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品牌效应的好处

时间:2023-12-20 11:34:56

导语:在品牌效应的好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转变观念,既然我们不能发外链,我们不发外链,我们可以宣传我们的网站知名度,打造网站的品牌,网站有品牌了,点击量高了,排名自然就上去了。

一、利用百度知道推广网站的好处

1、利用百度知道带来网站流量

百度青睐自身的产品,百度知道权重高,关键词排名好,竞争不太激励的关键词,排名甚至在前两位,看一个例子,百度搜索关键词“洛阳装饰公司”

百度知道排名第一,可以通过这个排名宣传网站,可以根据这个宣传广告,找到我们的站带来流量。现在大多客户相信百度知道,因此不仅提高网站点击量,而且转化率也很高。如果你的站现在没有关键词排名,没有流量,这种方法最理想,来的速度快,如果你百度知道做的好,改天排名的首页,甚至第一,比网站优化关键词排名来的快多了。

2、利用百度知道打造品牌效应

前面也简单提到过,现在很多客户相信百度知道,认为百度知道的回答可信,因此转化率高,客户信任,当然是建设品牌效应了。别人回答的广告比自己做的广告强千倍,因此要利用好百度知道这个平台,打造品牌效应。

3、利用百度知道做高质量的外链

现在利用百度知道做外链,审核比较困难,但不是绝对的,提问或回答合理,注意技巧还是很有可能被通过的,如何做有链接的问答更容易被通过,后面将具体说明,这里强调外链不是确定不通过的。

二、百度知道推广网站的具体实现

1、养号阶段

公想与其事必先利器,磨镰不误砍柴,就是这个道理,必须有好的工具,工具好了,做事心情也好,办事效应也高。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专长,在百度知道,搜索关键词,查询提问的标题,然后回答,这里强调一下,回答不要一样,否则百度还会审核的,根据作者的提问,详细回答就行了,如果你回答的好,很有可能被选择为最佳答案,因此用心去回答,不要应付。

2、回答的技巧方面

高级别的账号,一天可以带一个链接的问答,一天不要多,日积月累就多了。这里说明一下如果做百度知道的外链更容易被通过,a、早晨六点到八点的时间更容易被通过,b、先做没有链接的提问,通过后再修改回答,c、提问和回答ip不在一个城市,d、不要用首页链接,尽量用内页链接,更容易被通过,e、提供的技巧,比如仿照一个站,f、回答的技巧,比如我的站怎么改。

总结百度问答的注意事项

1、回答或提问最好加上关键词;

2、评论越多,排名一般越好;

3、关键词密度越大,一般排名越好,百度不会给自己降权的;

4、长期养高级别的号;

5、百度知道回答时间,对排名影响小;

6、回答的内容越长越容易通过;

第2篇

**宾馆在199*年建成运营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当时,在银川市宾馆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经过几年的经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银川市“三星级”涉外宾馆,为我区的旅游服务和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银川市大型高档宾馆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而且大多是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机制灵活高效,环境和服务设施优越,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多元化发展格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谁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好,功能全,服务水平高,管理理念先进,经营方式创新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能不断发展状大。面对当前银川市宾馆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宾馆这几年通过企业改制改革、加大环境和服务设施投入提高服务质量来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从这几年的经营状况来看,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但从长运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品牌价值和现有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未达到效益最大化,这主要是由于**宾馆服务设施陈旧老化,档次不高,影响着企业形象的提升,虽经过局部装修,但整体更新改造投入不足;住宿和餐饮服务分离,服务设施功能不齐全,不先进,造成客源和效益流失;管理机制不灵活,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此,按照区旅游局,国资委提出的服务性竞争行业国退民进这一政策方针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大对**宾馆的投入,提升宾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利用优势资源,不断拓展经营业务,增强企业发展后轻和活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区粮食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宁夏粮食产业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对宁夏**宾馆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实行租赁经营。经过与宁夏**餐饮娱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磋商,现已达成入股租赁经营意向书,租赁经营期限为10年,吸收**餐饮公司为**宾馆股东,**餐饮公司投入130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用于**宾馆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服务功能。采取增资扩股租赁经营的合作,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策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品牌,释放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主要好处在于:

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扩大“**”品牌效应。

二、改造提升,优化升级,通过装修改造,完善经营环境,为提高经营效益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以灵活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竞争力。

四、实现最大效益,增加职工收入。通过释放企业经营效益,逐步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五、加强员工技能素质培训,发挥人才作用,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六、改革创新,适应市场、政策发展的需要,顺应国家行业政策,按照产权多元化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机制。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一、坚持改革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增资扩股租赁经营,这是大势所需,市场竞争所求。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顾全大局,上下一致,稳步扎实地推进租赁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三、坚持以集体利益,职工利益为重,切实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认真搞好资产评估和审计核算工作。

