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时间:2023-12-22 11:23:53

导语:在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第1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择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现状 影响因素

“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对全面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现状不仅对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增强全民体质,及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36份,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8.8%。对所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全民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健康成为全民的需要,“营养”、“健康”、“运动”是全民的需求,当今“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流汗”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统计,现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并且出现年轻化,其病因多与紧张、焦虑、运动不足、肥胖等有密切关系[1]。这主要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达关系密切,“汽车”、“电梯”“电动”等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多坐少动,热能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运动、健身娱乐等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居民经济收入情况的分析

河南省是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情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基础。从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数据来看,在10000元以下年收入的居民最少,占调查总体的2.37%,其次是10001-15000元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15.6%,参加体育锻炼最多的是3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30.4%。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收入情况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和投资,也促进派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居民主要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得知:随站河南省全民健身器材的重视和投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增加,在不需要器材的跑步、散步的基础上,篮球、乒乓球等也成为大多居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在空闲时间还会举行篮球比赛。但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中年和老人较喜欢广场舞和健身走等;年轻男性较喜欢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年轻女性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隔网运动或健身运动的体育项目。

(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及强度分析

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称为锻炼频度。从调查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可以得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也存在着年龄差异,21-40岁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明显低于50岁左右的居民,分析原因可能是50岁以上的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要多于年龄较小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个年龄段一方面是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生活压力小等原因。

(五)影响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得知,“没时间”、“没兴趣”、“缺乏场地器材”、“无人指导”等是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观上认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各占56.3%和63.1%,成为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客观上认为“缺乏场地器”“无人指导”成为影响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占61.4%、58.1%。这说明河南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认识的培训和体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三、小结

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宣传,提高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大体育设施、器材方面的投入,增加各种休闲、健身、娱乐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开放。

参与文献:

[1] 邱建国等.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4):136-44.

[2] 刘飞平,龚秋玲.基于全民健身的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平台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17-19.

第2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在云南省滇西南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由于滇西南居民的经济收入较低,思想道德观念和体育意识淡薄,体育专业人才的不足,学校体育滞后等原因是制约滇西南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滇西南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的基本途径及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全民健身 对策研究

一、引言

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国民体质的提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探索贫困地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贫困地区全民健身的现状及其制约的因素,并提出克服制约因素的建设性建议,是深化贫困地区体育改革和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云南省滇西南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滇西南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组织机构不健全

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力度不到位,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管理机构,仅仅依靠下达几个文件来开展全民健身工作,致使全民健身活动呈现无序状态,加之全民健身网络不够完善,甚至有的贫困地区还没有专门管理体育的相关的部门,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滇西南地区个人经济收入较低

滇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是制约贫困地区健身活动开展的根本因素。体育健身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和物质条件的保证,贫困地区经济水平对健身活动开展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更不用说让贫困居民在健身、锻炼活动上投资。

(三)滇西南贫困地区体育健身场地器材欠缺

滇西南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用在竞技体育上,真正投入到开展社会群众体育的经费就所剩无几,此外,场地设施使用率也不高,只有少部分由体委所属并已经开放,提供锻炼的场地太少,可供利用的体育器材不足。严重地制约着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滇西南地区学校体育教育滞后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在滇西南地区一些学校中,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就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学习不刻苦,这就导致更多学生不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阻碍了他们对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在偏远的高寒地区,学生更没有时间锻炼。

(五)滇西南地区体育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有许多的地方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健身点等基层体育组织,但是开展健身运动的指导人员和体育组织的管理人员非常的欠缺。很多老师和社区体育指导员也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缺乏必备的体育教学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的传授给人们所需的健身知识。

三、解决云南省滇西南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重视全民体育,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系

对该地区的健身运动发展目标做出建设性的规划,制定出比较有效的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政策法规。重视体协和民间体育项目协会的建设,体育组织及管理工作使贫困地区的极为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促进滇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物质基础

发展滇西南贫困地区的经济是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该地区的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经济发展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参加健身运动。因此,扩大居民的收入,减轻人民负担,为该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体育素养和健身意识

