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化学技巧

时间:2023-12-20 15:18:26

导语:在高中化学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化学技巧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从教师的教授与分析来看,高中化学实验题是当前高考中的重点类型,不过因为涉及的考点多且难度大,所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根据我的学习经历来看,实验题的失分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笔者针对高中生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思维训练,总结出合理的学习方法,以期为提高我们的化学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做好铺垫。

一、排除技巧

作为体现辩证性思维的排除法,很多时候都是以去伪存真的推理方式来解题。去伪存真就是将那些错误、虚假的剔除,保留正确、真实的事物。当我们在进行辩证思考时,尤其要注意对那些不同物质间存在性质差异的事物要有较好的把握,正确区分相同物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在溶液里稀释硫酸,此时出现的电离反应是H2SO4=2H++SO2-4 ,所以体现的是H+和SO2-4 的性质,也就是酸的通性。不过在超过96%的浓硫酸里硫酸一般没有电离,而其存在形式是H2SO4分子,有着脱水性、强氧化性的特征。稀硫酸和活泼金属的反应是最好的例子,它们结合能释放氢气,但浓硫酸和活泼金属加热反应时金属被H2SO4氧化,而不是H+,SO2被H2SO4还原。

在排除法的运用过程中应该十分小心题目里的隐藏条件,或者是一些对条件有延伸的叙述,我们在做题时应该仔细思考,这是运用好排除法的关键。比如,将“无色溶液加入一种悬浊液里面,沉淀部分溶解”,而“部分溶液”就有多层隐含条件,其一是加的无色液体能够和悬浊液里的固体发生反应并溶解,不过量不足,所以有些固体不会溶液;其二是固体物质可能会溶于液体,而另一种则不会。

二、归纳技巧

实验仪器与基本操作是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我们能够利用归类法来建造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普通玻璃仪器里按照直接加热来划分有三种:一是直接在灯焰上加热的试管、硬质玻管等;二是隔着石棉网加热的烧瓶、烧杯等;三是不能加热的U型管、冷凝管、滴定管等。还有在收集气体时,按照气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有排水集气法、向上(下)排空气集气法等。化学实验双基知识能够按照知识的共性或特性来分类,而实验问题也能采取该种方法来解决。因此,归类法是符合我们学生的知识体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平时我们必须要认真地跟着老师学。比如,有几组仪器分别是:(1)漏斗;(2)容量瓶;(3)滴定管;(4)分液漏斗;(5)大平;(6)量筒;(7)胶头滴管;(8)蒸馏烧瓶。那么常用的物质分离是哪些?

A.(1)(3)(7) B.(2)(6)(7)

C.(1)(4)(8) D.(4)(5)(8)

此题应先注意题中的“物质分离”这几个字,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一是以过滤法分离悬浊液里的固体和液体;二是以分液法分离乳浊液里不相容的两种液体;三是以蒸馏法分离液体溶质和溶剂。那么再看题目条件,就可以知道答案是C。

三、直接记忆技巧

所谓直接记忆,就是对知识的直接记忆。不少化学实验题都会提到实验现象、步骤、仪器和试剂使用等条件,而这些都必须依靠我们平时的记忆去积累。做这种题目,最有效的技巧就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记忆去回想和题目情境相关的内容。由此来看,直接记忆法解题存在很多技巧。因此,日常训练是帮助我们运用好直接记忆法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老师常说的“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比如,仪器和试纸使用过程中,根据容量瓶配制具体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先用自来水再通过蒸馏水来洗净,此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A.容量瓶必须干燥 B.要在室温下操作

C.用欲配液润洗两次 D.飘瓶塞应不漏水

此题考的是容量瓶使用知识。溶液的配制会用到专门的容量瓶,而使用容量瓶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容量瓶规格要合适,原因在于容量瓶属于定容的容器;二是室温中使用的要是不离开室温,那么会让容量瓶的容积出现变化,或者造成仪器损坏;三是检查会不会漏水,原因是溶液配制时及配制完成以后,应震荡或者摇均溶液,要是漏水,就会让溶质的量发送损耗;四是容量瓶可以不是干燥的,用蒸馏水洗一洗就好,注意不要用待配溶液来润洗,不然会增加溶质的量,并提高溶液浓度。直接回忆上述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看答案,即正确的是B、D。

总之,尽管高中化学实验题侧重考查我们的知识点和实验能力,且难度较大,但如果我们深入反思的话,也并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知识的学习应该认真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学习,不断训练自己的实验技能,反复理解实验原理,在日常训练中多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提升实验设计能力,了解实验命题特征,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梳理重点知识,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就会逐渐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好化学实验知识。

