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时间:2023-12-19 15:18:05

导语:在会计核算业务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第1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物流成本的管理本身也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显示出其重要性,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会计河段的讨论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是针对企业中的经济情况进行确定、记录、报告等来反映财务的基本情况、现金流向的方法。该种方法的核心部门主要是以会计凭证、账薄、报告等为信息的载体,通常情况下主要是账户设置、财产清查等7种专门的方法组成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收集、整理各种财务的信息。企业物流会计主要就是专门管理物流活动的一种专门性的会计。物流企业会计其实与其他的会计整体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需要运用到会计学的一般方法。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不足

1.核算的内容与范围不够全面

物流成本所涉及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多而复杂的,同时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隐含性。这样就会使得很多家的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是没有全方面的明确需要核算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对于货物的物流、采购、销售等环节十分的重视,对于物流成本环节有着明显的忽视。比如说物流工作人员费用、设备费用。仓管物流成本等,这些在核算中是很容易被忽视掉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使得导致物流成本失去其应有的真实性,这是非常不利于对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2.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会计相混

物流活动是企业经营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企业产品生产中都是存在着物流的活动,由于物流活动本身的特征往往是使得物流的费用混杂到其他的领域中来进行核算,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导致物流核算信息的混乱。比如说有的时候就会将生产要素中的采购费用混到其他的生产成本中来核算,这样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信息与其他信息有着一定的混杂,使得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有所增加,进而降低了物流信息的反映时效,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非常不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

3.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成本体系

在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依然是没有形成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缺少专门性质的物流成本核算部门,使得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混杂到其它的会计核算中,使得账目上十分的混乱,企业在账目上也就没有办法直接获得相关的物流成本信息。另外,由于缺少相关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会使得物流的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就算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成本体系,但是由于没有开发相应的成本核算的方式,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导致会计核算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楚,同时也是缺少一定的分配的标准,缺少一定的规范性的核算方法。因而不同的企业就应该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的方法。

二、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解析

1.树立物流管理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物流成本是企业的主要盈利部门之一,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物流成本的管理意识,对于物流成本会计的内容也要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企业管理者与财务管理者还应该要对物流成本的内容进行区分。财务部分应该要围绕着货物的运输、行政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核算。物流成本的核算不仅应该要涉及到外部货物的运输,同时还应该要涉及到企业内部在管理方面所产生的费用。

2.建立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与制度

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可以正常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企业的内部应该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会计制度。首先,企业应该要明确物流建立的审核方式、程序等环节,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够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工作就有着明确的规范性的要求。其次,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的工作人员的职责有着明确的规定,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范围。企业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来明确各个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再次,企业还应该要加强对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力度,也就是通过加强对物流成本开支的审核、完善监督的方式,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够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贪污等情况。最后,企业内部还应该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核算标准的。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水平本来就是比较低的,缺少统一的核算的标准,不同的企业也是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这样必然就会阻碍了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发展。因而,企业内部就应该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核算标准。

三、总结

总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是企业加强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依然是处于起步的阶段,这其中是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也有很多的困难是需要不断的克服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物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12(01).

[2]刘海娟.浅谈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中国市场,2013(09).

[3]汪永兰,贾思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财会月刊.2010(08).

[4]孙志华.关于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探究.中国市场,2013(01).

第2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作用

物流运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的支出成本。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物流的整体运营情况,根据企业内部的物流运营路线、运输时常、物流支出等信息,给出合理的物流运营改进办法。会计核算在物流运营中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首先它能够提供多种合理的物流运营信息,企业可以依据物流信息选择合适的物流运营方案。会计核算体系会对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进行准确分析,得出物流运营的营利或者亏损状况。企业能够根据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来对物流运营的路线、运输方式、运输时常进行调整,最终达到降低物流运营成本的效果。物流运营活动中经常存在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差错,从而造成物流运营成本的增长。