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和培养参与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广泛的体育文化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产生对体育健身和健康的新认识。为健身运动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健身和健康带来欢乐和幸福。

(四)加快滇西南贫困地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添置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逐步改善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或者在原有的活动中心或旧校舍的基础上扩建、改建体育设施;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建立特色俱乐部,利用政府重点扶持,带动民间投资的办法筹资集资金,为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外部发展条件。

(五)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

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的体育骨干,要充分利用好乡镇学校故有的体育设施结构,来弥补贫困地区体育活动设施的欠缺。加强校内体育活动与校外居民体育活动开展的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性全民健身的社会网络,从而提高体育人口的比重。

四、结论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为目的大众化体育活动。没有贫困地区居民的参与,全民健身就不能称为全民。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居民能够积极的来参加健身运动,要加强管理,政策倾向农村,深化体育改革,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尽可能的满足广大贫困地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 胡伯林.桂林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 .

[2] 谢恩杰,王小娟.我国全民健身途径工程现状及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

第3篇

关键词:离退休教职工;体育锻炼

前言:随着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增长,如何改善逐渐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以及如何保持健康长寿等问题收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对于老年人而言,体育锻炼至关重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都有较大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整体的幸福度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所以对离退休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河师大家属院,河师大中心花园,河师大田径场,对退休职工发放300问卷,有效收回270份,其中男性166份,女性104份,有效回收率90%。

1.2.2访谈法

对河南师范大学学校内的离退休教职工进行了访问和调查,了解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在锻炼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结果与分析

2.1国外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国外的健身产业已经发展已经比较的成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的健身俱乐部呈现了连锁经营的趋势,呈现了规模经济的优势,种类较多来满足不同健身人群的健身需要。而且在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和规划预测。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市场销售,广告的制作投放计划到健身项目的开发,国外健身俱乐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测评开发系统。而休闲健身的方式不仅属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的文化特征。纵观世界各国,各种休闲健身活动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有澳大利亚的与鸵鸟一起“赛跑”,加拿大的学鸭子在水里“扑腾”,美国的静思冥想放松身心。各种休闲方式都结合了动物的特性,趣味性十足,值得借鉴。

国外大众体育计划不断推出,有力的推动者各国大众健身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大众体育。一些国家为了在21世纪成为健康国家,都在制定体育发展计划,着眼于宏观发展,提出长期的奋斗目标,据报道,到1989年,全世界已有116个国家公布过群众体育发展计划,比如美国2000年健身公民计划,日本的迈向21世纪体育振兴策略等等。国外对于保障公民体育锻炼,特别是老年人体育锻炼权益的保障系统已经比较的系统和完善。

2.2河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锻炼现状

根据收回问卷统计数据显示主要有以下问题1.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对参加体育锻炼有较高的热情度,远远超过全国普通老年群体。河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每周锻炼次数五次以上者占据52.1%,而且每次锻炼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高达55.5%,说明老年人锻炼时间十分的充足。2.河南师范大学离退休男女教师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男性教职工偏重于竞争性、刺激性项目,如排球、网球和棋类等,而女教师偏重于节奏慢、富有美感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3.他们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倾向于学习的室外运动场地,而且男女教职工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无太大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我们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出现一些退行性变化,比如肩颈关节的病理性变化、腰骶关节的退行性变化、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化等等。所以说老年人由于生理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是我们实现健康老龄化不可避免也必须面对的课题。其中离退休教职工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颈部问题成为困扰他们老年生活相当重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高校也加强了对离退休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其中,河北师范大学退休教职工患有各种疾病的人数高达91.5%,危机退休教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占69.4%。所以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

2.3国家相关法律及政府相关文件

中国的首部《体育法》于1995年获得通过,同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我们《全民健身条例》第8条规定: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老年人被列入了重点的考虑对象之中。我国《体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我国法律极力倡导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3. 对策与建议

