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icu护理知识点

时间:2023-12-23 10:02:40

导语:在icu护理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icu护理知识点

第1篇

【摘 要】随着人口老年化,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但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轮转时间短、师资力量匮乏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我们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关键词 ICU;医学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4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基金“针对医学生的灾害医学教育和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编号:YB13092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加剧,“重症医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权重也日益增加,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而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实习时间短、危重病人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医学院未设立“重症医学”的独立科目。所以对于临床实习生而言,ICU是个陌生而且复杂的医疗环境,常会使医学生感到恐惧和焦虑,教学质量差。我们通过5年ICU的临床实习带教的实践探索,对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上不断改革突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一、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

ICU临床带教老师的师资配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现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能力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成绩。改善ICU的师资配备,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部分ICU的带教老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的带教老师只给医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却从不让学生接触具体操作;相反,有的带教老师只注重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有甚者,既不传授医学生理论知识,也不传授操作技能。但也有部分老师带教热情“极度高涨”,恨不得医学生在短短的2-4周轮转期间,学会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填鸭式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医学生反而产生逃避心理。

还有的带教老师缺乏对医学生的带教热情,对医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医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加之ICU病情复杂,更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轮转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师资配备,我们近几年都是选择研究生学历,且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来带教医学生,这些老师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正规。此外医德医风好,责任心强,慎独精神强,也是入选师资队伍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定完善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

医学生在ICU的实习轮转时间通常为2周左右,时间虽短,但学习内容却很多,而且很复杂。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轮转计划尤为重要。结合过去带教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制定了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并健全ICU的带教管理制度;随时动态反馈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具体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出科考试。设立科室的教学组长或教学助理,专人负责教学的质控,提高教学质量。

ICU内收治患者的病情毫无疑问是全院最为危重的,所牵涉的疾病病种也是最广泛和最复杂的,短时间内实习生也不可能一一掌握,因此必须将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等不同的层次。多发病如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ARDS等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限于目前国内苛刻的医疗环境,基本临床操作如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则为了解内容,并不要求掌握。目前我们ICU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与内容如下:

第1~2天:熟悉ICU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学习各类监护仪指标的含义。ICU集中了众多的先进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带教老师要正确教导实习生使用各种仪器,了解抢救操作流程,熟悉应急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3~5天:带教老师带领医学生分管1例危重患者,从入ICU的病历写起,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汇报更改医嘱,必须熟悉危重患者最新检验和检查结果,从形式上像一个真正的“临床大夫”。带教老师要多与实习生交谈,减少学生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尽快熟悉ICU环境, 使她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

第6~7天: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每天的教学查房中,并有意识的向医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去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8~12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再给学生增加1~2例患者,病种也尽量各有不同,譬如失血性休克、ARDS和热射病(中暑)等,让学生参与到诊断和治疗中来,主动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带教老师在此基础上边讲解边纠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13~14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情况有选择地给实习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带教老师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演示,将正确操作的要领、难点、原则、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使医学生了解和熟悉ICU常见的各种操作。

三、关爱实习生,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医学生来ICU轮转目的是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带教老师切莫把学生纯属当做劳动力使用,一味地让学生写病历、贴化验单;甚者部分带教老师认为,医学生就是用来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私人秘书”,指派学生从事与临床实习无关的私活,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让医学生收治、管理ICU的新患者,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主动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病情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然后结合此病例,带教老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实习医生回答,然后再提出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方案,并穿插地讲一些书本外的知识。也可以提问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疑难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遇到诊断不清或是治疗比较棘手的患者,更要鼓励实习生查阅文献资料,积极参与到科内病例讨论中来,实施互动型教学方式,互问互答,活跃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实习生提出建议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诊疗方案。对于实习生写的病历,也要严格要求,要保质保量,还需要指出不足的地方以便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病历撰写的基本功。

ICU教学实践中,对医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此外,老师在带教中还要想方设法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ICU的临床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学生在实习中需要重点观察什么,哪些是新进展、新观点,并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水平。