(2)其次会计核算体系还能够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物流运营模式。物流运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物流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也是物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制定出严格的物流运转制度,物流运转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物流责任、利益分配,以及物流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3)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指导企业高层、政府部门的物流决策。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给企业高层相关的物流财务报表,企业高层根据报表中物流运营的发展情况,进行下一步的物流决策。政府部门在企业物流运营中,起着调控物流价格的作用。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给政府部门相应的物流财务报表,政府部门根据报表中的数据,对企业的物流运营进行合理的监管。因此会计核算体系在企业物流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之处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存在差别。物流成本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物流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需要联合众多的企业才能完成自身的物流活动。因此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存在着成本内容众多,牵涉企业众多的问题。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物流运营成本的计算中,都有一套自己的物流成本计算方式。在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下,各个物流企业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没有一套公共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产生的物流运营成本不能代表物流行业的普遍成本。这种行业标准的缺失,对物流运营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2.物流成本核算程序缺乏科学性。会计核算系统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物流责任分配体系,责任意识的松懈会使物流运营成本逐渐增加。

(1)首先会计核算系统在计算物流费用的时候,将物流费用归入企业成本费用中,这会增加企业本身的财务负担。物流运营费用不仅仅指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运输工具费用,也包括材料损耗费用、物流运营路线改变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等。以上这些费用都由运输企业来支付,而且企业每年支付的运输费用在持续上涨。

(2)其次是物流费用的责任分配不合理。目前运输企业不愿和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运营成本费用均摊,物流企业也很难从运输企业身上获得属于自己的物流损失费用。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在软件维护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物质与资金的消耗只能由物流公司来承担,运输企业不承担其中的任何费用。这种不合理的物流费用承担方式,使物流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企业缺少物流运营成本核算人员。企业的物流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人员,物流运营都是依靠各个物流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规划。企业的物流部门既要承担物流成本核算任务,又要承担物流运营任务,这使得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核算没有保障。目前企业物流部门大多都不能完成运输成本核算的任务,每个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核算方式。这样的运输成本核算,会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

3.物流成本的账务核算不完善。

物流运营成本在企业财务种占有较大的比例,但企业的财务核算并没有将物流运营成本单独的进行核算。企业在进行物流运营成本核算的时候,也没有按照物流运营所产生的各种附加费用进行核算,只单单对运输中人工成本、运输工具消耗成本进行核算。因此很多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数据,不能反映企业运输成本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企业的物流部门所属的人员众多,各种人员对运输成本的统计存在着较大差别,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核算工作进展缓慢。有些部门故意夸大物流运营成本费用,将那些物流运营无关的费用也计入物流运营成本中。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会使企业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

4.物流成本报表信息不完整。

物流运营成本会在产品出售的过程中,被自动分配到商品生产成本、宣传成本、管理成本中,因此产品的物流运营成本并没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得到显示。这样的成本核算体系不能对真实的物流运营成本进行统计,因此得到的企业运输成本也就不准确。同等的资本投入得不到同等的资本产出,无疑会削减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企业投资者、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在无法获得准确物流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不能顺利开展各自的工作。这种物流运营成本统计表的缺失,会对产品生产企业、企业投资者、政府部门、物流企业等部门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三、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1.统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

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首先要从物流运营的整个流程入手。企业的物流运营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包装运输、存储配送过程,会计核算体系要对从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来控制物流运营的成本。在物流运营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费用,会计核算体系会准确核算各项运输活动的支出情况,并将所有的物流支出统一记录。除此之外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核算方式,进行物流运营成本的核算。但各种物流运营成本核算都要具有统一的核算对象,也就是说物流运营成本的主要分类项目要确定,要能够反映真实的物流运营成本。在统一的物流核算对象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加入其他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使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具有更高的完整性。

2.健全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

企业各部门人员要做好自身的物流运营工作,在物流运营过程中控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需要准确预估、核算物流成本,根据核算出的数据有效控制物流运营成本。同时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不定时检查各个物流岗位员工的工作状况,监督员工履行各自的职责,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物流运营任务。健全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是企业物流运营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会计核算体系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核算体系,包括物流核算内容的选择,核算方式的确定,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的分配等。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运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大幅度降低物流运营的成本。会计核算部门还要对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额外费用支出、利润分配、责任分担等方面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职责划分、利益划分。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贡献大小,分配给各部门相应的责任与利益。最后企业也要对内部的物流存储、周转支出,进行详细的统计。通过科学的规划,来降低物流存储与周转的费用。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为监督,只有会计核算做好监督统计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运营支出。