推进离退休教职工体育锻炼刻不容缓,对此我有以下建议:1、建议高校给离退休教职工配备精通医学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2、利用综合大学体育学院与医学院的专业优势,定期为离退休教职工开展义务监督和保健测量,并利用校园网络、校报等传媒宣传体育锻炼的技能与方法,并在专业人士的组织计划下使离退休教职工的体育锻炼向多样化和健康化进一步发展;3、建议高校领导给予离退休教职工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体育设施,使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应加强高校教职工医疗保健工作,重视教职工定期检查工作,并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4、建议利用社区建设团体和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对退休教职工体育锻炼的指导,使老年人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平。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幸福度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5,118-120

[2]李海波。重庆大学离退休教职工颈腰部问题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三人制篮球;事业单位;可行性

1.前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繁重脑力劳动,人们的精神严重疲劳。健康被人们提上生活日程。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1995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研究对象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昌宁县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员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4年一2013年期间国内三人制篮球竞赛有关文献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对资料进行收集。

2.2.2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昌宁县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三人制篮球比赛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制篮球运动就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是在五人制篮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在半场进行的三对三的对抗运动,也叫“斗牛”比赛。

3.2在昌宁县各单位开展三人制篮球带来的社会价值

3.2.1健身性 。三人篮球赛是由跑、跳、投掷等基本动作组成,对于促进速度、耐力、灵巧性、弹跳等身体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3.2.2趣味娱乐性。三人篮球本身就是由游戏发展来的,带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每个参赛人员都能享受到篮球的热潮。

3.2.3经济可行、竞赛周期短、便于推广。组织者和参加者双方耗资少,利于基础厂矿、院校、社区组队或个人自由结合参赛,适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篮球爱好者参加,参与面广。

3.3在昌宁县各单位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对职工的益处

3.3.1 为职工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职工的身心基本发育完善,其显著的特点是好胜、自我表现欲强烈,在自我表现欲的驱使下,他们渴望更大更多的空间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3.3.2有利于职工团队精神的养成。体育比赛的魅力在于表现人的勇敢、果断、不断攀登人体极限的高峰,在于团结拼搏的集体主队精神。

3.4 昌宁县各单位员工体育文化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3.4.1 各单位对员工体育文化活动的认知状况与分析

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员工体育文化活动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利益特征,大部分单位不当当把体育作为个人健身娱乐的方式,更主要是把体育娱乐活动作为对外宣传本单位的一个窗口。

3.4.2 单位员工本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各单位男女员工每周参与体育活动不篮3次的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5.2%和96.6%;其中,从未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男女员工分别达到38.3%和46.4%;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员工不到5%(见表2)。

4.昌宁县私营企业开展三人制篮球活动的对策分析

4.1 积极进行宣传引导

由于大多数人对体育健身作用认识不够,认为能吃能睡没有病就是身体健康,还有不少人对体育不感兴趣,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再加上人们不知道怎样去强身健体,除了枯燥的跑步之外也无其它的运动形式,这严重挫伤了人们健身的热情。三人制篮球赛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等特点,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掀起全民健身的。

4.2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我国城镇居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与一定的法律保障。

4.3 加强道德约束

推行单位社会责任标准作为社会市场中的主体之一,各单位必然以追求成效最大化为目标,这是社会市场的主要特征。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在追求成效最大化的过程中是以牺牲员工的个人或社会公众的福祉和自由为代价的,那么,这个单位就是一个缺乏社会伦理的单位,理应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

5.结论

三人制篮球在昌宁县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在各单位的开展有一定的阻力,三人制篮球在昌宁县各单位的发展还不完善,需要单位领导和政府、体育局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促进三人制篮球在各单位的开展,以推动昌宁县三人制篮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光伟.我国私营企业开展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院学报,2008(6)22-24

[2] 王聪智. 三人制篮球赛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的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07(43):63-64.

[3] 刘宇平等.论三人篮球赛的特点及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64-65

[4] 闫洪杰.对三人制篮球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15-17.

[5] 中国篮球协会.篮球竞赛规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王冬舟. 篮球赛事赞助商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05)

[7] 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5(2):1-5.

[8]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08-11.