临床操作常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巩固。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带教老师在进行每项操作时边示范边讲解,对操作的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加以强调,适时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医学生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当然什么也不懂不会,有些ICU常见的操作如动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带教老师一定要耐心、仔细的示范操作要领。而医学生要通过老师示范和讲解,参照教科书,视频观摩等手段,熟悉操作步骤和要领,同时必须了解各种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操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四、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医学知识的传授,必须同时要注重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教育。ICU收治的患者大多非常危重,随时需要抢救,而且没有家属陪同,也无法好好休息睡眠,很多患者异常紧张、恐惧,特别是在ICU停留时间长的患者,经常发生谵妄、躁狂、抑郁等“ICU精神异常综合征”。这就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临床带教时,务必要严肃,不能在患者面前谈笑风生;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安慰患者战胜疾病,即使是比较糟糕的病情也得注意有艺术地委婉的表达,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比如注意给患者保暖,配合护理人员做好生活护理,病情危重时寸步不离地观察病情,这些都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严峻,ICU的临床教学对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我们系统地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通过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使医学生在较短的实习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琦,沈咏芳.提高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2012,(10).

[2]杨雪梅. ICU 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

[3]赵春,杨志兰,周建芳.授结合责任制管理在实习生ICU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4]李肖玲,张桂芳,李云玲,彭剑芳.浅谈综合ICU带教实习生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

第2篇

每次走进医院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神圣感,即便是进入到这样一个绿树掩映,环境清幽的浙江医院。身着白大褂工作服的医生护士穿梭其间,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跳跃在他们身上,让人油然而生的崇敬激荡起我们无限的想象,而当我们好奇地探寻那个想象,却在心里浮现出来的一幅画面是:现实版生死时速,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紧急手术……也因此,当我们第一眼见到严静院长,立时觉得他是如此符合我们对一位重症医学专家、一位医院管理者的所有想象:沉静睿智却谦和儒雅,豁达果敢却冷静细致。在严静院长的眼睛里有一种专注、真诚和执着,他的眼镜片后闪烁一种极致的纯粹,纯粹到使人在里面找不出一丝杂质:纯粹到如同水晶般一视到底,却无法探寻;纯粹到从医整整30年,当我们在采访中猎奇地想从严院长这里得到一些ICU里所谓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他却始终平淡从容,只安静地讲述医院的发展、重症医学的研究、慢性病的健康促进……或者,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也是医者的必然使命。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对医者的理解,在这一刻,从想象升华到现实。

大医精诚追梦人

严院长的童年是在医院大院里度过的,母亲在医院里工作,家和医院只有一墙之隔。小时候看医生身着一袭白色长衫,站在光影下和同事谈患者病情,就觉得他们特别帅,每次他都静静地站一旁听大人们的对话:某床患者好转出院了;某某患者病情变化了,需要进一步治疗……严静小小年纪就认为,医生能救人,能解决人们的痛苦,是一种光荣神圣的职业。学医梦想就在一次次的聆听中萌芽,并深深根植于严静童年稚嫩的心灵。

高考那年,严静将所有的高考志愿都填报了医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5年的大学生活,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严静在这里飞扬青春,放飞梦想。人们都说,学医苦,学医累。而在严静看来,唯有将更多的医学知识装进脑子,并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当好医生,治病救人。正是这种在医学领域的钻研精神,使得严静养成了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即便是现在,岁月一晃三十年,当年的医学生已然成为浙江医院院长,国家重症医学专家,严静仍然坚持不懈学习。同住一幢楼房的同事跟我们说起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严院长烧菜是“一绝”,不是说他的厨艺有多高,而是每每烧菜的时候,严静都不愿意放弃这一点点时间,争分夺秒地看书学习。左手捧一本书,右手执锅铲,眼睛专注地看书,右手还能掌勺翻炒,偶尔眼神挪移兼顾一下锅里即将烧糊的莱,这种“高难度”动作常常出现在严院长家的厨房里。严静崇尚孙思邈的“医道必至精至微”之说,他认为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烧菜绝活”在严静的生活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剪影,却在平常烟火中渗透出“大医精诚”,更让人肃然起敬。

1984年,严静大学毕业带着他的“医学梦”来到浙江医院。轮班、轮科、查房、看病人、写病历……严静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点滴运用到基础的医疗工作中。严静说,作为一名医生,前十年一定是认真学习扎实基础的十年。而在这十年中,严静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扎实地将自己定格在了重症医学领域。

