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重男轻女的影响

时间:2023-12-22 11:23:53

导语:在重男轻女的影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重男轻女的影响

第1篇

论文摘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暴力都是一个严重新问题。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为了更好了解潮汕地区家庭暴力情况的目前状况和原因,寻找解决该新问题的策略,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家庭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并将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摘要:1.精神虐待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形式。2.男女双方所承受暴力差异很大。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和农村的差别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城市和农村联系紧密、人们对精神虐待的忽视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等造成的。因此,为了在潮汕地区消除家庭暴力,我们可以从观念和法律两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

关键词:家庭暴力目前状况原因策略

1.引言

“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家庭暴力都是一个严重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1。我国有关法律文献将“家庭暴力”定义为摘要:“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它不利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

而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由于其独特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环境,该地区的家庭暴力情况会呈现自己的特征。但是,综观各种文献,探究家庭暴力资料很多。但是,它们大都把探究的对象放在全国上,很少涉及地方。探究潮汕地区家庭暴力情况的资料基本没有。而此次探究便是探究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目前状况和原因,并提出解决该新问题的策略。这既有利于丰富家庭暴力的相关探究理论,也有利于为人们解决该新问题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2.探究方法

2.1问卷

根据刑法、婚姻法有关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探究文献,自编家庭暴力调查问卷。

在潮汕地区发放问卷,问卷在市区发放300张,在农村发放300张,一共600张。回收问卷570张,回收率为95%。

2.2统计分析

收集调查数据,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因素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3.结果

3.1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形式是精神虐待。

表1未旋转和旋转后各因素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主成分

未旋转的因子载荷的平方和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的平方和

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贡献率(%)

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贡献率(%)

1

1.684

36.317

36.217

1.408

31.266

31.266

2

1.020

24.300

60.517

1.114

25.997

57.263

3

0.854

21.330

81.847

1.036

24.584

81.847

根据各因子包含的信息,将因子1命名为“精神虐待”;将因子2命名为“躯体虐待”;将因子3命名为“经济侵犯”。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精神虐待”这个因子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31.266%。可见,精神虐待是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3.2男女双方所承受暴力差异很大。

表2.男女双方所承受家庭暴力差异性检验

因素

T

P

精神虐待

9.291±1.602

8.422±2.502

3.056

0.000

躯体虐待

6.712±1.382

6.083±1.680

2.933

0.001

经济侵犯

5.005±1.535

3.833±1.271

1.512

0.018

在表2中,精神虐待(P=0.000)、躯体虐待(P=0.001)和经济侵犯(P=0.018)这三个因子的P值均小于0.05。二者的差异性显著。可见,潮汕地区男女双方所承受的家庭暴力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3.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和农村的差别不大。

表3.城市和农村家庭暴力显现差异性检验

因素

城市

农村

T

P

精神虐待

8.752±2.321

8.711±2.212

0.033

0.974

躯体虐待

6.002±1.652

6.865±1.354

-1.163

0.261

经济侵犯

4.082±1.243

4.572±1.813

-0.699

0.494

在表3中,三个因子精神虐待(P=0.974)、躯体虐待(P=0.261)和经济侵犯(P=0.494)的P值都大于0.05。城市和农村二者的差异性不大。因此,城市和农村的家庭暴力现象的差别不大。

综述所述,潮汕地区的家庭暴力目前状况呈现一下几个特征摘要:1.精神虐待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形式。2.男女双方所承受家庭暴力差异很大。3.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和农村的差别不大。

4.讨论

笔者认为潮汕地区的家庭暴力之所以呈现以上几个特征,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4.1对精神虐待的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暴力只是表现为对躯体的伤害。因此,人们会比较注重家庭中的躯体伤害事件,而对精神伤害的关注会表较少。这是因为“由于精神暴力很难被外人直接发现,当事人自己也难以表达所遭受的精神伤害,所以这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对家人的伤害更加隐蔽。”【2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有很好的保存。传统文化中保护身体的观念也深深影响了潮汕人,使他们在侵犯时更多选择了精神,而不是躯体。这些导致了精神虐待缺乏足够的制约机制,成为潮汕地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4.2重男轻女的观念