第5篇

关键词:太极;公益活动;健康;社区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40―02

一、现状分析

(一)实践背景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太极拳作为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日益被社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和上班族所钟爱,成为健身运动的首选。太极运动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太极运动对各个年龄段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太极运动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习练太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大学生走进社区投身太极运动指导的公益活动,不仅能让社区群众收获健康,还可以让大家走下楼就能接受正规的太极运动指导,而且还能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这项运动,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体质。

(二)实践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尽可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运动,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影响,不仅能加强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减少体内淤血,还能改善消化作用和新陈代谢过程。因此,太极运动深受人们喜爱。

经过我们对晨练的社区群众的调查和观察,他们没有一个系统的锻炼体系,许多人都是盲目地晨练,没有一个专业的太极运动组织者、倡导者、传授者。大学生走进社区可以针对那些将要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会的太极运动爱好者进行一个系统的教授和指导,不仅可以让社区群众达到锻炼身体的功效,还可以让太极运动得到推广。

(三)实践意义

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是为了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途径,不仅可以陶冶心灵,还可以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加社会经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二、活动内容

(一)具体内容

我们将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了解社区群众开展太极运动的情况,并且深入探讨指导工作开展策略,制订一套符合社区群众的太极运动指导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太极运动指导。

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扇和太极剑的套路动作。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协商,勤思考、多请教,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性。提前与社区负责人讨论研究活动的时间、地点,然后通知大家此次活动的详情,切实帮助群众学习和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和动作及益处。做到耐心指导、耐心示范。

(二)实施效果

1.保证团队完全有能力指导太极运动

在学生公共体育分档教学课上教给学生太极运动及与太极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每个太极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完全有能力指导他人。

2.走进社区

组织带领学生在晨练时间进入周边社区和公园等活动场所开展有关太极运动指导的公益活动。

3.充分发挥活动效应

让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体会快乐,燃起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锻炼和培养为社会群体服务的能力,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他人受益,达到共同受益的效果。

4.观察了解社区活动现状

深入到社区和公园等晨练场所,观察、了解群众的训练现状,分析现状,并研究出一套适合群众晨练的方案,保证晨练效果。

5.发挥优势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教育优势,切实地帮助社区群众。根据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开展指导工作。

6.明确分工

在平时学习太极运动过程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根据他们的优势划分出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指导小组,进行分类教学指导,保证指导活动更好地进行。

(三)特色与创新

1.课堂学习与群众表演相结合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开展集体表演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太极运动,推广太极运动。将课堂带到社会,体现活动的宗旨。

2.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指导相结合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和指导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太极运动,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3.自主学习提高与公益活动相结合

不断从学习中揣摩动作内涵,领悟动作要领。勤向指导老师提问,多思考动作的套路,在公益指导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4.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运动中,让他们体会到太极运动的益处,了解太极运动,传播太极运动文化,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此项公益活动的开展,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参与公益活动的乐趣,同时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锻炼和培养了学生为社会群体服务的能力,提高了自身沟通协调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可谓受益匪浅。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通过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

太极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同时也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喜欢的一项健身运动。青少年练太极可强身健体,达到全面发展;中年人练太极可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练太极可活动筋骨、延年益寿、安度晚年。作为对太极运动热爱和深知太极运动可给身体带来好处的大学生,应继续对社区中的太极运动晨练群体进行公益指导,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扩大队伍,形成全民健身。

(二)建议

第一,从小抓起。太极运动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同样适用于青年人,而且青年人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太极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第二,全面宣传。使人们认识了解太极运动,让太极在人们心中树立正确的形象。

第三,培养后备人才,形成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忠.太极拳的三合六进[J].武当,2006(07).

[2]吴仁逵.精英管理中的太极五式[J].教育,2008(27).

[3]视线栏目.太极好风光[J].健身科学,2010(06).

[4]王力泉.太极拳桩步健身[J].健身科学,2001(03).

