个挑战。
1.5受照剂量大
由于介入治疗比传统X射线诊断复杂,难度大,因此患者和操作者受到的皮肤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比传统X射线诊断的大。
2国外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2.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部分介入治疗手术中,受到辐射照射的皮肤和眼晶体可以接近或达到的剂量水平:白内障达到1Gy以上,皮肤脱毛、红斑达到5Gy以上,皮肤水泡达到10Gy以上,皮肤二次水泡、坏死、溃疡达到20Gy以上。ICRP85号报告中建议:当患者皮肤最大累积剂量在1Gy左右(多次重复操作)或3Gy左右(单一操作)时,应记录其剂量值、照射部位和照射范围;同时还对所有预计皮肤累积剂量最大达到3Gy以上的应随访10~14d[4]。美国的Miller等[5]称,部分介入操作中有6%患者的辐射累积剂量超过5Gy(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辐射剂量)。Mooney等[6]报道,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时患者皮肤剂量高达4.6Gy。有些人曾报道过一次介入放射学操作患者皮肤剂量最高达到43Gy[7-8]。比利时的Deierckx等[9]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2.86Gy,肝动脉造影术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08.26Gy。
2.2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
国外推荐的防护措施有:①质量保证。包括设备质量控制、对患者和操作者应有剂量监测措施,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剂量值在约定的管理目标值以内。②降低剂量技术。有报道称,使用改进的持针器装置和一次性灭菌无铅手术悬垂帘均使介入操作者手部的受照剂量显著减少[10-11]。Nicholson等[12]报道,在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用0.35mm厚的铜做滤线器可使患者的皮肤剂量下降58%。Nikolic等[13]使用脉冲透视后使2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的卵巢吸收剂量和皮肤吸收剂量比连续透视分别减少了1/2和1/3。Mooney等[14]采用数字荧光透视设备和影像冻结技术使患者剂量下降30%。Pecher等[15]使用路图和保留透视的最终图像技术,可使1208例血管性介入操作者剂量下降61%,患者剂量下降17%。Xu等[16]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使用ROI透视技术可降低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剂量。Miller等[17]通过剂量分散技术使患者皮肤表面最高剂量(PSD)下降的同时也缩小受到最大剂量照射的皮肤面积。
3国内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3.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晚,介入手术的工作量约为国外的20%。但随着介入放射学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不断增加。余宁乐等[18]报道,省级介入手术者的年均工作量为355例,单次介入手术者防护服外胸腹部的最大剂量值为0.35mSv,则预计年剂量最大值为124.25mSv。宣志强等[19]报告的介入操作者年有效剂量平均值是普通放射工作者的6.38倍。赵智慧等[20]报道的介入手术中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大为1097.00mSv。赵红胜等[21]通过介入设备自带的剂量监测系统发现3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累计曝光时间为2h,入射体表总剂量达到11Gy,患者的平均受照剂量值为1.86Gy。黄润玲[22]报道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μSv/次;指部剂量均值达752μSv/次;经皮胆道引流术和肝动脉栓塞造影2项手术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均值分别为1098、1027μSv/次。有报道称,有多数介入操作者在操作时不戴铅眼镜,直接裸眼操作,造成放射性白内障[23]。综合上述,介入操作者和患者的放射防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至少6万多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工作,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由于对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不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有些单位没有把从事介入工作的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更谈不上辐射防护。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①介入操作者放射防护意识淡漠,甚至空白,医院对放射防护管理不重视。有些医院对介入诊疗的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介入操作者的防护不到位,对患者的防护更置之不理,错误地认为虽然每次患者受照射剂量较高,但因接触次数少而没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防护。很多医院的介入操作者并未被当成放射工作人员对待,更谈不上辐射防护控制措施。②设备良莠不齐。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有胃肠造影X射线机和数字减影(DSA)X射线机两种,而数字减影X射线机才是介入放射学专用设备,部分市县级医院目前还在用胃肠造影X射线机来进行介入放射诊疗,导致介入放射学诊治患者受到较高剂量照射。③专用防护设备和设施配备不足。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单位在介入治疗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介入诊疗活动,个别医院未采用专业的介入手术等影像设备进行介入诊疗操作,没有给操作者和患者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等。④介入放射工作者的放射专业和防护知识缺乏。介入放射学从业人员来自临床各个科室,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对电离辐射存在的危害和防护原则了解。⑤预防性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多的防护问题。个别介入诊疗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介入诊疗项目时由于不知或不及时申报审批,致使预防性监督管理未到位,错过设计介入诊疗项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时机,致使选址、布局、屏蔽设计等防护措施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辐射防护安全问题;机房内无关的其它杂物随意堆放较多见,造成机房使用面积变少,无形中增加了室内散杂射线对人员的受照剂量。
