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6:39:07
导语:在生物学含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招生项目及计划
计划招收西洋乐、民乐、舞蹈、声乐等4个大类共74人(招生计划及要求见附件)。
二、报名条件
1.符合2014年高考报名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
2.考生必须参加“北京大学2014年全国中学生艺术冬令营”(以下简称北大冬令营)测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3.北大冬令营测试项目中未涉及的我校项目,考生须参加“清华大学2014年全国中学生艺术冬令营”(以下简称清华冬令营)测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4.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有相关规定,并组织艺术特长生资格认证测试,考生还须参加测试并取得相关资格。
三、报名办法
考生须于2014年3月15日12:00前通过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aoff.whu.edu.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系统稍后开通)。
报名成功后,考生须于2014年3月22日前(以收件日邮戳为准)将报名材料寄(送)达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八一路299号,邮编:430072)。材料包括:
1.武汉大学2014年艺术特长生报名表(考生亲笔签名、中学盖章);
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4年全国中学生艺术冬令营成绩证明复印件或获奖证书复印件;
3.参加乐团活动或演出、比赛等相关经历证明;
4.近期立姿全身免冠彩色照片1张。
所有报名材料均使用A4纸张,经中学盖章后,依序装订成册。所有报名材料恕不退还。未按要求报名、报名材料不合要求或未按时寄达者,视为无效报名。
四、录取办法
1.我校2014年艺术特长生选拔以北大冬令营测试成绩为依据,北大冬令营未涉及的项目从清华大学冬令营中选拔。
2.学校在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中,按照同一艺术项目北大/清华冬令营成绩高低的顺序,择优选拔2014年艺术特长生备选生(以下简称“备选生”),对于我校艺术团急需的项目,可适当倾斜。备选生名单将在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上公示。
3.备选生分A、B两类。A类备选生高考文化成绩须达我校在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简称一本线),B类备选生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一本线上一定分值(分值等于2013年我校在考生所在省录取最低分与该省一本线分差的50%,按四舍五入取整)。
4.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将备选生名单报送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及教育部审批。经审批合格者成为我校预备艺术特长生(以下简称“预备生”)。教育部及有关省级招办审核不通过或公示不合格的学生将被自动取消艺术特长生资格,空缺名额不递补。
5.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其他规定,考生还须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6.成为我校预备生的考生须在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的网报系统中自行打印《武汉大学2014年艺术特长生预备生协议书》,考生本人及家长签字后,在规定时间内寄回武汉大学团委文化艺术办公室(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八一路299号,邮编:430072)。
五、志愿确认
考生须于2014年6月25日9:00-6月30日12:00期间,登录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报名系统,反馈高考成绩,并进行志愿确认。
确认时,预备生应按要求提交本人高考成绩及专业志愿。考生最多可填报武汉大学2014年招生的同科类专业志愿6个,所报的专业应为武汉大学在考生所在省有招生计划的专业。考生未按规定及时反馈成绩并进行志愿确认或反馈信息不实者,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六、有关说明
1.2014年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录取工作由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咨询工作由团委文化艺术办公室负责。北大/清华冬令营期间,学校将派员进行现场咨询。
2.录取进校的艺术特长生,报到前须经团委文化艺术办公室复查。
3.艺术特长生必须按学校规定参加大学生艺术团的训练和演出,服从艺术团的管理。如有违规,将依照《武汉大学艺术特长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武大教字[2005]20号)规定处理。
4. 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的相关规定有所调整,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5.若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等违纪、舞弊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一经认定,将依照国家、学校相关规定,根据查实时间取消其考试成绩、录取资格、入学资格等,已取得学籍者将取消学籍,并报生源省级招生考试部门 ,空缺名额不递补。
七、监督机制
武汉大学监察部全程参与、监督保送生招生工作,并受理考生申诉。
八、咨询方式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办公地点:武汉大学文理学部行政楼西南楼B101、B102
联系电话:027-68754231
传 真:027-68756701
电子邮箱:wdzsb@whu.edu.cn
网 址:aoff.whu.edu.cn
新浪微博:t.sina.com.cn/2062659001
腾讯微博:t.qq.com/whuzsb4231
武汉大学团委文化艺术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8772387、68775318
电子邮箱: artwhu@126.com
2015年我校艺术类普通本科招生专业为动画专业和设计学类专业(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四个专业),学制四年,计划招生235人(文理兼收),其中动画专业44人,设计学类专业191人。
二、报考条件
1、符合2015年各省(区、市)规定的高考报名条件,且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2、考生须参加各省(区、市)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并达到各省(区、市)报考重点院校美术类专业的要求。
3、我校设有考点的省(区)考生应在本省(区)报考,我校未设考点的省(区、市)考生,经本人确认生源所在省级招办认可跨省报考的前提下,到指定的考点报名考试。
三、考试安排
1、考试科目
科目 内容 时间 分值 色彩 静物 8:30-11:30 100分 速写 人物 13:30-14:00 100分 素描 静物 14:10-17:10 100分绘画颜料、画具由考生自备,试卷用纸由学校统一提供。
2、考点设置
省 (区) 报考地点 报名日期 报名方式 考试日期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1.20-1.21 考点现场报名 1.23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1.20-1.21 考点现场报名 1.23 江苏 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1.21-1.22 考点现场报名 1.23 河南 郑州市第106中学(郑州市中原东路124号) 1.21-1.22 考点现场报名 1.23 安徽 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 1.21-1.22 考点现场报名 1.23 江西 南昌大学(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1.8-1.19 网报 1.23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市高新区信工路18号) 3.1-3.2 考点现场报名 3.4 湖南 湖南省考试院指定的考点(咨询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1-3.2 网报 3.4 山东 济南市招办指定的考点 2.2-2.28 网报 3.4 广东 佛山市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天佑四路2号 ) 1.12-2.15 网报+考点现场确认 3.4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杨汊湖基地(江汉区长青五路杨汊湖小区) 2.28-3.6 网报 3.10备注:
(1)广东省考生需登录我校本科招生网(mszs.whut.edu.cn)进行报名缴费,并于3月3日到考点进行现场确认。
(2)湖北省、湖南省、山东省、江西省考生网报地址为各省考试院指定网站。
(3)未设考点的省(区、市)考生按就近原则到湖南、江苏、广西、河南4个考点之一参加考试。
四、专业合格认定办法
我校根据各省(区、市)的生源情况和招生计划按照专业成绩划定专业合格线,专业成绩计算办法如下:
湖北省考生:专业成绩 = 校考成绩÷3 + 联考成绩;
其他省(区、市)考生:专业成绩 = 校考成绩。
其中校考成绩为我校组织的色彩、速写、素描成绩之和。
考生从4月中旬起可通过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考试成绩及合格情况。
五、高考录取原则
1、在省(区、市)级美术类统考和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均合格且高考文化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区、市)艺术类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考生的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外语成绩学校将划定最低分数线)。
2、考生的文化成绩按各省(区、市)招办认定的考生投档成绩计分。
六、收费及监督
1、校考收费标准按照湖北省物价局等相关规定执行。
2、学费收取标准按2015年湖北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方式,学费包括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专业注册学费按学年缴纳,学分学费按当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缴纳,据2014年收费标准为每学年6750元,每学分80元)。
3、我校未委托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专业考试及招生录取事宜。专业考试及录取中除报名考试费以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4、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规定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教育部招生规定或有弄虚作假、舞弊行为者,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5、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由学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
七、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430070
咨询电话:027-87859017、027-87858399
监察电话:027-87651423
八、其他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及师资。
二、专业及方向、学制、教学单位
专业代码 专业 专业方向 学制 教学单位 130202 音乐学 音乐教育 四年 音乐教育学院 音乐学理论 五年 音乐学系 艺术管理 四年 钢琴调律 四年 演艺学院 13020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五年 作曲系 130308 录音艺术 音乐音响导演 四年 音乐编辑与制作 四年 演艺学院 130201 音乐表演 指挥(乐队指挥、合唱指挥) 五年 作曲系 演唱(美声、民族声乐) 四年 声乐系 通俗声乐演唱与编导(含通俗声乐、美声、民族声乐) 四年 演艺学院 中国乐器演奏(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竹笛、笙、唢呐、民族打击乐器) 四年 中国器乐系 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小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西洋打击乐器、竖琴) 四年 管弦系 钢琴演奏 四年 钢琴系 键盘乐器演奏与编导(钢琴、手风琴、电子管风琴) 四年 演艺学院 通俗乐器演奏(爵士鼓、古典吉他、萨克斯管) 四年 130204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与教育 四年 舞蹈系 130206 舞蹈编导 舞蹈编导 四年三、招生对象及报考说明
招生对象:
我院各专业方向均面向全国招生,报考条件如下: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符合报考专业体检要求。
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四、招生计划的说明
我院属于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在国家招生计划下达前须提前自行组织专业考试。具体招生计划待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正式下达后将在招生考试网上公布(网址:zsks.whcm.edu.cn),请考生届时在我院校园网上查询。
五、专业报名方式、时间、地址
1、网上报名
我院专业考试报名一律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的方式进行,不接受现场报名及其它缴费方式;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按要求认真填报,并仔细校对所填报名信息,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缴费;缴费完成后,考生所填报名信息即不能再进行修改,考生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其所缴纳费用一律不退;如考生未在我院公布的时间内进行报名并缴纳费用,或考生所填内容不符合我院公布的相关要求,将视为专业报名无效。各专业方向(品种)专业考试费每方向每人次350元。每位考生限报两个专业方向,多报无效。
网报时间:2015年1月20日至2月5日
网报地址:zsks.whcm.edu.cn
2、现场确认:
凡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的湖北省考生只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不需参加现场确认,不需打印专业准考证。其余方向的湖北省考生和非湖北省均须按照以下时间进行现场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1)现场确认时间:2015年2月26、27日
(2)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1号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A栋一楼。
(3)现场确认手续:
湖北省考生持“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 复印件、“湖北省音乐舞蹈类统考合格证” 复印件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包括校验报名信息并签名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非湖北省考生如已在户口所在省(市)高招办办理艺术类高考报名手续,须持艺术类高考准考证复印件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未办理高考报名手续,须持所在学校介绍信或毕业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包括采集照片、校验报名信息并签名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报考一个专业方向需证件一套,至多不超过两套。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将在我院招生考试网zsks.whcm.edu.cn中的 “考试日程安排” 栏目中另行公布。
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方向的湖北省考生无须参加武汉音乐学院校考,报名考生的湖北省音乐类统考成绩作为武汉音乐学院校考成绩(未参加武汉音乐学院校考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的考生视为未报考武汉音乐学院,没有校考成绩)。
考试地点: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1号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
