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时间:2023-12-19 10:29:46

导语:在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第1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及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一)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三)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四)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四)筛选得出绿色建筑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 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第2篇

关键词:房屋设计;绿色建筑;理念;环保

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时展的主题。人们越来越懂得注重保护环境和建造节能环保建筑,房屋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深入人心,它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绿色建筑概念及特征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即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负荷,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造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在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污染,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大大减少了建造过程中和建成后建筑本身的能耗,具有不浪费自然资源、不污染自然环境的特点。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节约环保,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再次,健康舒适,为人类工作生活营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做到了节能环保与自然发展的统筹兼顾。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策略

2.1 建筑的选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经过对建筑所在地周围地质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所在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使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既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各种资源,又不损害自然环境,还要考虑到周边的交通便捷,大量可利用的现代基础设施等等,为绿色建筑的建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要重点加大对天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的运用有降低能耗的作用,可以减少建筑内二氧化碳的的排放,在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可以将其用来发电,热水,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等等。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以起到节能损耗的作用,可以构造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采光通风策略

绿色建筑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光与自然风,将两者运用到采光通风的设计,可以降低因人工照明等带来的能源损耗,为建筑居住者提供舒适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例如,在建筑的外墙方面,可以选择运用透明度较高和传热导性能较低的石材装饰,可以同时增加外墙板的热反射和减少墙体对室内的热辐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幕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干挂石材幕墙,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的热传递,减少因夏季大量使用空调造成的耗能,也可以减轻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劳动负担;在玻璃幕墙的运用上,可以选择夹层玻璃,这种中空夹层玻璃技术可以增加热绝缘性,起到良好的隔热功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4 水资源利用策略

绿色建筑的节水方面的策略,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和处理回收利用污水来实现,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加强了建筑的生态建设,污水回收利用特殊设备净化后利用水泵提升到建筑楼顶水塔中用来冲厕,也可以用来喷洒路面、绿化等;在中水利用方面,可以将其收集起来处理为达标的中水,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车辆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5 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公共场所,或者停车库、储藏室等等,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建造,将绿色建筑的空间由水平方向向地下的垂直方向延伸。开发地下建筑时,可以将地下建筑的上部作为重要的商业、服务用地等与地上建筑部分相联系,再往下延伸就是布置对采光要求较低的停车场、储藏室等,当地下部分地形高差较大时,可以设计建造不同高度的层级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呼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2.6 绿化景观的立体化设计策略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以及建造过程中,绿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节碳氧平衡,可以减轻空气污染,还可以降低噪声、节约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等等,是房屋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应因地制宜建立立体绿化,使植物的绿化效果达到最大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进行房屋的顶层绿化,顶层绿化可以降低屋面的温度,也可以大大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建筑的景观美化和环境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墙体、阳台进行绿化,墙面的绿化可以遮阳隔热,在现实操作中,可以种植藤蔓植物沿墙攀附来阻挡太阳辐射,也可以在阳台种植花草,进行分层绿化,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7 建筑废弃物处理策略

建筑物居住者和使用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建筑周边设置简易垃圾台或垃圾桶的那种做法,应考虑运用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在建筑周围的下风处放置,并在周围种植大量绿色的植物用来净化空气。

2.8 人性化道路设计策略

道路设计关乎建筑居住者和使用者的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满足居民生活、利于消防的进行和与环境协调方面着手布局。建筑周围的主道路路面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材质铺设,由行车道和园路组成。在行车道的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消防的要求,使交通方便快捷,同时要考虑到残疾人坡道,一般确定建筑周围主要道路为6m,环形道路为7m,在园路的设计上,一般将游步道设计为1.2~2.0m,用水泥砖、卵石等铺成,不但可以减少建筑成本,也可以起到环保、自然的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房屋的过程中,本文从需求要素、环境要素以及营建要素出发,从建筑设计方案的选址布局、对可再生资源的运用、采光通风、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再到建筑废气物的处理以及人性化道路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深入运用到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积极建议,使我国新时期的建筑事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孙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339.

