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物药和化学药的区别

时间:2023-12-23 16:39:08

导语:在生物药和化学药的区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药和化学药的区别

第1篇

佩兰,性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是一种常用的化湿、解表中药。其用药历史悠久药用品种复杂。随着对其药用功效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用机理和功效不断发现。对于近来有关佩兰的研究作一概述,将有利于佩兰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1佩兰名考及其入药品种

佩兰之名,始见于《本草再新》。《札记》载:“佩悦兰臣”。《楚辞》“纫秋兰以为佩”。陆玑《诗疏》:“蕳,即兰,香草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但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藏衣著书中辟白鱼也。”李时珍曰:“《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其名的含义明显是有动,名两词的叠加,佩,佩戴之意。《本草纲目》:“嫩时并可挪而佩之”;兰,其为我国古代早期本草所称之兰草。《神农本草经》列兰草于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别名有蕳、永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水香、鸡骨香、针尾凤等。马志《开宝本草》对兰草的论述,较为详尽,“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其叶有歧,说明了叶有分裂的特征,燕尾指的是叶形,香是指气味。参照《植物名实图考》兰草附图,可以确定古代本草中记载的兰草,其原植物为菊科的EitpatoriumfortuneiT-afcz,此植物现代通称为佩兰[1,2]。

《中国药典》规定佩兰正品为菊科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urcz.,但自古以来,其原植物来源比较混乱,和佩兰经常相混淆的是同属的泽兰。《本草图经》云:“兰草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生下湿地。”《本草纲目》云“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李时珍所说的是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slucidusTurcz.地笋最明显的特征为茎四方柱形。

曾有报道,在同属植物中尚有下列3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亦同等入药[1,2]。

华佩兰EupatoriumchineseL.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1]。

轮叶佩兰(别名:林泽兰、野马追)EupatoriumlindleyanumDC.分布几遍全国各地。甘肃、山东、湖南及江苏南部个别地区使用[1,2]。

大麻叶佩兰EupatoriumcannabinumL.分布于浙江、河南、等地。作佩兰入药。

山东、江苏个别地区曾误以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山东称香佩兰,江苏苏州称省头草)为佩兰,应注意鉴别[3,4]。

因为它们均为同属植物,商品破碎后难以鉴别。

2药用功能

佩兰,性味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脾经湿热证,急性肠胃炎,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舌苔垢腻;暑湿表证,头胀胸闷等症[5~7]。

3主要产地

主要产于华南、华东、西南、中南及陕西、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佩兰喜温暖湿润气候,高温高湿生长较快,福建闽东,闽南地区气候、土壤非常适合佩兰的生长,有大量野生,并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4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佩兰化学成分研究的较多,主要集中在挥发油上,佩兰全草含挥发油0.5%~2.0%,佩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包括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酯、5-甲基麝香草醚、菖蒲烯酮、长叶烯、胡萝卜烯、百里香酚甲醚,荜澄茄油烯醇,十六酸,a-琼脂呋喃,匙叶桉油烯醇,冰片烯、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叶及花中尚含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等;根中含兰草素。全草中含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7~10]。

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较复杂,不同产地也导致了佩兰成分的明显差异。崔兆杰等[8]利用GC-MS法对山东平邑及河南南阳产佩兰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山东平邑产佩兰共鉴定了38个成分,河南南阳产佩兰共鉴定了39个成分,在2个产地所产佩兰挥发油中,相同化合物共有10种,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石竹烯,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荜澄茄油烯醇,十六酸,a-琼脂呋喃,匙叶桉油烯醇,β-红没药烯。2种佩兰挥发油在成分与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别,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关,由于佩兰产地的不同所致。在2种佩兰挥发油中,倍半萜烯类组分及萜醇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此外,挥发油中均含有少量的酮、醛、酚及苯系物类化合物。韩淑萍等[9]测得佩兰的主要成分则是冰片烯,鲜佩兰的冰片烯为63.65%,干品只含0.13%。从总油含量看,鲜佩兰高于干品近1倍。也正是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的复杂,而难以确定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李美丽等[11]研究泽兰中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成分,这种生物碱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生物碱共同组成。该生物总碱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5临床应用及其药理