3.3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我国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具体如下。张良安[24]对介入辐射防护提出的建议有:①制定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的标准、规范;②对进行较复杂的介入手术患者尽可能给予剂量监测,至少应详细记录能进行溯源剂量估算的信息。③建立培训和资格制度,对进行介入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只有当他们具备了相关的辐射防护知识并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对如何做好介入操作者的防护,胡益斌等[25]就介入操作者的辐射防护有如下建议:①严格操作规程。②充分利用设备的自有防护设施。③充分利用辅助防护用品,操作者必须要穿好铅防护衣、围好铅防护颈套,戴好铅防护帽和铅防护眼镜,不图一时的轻松和方便而损害自身健康;张继勉等[26]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对射线衰减很高,铅衣为88.6%~91.1%,固定防护设施床上铅屏为96.0%,床侧铅帘为97.0%。④选用合适合理的曝光模式。⑤尽可能使用低的管电压、管电流和小照射野的面积。⑥提高插管操作技术和诊断水平。⑦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对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张志兴等[27]提出的对策有:①加大监管力度。②使用专用的介入设备。③使用防护效果好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④加强患者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照射。⑤加强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郭锐等[28]提出的介入放射学的管理建议有:①资格准入制度与学科定位。②病房建设与操作技术。介入科室必须向市级以上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对防护性能差且没有带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应不予许可;缩短诊疗时间和提高操作技术均能减少放射剂量。③职业归类与安全培训。介入操作者应归类于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范畴,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才可从事该项工作。④监督管理与职业健康监护。熊中奎等[29]提出了一种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学习为主,职业进修培训为辅的放射卫生防护和安全教育体系模式。
4结语
通讯作者:贾强
【摘要】 目的 监测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及病区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γ辐射仪测量的17次患者治疗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及病区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结果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计算,笔者所在科室工作人员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工作3.8小时;病区环境中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为0.58μSv/h,计算得一般公众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结论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辐射安全性
A Study on radiation safety of ward environment during 131I ablation therapy for thyroid cancer JIA Qiang,HE Ya-jing,MENG Zhao-wei,ZHANG Gui-zhi,TAN Jia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30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onitoring the level of γ-ray's radiation dose rate of our ward and area after therapy with large dose 131I,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process and identify the influence to the environment.Methods To analyze the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which were detected with γ-radiometer in where the ward one meter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our department 24 hour after therapy of 17 group patients.Results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21.71 μSv/h in the ward, the staff can work 3.8 hours per day in this radiation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of our country.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0.58 μSv/h in the walkway of our department, the common public can stay here about 7.17 hours.Conclusion It can guarantee our nuclear medicine staff's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in the permitted dosage range thoroughly if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after 131I ablative therapy, while the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of our department's environment is relative safety.