第6篇

【关键词】太极拳 老年健身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已成为了人们首要关心的事情,太极拳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迁安市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伴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不断加强,太极拳锻炼在很大成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的人都能在太极拳运动中找到乐趣。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比较缓慢,动中求静、柔中带刚的运动项目。它的强度、力度、节奏、时间都可以由练习者自己调控。很适合老年人来练习,我国个地区有很多练习者。但是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等多种流派,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有适合老年人的,有不适合的。

太极拳始于中国古代的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文化遗产,多年来太极拳就在人民群众中间流传,它是我国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拳种,它不仅具有强健身体,自卫防身作用,而且有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医疗价值。太极拳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蕴含着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医学等丰富的内涵。其精干的理论和技术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并不断地发扬光大。本文以迁安市为例对老年人太极拳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我国人民长期锻炼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符合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科学健身方法,也是预防疾病、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家已将太极拳列为全民健身计划重要内容,加以推广。

关于太极拳的现状研究,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对太极拳练习者的一般描述上。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者中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在各年龄段中以女性为主;太极拳练习者的职业分布广泛,大多是退休人员;如李大虎在《我国太极拳练习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指出我国太极拳练习者存在年龄老化;身体现状并不良好;职业较为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已婚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缺乏了解的现状。李蓬在《广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发现练习者分布广泛,遍及各地,练习年限多集中在5年以内。刘亚杰在《焦作地区太极拳练习者情况调查及太极拳发展对策》焦作地区是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对焦作地区的太极拳练习者调查结果显示,练习者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和内涵认识不清、;练习效果不佳等是影响学太极拳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张天祥等在《宝鸡市中老年太极拳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宝鸡市中老年练习太极拳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太极拳锻炼的人员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职工,以女性为主,锻炼人员地区分布广,练习拳种主要以24式、陈氏、杨氏太极拳为多,练习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太极拳活动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技术指导力量,尚未建立科学的健身观等。因此,应当改善活动场地和条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要求,培养新型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才,使中老年人太极拳活动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蓬勃发展。

强身健体是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母的,证明了太极拳对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已被世人所认可。这项益智益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运动,已被广大中老年人所喜爱。在参加太极拳锻炼目的的“预防、康复疾病、增加人际交往”上,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表明除强身健体外增加人际交往也是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目的之一,也证明了太极拳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也促进了老年人的相互沟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练习太极拳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迁安市社区老年人对太极拳练习场地的选择一般以就近为原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公园、生活小区、绿化带、学校等地方。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练习者尤为重要。由此可以证明公园是广大太极拳练习者的首选,因为那里场地宽阔,空气相对清新很适合太极拳的练习,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得不到满足,大部分社区缺乏方便优雅的环境。从中我们得出,能够提供更多方便,满足人们需求,节约开支的场所始终是老年人的首选。

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的锻炼,不能简单地从量上来衡量,更应当看“质”。要领正确每天练20分钟,甚至比要领不对每天练一个小时效果还要好。另外,还跟锻炼时间内的密度、强度有关系。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合理科学安排锻炼内容,动静结合,单式、套路结合,拳、械甚至推手结合等。平均来说,每天练习半小时至两小时都可以。如果没有时间,花上几分钟练几个太极拳动作效果也不错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频率很乐观,但是对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练习者,最好安排中等强度的运动,按照科学的方法来锻炼自己。每人都要坚持一定量得运动时间,对身体最佳。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园区;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大学园区的体育人才与场地;社区体育的需求。(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1)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工作的压力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带动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意识增强,锻炼人数增多。(2)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匮乏据调查的哈市两所高校与周边四个社区体育场地对比情况,较直观的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器械资源的匮乏。统计表明:只有网球和羽毛球25片场地中的4片对外开放,其他场地不对外开放,开放数量非常少。体育场地设施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条件,是现代社会文明与体育发展的主要标志。尽管我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每年56.7%的速度增长,但至今为止,仍有73.2%的社区居民是在自家庭院、住宅空地、公园等非体育场所范围内参加体育锻炼,仍然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2.社区人力资源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没有一个社区配备有社区体育指导员,85.4%的高校体育教师从未参与过社区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统计,2000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8万余人,以平均每1000名城市体育锻炼者须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计算,我国城市需要有24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果把广大农村人口计算在内,缺口就很大。与世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好的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日本每2 000名人口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果按此标准计算,我国应有社区体育指导员60万人,远远不满足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成为我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当务之急。