3.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以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基础。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将物流运营中的主要成本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物流运营成本的主要类目研究。同时还会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运营支出情况,增加其他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这种主要核算项目加次要核算项目的核算方式,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项目进行统计,保证物流成本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不同企业的其他物流成本进行适当添加,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这种核算方式还能够减轻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负担,产生良好的统计结果。若企业同时拥有产品生产、物流运营两方面的业务,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会更加的方便快捷,也会将物流成本降至最低。物流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统计,也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物流运营情况进行成本项目的添加。因此恰当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能够保证物流运营业务的顺利开展。目前企业主要使用以下几种会计核算方式,开展自身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

(1)单轨制。

单轨制是对原有成本核算体系的扩充,通过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与其他成本核算体系的结合,形成企业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部门在进行财务报表核算时,会将物流成本、其他企业生产销售成本共同列入财务报表中。但在制作账本的过程中,仍是把物流运营成本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记录,物流成本会单独记录在物流会计账本中。

(2)双轨制。

与单轨制相对应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双轨制的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单独从企业成本中剥离出来,通过设置独立统计方式、独立账本的模式,开展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仅能够统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而且能够统计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其他企业的活动。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主要记录那些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合作伙伴的物流资金活动。这样的核算方式能准确统计各种物流资金的流动情况,企业高层在浏览物流资金的流向后,能对那些耗费资金巨大的物流项目进行改进,也能够指导企业接下来的物流工作。无论是单轨制还是双轨制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都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物流核算计划。通过严格执行、严格监督物流运营活动,逐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4.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随着物流成本的不断增长,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也要不断的补充与完善。会计核算报表要能够体现企业物流运营的真实情况,根据企业物流部门项目的增加、人员的调动情况,不断增加或者删减报表中的内容。企业会计核算表包括多方面内容,主要统计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亏损、营利情况,以及统计分析物流运营的现金流向等。企业物流的会计核算表可以按照各种物流部门进行统计,通过统计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成本情况,归纳总结形成会计统计核算表;还可以根据物流的具体项目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各种物流项目的成本支出,来制作出物流会计核算表。企业只能运用一种统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支出的统计,多种统计方式的叠加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企业也要按时公布物流成本支出的信息,企业高层也要不定时的查看企业物流成本的支出情况。政府部门也要不定时查看企业的物流成本支出信息,以便于管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政府、物流部门内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支出。

四、结束语

企业物流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物流成本常常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忽视。企业物流成本需要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与整改。物流会计核算体系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为,控制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物流利润。单轨制的物流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在减轻物流核算工作量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核算效果。双轨制的物流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更加清晰的统计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两种物流会计核算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张驰,严余松.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构成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2).

第3篇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40%,仅次于原材料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准确的物流成本核算资料,因此,合理核算物流成本对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制造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相关概念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发生的物流活动所消耗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含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送达消费者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储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客户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各项支出。与流通企业相比,制造业物流成本基本上都体现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制造业物流成本包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和废弃物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的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的过程。

二、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成因

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忽视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国家又没有制定明确的核算规定,在制造业企业中大多没有真正进行过物流成本的核算,即使个别企业进行过物流成本的计算,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所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千差万别,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宏观上缺乏统一、完善、细化的物流政策,加之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积极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单独考虑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没有为物流成本设置专用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的核算混在一起,甚至未被列入成本费用之中。这样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全面的提供物流成本的核算资料,如果企业需要物流成本信息,就必须从有关的会计资料中寻找剥离,这样不但费时繁琐,而且很难取得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资料,严重制约了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三)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范围不全面

截止至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或财务管理规定,现行会计制度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涉及了物流成本的部分费用,使得物流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导致一部分物流成本处于隐蔽状态,所能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难于展现物流成本全貌。企业没有一套标准、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规定作为核算依据,这给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带来很大困难,使得企业管理层的物流管理决策无法正常、有效开展。

(四)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

虽然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整体在不断提升,但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大多数正规的会计教育中没有涉及有关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使得目前在岗的大多数财务人员严重缺乏物流管理知识,没有物流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理念,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为促进物流成本核算规范化,寻求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需求与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冲突,本文在现行财务制度框架内,提出以下两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在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物流成本二级科目核算物流成本