【Key word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Radioactive iodine; Radiation safety
关于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问题报道罕见[1]。通过收集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大剂量131I清甲治疗前后患者病房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等资料,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应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用于指导以后临床工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自2006年7月~2009年9月实施首次大剂量131I清甲且资料完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住院患者46例,男性13例,女性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状癌38例,滤泡状癌8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46.26±11.71)岁;服用131I剂量为80~200 mCi,平均(122.72±23.71) mCi具体详见表1。
1.2 主要仪器 核工业总公司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3007K-A型袖珍辐射γ辐射仪测量辐射剂量率。
1.3 方法 本科131I治疗病房每间10~15 m2,安置病床2~
表1 DTC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x±s)
3张,病床之间用铅屏风屏蔽防护。患者住院行131I清甲治疗后24 h,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水平,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允许剂量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每次测量病房内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同时,监测病房外走廊、医师办公室和护理站的γ辐射剂量水平,亦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应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方差不齐者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析行χ2检验或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病房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及与服131I剂量关联性分析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最小为6.29 μSv/h,平均为11.12 μSv/h,对患者服131I剂量时与服131I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的γ辐射剂量水平绘制散点图(图1),行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2.2 病区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水平比较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外环境(走廊、医师值班室、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同时监测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病房外环境与本地剂量率水平比较
不同环境辐射剂量率比较,其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2.3 病房内外环境辐射安全性分析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射线工作人员规定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 mSv(2 rem),任何一年不超过50 mSv(5 rem);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0.1 rem)。(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0.1 rem),则某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0.5 rem)。
根据上述我国现行标准,结合本科实际工作情况,一年按12个月计算,每月4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时,按以下公式计算本科核医学工作人员于病房工作日允许剂量、小时允许剂量及日允许工作时间:
日允许剂量83.33(μSv) (公式1)
小时允许剂量11.9(μSv) (公式2)
日允许工作时量 (公式3)
按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值21.71 μSv/h计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连续工作3.8小时。同法可计算出一般公众(包括本科非核医学工作人员、相邻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等)在本科非病房区域活动日允许小时数。由于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与本地比较其辐射剂量率水平无明显区别,而走廊辐射剂量率水平高于本地,按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值0.58μSv/h计算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在病房工作安全性的探讨 DTC术后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其发射出的γ射线进行防护[3,4]。笔者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后24小时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相关分析示服131I剂量与测得的剂量率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3.2 病区环境的辐射安全性探讨 本组资料显示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2,0.510>0.05),可认为其内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安全。而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应用131I治疗DTC辐射防护,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60号出版物指出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附加目的是“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确实具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应基于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三类照射建立的防护体系,按照实践正当性、防护最优化以及个人剂量限值的通用原则来评价防护措施。放射性核素131I现已广泛应用于DTC患者术后清甲及转移灶的治疗,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后,其放射性也会对医务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其防护也应引起医务人员、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人体内131I的监测有两种手段,一是直接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1)用甲功仪直接测量甲状腺中131I的放射性计数,并推测其活度;(2)用整体测量仪测量全身的131I的活度;二是排泄物样品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测定尿中131I的比活度及总量,根据131I在尿中的排泄规律推算体内的活度。前者更灵敏、简便、快捷,并容易被受检者所接受,但缺点是表面污染物(如:人员体表及工作服等表面污染等)对测量结果干扰大,因此,测量时要求被检测者体表无其他放射性污染。张志东等[3]报道按照时间、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和采用屏蔽的方式分别应用γ辐射仪检测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率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上述防护措施后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
参 考 文 献
[1] 管昌田.利用131I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转移.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7,11:164.
[2] 张丹枫.医用X射线防护技术管理.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69.