3.新疆社区体育发展状况。(1)目前,新疆有单项体育协会40个,683万人常年参加体育活动,占新疆总人口的35.5%。目前,新疆有全国体育先进乡镇50个、体育先进社区11个、体育先进县19个。全区有青少年俱乐部56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845人。全疆建立全民健身体质测定站64个,建立基层体育辅导站1032个,建立活动点1万余个。自治区先后6次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省区,共有175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优秀报道奖和先进集体称号。全疆共有11个社区、50个乡镇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通过对影响人们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固定调查发现:第一,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首选原因。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开关条件,但是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最大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这种状况直接限制了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进而限制了人数。第二,缺乏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由于组织和领导,人们很难通过体育活动在某一方面得到提高,对活动效果不满足,缺少成就感,也就失去了锻炼的兴趣。第三,群众健身意识淡漠。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核心。一是讲求“天人和一”,既追求生命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二是讲求“形神兼备”,“养神为先”,不注重身体练习对生命质量的作用。(由图1可见)有相当数量的人们用过于繁忙和认为自己健康不需要锻炼为由不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这说明群众健康意识淡漠也是开展社区体育的一大障碍

图1参与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调查表

4.新疆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1)场地设施优势。自治区大学园区运动场地设施状况良好、高校集中、场地集中,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不少体育院校在开发利用这些场地设施,向居民开放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在自治区充分利用这部分未能发挥功能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公众服务,提高其使用效率,无疑是解决我国社区场地匮乏,满足社区健身需要的一条途径。

(2)人才方面的优势。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的组织和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各个高校,有着众多的体育教师,他们都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大量的优秀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运动经验使得他们成为社区体育锻炼,康复咨询,群众体育指导的最佳人选。

(3)高等学校的教育功能。目前,市民的社区意识较差,单位意识较强。人们习惯于依附单位参加各种活动,这使得社区功能萎缩,社区成员的归属感淡漠,培养社区感情,增强社区意识是开展社区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园地,应当成为宣传教育的窗口,高校的各类人才,既是体育实践者,又是体育宣传者。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社区感情,社区意识的培养教育,通过他们的教育和宣传,引导群众重视社区体育,其效果将是良好的。

(4)高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科研服务。高校拥有大批专家、学者,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逐步建立科学健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的组合不同类型的锻炼内容并掌握质与量的关系;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吸取经验。专长的师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并逐渐规范。

(5)培养大学生成为社区体育指导员。各高校应在保证实现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情况下,进而对学生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养,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强化学生社区意识和社区感情。把学生参加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合格率与体育成绩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在校所学不仅满足自己的健康需要,还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6)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以高校为主体,社区体协协助工作,建立不同体育项目的俱乐部,社区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俱乐部,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1.大学园区要树立社会化管理意识。大学体育部作为高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学、开展业余训练和群体工作,然而,随着社区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它也应组织相应的体育服务机构,进行社会化管理以满足广大师生及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

2.高等学校要把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加强服务社区的意识,要根据社区体育的特点、需求,合理安排场地设备,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以市场需求作为服务方向,并引导社区体育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3.利用大学园区人才、场地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培训、辅导。可以依托高校、社区,建立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业余体校以及青少年、中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并辅助社区体育辅导站,开展适合各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发现优秀的体育人才,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体育专门人才,为国家输送好的体育苗子。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5)

第8篇

摘 要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与社会体育衔接的重要职责,如何使学生毕业后仍能从事体育锻炼,成为全民健身的积极拥护者和执行者,是高校体育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行为 体育锻炼

一、该院学生体育行为现状分析

(一)该院学生进行体育行为频度的调查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建议高校积极倡导和鼓励全体大学生每周至少进行2次课外体育锻炼,就当前高校的硬件设施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二)该院学生体育课态度调查

表2数据主要反映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认识态度。从学的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可程度。同时表中数据也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较低,这就提示教师应注意调整目前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和教材安排。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和参与体育行为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动机的调查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人数比例高达75.26%,这正是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和功能所在。体育锻炼对改善自我形象和适应社会方面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提升。可见体育锻炼功能的多元性正在逐渐被大学生所了解和认可。

二、影响该院学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1.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运动并没有带给他们比其他休闲方式更多的乐趣,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上上网、听听音乐,而不是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中经常感到单调、枯燥、乏味和疲劳,主观上参与度很低。