参考文献:

1.吴丽敏.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解题策略与技巧[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3(05):47.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简答题;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简答题是化学试题中非常重要的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更能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文字准确表达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比较轻视简答题的训练,只满足于大体方向和思路清楚.其实,只要在平时注重训练,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做好简答题并不是一件难事

简答题是近年化学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在总分值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量。简答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是: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笔者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下面就以近年高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答案: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

答案: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除此而外,还有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在近年的高考简答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第3篇

1.树立教材范例观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应该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我们应该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例如,在进行《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形式,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结构,显然极为单调,有的学生可能会昏昏欲睡。2009年浙江省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四中的李甲虎老师在执教《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时,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重走原子结构的发现之旅。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首先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从德谟克里特的朴素原子学说,到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到汤姆逊发现电子、想象建立起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再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或研究者的角度,思考或评价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尤其对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为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回来这一现象提出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等基本特征。李老师这样做,既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化学史教育,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质疑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自我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2.课堂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又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只有在师生之间和谐相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活泼、有趣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能充分接受教师的观点,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且学到的知识也能铭记于心。

此外教师应增强语言表现力,讲课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深入浅出,配以手势、眼神、肢体语言动作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在讲解环境保护一节内容时,首先我给同学们朗诵了美国作家卡逊的小说《寂静的春天》选段,"一个漂亮而布满生气的美国中部小城,以其鸟类丰富多彩而闻名,当侯鸟蜂拥而至的季节,人们会长途跋涉来这里观光。一天随着一批带有杀虫剂的居民的到来,很快发生了许多不祥变化。神秘的疾病袭击成群的小鸟、牛羊也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忽然倒下,几小时后已经死去。能看几只战栗的小鸟,也已不能翱翔。道路的两旁只有焦黄枯萎的植物,小溪也失去生命,因为水里已经没有鱼类。人们从梦中醒来,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唱,原野、森林、沼泽都一片寂静,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可怕的寂静……"。通过这一段的朗读,唤醒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地学习相关地环境保护知识。这样创设情景,一节课同学们地精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一心想学到相关知识去防止此类悲剧地发生或者怎样拯救那些发生悲剧的地方。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积极关注课改动态,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分析,猜想、验证、归纳。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即使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会很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内容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评价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3.2 在科学探究体验中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探究性问题以及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以及讨论活动,解决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公式学习;方法浅析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多数都是要借助一定的化学公式进行解答换算等,但对于这样多的复杂公式,并且大量公式中是很多相同物质和相近化学反应的交错组合,这就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因此,如何正确地将这些公式记忆准确、牢固就是一个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下功夫的地方。对于这些化学公式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教师要对公式进行以物质来分类的公式总结,对特殊或者是相近的化学公式要有明确的辨析,区分差别,方便记忆

对于大多数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讲,化学公式的熟悉与否直接决定了一道化学题目中解答能否正确,但是,多数学生因为都是理科学生,因此,对于这些繁杂的要求记忆的公式常常会混淆它们。因此,如何做到准确地记忆,明确地解答题目,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门课程。对此,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化学的教学过程很多时候都是散乱的,很多物质都是交替使用的,因为不同的反应原理,在不同的实验中化学反应不一样,这样极容易导致学生对化学公式的记忆产生混乱。为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化学反应以化学物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钠”这个元素,教师要对同它相关的是哪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有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有的不能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督促其多加练习。当然,在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推论掌握一些反应的原理,从而应用于各个推论,这样可以免去一些记忆的难度,但同时也要掌握有度,不能任意地进行化学反应的猜测,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物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不适用于这样的反应原理。对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物质讲解时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要在复习阶段引起重视,这些方面都是最为基础的方面,同时也是解题最为本质的方面,只有熟练把握好这些公式的类别,区分好同类、近义或者特殊的方程式才能做到在考试当中得心应手,沉着冷静。

