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1:22:32
导语:在投资学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视频教学;结合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完善,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日益重视证券投资等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而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也成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甚至成为非财经类专业的选修课.目前,包括证券投资学在内的我国多数课程的学习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然而,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仅显得枯燥无味,而且也难以跟上政策的变化和实践的更新,因而难以达到培育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播放等手段,能使学生直接、迅速了解实际经济形势,增强感官上的刺激,从而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的认识,是一种较为形象、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面对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实践,我们可以引入视频教学手段,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跟踪经济实践,了解与掌握最新经济形势.
2文献述评
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周惠明(2013)探讨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设计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张志军(2013)分析了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李慧(2014)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容、过程设计和考评体系.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杨元贵(2010)、朱林,樊国华(2010)、焦方义,杨其滨(2011)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具体实施步骤;焦霖,焦萍(2009)、蓝明(2013)论述了模拟炒股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模拟炒股的课堂组织与考核方式;严伟祥(2015)、杨凌(2007)探讨了在课堂上开展多维互动教学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陈善毅(2012)阐述了演示法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就其应具备的软硬件条件、运用形式提出了建议;康晓虹(2014)分析并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优势和建议.另外,郑秀田(2013)分析了“财经周评”模式的教学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陶可,张杰(2013)探讨了证券文化熏陶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问题.上述学者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然而,视频教学作为一种紧密结合实际的重要教学手段,却少有学者分析.因此,本文将系统探讨理论教学与视频教学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的相关问题.
3“证券投资学”理论与视频教学结合模式实践
3.1视频教学的优点分析
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视频教学具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教学更具直观形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讲授等方法讲解理论知识,生动性不强.视频教学则将大量的投资实践、历史事件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证券知识,理解投资理论;二是教学更具实践性.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紧跟实际经济形势,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理论性偏强,难以达到上述目标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则可以促使学生在轻松、期盼的心态下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掌握最新投资实践知识,更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三是教学更具启发性.传统课堂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视频教学由于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践知识,加上视觉和语音上的冲击,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投资实践的反思与讨论,如果配合教师正确的引导,将会很好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3.2“证券投资学”理论与视频教学结合模式
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采纳了中央电视台和招商证券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华尔街》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理论与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视频导入型教学模式.视频导入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前,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和投资实践,随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再回归教材,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华尔街》视频中介绍了17世纪30年代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捧,许多人卖掉土地、珠宝和房屋,甚至向银行贷款来购买郁金香,导致郁金香的价格不断上涨,最终超出了其内在价值.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达到顶峰,随后价格开始下跌,一些产品价格甚至跌到了最高价位的千分之一,导致了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也导致了许多银行的破产.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荷兰人会如此狂热地追捧郁金香?价格不理性的上涨会导致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这会对银行乃至金融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从这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我们便可以引出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等概念,并将教材理论知识同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讲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2)视频诠释型教学模式.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比较深奥难懂,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往往较难对理论要点进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此时教师可以事先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视频教学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诠释,使学生在直接的视频感受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例如,价值投资理论是证券投资学中一个重要的投资理论,在讲授这个理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讲解价值投资理论的内涵、分析方法、选股策略和投资组合理论,让学生对价值投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随后,通过视频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格雷厄姆,了解他是如何研读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以及如何分析公司资产、产品价格和利润收益等这些数字,以获取公司最真实的信息.通过格雷厄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菲特,了解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投资历史,加深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认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昆西社区,其拥有的百万富翁是全美国最多的,这主要归功于他们一次成功的投资经历.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当小区人们咨询投资方向时,有一位银行家建议他们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于是小区一大批人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后来一直持有这部分股票,于是他们依靠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分红而成为了百万富翁.这个成功的投资案例进一步解释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如果人们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是为了在高价位卖出而赚取差价,那么人们就不会持续地分红,正是因为人们长期持有股票而持续分得红利,才使人们持续享有可口可乐公司成长带来的成果,这正是价值投资带给人们的财富.通过将教材理论知识和视频中的投资实践案例结合起来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接、更迅速地理解价值投资理念和运用价值投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视频分析型教学模式.视频分析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事先讲授教材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相关概念、投资理论有了基本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投资概念和投资理论对视频中的历史事件、投资案例和投资人物进行科学地判断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讲解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点、利弊、种类、当事人、设计流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基本理论,随后,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观看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房贷证券化,让学生了解房贷证券化的产生背景、设计流程、销售过程、引发的后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资产证券化理论客观剖析美国房贷证券化产生的原因,其同次贷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等,使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加深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理解.在讲授资本市场的功能时,教师可以事先讲解资本市场是如何为实体产业进行资金聚集和资金配置的,有哪些投资的手段等等理论内容,随后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美国好莱坞所制作的《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风靡全球、制作费用高昂的经典影片所需的大量资金正是来自于资本市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资本市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途径为这些影片制作提供资金支持的,其收益如何,有什么样的风险等等,以使学生更好理解资本市场在实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融资角色.
4“证券投资学”视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视频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于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并做到与课堂理论教学的较好融合,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把握好度.视频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不能同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更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穿插于视频教学,用视频教学的感官刺激调节课堂教学的枯燥,用视频教学的投资实践诠释教材的理论知识,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效率,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同视频教学的有机结合.
(2)在选择教学视频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视频的权威性.教学视频里所播放出的信息和知识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权威、严谨的教学视频,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财经片等等,确保学生接受到最准确的知识;二是视频的及时性.过旧过老的视频不仅知识点、信息量难以跟上时代,而且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选择紧跟时代节奏、知识与信息均能及时更新的教学视频,最好是近五至八年的视频材料,确保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实践知识;三是视频的关联性.教师选择的视频材料要同所教授的课程有一定的相关性,确保课堂上所播放的视频同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联系起来,使视频教学能更好的起到导入、诠释和运用分析的作用.