七、注意事项
①湖北省考生必须获得湖北省音乐舞蹈类统考合格证方可报考我院;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方向(品种)应与其参加湖北省统考的专业方向(品种)一致,否则视为无效;钢琴调律专业方向考生须获得湖北省音乐类统考音乐学(音乐教育)或音乐表演类(钢琴品种)合格证方能报考。
②每位考生限报两个专业方向,多报无效,如果考生所报考的两个专业方向在考试时间上发生冲突,由考生自行取舍。
③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湖北省内考生仅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不参加现场确认及校考,以统考成绩作为该方向专业成绩。
④所有专业方向均初、复试一并进行;初试缺考的考生一律不得进入复试;有缺考科目的考生,考试成绩均视为无效。
⑤曲目库和笔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我院招生考试网(zsks.whcm.edu.cn);音乐教育、钢琴演奏、钢琴调律、钢琴演奏与编导、演唱、通俗声乐演唱与编导、二胡、古筝、小提琴、萨克斯管、指挥专业方向(品种)必须严格按照招生简章要求从曲目库中选取曲目参加考试,其它音乐表演类各专业品种可有2首曲目不选自曲目库。
⑥演奏、演唱、指挥类科目由考试委员会指定演奏、演唱、指挥考试内容的全部或部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415)
摘 要: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改革,分析了其优点及不足,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30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最初为笔试,2013年9月将其改为上机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014年上半年则为上机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2014年9月开始只考上机操作,其考试改革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优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学的改进、降低试卷成本、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顺应社会需求四个方面。
2.1 教学的改进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促进教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师业务能力四个方面。
2.1.1 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也叫课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对教学内容的主要影响是使其涵盖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进行其考试改革之前,其主要教学内容为OFFICE2003、Windows XP和计算机网络等。考试改革之后,该门课程新增了OFFICE2010和Windows7,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OFFICE2003、Windows XP和计算机网络,另一种是OFFICE
2010、Windows7和计算机网络。
2.1.2 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调查法、学科研究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主要是引入了慕课、微课和分层教学。所谓慕课,即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由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主要是为了传播知识。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其时间一般为5~8min,最多不超过10min。慕课和微课教学,都可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开课之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选拔考试,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免修该门课程并进入提高班学习,其他则进入普通班学习。
2.1.3 对教学设备的影响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对教学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设备的更新上。传统的笔试考试对计算机设备没有要求,而上机考试则对电脑本身的性能有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涵盖了OFFICE2003、Windows XP和Windows7系统与OFFICE2010,这就要求电脑能够安装这些系统和组件,既满足考试的需要,也满足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每个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有2 000多名学生,目前本校只有6号楼和8号楼机房的电脑可以同时安装所要求的系统和组件,但电脑数量不及考试学生数量的1/5,供给与需求之间明显存在矛盾,为了满足教学和考试的需要,学校需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2.1.4 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影响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可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其考试方式由笔试改为上机考试后,要求任课老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理论和上机的课时量由最初的各自36学时降为各自24学时,总课时量减少了1/3。在减少课时量的情况下,承担该门课程教学的任课老师既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以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可以促使任课老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2 降低试卷成本
笔试意味着要印刷纸质试卷,每个学期有2 000多名学生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这就要求印刷2 000多份试卷,2 000多份试卷要支付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上机考试不需要印刷试卷,这可以大大降低试卷成本。
2.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笔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上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应用OFFICE三个组件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运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并将它们用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用OFFICE高级版考)。
2.4 顺应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属于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是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人。计算机上机考试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为了顺应社会对人才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不足之处
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方式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考试方法、试卷的收发和阅卷以及考试内容三个方面。
3.1 考试方法单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有上机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应用OFFICE组件的能力,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