1.设计思路

在与物流成本有关的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按照“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成本”设置二级科目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将物流成本从企业其他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期末通过有关的二级账和明细账物流成本资料,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核算表,为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核算信息。

2.科目设置

分析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设立相关物流成本二级科目。

(1)在“材料采购”一级科目下增设“供应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材料采购账户中包含的物流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有为采购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等。

(2)在“制造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生产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包含在制造费用账户中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备的折旧、半成品仓库的储存费用等。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改进策略

互联网时代推动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现实价值,也渐渐的成为公司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其对公司价值的实现。那么,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问题,有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是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一、企业物流中出现的成本核算问题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范围不全

在互联网刺激下的物流产业中,有着物流内容复杂,物流范围广泛,成本核算项目繁多的特点。而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往往不能够照顾到所有方面,只是针对生产物流环节,运输物流环节,采购物流环节等进行物流核算。虽然以上三个环节涵盖大部分物流成本,但是,长期积累的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有仓管物流成本,人员成本,逆向物流成本,折旧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通常不会被计入到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中。另外,还有其他诸如保险之类的物流成本的不计入,都使得企业在物流核算方面出现失真,这对于企业而言既不利于物流成本信息的真实统计,也不利于对于物流的合理管控,更甚者,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决策。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往往与其他成本会计核算相混淆

在目前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常常混杂其他的成本会计核算。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由于物流的繁杂性与广泛性造成的,其他会计核算信息与物流核算信息的混杂会造成核算信息的混乱,这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与财务核对带来很多的障碍,不仅增加了相关信息获取的难度,而且降低信息获取的时效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物流人员的费用结算混乱问题,在物流结算和行政结算两个方面同时囊括物流人员费用,这为企业对于物流方面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也反映出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

通过物流管理信息混乱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混淆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中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没有相关的独立的物流管理机构对企业物流信息进行管理,机构的确实直接导致了物流信息被归类到其他部门进行处理分析,这不仅使得物流信息得不到系统的显示,及时的反映,也使得物流成本变得不够真实。虽然,在一些企业中对于物流信息有着专门的标准和核算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做出相关的标准和模式。会计核算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核算过程思路混乱,相关工作没有专门的人才负责等等这些体系上的漏洞都是当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通过对现有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核心内容是对物流成本所包含的详细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通过设定明确标准防止物流成本信息出现失真,在执行上完善相关的物理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具体的操作如下:

(一)丰富内容机制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在不断的探索中对于各种细分项目进行罗列,将物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件都作为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而建立出一个标准库,在每次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都比对标准库的项目,保证物流成本核算时的全面。在此基础上对于物流成本进行多级账户管理,例如一级账户为物流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此大名目下在设立二级账户对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进行细分,再设立三级账户对应着更加详细的物流成本项目。这两种相融合后形成的机制可以保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时对于内容的全面和真实,也能够建立起符合本公司特点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二)建议完善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物流在发展中渐渐的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用其他部门的会计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为了满足日益繁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为了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提供一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并根据公司的要求设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专项。在人员配置方面,应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指派专门负责的会计,对于各种物流账目进行管理,并且不断的喜欢物流成本会核算算法。

三、结语

物流一直是各公司企业的重要做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流的内容和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但是过于快速的发展,也将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暴露了出来,诸如成本核算混淆,成本核算内容复杂等等。本文通过针对其暴露出来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其内容和执行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薄的建议。但在深入的专业算法改进方面未做阐述。希望在今后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公司创造更加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永兰,贾思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J].财会月刊,2010 (23):18-22.

[2]张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探讨[J].全国商情 ,2016(28):27-30.

第5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

0 引言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并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原有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其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相关基本理论

(1)成本会计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及缺陷。

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下.物流成本的核算是按职能部门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对不同部门的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一手数据均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原有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将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费用归集并分配至该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方法.它以产品或部门为核算对象.核算成本与费用。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已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全貌。表l为物流显性与隐性成本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列举了物流成本中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所含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项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被归集入各相关会计科目,从性质上难以划分,金额上难以剥离。能否正确分离、核算.将是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模型及分配方式如图l所示 与传统成本会计不同的是.“作业” 作为联系资源— — 即各项费用与“成本对象”— — 产品、服务、作业、生产过程等的中介,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资源最终精确的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