四、严格组织纪律,要做一个经得起考验,思想解放,与时俱进,适应创新改革的干部职工,尤其是**宾馆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要率先垂范。

五、顺利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做到改革与管理,装修与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关系到全体股东和职工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1、按租赁经营合同条款,**餐饮公司不参与租赁费的股权分红,只在原**宾馆的股东间进行,保障原**宾馆股东的权益。

2、租赁经营合同签订实施后,**餐饮公司必须全部接收**宾馆的干部职工,并保证职工的收入逐年有所增长,保证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费,按国家规定比例按时足额缴纳,切实维护职工的利益。

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品牌定位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我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ZZ72),主持人:陈学忠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日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已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认知,学术界从法律和制度保护等宏观层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但在微观经营层面上就如何建设、发展与运用地理标志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为此,本文将从营销角度,基于市场需求来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管理与定位。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当前,我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对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价格水平、形成比较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也因此获益不少。但实践中,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效用的发挥还主要依赖基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和历史传统等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竞争仍停留在产品层面上,缺乏相应文化内涵和品牌意义,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品牌认知普遍不高,有影响力的名牌较少,未能建立起应有的品牌效应。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替代性日益增强、消费者购买行为日渐呈现出以品牌为导向的现实不相适应。同时,这种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也是脆弱的、暂时的,在给区域经济和农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滋生出系列问题,使我国农业停留在以资源为基础较落后的经济层面上,产生狭隘的地理标志主义,为不正当竞争孕育沃土,最终损害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地理标志具有指示标志农产品品质和地域特征的属性,不仅具有品牌的便利效应,代表了标志农产品特定的来源、质量和特色,而且具有知名品牌的市场推广效应,天然就是一种农业区域品牌。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知识产权、一项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地域生态优势品牌。如同企业品牌以及产品品牌一样,能够产生对产品消费的心理偏好,影响消费者行为,创造市场需求,从而使农产品的无形价值得以提高。所以,保护、建设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具有发展思维,更加注重注册、登记和审批之后的产业链效应,对已经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行品牌化管理,从发展角度、经营管理层面出发,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把地理标志作为一项资产来经营,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品牌来建设,通过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创造地域“大品牌”,形成“大产业”,使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值、增值,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定位分析

品牌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某种特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将其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实现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特殊位置的营销行为。品牌定位决定了品牌的特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包含有独特的品质属性与传统文化的标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定位,其独特价值就无法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所以,必须通过品牌定位来体现其品性、个性、文化和形象并激发消费行为,实现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品牌沟通的基础。精准的品牌定位来自于深入的自我认知、市场调研与消费者研究。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身的特性

1、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既具有一般商标的基本特征,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具有“产品――特定的质量、声誉和其他质量特征――产地”联想的功能,其产品的质量、特色和独特风味实质性地取决于来源地,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造就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2、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具有典型的内隐性特征。大多属于“经验性商品”或者“信任性商品”,对于地理标志所标示的那些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质量特征,消费者仅通过观察很难感知和识别,有些特征即使是经过使用也无法确定。这种质量的内隐性特征对地理标志的品牌定位与管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消费者不易感知产品的内在质量,难以形成对地理标志的较高认知度,从而直接影响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选择;第二,更容易引起模仿、伪造或者粗制滥造等行为,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导致“柠檬市场”的产生,影响到整个地理标志品牌的形象。

3、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农产品只能产自特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具有对外的排他性和非交易性,是一项特殊的集体权利,一种具有较强公共性的“俱乐部产品”。

(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特点

1、消费需求更加复杂化和个性化。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生命力、市场竞争力取决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限于供应是否充足,而是更为重视它的产地、营养成分、加工过程,甚至消费过程中的精神感受,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第一,追逐质量上乘、特色突出的名优产品;第二,更加青睐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第三,会主动寻求蕴含在农产品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他们会透过农产品消费中的文化符号(如包装、品名、品标、色彩、款式等),构建他们内心对品牌的认同感与自我满足感;第四,消费者更加感性化,除追求物质属性这一理性方面的需要外,还追求其个性、情感和体验等方面的感性需要。

2、购买行为网络化。在当今网络时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依次是: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唤起欲望、留下记忆、购买行动。而在网络时代,最新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依次是: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进行搜索、购买行动、人人分享。在新增的信息获取与分享过程中,品牌作为区别符号及意义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特色、有内涵的品牌形象显然更易于在信息的海洋中脱颖而出,更能有效地被消费者所获取与接受。

3、购买动机多样化。随着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出现,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已经不限于用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许多特色农产品已经被当作高档礼品进行赠送。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定位方法

