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5:18:04
导语:在西乡中学初中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受相似思维的干扰
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习惯使用相似思维,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不看条件,机械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对比。例如,学习浮力时,许多学生遇到同一物体平放、侧放、竖放在水中的不同情况时,不考虑浮力产生的原因,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认为浮力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竖着放置上下表面压强差大,因而受到的浮力大,把压力和压强概念混淆,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又如学习声现象时,在区分羊叫声和牛叫声谁的音调高、响度大时,有的学生认为牛叫声洪亮浑厚,音调就高并且响度大,不能区分二者间的关系。类似现象经常出现,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受已有错误观念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许多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当然,很多学生会固守原来的观念,而对新概念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妨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关于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的问题,学生会认为自己平时看到的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当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大小相同才得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事实确实是这样,再通过强化练习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认为水开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为什么“白气”夏天不能出现?只有让学生认清楚错误观点,才能建立正确的概念。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而“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它的成因与雾、露一样,实质是水,不是气。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受心理惰性的困扰
心理作用对物理概念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往往会对概念形成障碍。例如,初二物理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烧杯中装一定量的水,再在其中放一个小烧杯,用酒精灯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问小烧杯里的水会不会沸腾?不少学生回答能够沸腾,因为他们认为由于热传递,大烧杯不断把热传给小烧杯,而热水不断被加热,保持在100℃而沸腾。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这样的概念,接着追问水沸腾时要不要吸热,他们齐声答“需要”,此时谁给他们供热呢?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类似的例子不再列举,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物理必须认真观察而且要学会观察;在学习时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作用。又要避免它的干扰,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加以区别,多利用有益的方面,同时还要排除其中错误思维的干扰。
四、受教学知识的困扰
教学是物理学习的工具、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然而,物理的解题方法和数学并不尽相同。物理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并且计算过程要带上单位,一开始,学生很难习惯,往往只写数字不带单位。另外,学生习惯于用数学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如认为公式I=U/R中,I与R成反比,跟U成正比,却不重视定律成立的条件: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I和R成正比。这就要学生平时要多做练习。加深理解,对知识融会贯通,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初中物理课开设较晚,这对学生入门有些影响。如初二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物质结构等问题,初学者有些困惑,在教学中要及时引导,使学生愉快学习。
五、受其他隐蔽因素的困扰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 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不配合 原因 原则 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个体发展差异出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内容,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应该以师生有效活动开展为载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互相配合的良好学习氛围。我以为,根据学生配合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正是基于以上分析,我以为,根据学生不配合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是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不配合现象的原因
1.1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出现学习自卑心理,害怕配合。该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对教师讲授的一些语言知识难以融会贯通,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学习自卑心理。
1.2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出错,不愿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特别是在回答问题时,害怕因出错而受责备,不肯配合。
1.3教学中存在“马太效应”,让学生觉得参与课堂教学无所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特别是帮助他们开小灶,容易引起其他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弱者愈弱,强者愈强,引起学困生的不配合。
2.解决学生不配合现象的原则
2.1一视同仁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的未来服务,做到一视同仁。
2.2仁爱有加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博爱的胸襟对待每一位同学,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学习心理。
2.3循循善诱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配合原则做到循循善诱,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学生不配合现象的方法