“潮汕地区自古封闭,三面环山,一面向海。”【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或者闯荡海外谋生,便是潮汕人的出路。而出海、上山这些高危性劳作自然难以由女人胜任,而只有由男人来承担。因此,自古以来男人便成为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他们深受传统观念,非凡是三纲五常的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潮汕地区的男权主义极为严重。而女性在面对不公平时又选择了逆来顺受。所以,重男轻女的现在在潮汕地区较为普遍。这就造成了男女双方所承受家庭暴力差异很大。

4.3城乡联系紧密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一方面造成了潮汕人和粤北的客家人和珠三角地区广府人联系较少,另一方面使得潮汕人之间联系较多。在潮汕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他们在家庭观念上也极为相近,差异性不大。因此,城市的家庭暴力现象和农村的差别不大。

5.策略

5.1改变观念

为了保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消除家庭暴力的现象,需要改变人们一些错误的观念。

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人们对家庭暴力的传统观念。在上文中,我们知道精神虐待之所以成为家庭暴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一般只是关注躯体虐待,而忽视精神虐待。因此,人们应该全面熟悉家庭暴力,全面的保护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点,提倡男女平等。不仅男性要熟悉到这一点,女性更要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面对家庭暴力,女性不应该选择逆来顺受,而是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5.2完善相关法律

《刑法》、《婚姻法》等法律都对家庭暴力进行了定义和限制。但是,其中的条文大多只是和躯体虐待相关,对精神虐待和经济侵犯的限制较少。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对公民的合法权利进行全面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亚林.论家庭暴力[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摘要:385

第2篇

嘉宾:李梅(知名心理学家)

一个母亲将两关家里饿死;一个母亲给1岁婴儿喂樱桃致孩子窒息;一个母亲将幼子用汽油烧伤;一个母亲和丈夫吵架将孩子扔水里。为什么会有母亲用这些报复行为针对家和孩子?

BQ:是否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假如感受不到母亲的爱,孩子的一生都会去“找妈妈”?

L: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尤其是发展早期,母婴关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母”指的是主要照顾者,一般指的是母亲。良好的母婴关系奠定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儿童期,好母亲提供的照顾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成年后好母亲的形象内化到我们心理形成安全基地,继续为我们提供心灵上的滋养。感受不到母爱的孩子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悲观失望,放弃寻求爱和认可,一种是终其一生,不停地寻求爱和认可。

BQ:如果在母子关系中受到创伤,又该如何疗愈?

L:早年的创伤是有机会修复的,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不少人可以在恋爱关系中获得成长。但自我成长有一定的风险,找心理治疗师吧!

BQ:这些母亲是否童年都有过创伤?才将自己童年缺少的“爱、安全、人格”的课,全部报复性地还给孩子、家与社会?

L:没有深入了解她们的经历,因此不好说她们为什么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心理创伤的代际遗传现象,有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育婴室里面的幽灵”。指的是当受过创伤的孩子(尤其是母婴创伤)长大成为父母的时候,童年期的创伤会因为自己孩子的出生而被激活,妨碍新的母婴关系的发展。而且这种激活和复现往往是发生在无意识水平的,没有哪个母亲会“蓄意”因为自己没有被很好地对待而报复自己的孩子,重复性的伤害都是在无意识水平发生的。比如一个小时候曾经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当她(他)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也有可能会与自己的孩子分离。从广义上来说,人人在养育过程中都经历过创伤,但创伤的种类、大小以及每个人应对创伤的方式和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并不是经历过创伤的人都会出现严重的性格偏差或心理问题。

BQ:遭遇这样母亲报复的孩子,将来又会怎样?有人说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使不少女孩活在金字塔下,她们长大也就很难成为优秀的母亲?