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点,从中了解到考题的基本规律,在考试的练习和平时的练习中寻求一些做题的规律和反应方程式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门理科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练习,而且这些练习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易错的内容的练习,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着重考察学生对方程式的运用和理解程度,要求其不单单是能做好这一道题目,更要在探索题目的过程中做好与此类型相同的题目,找到一个解题的方法,真正学会这一部分相关的知识。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把握好作业习题关,要在课下的针对性练习中找到一些正确的,有一定难度和一些切题比较贴切的练习题,让学生不断感悟学习到的知识在题目中的运用要领,从而举一反三。其次,教师要在练习题及每一次的随堂练习或者是考试之后对每道题的关键点,具体到因为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提示或者是暗示这道题用怎么样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化学反应是哪一种,怎样搭建公式和平台求得题目要求的最终答案等给予必要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偏不倚,正中要害。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方程式的运用途径和它们具体功能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在面对哪一种类型的描述时可以采用哪一类型的具体方法,例如在看到有关“高锰酸钾”这四个字时就可以直接把有关于高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在脑海中筛选出来,再在阅读和审题的过程中一一对应物质,挑选出符合相对问题的一个方程式,这样建立起来就得心应手。这样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提示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真正做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培养了思维。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好化学方程式的特殊情况,在系统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到特殊情况特殊解决,总结一套有趣的记忆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作业设计;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1.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2. 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3. 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4. 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第6篇

1、生活实践导入法。实践导入,就是教师可动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常识,联系本节教学内容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但选用的例子要具有普遍性,被多数学生所熟悉,忌用生僻事例。在讲到有机化学“酯”一节时, 可以这样问学生:“在酒的商标中, 常见到有XO ,VSOP 等符号, 有谁知道它代表什么意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七嘴八舌地讲XO 即代表贮存了50 年的酒, 而VSOP 即代表贮存了30 年的酒。接着提问, 为什么酒越陈越好呢? 这样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 都急切地等待老师揭开谜底,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2、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钠的性质”时,先做钠与水(加有酚酞)的反应,学生对能用小刀切割金属钠,以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声音,钠逐渐消失,水变为红色)感到很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烈希望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3、插图导入法。新编高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课题均配有与该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头图是绚丽的烟花,烟花与金属有什么关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把兴趣迁移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来。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烯烃一节时,教师以2010年7月28日上午南京栖霞区南京塑料四厂发生爆炸为例,介绍爆炸后对人类的危害,引起学生关注。从而自然引出乙烯丙烯这些易燃物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5、故事导入法。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新课,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高一新生在第一次参观实验室前,我是这样导入的:“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150多年前,国际化学权威柏采利乌斯在上一堂实验课时,用手指在试剂瓶中蘸了些溶液,放入口中品尝,看到他那美滋滋的样子,学生们也跟着学起来,结果大上其当。原来柏采利乌斯是先把中指伸入溶液,而后把食指放入口中,他根本没有尝到药品,而学生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苦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所以请大家吸取别人的教训。好了,让我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吧!”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化归思想;解决方式

通常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一个规律,就是无论再困难的数学题目,只要通过合理的转化,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类型,这个题目就会变得十分简单,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处理这些新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或是很多个我们熟悉的问题来处理,这种解题方法就是我们数学中所提到的化归思想的运用.

一、化归思想的内涵

所谓“化归”思想就是指转化和归结的相互融合,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概念就是指:当人们遇到不会处理的数学题目时,可以使用一定的转化方法,把这个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通过对已知问题的解决来找到新问题的答案.这种转化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像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处理,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旧的知识,各个题目之间的相互转化,抽象和具体的转化,空间和平面的相互转化,高思维向低思维方向的转化,多模式向单模式方向的转化,高层次向低层次方向的转化,函数和方程之间的转化等等,这些转化模式中都体现了化归思想的运用.所以,化归思想在处理数学问题中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解题方式.

二、化归的方法

1.拆分和重组的方法

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进行适当的拆分,那么题目中的各种制约关系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从而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进行化归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拆分,还要进行适当的重组,从而实现拆分和重组的相互融合,以便更好地把化归思想运用到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去.

说明上面所举的这个例子是把比较困难的问题转化成为简单的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处理.使用了拆分和重组的方法,可以使用初中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问题,像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算以及因式分解等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找到带有化归思想的数学例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化归思想.