(3)视频播放时间要适中.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采取的是一堂课集中观看视频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太长的视频观看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引起兴趣的下降,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证券投资学的视频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的视频时间要适中,过长或过短均不是理想的时间要求.过长的视频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耽误教学进度,而过短的视频则存在信息量有限、播放不完整等缺陷,故也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教学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佳,最短不要低于3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8):409-413.
[2]于丽红,兰庆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0-343.
[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08-209.
[4]康晓虹.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展《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1-63.
[5]周惠明.《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49-150.
[6]林丽完.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99-100.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的交叉学科,伴随着国际投资理论与各国国际投资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和完善,国际投资学已具有了专业特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逐步成为类似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那样的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拥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的院校,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及一些商学院等高等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后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这门新兴课程。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比较短,国际投资学的内容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多所大学在内。培养目的基本上是有较高的国际贸易理论水平和实务知识,能从事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科研教学的专门人才。
典型的如对外经贸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宄所需的基本技能。”为此,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西方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
再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深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研宄能力,熟练应用外语,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及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专门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所学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他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大致相同。
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必定会设置国际投资学。同时另一问题却出现了,即一般的国际贸易专业中也会设置跨国公司这门课程。一般情况下,国内对国际投资学的教材安排都以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部分,其中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则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探讨对象,显然,同时开设国际投资学与跨国公司在教学中会出现重复讲授。如何一方面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两门课程间的内容冲突,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国际投资学目前的课程特点以及与跨国公司课程之间的冲突,可考虑以下解决方法:
1.明确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内容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应用经济学课程,授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来自于西方的国际投资学,但实际上,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目前仍有众多流派,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西方国际投资学学科体系。长期以来,国际投资学的有关内容包括在相关的学科之中,宏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学科中见到,微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商务、国际企业管理等学科中有所反映。在我国,国际投资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财经院校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后来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最初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国际投资的理论,以后逐渐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为避免与跨国公司课程的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国际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宜选择以间接投资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投资的概念、方式和作用,国际投资现状和发展,当代国际投资间接理论中具有较有影响力的各种流派;
(2)国际投资实务,主要介绍国际投票投资、国际债券投资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投资的概念及其具体形式,以及作为国际投资载体的跨国银行、跨国投资银行的运行机制;
(3)新兴的国际投资方式;
(4)各国国际投资实践,实证考察和研宄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间接投资活动的背景、形式、条件。
2.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使得国际投资必须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注重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我国高校国际投资学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来讲授,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注重运用案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以供其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分析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特点,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中,一要解决信息来源问题,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的其他活动方式一样瞬息万变,如在教学中使用《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商务资讯》《华南早报》和《世界投资报告》等报纸,以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教师作为课堂主要补充参考资料,使用这些资料来源的“即时”数据等活生生的案例,就会使课程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实际,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二要注意案例信息要紧扣教学大纲及国际贸易专业的方向,使案例和信息有较强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使案例既可以作为讲课用,又可以作为提问题用,也可以作为讨论用,还可以作为考试用。
(2)模拟实验教学的运用。实验教学在国际投资的教学中同样尤其重要,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利用实验室教学,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国际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适时接收沪、深证券交易所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模拟股票交易系统。
3.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授课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辅助课程的配套运用。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国际投资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应本着设计的实用性、讲解的生动性、学习的高效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同时,由于该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因此,既要兼顾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实际,又要体现国际投资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加入最新的国际投资的案例分析,以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的优化。教师在对所收集资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除了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用各种表格、图形和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基于课程还涉及很多实务类内容,通过一些反映国际投资领域重大事件的视频新闻短片和照片,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国际证券投资内容时,播放介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短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证券交易所现场,亲身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2)网络辅助课程的运用。网络辅助课程是借助网络平台辅助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课程。通过该类课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师生交流等主要教学活动网上运行。它利用校园网,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还可以继续学习和深入交流,是作为课堂的延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投资学;管理学;投资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51-02
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第一次出现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这一概念从面世之日起,立刻得到企业界与经济管理者及理论研究者的热衷的讨论,并一直作为热门话题而不断发展与完善。1994年,这一概念的原创者又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论点,这一观点又一次广为传播并为企业界与经济界所接受。
(1)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不同观点。