第3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对比,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的层次需求比较多,这就让对绿色建筑的投资起点较高,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就其生命周期成本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也就是说对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降低的费用以及提高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之所以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小的使用周期费用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宗旨。

1.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准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体现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可以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的,但我们也知道,绿色建筑具有更广泛的主体需求,其层次性更强。与绿色建筑设计综合评价的目的相结合,经济型和适用性的统一,让主要的指标进一步的突出且指标之间要有可比性是评价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1系统工程理论

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层级评价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横向的交叉和纵向的从属关系,经过对评价因素进行分类、分层后建立一个完备的、易于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选出综合性最好的方案。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让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让未来人们的满足受到威胁的发展方式,也就意味着进行适当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评价重视的是建设多元化的需求,一如既往的对多因素的综合效益进行重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思想的体现。

2.3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的主旨是把绿色建筑看成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以全寿命作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物质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作为这个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指标。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有建筑投资和维护成本。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意义,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为:评估目标的确立、相关评价要素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下结论与改进建议等阶段。由于需求维度的目标比较多,所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适合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3基于综合性能分析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

以总额和性能分析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把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深度作为基础,可以把建设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地域、环境、资源等性能的综合考虑,利用评价标准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同时辅以高科技软件分析建筑的主要性能,让绿色建筑的科学性、客观性进一步的提升。

3.1绿色建筑地域性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优化

对绿色建筑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传统的建筑设计为基础然后加上如地理、气象、技术、文化和环境等相关的参数,对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依赖是绿色建筑地域空间组织模式设计的优化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地域元素,对人在绿色建筑中的感受重视起来,对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设计技术、视觉形式、空间关系等,并与地域建筑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地方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调查、转换等,以便于设计模式得以控制,绿色建筑的效果得以优化。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地质、大气环境、土壤等元素组成的。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进行考虑,确保绿色建筑能对地域风格和价值系统进行整体的体现,并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让地域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3.2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的优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准则,然后对现有的绿色建筑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对设计团队进行优化,由于组成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非常复杂,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团队应该基于绿色建筑的目标,对配设计团队进行员工的配置,落实责任。第二,对决策设计进行优化,设置特殊的绿色设计团队然后进行绿色建筑启动仪式,如开展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现场技术、设备、交通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不能止于表面,一定要深入本质的进行研讨、分析;第三,优化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的主要表现有: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研讨会、规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总要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审查指标等等。第四、优化扩充设计,优化扩充设计的过程表现在:开展绿色技术深化实施研讨会、对绿色建筑进行扩充设计、对扩充绿色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模拟(综合建筑能耗、室内的通风、采光情况);第五,优化设计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流程是:对绿色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深化、绿色建筑设计图纸完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是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模拟的校对、审核、会签)、施工图设计完工。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优化

当前,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性能评价的系统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水、材料、能源、空气质量和其它指标该,但内容的评价系统、操作模式、结构、结果的表达和绿色建筑的决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设计师在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的时候使用Ecotect软件,通过总结可以对绿色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获取,让每一项综合评价指标独立于彼此,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应,根据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法、专家评分法等几个常用的定权方法,对权重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采用Ecotect仿真程序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TOPSIS算法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让获得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和EcotectTOPSIS决策模型。

4结束语

第4篇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就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常见的手段,在现实中,我们设计师在保证建筑使用的寿命的同时,还要运用好相关科学知识,从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出发,真正做到建筑、人、自然三者融洽的相处,但是这种设计必须要有相关的目标作为指导。总而言之,主要是对相关的功能、环境及经济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现代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各方面要求都要高于一般的建筑设计,因为它除了一般的生活功能以外,还要考虑住宅舒适性以及相关环保的目的。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要求设计师在作整体设计时,要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一起,人体工学、审美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绿色目标,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主要把握,过于浪费的材料不可选用,当下比较流行的再生资源比较适合这方面的设计,当然,选用节能的材料仅仅只是一部分,我们还应该想办法提高相关材料的利用率。这也是我们实现绿色设计目标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说,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经济目标,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很重要,严格把控好每个环节,尽可能更好实现目标。

2规划与建筑整合设计及其主要设计策略

2.1建筑地址的选择方面

建筑既对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改变,又对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塑造。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求将建筑对周围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如可以采用将建筑进入地下的形式有效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形式在一些对自然景观形态保护要求较高的地区经常用到。还可以采用建筑地层架空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但不会对原有地表造成破坏,而且还具有防潮、节省用地、丰富建筑形体、创设建筑底部公共活动空间等作用,将使用期限完毕的建筑拆除后,对土以地的二次使用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主要用于城市公共空间不足地带,以及山地、湖泊等基地环境比较敏感地带。对于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可以顺应地形变化,使建筑与地形整体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有利于促进建筑与景观的协调,使绿色建筑的地区特点更加突出。