第3篇

纵观阿耐笔下的几位女主,大部分的原生家庭都不是特别的幸福,比如,《欢乐颂》的安迪与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

因可能患有遗传性精神病,安迪和弟弟从先被父亲和外公抛弃,在孤儿院长大的她后来跟弟弟失散,然后被美国的一个家庭的抚养,虽然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成长为社会精英,但是家族精神病史的印迹、被抛弃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她的身上,难以磨灭。樊胜美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小市民,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他们不仅要求樊胜美给哥哥嫂子买了房子,还要求樊胜美负担着侄子以及全家人的生活费用,整整一个“啃女”家族,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樊胜美一直逆来顺受,一边承受这家庭的剥削,一边努力工作,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有“富豪”出现,结束自己的悲惨生活。但是,她忘了,背负着这样的“家庭重担”,什么样忠贞不渝的爱情都是靠不住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原生家庭中自强自立,等自己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逐渐摆脱小时候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这不,苏明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顶着“计划生育”这颗大雷出生的苏家三女儿,在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下,从小就不受待见。哥哥在家里享受着无限的特权,而她却只能是特权下的弱者。一边,母亲连一本十几块钱的练习册都不愿意给她买,另一边,母亲却拿着大把的钱送哥哥参加夏令营。为了送大哥去国外留学,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一间房子,为了给二哥买房娶妻,父母又卖了家里的一间房,搞的苏明玉只能和父母挤在一间卧室里。母亲私自为她报了当地免费的师范学院,理由是家里没有钱供她上大学。本可以考上清华的她彻底了怒了,与母亲争辩之后,断绝了家庭关系。好在,她一直自立自强,经过自己的一番打拼,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家庭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地方,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在我们认知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原生家庭的不幸,童年造成的阴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

而女性,本就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极易遭受原生家庭的伤害的,而这种伤害对于女性的影响又是极其久远的甚至是一生。

比如安迪,在母亲、外婆都是精神病的影响下,经常认为自己也患有这样的精神病,所以,她不敢交友、不去恋爱,害怕有一天别人戳穿了她的“秘密”而导致精神病爆发,她甚至已经安排好了自己发病之后的生活!

有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很害怕去谈恋爱,更害怕结婚生子,只要一有男性向他发出友好的信号,她脑子里就会立马闪现出小时候父母争吵、摔东西时的场景,她害怕以后自己的家庭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更害怕把这种恐惧传递给下一代。

很多的女性都会在家庭里成为母亲,而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也会通过她的反映传递给下一代。有调查表明,从小生活在家庭幸福的环境中的女性,未来组成的家庭更容易幸福。

第4篇

1、亦舒小说《流金岁月》电视剧的女主是刘诗诗和倪妮。

2、电视剧《流金岁月》导演沈严、编剧秦雯,主演陈道明,董子健,刘诗诗,倪妮等,作为一部都市情感剧,它根据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让其很没有安全感,而倪妮饰演的朱锁锁虽然家境不好,但为人豪爽,加上长得美艳,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两人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步入社会后,两人虽然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可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友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距登封市区21公里,是回汉民和睦居住地,总人口1403人,是省级贫困村。自2010年4月以来,西窑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曹兰英的带领下,根据“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制订了体现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进行“养老模式多样化”探索,并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等乡村难题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路子,创立了破解农村难题的西窑村模式。

成立“老年协会”

2011年4月20日,西窑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宗旨为:“充分发挥老人作用,活跃老人文化生活,维护老人合法权益,探索多种养老方式”。老年协会成立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健身活动,扩大老人的人际交往圈,增加老人生活情趣;开展老人间的互助活动,看望生病老人,为去世老人送行等;利用老人自身特长,为村民服务。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告别了寂寞,找到了精神寄托,同时也增进了西窑村的文明与和谐。

探索多样化养老模式

为了解决空巢或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2011年5月西窑村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修缮了一座闲置的小楼作为村委大院,并创建了娱乐室、休息室、阅览室,餐厅和太阳能能洗浴室等,“夕阳红幸福院”由此产生。这为全村134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使7位独居老人有了一个安度晚年的家。