浙江重症医学第一人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Unit的缩写,意思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80年代初期,国内几乎无医院设置ICU。1987年因工作需要,刚毕业3年多还是一位住院医师的严静,被派往北京协和医院学习重症医学知识。严静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努力钻研重症医学方面的知识,从危重病的抢救到各种设备的操控、研究。他说ICU病房里收住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患者,甚至有些患者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因此ICU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掌握心肺脑复苏的能力、呼吸支持的能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又必须有识别处理心率失常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能力、作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能力、对各种化验结果作出快速反应并立即给予反馈的能力、多个脏器功能支持的能力、进行全肠道外营养的能力、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多种操作技术的能力以及对各个医学专业疾病进行紧急处理的能力等。1988年初,严静和当时同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的两个护士学成归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严静率先在浙江医院创建了省内第一家、国内首批重症医学监护室。

严静依然记得浙江医院ICU创建初期抢救的那个患者,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衰竭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被紧急送到ICU,患者当时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送到医院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平稳。当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血滤”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在那个年代,医院没有先进的“血滤”仪,怎么办?病人的病情在加重,中毒症状在加重,抢救病人最要紧!严静当机立断,带领护士为患者建立一个手动“血滤”仪。严静用一套穿刺管,在大腿股动、静脉部位进行穿刺,一端是大动脉,一边是大静脉,中间是医院当时现有的血滤设备,没有外在动力,只能依靠动、静脉的压力差使血液循环到体外进行“滤过”,再经过动脉的压力将去除毒质的血循环到体内。在当年,严静自创的“DIY”血滤设备不知抢救了多少急性肾衰患者。而手动的“血滤”设备需要医护人员一刻不离地站在病床旁边,不断地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严静常常这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当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严静说,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从某种意义上说,ICU是危重病人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这些年来,我国的重症医学得到了飞速发展。重症医学监护室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特别是危重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巨大。浙江医院的ICU也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当初的1名兼职医生到现在20多位专业医生;从以前的两名兼职护士壮大到现在的100多名专业ICU护理人员,各种设备和技术都处于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重症医学监护室。严静亲历了重症医学监护室的创建、规范、发展和壮大,就好像辛苦培育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浙江医院的ICU已经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全国青年文明号,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培训中心,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症感染专科。

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人

ICU,就是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没有硝烟的战场。常常,在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迅速反应、正确决策、果断处理,往往能从死亡线上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医学功底,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生命大于一切的忘我的无畏精神。稍有一丝犹豫、权衡,错过了抢救时机,生命都可能瞬间消逝。

一次下乡义诊,严静遇到了一个让他两难的患者。患者被送来的时候生命垂危,心肺衰竭,并且已经进行气管插管术,患者的病情需要紧急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是由于患者同时进行了气管插管,在心脏起搏器安装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引起心脏停跳!严静为难了,但是犹豫只是在他的眼睛里瞬间划过,大脑高速运转后,严静迅速地为患者制定了诊疗方案,他亲自为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几乎所有的涉及医生抢救患者的影视剧镜头都会出现电击“除颤”镜头。而在ICU,发生室颤的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电击除颤是唯一的抢救方法。两块电击板握在医生手中就是救命板,是在死神手中抢生命。曾经一位心衰的女性患者深夜被送到医院,严静亲自指挥抢救,在那个生死较量的夜晚,严静与ICU医护人员一起为这位患者除颤52次,最终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52次!那是怎样一个概念?面对垂危的生命,绝不轻言放弃,是严静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对患者和家属恪守的诺言,他感染了患者、患者家属,同样感染和带动了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

现实版生死时速每天都在ICU上演。严静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6年前负责启动了对全国重症医学医生的培训项目。严静主编了重症医学培训教材,目前举办了30期培训,培训了全国6000名重症医学的医生,学员们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取得从事重症医学监护的资格。为国家培训更多的重症医学人才,指导各级医院建立更多更好能与国际接轨的ICU病房是严静在当下以及未来的重要事业。

“敬由静出” 为医为官为人

在严静过去三十年的从医经历中,如果说前十年是积累的过程,那么其后十年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再往后,就需要沉淀自己,需要以更高的视点透彻人生。严院长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敬由静出”。严院长解释道,为医,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如何获得尊敬,就要尽力做正确的事。