3.2 仍需教师收发试卷和阅卷
目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由任课老师集体出试题,并对试题进行随机组合,分批次统一安排学生在机房考试,由监考老师收发试卷。收回来的试卷,由所有任课老师集体阅卷。批改操作试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批改笔试试卷远远要多,这加重了任课老师的阅卷负担。
3.3 考试内容没有区分各个专业的侧重点
OFFICE组件由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板块构成,各个组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即各个板块的知识点自成体系,学生对其中某个组件的掌握情况并不影响其对其他组件的学习。同时,各个专业有自己的特征,对OFFICE三个组件的应用要求不一样,如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需要处理的数据比较多,主要需要应用EXCEL,外语专业侧重于POWERPOINT的应用,一般的专业则主要应用WORD。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内容包括OFFICE三个组件的应用,每个专业都考这三个组件,没有将各个专业对OFFICE组件的不同需求区分开来。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建议
(1)增加新的考试方法,并加入理论考试。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应该将该部分纳入考试中。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其他的考试方法,如可以让学生用OFFICE组件设计一幅作品,只要作品里所涵盖的知识点能够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即可。
(2)调整各部分在总评中的比重。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总评成绩由期末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构成,期末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总评方式强调了期末考试在该门课程考核中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要性,可以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评比重改为1∶1,这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评结果用等级制代替分数制。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评结果为百分制,可以将百分制用等级制如A、B、C、D和E代替,A代表100-90分,B代表89-80分,C代表79-70分,D代表69-60分,E为不合格,10分以内的差别并不能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
(4)开发或购买考试系统,由电脑阅卷。利用考试系统可以减少试卷的收发环节,而电脑阅卷则可以减少人工阅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素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策略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4(8)
2 胡立源.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1)
3 刘海涛.高校公修计算机基础考试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
4 赵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8)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动物成语;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80-2
一、汉语动物成语概述
随着中华民族和汉语的发展,汉语成语逐渐丰富起来,每条成语都有其成形发展的历史。
(一)汉语动物成语的来源
动物成语的出处有寓言故事、文学作品、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口语。历史悠久的动物成语大量浓缩汉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真知灼见,是汉民族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代言人。
寓言篇幅短巧,充满智慧和哲理,有讽刺或劝诫的意义,便于使用,因此被凝炼成成语。动物因其形象性和生动性跃居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地位,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成语;文学作品中一些词语经不断加工、反复使用,演变成常用词汇并转变为成语。许多动物成语来源于文学作品,如井底之蛙、一丘之貉等成语;神话指的是是人类演化初期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并且传承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因此神话为创造汉语成语提供丰富的材料,如画龙点睛,杯弓蛇影等成语;民间口语是古代人的口头话,被沿用至今,是动物成语的又一个重要出处,比如亡羊补牢、骑虎难下等成语。
(二)汉语动物成语的形成
每个成语都会经历一个演化过程。汉语动物成语形成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直接摘取、压缩、改换文章内容。
如,《心书・兵机》中:“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如虎添翼,正是去掉“猛”和“羽”压缩这一句话演化而来;再如,《魏书・烈女传》中:“人生如白驹过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闻于没世矣。”白驹过隙,正是直接摘取这一句话中的“白驹过隙”而演化成成语。苏轼的《三马图赞引》中:“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被后人用“齐”将“皆”替换,这才形成万马齐喑这一个成语。
(三)汉语动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意义
通过与动物的接触和对动物的了解,人们发现人类的性格和动作行为与不少动物的秉性有着相似之处,而且同一种动物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大同小异。
如,马是最早被中华民族驯养的动物之一,因其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优点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在古代,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给人类提供食物(肉奶)及交通运输工具,还是战场不可缺的“武器”。汉民族常用马寓意远大前程象征杰出人才,从金戈铁马、汗马功劳、快马加鞭、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等成语中可看出对马的喜爱及褒奖之情。再如,虎是百兽之王,备受畏惧和崇敬。在汉文化中,虎象征的文化意义有褒有贬,虎的褒义文化意义主要象征威猛、果敢和力量,有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等成语;贬义文化意义主要象征凶残和狠毒,有为虎作伥、谈虎色变等成语。
二、动物形象在汉英文化中指示意义的异同
语言是文化最主要的承载形式,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都能影射出所属的民族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动物的情感不尽相同,也有相近之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各文化中运用动物词汇进行暗含或指代的语言过程中的相近或相悖的现象便可看出一二。
在汉文化中,狗是一种卑贱、受人指使役使或助人作恶的角色,因此在有“狗”组成的汉语成语无一例外都具有贬义色彩,如猪朋狗友、狗仗人势等;在英美文化中,狗受人喜爱热爱,与狗相关的词汇或短语洋溢着对狗的赞美及热爱之情,如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马无论是在汉文化还是英美文化中都吃香,都受到赞美,都有正面的象征意义。鸡、牛、羊、蛇只在汉文化中有象征意义。
可见汉英文化中一些动物形象相同,一些动物形象在此文化中存在而在彼文化中不存在,一些动物形象反差甚大。这给英译汉语动物成语的译者提出难题:是要替换某动物词汇还是要保留?或是通过意译呢?