今年70岁的杜麦换老人,14年前妻子去世,五个儿女均成家立业,分宅另住。其中两个儿子分别在登封市区和西安市定居。杜麦换老人说,孩子们待他都不错,也经常邀请他到城里住些日子。但人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了,每天上楼下楼也不方便,说实在的还是在老家好!如今几个老邻居住进了幸福院,想吃啥,大家一起动手,稀稠咸淡自己掌握,每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过得舒心。闲时,大家就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一起唠唠家常,一起追忆童年乐事,心情很舒畅。

西窑村立足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使老人在依靠“儿子养老”之外又多了一些选择。

改变旧观念 妇女能顶半边天

采访中记者发现,活跃在这里的妇女自愿者,她们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西窑村。

“工作做好了,妇女能顶大半个天!”西窑村党支部书记曹兰英说。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西窑村成立了妇女自愿者协会;建了秧歌队、说唱锣鼓队和老人儿童服务队。妇女自愿者用她们的实际行动悄悄地改变着这个山村。

双女户吴有是西窑村一个朴实的村民,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招女婿时虽然想操办得体面些,但却无能为力。妇女自愿者协会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及时向乡里汇报,协调两部轿车,装扮成彩车,一方面组织秧歌队、锣鼓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把新女婿迎到了家。随后,吴有的女儿吴变玲喜得千金,妇女自愿者协会组织大家一起前往道喜,并在吴家举办了“讨论女孩胎盘该埋到哪儿”的活动。

登封农村有个风俗:生了男孩,胎盘埋在院子中间,寓意男孩长大后要顶门立户;生了女孩,胎盘则埋到厕所旁边,因为女儿早晚都要出嫁。所以,各家各户盖房子的时候,都会在院子中间留出一小片空地,为将来生了男孩埋胎盘之用。这种风俗看起来是小事,却固化了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并给妇女造成巨大的“生男”压力。

第6篇

一、基层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主要做法

(一)以法律来维护广大妇女的权益

县人大内司工委根据永丰村林改的工作经验和近年处理相关案件的体会,向县委、政府提出《关于农村外嫁女土地承包款分配的处理建议》,。此建议得到省、市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该县法院、纪律、局均借鉴此意见处理相关的土地纠纷案件。2014年,该县法院受理的县组村民诉被告县村民小组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一案。因原告是外嫁女,失去了本村民小组成员资格,无权参与本组集体财产的分配。最终,县法院依法宣判原告在被告处获得本组其它村民平等分配土地安置补偿费的权利,依法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二)积极宣传,加大普法力度

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都很低,加上受封建思想和村规民约的影响,使妇女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因此,县妇联、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从普法宣传入手,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宣传活动,在街道醒目位置设立法律咨询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保护妇女的普法宣传。三年来,向农民发放各种法律知识宣传单15000份,发放《江西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宣传手册10000册;解答妇女咨询问题300余人次。另外,还积极加强基层妇联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妇女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肃清渠道,会同执法部门切实维护妇女权益

县妇联不断完善机制,坚持认真处理每一事件,保持访结率100%。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并会同执法部门,切实维护广大农村妇女在土地方面的合法权益。三年来,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共接待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案件17件,其中重复上访2批4人,占总量197件的8.6%。2014年开设了12338免费维权热线,至目前共接听电话咨询、来访35件次,其中解答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6件次。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规民约监管存在盲点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村过分强调“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而忽略了“依法”进行。虽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对妇女合法权益有明文规定,但农村大部分仍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侵害或剥夺外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的土地权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离出来;若将户口回迁到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所在地因没调整土地而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

2、征地补偿款分配权得不到保障。在分配土地征用补偿金时,政府虽明确要求男女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村歧视离婚妇女,不发或少发土地征用补偿金。