①技术观。这一观点强调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的重要性。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常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常识。“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能的整合,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不同生产技能的有机协调。”这一观点强调技术的整合,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强调要素之间的融合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知识观。这一观点强调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特有的专业知识与信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不断学习与不断积累的结果,组织的管理系统、技术系统、技术与知识价值观系统的不断整合,形成组织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且,这一能力不易为其他组织所能模仿。
③资源观。这一观点强调组织的财务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商誉、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合理匹配,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明显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保持优势的一种能力。
④组织与系统观。这一观点认为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由组织对各种资源及各种制度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组织所独有的,其它组织难以模仿的竞争力。组织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以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体现在这种组织中的核心内涵是企业所专有的知识体系。
(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①价值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组织带来超额利润。核心竞争力对于组织而言,属于战略价值层次,能为组织创造长期的利益,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有利地位,并因此而获得超过同行收益。组织除了为用户提供其所重视的核心价值以外,还负责对用户的价值进行保护与增值,包括价值维护、价值提升与价值开拓。
②独特性。也称特异性,这是组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这一特征决定了组织在某方面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从而在竞争中产生出特质性效益优势。组织的这一优势如果被竞争对手所具备,则组织的长久优势将逐步被削弱及至完全丧失。
③整合性。组织对资源的完美整合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显著牲。为提高竞争能力与竞争基础,组织将各种资源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匹配,对技术、技能与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
④扩展性。组织通过融合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心,通过这个中心为其他资源提供支持,在与其他资源的结合后,形成新的竞争能力,组织由一项竞争力中心延伸到多个竞争力中心,当然,其他的中心是以这个中心为基础,并围绕这个中心向扩展。
《投资管理学》课程也是一个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竞争主体。这门课程是由投资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边缘学科,其生命力如何,取决于这一学科是否有核心的竞争力。两大学科的融合是否合理,取决于各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程度。其成功与否,可以用是否符合上述特征进行判断。
2 投资学理论体系及特点
根据威廉•夏普在《投资学》中对投资所下的定义,广义的讲,投资是为未来收入货币而奉献当前的货币,并将投资分为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实物投资与实际资产相联系,而金融投资主要是一种合同投资,也即是信用投资。投资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实务投资,以研究政府投资为主,着重研究宏观方面所包含的资本规模、投资结构、资本存量结构、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等内容;微观方面主要是企业投资项目的考察论证、申报、审批、实施以及项目的管理和经营等各种程序。第二种为金融投资,主要研究证券、证券市场、证券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定价理论。第三种理论为实务投资加金融投资,是将前两种理论进行结合或者将两种内容的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结合。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时代,政府担负着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供应者,其投资的回报具有公益性质;另一方面,政府控制着巨额的社会经营资源,这些资源是以一定时期产出与投入比对经营者进行考核的。但不论是哪一种投资,对于投资的效益都必须进行控制,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何对于投资活动进行控制,是资产的所有者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因而,在投资学中引入管理学的理论以实现对投资经营者的适当的控制,是投资学向前延伸的方向。
3 管理学与投资活动的结合与运用
投资项目管理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理所当然地应该在投资项目从审批、立项到收回投资过程中以完全的管理职能实施管理。公认的完全管理职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所组成: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有的是针对投资人,也同时针对被投资人。
①规划:作为管理的第一个步骤,规划的职能是决定投资的方向,确定做什么,在这一阶段要确立目标,同时也确定合适的行动步骤。对于具体的投资项目而言,这一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是否应该投资。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拟投资主体进行大量的技术分析,进行资信调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项目的调查与评价活动覆盖整个项目前期的全过程。规划的重点是“围绕确立些什么样的目标和保障这些目标实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确立管理的目标。
②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组织职能是将规划转化为行为,是管理的执行阶段的开始。其任务是将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核心是明确地界定任务、责任与指派人员。对于具体的投资项目而言,这一过程的任务是确立有效的组织内外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报告制度及选派可靠的专业人员对已立项的具体项目实施有效管理。
③领导:领导就是指人们朝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向努力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有效的领导至少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领导的基础即资源的权力,它使得领导有权决定对他人的行为予以奖励或处罚;另一个则是必须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具体的投资活动中,投资者可以资金的使用权力以及合同的协议中的规定权力,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于被投资者的背信行为、败德行为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的发生,投资者可以随时中止投资。
④控制:在规划之后,控制是决定投资管理效果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控制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对问题的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上面,投资管理活动更是如此。例如在银行贷款投资中,有效的贷款项目管理是银行能够对借款人的项目建设和还贷前的经营活动实施控制。在合同中规定,项目建设中未经银行同意,借款人得不到某一阶段额度以外的用款。对于在规定的阶段内用款达不到规定的用款数额,对未使用部分,银行加收惩罚性的“承诺费”。
4 对投资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展望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促使这门课程的产生与发展。但其发展受到多种资源条件的制约,是否能够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是其能量是否得到发挥的关键。
(1)观念上的制约。投资学进入我国以来,主要是以金融证券的形式进入的。这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财富已经高度证券化,完善的法律制度与信用体系对于社会的证券化是外在的强有力的保证。因而,我国的投资学理论也以证券投资理论为主,这是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因而,我们认为,投资管理学中的投资活动,不应该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不仅包括金融投资活动、证券投资活动,同时也包括实物投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职能。
(2)管理学与投资学的融合程度问题。投资活动的过程,也是管理活动的过程,但两者之间如何进行有机的结合,是这门课程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这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在学科建设中具有独特性的关键。
(3)该课程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还取决于师资力量,实习环境,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学与管理学都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有深厚理论知识背景与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并由行政机构将各种资源聚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使该课程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由于该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理论与教学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其理论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但教学活动却需要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如何在稳定性与完善过程中保持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投资管理学》体现出自身核心的价值,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完善与发展这一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桂国平,刘玉蓉.中外银行贷款项目风险管理比较[J].全国风险管理国际论坛,200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教用赛”一体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储蓄随之增加。如何管理手中的财富,以最快的速度让钱生出更多的钱,是每个家庭和个人都迫切希望补上的一门课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普遍缺乏真正精通证券交易与投资理财的全能型综合性人才,而高校学生正值知识储备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其开设《证券投资学》,尤其是为财务管理、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历发现,《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用性与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将证券知识普及并趣味化、通俗化,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是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深究的。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材的选择不稳定