2.2生态环境

建筑就是对一定空间的围合,包括建筑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和相对于建筑的负空间。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将使建筑空间和景观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可以采用借景手法将建筑的内、外部空间通过门窗、长廊、洞口等联系起来,去除障碍物、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视景点高度、突破绿色建筑的界限;而构成绿色建筑和景观结构的要素是点、线和面,而绿色建筑又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设计好绿色建筑的位置、数量和具体形式,如果景观中心不是绿色建筑或绿色建筑群,要设计好绿色建筑与周围景观要素的关系,更加行之有效地烘托出整个景观中心。

2.3建筑布局方面

我们设计者在最初的规划时期,就要立足整个建筑的整体,从大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建筑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构成了所处的建筑组团。建筑组团的布局受场地特点、交通组织、总体分区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而言,我们常见的一些布局方式可以分为自由式、单一式、混合式等,其中的混合式又被细分为,双重混合式和多重混合式,其主要的差别在于整个设计的使用到的布局方式的多少,类型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将建筑错列布置可提高山墙空间的光照,有效避免风影效应的出现;周边布局常沿着场地周边或街道布置,使建筑群形成一个开敞的空间,不但能达到较好的防风效果,而且还能较好的节约用地。不过该布局方式影响多数建筑的采光效果;混合式综合了周边式与行列式特点,能使其周边式和行列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自由式中充分的会顾及到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光照和通风等自然因素,所以一般使用的布置会比较自由灵活,绿地景观也多种多样。

2.4建筑功能方面

规划对绿色建筑有着直接的作用,即需在满足相关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有效解决绿色建筑的间距、采光、防火、交通等各种实际问题,实现绿色建筑的安全、功能和卫生要求,并初步限定绿色建筑位置、体量和规模。在规划中很难同时满足相关问题时,应对建筑的立面或平面加以限制。例如,如建筑局部比较近的外墙不能开窗。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还要通过协调和配合等方式把握建筑的整体特征。

3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的实际运用

3.1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对于空间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绿色建筑设计一般会摒弃常见的一些结构方式,比如利用柱子、横梁等结构,在绿色建筑设计上,我们就应该将空间与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充分把握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基础上,令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更加节能环保。

3.2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室内的光环境是每个人日常生活无法或缺的东西,如果室内的光照条件设计合理,那么我们就能大大减少电力发光设备的使用,起到节能的效果。并且光照条件比较好,还能提升生活的舒适度,一举两得。当然,如果你想要达到上述的目标,就一定要认真按照上文中所提及的绿色整合设计的思想执行,做好日光利用,也要做好日光遮蔽,两项工作都不可少。同时,我们还要在运用好现代的各类科学技术,对一些比较暗的房间,做一些简单的增光设计处理。做好这两方面的设计,那么,我们就能够正在做好室内应用这方面的工作。

4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1. 引言

进入21 世纪,人类越来越注重健康消费。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参考文献表明,之前学者主要研究城市环境、村落和院落环境,关于室内微环境的研究则不多见。统计数据表明,每个居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世界上超过 10 亿的人居住在不健康的室内环境中。人们居住在不良的室内,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使人中毒死亡。正式基于此,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品质,并越来越注重安全、舒适、健康的需求。因此,对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的内涵

2.1 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

关于绿色住宅的内涵,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业内人士及专家们普通认同的是,绿色生态住宅指因地制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建筑技术,将居住建筑与环境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使这个有机整体具有生物气侯调节能力,使人、建筑及自然生态环境间形成完整的循环系统。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功能齐全、环境优越、科技含量高,且可持续发展,它既能适应地方生态又不会破坏地方生态,还能达到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循环特征。

2.2 室内微环境的内涵

一般而言,环境可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微环境,大环境指的是县、区级以上的区域、中环境指的是乡镇、小环境指的是社区、微环境则指的是户与人体。若将生态平衡的概念引入室内微环境体系中,就形成了室内微环境生态平衡之说。室内微环境生态平衡强调六大要素:(1)室内空气顺畅;(2)室内光照适度;(3)室内温湿度适宜;(4)室内外无噪声;(5)居室环境不受污染;(6)良好的心理环境。

表1 室内微环境生态平衡六大要素

要素 备注

1、室内空气顺畅 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风良好

2、室内光照适度 房间光照充足,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3、室内温湿度适宜 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

4、室内外无噪声 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供暖、

5、居室环境不受污染 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制冷及炊烧等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给、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

6、良好的心理环境 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一定值,无地面。

3. 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理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图1 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理念