现将1999―2004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及防护监测、体检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个人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1]。采用北京核仪器厂生产FJ-427A型微机热释光剂量仪, 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热释光剂量探测元件为中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生产LiF(Mg,Cu,P)粉末,将其封入直径为3mm、长度20mm
塑料管,剂量探测器外壳为长方形塑料盒。 热释光剂量元件经退火处理(240±1)℃ 15min后,受测人员工作时在外衣左胸前暴露位置配戴剂量盒,配戴周期为2个月。本底值采用同批退火处理后的个人剂量探测器存放于实验室内与到期回收的剂量探测器一同测定,测定结果扣除本底值。仪器由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进行质量控制。
1.2环境监测
工作场所及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用美国Victory公司生产450P型X、γ监测仪;有用线束输出量用RD-98,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生产、测试位置及评价标准按《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等要求进行。
1.3体检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除常规检查外,尚包括神经内科、眼科裂隙灯及特殊检查。
2结果
2.1不同年份个人剂量监测
从表1可看出,1999―2004年共监测6 776人次,集体剂量当量为11 459.41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999年的1.98mSv/a,最低为2001年的1.36mSv/a,其中95.29%的受测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这表明我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较低,防护较好。年剂量在5~15mSv有249人次,占受监测人次数的3.67%;15~50mSv有70人次,占受监测人数的1.03%;未发现年受照剂量达50mSv者。从1990年起人均年剂量当量逐年下降至2001年的1.36mSv/a[2],之后徘徊至在1.70mSv/a左右。
2.2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
从表2可看出,受照剂量当量最大的是从事非密封源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为12.71mSv/a,其次是从事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为3.10mSv/a。非密封源放射工作人员中80%年剂量>5mSv,甚至超过20 mSv的平均年剂量限值[3,4],说明现场辐射剂量水平较高,防护条件较差(表2)。
2.3各级医院X射线机防护性能
对112台X射线机进行了立或卧位和环境剂量监测,全部符合卫生标准者定为合格。从监测结果看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X射线机防护性能差别很大,乡镇级X射线机的防护超标情况尤其严重,见表3。
2.4透视防护区、有用线束照射量率监测
本次共监测了51台立位透视防护区和34台卧位透视防护区。超标X射线机主要是200mA以下的机器,有用线束照射量率合格率为80.39%。这些机器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初投入使用射线机,部分球管老化,防护铅挂帘破损,见表4。
2.5环境剂量监测
共监测65台X射线机,监测项目中铅玻璃、控制定均合格,机房门外超标5台(7.6%),机房窗外超标2台(3.08%)。
2.6健康体检
放射人员自觉症状中头疼头晕、易倦乏力、记忆力减退所占比例较高,尤以放射工龄长者居多,<10年与<20年工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皮肤损伤主要表现在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肤皲裂、指甲纵嵴等。B超检查显示为少量脂肪肝,胆囊赘生物。个别人心动过缓。
表6可见,随着工龄增加染色体、晶状体阳性率增加,10年以上3个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类医院比较,仅2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放射人员晶体浑浊有提前的趋势。
表7中非密封源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率均较高,与表2中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一致,与密封源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南通市1999―2004年共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6776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70 mSv/a,明显低于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的1/10,略高于全国监测的结果[5]。依据ICRP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及ICRP 60号出版物的建议,把剂量当量限值的1/10定为记录水平,南通市受测人员的95%均在记录水平以外。说明南通市放射工作单位和个人的放射防护工作做的较好,但仍有少数工种受照剂量较高。我市非密封源主要是气灯纱罩生产,手工操作,仅有工作服和口罩,硝酸钍半成品堆放较多,人员工作时间长,造成个人剂量较高。核医学中ECT分装、标记、注射过程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大,至使人均年剂量稍高,应加强个人防护。医用诊断中介入的广泛开展,使少数放射人员受照剂量增加[7],一些原非放射人员(内科、泌尿外科、肿瘤科)的加入,使职业受照人员范围扩大,而他们大多未纳入放射人员管理。
我市医用诊断人员中,乡镇医院放射人员健康状况较差,多为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已近30年工龄且机器防护及个人防护均较差,血常规异常和晶状体浑浊比例较高,自觉症状明显[6],应加强其健康监护工作。市级医院放射人员虽占比例大,但防护条件好,几乎全为遥控或隔室操作,个人剂量和体检异常率较低,早期参加放射工作且相关体检指标异常的人员均已退休,是个人剂量下降和体检达标的主要原因。