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基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可以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21。

2 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原有会计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使其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因此.本文将尝试就二者结合作理论性的探讨2.1结合作业成本法设置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1)物流成本分类与物流作业成本分析要素。

① 首先,参考一般物流成本的分类。并根据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笔者将物流成本按照特流作业功能,主要分为: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项;而将花费少、对管理决策不具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则放在其他物流费用中。

物流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上述这五项物流功能可认为是物流作业中心:再根据“作业层级”的概念逐层分解,作业中心则由各项具体的作业组成。

②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 按支付形态来划分物流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费、包装材料费、水电费、折旧费、物流管理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可看作是耗费的各项资源【3J(2)科目级别设置。

关于将“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设置为一级科目还是二级,我们认为:“物流”是企业的支撑性活动.每一项功能都是与生产运作其他功能相联系的。如运输与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等有关。这也正是物流隐性成本难以剥离的原因。由于在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应在各级含有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为二级科目如此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有利于物流域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范围设“销售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三级科目进行归集在三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四级科目.再按支付形态下设子科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便可以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从形式上结合起来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科目设置是灵活可变的 一方面.可能会因为科目设置级别过多过细带来核算不便.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级别设置的层级数目;例如,企业极少设计退货或废弃物流.不需要独立了解该方面的信息.则可不设置“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的三级科目.而将按功能划分的科目设置为三级科目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依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别.所以在进行明细科目设置时.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视企业需要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而定。按支付形态类别进行科目设置.企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位置,物流费用中哪些偏高:按照物流功能设置科目,可以明确各物流环节的责任与成本总之.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因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结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套相适应的会计账户体系.这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是否有效.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整2_2间接费用分配率的选择“间接费用”.是指不可直接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费用。在第一步的设计中,仅仅将二者从形式上结合起来是不够的。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会计科学之处即在于它分配率的选择— — 即成本动因的选择。如第一步设想我们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但金额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归结出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 我们认为.可按照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设定与计算引入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将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率”

关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相关程度。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动因的数量是线性相关。在实际中,存在着多个成本动因,而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才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行为导向。

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

(3)成本收益。

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的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数据的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易于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无法实施。

3 应用范例

笔者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范例.比较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与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物流成本有何不同。

3.1范例设计假设某公司的生产需要A、B两种原材料.由公司自有运输部负责运输。现购进A、B各1吨,发生的资源和费用如表2所列表2 运输部资源和费用 (单位:元)现假设原材料A体积大而数量少.仅4名装卸人员即可 而原材料B体积小而数量多.故动用了6名装卸人员。传统的会计核算将采用单一分配率,按照原材料重量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运输成本 5000— — B— — 运输成本 5000贷:银行存款等 10000实际的帐务处理将通过“物资采购”帐户进行归集.待原材料检验入库后再转入“原材料”帐户。此处为方便理解,直接计入“原材料”帐户。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A、B两种材料因特性不同,应分担的装卸费用也不同;如再单纯按重量在两种原材料间分配费用.就会出现问题。而按照下列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出的结果将更为科学。

3.2结果分析公司自运输部发生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在本例中.前后对比可发现:原材料A的运输成本由原来的5000元降低为4500元.而B的运输成本则相应由5000元上升至5500元。

可见.在原有核算体系下.不能反映原材料成本中真实的物流成本比重.进而造成下游环节即产成品真实生产成本的核算不清。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算出来的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 增加“物流成本”等各级明细科目.可用于有效分析原材料成本构成中.明确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及金额以及物流成本的结构构成.从而挖掘成本降低空间。

4 结论

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将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通过设置“物流成本”等相关科目.各级科目分级汇总.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构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又使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第6篇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暴露出的问题

(一)记账的各个阶段关联性较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为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步伐,现阶段,各行业均进行了财务会计的改革和实践,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尽管如此,目前企业会计记账的各个环节却缺乏有效的联系,各时间段的会计核算信息衔接性不强,各类会计信息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加快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步伐。

(二)会计信息的收集存在滞后性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分开的,因此,会计核算在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方面总是滞后于物流信息;同时财务会计对所收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也相对滞后。因此,根据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得出的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时效性,需要进行再加工处理后才能提交给领导或决策者。