3.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家庭生活的安全性和秘密性,此外,还要满足人们社交的需要。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身体与心理尺度,尽量做到无误差设计。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个性化的文化生态环境为终极目标,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融入文化、艺术的内容,最大程度的丰富住宅的内涵。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还可以采用共享的方法满足以上需要。

3.2 可持续发展

自从我国住房机制从分配转为市场消费之后,消费者对住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栖身的层面,更多的是追求健康环保、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即是“满足需求、讲究环境”,方法是依靠科技进步,目标是满足生活新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满足人们生活的新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住宅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绿色生态住宅与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应从消费者居住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居住空间环境、以及邻里关系等因素。譬如,随着家用汽车的日益普及、社会老年化的到来,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建筑设计师们深入研究。

3.2.2 提高改造性和适应性

提高改造性和适应性强调的是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要能适应住户需求的变化,为业主再设计创造条件。譬如,住宅配置应具有可扩容性、可升级换代,从而为各个系统预留出接口,满足业主日后变化的需要。通过建立空中天台花园的方式为业主提供室外活动空间能使住户更加亲近大自然,而面积只按照一半折算,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3.2.3 减少施工能耗

绿色生态住宅作为一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应该一种完整的产品。因此,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据悉,有些城市已采取措施取消新建住宅毛坯房的做法,并规定开发商品住宅做到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不允许甩项验收,最大程度避免施工过程能耗。

3.3 生态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普遍的美学法则认为,只要和建筑与室内环境的生态性没有冲突,都可适用,这即表现了艺术性与生态性相分离的特征。然而,就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性和生态性而言,生态性比艺术性的位置更加突出。因为,生态建筑注重的并非建筑或室内环境在视觉上的漂亮与否,而是室内环境能否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与工作场所,是否创造了友好的环境。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者通常会把考虑生态环境摆在首位,在设计中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式保证室内环境达到生态标准要求。另外,使用新的特殊生态设计措施可以为丰富与出新室内环境中视觉元素带来良好的机会,也会因为生态的考虑更加丰富室内环境的艺术性,最后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正是基于此,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又表现了关联的一面。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应该达到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完美统一,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遵循“顺―迎”的法则。在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室内环境和自然之间关系。也就是说,建筑与室内环境应该从属于自然,而室内环境则应该为自然增光添彩,而非给环境抹黑,给环境增加负担,也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4. 结论

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微环境是人们可以利用的部分,也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论文从绿色生态住宅和室内微环境的内涵出发,对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而可持续发展又包括:满足人们生活的新需求、提高改造性和适应性、使用环保节能型材料、以及减少施工能耗四个方面。研究分析“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理念,为改善人们住区环境以及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的参考,也为建设健康环保、节能的生态社会尽自己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静. 绿色生态住宅需求研究 --以银川市为例 [D].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第6篇

【关键词】低碳设计;住宅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材料;可再生资源

前言

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振兴的基础。当前,住宅建筑的市场化已经得到快速地进步,无论在住宅整体的结构,还是在外观设计,乃至于内部格局,都呈现出功能化和智能型特点,这使得住宅建筑呈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格局。住宅建筑设计还受到社会思想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当前低碳发展是社会的主流,如何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告别传统的高消耗型模式,进而转向低碳、高效的发展模式成为设计工作必须回答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低碳建筑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我们应该把握建筑行业特点,抓住当前发展的趋向,将设计和打造绿色、低碳住宅建筑当作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建筑设计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更好地设计出低碳住宅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绿色、可持续、生态型的建筑,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建筑设计行业的任务。做好当下的住宅建筑设计工作要结合社会意识和人们观念的主流,要根据住宅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在说明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中体现低碳观念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做好住宅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低碳建筑材料应用、利用可再生资源等相关环节的措施,以有效的设计体现低碳这一思想,为新时期促进住宅建筑设计的新发展而进行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1、低碳设计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市场化的深入,特别是社会观念的发展,建筑业中低碳环保设计得到了广泛地认可,成为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这一社会现实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为什么说建筑设计行业一定要在工作中体现低碳理念呢,我想应该有如下几点:第一,低碳建筑是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科学地降低能源消耗,合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人们提供宜居的室内空间和优良的外部环境;第二,低碳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建筑的决策、生产、设计、施工等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住宅高排放、高耗能,应该发挥低碳设计的优势,在降低污染和能耗的基础上,实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2、住宅建筑设计的低碳设计方向

