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0:16:41
导语:在保护海洋环境的感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正负形;共生;曲线;保护海洋
1 选题背景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画面的构成在第一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目光。海报的发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分为公益海报和商业海报。图形创意在公益海报中的表现尤为常见,正负形海报是其中的一种,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正负形是图形的边线共用,图底反转。平面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这就是平面正负形的魅力。正形与负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时又相互作用。一般的意义上,正形是积极向前的,而负形则是消极后退的,形成正负形的因素有很多,它依赖于对图形的具体表现与欣赏心理习惯。在2016年“世界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期间,以“创意海洋”为主题,用正负形的手法创作《孕育》海报告诫人们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为我国未来的海洋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2 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下国内学者及设计师对图形创意中正负形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海报设计中应用的优势进行探析越来越多。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胡艳霞写了《福田繁雄海报的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探析》,在论文中就福田繁雄海报中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的运用这一章中描述了正负图形的运用与表现,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图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解析了1915年的代表作品“鲁宾之杯”,是图底视错觉表现语言的经典之作。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 对福田繁雄的早期海报设计进行解析。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牛彦然写了《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在论文中各类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一章中描述正负形同构,写了正负形的含义,对福田繁雄1975 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海报和《UCC咖啡馆》海报进行说明,得出正负形共生正是利用了人们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观众是通过转变视觉中心所看到的不同形态,具有动感。由于正负形是正形和负形共同使用同一条外轮廓线,最大限度将画面利用,其结构非常简洁紧凑,会被广泛地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王立章写了《论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论文中得出了正负形在招贴中的应用,赋予了招贴一种情绪,一种无形的巨大能量,使招贴常常富有深层寓意,达到一语双关,深化了平面招贴中图形和招贴的主题之间产生的共鸣。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王婷婷写了《正负形在海报中的优势探析》,在论文中提出我们欣赏过海报在宣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和正负形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正负形和海报相结合更是设计师不竭的源泉,这样的设计作品,表现力极强。同时正负形在标志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些论文的例子总结正负形让海报设计充满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正负形海报。
3 研究正负形海报设计的意义
第一,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总结多篇论文对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运用的观点,来论证研究和创作正负形海报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鲁宾《阴阳花瓶》、德雷维斯《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福田繁雄《京王百货宣传海报》进行全新的说明,为后续的正负形海报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论证。
第三,对“创意海洋”主题进行海报创作,呈现给人们污染环境后的画面,呼吁大家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海洋,为我国未来的海洋和海报文化做出贡献。
4 正负形海报设计案例分析
鲁宾的《阴阳花瓶》最早表现正负形原理。我们在画面里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注意力停留在图形还是背景上,或者是对画面的整体看还是局部看。画面里杯子的部分是白色,如果把视觉集中在黑色负形上,两边黑色部分是相对的两张脸,而白色则为“底”,成为空“间”,图与底随时可以转换,都是图形。鲁宾《阴阳花瓶》对平面视觉设计领域研究正负形和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京王百货宣传海报》是福田繁雄于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公司设计的宣传海报,在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视错觉原理。作品中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西装裤腿,用这些具象的元素,使它们共用轮廓线,图与底视觉进行换位,共生共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这幅作品带给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加了海报设计的互动性与感染力。
德雷维斯基・雷克斯创作的爱情剧《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海报中,我被大师那种巧用正负形艺术手法所触动。在女性与蛇之间采用正负形,一线两用,将基督文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得非常的巧妙,当我们把视觉放在白色的女性体态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当我们停留在红色线条时,一条蛇在画面中缓缓游走,红色的分割线是人体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正负形的互相借用,能使画面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得出结论,正负形海报能增加海报设计的互动性与感染力。作品里的图形都共用轮廓线,所有共用轮廓线都是曲线。曲线的基本属性是柔和,具有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性和丰富性。在正负形海报中运用曲线可以变化出多种可能的图形,将正负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5 《孕育》海报设计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临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局面,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创意海洋”为主题对《孕育》海报进行创作。
海洋不仅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孕育了人类文明。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21世纪实现可续发展的唯一资源。海洋孕育了我们,水是生命之源。以正负形的手法表现画面,第一张白色的为婴儿,黑色为海马图1;第二张白色的为妈妈的身体,黑色为海螺图2。画面里的黑白巧妙相融,寓意海洋与人类共生共存。正负形视觉冲击力强,不需要设计者费力思考添加装饰以烘托主题。所以画面采用黑白两色,添加了一些石油胡乱飞溅的效果,表现海洋的石油污染。污染了海洋,同时也污染了自己,作品中正形相互映衬,含义清晰,简洁明了,主题鲜明。
6 结语
通过总结别人的论文对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证,学习经典的正负形海报创作手法,耐心的观察,细心的感悟,对《孕育》海报进行创作。经历了以上的各个阶段,对正负形海报的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创作正负形海报的时候切记采用曲线,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性和丰富性的作品,将正负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胡艳霞.福田繁雄海报的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 牛彦然.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3] 王立章.论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艺术学院艺术.