三、文化生态学概述
自20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文化生态学。最初,只有人类学家们进行关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文化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早期重要的人类学家,如弗兰兹・博厄斯和克罗伯,在研究北美的土著民族如印第安人时思考文化与环境的联系后,有的学者主张“可能论”,即环境可能决定文化,博厄斯和克罗伯就是这一主张的支持者;有的认为环境直接决定文化,即“决定论”。他们的研究为文化生态学开辟道路。
20世纪中叶,作为克罗伯的学生,美国的人类学家斯图尔德通过他的著作《文化变迁理论》论述并解释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该作的问世被学术界广泛认为是文化生态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其观点是,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两者互相作用并影响对方,文化和生态间在形成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发生互动作用。这一观点被认为最早明确奠定文化生态学的基础。斯图尔德强调在文化变迁中,生态因素尽管不是唯一,但是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并认为文化生态学就是要研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认为特殊类型的生态决定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特征。斯图尔德重点阐明不同地域环境下文化的特征及其类型的起源,得出了相似的生态环境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过程而不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与之相应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过程的差别这一结论。
四、文化生态学在汉语动物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启示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翻译还涉及文化交流。对汉语动物成语进行英译,若是一味舍弃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动物词语的寓意,抹杀汉语动物成语中的文化生态现象,势必无法达到成功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反对归化翻译的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源文化生态的作用。异化翻译旨在限制归化翻译所带来的“翻译的种族中心主义的暴力”,在生成目的语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而打破目的语习惯的语言和文化规范,带领目的语读者去异国他乡旅行,见识异域风光中的他者而更清楚地看清自我。
如,在翻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英文中有与之意思相对应的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可不宜套用,因其无法传神表达汉人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创造这个成语。古时中国东北及华南地区多有虎出没,袭击村落和抢食牲畜现象时有发生,汉文化中虎有凶残威勇的形象。虎生活的地方,“虎穴”便有“危险的地方”之意。为除虎患,村民便入虎穴杀虎崽除后患,盖“虎子”含“达成的目的”之意;在英国,虎是罕见的。若只为让英国人直观方便理解此汉语成语直接使用现成的英语成语,实为抹杀汉语成语的精华。应保留动物在汉文化寓意的形象,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此类的汉语动物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宜译成 How can one catch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既把其意思完整表达又保留虎的文化寓意。
如,“画蛇添足”的英译。在中国蛇是很常见的动物。蛇无脚若画蛇时画脚,意味做多余的事,与英语中over-egg the pudding意思相同。在古中国精通琴棋书画是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作画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日常学习活动之一。在翻译画蛇添足时,最好能采取直译,蛇无脚是常识,通过直译能向英美人输出中华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人在表示‘做了多余的事’时是用画蛇给蛇加上脚来表达”的这么一个文化内涵,Draw a snake with feet这一译法较佳。
异化理论用外来的文化价值观挑战本土的主流文化价值,目的在于改变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在保护汉语动物成语当中的文化生态现象起到有效的作用。在汉语动物成语的英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动物汉文化象征意义,不仅能向外输出大汉文化中的瑰丽部分,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古代中国人所生存的环境,还能为国外研究古代中国社会、自然和人的学者提供实物依据。
参考文献:
[1]房培. 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黄育馥. 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 1999, (6).