成功的品牌定位不仅应充分体现品牌的独特个性和差异化优势,而且应该可以通过品牌形象来影响顾客心理感受。所以,品牌定位一般从产品的独特之处入手,在寻找产品间差异性的同时,注重利用产品所包含的风格、文化、个性等无形因素带给消费者的精神与情感满足,以此来塑造独特而又丰满的品牌形象。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定位,应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在研究其需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突出其“土特性”的核心价值,确立一个鲜明的、有别于竞争品牌的差异化诉求点,塑造独特的品牌内涵,准确定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依托“自然属性”定位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所传递的有关产品地理来源的信息。我国地域宽广,在地理环境、气候、温度、土壤、湿度等方面差异甚大,孕育出品种繁多的土特农产品。许多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声誉、独特的风味和其他质量特征都实质性地取决于这些地理自然环境,依靠这种与其产地环境紧密联系的特殊产品品质,就能打造品牌形象。所以,针对质量特征自然资源优势较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依托自然资源做“特色”品牌定位,以其所标识产品的优良或独特品质作为主要诉求内容,准确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采取适当的形式让其感受到这种差异,认知到这种差异所带来的价值,从而塑造独特的品牌价值内涵。例如,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生长,具有香气浓郁、酥脆爽口、皮薄肉细、汁多渣少、色泽鲜艳的特点,不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药用,其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并成功开拓北美、欧洲、西亚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成功地树立了其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依托“人文属性”定位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土特性”除了受益于当地的自然地域环境外,还得益于当地的人文资源。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涵的人文资源,是原产地居民知识与技巧的结晶,历史的沉淀,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地理标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是区域形象的内在基础,能够增强区域认同感,是品牌的软实力。比如,我国的龙井茶,正是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传统的手工炒制技术和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使得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茶中珍品,声名源远流长,闻名于中外。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定位,可以把地理标志产品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核心价值,在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人文传统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沟通手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将背后深层次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给消费者,使其植根于消费者的内心深处,以此来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与价值,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情感和体验方面的感性需求。

(三)依托“绿色”定位品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保健,消费者更加青睐绿色、有机、无污染、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大都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不仅品种“纯正”,而且生产、加工工艺“原始”。这种源于“传统”的“纯正、原始”和今天的“绿色、有机”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所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建立绿色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加强绿色生产加工管理,并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农产品如何在生态环境、天然种植、科学加工、保温运输、集约营销过程中实现绿色、生态、环保的具体情况体现出来,传递给消费者更全面的信息和更深刻的印象,以“绿色”为主要诉求点,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内涵。

随着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加强,申请、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将会越来越多,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比较优势效应也将随之递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实行品牌化管理,准确地进行品牌差异化定位,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个性和价值,创造品牌效应,将是农产品地理标志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发展之路。当然,较之其他行业品牌发展的水平,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经营者不断提升品牌意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士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活动上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秀莲.农产品地理标志: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J].中国乡镇企业,2006.11.

第4篇

在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普遍。产业集聚效应在给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合力,共同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现状入手,评估集聚效应给集聚区的企业带来的好处,全面透视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小企业在产业集聚效应下的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措施,对研究中小企业在产业集聚效应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效应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指的是某一地区通过集中各种产业以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形成显著的区域经济效果,从而产生吸引各方经济力量向该地区聚集的一种凝聚力。显而易见,中小企业产业的聚集效应是造成一个地区或城市不断发展不断扩张的最根本的因素。

产业集聚现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最典型的产业集聚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硅谷。产业集聚在我国的例子也有很多,分别分布在浙江、江苏、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集聚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速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起点普遍较低,而且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巨大的同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想要充分的发挥作用就应该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资金资本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条件,逐渐壮大自身的实力。

1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来,改革和开发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中小企业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优势条件,也为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中小企业集聚的形成,根据产权划分,可分成四种模式:即以私有民营的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温州模式;以集体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东北模式;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珠江模式。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企业数量还不算多,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不都激烈,这时期沿海经济开发区的中小企业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的扶持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现象,并逐步成熟起来。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逐渐涌向中国来谋取利益,使中国的经济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重点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区,因此,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把本地化特色与国际化发展很好的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集聚效应可以为集聚区的企业带来的好处

2.1 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企业在区域内实现产业集聚,因为距离近,生产环节相互错开,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销售与采购市场也存在于该区域内降低了采购和销售环节的成本;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众多也帮助各企业能够更加迅速的获取信息,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产业集聚必将需要大量劳动力,实现了间接地劳动力集聚,使企业降低了寻找劳动力的成本。

2.2 促进分工与合作

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聚,能够帮助中小企业之间突出优势,发现弱势,进一步达成合作,从而扩大经济发展的规模,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享有区域与品牌优势

在某一地区或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重点突出品牌建设,帮助区域经济发展树立品牌效应,这就可以直接帮助区域中的中小企业达到提高整体的知名度和提升整体的企业形象的作用。有了品牌效应,消费者或者经销商就会自发的来到这里,也会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

3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我国集聚区域中的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且产品创新程度低,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难以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小企业投资规模较小,资金力量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着沿用旧设备的情况,科学技术的引用率低,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而且在同一产业集聚区域,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存在不合理竞争的现象,如许多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采用比拼价格的方法进行市场竞争。同时,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差且雷同率高,也缺乏创新,竞争力不强。