针对看病难问题,严静在浙江医院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将人文关怀、个性化服务真正落实到病员服务的每个环节中,为病员提供舒心、温馨、放心、安心、快捷的服务,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数据显示,浙江医院连续几年门诊病人的满意度达100%,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达98%。他提出的并已在2011年开始实施的“多学科门诊”是一个国际上非常提倡的模式,目前国内很少有医院开展。比如一个老年人,他身上患有多种疾病,这次来看病主要是心脏问题,也有其他疾病的影响。比如,老人肝肾功能不好,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是否会加重肝肾的损伤。患者多种病多个门诊看完,医生开的药加起来可能有二三十种,一起吃这么多药对身体肯定有副作用。哪些药一定要吃,哪些药可以不吃,哪些药不能一起吃?患者根本摸不着头脑。老人长期生病,营养、心理等都受之影响,几个科的医生联合起来给老人的家庭护理提供综合康复方案……在以前细分科室的体系下,没有哪个科的医生能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病人就要跑N个科,做N个检查。现在,在浙江医院就可以靠多学科门诊来解决这些问题。病人跑一趟,能得到多方面专长的医护人员综合诊治。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浙江医院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严院长将临床医生治疗为主的理念转变为防治结合的理念引入到医院管理中,将坐等患者的理念转变为主动服务的理念,将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到医院的临床工作中。他组织医院临床医生,深入到县、市、区各级医院,发挥大医院的优势,承担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任务。同时,运用先进知识,总结临床经验,形成适合基层医师应用的科学合理的慢病防控技术加以推广,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控工作的能力。

第3篇

1.1研究对象

将2012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89人作为实验组,2班9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高考后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入学,选用统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视频导入法,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与题材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如“院外急救”内容用德国医疗救援联动剧《112》导入、“急诊科护理”用美国《MiamiMedical》导入、“重症医学科”用我国著名“三甲”医院ICU宣传片导入等,基本上每个内容均能在互联网上搜到相关视频,也可将视频资料融合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环节1,视频播放:播放“4岁儿童吃炸鸡腿后死亡”(3分钟)、“清华女生铊中毒”(7分钟)两个视频片段,护生观看后颇有感触。环节2,提出问题:导致他们中毒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中毒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何判断?如何快速识别中毒并做好抢救工作?环节3,学习新知:就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同学共同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环节4,总结归纳:再次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点,鼓励护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专业医务人员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毒问题,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习导入等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组相同。

1.3效果评价

采取学院督导组专家评课和教学对象问卷调查的方式,参照“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内容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问卷由班主任在课程结束后集中发放,护生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问卷和专家意见表明:在教学效果、方法和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充分说明视频导入法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导入法。

3讨论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的教师大胆采用PBL、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视频导入教学法与此类方法异曲同工,都是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精神。而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加需要视频导入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实践表明,视频导入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适可而止,避免滥用。视频导入的时间最好在10~15分钟内,过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视频是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媒介,而不是某些教师为逃避授课任务转而依赖的工具。

第二,充分准备,有效引导。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详尽充分的准备,如视频下载后的截取与拼接,将无关内容删减,并对视频内容深层挖掘、讨论分析。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方法:制定培养目标,利用培训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专科病例讨论等途径,对专业护士进行分阶段持续培养。结果: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结论: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专业护士的培训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专业护士;人员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临床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护理专业由于受到人员流动、成分新、年资浅等多种因素的困扰,滞后于医学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专科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基础[2]。为了探讨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和合理使用,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我院自2005年起,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先进理念,对妇科、产科专业护士队伍进行了重点培养、合理使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专科情况

我院为锦州市妇产科专科医院,妇科下设腔镜、肿瘤、普通妇科3个小专科,产科下设高危救治、糖尿病、普通产科3个小专科。2005年2大科共有护士96名,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49名。

2 专业护士的培养方法

2.1 培养目标:首先选定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认真负责、有奉献精神,从事本专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均优者为培养目标。

2.2 初始阶段:全体护士统一认识,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专科优势,走专科护理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

2.3 全面培训,提高理论、技能阶段:高年资护师相对固定各专科,担任专业护士。集中进行护理理论、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参加培训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专科病例讨论等“螺旋式教学法”[4],进行培训。

2.4 培训考核:专业护士的培训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作,为了激发专业护士学习和工作热情,使其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各尽其能,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对专业护士进行考核时,通过传统理论和技能考核评价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年进行2次专业理论考试,每2月考核专项技能1次。综合评定,优中择优。