3、宅基地分配权基本缺失。在城乡结合部,宅基地是一项重要的福利,有很大的经济利益。部分村在宅基地分配问题上按照男婚女嫁习俗,采取男女双重政策。比如,有些村规定男子成年或结婚后可单独立户批一间宅基地,而户口仍在本村的离婚妇女包括孩子2人也不能单独立户批房,只能计入娘家或夫家大户人口。如梅林镇谭城妇女熊某,离婚时儿子判给她,原有房屋归前夫,前夫也未再婚,3人只能享受1间宅基地。因此,村里不同意给熊某再安排宅基地,导致其无房可住。

(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仍有残余

农村对妇女土地权益的侵害除了经济利益上的纠葛外,主要原因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一方面受“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理应不能与当地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所生的子女更没有理由享受土地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女性往往被看成家庭的暂时成员,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结婚,就不再享有娘家的权利,包括土地权益,只能依靠丈夫在夫家取得财产和继承权,使得妇女在夫家事实上处于依附地位。

(三)救济手段缺乏得力措施

救济手段的缺乏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始终难以得到解决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当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时,村干部对村民的意见无力反对。找镇政府或街道,则被告知土地是村里,要自行管理。找到妇联,则因缺少相应的执法权限,而无法帮助。最终找法院协调,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尽的可操作的司法解释,导致判决时弹性很大。即便妇女胜诉,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

三、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之争,已不单单是妇女权益的问题,它涉及到一系列更深层的问题,如户籍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民内部的利益分配等。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及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下,要切实维护到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护,也需要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积极介入和有效救助和监督。现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普法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党校培训中开设妇女观及男女平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要采取各种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报纸、广播、墙报和文艺进村巡演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把高层意识逐步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要广泛深入地搞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村级领导班子应在制定村规民约前向村民讲解依法建章违约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条文。基层妇女组织要发动妇女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使她们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条文

在原有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及土地补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对农村妇女特别是“农嫁居”妇女及其子女、离婚妇女、居嫁农妇女等在土地承包、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福利保障、宅基地分配等方面的权益进行明确规定,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

(三)强化行政司法救济手段

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政策上,政府是最关键、最主要的力量,相关部门的参与配合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首先应建立一套政府主导、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其次,要拓宽妇女维权工作渠道,借助民主参与的渠道,向“两会”提交议案、提案,争取支持,推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共同关注并依法解决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人民法院应善于从法律基本原则精神,加强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和案件的调查研究,能动执法,积极化解矛盾,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权和其他财产权利,构筑妇女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7篇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男儿当自强,我不反对。但为什么没听过赞扬女儿的名句呢?是女儿们不“符合条件”吗?

当然不是了。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其实不是男儿才当自强。女儿也是很自强的。

像对自己曲折的命运而不肯低头的桑兰那样。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折而造成瘫痪。被誉为“跳马冠军”的桑兰,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当挫折的挑战者,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而且她能借助器具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朋友交流。按照医学常规来说,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靠非凡的意志力和自强的精神,桑兰挣脱了瘫痪者的命运。争夺世界冠军,是永不满足的桑兰的夙愿,受伤之后的桑兰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桑兰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真钦佩她,钦佩她那顽强的斗志、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桑兰这一事例就可以证明:“女儿当自强”并不是徒说。而且自强的女儿不止桑兰一个,还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张海迪。她也是因疾病而高位截瘫痪,她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视作真正的幸福。”她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为社会做贡献。她们那份坚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自强即是积极进取、不懈追求,是前进的动力,所以人生当自强,不分男女。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女儿当自强。”可能人们认为这样念起来不顺口吧,也可能人们偏心了。不过,女儿确实当自强,这是事实。

第8篇

第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为了更好的迎接奥运年,乡妇联在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目活动,在各级妇联的带动和倡导下,主要采取征订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和文明礼仪知识答卷等方式提高广大妇女干部群众的文明礼仪的认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具体行动展现妇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百年奥运增光添彩。另外,我们还为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达到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九”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召开全乡女干部、个私经济的引路人、女能人,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全乡妇女们的创业热情,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全乡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以“九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校园周边“快乐家庭”大比拼,激发了校园周边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动了素质教育向家庭延伸。三是积极组织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辽中京文化节的篮球比赛、拔河等各项活动,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