3.1优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学生惧怕英语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英语难,甚至是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消极学习心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不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教学。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便必不可少。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找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予以适当降低;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最后,教师通过降低学习难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学生对于我的问题回答往往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ORBIS的理解感悟不深。针对上述现象,我要求学生:(1)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表达大意,特别是与ORBIS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2)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就“How to talk with doctor?”进行交流,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3)老师和学生模仿文中的情境进行采访模拟练习,以此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3.2创设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潜能。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和谐课堂,不仅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自身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学生总是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更容易深入课程学习过程中,更愿意配合教师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首先应该体现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理念,让学生的平等愿望得到实现,以激活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交往和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体验;最后,畅通师生交流渠道,为学生和老师的和谐共处提供条件支持。
3.3彰显主体价值,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不配合的主体因素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出发,突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让他们的主体价值意义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引导,不仅仅有受益匪浅之感,更会形成一种精益求精的积极进取学习心态。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配合的原因予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形成更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计兵.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8).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研究
在西部农村初中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在会遇到令人头疼的“学困生”现象。 “学困生”现象的存在即是学生低效学习的直接反映,更是制约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进步提高的瓶颈。农村初中“学困生”现象不仅是整个农村教学中的重灾区,也是关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不避讳当前西部农村教育实际问题的前提下,聚焦西部农村初中“学困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与价值意义。
一、研究范围及对象
1.研究范围
文章选取甘肃省陇南A县一所初中学校作为调查、研究范围。该学校地处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下。A县教育网刊载了对于该县农村学校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校管理不够精细,基层完小和教学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学校管理缺乏科学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二是师资队伍整体战斗力有待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教研督导工作水平不高;四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各类教育发展不均衡上;五是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不浓。①由于该县有初中学校24所,其中3所城区初中学校,其余21所农村初中学校,所以,该县农村学校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基本上也是反映了农村初中教育的主要问题。
2.研究对象
“学困生”也叫“后进生”或“学习慢生”(Slow Learner)。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偏弱、知识认知较慢、学习中会表现出持续的无助感和焦虑感。由于该校652名农村初中学生全部自于附近划片基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校,因此基本能够代表该县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情况和实际教学水平。而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
1.基本学习习惯养成和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基本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欠缺。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初中“学困生”们在课前几乎很少去预习,听课的针对性不强;课堂上也是被动听课,在教师的提问、互动等活动中,表现也欠积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是不尽人意,出现了“老师上课一讲就会,自己做题一写就错”的怪象,课后作业会经常出现抄袭他人的作业。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面,不会灵活运用,没有真正理解基本知识和框架,一味生搬硬套的去记忆,作业和考试只能是“云里雾去”,不知所云。
2.小学阶段基础知识不牢固
在调查的农村初中学校里,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如数学科目中,初一部分“学困生”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还很模糊,在运算方面只会一些整数的运算,对于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掌握就很成问题;语文科目中,部分“学困生”对于基本的汉字笔顺都没掌握,甚至有极端的连自己名字笔顺写不对的现象。英语科目中字母的基本书写也极不规范等。当问及他们基本知识的学习时,大部分“学困生”反映在小学时候“老师没教过”、“老师教的少”或“老师没要求过”等措辞。涉及农村小学师资队伍低下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农村小学教师学历程度整体偏低,教师年龄偏大,教法陈旧。由于条件的限制,年轻的小学教师仅仅把在农村教学当作入职的跳板,没过几年便流向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在边远山区的教学点上只有“不想动”的老教师在坚守着。其二,农村小学没有了初中升学考试指标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松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只注重对学生安全问题的看管,弱化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有“学校保姆”的低层次认识。
3.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衔接断层
A县农村初中学校98%的生源来自于周边的村学、教学点学校,刚进校的初一学生比较集中反映初中的学习内容难,和以前所学知识在诸多方面有不适感。初一没衔接好,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有压力,直至完全放弃。比如初中教材知识的学习是章节“模块化”,与小学阶段教材知识整体“系统化”学习不同,学生学习的“老办法”不适应“新问题”时,只会陷入无助的迷茫。当碰到与小学教师完全不一样教学风格和方法时,有些学生会“怀念”、“留念”以前状态。在新环境学习中“消极”、“失落”,小学的中等学生也会慢慢成为初中“学困生”。
4.农村初中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偏难
在该县使用的现行版本教材中,农村初中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大,而应用性知识所占比例小,内容且多而杂,多有重复。由于农村初中教学内容完全跟随县城初中教学内容一样,相比较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所使用的教材起点较高、内容较难、信息量大,同等水平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时难度较大。没有适合于农村初中学生使用的同等水平程度的教材,导致农村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低分数、高要求”的学习怪圈中。大部分“学困生”在经历一两次考试“无情”的摧残打击和“高深”的知识灌输之后,逐渐失去对初中知识“再学习”的基本兴趣和“再学习”的学习愿望了。