2.体育动机薄弱,由于惰性导致放弃。相当一部分学生尽管知道保持身体素质必须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但觉得运动比较辛苦,活动起来比较累,所以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3.体育态度不明确。由于参与体育行为的态度不明确,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有从众心理,特别是女生,更加缺乏体育意识,在参与体育行为上往往是被动或是应付,所以达到的体育运动效果很不明显。

(二)客观因素

1.缺乏运动场地和器材。“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能达到或基本达到者不足5%”。我校对外开放的运动器械有限,场地有限,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

2.很多高校没有课外活动时间。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大多采用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安排。

3.学习、工作负担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该院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行为,其中半数的大学生是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消遣娱乐”等方面,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促进文化、心理的功能认识不足;大多数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他们普遍认同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兴趣,愿意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行为积极性不高,认知程度不够,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建议

1.今后需要对该院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加以积极引导,使其确立比较完整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2.该院应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该院应加大对体育课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体育课的形势与内容,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积极性。

4.该院在校内多组织体育赛事、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让学生知道体育不仅仅只是穿戴,而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的身心上的健康,使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邹大华.我国全民健身形势和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9(2):44-46.

[2] 熊斗寅.关于全民健身的几个观念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5(5):33-34.

[3] 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1.

第9篇

摘 要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方法对气排球在济宁市高校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清晰把握现状,发现不足,提出建议,旨在以后对促进气排球在济宁市高校的开展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济宁市 气排球 发展动态

我国气排球运动项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退休教职工的健身需求,组织其在场地上打特制的气排球。气排球由于其所具有的健身、休闲、娱乐、经济于一体,近年来得到迅速的普及和推广,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大众健身项目之一。气排球的运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气排球需在各个地区及领域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普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健身效果[1]。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济宁市高校气排球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气排球项目特点,结合开展实况,对济宁市高校气排球的开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开展的基本情况,为本文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发出300份,收回250份,回收率是83.3%,有效率是80.0%。

2.访谈法

对济宁市所属的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等教学的教师以及退休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针气排球的特点及在济宁市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咨询,为本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气排球在济宁市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分析

1.参与动机现状分析

气排球运动是一种减重、减速、降低网高、缩小场地、适当放宽规则的新型排球项目,具有很高的运动健身、娱乐观赏价值。气排球运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感官系统的功能,缓解和消除身体疲劳和厌倦运动的心理反应,改善学习方式和工作能力。馀徘蚓哂薪∩怼⒂槔止δ堋5鞑榻峁显示(见表1):

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把气排球运动作为一种健身健心和休闲娱乐的手段。

2.参与人群现状分析

气排球参与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集中于退休的老教师以及教职工人员,其他年龄段的人参与比较少(见表2和表3)。

3.气排球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分析

气排球由于其球的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较轻,掌握起来简单方便,深得大众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因为球体积小,降低了在比赛过程中的难度性,在普通高校的教学中也产生了不错的反映效果,适合继续在教学中得到发展[6]。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得到不断的变革,气排球在高校也得到普及和推广,因为其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高,便于开展教学,成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运动。

(二)气排球在济宁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济宁市人数分布过于集中,后备专业人才匮乏

参与气排球运动锻炼的年龄段集中于中老年阶段,他们没有进行过正规专业学习,对于气排球技战术以及规则知之甚少,从事起来该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自己的选材体系,气排球水平良莠不齐,科研水平滞后,所以出现运动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

在济宁市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培训气排球运动的技战术知识以及规则,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从事这一活动的定期开展,所以在实际推广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皆需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可以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气排球运动由传统的硬排发展演变而来,具有健身、休闲和满足社会群众娱乐需求的价值,所以气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发展方面做出了有力的支持,但是气排球运动在济宁市的发展条件方面比较薄弱,而且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不健全以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可以动员政府、商业、媒体的力量加强气排球运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集休闲、娱乐、趣味于一身的运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从事气排球运动。

(二)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专业教师培养, 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制定统一规则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气排球项目活动,真正推动气排球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志源.创新的气排球[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