第二,开展双学双比,建功立业卓有成效。

第三、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受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影响,妇女整体的社会地位、自信程度、社会参与热情,相对男人来说,仍然较低。因此,维权工作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决贯彻“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九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在具体的纠纷调处中,我们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没有一起因接待而出现重复上访,没有一起恶劣案件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九、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局面。

妇联既是全乡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全乡妇女姐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女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更谈不上促进团结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面。因此,我们妇联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工作吃苦,迎难而上,树立良好的妇女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全体妇女;三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工作责任为重,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我乡经济腾飞献计出力;九是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为难之际代表组织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动之以热情之心,正是由于乡妇联扎实、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全乡妇女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大台阶。

第9篇

逐渐被颠覆的旧生育观念

旧生育观念,是旧社会的历史惯性和价值取向在人们头脑中的综合反映与集中定格。直到现在,一部分人在生育问题上顽固残留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旧观念,依旧是那样的浓厚,那样的根深蒂固。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祸根和今后控制人口数量和平抑出生性别比差的巨大障碍和阻力。

任何一个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源自相应的社会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实际,都是客观实在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能够顽固地残留到今天,并继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同样有它的客观背景、社会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解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和人权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作用和权益日益提高。随着这一系列客观实在的转变,男尊女卑这一腐朽观念残留、生存与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窄小。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但是,由于农村确实还存在人多势众、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生男生女,有无男孩和男孩的多少,对家庭乃至家族的实力、地位、作用和权益,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因而,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就难免残留到今天并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是农业社会的旧观念。传统的农业社会,比如清朝,那时的社会是宗族社会,政府是不会理你的养老问题的,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在家族里面解决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子女,或亲戚。去解决老了之后的后顾之忧。而且又因为那时是宗族社会,子女越多,家族就越大,在这个家族中占的股份就越多,就更加有力量,就更加有话事权,所以说多子多福。还有那时也不存在养老保险体系,没有社会统筹,于是你就要养孩子,就要教他要有孝心,然后你老了之后,你有一个子女是一重保险,有两个子女是双重保险,有三个子女就是三重保险了……正所谓,养儿防老。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条路是完全走不通的。因为教育成本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养一个孩子,不是多煮一把米的问题,还要负担他的教育成本,这是养育子女的成本中最大的支出了。假如要养大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投入的教育成本是30万,多养一个,那就要付出60万,这还仅仅是教育成本,还没包括日常吃饭穿衣的开支。况且,投入这么大,还不能担保他大了之后,是不是有能力可以奉养老人、让父母安享晚年,养多一个,你投多30万的教育成本,等老了之后收回30万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王帆生于1978年,一年前结婚,夫妇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对两人组成的小家庭寄以厚望。老人家还时不时到王帆家里“视察”,旁敲侧击,长吁短叹。

“你以为我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吗?看到隔壁家小婴儿,眼睛都不会动了。我们夫妻就这个问题商量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决定不生,不是不想,是不敢啊!”王帆面对提问显得有些激动。

王帆对记者无奈地叹了口气,算了笔账:从小孩出生到三岁,奶粉钱所费不菲;三岁之后到七岁要进幼儿园,教育费用水涨船高;入小学之后到高中,家长必须在抢夺优质学位上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许多重点高中的学位连钱也买不来,大学学费也不是个小数目。另外,孩子的衣食住行、课外培训、旅游度假、娱乐休闲,无不要钱。有调研报告称,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这个数目乍看很惊人,但再仔细算一算却属实。在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养育孩子的费用还会更多。另外,养大一个孩子同时要投入责任、感情,对父母形成的压力甚至比物资投入更重大。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多愁了。

压力改变观念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当越来越多的房奴、车奴在背负着生活压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没钱不生孩子”的观念,当“丁克”二字成为当代知识青年追逐的一种时尚,当职业女性为了事业无奈地放弃生育或是推后生育:旧的生育观念正在被潜移默化的改变,“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摒弃。