证券市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造就了《证券投资学》参考书目“百家争鸣”的现象。国外的优秀教材,如威廉·夏普的《投资学》、滋维·博迪的《投资学》、弗兰克·J·法博齐的《投资管理学》等,侧重于现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对投资的基本技术分析却是只言片语。而国内相关教材,如吴晓求的《证券投资学》、曹凤岐的《证券投资学》、刘江忠的《投资学》等,则重点论述证券市场如何运作、证券投资过程中常用的指标工具、以及证券投资中使用的技术分析方法,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理论与应用部分并未提及。两类教材内容的大相径庭,是这门课程教学难度增加,更需要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慎之又慎。
(二)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国外教材重“教”不重“用”,国内教材重“用”不重“教”,使《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实用性较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就在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能解决投资过程中分析、操作、获利等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学生甚至将这门课程作为解决证券投资问题的万能药,对这门课程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如果选用的教材“教而不用”,势必造成学生纸上谈兵,缺乏“实际应战”能力,也渐渐磨灭了学生原有的激情。反之,选用教材“用而不教”,实际的证券投资分析没有指导性的理论作为基础,则如上层建筑缺乏牢固的地基,迟早是要坍塌的。学生根据一知半解的证券知识盲目地进行证券交易,最终也会削弱学生原有的乐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与用”的结合是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
(三)“用而不赛”,实践教学不得当
有些教师已深刻感受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同步配套了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确实为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脑手并用。但是,一味地“教用”结合,只能算作“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教师费时费力收集到的案例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到了网络模拟实验室,更是三五成群地联网打游戏、视频聊天,根本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去关注市场动态、探讨社会经济新闻、及时观察行情走势,与教师培养高素质投资人才的教学目的完全相悖。
二、改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的修订速度有限,而证券市场却瞬息万变。将二者完美结合,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证券知识的积累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了解国内外证券市场现状,及时更新、弥补现行教材的漏洞,引入最新的案例,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学习证券投资的深度与广度,为切实培养适应证券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加大实践考核力度
《证券投资学》的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实验成绩只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所占考核比重较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期末死记硬背就得高分,其中不乏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只在考前记得概念,考后对证券投资知识一无所知。只有加大实验能力的考核力度,引起学生对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才能让学生摒除考前临阵磨枪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真正踏实地在实践中亲身使用几遍所学的证券交易技术,理解操作流程并不难,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用、赛”一体化教学
教学内容与模拟实验的结合毕竟只是虚拟流程的演练,与实际操盘相比,缺少了盈利后金钱带来的刺激以及亏本后心理带来的压力,其结果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能够将模拟实验组织成为一种比赛,带给学生另一种竞争的,那么学生主动走进股市,体会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就成为可能了。
例如,将学生分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用固定的资金,根据不同专业证券网站提供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证券交易软件,预算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自认为合理的股票。比赛结束由各组学生决定自己是继续持有还是抛售手中的股票,按照各自算出的收益率排名。预测结果与实际变化相印证的,买卖股票盈利的小组,应给予奖励,并让其分享炒股经验与心得。“教、用、赛”一体化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掌握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荣誉感,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总之,教师只有一切为学生考虑,创新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作者简介:
[关键词]选修课 证券投资学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周飞舟(1967- ),女,湖北武汉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等职业教育。(吉林 吉林 13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吉林省高职教育选修课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j1108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42-0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20年来的迅猛发展,更多的人渴望了解证券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这也掀起了在校生学习证券、金融知识的热潮。“证券投资学”“金融学基础”“投资理财”等是各个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非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都不会开设此类课程,因此许多院校以“证券投资学”“金融知识”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来满足和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希望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非财经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作为“证券投资学”等财经类的选修课程其教学目标必然与财经专业有所不同。本文仅就作为选修课程的“证券投资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难题
1.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课程性质的要求差距较大。“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综合性较强,需要以一定的经济、管理以及数学等知识为基础,涉及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基础、企业管理等多门课程的内容,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同时“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是检验课程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在于希望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地进行证券投资操作,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个人投资理财能力。
学生们的基础和这门课程性质的要求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基本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比较差。二是,选修“证券投资学”的学生学习该课程所需的前期基础知识不足。由于财经专业多已开设该课程或者同类课程,所以选修“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生大多为非财经类专业。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程“证券投资学”情况来看,学生一般是运营管理、工程技术、机车车辆、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理工专业的。学生们大多来自学院低年级非财经类专业,专业知识结构与该课程所需基础有一定距离,学习该课程所需的相关课程知识几乎是空白。
2.课程容量大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证券投资学”一般都涵盖了这样几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证券投资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投资理论以及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等。同时,该课程内容的掌握与实践还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公司理财、个人理财等相联系。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再仅仅是背诵几个概念的问题,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证券投资工具在证券市场上实现投资收益。
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证券投资学”课程一般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较多的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训。有些财经类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把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开来分别设立为两门课程,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作为选修课程的“证券投资学”一般只有30多个学时。要在这么少的时间里,让学生对证券投资有正确的认识、学会证券投资的方法,了解证券投资的技巧,需要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做出很多的努力。
二、确定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
确定选修课“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考虑了选修该课程学生基础和授课课时的限制,并且结合了前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学生选课缘由和对该课程的需要,最终把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
该课程最低教学目标是争取学生能够读懂、看懂、听懂新闻中相关的财经内容,明了现实
活中发生的一般经济现象,理解政府出台的基本金融政策。这一目标的设定可以满足对证券投资感兴趣、需要了解证券投资基础知识的学生要求。该课程最高教学目标是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取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这个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可能的职业迁徙打下基础,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潜能,同时也为部分需要进一步深造学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在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之间,我们设定了一个中间的教学目标,即一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股民、基民,为社会注入理性的投资者。这个教学目标使得有理财需求的学生,能够学会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技巧,熟悉证券投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最终能够在证券市场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成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投资者。