最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内涵、定理、分析的过程都要了如指掌,解题过程都要十分清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从课本和题目中找到有关化归思想的例子.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练习作业,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比如在讲解“不等式”和“求最值”的时候,要让学生对于不等式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与积的不等关系,和与积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来求最值,这个例子中也运用了化归思想.通过老师的引导,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化归的思想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77-01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物理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课堂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成功的导入法,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那么如何做好课堂导入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利用故事导入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小学比起来明显加重,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在课前讲述一则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故事,或是一些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等,使学生能放松紧张的大脑,求知欲望瞬间得以激发,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平面镜”这一新内容时,给学生讲述一段关于古希腊的一位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他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一样“秘密武器”,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致使罗马军队大败.故事一结束,学生便纷纷对这“秘密武器”议论开来,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吗?是许多面镜子!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波斯船帆上的一点,最终使它们焚烧起来,物理就是这么神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通过一则精彩的小故事来诱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神奇,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演示实验导入

实验具有直观性,它能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如在讲“大气压”时,笔者先把一根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不要太粗)插入盛有染色水的口杯里,然后从塑料管的上端吸气,就可以看到染色的水被吸了上来。这时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塑料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却不会流出来。如果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会从吸管中流出来。在演示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从塑料管上端吸气,管中水会上升?为什么上端管口用手指堵住后,水不会从下端流出来?为何手指放开后,水就会流出来?”这样,让学生边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问题,自然过渡到讲授新课的环节中。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反映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导入

物理来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导入课堂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播放电影《甜蜜的事业》的片段:剧中人物坐在行驶的拖拉机中,有说有笑……,司机突然刹车,连人带物一起从车厢的后面滚下来……。问学生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惯性……”。 短短一二分钟, 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将轻而易举的将学生拉入课堂。在惯性的授课内容完成后,重放该片段,提醒学生该片段是否违背了物理原理。看后引起激烈的争论……得出结论:该剧中人物倾倒的方向反了,违背了物理原理。不仅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同时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四、提问式导入

这是很多教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提问引入法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增强学生思维的乐趣。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就这样导入: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电风扇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或者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多媒体课件导入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崭新阶段。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机械运动》一节,可以列举幻灯片或录像影片的动感画面,让学生感悟: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天空一闪落的流星雨、奔驰的驯马、缓缓的河流,都在做机械运动。

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值得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物理课堂教学没有一个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课堂导入,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课堂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好的导入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选,导入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一个成功的导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 课堂 策略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依据要素分析

1.1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标准要点分析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理念一被提出便引起社会全面轰动,因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师主体式化学教学,而是学生主体式化学教学,学生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化和学生个性化双向发展潜能逐渐被激发,并且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予以改正,不断加强学习能力,丰富化学学习经验,有效掌握化学课堂学习技巧,完善化学学习方法和化学学习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发挥和特长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学生自身动手实践能力。

1.2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大体背景下,改变学习方法是当务之急,学生通过课堂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自身探索能力和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新课程化学教学结构体系中,学生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至充当引导者,并处于辅助教学位置之上,高中化学教师要自行为学生创造充足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懂得设计化学学习计划。上述因素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严格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按照学生个体学习知识特点和相应学习状况等进行合理任务分配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化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此种教学模式中来以至真正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1.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要素分析

为了迎合时展需求和高中教学需求,高中化学教师应适时进行职能转变,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和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只有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合理培养才能够衬托出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课堂时效性和教学合理性。在具体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课堂任务配备可对学生基础化学学习方法加以明确。

2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有效教学途径要点分析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

此条重点就是应摒弃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消极教学思想和消极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结构体系中的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之后进行化学正规式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按照梯度次序进行合理学习排序,以教学内容简易程度为判定标准,综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爱好以及相关学生学习个性等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细则设计,旨在突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点,高中化学知识化解和高化学知识整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理应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创立生动教学情境,科学安排合理设计生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和好动心理以及好胜心理等适时进行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高中化学教师通过此类学习方式即可有力展现出化学求新教学特点、化学求异教学特点和化学求取教学特点。

2.2以课堂提问为主导的高中化学教学法

新型高中化学教学,其课堂主导者是学生群体,并非高中化学教师,此时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发言,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全过程应分为发现过程、探索过程以及解决过程三种,以便让学生对自身缺点和不足有所熟知,使其及时发现学习质疑点和困惑点。探究化学问题时,学生应发挥出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学习品行,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化学课程学习问题为主进行相应组织教学,使得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身处地地参与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来。

2.3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教师教学主动性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有效提倡化学教师教学能动性和教学主动性,高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余留充足教学空间给化学教师,化学教师可随机应变,及时发挥出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以至有效激发出教师自身教学设计灵感和激情。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过程中不能只侧重与化学课堂知识教学设计,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整体实践能力培养,当学生对统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观点,在对观点进行证实的基础上,正确的加以鼓励,错误的予以修正。化学学科自身综合性相对较强,化学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在观察之后认真记录,方便日后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化学知识探讨,并对学生疑惑出给出正确学习方法和思考途径,从而不断拓宽高中学生的基础化学学习事业,拓宽高中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师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2] 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