2004年全国妇联曾对外公布:中国的“丁克家庭”已经突破60万,年轻已婚女性中有四成以上不愿意生育子女。和一些坚决“丁克到底”的独生子女夫妇相比,有些人不要小孩有着莫大的苦衷。

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事业方面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把事业看得很重,不愿为了结婚生子而耽误前程。

“要孩子,还是要工作?”今年大学毕业的何琳对记者说:“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会对女大学毕业生的结婚生子时间有要求。签协议,口头上也要警告‘保证3年内不结婚,5年内不生育。’求职心切的大学生只能答应这样的要求。”……要工作还是要孩子,已经成为困扰许多职业女性、甚至家庭的难题。

现代年轻女性思想大胆前卫,生育观也令人咂舌。记者在某大学随机对几位女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女大学生们对于“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的观点认同率颇高。她们说,现在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太大,年轻的时候肯定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干事业。对于不结婚只想要个小孩的观点,也有个别大学生表示赞同。而一些女大学生认为,生不生孩子要看将来的经济状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会选择要个孩子,使自己的生活没有缺憾。

小夏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汽车培训中心,和老公感情极好。结婚5年来一直没要孩子,而且随着培训中心学生的增多,几家连锁培训中心相继开课,小夏打算以后也不要孩子。小夏告诉记者,如果生孩子,培训中心的事情就没人管理,如果继续工作,孩子又没人带,交给别人不放心,交给父母带,父母年纪都大了,行动也不方便。她是外地人,北京没有亲人,因此培训中心的所有事情一向都是亲自打理,她可不想把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事业丢弃。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像小夏这样的都市职业女性很多。对她们来说,生孩子是件很困难的事,选择生孩子就可能面临事业的危机。

现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员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任务额,公司定期对一线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排名,实行末位淘汰制。女员工即便怀孕仍要遵守这样的制度。生了孩子,就等于丢了工作。在开发区某企业工作的何菁告诉记者:“我身边就有女同事因生孩子丢掉好岗位、好

职位的事儿。在我们企业,女职员一怀孕就被调到行政部门或是做文秘工作,等生完孩子再想回到一线创业部门简直比登天还难。即使女职工可以休3个月的产假,但是大多数生产的女职工为了保住一份工作,不得不满月就上班。”

一些专家指出,现代职业女性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知识女性,独立性较强,事业心重,因此把生孩子看得较淡。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生育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机会,一些女性往往就把生孩子当做个人发展的障碍。

据了解,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选择不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而生育女性的年龄也在逐年提高。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女性生育年龄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个不争的事实。

正确转变现代生育观

在当今的社会,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现代家庭的生育观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现代人们对“生孩子会影响工作发展”、“养孩子的花费太高,养不起”的担心最为突出。由此可见,来自职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成为年轻夫妇们迟迟不敢要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现实的困境就造成了现代都市人的尴尬:不要孩子无保障,想要孩子不容易。

经过多年的丁克,也许有人真的已经习惯了,也许有人更加崇尚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了。但是,丁克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精彩,它同时也给这群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专家认为,丁克家庭的增多,虽然能减少出生人口数量,但会导致离婚率的上升、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而且在“丁克”夫妇年老后,还可能因无子女引发社会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实上,丁克家庭始终都缺少一个生活的重心。丁克多年,夫妻双方的工作都已经很稳定,而且年纪大了,事业上想要大发展基本上也不可能了,于是,生活就缺少了追求的目标,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个孩子,就不会觉得寂寞,生活也有盼头。孩子其实就是家庭的重心,夫妻感情的纽带,没有了重心和纽带,家庭就摇摇晃晃。据社会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丁克家庭的离婚率高于普通家庭的离婚率,两个人的生活,没有孩子的牵绊是自由的,而一旦没有纽带维系的二人世界出现感情危机,便很容易破碎。因此,再也没有比养育一个孩子所带来的“同舟共济”的感受,更有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了。

其次,也有些当初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而被迫丁克的夫妇,随着工作形势的稳定和收入的增多,具备了生养孩子的客观物质基础,从而自然退出丁克行列。然而丁克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生育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