2.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

首先,住宅建筑设计中要体现居民生活的低碳化,应充分住宅建筑使用新能源和生物能源。建筑设计的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低碳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其次,要注意低碳环保型住宅设计的节能效果,住宅在使能源和家庭生活中要强调使用高效空调、照明及节能家电。同时要使能源以及住宅区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最后,低碳环保型住宅设计要以迂回和多层次的设计增强住宅的空间层次感,进而减低环境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最后,在可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住宅建筑周边的资源,不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味,而且还能实现能耗的降低和低碳目标的是实现。

2.2选用低碳的建筑材料

首先,进行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使用绿色建材,在建筑建造的整个系统当中,建筑材料,管材设备的生产加工和利用,这个过程是污染产生的重要环节。选择绿色建材材料可以降低污染的产生,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从整体上降低了碳排放的总量。其次,住宅建筑设计中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可以减少构成建筑这个系统的要素,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与能耗。其三,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特性,将新材料性能与住宅建筑的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选用低能耗型材料,这样不但可以达到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的目的,而且也可以起到节约施工成本。

2.3利用可再生能源

首先,住宅建筑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节能系统,要考虑的就是不同地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数量。其次,利用可再生能源,住宅要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等等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后,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积极考虑新科技的引入,能源的可循环利用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容,而在建筑设计中,水环境系统设计的突破对于节水来说有着很大帮助。其中室外的铺装环节当中,水体循环、蒸发、吸收利用,减少热岛效应都是考虑范畴;而不同的分类使用、循环使用与节水设计,加强水体处理应用于景观、灌溉用水,降低城市耗水量,从而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减少污水排放对水源的污染,达到住宅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而达到降低碳排放的实际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住宅建筑设计要走在施工的前列,要将时代的要素和社会的认知体现在设计的细节之中,当前,住宅建筑设计要将低碳理念加以强化和应用,应该将低碳设计看作整个建筑设计的有机主体,通过建筑的整个体系和总体环节加以体现,以便实现住宅建筑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此外,当前存在着将低碳理念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失误,低碳设计是住宅主体设计的一种简单附加,这不但不能有力地促进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还降低住宅建筑设计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由于这样的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因此,我们要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端正态度,认清低碳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中结合住宅的总体规划,形成真正有意义、成体系的住宅建筑低碳设计。

参考文献:

[1]武廉.基于低碳绿色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李益,徐阳会,范幸义.谈建筑师如何有效践行低碳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2(20).

[3]金汤.低碳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2(24).

第7篇

1.1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要重点加大对天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的运用有降低能耗的作用,可以减少建筑内二氧化碳的的排放,在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可以将其用来发电,热水,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等等。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以起到节能损耗的作用,可以构造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采光通风策略

绿色建筑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光与自然风,将两者运用到采光通风的设计,可以降低因人工照明等带来的能源损耗,为建筑居住者提供舒适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例如,在建筑的外墙方面,可以选择运用透明度较高和传热导性能较低的石材装饰,可以同时增加外墙板的热反射和减少墙体对室内的热辐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幕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干挂石材幕墙,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的热传递,减少因夏季大量使用空调造成的耗能,也可以减轻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劳动负担;在玻璃幕墙的运用上,可以选择夹层玻璃,这种中空夹层玻璃技术可以增加热绝缘性,起到良好的隔热功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1.3水资源利用策略

绿色建筑的节水方面的策略,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和处理回收利用污水来实现,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加强了建筑的生态建设,污水回收利用特殊设备净化后利用水泵提升到建筑楼顶水塔中用来冲厕,也可以用来喷洒路面、绿化等;在中水利用方面,可以将其收集起来处理为达标的中水,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车辆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4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公共场所,或者停车库、储藏室等等,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建造,将绿色建筑的空间由水平方向向地下的垂直方向延伸。开发地下建筑时,可以将地下建筑的上部作为重要的商业、服务用地等与地上建筑部分相联系,再往下延伸就是布置对采光要求较低的停车场、储藏室等,当地下部分地形高差较大时,可以设计建造不同高度的层级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呼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1.5绿化景观的立体化设计策略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以及建造过程中,绿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节碳氧平衡,可以减轻空气污染,还可以降低噪声、节约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等等,是房屋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应因地制宜建立立体绿化,使植物的绿化效果达到最大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进行房屋的顶层绿化,顶层绿化可以降低屋面的温度,也可以大大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建筑的景观美化和环境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墙体、阳台进行绿化,墙面的绿化可以遮阳隔热,在现实操作中,可以种植藤蔓植物沿墙攀附来阻挡太阳辐射,也可以在阳台种植花草,进行分层绿化,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1.6建筑废弃物处理策略