(三)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目前,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因受到技术和制度的限制,在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采集时,对所采集财务信息的全面性缺少必要的保证,通常会存在着财务会计信息缺失的现象,这就导致不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财务会计流程的真正作用和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

(四)各类财务信息间存在孤立性

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在某一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孤立性,与相关财务会计活动的联系不是很强,加之固定模式下的会计流程,独立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导致会计信息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优化的管理理念

(一)会计核算流程分析与诊断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流程重组前,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因为传统的会计信息核算形式中,大部分会计数据及会计信息在收集的过程中,均会涉及到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在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重组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诊断,妥善保管一些有价值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将一些比较繁琐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核实之后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确定会计核算重新组成的相关范围以及会计数据的深度以及各种会计核算的方式。

(二)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再设计

建立在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逐渐的促使会计核算趋势合理化,因为现在的经济发展在会计核算方式上需要更好的掌握住信息化技术的形式,会计核算的流程分析再设计并不是与原有的手工流程相同,而是需要将现在的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相互融合,更加完整的进行企业的流程设计,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尽全力的展现出信息的集中体现,支持适时的数据变换与企业政策的快速决策。

(三)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实施

在流程重组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将之前的两个阶段进行总结与使用,将流程重组真正的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信息化的重组,并且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使用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在进行重组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改善,核算流程重组是一项艰难并且非常复杂的改善过程,其中涉及很多的企业组织之间的调整,企业工作人员职能与权力之间的调整与改变,以及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很多的方面。企业财务方面的流程重组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巨大的业绩与经济发展进步,但是若是在改善中实施的措施不当,同时也会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危害。

三、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

(一)实现财务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

这里的财务会计标准实际指的是财务数据标准,想要确保财务会计流程的顺利开展,财务数据标准需首先得到统一,因为只有统一了财务数据的标准,会计记录的标准化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中,第一环节必须先为财务数据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的源数据,也可称作数据库。如此,财务会计凭证、账簿等才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凭证中所记载的数据结果才会更加可靠。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建立起共享的源数据以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接从源数据中获取需要的财务数据,这一举措促进了无纸化会计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数据的搜集、查找和利用变得更加方便。

(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在合理运用财务会计流程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依托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快捷、简便等优势,加强会计数据的实时传递,提高会计信息的输入效率,防止数据出路出现重复的现象。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繁琐的流程要善于精简化,使之能在有效的流程内发挥作用,通过会计核算流程的简化,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

(三)合理统一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与业务流程

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企业的整个经营、操作流程,可以得出,财务会计流程是对业务信息的一种加工过程,换而言之,业务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质量与效率,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将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及业务流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二者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由于传统会计流程顺序是在人工工作基?A上建立起来的,企业财务和其他部门是分离的,导致企业财会人员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而会计工作与其他部门间缺乏联系,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对其进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而且企业建立了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资源共享,这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确保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第7篇

(1)银行业务大量的交易操作与会计核算捆绑,交易与核算相互制约,既增加了交易系统运行风险,也难以满足核算的要求。银行业务的核算方式一般是在该业务发生时由柜员在综合业务系统找到对应业务的交易码,然后在该交易模式下输入此交易的相关要素,由计算机记录交易要素的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样做的弊端,一是需要各类交易所配套的核算处理十分准确,交易跟核算必需一致。而银行业务是千变万化、时时更新的,如果前台开发出新的产品,后台在改造交易模式的同时必须更新相应的核算方式。这样一来,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后台核算方式的改造上,会计核算改造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脚步,必然导致新产品上线的滞后,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新产品的推广也会相应滞后,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其带来的价值创造也会受到限制。交易与核算捆绑式的会计核算方式也无法适应会计准则的复杂多变。