[4] 朱琪颖.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内容是地理知识的传授,一般来说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不冲淡知识传播的主题内容,只能是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点出德育教育的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每章、每一节、每一堂课中,不是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地理的不同部分突出了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其中《中国地理》突出了国情教育;《世界地理》除了能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外,还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高中地理》中的人与环境关系及其客观发展的自然规律,重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题材。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我国的各种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及主要能源等总量均居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后几位,所以不能盲目乐观,再也不能用地大物博形容我国的资源,教学中应结合我国资源和能源利用现状,向学生宣传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不应回避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如介绍我国工农业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向学生讲述我国的粮食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位,工业发展迅速,工农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粮食仍需进口,主要工业产品市场仍被国外产品垄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并下定为祖国的富强腾飞而发奋读书的决心。
二、关注历史时事渗透德育
适当、有机地补充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之争讲述关于争议的历史由来、经过;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三、分析地理事物渗透德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认识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能够更好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观点的教育: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陆地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运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联系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工业、农业、交通和商业的区位选择”、“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旅游等的发展”、“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契机。
四、开展生活实践渗透德育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与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就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五、亲身体验渗透德育
自然元素的生态内涵
1自然元素的生态释义
自然是指由自然环境与自然现象变化所共同构成的规律系统[3]。自然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条件和资源,包括空气、阳光、山、水、土地、野生动植物及各类矿藏等,形成自然生态环环相扣的链条[4]。那些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设计师的生态意图提炼出来的有某种生态象征和属性且符合生态目的自然元素,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生态元素,同时,自然生态元素所呈现的美也可以称之为自然生态美。自然生态元素,既包括直接取自自然的元素,也包括人工再造具备自然属性的元素。自然生态元素具有原始性、本真性、天然性、非人为性、合目的性,符合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相互契合,具有自适应性。因此,自然生态元素相对于人造的被多次异化的元素来说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可以运用自然生态元素进行环保健康教育、生态理念宣传、生态消费促销以及制造丰富的生态环保材料等。
2自然元素的生态呈现要素
自然生态元素的形式呈现要素包括自然形态、自然色彩、自然材质、自然肌理等。自然形态包括自然力作用下创造的一切形态,主要包括生物形态和非生物形态,也可以称作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自然形态是自然力与自然生命的再现,具有丰富的生态寓意,有着天然的完美的有机共生结构,体现着大自然的和谐化境和生机盎然的生命样态,蕴含着自然美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样式,也是自然生命本然性与本源性的外在体现。自然色彩指自然界的一切原生色彩,自然色彩的生态呈现是依据自然中的色彩的自然搭配,取之自然用之自然,自然的自然化。自然材质是指自然的材料和自然的质感,包括有机材质和无机材质,如细胞、分子、原子等粒子生成的有机生物和生命材质。自然肌理是指由自然力所形成的肌理,如水冲刷的痕迹、石头碰撞的裂痕、山石的纹理、动植物运动的印记等等。这些自然形式要素最终要呈现的是自然由内而外的生态神韵,彰显自然生态元素绿色健康的生态状态和天然属性,消解人工,追求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生态意境。
3自然元素的生态审美内涵
自然生态元素是大自然的天造之作,本身源自自然,有着完美的生存样式,与天齐与地和,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和谐共生,来于自然,回归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想状态,具有较强的生态属性,是自然健康的象征。符合自然规律,具有生态启发和生态联想的作用,是人类心灵与情感的寄托之地。自然生态元素既有自然美的因素,又有社会美的因素,只有符合人类生存目的的自然元素所呈现的自然美才能称之为生态美,有些自然元素外观形式非常漂亮,符合艺术审美或自然审美的标准,但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样的自然元素就缺少生态审美内涵。如:有些大理石砖颜色非常艳丽漂亮,但具有很强放射性,会导致癌症,这样的大理石虽有自然之美,但缺少生态之美,“通常的存在者之美是一种外在的比例、对称与艳丽之美,不涉及存在,还常常会走向反面。例如,罂粟花从外表来看是美的,但它作为,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则是非美的。”