建筑物居住者和使用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建筑周边设置简易垃圾台或垃圾桶的那种做法,应考虑运用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在建筑周围的下风处放置,并在周围种植大量绿色的植物用来净化空气。

1.7人性化道路设计策略

道路设计关乎建筑居住者和使用者的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满足居民生活、利于消防的进行和与环境协调方面着手布局。建筑周围的主道路路面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材质铺设,由行车道和园路组成。在行车道的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消防的要求,使交通方便快捷,同时要考虑到残疾人坡道,一般确定建筑周围主要道路为6m,环形道路为7m,在园路的设计上,一般将游步道设计为1.2~2.0m,用水泥砖、卵石等铺成,不但可以减少建筑成本,也可以起到环保、自然的效果。

2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原则;标准;规范

Abstract:Today, we have a wide assortment of design schools and different value-orientation whereas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merely meeting design standards and codes, so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reaffir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architects. 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to improv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and encourage innovat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rchitectural codes.

Keywords: architectural;principles;design standards;codes

中图分类号:TU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05-01

两千年多前维特鲁威就将建筑三要素归为“实用、经济、美观”,尽管不断变化的流派风格不断地挑战这一命题,但是它仍然坚固地站在建筑类教科书的原理一行,这个原则指导我们大规模高速度地复制完成一个又一个建筑工程。然而建筑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所包含的目标和内容也随时代而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前,几乎没有条件去谈论建筑的精神属性,更没有人去实践理想城市问题以及文化、生态等问题。今天,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技术,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的确应该认真思考建筑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了。

1 “实用”和“经济”依然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过去讲“在可能情况下的美观”,现在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社会财富的悬殊,资本和权利的力量正在瓦解建筑的基本原则。然而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建筑设计必须有所制约,就是在考虑资源、人口、土地、能源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前提下,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如果脱离国情,仅仅是表现资本和权利的设计欲望,而不关心具体的国力、普通大众的生活,那么就脱离了建筑设计的真实标准,就不能称为好的建筑。

同时,“实用”、“经济”是一个社会的综合结果,而不是技术上制订一个不变的体系。维特鲁威的三个基本原则延续至今如果仍然有意义,是因为它具有社会发展的动态内质。不同社会形态同一个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对实用经济的不同理解要求。因此实用和经济原则是对应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是任何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市场是建筑设计的评判标准

所谓建筑设计标准,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是国家投资,需要控制规模,在建筑面积、用地、设备、装修等方面规定上限,便于解决既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又不铺涨浪费。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除政府投资项目外,一般就不必制定建设标准性质的建筑设计标准。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可以制定经济实用住宅设计标准或廉租住宅设计标准,而商品住宅应根据市场上需求来确定项目的标准。比如,《住宅设计规范》中统一制定套型及其使用面积已不适用。舒适程度是和造价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是规范的要素之一,但是不能因此就过份地强调经济,比如大连的一个开发区正在拆迁近60万平方米寿命不足二十年的建筑群,当初就是过于强调经济,从而造成现在更大的浪费。因此,经济的原则应该从长远发展的全寿命角度综合看。

因此建筑标准应该交由市场来检验,这些年来,好的建筑和好的建筑师是通过市场的考验产生的,而不是依靠专家的或建筑的标准来评判的。市场会促进整个建筑的繁荣,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好建筑的标准也就不断地丰富。

3减少强制性内容对建筑创作的限制

国外技术标准大多是产品标准和基础标准,而且是推荐性的标准,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较少。一般建筑设计除必须遵守建筑技术法规外,就应用设计资料、指南、手册等。标准体系应在技术法规的基础上制订,除少数为建筑法规指定的技术标准是强制性以外,大多数技术标准是推荐性的。我国当前状况是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开发商讲求经济利益,设计师力求标新立异,形式主义盛行,不讲求建筑的实用,而且有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破坏环境。还有是设计人员水平有限,年轻一代功力不够。因此,强制性标准规范还不能取消,但应逐步减少,将强制性的内容逐步提升到技术法规中去,并向推荐性标准转移,要建立推荐性标准的权威性,成为标准体系的主体。要真正区别强制性与推荐性内容,不要设过多强制性的内容来限制建筑创作。