(2)集聚效应的规模效应不明显,企业分工和协作明显不足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市场运行不够规范,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某些区域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很多企业过于重视与国外资本之间的合作,而忽视了本区域企业的有效合作,使产业集聚中的企业凝聚力不强。

此外,在企业集聚中还存着企业各自生产的现象。大多数企业各自管理各自的生产,专业分工程度低,对产业集聚产生的效应利用率也不高,这就无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更无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粗放型的管理理念长期存在,企业领导的素质不高

首先,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很多中小企业企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并没有在战略管理上取得了有效的进步,很多企业家的管理知识缺乏,使企业的成长一直是粗放型的。

其次,企业中高品质人才的稀缺,在我国很多粗放型的中小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企业中的员工最多数的是生产加工方面的,这部分的员工普遍学历较低,整体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指示进行生产,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而在技术应用环节或者管理环节的人才稀缺,不利于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4)政府在产业集聚企业的服务和设施建设不健全。这方面主要包括服务于企业的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如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硬件投资不足。同时,产业集聚地的管理部门对集聚企业服务的软件投资也不足,行业组织也不健全。

4 中小企业在产业集聚效应下的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措施

现阶段看来,如何在本地资源与外来资源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从企业、组织和行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4.1 企业方面

集聚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构建更加广泛的战略联盟或技术联盟,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共同维护产业集聚区域的良好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公平竞争;

(2)要依托于本地进行生产,同时关注全球化生产。要改变某些区域内存在的过度依赖外资或者大型企业投资的现状,中小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不会被外来资本消磨自身的创新能力。

(3)拓宽产品的销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形象建设。新的世纪以来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物流业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在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物流的合作与建设。此外,在构建好物流通道的同时还要注重区域品牌形象的建设,积极培养品牌对提升区域的经济形象也发挥着极大地作用。

4.2 政府方面

(1)为地区或城市产业集聚提供高效的基础硬件设施,包括完善交通通信的基础网络以及产业集聚所需的场地改造等等。

(2)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首先应该健全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对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建设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新的机遇,使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跨区域合作需要双方地区的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3)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建设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

4.3 行业组织方面

(1)为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有效的销售途径,及时提供市场动态;举办定期的产品博览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实现共赢建立坚实的基础。

(2)帮助企业相互联系,可以定期举办产业集聚内企业的交流会等。建议本地企业有效形式的联盟与合作,以更好的实现专业化分工或实现规模经济等;实现技术开发工作室或者科研所等走进企业,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做好区域的宣传工作,增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积极培养企业为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使命感。

5 结束语

在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的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普遍。中小企业集聚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速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合力,共同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共同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产品创新等增强群体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中国制造能够真正在世界市场上立足。

【参考文献】

[1]唐建军,程凡真.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2005年10期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啤酒行业;并购;动因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on)的合称,并购在经济学上的含义通常可解释为一家企业以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取得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在实际中,并购(M&A)通常包括公司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最近的一次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还在延续。近期国内就有美国凯雷收购徐工,宝钢并购八一钢铁、邯郸钢铁、马钢股份海螺水泥并购巢东水泥,国美收购永乐电器,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等并购事件。在竞争性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才能生存下去。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选用两种方式进行发展:(1)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2)通过并购获得行业内原有生产能力。其中,并购是国际企业公认的效率较高、较迅速的方式。本文以我国啤酒行业为例,对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并购行为,经济学家们作了大量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或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效益理论、市场力假说及税赋效应理论。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市场力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税赋效应理论认为并购是由于一个企业有过多的账面盈余,因而必须承担高额税收,为减轻税收负担而采取的行为,被兼并企业往往由于税收负担过重无法持续经营而出售,由于亏损可以在若干年内税前弥补,一个有高额盈余的企业并购一个亏损企业,无疑会带来税收的好处。

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要大,即1+1>2,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该假说主要为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营协同效应来自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

委托一理论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可归纳如下:并购可以降低成本。Manne(1965)认为并购事实上可以提供一种控制问题的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人有问题产生时,收购或权的竞争可以降低成本。而MueHer(1969)提出的假说认为人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因此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包括节约交易费用、效率最优化等。Coase(1937)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公司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Wiliamsion(1951)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啤酒行业并购现状及动因