三、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围绕上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首先,需要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定主要的教学内容。我们把一般教材中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交易部分作为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其中的证券投资工具股票和基金部分,设定为重点讲解内容和反复训练项目。证券投资分析作为次要内容,选择性地介绍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只做一个大致的讲述。其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侧重点。对于选定的重点内容我们坚持深入讲解、反复练习的原则;次要内容和其他内容只做一般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指导思想是一带而过。最后,指导课外辅助阅读。对于代表我国证券市场特色而教材中未做及时反映的内容,如国有股减持、qfii制度、新三板、创业板市场、私募基金等内容,可以指定阅读资料目录,对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2.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修课课堂班级人数一般较多,而且选修的学生基础不同、学习目的各异,因此在其他课程中非常适用的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方法,在这里运用起来就非常困难,同时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无疑成为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首选。首先它可以非常直观和形象地反映“证券投资学”中大量的图表,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易于学生接受;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注册实现股票的模拟交易,让学生对证券交易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最后,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了解诸多经济名家对证券市场现象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观点,多视角多层面地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3.注重效果,选聘优秀师资授课。选修课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选修课教师要在较少的时间内教会学生相对较为丰富而且适合他们需要的知识,必须对自己已知的内容进行浓缩、精选和提炼。尤其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教师最好能够有真正参与实际证券投资活动的经历,才可能让理论与实践贯通,使两者不至于脱节。
四、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实践
为实现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证券投资学”这种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既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以证券投资工具中股票和基金的内容为主干,设计了大、中、小三个层次的项目实施教学;同时对自愿进行实盘交易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一般情况下倡导学生通过网络注册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和仿真分析,鼓励学生参加网络模拟炒股比赛。
2.教材选择。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教材的选择主要参考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全国证券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做了内容浅化和难度降低处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课时情况,我们确定授课重点放在证券投资工具上,实践中的做法主要是:对更新较快、未能及时在已出版的教材中体现的知识和技术,自编讲义加以补充;选择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已经精选提炼成型的校本教材;参考带有习题册或者模拟训练的高职高专教材。
3.考核方式。为了配合选修课“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将考核方式作适当调整,建立了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试制度。主要的改变
有:(1)基础理论部分的考核,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以记忆为基础,以理解为重点进行考核。(2)一般应知应会内容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将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着重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和参与实践情况。(3)可以以证代考。只要学生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得到该课程的学分。
五、尚需完善的条件
1.时间条件。选修课“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时间问题并非指选修课课时数、授课时间长短的问题,这里的时间问题主要是:(1)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以后,与我国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交易时间完全错位,无法得到适时信息,只能进行事后解析。(2)证券投资分析尤其是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很难在一个教学周期内检验其结论的正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关注证券市场,并且在课程结束以后较长时间内对相关问题保持足够的兴趣,不放弃。
2.资金条件。资金条件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难题。(1)学生在网络模拟交易时,系统会主动虚拟出数万甚至更多的交易资金,但学生心里都清楚这是非真实的资金投入和非现实的亏损。这种虚拟或者模拟交易的缺陷很难让学生持有理性而客观的心态,而心理因素往往是最后决定投资决策的关键。(2)现实中高职在校生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极少有人能够真正开户交易。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虽然每个学期都会有少数学生选择实盘交易但交易金额都不大,还有一少部分学生主要是参与父母或者亲戚的证券投资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证券投资实践。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仅围绕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在教学方法、教材和考核办法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教学中还存在其他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设备有待更新、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改革等等。我们需要探寻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努力完善教学所需的条件,保证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2]梁朝晖. 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刘丽雪.公共选修课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思考[j].管理观察,2009(10).
[4]李晓军.《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非金融专业;教学手段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怀业。关于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学报。2007,6:53-54
[关键词] 风险投资学;研究性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92-02
一 课程的基本情况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投向未来的,直接投入创新型企业的私人股权资本。风险投资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起来,与美国相比,尽管中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仅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量的4.7%,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已位列全球第二,并且到目前为止始终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地位。20多年来,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对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强,通过对该课程的介绍,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把握相关的专业课,正确认识风险投资。
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风险投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资金筹集、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选择、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投资的退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学会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及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筛选、协议的签订等实务操作;具备商业计划书写作和风险投资选项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实施创业中涉及到的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以及进行风险投资业务操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风险投资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在实际运用较广的一门课程,包括理论、实务探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风险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大学生创业解决融资、投资问题提供专业理论支撑,将金融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奠定基础。
三 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根据当代经济发展的创业需求及背景,结合“风险投资”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将该课程按照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实践设计。
(一)整合提炼课程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创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和2012年教育部试行的《普通本科生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国内不断有各家出版社推出《风险投资学》(创业投资)教材,其体系和内容差别很大,层次不一,加上该课程在国内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同门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有天壤之别。课程组教师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各种层次的风险投资教材和经管类学生新的培养目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为4大模块10个章节。