不同工种中非密封源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率最高,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相一致,但其他项目异常率很低。从业女性30岁以下居多,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对射线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但该厂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数放射工龄不满5年,给健康监护带来难度,也使一些重要健康指标难以继续检测。
核医学中介入人员虽个人剂量稍高[7],但各项体检指标均较好,主要是防护意识强,个人防护到位且放射工龄相对较短。目前加强非密封源、介入人员及乡镇医院放射人员健康监护应作为防护工作的重点。
我市基层X射线机使用单位以200mA X射线机为主,辅以小机型隔室透视,总体防护较差,与武国亮等[8]调查相似。经过前期的综合防护改造达标率较高;大量的放射专业学生充实放射队伍,使我市的个人剂量、辐射防护、健康体检达到较佳状态。近年来机器性能老化,防护设施破旧变形,再加上医院改制等,基层医院总体防护水平明显下降;另外监测机构仪器设备更新,检测精度提高,检测项目增加,也使原来已合格项目检出超标。
有用线束照射量率超标多数为过滤厚度不够、过滤铝片丢失或根本就不安装过滤铝片,导致防护平面超标。
周围环境剂量超标以机房大门和窗外为主,其原因是各医疗单位在建X射线机房时,未能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机房布局不合理,后虽经防护改造合格,但先天不足,且现已变形破损,改造已成当务之急。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① 应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执法力度,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② 对放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严格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③ 对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及时更新X线机。
④ 重点加强非密封源,如汽灯纱罩生产过程中硝酸钍的控制和防护。
4参考文献
[1]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桑军阳,马玉兰.南通市十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2000.7(17):2015.
[3]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4]荆禄伟,张示成.1997-2002年枣庄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3):192.
[5]张良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剂量水平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2.12(增刊):6.
[6]胡利丰,董文骏.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04.13(1):60.
关键词:B超定位 肺癌 辐射 临床价值
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居民已居肿瘤死亡首位。肺癌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肺活检在肺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然而,各种活检术等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不尽相同,选用何种方式更合适呢?我们探讨两种肺活检方法对肺周围性肿块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入住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9岁到86岁,平均年龄62+2.4岁,胸部CT检查明确肺内周围型肿块,肿块最大直径2cm到10cm(平均5.3cm),肿块距壁层胸膜距离0cm到3cm(平均1.4cm)。其中CT定位29例,B超定位20例。
1.1术前准备:全部病例术前均做胸部CT检查,全部符合周围型肺内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经B超探测均能看清楚。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等均正常。全部无穿刺手术禁忌症。
1.2穿刺方法:不同组别用不同的定位仪器测出病变位置,确定中心点或取材部位,测量该部位距胸部皮肤最近点,皮肤上做标记。测量标记点距取材部位的进针角度及距离。然后根据病灶的位置,患者取相应,常规消毒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脏层胸膜,选择合适的活检枪,已确定的位置、角度进针至距取材部约2.2cm处(因活检针自动弹出距离为2.2cm),嘱病人屏住呼吸,扣动扳机,拔出活检针,打开切割槽取出活检组织,将标本置入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如获取标本不满意,病人无明显不适,可重复活检2-3次,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
2.结果
2.1判断标准:取得成形标本为活检成功,无标本或仅为血水则活检不成功。病理结果有特异性为阳性结果,坏死组织及非特异性改变为阴性结果。诊断准确率=标本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同组别获得有效标本例数。
2.2 CT定位组共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2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6.6%(28/29%);20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7例,鳞癌5例,恶性肿瘤6例,非小细胞癌1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9.0%(20/29%);诊断准确率71.4%(20/28%);8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2例,慢性炎症6例,阴性率分别为27.6%(8/29%);假阴性率6.9%(2/29%)。