5.不良家庭及周边环境对学生干扰较大
A县农村大部分地区处于条件落后的山区,可利用耕地少,常住人口大部分出外打工,导致农村中80% 以上的学生成为“留守儿童”。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均是有着留守儿童的背景。农村家长对儿童教育很不重视,曾有家长说:“我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混年龄,等初中毕业就可以打工了。”学生从小接收家长潜移默化“混”的思想。另外,他们接触到有些初中毕业生就打工、挣“大钱”的同伴影响,通过对手机、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接触,使涉世不深的农村初中学生倾向于“挣钱至上”的诱导,也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三、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解决办法
通过以上对该县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欠缺,农村小学师资质量低下,小学和初中教学的断层现象严重,农村初中教材偏难和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鉴于此,文章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供参考。
1.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书育人”本领
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特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②。因此,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初中所教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将“育人”和“教书”相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师生互动过程。农村初中教师既要对职业饱含感情,对所教育的学生更是要有爱的倾注。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就是赢得学生最好的情感认同,也是贯彻“育人”要求最真实的写照。如教师在进行讲授时,教会学生聆听、思考;教师进行课堂演示时,让学生自己会观察、分析。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创造学生自己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严慈相济的原则下,提升教师“教书”和“育人”的综合本领。
2.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实现小学教学的均衡化发展,关键还是小学师资的均衡配置问题。第一,提升对现有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除了最低学历要求、业务能力的提升之外,建立同区域内农村小学教师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同课异构”、“互相观摩”等手段促进小学数学教师间整体素养的提升。第二,通过“农村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农村支教等项目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让高素质的大学生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省级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此尽可能多的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待遇等问题的后顾之忧,真正形成能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安心教”的良好发展氛围。
3.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机制
虽然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但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学两段式分离的思维依然存在,如何衔接农村中小学教学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农村刚升入初一学习的学生,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衔接巩固与新知识的方法思维训练。具体教学中,教师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第二,建立农村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和农村初一教师建立互访机制。教师们互相尝试进行跨级听课、讲课、评课活动,不在拘泥于自己教学的“一亩三分地”,更多去接触其他年级的课程与教学情况。通过教师间的有效交流,实现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有效衔接,从而为针对性解决“学困生”问题提供交流平台。
4.实现农村学校教材选择科学化
我国西部农村中学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一直是薄弱环节。学校对于教材的使用没有话语权和主动权,造成了使用教材内容整体偏难于当地学生基本学情的情况。我国现行的若干不同版本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均以城市较高水平的小学毕业生为参照对象,西部初中农村学生的学生水平有别于城市学生水平。所以,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基于西部农村初中学生为特点的教材编写也应引起广大教育专管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当务之急是,将教材选择权利下放给农村初中学校,通过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交流与论证,选择比较贴切的教学教材。一方面,坚持国家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达标;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地域特色,落实农村初中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一线教师可以参与到教材选择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比照不同版本教材特点,最终选择比较贴切的农村初中教材。从而促使教师自觉根据学生发展实际水平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教研风貌,带动农村初中学生教材的选择科学化局面。
5.建立基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教育客观环境的形成,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为纽带的良好育人环境的构建。只有三种教育合力的同向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力才会显现,避免学校教育中出现“5+2
结语
西部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维护西部农村地区“两基”④成果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和为高中学校输送较高质量学生的重要保证。西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学校教育现存体制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和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抵消等问题。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习习惯养成较差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等方面。由于西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过程,需要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综合理论基础指导;对于西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关注不应该局限在“矫正”与“转化”上,而应着眼于“预防”与“改善”上;农村初中“学困生”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因此,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研究将继续在学生个体状况与教育教学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注解
① 摘自该县2013年全县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OL].
② 李秉德著, 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81.