(2)传统会计科目的设置方式已不能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方式下,商业银行的会计科目是按照业务类别加报告属性进行设置,一种业务类别的一种属性对应一个会计科目,比如:单位长期存款、单位长期存款利息支出、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利息收入等,业务类别相同报告属性不同或者报告属性相同业务类别不同的科目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这样势必造成会计科目成倍增加。而财务报告信息是根据会计科目总账数据取得,科目的重复被引用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此外,如此设置的会计科目相对固定,一旦设定就不易改变,而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有对应的科目来对新业务进行准确核算,相对固化的会计科目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3)多数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网点分散,核算层次复杂,财务会计数据层层汇总。在商业银行信息化改造还未完善、成熟的前提下,会计数据随着漫长的管理链条由人工层层传递,极易造成差错,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虽然现在内部网络基本成熟,但大量的内部往来信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并且给会计核算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内部往来信息的核算和管理只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活动,对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不起作用。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任何一个耗费成本、对银行价值创造没有帮助的作业都是无效作业,在为银行创造利润的价值链上是没用意义的。

(4)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各商业银行以“科技兴行”为着力点,竞相开发各类先进的信息系统,大大减少了耗费时间的手工作业量,工作效率得到大力提升。这一结果本应提高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价值创造力,但由于目前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未及时更新,对系统的掌握运用程度不够,以致各类系统的先进性没能充分发挥、效用大大降低。大量业务流程再造失败的案例说明,如果单纯地只改造会计流程,而忽视了会计观念再造,改革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只有全体会计人员改变了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系统,并充分认识到会计流程与银行效益息息相关,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会计流程的再造工程,先进的会计流程链条才能发挥作用,产生预期效益。

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1)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使会计核算实现集中、统一、准确、适应性强。会计核算应从交易操作中独立出来,实现业务操作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核算与交易分离后,业务的处理只需前台柜员录入交易相关要素,由前台系统负责记录,对应的核算则集中在后台统一处理。这样,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集中在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大部分交易的核算实现了口径统一,核算准确。基于后台核算与交易操作的分离,优化某项业务的核算,使核算快速跟上产品更新的步伐或达到最新准则的要求得以实现,在新产品开发出来或者会计准则变更时,技术人员只需要在后台会计核算系统变更相应要素即可。另外,核算与交易分离后,将前台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专心一致搞营销,在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产品营销的力度和广度。

(2)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加快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步伐。各类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生成必然要求有统一口径的、高效率的、可靠性强的会计核算系统来完成,因此,尽快建设一个与操作相分离的、集成的、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利用度高的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专业系统是商业银行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必经之路。

(3)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大型商业银行现行的核算体系大多是内部核算环节众多、内部往来信息数量过于庞大。如在支付与结算业务中,对外服务虽已实现实时清算,但对内仍沿用网点与支行、支行与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与省分行、省分行与总行的清算往来关系。上下级行间的清算仍需要通过“存放上级行款项”“、下级行存放款项”等内部科目处理,并要进行上下级行间的按日、按月、按季、按年对账。如此的处理方式,使简单的核算复杂化,既增加了会计处理强度,又占用了宝贵的计算机和人力资源。优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减少内部核算环节,统一以二级分行作为资金核算基本单位,支行不再作为资金核算单位,网点与二级分行直接清算,不再进行二级分行与支行之间的清算。

(4)再造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使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相适应。机构扁平化管理,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进行流程改造的主要内容。而会计核算流程要起到支持客户服务流程的作用,必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改造的大趋势相适应。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做法是:将原“网点—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改变为“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体系。如果实现了交易与核算相分离,将会计核算逐步统一到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的情况下,核算组织体系还可以再上收,即形成“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模式。在二级分行辖属的两个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可以在同一套账务体系中完成处理,各机构只要账实相符即为业务处理正确的标志,账务平衡的概念为整个二级分行的账务平衡。所有需要手工处理的会计核算问题,均上收到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处理,支行及以下机构无权对需要手工完成的账务进行处理。至此,会计核算组织的改造让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

(5)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分层次培训会计人员,使各种人才各尽其能。随着会计核算流程的改变,对会计工作岗位及人员要求同样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会计核算流程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会计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日益凸显。在科技化程度日渐普及的今天,会计人员除需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电子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网络知识。但由于不同的岗位职能要求,高级会计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在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会计核算与报告趋向国际化的背景下,对高级会计人员而言,具备较强业务处理能力是基础,并要求其在拥有较深厚的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学理论的前提下,能在当前金融环境和政策背景下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有针对性地制定业务流程,查找相关风险点并进行有效控制,对业务经营进行宏观掌控并制定科学的计划,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等。也就是说,对于高级会计人员而言,更多的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宏观政策、理解企业战略,培养他们制定政策、把握方向、分析问题、解决疑难等的能力。对一般柜面工作人员而言,他们主要面对客户,负责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解决客户问题。面对金融机构日益增多、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在要求柜面人员掌握基本会计知识、熟悉各类规章制度、熟练操作各交易系统的前提下,应重点培训其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能力,包括向客户推荐各类适合的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制定适当的理财计划,引导客户操作各种自助设备等。根据职责分工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力。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网络会计;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也是内部会计控制深层次的发展。它是基于一种人机结合的控制模式,将大量控制程序、控制指标、控制方法设置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是传统内部会计控制的继承和发展,其控制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阻碍财会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网络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