2.3 B超定位组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1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0.0%(18/20%), 13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1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1例,恶性肿瘤1例,非小细胞癌2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5.0%(13/20%);诊断准确率72.2%(13/18%);6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1例,慢性炎症5例,阴性率分别为30%(6/20%);假阴性率5.0%(1/20%)。
2.4 并发症:CT定位组出现并发症共4例(13.79%),B超定位组出现并发症3例(15.00%),其中CT定位组和B超定位组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20%)分别约6.9%(2/29%),5.0%(1/20%);术中或术后出现咯血(咯血量小于20毫升)分别约6.9%(2/29%),10.0%(2/20%)。
2.5 统计学意义:2组间的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经皮肺穿刺术作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病变的诊断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采取CT导向下穿刺活检术是肺癌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而CT引导下活检的辐射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CT检查引起的照射可能会增加致癌的风险,特别是对辐射敏感的儿童。一次胸部CT的检查约相当于300张胸部X射线平片的剂量【1】。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在诊治的过程中需反复多次行胸部CT放射线的检查。目前的医疗环境下,CT医疗照射防护已成为涉及广大公众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每项CT检查必须适合个性化病人。辐射防护的原则是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剂量限值。正当化要求是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应具备的共同责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其他能满足诊断需求等检查方式【2】。由于CT导向肺穿刺活检需要经过定位,体表标志的放置,活检针的调整和固定,活检后针位的了解以及穿刺拔针后并发症的显示等诸多过程,CT反复多次扫描产生的大量射线无疑给受检者带来不必要的辐射【3】。而对一些靠近胸壁的肺部肿块,B超能准确显示周围性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实时监测,操作时间短,经济方便等特点,可为靠近胸壁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并且穿刺部位无需暴露于放射线下,避免了放射性损害的优点【4】。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严格选择病例,定位准确,熟练掌握经皮肺穿刺的操作技术,经皮肺活检术在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意义重大。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经皮肺活检术在定位方式的选择上,根据本次调查结果,CT定位组及B超定位组均有准确、高效、安全、实用的诊断价值,但B超定位组还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损伤、患者易接受及易普及等CT无法比拟的优点,是靠近胸壁肺内肿块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伦踪芳亟待加强CT扫描辐射剂量的监管医疗装备 2011第7期 1002-2376(2011)07-0056-02
2. 吕士涛 张艳芳 李立群CT扫描技术与放射防护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7月第7卷第7期 1672-8270(2010)07-0055-02
关键词:人防工程 结构设计 质量监督
在我国,随着人防“平战结合”的方针的深入、平时功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防工程走进了各大城市的建设中去,如日常常见的很多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进而人防工程的修建逐渐成为各地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针对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要点,抓好施工质量,搞好质量管理对提高工程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国家财产紧密相连,它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与人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提高人防工程的主体施工质量是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1 人防结构设计的注意要点
1.1 人防荷载取值标准
人防荷载取值要根据当地人防部门根据国家制订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中的公式计算或规范查表来确定。在进行设计时可采用《理正人防工程结构设计软件》来对顶板、侧墙和无桩基底板的人防荷载进行计算。再进行计算时,对战时可能出现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爆炸的荷载作用取大值,这样既能够确定各构件人防荷载在范围之内,也能使所有构件的等效静荷载值满足结构的要求。
1.2 地下室的构造要求