[5]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产生了不和谐,自然的灾难影响了人的存在,与人的生态过程相背逆,自然就是再美再壮观也是非生态之美,因此,自然生态元素在参与生态系统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体现自然之“真”又要体现社会之“善”,是善与真的融合,既要彰显自然与人本身的和谐,也要彰显人的生命律动与自然的生命律动的天然契合。自然生态元素除了本身的自然之美之外,还蕴含着自然之道,自然的清净无为,是圣洁纯朴意蕴的外在呈现,也是和谐本质的内在体现。自然生态元素应用在包装的外在形态上,能够给人带来大自然的气息和回归自然的享受,并让人感受到自然美所带来的超凡体验和想象,极大地释放出自然健康的正能量和魅力,具有很强的生态引力和生态气场,可以让任何人为之沉迷,“其微观上的独特、精致和宏观上的雄奇、广袤,对人类的心灵具有永久性的吸引力。”[6]自然生态元素如果应用在包装的材料上,会给人带来健康和环保的感觉,易于让人亲近。总之,自然生态元素的应用体现了绿色生态、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的生存理想,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绿色、健康的以及符合“善”的向上的生态审美意蕴。自然生态元素以其自然性、有机性、生命性、自然原始的内在力量以及生机盎然的自然活力释放着生态的魅力。自然生态元素的应用还能够消解人类唯我独尊的征服欲和物质欲,能够消解人与自然的隔膜,让人融入自然,与自然相合为一。人可以通过自然环境的秩序之美感领悟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从自然物象的轨迹感知生命运行的轨迹,并在生态美的意境中对深层意义的领悟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态观念的认同,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美的体验和感受达到对自然规律的体认,实现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最终会让人体验到生生不息的生态意蕴,感悟到原始自然所生发的生命的永恒之美。
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生态观及生态审美观
包装与人类的生态系统联系紧密,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主要是靠包装进行储运和保护,因此,包装是人类最大的消费产品之一。包装的大量制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包装的生产过程消耗了大量的地球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耗费了大量的能源,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物种灭绝,酸雨肆虐。在空中,包装的生产和焚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加速了温室效应,影响了空气质量;在海里,废弃的包装破坏了海洋环境,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在陆地,大量不可分解的包装进入土壤,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有些包装本身有毒,在生产时应用了有毒物质,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身体伤害。面对包装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需要改变农特产品包装的传统审美观,建立新的生态审美观,树立包装的生态意识,建立更加合理的生态包装机制,解决包装的生态问题。依据农特产品自身的天然属性以及特有的地域生态环境,应该树立适合农特产品包装的生态观和生态审美观。农特产品本身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并有着内在的审美联系和共同的生态属性,在表现产品的生态特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符合农特包装的生态审美需要,所以,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采用自然生态元素,既能体现产品原始的存在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又能彰显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天然属性,还可以消隐人为性,体现自然性,接近产品生态实质,增加包装的生态个性。另外,成功的生态包装在其自然生态元素的应用上还要具备生态提醒和生态暗示性能,拥有生态气场,能够从潜意识中纠正人们的非生态行为,就如同进入洁净、庄重的环境,人们会修正自己的不雅陋习一样,当然,这不仅仅是打几个环保符号提醒标志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一个综合系统的设计。在解决生态美的呈现问题上,自然美的呈现是重点。自然美是生态美的一部分,生态美的实质,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自然化[7],但仅仅自然美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它们与社会之善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生态之美,呈现出农特包装理想的生态样式。同时,在农特产品包装生态审美的过程中,需要思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应用系统化思维能够为我们处理复杂形势和变化提供重要思路[8],所以,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可以作为农特产品包装生态性的考量。在生态方面考虑不周全,没有考虑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比较孤立的选择判断,这样的包装不能称之为生态包装。有些包装虽然以艺术美的标准来看非常漂亮,但危害到了其他系统,也只是徒有其表。所以,那些华而不实,极为虚华的农特产品包装并不属于生态包装,脱离了生态美的实质。市场上还有些伪生态包装,表面上看应用了可以分解的自然材质,但实际上包装夹层内部应用了不可分解的材料。这种包装表里不一,极其伪善,也不具备生态之美,因此,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生态美除了具有自然的显性呈现,还必须具有实质性的自然品质。因此,“在选材、色彩、质感、外观、功能等方面既有鲜明的自然生态特点,又益于使用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人文关怀”[9],体现出农特产品生态外观与内质上的高度统一,让包装不再危害自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充分利用能够自净的自然材料,调动大自然的自组织性和能动性。提高包装的使用效率,一物多用,增加包装生态的边缘效应。降低对资源的耗损,为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经济适用,最好就地取材,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互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便于生态循环,降低制造成本。人性化设计,无毒、安全、简便、舒适。学会推销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让生态学在人们的意识中变的越来越熟悉,在产品和设计包装上,某些较好的图案应该突出“绿色”和“自然”的主题[10]。
自然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中的生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