3 专业护士的合理使用

专科护士相对固定各专科,一般不参加倒班,负责解决本组病人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完成专科疑难操作;制订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本专科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带教新护士及护生。

4 效果

经过专业护士培养,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围绕医院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开展工作,质量控制环环相扣,工作到位,许多医护合作性问题能及时协调解决。整个管理模式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性培养,发挥了各个不同层次的人才作用,保证人尽其才。专业护士具有过硬的技术,不断地满足患者关于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注重服务对象的感受,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自尊、被爱等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目前拥有专业护士15名,本科学历8名,本科在读率达60%。3年外送专科护士进修12人次,在护理期刊上42篇。专科护士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基本功扎实,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病人的信任,提升了护士的职业形象,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护士队伍。

5 讨论

专业护士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专业护理的人员[5]。专业护士在保证患者得到专业化、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中,发挥着医生和一般护理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高素质的专科护士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练,还需要与专科医师长期合作、学习在一起的默契。所以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十分珍惜专科护士的培养,更要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合理使用,还要给予她们较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专业护士的认定有三种途径:国家、地区和医管局。妇产科作为一个专科,其专科护理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应尽快建立妇产科专业护士认证体系,以保证专科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以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士的专业地位。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4,4(4):19~20.

[2] 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中华护理管理杂志,2004,39(12):952~953.

[3] 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护理教育,2007,41(2):155~157.

[4] 郭米嘉,王玲.ICU专业护士资格认证临床培训探讨.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19~20.

第5篇

[关键词]护理实验室 资源利用 教学

护理实验室是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基地,更是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在科学、系统的实验室管理基础上充分使用护理实验室,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笔者在护理实验室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对原有和重新建立的护理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谈谈个人的体会。

1.我校原有护理实验室的状况

使用时间有限

护理实验室一般在上课时开放或在规定时间内开放给学生使用,限制实训项目及开设时间,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用物准备上,由于实验课前及开放练习都是由实验人员准备用物及课后整理,学生不知如何准备和整理,到实习时不适应临床。加之教学规定实验课时有限,学生练习机会少,对一些难度较大、过程较长的操作,学生练习起来不是忘头就是掉尾,进行"实练"时,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技能,心理压力较大,往往造成操作成功率较低,影响护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1.2 实验设备有限

实验室设备陈旧,临床用品更新、添加不及时,实验仪器数量较少,如有的只可以做模型,有的只能示教,无法满足开放学习需要,对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不大。上实验课时学生只能模仿教师操作步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落后于临床。

1.3 现有护理实验室使用的体会

学校加大护理教学设备的投入,近年搬到新校区后,护理实验室设有11间综合实训室,4间无菌操作室,高级模拟病房6间,综合ICU室3间,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加大护理实验室使用的空间。

2.加大护理实验室使用力度,达到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

充分使用实验室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应充分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挥,使学生从反复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2.1 增加实验时间

在计划实验课外,可安排学生利用晚上、周六、周日等时间充分使用实验室。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去实验室练习。。,强化训练。

2.2 开放实验内容

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空间,学生针对自己薄弱的技能项目进行反复强化练习,在实验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阶段性调整,逐步挖掘自身潜力,施展自己的才能。

2.3 开放仪器设备

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练习中,学生自行准备、保管物品,同学之间互演病人,与临床场景紧密结合,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使用质量

目前,我校护生人数逐年上升,为保证护生实践技能的质量,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充分是用实验室。而科学、系统的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开放质量的基础。

3.1 完善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切实可行,责任明确。

3.2 转变观念

把开放实验室的工作放在首位,尽快充实实验教学一线的力量,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立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建设工作。

3.3 增加设施设备

学校加大对于实验教学的投入,增加了实验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和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立综合模拟病房,缩短实验室与病房的距离,配备医院标准物品。

3.4 科学管理

开放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学生可承担部分仪器的清理、保管、维护、发放、回收等工作。另外,可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实施,在落实物品交接责任制,安全责任制,物品使用及赔偿、定期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中,增强责任感,树立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总之,充分利用实验室要有管理,有反馈,要把学生的自我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4.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在护理综合实验室中配置有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实验器材,在保证护理技术操作的实验安排同时,又允许其他临床学科的实践中也能体会到在"病房"中练习的感觉,达到资源共享和医院实地见习的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护理技术操作的练习质量,一方面充分使用我校的护理实验室,另一方面在开放使用期间,安排护理教师值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自行练习时如遇到问题或不明白的知识点,及时给予纠正,保证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