在《GB 500382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对人民防空地下室的构造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我们结合构造和受力要求,对一些主要构件的参考尺寸作出规定:对顶板来说,6级顶板取值须大于等于250mm,对于顶板梁来说,其跨高比一般在7~12之间,由构造确定合理的截面尺寸判定标准和梁面通长筋;对于防护单元隔墙和密闭隔墙来说,通常取250mm;对于外墙和临空墙来说,经过计算后决定,一般通常不低于300mm;对于底板来说,当地下水位较低时,需要验算平时荷载和战时荷载分别控制下的计算结果,二者取大者;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则不再由人防控制。总之,人防构件的结构厚度首先应该满足早期核辐射防护的要求,然后还要满足工程的受力要求。
1.3 关于顶板配钢筋值
按照战时的要求进行计算取值,因为此时要求的配筋率最大,能够满足顶板的韧度要求。顶板钢筋可按0.25%的配筋率进行贯通配筋,支座筋量少的部位可进行非贯通筋数量的增加,但要使底筋和顶板贯通筋的间距和位置协调,方便拉结筋的操作。
1.4 口部防护和平战转换设计要求
口部防护的设计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设计防护密闭门与消波系统,该部分主要由建筑和通风专业来完成;②设计墙体,主要包括出入口通道内部的临空墙、隔墙、门框墙等;③设计孔口的其他构件,主要包括风井、防爆波电缆井、防倒塌棚架、通道等。
2 人防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防工程的特殊性,其质量管理体系也是由较为专业性的团队所组成,然而现有的一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缺乏人防工程的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人防工程的设计专业性较强,现有的专业设计人防工程的设计单位较少,而非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掌握的人防工程设计知识参差不齐,进而造成人防工程设计问题较多。
其次,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主体施工要求较普通地下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方面也有一些差异,如门框墙的浇筑方面,人防门框墙施工中在固定墙体模板时严禁采用对拉螺栓杆措施、结构构件的拉结筋设置方面等等均需要对人防专业知识较为了解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监督。
再者,我国现有的人防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监督机构,在人员配备方面,还有人防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检查上,都不能很好地与我国近几年人防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布散、专业性强,对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将不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3 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要点
3.1 加强质量监督、加大监管力度
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是保障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手段,而强化质量监管力度则须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现如今的问题在于如何运用法律、法规,如何强化人防工程的重要性,严格把关,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督体系。
3.2 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管行为
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监管行为,第一,认识要深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要不断的完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第二,要规范质监行为。从质监申报到竣工验收备案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第三,关于人防设计图纸,我们采取的是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签字责任追究制度,对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防护结构安全及人防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等情况进行技术审查。总之要充分认识人防工程所能带来的巨大作用与意义。
3.3 努力抓好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人防工程的竣工验收,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直接关乎着建设项目能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是不是能够让工程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中规定的任务,符合设计竣工标准,如文中提到的人防专业性要求方面等;②初步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与批复、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与批复等文件档案资料齐全;③认真完成屏蔽、密闭等性能检测与各设备系统试运行测试及消防等检测,检测结构不得出现违背各项规范或标准的情况;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设备安装单位及质量监督机构对各项工作验收完毕之后,都要给出质量检查报告等。
4 结论
总而言之,人防工程的结构完整性及日后投入使用能够带来的巨大收益是与良好的健全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分不开的,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研究与解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性会逐渐的凸显出来。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人防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戴冰法.人防地下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福建建设科技,2008(1).