我国的啤酒产业1978年时只有少数几家啤酒厂,全国啤酒产量也只有40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年均递增近30%的高速度增长,到1988年,在数量上已发展到813家,总产量上到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世界第三,到1993年就跃居世界第二。1997~2002年间,我国啤酒产量年均增长7%,到2003年达到了2400万吨,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6年啤酒产量已达到3600万吨。我国的啤酒人均消费水平也从1978年的5公升增长到2006年的27.6公升,与世界消费水平同步。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熟的啤酒行业集中度较高,几大啤酒公司垄断市场,占据全部销量的80%~90%。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啤酒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国内前十大啤酒生产商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l%,但是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仅为36%左右,市场上活跃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行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青岛啤酒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全国重要区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已在鲁、京、沪、粤、陕、苏、闽等l7个省市设有近50多个啤酒生产分厂,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生产销售不同档次的各种品牌啤酒,2006年总产量达到500万吨。燕京啤酒在1999年开始连连兼并30多家啤酒企业,2006年啤酒销量已达300多万吨,尤其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几次增持惠泉啤酒股权,公司持有惠泉啤酒有限售条件的股份1.25亿股,占惠泉啤酒总股本的50.03%,为惠泉啤酒的绝对控股股东。华润集团已将27家啤酒公司收至麾下,年生产能力突破350万吨,产销量超过220万吨,国际著名啤酒厂商SAB是华润啤酒集团的三个股东之一。华润凭借雄厚的资本,先后并购沈阳“雪花”和四川“蓝剑”两大名牌。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l0.5元人民币的价格受让重啤集团的国有股5000万股,占重庆啤酒总股本的19.51%,股份转让完成后苏纽公司成为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

通过前述各种经济学派对企业并购行为解释,结合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我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动因如下:

第一,啤酒行业特点是典型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降低经营成本。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啤酒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第二,从国内企业来讲,我国大部分啤酒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地域性严重,销售网络还是局限于本地区或者某一地区,其他地区占有率很低,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的市场没有得到开发。在这种形式下,一些企业把目标瞄向了自身市场以外的地区,通过并购重组其他地区的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同时因为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

第三,树立品牌效应。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目前相对过剩,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一般把目标定在了高端市场,它们追求的是品牌效应。面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我国企业也正在改变营销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我国啤酒行业品牌的建立是循着一个思路:地方品牌、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到世界品牌。以全球化的观点来考虑,品牌对于一个啤酒企业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通过并购优质资产,扩大了销售范围,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进而为进入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竞争减少了一些障碍,为企业拓展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第四,啤酒行业的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从啤酒产品本身来讲,差异化非常困难,因此,啤酒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啤酒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啤酒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啤酒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必要保障。

第五,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如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其市场占有率由最初的不到3%达到了现在的14%。

第6篇

旅游以什么为魅力,吸引着如此巨大的人群争相奔走,而乐此不疲呢?这个答案无法以数量计,有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有的是为了开阔视野,也有的是想增长见识,更有通过旅游来磨练个人独立生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旅游的人群越来越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国民旅游热的潮流更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应该说,中国的全民旅游才是旅游业最有潜力,也是最应该开发的市场。这么说有三点理由,一是中国国民的经济实力已经勿庸置疑;二是国内的旅游胜地真的不胜枚举;三是旅游业的经营效益大家有目共睹。

但中国国民的旅游意识还没有完全的开放,13亿国民中,至少有8亿国民是有条件、有能力选择旅游的,但实际的参与水平却未达到应有人群的千百分之一。现有的国民旅游群体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重复旅游甚至是N次出游。

这种状况的出现就是国民的旅游意识还不及格,没有认识到旅游的好处和带来的收获,要不然都说中国人的小农意识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呢。

再看看英国人,英国人成年后,不是以谁资产多、谁结婚早、谁学历高为荣,而是以谁走过的地方多,游学的时间长为荣,在旅游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种风气,它的社会进步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再把目光拉回现实,虽然中国的国民是后知后觉,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国旅游社会化趋势正在逐渐成形,中国国民出游的中兴时代已经迫在眉捷,旅游业应该做好大军压境,知已知彼,决战决胜的万全准备。为此,我准备了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不能让国民对出游失去兴趣。要整顿旅游市场,严厉打击旅游景点制假贩假、高买高卖、恶意欺诈等行为,实行旅游景区规范化管理,为游者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旅游环境,保护好国民出游的积极性。

二是要让游者对旅游景点流连忘返。提高导游的素质,创新导游词,生动活泼的介绍旅游景点的历史人文背景,富予每个景区景点美丽的神话,用善意的谎言引起游者的睱想和思索,让游者总能留下意犹未尽之感。我们的景点需要培植更多的回头客。

第7篇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今年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现代化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两大工程,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那么,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重要支撑和内容的品牌农业,在奔涌而来的农业发展浪潮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开拓前行?日前,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

记者: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如“双汇”“好想你”等品牌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河南形象。我们如何看待农业的品牌效应?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品牌农业发挥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朱孟洲: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特别是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农产品即使不出国门也得面临国际竞争。而消费者的成熟,又已经促使品牌成为农产品市场经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成败的一种核心力量。因此,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品牌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视作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始终把鼓励支持创立和发展农产品品牌作为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简称“三品一标”)公共品牌认证登记为主导品牌农业发展,加快了全省农业品牌化进程。