【关键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艺学;美学
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叶郎提出了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这样的观点,老子的很多思想为中国文艺学、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老子的著名命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最先提出时并不是涉及美学领域,而是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指的是“道”的特点,但是这与文艺学和美学的要求是相通的,对我国文艺学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提出
老子在《道德经》41章中,提出了“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样的命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指的就是最美的音乐就是没有音乐,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
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内涵
1、“希声”“无形”――“道”之空寂虚无。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这两句话说明了“道”就是“无”,这是从作为“天地之始”的角度来说的。所谓“无”,就是“道”本身不具有物质属性的特点,是虚无、虚境的,是无声、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大音”“大象”――“道”之包孕万有。“道”的另一个特征是“有”,这是从作为“天地之始”的角度来说的。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是说“道”虽然是虚空的,创造万物的功能却是无穷无尽的,具有无限内涵,无限能量。“道”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世界,“道”包含一切形体、形象。
3、道――“有”与“无”的统一。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道”既是“有”又是“无”。“道”具有“有”和“无”的双重属性。王弼《老子注》:“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同时王弼在“大音希声”下注道“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文艺学、美学的影响
(一)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对“有形”的超越,对“空白”的追求。当代学者宗白华指出:“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米开朗琪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滚不坏的,因为他们的雕刻师团块。中国就很不同。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实有虚,使它疏通。”“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中国绘画对“空白”的追求这个理论也是一以贯之的。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有:“山欲高,尽出之则不远,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景愈藏,景界愈露,景愈露,景界愈小。”这是从画家创作、读者欣赏的角度来对“空白”的追求。清汤贻汾《画筌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是画,画之空处全同所关。”绘画艺术的“空白”之处是这个内容的点睛之笔。
(二)对诗歌艺术的影响――对语言的超越,对“无言”的追求。这种对“无言”的追求在历代都有继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强调的是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韵味。姜夔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李白《玉阶怨》更是把诗歌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是一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漏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不见“怨”字,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
(三)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对“有声”的超越,对“无声”的追求。《庄子・齐物论》中记载“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这里的“成”是指有了具体音乐的产生,“亏”是指对真正音乐的损害,这句话强调了对真正的音乐不能损害。《王弼注老子》说:“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也。”“有声”指的是所发出的具体声音,它只是声音的表现形式,而不代表声音的全部,所以并不是“大音”。然而“无声”则是人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所想出的最美声音,是不受具体“有声”的限制的,所以为“大音”。老庄的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美学家、文学家所继承和发展。晋。阮籍在《论语释疑》说:“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唐代高郢《无声乐赋》:“乐不可以见,见之非乐也,是乐之形;乐不可以闻,闻之非乐也,是乐之声。”明代徐文长《赠成翁序》:“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声必希,听斯真矣。五色不华,视斯真矣。”《晋书.陶潜传》中记载“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同样,西方美学也有类似的理论,美国约翰・凯奇的无声钢琴曲:《4分33秒》“把音乐从音符中解放出来。”他是这样理解“有声”与“无声”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传统的有声之乐,而我所要的内容和诗意是我无话可说而我正说着,我无乐可听而我正听着。”
四、中国艺术对虚无境界的追求与现代西方接受美学中“空白结构”“召唤结构”
中国艺术深受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终极的天人合一,无我无像,万物归一。中国的绘画追求的“留白”以及书法中称“飞白”就是对所谓的“空白”的追求,即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意省略、简化或缺席处理,形成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这与西方接受美学中的“空白结构” “召唤结构”是同义概念, [德]伊瑟尔:“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本文的召唤结构》(1970)
中西方对艺术空白追求的相似性均赋予读者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以期激发读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实现艺术的审美效应。审美欣赏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活动,自由想象的活动,摆脱现实束缚,享受心灵自由的快乐,实现对理想的观照。
中国艺术对无声、无形、无言的追求是:对艺术辩证法的追求,以无写有,以静写动,以乐写悲等;强调以有限的形式表现无限的内涵;强调艺术表现“道”的境界;中国艺术形而上的旨趣。
【参考文献】
[1]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蒋丽梅.王弼《老子注》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英美;留学生;近义词;偏误