第一大模块为理论基础篇,包含(1)基本概念、理论;(2)创业基础。第二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篇,包含(1)风险投资的融资;(2)风险投资的投资;(3)风险投资的退出。第三大模块为风险投资运营篇,包含(1)风险投资资本运作;(2)风险投资的治理;(3)风险投资的终结。第四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的实践操作篇,包含(1)创业方:a:团队的构建;b:项目的选择;c:商业计划书的制定;d:路演;(2)风险投资方:a:组建;b:资本的寻求;c:商业计划书的审查;d:参与的计划运作;e:终结。
基于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教师授课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务讨论训练相结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案例的分析、实验设计中,注重直接并全面地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用成功的案例对风险投资的各个主体进行启示。
学生的积极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介绍的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习之外,还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和风险投Y机构选项实际操练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可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自学和知识深化。
(二)规范研究实验体系,实现理论实际的有机结合
风险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理论授课外,设计6课时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突出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应用,并模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实验检验问题,利用模拟体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如下。
实验一:创业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完成(2学时)
实验问题:(1)创业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创业项目的选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写作。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创业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确定创业项目;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书,需求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小组提交。
实验二:风险投资机构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审定(2学时)
实验问题:(1)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风险资本获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筛选。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获取风险资本;通过分析和实地验证对收到商业计划书进行严格筛选。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详细列示组建的背景,风险资本获取的渠道及原因,对收到的商业计划书筛选的标准,写明拒绝或接受的原因,小组提交。
实验三:双方团队的答辩模拟(2学时)
实验问题: (1)双方团队如何说服对方; (2)怎样合作; (3)合作后如何治理。
实验任务:根据小组在实验1和实验2选择的商业计划书,双方进行答辩质疑或解释说明(包括路演、答辩、后期计划和合理化建议等)。
(三)借力研究性专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风险投资学本身就是创业投资的代名词,是创业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涉及创新、科技等重要领域,针对我国目前各种创业、创新项目以及国内融资环境的不完善,创业的失败、融资的不规范、风投发展的不成熟、部分违规事件等热点话题、热点争议,进行研讨,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不同环境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风险投资学课程内容,并开展各种兴趣的讨论,提高学习质量。根据课程时间和内容,设计3个专题研讨内容。
四 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任务
1 教学准备
预先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研究性教学手册、课程案例、课程实验、专题研讨等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把选课学生每6人分成1组,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安排“研究性教学”。
2 对学生提出要求
根据分组情况和案例、验、专题(以下简称“项目”)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并规定项目讨论过程、要求和成果展示、汇报、讨论和心得。
(二)学生任务
1 积极参与实践
各组项目分工,按照任务计划执行,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做好实际的角色扮演。
2 认真整理调研资料并汇报总结
各组同学共同完成后期整理和总结工作,展示成果,详细汇报,深刻总结。
(三)评价、考核及归档
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形式:根据实验、案例分析、研究性讨论,学生自评部分包含各组互评、组长组内评价组成;教师评价部分:平时作业、学生出勤、期末试卷构成。构成比例:学生自评占总评成绩的60%,教师评价占总评成绩的40%。
期末将学生的成果等资料归类整理成档。
总之,根据风险投资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其开展研究性教学,围绕案例、试验、专题讨论通过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组队、明确项目讨论任务、分解任务、参与项目讨论、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思考风险投资学中创业的识别、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审定和风投的运作等具体问题,锻炼学生收集文献、实地调研的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思辨、团结协作和做人、做事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利民.论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在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173-174.
[2]郑春龙,邵红艳,钟振余.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建设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5-17.
[3]黄启国. 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现代商业,2010(9):281-283.
[4]谢婷婷,方敏. 金融衍生品课程研究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4):67-68.
【关键词】地方院校 证券投资学 交互式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85-03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相关金融产品及其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上市公司数量183家,沪深两市总市值3661.3亿元;而到2013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94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24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总户数超过2.1亿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证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探索,以促使“教”、“学”乃至“用”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地方院校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日制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从大方向来说是培养能融入地方,服务基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证券人才。具体细述则分为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要教会学生做基本的证券交易,不仅要掌握如何开户、委托下单、看盘等,还必须能作简单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不听信、不盲从,为日后证券市场培养合格的理性投资者。中等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证券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证券业的发展格局也为地方院校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近年来,证券公司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营业网点从中心城市逐步向下发散以寻求规模效应,纷纷在地级市乃至县设立证券营业部或技术服务部,这恰好为地方院校学生在证券业发展提供了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技能培养,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多考证书,日后踏入社会就业选择的余地更大。最高层次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地方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步入社会,踏进职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以各种方式继续深造。证券业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行业,对这一部分学生,通过证券投资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与其他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具备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中国高校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合并大潮后,基本都成为大而全的综合类大学,专业设置在兼顾自己原有特色的情况下,追大求全。特别是大众化的经管类专业,一般院校都设有,由此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开设也就遍地开花。但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其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院校,此种情况尤为显著,教师来源要么是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要么是新招聘入校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或对证券投资学系统性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或没有实践经验。而证券投资学却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系统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好这门课程的授课工作,因此地方院校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拿出切实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图表、公式、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等。因此,即便是地方院校,也不再是“粉笔+黑板”的古老模式,而是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增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证券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一种静态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久而久之,即便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很少互动的教学模式,也会磨灭学生的热情,弱化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强化。地方院校由于资金实力问题,金融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便建有金融实验室,配套设施也没有完全到位,硬件设施如机房、计算机终端投入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但相关配套软件较多,同时还需要后期的升级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资金问题的制约,配套软件要么数量不足要么得不到及时更新。因此,地方院校的证券投资实践教学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则实践教学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院校证券投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8个课时左右,课时量偏少,并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多集中在某个学期的一个时间段,没有考虑教学进度是否与此相匹配,实践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还有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股票,对其他证券投资品种没有涉及或者很少涉及,易给学生造成证券投资就要是股票投资的假象。