尤其是去年10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示,要给原阳大米“起个好听的名字”和集中打造“信阳红”茶业后,再次增强了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信心和动力,也使河南农业品牌效应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渗透和扩散。除了你们提到的“双汇”“好想你”外,又有一批新兴的品牌农产品,在带动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河南形象方面显现出强劲的势头,如“信阳红”茶业已带动当地综合产值达到25亿元。

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农业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产品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作为农业大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赋予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以品牌特征,使之形成比较优势,并逐渐成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竞争的主旋律,既是转变农业根本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全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河南农产品品牌效应,还只是近年来河南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探索中,累积能量的初步喷发,总体上讲,还处于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今后发展潜力巨大、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记者:请您简要谈一下河南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品牌农业的兴起给河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朱孟洲: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产粮大省。近年来,河南农业系统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关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品牌化推进标准化、以标准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以“三品一标”为主导的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推动品牌农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首先,品牌示范效应明显增强。截至去年年底,河南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79个,获证单位1281家,面积达到2323.11万亩,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690个,获证单位1063家,产品总产量2027.64万吨;有效绿色食品389个、面积262.6万亩、产品总产量125万吨,有效有机食品62个、面积2.8万亩、产品总产量3.6万吨;累计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47个,总面积483.5万亩,产品总产量682.6万吨,产品涵盖粮食、瓜果、蔬菜、水产品等多品种。

目前来看,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品一标”申报主力军,70%无公害种植业产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管理,每个获证单位平均带动农民1000人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组织化、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

其次,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由于“三品一标”管理规范,质量过硬,获证产品效益不断增加,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批农产品因获得“三品一标”金字招牌后而名升价增、产品相继在全国市场打响。除大家熟悉的新郑的“好想你”大枣产品外,武陟的“菡香米”在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价格一路攀升、涨了10倍左右,卖场也一路由焦作到郑州再到北京;还有像固始“顺兴莲”大米、原阳“原甲”大米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后价格翻了两番,鲁山“张良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后价格也实现翻番。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还是那群人,田还是那片田,因为有了金字招牌,带动了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直线上升。

记者: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朱孟洲:虽然河南以“三品一标”为主导的品牌农业取得持续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既落后于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与四川、内蒙等中西部省份也有差距,和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但河南具有丰富的优势农产品资源亟待开发,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河南的北部、中部、东部平原地区,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明显优势;淮河两岸、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等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另据“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结果,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地质量总体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标准,“中国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

此外,河南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农耕文化传承悠久,开发浓郁地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区位优势明显。可以说,河南就是一座农产品品牌资源的金矿。深挖细掘这座金矿能够促进品牌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靠千家万户创立农产品品牌、提升品质,推进农业现代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挖掘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手段、以发展“三品一标”为抓手,推进河南品牌农业发展。

记者:如您所言,“三品一标”是河南品牌农业发展的主导,围绕“三品一标”,请您谈谈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朱孟洲:发展“三品一标”是已经证明了的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的方向。各级各地都应当把发展“三品一标”纳入“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与地方优势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一并考虑,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品牌农业稳步发展。

创立和培育一个农产品品牌,离不开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分散的农民,即使是一些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也常常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兄弟省份经验,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创名牌。同时,应继续把“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作为各类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审批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评定的主要条件,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和它们的互补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第8篇

[关键词] 零售业 竞争力 关键因素

一、我国零售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现在主要有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形式。百货商店具有丰富的商品和良好的信誉度,可以通过各个窗口对商品进行展览。百货商店是我国零售业的主导产业。超市以其齐全的商品、低廉的价格、自主选择的购物方式日益为顾客欢迎,超市已成为我国连锁零售业中发展最快的主力形式之一。专卖店具有自己的品牌及良好的质量保证,经营上强调个性化和商品的品牌,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专卖店在零售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的及时消费为主的一种零售业形式。目前在我国东部的许多大城市便利店的数量迅速增加。购物中心是集采购、休闲、娱乐、餐饮、商业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形式。这种新型的复合零售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和引导了新的消费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当前的消费需求。

二、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零售业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零售业面对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外国资本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中国本土零售业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中国成为国际零售商争夺的主战场。目前全球50多家最大的零售企业,40多家已在中国“抢滩登陆”,对我国传统的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

1.外资企业具有强大实力的挑战

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外资企业,大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并经过严酷的市场竞争洗礼。外国零售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经营理念。外国零售业对顾客提供的那种热情、周到和恰到好处的服务,令我国零售业相形见绌。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更是尽人皆知:第一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规定:“如果顾客恰好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更为与众不同的,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是--顾客是员工的“老板”和“上司”。