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近义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近义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从正面来看,众多近义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精密化和差异性,是语言丰富的表现;但近义词数量庞大也存在负面效果。英美留学生之所以对某些词语感到困惑难学,是因为这些词语翻译成英语时都是一样的。英汉对译有几种情况:有些汉语近义词翻译成英语并不相同。比如“场所”一般英译为“place”或“location”,而“场合”则常译为“occasion”。另外,“大胆”英译为“bold”,而“勇敢”则常译为“brave”。很明显,像这样的汉语近义词,因为英译不同,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比较容易分辨。但是,另外一些汉语近义词在英译时却往往是相同的,比如“激烈”,“猛烈”和“剧烈”这三个汉语近义词,在不同场合下就都可以英译为“intense”或“severe”,因此这些词的使用就给非本族语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一些词语在汉语里可能把那个不认为是近义词或同义词,比如“课”和“班”,但是因为翻译成英语时往往是翻译成相同的“class”;或者应为其意义很相近,非本族语使用者常会误用。以上的情况都使英美留学生对汉语近义词的学习理解和使用形成偏误。
对于近义词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侧重,在对英语母语者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提前掌握一定的较为系统的辨析策略。词语辨析着重实用,使英语为母语者易于理解,而不再意于深入穷尽式的语言分析,应该将重点放在辨析词语的不同点上。
英美留学生在近义词语义的偏误上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语义轻重不同:不同的词语所表语义相近,但是具有轻重上的不同
E.g.1:喜欢,爱好,嗜好,癖好
这四个词语都表示对某事有好感,有兴趣,但它们在语义强度上以此递增,而且含义也不尽相同。“喜欢”是动词,“爱好”可以作动词,亦可以作名词。“嗜好”和“癖好”则一般只能作名词。
* 这儿没有我爱好的书。(喜欢)
* 他平时嗜好下棋,周末才出去看看电影。(爱好)
* 我妹妹唯一的喜欢就是弹钢琴。(爱好)
“喜欢”是这组词语中使用最广的一个,类似于英语中各种场合都可使用的是“like”,可用来表示一般意义上的兴趣和好感。“爱好”的“爱”其意思是“to love “,所以一般来说语意上比“喜欢”要强,而且除了表示兴趣和好感以外,还常用于人的习惯爱好。“爱好”的对象常常是好的事物,或值得的积极投入的事。“喜欢”的宾语一般是具体的事物,而“爱好”的宾语则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如“喜欢/爱好文学”,“喜欢/爱好书画”,但是得说“爱好和平”,“爱好自由”等。另外,“爱好”后还可以加后缀“者”,如“戏曲爱好者”,而其他的词语则不能加。
* 他喜欢喝茶,但有一个爱好:一定要用井水泡茶。(嗜好)
* 我父亲有个买旧书的爱好,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回去旧书店看看。(癖好)
二.语义侧重点不同:语义侧重点不同主要在于不同词语的语义重心不同
E.g.2赶紧,赶快,赶忙,连忙
这四个副词意义相近,都表示迅速采取行动,没有延误,所以常常可互换,但在着重点或含义上有些许细微差别。但具体来说,“赶紧”强调“紧”,有紧急之感,所以着重于抓住时机,采取行动,毫无延误,常用于口语。“赶快”则强调“快”,“速度”,因此指的是动作的快速进行,越快越好,通用语口语和书面语。与“赶紧”和“赶快”相比,“赶忙”不仅表示紧急和快速,还带有行动中忙碌的意味。“连忙”不一定带有情况紧急或着急的含义,它所强调的是要进行的动作跟前述情况之间在时间上得紧凑关系,所以一般用于居中表示事物一个紧跟另一个,通用语书面语和口语。
* 赶忙睡觉,明天一早还要赶路。(赶紧)
* 她刚走不远,你连忙去追。(赶快)
* 大家七手八脚,赶紧把火扑灭了。(赶忙)
* 老爷爷一上车,这个学生赶紧让座。(连忙)
三.语义搭配不同:语义搭配主要是从语义特征分析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词语之间是否能搭配,在于其语义特征是不是契合
E.g.3 控制,压制,节制,抑制
这几个动词都可在不同场合被英译为“to control”。“控制”其基本意义是为某事或某人设立限制范围,使之处于自己的管理,统治和影响之下,或者让它们在自己的意愿或期望范围之内发展,成长。“控制”是中性词,可以和人搭配,也可以接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压制”则一般是贬义词,意思是利用强势或强力来限制或制止本不应该被压制的事。使用时后常是些抽象名词,如“民主”,“批评”,“意见”等。“节制”表示在生活上要适度,有所限制,而不要过度和过量,对待感情也是如此。后常与“饮食”,“饮酒”,“生育”,“”,“感情”等词搭配。“抑制”则表示用力压下去,限制事物使其不能重新再起。可与抽象事物搭配,如感情,怒火等。但也可用于具体事物,如癌细胞或野草等。
* 中国有十三亿人,所以要抑制人口。(控制)
* 抑制不同声音,不让别人说话是没有用的。(压制)
* 中国古代医学十分强调生活要懂抑制,尤其是要节制烟酒等不良嗜好。(节制)
* 两人一见面,无法节制的感情就像洪水一样发泄出来。(抑制)
四.个体与集体不同:词语的“个体”与“集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外延的大小是否一致。部分“名词”和“名词+量词”就是一个类别。
E.g.4船 船只
这两个词在英语中常被译为“boat”,前者科指个体,后者则指称集合概念。
* 你买了一艘船支?(船)
* 河面上船来往不停,异常繁忙。(船只)
词汇量的大小是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其中自然包含了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和使用。一个人掌握近义词的多少和掌握的准确程度如何,标志着他语言水平的高低。对于英美留学生来说,是因为这些词语翻译成英语时都是一样的。所以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乘飞机出门旅行,在飞机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想笑。
飞机刚起飞不到半个小时,乘务员就开始忙活起来,刚给乘客送完饮料,紧接着就送热毛巾,随后就开始供晚餐。
由于路途遥远,飞行时间长,吃过晚饭,许多乘客脱下鞋子,盖上毛毯,闭上眼睛,睡起觉来。我第一次坐飞机,看哪都新鲜,一点儿睡意都没有,还不时地向窗外张望。
爸爸一觉醒来去厕所,回来的时候,可把我笑死了。原来飞机颠簸,乘客脱下放在椅子底下的鞋子错了位,爸爸醒来时迷迷糊糊的,左脚穿着自己的黑皮鞋,右脚穿着别人的蓝皮鞋,自己竟全然不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又睡了起来。我强忍住笑,对爸爸说:“Dad,lookatyourshoes!”爸爸睁眼一看,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我俩前后左右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只鞋。难道鞋还会飞吗?我正在纳闷儿,坐在爸爸前排的一个女老外从对面的厕所里走了出来,我一看,肠子都快要被乐断了。她左脚穿一只蓝皮鞋,右脚穿一只黑皮鞋。爸爸问我又笑什么,我想告诉爸爸,可又想看这“小品”如何结尾,于是我对爸爸说:“没事,没事,接着睡吧。”
经过这么一折腾,爸爸早已没了睡意,鞋找不到,索性打开座位上面的聚光灯,看起书来。我捂着嘴,悄悄地注视着前排那老外的一举一动。
关键词:任务型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经历了一个大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变革也影响到了对外汉语教学。李柏令(2010)曾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自2004年起,已陆续有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题研究。[6](P9)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也日益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我们对《汉语口语速成》《实践汉语入门》《体验汉语口语教程》等几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进行考察,发现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控”。下面我们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对学习者的兴趣有足够的了解,并且针对这些兴趣点编写教材,教材才会对学习者产生吸引力。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以求教材的使用者对课本产生足够的兴趣。
(一)学习者的生活背景与习惯唤醒学习者的兴趣