4职业道德是建筑设计的衡量标准

当代建筑有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保护传统的保留性建筑。第二个趋势是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建筑。第三个趋势是数字建筑。关于绿色建筑,并不是把绿色放在建筑上就叫绿色建筑了,而是要有很多的标准,有绿色建筑的一套系统。仅就能源的问题来说,太阳能、风能都可以在设计中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应标准和规范。好的建筑要尊重环境、体现节能、环保,凝聚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是依靠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建筑创作是不能用标准来衡量的,有标准就会有限制,有了束缚则无法创作。但是建筑设计应该有原则,应该提倡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正义、诚实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以建筑创作的理念引领未来生活。也就是说建筑设计的创作原则,是依靠建筑师的良知和知识能力营建未来社会,把握社会发展和经济命脉才能创造好的作品。

5在建筑规范中创新

规范是带有法律性的东西,一方面永远是滞后的,另一方面永远有通融的空间。规范永远不是为了建筑的多元化而制定的,然而并不就是说有了规范就不会有多元化的设计。最主要的是建筑师要理解规范建立的意义在哪儿,变通方式同样能达到创新的要求。

很多人喜欢欧洲一些城市的风貌,这些城市的风貌也完全是由当地的规范所决定。法国老城区在规范和标准上更加细致,每条街道每个城区都不同,哪个房子要保留,要保留的时候建筑可以建成什么样的程度,不保留的时候可以建到什么程度,都在规范中限定出来。建筑但并不因为规范严谨就盖不出特殊的建筑来。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应用

引 言

相关研究指出,色彩能在对人类眼睛产生作用的同时,影响人的心理情绪。比如在众多色彩中,绿色会让人心情舒畅,红色会给人庄严、紧张之感,橙色会让人觉得温暖等等。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造型尽管千奇百态,但始终不能给人明显的视觉冲击,而色彩则不同,不同颜色的融入会瞬间改变建筑的外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正是色彩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大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1 建筑色彩设计的必要性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建筑色彩设计能够丰富建筑的形象,对我国城市建筑来说,不管是古老的红漆木雕,还是现代明亮的大理石,它们都具有不同的色彩,结合风俗、地域、个人喜好等因素应用了不同的色彩设计方法,从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美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建筑住宅需求也开始从舒适发展到了环保与舒适。建筑业内人士引进了多种先进理念,同时结合多种先进设计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国内城市建筑设计水平,色彩设计技术便是其中一种。如前言中所说,色彩不仅会对人的眼睛产生作用,还能通过这一作用影响人的心理情绪,顺着这一论点推理,如果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引入色彩这一要素,合理搭配色彩,利用色彩来装点建筑物,使建筑物呈现出美态,给人或强烈、或温婉的视觉冲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建筑色彩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整体协调性、地域文化以及个人感受三大要素,确保色彩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下面对城市建筑色彩设计中需要考虑并贯彻的三大要素作详细分析。

2 色彩对建筑的价值

2.1 色彩的物理价值

物理价值是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体现比较明显的一点,色彩的物理基础就是光线在建筑表面不同波长的反射,材料不同色彩表现出颜色、饱满度、光泽度、明暗等方面的差异,就是色彩的这些特点可以被建筑所利用,形成对建筑主体设计和思想的深层次体现。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能量,深颜色的色彩表面比浅颜色的色彩表面更能吸收能量,所以在炎热的南方,建筑物外墙表面多以白色调为主,搭配各种浅颜色,以达到反射阳光和热量的目的。同理,在寒冷的北方,建筑外墙表面以深色系的红、橙为主,这有利于在冬天达到吸收太阳光和热,达到调节温度和环境的目的。在全球化的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色彩这一物理特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建筑节能考虑的主要方向之一。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即指两个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下,两种颜色可给人不同的远近感。如:在深色背景下,属暖色的黄色给人前进感,属冷色的蓝色却给人向前退去的感觉,如图1。

2.2 色彩的识别价值

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周围的事物,不同的色彩或者是色彩组合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不同。色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会形成一定的归类和识别效果,很多建筑物也就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不同色彩的应用来实现对不同功能、价值的区分。色彩具有领先于形状的识别优势,特别在同一批相同开发商设计和建筑的建筑中,可能会出现“千楼一面”的问题,这会对老年人和儿童带来辨别上的论难,如果利用色彩则可以顺利群分开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色彩的识别价值还表现在对建筑风格上,红柱子、黄檐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色彩,只要识别出色彩的特点,就能够很容易判断出建筑的风格。建筑色彩是否具有识别价值,主要取决上它本身和它的背景色彩的关系(见表1)。