的窦卵泡计数(AFC)与卵巢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AF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 治疗组患者AFC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85、5.4026, P0.05);术后3、6个月, 治疗组患者PSV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412、6.0288, P
【关键词】 卵巢内膜异位症;止血方法;卵巢储备功能;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08
Analysis of influence by different hemostasis measures o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in 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 enucleation JIANG Qun. Shandong Zibo Lianchi Women and Infants Hospital,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influence by different hemostasis measures o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in 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 enucle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ovarian endometri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uture hemosta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ipolar coagulation hemostasi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 and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of ovarian artery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1, 3,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FC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n postoperative 3 and 6 month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AFC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4.7385, 5.4026, P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PSV of ovarian artery blood flow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1, 3,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13.3±4.4), (9.4±3.5), (12.4±3.5) and (12.5±3.2) cm/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SV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n postoperative 3 and 6 month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PSV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4412, 6.0288, P
【Key words】 Ovarian endometriosis; Hemostasis measures;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Influence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和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 并出现周期性出血而引起的妇科病。当异位病灶出现在卵巢皮质内生长时即为卵巢内膜异位症。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主要发病人群为30~40岁的女性[1]。近些年, 卵巢内膜异位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 对我国中年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患者常常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症状,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关研究文献指出, 在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应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一般常用的评价指标为AFC与卵巢动脉血流的PSV[2]。故本院就不同止血方法应用于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对患者PSV与AFC的影响展开了对比性分析, 从而总结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现对本次研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96例卵巢内膜异位症患者, 年龄最大41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29.6±2.4)岁。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8例。治疗组患者中年龄最大39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28.8±2.5)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41岁, 最小24岁, 平均年龄(30.3±2.7)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极电凝止血法进行术中止血:待患者全身麻醉并作腹腔镜操作后, 于卵巢血管较少部位进行囊肿剥除术。利用双极电凝在手术部位作适宜大小的切口并剪开囊壁将囊液吸出, 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至洗液透明后, 完整剥除囊壁, 术后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 对于术中出血部位则进行电凝止血[3]。治疗组患者采取缝合法进行术中止血:手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采用缝合法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采用2-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止血[4]。
1. 3 观察指标 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AFC与卵巢动脉血流的PSV变化情况[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稻萁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AFC水平为(4.3±2.0)、(3.1±1.6)、(3.2±1.5)、(4.2±1.4)个;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FC水平为(4.2±1.8)、(3.5±1.5)、(4.7±1.6)、(5.8±1.5)个。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AF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 治疗组患者AFC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85、5.4026, P
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卵巢动脉血流的PSV为(13.2±3.9)、(8.1±3.5)、(8.4±3.7)、(8.5±3.3)cm/s;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卵巢动脉血流的PSV为(13.3±4.4)、(9.4±3.5)、(12.4±3.5)、(12.5±3.2)cm/s。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 治疗组患者PSV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412、6.0288, P
3 讨论
卵巢受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卵巢功能, 对患者生育以及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卵巢储备功能直接关系到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殖能力, 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治疗[7-11]。在本次对比性研究中, 应用缝合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AFC与PSV指标均显著高于应用双极电凝止血法的患者(P
综上所述, 在进行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 应用缝合法进行止血相较于应用双极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 缝合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更低,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理想, 故临床上应慎用双极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
参考文献
[1] 彭为群.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储备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21):2946-2947.
[2] 郑少娟.腹腔镜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2):60-61.
[3] 李小芳, 张丽雅, 朱汉红, 等.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两种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1, 32(23):3115-3117.
[4] 吴春玲.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9):4641-4643.
[5] 马建婷, 杨春林, 苏雪锋, 等.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法对年轻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 3(2):23-27.
[6] 郑爱梅, 刘曼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离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20):1990-1993.
[7] 邱佳玲, 罗嘉, 宋英伟, 等.三种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17):46-48.
[8] 郭小玲.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水压剥除及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6):96-97.
[9] 江楠, 岳倩, 段玉英, 等.垂体后叶素水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7):581-583.
[10] 闫志强, 于春玲, 莫培晖, 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4):437-439.
[11] 杨新华, 艾星子・艾里, 丁岩.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GnRH -a治疗对卵巢储备功能及妊娠结局、术后复发的影响.新疆医学, 2012, 42(8):11-16.
[12] 张军, 周应芳, 李斌, 等.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8):583-587.
[13] 李长忠, 韦德英, 王飞, 等. 腹腔镜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β殉泊⒈腹δ艿挠跋.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1):11-15.
[14] 杨冰, 陈辉, 何丽霞, 等. 未生育妇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华夏医学, 2013, 26(1):87-92.
[15] 张科, 郭社珂.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两种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