学习者的生活背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出现在二语学习中,会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中设计了“我的家乡”和“圣诞节快到了”这样的话题,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被唤醒,有利于增加学习的热情。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圈的人在个人习惯、观念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这些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如《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和《实践汉语入门》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在酒吧”的相关对话,这充分考虑到了一些西方国家学生喜欢泡吧的习惯。
(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唤醒学习者的兴趣
现在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学习者中既有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汉文化圈的学习者,也有来自欧美等国家的西方文化圈的学习者。西方文化的特质在学生身上表现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课堂活动参与性强,比较喜欢任务型的练习,对课文、练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陈怡,2010)[5](P74)针对学习者的特点,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出多样性、创造性、趣味性的特点。
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实践性强且形式多样的任务性练习,涵盖了列举、分类与排序、比较、问题解决、交流个人经验与创造等各种任务类型,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同时,教材也设计了一些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练习,如看图编故事等。而且,教材利用多种游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如用游戏的方式操练一些语言要素。
(1)做游戏:猜猜用手蒙你双眼的是谁,用上“你是……吗?”和“是”“不是”。
再如用游戏的方式模拟一些真实的交际情景。
(2)3~4人一组,为节日长假的第一天设计一系列有意思的活动,然后邀请大家参加,看哪组邀请到的人最多。
比起机械性的语言操练,这些形式多样、新颖的课堂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控
一些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增加了对学习目标的设置、对语言要素的自我总结以及对个人学习活动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一)对学习目标的清晰认识
有的教材在每课前都列出了任务目标,以《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的几个单元为例:
表1:《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任务目标
单元 目标
第1课 你的名字真棒 复习基本问候语;学习打招呼的各种方式。学习询问和介绍个人基本信息
第4课 今天有什么特价菜 复习与饮食相关的词语;学习看菜单点菜;学习点菜时提出要求
第6课 上车请投币 复习交通工具的名称;学习乘坐出租车时的常用语句;学习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常用语句;学习简单说明如何换乘交通工具
该教材的每一课都列出了3~4个学习目标。目标的分类更为细致、明确,既有语言要素方面的,也有语言技能方面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通过对目标的阅读,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活大脑中的相关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到相关任务上。同时,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
(二)对学习内容的自我总结
有的教材在每课后设置了语言聚焦环节,对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总结,对句子的总结比较关注情景,引导学生区分不同情景下的交际,如:
(3)你学会了哪些跟交通工具有关的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出来。
(4)你学会了哪些求助时常用的句子,利用下面的表格复习一下。
表2:
情况 可以说的话
丢了东西,希望别人帮你找
自己没有办法,希望别人帮你
东西坏了,找人修理
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协助与提供反馈的作用,这无疑比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更具效果,因为学生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三)对学习效果的理性评价
有的教材在每课的最后设计了评价环节,以《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为例,其评价表如下:
表3:
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own performance?
Very good good not so good bad
Your own evaluation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state your opinions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raise your questions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gather useful information
A B C Your willingness to speak Chinese in class
学生在对自己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从四个观测点(表达观点、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在课堂上说汉语)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分点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改进。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把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习得,这与对外汉语教学关注学习者、关注交际能力培养(朱志平,2008)[8](P131)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完美的对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形成“我学习,我负责”的学习态度,这是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但是,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弄清“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与方式,使教材的编写真正切合学生实际,同时在课堂上改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陈丽安.实践汉语入门——初级口语会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陈作宏.体验汉语口语教程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陈怡.教材编写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为英语国家学生编写汉语初级教材的一些新思路[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2007[C].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李柏令.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马箭飞.汉语口语速成(入门)[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