2.3 色彩的美化价值

不同的颜色的内涵不同,因此,不同的颜色其美化价值也是不同。在建筑艺术的展现中,构成视觉刺激有两个主要要素,一是色彩,二是造型,一般将造型看作建筑物的身体,而色彩就看成建筑物的衣着,二者间通过合理的设计达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色彩比造型更具有美化效果和价值,因为对人而言色彩的敏感度要远远超高造型,很多造型上的比例需要色彩来表达,一些造型上的缺陷需要色彩来弥补,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可以改变造型,进行实现美化和装饰造型的功能。

3 色彩的心理作用

色彩的心理作用来自光的刺激。大量的实验证明,长时间处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情绪躁动,易激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而蓝色环境会安抚稳定人的情绪。所以,蓝色工作环境能够让人以平静的情绪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色彩还有冷暖特性,会带给人温度上的感受错觉。比如,炎热的夏天,使用蓝色或绿色的窗帘会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这是由于蓝色、绿色属冷色系,能够给人阴冷的心理感受。而红色系或紫红色系的窗帘能够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样的心理感受完全是一种人脑的受激反应。蓝色、绿色给人的清凉感受,红色系带来的温暖热烈的感觉其实并非这些色彩真的会产生物理条件上的变化,温度并没有实际地降低或升高。所有的这些感受其实只是人们的视觉感受。其实,这些感受都是由于以前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断总结的结果,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心理效应。在建筑空间中,色彩心理作用的表现甚为突出。人们生活在色彩环境里,日常的各种活动为人类大脑积累了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大脑中的知觉经验与外部色彩环境恰好产生呼应时,环境会对大脑产生刺激,引发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前面举的几个例子都是这种心理效应的作用。色彩是客观的,心理效应是人对客观存在的色彩的主观反应。色彩配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设计中,使用多少种色彩、使用什么样的色彩,都是建筑师要考虑的重点。比如,红、橙、黄色系有温暖的感觉,绿、蓝色系有清凉的感觉。明度高的色彩有轻觉,明度低的色彩则有庄重感觉。高彩度暖色会令人情绪激动,低彩度冷色使人平静放松。色彩数量多,空间环境会使人感觉丰富多彩,色彩数量少则空间环境相对简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运用色彩的心理效应,结合不同的空间活动和工作内容,充分考虑空间使用人群的年龄、性格、修养等因素。

4 色彩在建筑上的应用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环节,色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色彩设计十分突出,色彩的轻与重、明与暗、强与弱、冷与暖等性格的应用都会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建筑师对用色的位置、面积和形状都给予充分认真的考虑。①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色彩协调。色彩是建筑给人的第一感受,协调的色彩能使人对建筑的认可度极大地提高。因此建筑师了解色彩的性格和属性,才能创造优秀的建筑作品,创造良好的建筑色彩环境。②建筑设计使用色彩具有长时间的特性。建筑的寿命一般都很长,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建筑色彩往往伴随着建筑作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建筑的色彩不适合像其他商品一样轻易地做出改动,这对建筑师使用色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更加谨慎认真地对待,才能留下为世人喜爱的不朽作品。③建筑内部用色应以人为本。建筑内部空间与人直接相关,因此,建筑内部用色要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相关规定,以保证人们活动的需要。不同功能的建筑对用色往往有不一样的要求,建筑师应注意确保建筑用色符合建筑本身特点和使用人群的客观需要。具体到建筑设计时,应注意掌握以下规则:a.暖色和冷色配合,应注意保持冷暖色块面积的平衡,注意突出主调。b.补色配合,对比十分强烈。应注意使用不同的明度和彩度调和补调使之协调。c.相同色相或相近色相可以使用不同彩度的对比实现色彩使用的均衡。d.明度不同的色彩进行配合时,也要和冷暖色配合一样注意控制用色面积,突出主调。④建筑用色应与环境呼应。建筑上使用的色彩同城市环境、文脉有密切的关系,在选用色彩时应该认真考虑建筑与地域环境特征的结合,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结合。对于大规模建设的建筑,建筑用色应该符合城市规划方面对城市风格和身份的系统要求。由个性化的建筑色彩最终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城市色彩。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建筑色彩设计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色彩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才能够提高城市建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鸿喜,周卫平.浅论建筑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9(06).

[2]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建筑,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