(四)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强化学习和促进教学的效用。以往证券投资学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投资工具和投资理论的记忆,而对原理的实践运用能力考察却有所忽略,体现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考核制度的固化僵硬,没有灵活性。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考察,期末考试基本上就只有闭卷笔试一种方式,即便学生平时学习不甚努力,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也能应付过关;平时考察的形式主要放在考勤、提问、作业等方面,而对模拟证券投资、小论文形式的股票或行业分析报告等能够考核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其他方式运用不多,即便是对此加以运用,在最后成绩的评定中所占比重也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对待模拟证券投资和各种分析报告的课程小论文,因为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对整本书简单梳理一遍,点出考试重点,加班加点背背记记也能应付过关。
三、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还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针对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师来源的构成,对于从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学校应予以经费支持,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是鼓励他们考研考博,继续深造,以获取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系统理论。再则重点扶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做访问学者、参加研讨班、研修班等交流模式,拓展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入校时间不长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的优势是具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但课堂教学能力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从事证券投资教学的年青老师而言,由于该课程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自身有扎实的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而提升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途径,一是深入进去自己做,无论是做实盘还是模拟盘,都会积累实战经验,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二是与当地证券公司营业部多做互动交流,甚至可以在营业部一些重要岗位实习锻炼,如投资顾问岗、理财产品研发岗等,这样就能与证券投资最前沿的理财师、分析师相互切磋、学习,迅速获取实战经验,在证券投资实践中快速成长。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其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开展课堂教学。鉴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征,单纯依靠“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肯定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Power Point或Adobe Director为媒介,综合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证券投资中的诸如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诸多理论和实盘分析。这种直观、形象且与实时行情基本同步的展示方式,会极大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就证券投资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在线辅导解疑、视听对话等形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借此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2.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探讨式教学等交互式教学方法。对于证券投资学中的基本知识篇,采用传统的“讲听式”教学模式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多不过是枯燥无趣罢了。而对于基本分析篇、技术分析篇和组合管理篇而言,如果还是采用“讲听式”教学模式,那就不仅仅是枯燥乏味,而是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技术分析中的“支撑和压力”时,先以“讲听式”模式讲授支撑和压力的定义和作用,此时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不能真正理解支撑和压力在证券运行趋势中所起的作用。此时就应结合证券实时行情推出一个鲜活的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大盘在涨,某只证券不涨,剔除掉影响这只证券的行业和公司因素外,那就是技术分析中的压力在起作用,是进入了一个前期的成交密集区?还是有一条隐形的压力线在起作用?抑或快接近前期高点?由此也可总结出证券运行趋势中起到压制作用的三种情形:最近时期的前期高点;最近时期的前期成交密集区;在证券运行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高点连接起来的压制线。像这样结合案例授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相关类似问题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证券投资日常授课过程中,除案例教学外,其他交互式教学方法也运用很多,比如任务导入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如果课时安排在上午第一、二节课,沪深交易所还没有开盘,那么每次上课前就会拿出几分钟时间问学生上个交易日收盘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有什么重要资讯,这些资讯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当天的大盘走向会如何运行。这样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财经资讯,二是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众多财经资讯中把握能左右证券市场趋势的着力点;每次课的最后5~10分钟,一般也不讲课,而是让学生就他们手中模拟盘遇到的问题提问,然后对照老师事先下载好的证券行情,先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该如何处理,然后老师加以点评,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给出一个指导性建议。
3.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在课堂上讲完证券投资学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制度等相关内容,此时就可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两市实时行情,为每一个学生开设证券模拟交易账户,分配虚拟资金,进行模拟盘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交易环境中,学会使用行情分析软件,感受交易气氛、识别盘面信息、熟悉交易规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此时正在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证券模拟交易和证券投资分析可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一方面,证券模拟交易恰好需要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和能力,模拟交易过程中,茫茫股海,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证券?又如何确定最佳的买卖时点?这都依赖于操盘者的分析水平和能力。而这种投资分析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单靠老师的传授是不可能快速进步的,只有师傅的传授和自己的亲自操盘相结合,才会真正锻炼操盘者对大盘的敏锐性和捕捉能力,快速提升其投资分析水平。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需要大量的案例素材和鲜活的实践效应,证券模拟交易正好投其所好,为投资分析提供师生交互探讨的素材和实践展示的平台。
(三)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偏少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的状况,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不再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子系统,仅占理论教学大纲中很少的部分,而要单独编制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其次,地方院校要在财力偏紧的条件下,确实拿出资金支持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立标准化机房、添置电脑终端、模拟教学软件等,还要定期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与实时行情无论是投资品种的完备性还是资讯的及时性方面都能够高度一致。再次,学校要与当地的证券公司多加联系,相互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请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走进校园做讲座,内容既可涉及证券市场理论前沿和热点分析,也可是当下证券行情分析或投资经验介绍,拓展学生视野,获取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感受。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走进校园这类活动,从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储备证券人才。最后,学校与证券公司可以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让对证券感兴趣的学生在空闲时段到公司实习,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在各个岗位做些辅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献策献力,这也有利于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考评体系。证券投资学的考核不要仅仅拘泥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所以,首先,在考评方式上就应该多样化,既要保留相对规范且成熟的期末闭卷笔试这一传统方式;也需要考勤记载、课堂提问、作业等常规方式;更要补充案例讨论分析、模拟投资参与度及成绩排名、撰写投资分析报告等新型方式。其次,需要随之调整各种考评方式在最后总成绩中的分值比例:一是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降至50%左右,最多不宜超过60%;二是保持常规考评方式的占比不变,这类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考评指标,其分值占比应在15%~20%之间;三是提高新型考评方式的占比,模拟操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案例讨论分析这类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其分值占比应提高到25%~30%左右。这样,有利于改变学生靠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顽疾,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露.《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3]高岩.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4]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0)