(2)技术优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跨国集团不仅能在本国市场上游刃有余,而且还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在全球建立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因而可以自如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信息、人才的布局和运作。如沃尔玛在高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沃尔玛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沃尔玛在全球4000多家门市店通过全球网络可以在一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所以在沃尔玛的门市店,不会发生缺货情况。科学技术为沃尔玛称雄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证。这方面技术的优势对我国零售业形成的挑战是致命的。

(3)管理优势。外资零售业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较大的经营规模,具有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能力。我国的零售业企业由于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成了较高的进货成本和经营费用,在价格方面不具有优势。于是外资零售业巨头采用低价采购、低价销售和先亏后盈的市场渗透战略,进行我国零售业市场的抢占,对国内零售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总之,强大的国外零售商的进入是我国零售商面对的来自外部市场的巨大挑战。

2.我国零售业自身的诸多挑战

(1)消费者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以前消费者可能去某一家特定的门店,但随着零售业的发展,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购买频率分散到不同的门店,对某个特定的门店的消费者忠诚度降低,消费者在不同门店之间、同类型之间的转换很快,即零售商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差,这是中国广大零售商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2)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忠诚度的继续走低,对零售商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大,零售商是否提供了一个非常舒心的购物环境,是否很便利地取到他需要的商品,这些感觉上情绪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3)供应链的管理面临着挑战。零售业是一个以采购为主导的行业,利润是由采购来决定的,在这方面国内零售商的认同程度还比较低,一个采购员如何快速从技术、理念和精神上把握市场需求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中国幅员辽阔,整个运输交通能力还比较落后,如何快速便捷地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一直都是零售商面对的困难。

三、影响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每一个行业中都有几种关键属性能把胜利者和失败者区分开来,零售业也是如此。这些“关键属性”就是能让自身在本行业中成功的起至关作用的因素,我们称其为关键成功因素(CSF)。这些关键成功因素通常只有少数的几个,它们是导致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表现出差别的大部分原因所在。影响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点。零售业的CSF首先就是地点,处在绝好地点的零售商即便在其他事情上做得不太好也能有很好的业绩,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是这样。那些处在不好地点的零售商,尽管大部分事情都做好了,还是要苦苦挣扎,疲于奔命。CSF就有如此的作用。星巴克的霍华德・舒尔茨所说:“我们挑选地点的过程非常耗时,但是我们经不起一个错误。地点方面的一个错误判断就意味着至少50万美元有可能会付诸东流。“

2.降低营业成本。中国市场已处于高度竞争的态势下,低价竞争已无可避免。低价是零售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一直把最大可能地向消费者提供最低价位的商品作为沃尔玛的经营宗旨。沃尔玛的成功也得益于这个简单而又平凡的道理。如何向消费者提供天天低价呢?并不是要经营者通过处理积压商品或质次商品来实现,而是通过尽可能降低产品的进价来实现的。因此如何压低进货成本,便成为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降低企业成本,将利润给予顾客,这样企业才会永续经营。

3.以顾客为中心。随着顾客对零售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服务多元化,真正做到“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是每个零售企业面对的课题。怎样才叫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呢?一方面是必须有足够多的品种,一流的商品质量,低廉的价格;另一方面是必须有完善的服务,方便的购物时间,以及舒适的购物环境等,两方面相辅相成。只有和顾客保持亲近感,并且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才会源源不断。

4.本土化。本土化的管理可以让营运更上轨道,同时贴近店铺所在的地区的脉动,与当地的生活方式、习惯、文化相融合,要想在新进的市场立足,企业首先必须了解当地市场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确定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有哪些部分可以原封不动地保持下来,哪些需要进行本地化,还有哪些必须彻底改变。本土化是一条必经之路,这项战略对造就当地经济的繁荣也有相当的助益。

5.保持与供货商的关系。工业社会发展到现在,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将从互相制约、互有所图的关系向新型的互相合作、共生共荣的供销双赢的伙伴关系发展。零售商帮助供货商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提出适销对路产品和价格的建议;供货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使产品适销对路,生产不断发展。只有与供货商培养好供货关系,长期合作下来,双方在品质与成本上方能互相配合,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与成本。这种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应该受到零售商和供货商的高度重视。

6.发展自有品牌。零售业的发展规律是从一般品牌开始的,但在形成规模效应后,自有品牌的发展便成为发挥自己品牌效应的必由之路。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的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要。在创立自身品牌中,要特别注意同著名企业“联姻”,由于顾客对著名企业的高度信任,使品牌的质量和价值令其他品牌无法与之相比。这种联姻给双商家和企业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效应。因此,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是连锁零售业和大型零售商的发展趋势。

国内零售业全面开放后,零售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才能经受住考验,确保竞争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几点关键成功因素,应该成为零售业者掌握的重点。另外,找到了成功因素,如果管理团队没有执行关键成功因素的能力,那么会大大削弱自身的竞争力。成功者和失败者最普遍的一个区别是成功者能够找出成功因素,然后去执行这些因素。而失败者要么就是找不出关键成功因素,要么就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执行这些因素。所以找到关键因素并有执行关键因素的能力是一样重要的。