【关键词】放疗中心;人性化设计;医院建筑
1 引言
放疗中心是放疗科在空间属性上的概念,它是利用各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治疗机、人工放射核素治疗机或各类加速器等产生的不同种类和能量的光子束或粒子束来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场所。由于放疗中心建筑功能属性较强而且内部还会产生高能辐射,因此目前大部分放疗中心都是放置于地下,其内部环境相对较为阴暗闭塞,不利于医生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前来放疗中心就医的不少为患癌病人,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相对较为脆弱,因此应该在放疗中心的设计中应该做好人性化设计。放疗中心作为医院系统的一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放疗中心只是设置功能空间用房,要在放疗中心实现人性化设计,还应设置一些必要的人性化用房。由于一般患癌病人的责任护士或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对病人宣教教育,或者需要和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放射治疗的事宜,设置宣教室不仅提供了为医生提供宣教工作的场所,同时也保护了病人的私隐。对于现代医院建筑,一般医生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处相距较远,往返可能时间较长而且还可能因为上下班交通高峰而造成诸多不便,出于交通拥挤和时间紧迫,一般的工作人员在中午都会选择留在医院。随着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放疗中心也应该加设一些相应的空间用房以满足人们需要,用此有条件的放疗中心应设置医生休息室,方便放疗中心内部医生的休息使用。由于模拟定位或者放疗之前需要更衣,放疗中心在设计中应该设置更衣室。我国部分放疗中心没有设置更衣室,导致病人更衣不便而且不利于病人的私隐保护。更衣室靠近治疗室和模拟定位室,在设计时应要适当增加面积,以满足无障碍的要求,有条件的话内部应设衣物柜方便病人摆放衣物。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时随着放疗医学和社会环境发展而变化,在设计中应把握好放疗中心特点和时代需求才能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3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放疗病理的认知环境的设计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认识自身情况,从而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病情。许多患癌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在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会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厌世暴躁的情绪。放疗中心走廊大厅等处设置一些亲切简明的宣传画,或者设置壁挂电视等给病人传播相关的肿瘤病理和治疗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病人对自己病情和治疗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减少医生的宣讲教育工作负担;其次是人具有标志识别的能力,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空间状况,如果处在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环境,人就会变得茫然和焦躁。大型放疗中心内部科室众多,流线较为复杂,应该做好标志导向系统的设计,以方便病人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寻找要去的场所;最后是放疗中心是会产生辐射的场所,在辐射区要有明显的防辐射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回避以免误入辐射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因素较多而且一般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中,这些人性化的设施设计应该要做到多层次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在放疗中心进行治疗部分人行动不便或者年龄偏大,因此要重视放疗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满足这些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在放疗中心中应该设置扶手,辅助有需要的人扶持行走。在病人卫生间设置坐厕,相应增加辅助拉手抓杆。在病人卫生间厕位适当位置中还应该设置挂钩,以方便部分行动尚且方便而且处于输液状态中的病人在使用厕所的时候挂吊瓶之用。目前不少医院放疗中心中的等候区设置的座椅都是钢制品,虽然钢制座椅造型优美易于清洁且耐久性好,但是触感冰冷。病人对于温度的敏感性比较强, 因此这些座椅会导致病人身体不适。因此放疗中心应该提供触感温暖材质的座椅或者给钢制座椅配备触感温暖的坐垫为宜。由于放疗中心内部放疗设备需要设置配电水冷机房,这些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因此应该在这些用房做好隔音降噪的设计工作,为放疗中心的医生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5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装饰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内部空间环境是病人直接体验的场所,空间环境质量会直接的引起病人的情绪变化。放疗中心的整体装饰应该色彩淡雅美观大方,有条件的话应该增设放疗相关的艺术作品,以给医生病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愉悦情绪,同时也可增加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病人要通过一条较长的迷道才能进入到大型重混凝土浇筑的密闭放疗室,迷道应该宽敞明亮并装饰有轻快的艺术图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病人的闭塞和恐惧感。治疗室是病人接受放疗所在的场所,由于治疗物质是辐射,放疗是无创无痛无麻醉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病人都是处于清醒的状态。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放疗的时候都是仰卧的姿势,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面对着天花。因此为了改善病人在治疗中的视觉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应该做好天花的艺术装饰设计。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放疗中心治疗室在装修都是采用轻钢龙骨挂纸面石膏板,这种单调的天花会增加了病人压抑情绪。国外大部分的治疗中心都经行了艺术的装饰,一般采用天空风景灯箱,以减少放疗室内部空间的压抑感和改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视觉心理感受。
6 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医院在整体设计建设上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但是对于放疗中心这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中尚存不足。通过上面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计,从而为医生病人创造一个美观大方舒适便利的工作及就医的放疗中心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耿德勤.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