二、 艺术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印刷包装企业设计部门、室内外装修装饰效果设计、出版社与媒体设计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或策划工作。
三、 广告学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
四、 木材料学与工程
专业培养具备木材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及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材料科学基础、国际木业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木材加工、家具设计制造和室内装饰工程、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和设备管理、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木业贸易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五、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六、 动画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电影、电视、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动画、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受到动画设计、动画技法、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七、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八、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设有油画、中国书画、插图三个专业方向,培养有志于振兴中华艺术、有良好职业素质和独立创作能力的绘画专业人才。该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低年级主
(下转第47页)2013高考志愿填报:解析报考财经类院校
财经院校分布全国,地理位置对其有什么影响?会计、金融学、经济学……财经专业名目繁多,哪所学校是强势所在?特色在哪里?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没有一所财经院校进入“985工程”,只有多所进入“211工程”,这反映出财经院校的影响力仍然在于其经济方面,和以人文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有差距。财经院校以其专业上的优势,不能算报考热度中的第一梯队,但绝对是第二梯队的领跑者,追逐程度高于同档次的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
财经院校可分为四类
首先是地方财经院校,这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财经人才,在地区或者某一省份有很强的影响力;其次是专业财经院校,比如外贸类、审计类、税务类等,这类院校虽然在地区中的声望可能小于财经院校,但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第三是商学院或者工商大学,这类院校和传统的财经院校有所差别,其专业设置主要是面向“商业”,也就是包含制造业、物流运输等更广泛的行业,财经的味道或多或少被“稀释”了,更多人是向“企业”而非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传统财经行业靠拢;第四是各地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往往建立的时间不长,前身是商贸学校、银行学校,或是在几所院校合并后升格而成的,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财经行业的基础操作人才。
财经院校的口碑在业内是颇高的,尤其是重点财经院校,校友遍及审计、统计、会计、银行、证券等行业,因此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这些院校有优势。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巡回招聘时,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绝对是当地主要的校园宣讲会场所,其他学校的求职者都要沾其“地利”之光;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做宣传以外,全国几所主要的财经院校都有专场招聘。
不过财经院校也有很多弱点,专业过于集中而缺少人文氛围,很多院校开设的选修课太少,学生学到的东西太过单调;比较实际,学术气氛不如综合院校,讲座、学术活动不够活跃;社团少……财经院校的实力与困惑,还得靠考生综合权衡。
财经院校的命运永远和财经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走势总体看好,因此在未来,财经类毕业生的总体优势还将继续存在。但选择财经行业和选择财经院校又是不同的概念: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驰名全球,被称为“经济师摇篮”;美国偏偏又把商学院归在综合性大学的名下,尽管许多著名的商学院名压其所在的大学。财经类大学以其特有的专业魅力,吸引着考生,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考生也将做更深刻的思考来选择彼此之间的关系。
财经类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类学科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类学科在各类学科中脱颖而出。每年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成千上万,前仆后继,犹如万马之奔腾,场面蔚为壮观。在真刀真枪的较量中,在轰轰烈烈的厮杀下,佼佼者脱颖而出,后来者破门而入,失败者挥泪退场,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千种滋味,一言难尽。财经领域六大重镇,即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财政学六大专业招兵买马,求贤纳士。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可以细分出很多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由于在本科阶段侧重基础学习,大多数高等院校仅设有经济学专业,只有少数几个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才设有各个分支方向的专业,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学专业作为我国最早开设的经济类专业,虽不像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后起之秀红得发紫,但近几年升温的迹象也非常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认同度;另一方面是经济学专业自身知识涉及范围广、注重基础研究的特点使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技能的专业,想搞外贸,你必须要有个会办事的脑袋,里面装满点子。至于其他条件和能力,都好说,可以慢慢历练积累。不过毕业后求职跨门槛的时候最好有英语六级证(口语好的话另说),否则容易被绊倒。在大学时,同学们还可以参加外销员、报关员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地理位置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非常重要,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地方,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多于其他地区。每年在宁波、东莞举办的贸易高级人才洽谈会吸引了大量贸易精英前往求职。另外发展潜力巨大的京津塘、环渤海地区以及成、渝地区也是贸易人才需求较多的地区。
金融学专业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成熟,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快速发展,金融学专业成为了近几年来热得烫手的经济学科专业。金融学同沃尔沃S系轿车一样,“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并且安全系数高,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学习该专业,你会发现金融学就是讲钱、钱、钱,货币是钱,股票、债券都是钱。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及中央银行业务都是金融学的主要课程。除了课堂上学习理论之外,很多学校都会组织股票和外汇的模拟投资交易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毕业前2-3个月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实习,更能加深学生对投资的理解。
财政学专业
说到印花税率上调,许多股民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提起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许多人可以洋洋洒洒地说出其中的许多故事;提起农业税取消,10亿农民翘起大拇指……财政学专业涵盖的内容要小得多。财政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核心课程,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财政学专业的特点是强调“核算”能力。在学习工作中需要运用数学工具,特别是统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数学、逻辑学学得较好或感兴趣的同学会占有优势。比较谨慎、细心的同学,出现错误的概率小一些,适合学好本专业并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可以在政府财政部门,如财政部、税务局等单位从事税收规划、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或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做报税工作和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从事税务咨询服务工作,也可以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做税务规划的工作。
保险学专业
同学们千万不要误认为保险学专业就是培养一线保险推销员。保险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险种的设计、保费的定制到保险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险人才参与其中。风险管理、再保险方向的知识体系都非常复杂而有用,绝非保险营销这么简单。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保险学专业人才具体就业去向除了专门的保险企业外,还有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投资学专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英特尔斥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还是“股神”巴菲特买卖股票,他们都是在从事一项活动――投资。“投资”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都离不开投资。肯德基、麦当劳风靡全球,丰田汽车遍布世界都是成功投资的典型。最早将投资学设为本科专业的院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力也属翘楚之列。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开设投资学本科专业。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增投资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同学们在选择报考本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选择。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会到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地方工作,从业者必须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学习本专业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敏锐的市场“嗅觉”,还要对数字敏感。
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毕业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