第6篇

  医院护士学习培训心得1

  为更好地维护我们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不断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组织我们学习了《护士条例》。《护士条例》共6个章节35条内容,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减轻疼痛,促进康复的使命,她是美丽、善良、纯洁的使者,她是幸福的播散者,她受人敬仰,这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职业,而现实给我一记重的耳光。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忙,忙就是你说声忙的实忙的时间都没有了;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苦,苦就是上一天班下来双腿酸到下楼梯都在发颤发抖;广大护士们默默无闻工作在临床一线,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正是她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无数病人的康复。广大护士承担了大量繁重、超负荷的护理工作;护士配备不足,护士缺编严重,使基础护理滑坡。

  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劳动也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致使一些临床护士流失。这就更需要《护士条例》来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和保护。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无奈,即就是几个家属围攻你,还用手指着你的鼻子破口大骂,有时还会给你一记耳光;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失望,谁让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我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定做一个对自己也对病人负责的好护士。

  医院护士学习培训心得2

  去年十月,我通过了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笔试与面试,顺利取得了第四期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培训资格。以前看到其它的专科护士我很是羡慕,那时就想,若我也能成为一名专科护士能学习更多、更新的专科知识服务于患者该有多好。终于我等到了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培训主要分为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两个月临床实践及一周的公共课学习。在这三个月的培训中,我收获很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它将影响我以后的职业生涯。

  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大量融入最新、最前沿的医疗与护理知识,聘请国内的护理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护理理念,使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价值、前景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沈莹老师的慢性心衰患者的监测与自我管理,孙羽老师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护理,特别是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高级临床讲师、香港护理专科学院ICU专科院士陈永强教授讲解的重症患者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想想以前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多的是听取患者的主诉,汇报给医生,让医生去判断,机械地执行医嘱,这样的工作是多么的乏味、单调,体现不了任何护士价值,久之护士会丧失工作热情,价值感严重缺失,护理也只能永远依附于医疗。通过护理知识与护理理念的更新使我坚信护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增加了我要改变现阶段工作的决心,从我做起,影响周围的人,让我们一起为护理事业、为患者的健康而奋斗!

  两个月的临床实践过的飞快,我有幸到了心血管的一些功能科去实习,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室,我基本掌握了超声心动图报告上的正常值,了解异常值的临床意义,并且会看简单超声图,对心脏超声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在心外科手术室实习时,我有幸观摩了心脏搭桥术、主动脉夹层患者人工血管置换术,让我对心脏结构、解剖位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最难以忘怀的是在CCU实习,CCU老师操作的熟练度、规范性、工作态度、理论水平都使我佩服,CCU的护理管理非常棒,它的消毒隔离、无缝隙的工作流程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们几个学员就会在一起学习讨论,有时还会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这种学习的方法能挖掘更多更深处的知识,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越学越想学,理论结合实践让我们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点也有了很好的弥补。

  一周的公共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专科护士培养的作用,明白今后我肩上所担负的责任。省厅还安排了相关的护理科研、课堂、PPT制作技巧等的讲授,让我们在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下,学会了论文的撰写、科研的开展等,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以前把护理科研当做是不可攀越的珠峰的我来说是一种核聚变,我非常庆幸抓住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为我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是的,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品质。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的感到:观念、理念的改变才是促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源泉,让更多的护士有机会接触新的护理理念,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这样的护理团队才能更优秀。

  学习是一种形式,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在此,再次十分感谢医院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接触并学习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及护理理念,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使我感触颇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专科护士,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及传授给其他同事,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其他同事,不断学习,更新护理理念,行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医院护士学习培训心得3