1.集中核算,远程控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无须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同一集团的不同会计主体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实现集中核算,集团总部同样通过网络对分支机构实施远程控制。

2.实时反映,灵活方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授权利用模块化的会计程序,根据需要定制、选择会计信息,实现了会计信息“一对一”的订单式服务,非常灵活机动。

3.动态开放,全面多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很多业务通过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进行交易和结算,形成了很多可以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的电子原始凭证,实现了会计核算资料收集的动态化和会计核算的实时化。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直接从内外有关系统收集会计核算资料。

4.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网络财务可以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编制、交易、审计监督、纳税成本和时间,从而实现更多利润。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改善企业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控制氛围,是所有控制方式和方法赖以存在的运行环境。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以下的变化。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其次,提高员工地位和素质要求。

2.对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降低了传统方式下人工错弊的风险。但是,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得企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运用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而信息系统条件下,信息在生成和传输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风险,这些都增加了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执行的难度。

3.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系统的逻辑纠错、综合判断及推理能力可能会下降。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流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尽管会计信息的算术性错误减少,甚至杜绝,但基本上丧失了传统会计核算系统利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来达到逻辑纠错的能力,也丧失了人所具有的对不合理的及例外事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信息中同一错误反复连续发生、输入差错得不到后续核算程序的修正、不合理及不合逻辑的业务得不到识别等现象的出现。

4.对监督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可使一部分的监督过程自动完成,并且可能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的效果和效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针对上述分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内部控制要素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对企业实施信息技术治理

信息技术治理的目标是帮助管理层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和信息技术相整合为中心的观念,正确定位信息技术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最终能够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制定并执行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信息技术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适当管理信息技术相关风险。

2.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如果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实施了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企业信息系统,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许多冲突,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业务流程重组是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并彻底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3.及时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其内部错误或不足是无法避免的,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的不足,一是注意监控一段时间内的内部质量,了解原控制参数中是否过时,并积极主动和软件开发商联系,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向其反馈,及时对软件进行升级补漏或更改控制参数,把错误存在时间控制在最短,提高系统防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损失。二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配备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人员,保证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在部门内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4.提升网络财务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财务集计算机、财务知识于一身,对财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要求自然也是综合性、复合型的。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必须通过培训、引进等各种方式造就一批既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经营管理知识,又精通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可以使网络财务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可以使网络财务的运行尽量减少对技术人员的依赖,提高网络财务的安全性和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实时化。

总之,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和完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章程,增强数据安全意识,是强化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梁运吉.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第9篇

关键词:电力 财务会计 会计核算 一本账

会计核算工作是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在财务工作的应用是眼前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目前在电力设计院中普遍存在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相对薄弱的现象。新的经营形势及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呼唤全新的财务管理。

一、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和意义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要想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

(2)转变工作方式,处理好管理和经营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已经无法寄托依靠支行进行会计管理缓冲,分行会计部门必须改变原来把握大原则的“粗放式”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落实到细处”的“精细化”工作方式。

(3)预防管理真空,处理好管理半径和管理效率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可能由原来管理十来个支行变为管理上百个网点,管理半径可能超出理想的范围。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效率低下,对部分网点会计管理频率和力度不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二、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1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会计核算“一本账”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

(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2)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

(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

2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2.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2.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2.3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

(1)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

(2)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

(3)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4)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

(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2.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结束语

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对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成功地实现了对资金的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全面监督。特别是在当前预算管理较为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观的情况下,依靠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务收支管理,是符合我国国情,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强化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制定符合国家财经制度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实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好手中的资金,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