最后,让我们正确对待零售业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销售方式和经营服务理念,促进零售业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的成功方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2005-2-25

第9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拉动;政策

产业集群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当代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之一。本文从产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出发,展开讨论。

一、产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

古典经济学观念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资源。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证明,技术进步逐渐成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又一新要素。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的拉动要素体现的是一种无形资本一即知识资本和组织资本。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是植根于所在产业集群的、特有的与产业关联度高度一致的专业极强的无形资本,具有植根性。这种植根性决定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是难以模仿的,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独特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1.知识资本

对于产业集群来讲,区域地理位置接近的这种特征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和利用,而从产生机理来看,邻近效应、社会化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其原因所在。因为这三种效应改善了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从而促进了知识资本的增长。

2.组织资本

组织资本是不仅仅植根于一个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产业集群所专有的协调产业集群经济活动的、植根于产业集群中的无形资本,组织资本不可能脱离组织而存在。

物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都不可能自动实现经济增长,组织通过整合这些资本实现经济产出。而相同投入在不同组织中的产出差异,使人们意识到组织资本的存在,微观层次组织资本解释不同组织的经济绩效的差异,宏观层次组织资本解释经济增长中组织的重要作用,组织资本的存在提高行业的生产率。不同于有形资本,组织资本的特征决定其难以度量。

二、产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无论是有形资本土地、物质资本、劳动,还是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当代经济现象已经无数次证明,产业集群中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1.产业集群推动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某区域内同行业企业数增加,共享当地的辅生产、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等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通常在产业集群中,大部分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内部规模经济难以观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断外部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深入,企业的平均规模虽然较低,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都集中于某个特定的产品和特定的经济环节,所以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同时满足其他厂商的需求,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也就非常显著。

相对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对于产业集群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即使是一个孤立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规模而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但外部规模经济只有通过集群才能够获得,这恰恰是产业集群的独特之处。

2.产业集群集约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同一区域内单个企业生产专业化而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这样通过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带来各项成本的节约。

(1)专业化的分工。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细、规模效应越来越大等原因,企业往往更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或价值活动的一部分,同时利用自身的技能与别的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众多小企业中,然后,企业之间再通过建立合作的网络关系进行交易。这些专门化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便可以形成行业的范围经济。对单个企业来讲,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通过频繁的交易、交换或交流,有效的传递着新的知识、市场中的产品价格信号或市场需求信息等资源,从而更有利于区域内企业生产与经营多样化的产品,企业在集聚区域内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便实现了范围经济。

(2)整体的协同性。产业集群内的大量中小企业,为满足不断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仅可以通过采取柔性的生产方式,同时生产两种或者更多的不相关产品,而仍能节约生产的成本,获得内部范围经济。当集群内企业的数量增多,生产范围扩大,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以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也可以通过水平联系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等。这样也可以通过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各个主体高度的一体化和互补性,保证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并使企业间通过合作而生产多样化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而获得外部的范围经济。

(3)品牌效应。我们知道,品牌效应是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形成较高的组织资本。品牌往往与特定的产业区域紧密联系,如意大利的皮革、时装,法国的酿酒、香水,德国的精密仪器以及我国西湖的龙井茶等。当企业在某个产品或某个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声誉,将有助于其进入相关的甚至不相关的市场,新产品将从以有产品的良好声誉中获得潜在用户的认可。产业集群由于存在大量生产同一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行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将企业组织起来利用区位品牌集中广告宣传力度,而改变单个企业因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投入的状况,一旦区位品牌形成,每个企业都能享受这种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好处。如我国浙江嗓县的领带产业集群,群内企业经常组织中高档领带企业以“区位品牌”的形象去参加博览会,这样使嗓县成为中国的领带之都,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前来采购。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1.准入政策

准入政策是从产业集群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依据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本地区需要的企业,因为某些企业即使在短期内能带来经济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企业要么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么无法产生形成长期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即不能实现科学的持续发展,而资源例如土地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坚决拒绝这些企业进入。具体来看,诸如政府对各级科技工业园区建立或试办的批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淘汰政策、对某些行业的企业更多的支持等政策都属于准入政策。

2.优惠政策

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出口优惠政策、引进设备优惠政策、留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孵化器优惠政策等等。只有对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税收大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招商引资突出个人,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银信贷款、资金扶持、奖励标准等方面予以照顾和倾斜,才能产业朝着规划科学、管理规范、企业增收、国家增税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3.便民政策

便民政策主要体现了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降低企业的开办、经营成本,以此来吸引企业入驻。便民政策具体包括有海关出入、企业注册、人才落户、申报立项、申请贷款、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便利政策。

4.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不同于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一种普惠政策,只有符合区域重点支持的行业的企业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能享受到这些政策。例如,地方政府为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在区域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管理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的政策。

5.用地保护政策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