  在这个“谈医色变”的年代,一提到医务工作人员,人们便有话可说。就我而言,医务工作者总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的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都得去看医生,这就恰恰体现了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经过三天的培训,我想这不仅是一次量的成长,更是一次质的飞跃。实践长真知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校三年的理论学习是我们的基础,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工作更出色。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以后每天学习将是我工作进步的动力。几天下来,已经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方向,自己以后的目标,以前也曾试图了解过护理这个行业,深知它的辛苦,但一想到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而又跳动起来,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的我只是一名实习生,确实,连合格都算不上,但这才是开始,我相信不久我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可不是那么简单,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一、工作中听从老师的指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懂就问,配合老师做好各项检查,严格要求自己,以老师为自己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

  二、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因为在医院工作难免会遇到家属或者病人问路或者有其他需求,我将耐心为他们指引方向,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我想这将会促进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我们医务人员工作的进展;

第7篇

【关键词】病例设计;PBL教学;生理学

一、 建立生理学PBL教学目标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科教授H. Barrows首先提出,并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运用于教学中。这种教学法的组织形式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配备指导教师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我们针对中医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生理学PBL教学,有助于提高生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进行PBL教学尝式

1.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课程,学生对学习生理学这门课程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主讲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PBL教学的方法与形式,并在2008护理专业和2008级卫生监督等专业开展PBL高血压教学案例的尝试,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生理学在2008年级临床医学专业、08针推全科、08骨伤、08针推生物合班在课堂尝式、开展了课堂PBL教学,继续进行PBL教学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原有一个病例的基础上,开展3个PBL的教学案例:(1)高血压病例,文字材料;(2)糖尿病例,文字材料;(3)内分泌病例,是发图片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查资料,找答案,小组分二次讨论,同学讨论发言,相互补充,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

(二)PBL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处理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源,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促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PBL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加强。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生理学PBL教学进行设计

PBL教学法优点在于创造了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将零散、不易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施方法分为提出学习问题、收集分析资料、建立假设、论证假设、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步骤。将病例材料与问题及时发给学生,指明讨论的主要方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整个讨论过程以学生讨论为中心,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和难度、协调小组活动,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做适当引导。最后指导教师做出简明扼要的点评,认真解释同学们有分歧和疑难的问题。

1.PBL问题(案例)的设计;是完成教学的主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成败的根本。

2.编写教师指南与学生手册;让学生和教师明确每一次讨论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分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选好组长和记录员是完成讨论的保障。

4.把问题介绍给学生,分好阶段;让学生找到自已的学习目标。

5.辅导教师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在PBL教学中都能成功充当导师的角色。

6.制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通过PBL教学,学生达到的知识点应多于一般的理论课堂讲授内容。

三、组织生理学PBL教学

1.组织教学梯队,培训PBL教学方法;带教的老师要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对于病例设计要形成制度,每个带教老师都要进行病例设计,并进行优秀病例设计选评,将选评出来的优秀病例装订成册。选评优秀病例设计的作用有:(1)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共同提高。(2)督促教师认真完成病例设计的工作,避免流于形式。(3)相似或相同的病例不用重复设计,节省人力。

2.教学准备(案例、导学)组织学生分组布置新问题师、生共同查资料主、辅讲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活动汇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实施生理学PBL教学方法

(一)基本步骤

1.提前1周发给学生3个临床病例及相关问题,请同学们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作好准备(制做出PPT以及质疑问题)。

2.分别由每组同学分析讨论病例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交叉提问辩论。一组主讲、其他组同学作为辩方,对主讲病例组的观点提问或质疑或辩论。这样的病例讨论方法,使我们每组同学都有确定的任务要完成,每个同学都要分析思考,我们的讨论课才会活跃、有生气。

3.讨论后,由老师小结这个病例,供同学们参考对照。同学们写出分析病例报告。

(二)病例准备及相关问题基本思路和讨论方向

教师备课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源,因为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生理学,没有触临床知识,但对临床病例特别感兴趣,我们又要满足不完整病例的基本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克服种种困难,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了三类病例,第一例是高血压病;第二例是糖尿病;均为文字形式,第三类是图片形式的内分泌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离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 生理学PBL教学评价

通过PBL教学,让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和修正假设归纳总结,我们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制定个体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达式。

六、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以自主、合作学习为知识获得途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学习形式;以现实问题为组织学习的纲领;激发兴趣的刺激物;培养能力的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

我们通过尝试生理学PBL课程设计及试点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将推动生理学PBL教学法及教学改革,让学生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终身学习,为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步怀恩,王泓午,赵铁牛,李戈,衡明莉.PBL教学模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