5.1佩兰挥发油具有祛痰作用佩兰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对细菌、酵母、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这是因为佩兰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含有一些萜烯类、酸、醇、醛、酮、萘、酚、醚等物质[12~14],可能是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生物膜分子结构特征相似,容易进人菌体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它们综合作用能较强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2抑制细菌预防流感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佩兰挥发油所含的伞花烃、醋酸橙花醇脂、5-甲基麝香草醚B1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佩兰在抗SARS中为首选处方中药。有临床报道使用佩兰水蒸馏液治夏季感冒疗效较好;郑志学[7]报道悬挂佩兰香囊预防感冒实验,发现佩兰香囊对预防感冒有作用,对细菌病毒无杀灭作用,但是可以提高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李飞泽等[14]用苍芷、佩兰薰蒸剂对病室空气消毒,控制医院病房的交叉感染,发现中药熏蒸剂的空气消毒效果与紫外灯和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处理有显著差异,中药熏蒸剂优于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可以代替紫外灯消毒,表明其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兰芳香如兰,加之祛暑邪而辟秽气,善化湿而醒脾胃,对于久卧伤气,脾胃气虚,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住院患者,闻佩兰之香,而醒脾开胃,振奋精神,可以达到杀菌、治疗、强体的多重效果。

5.3抗炎作用孙绍美等[15]研究佩兰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给药实验表明,干、鲜佩兰挥发油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在等毒性剂量下,鲜佩兰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比干佩兰挥发油强。体外实验证实其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具有增强作用,鲜佩兰均明显优于干佩兰,这符合中医的佩兰用药理论,即鲜佩兰优于干佩兰,为此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也说明鲜品和干品间成分有较大的区别。佩兰也经常出现在治疗肝炎、咽炎等其他炎症的复方中。

5.4增强免疫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保护呼吸道黏膜,防止有害物质侵入机体。SigA局部免疫作用主要在呼吸道表面发挥作用,而且SigA增多可使气管局部抗病能力大大增强,给患者挂佩兰香囊14d后,SigA浓度提高了4倍;停用7d后,其SigA浓度比未挂香囊对照的浓度高1倍左右,说明佩兰的挥发性物质有刺激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7]。

5.5抗肿瘤作用药理学实验证明倍半萜内酯及黄酮类在体外实验均具有抗癌活性,佩兰的挥发油倍半萜烯类组分及萜醇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因此佩兰属植物已被国外学者广泛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抗癌中药。李美丽等[11]曾报道了菊科佩兰属植物尚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在该属植物中以泽兰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生物总碱是由几种不同生物碱共同组成,该生物总碱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案中,对肝癌及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用药,经常运用化湿泄浊法,因而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及具有化湿解毒作用的药物会出现在这些复方中,其中主要的药物之一就是佩兰。

5.6治疗慢性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气管炎其基本病因为外邪犯肺、肺失宣降、阳虚痰饮,则引起咳嗽,气不归根则气短不续,其咳嗽经久,而使肺虚及脾,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不断滋生痰饮,上贮于肺,而为反复发作之。佩兰挥发油和油中所含的对-聚伞花烃分别进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西医认为外部感染是慢性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状病毒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因之一。佩兰既可祛湿化痰,又具有直接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用单方佩兰治疗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5.7抑制轮状病毒、治疗肠炎和腹泻佩兰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婴儿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秋冬季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起病急,发病快,并发症多,传染性强,临床上以发热、呕吐、频繁腹泻为主要特征,在短时间内可因频繁的腹泻、呕吐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危及生命。陈辉[16]用中药汤剂佩兰饮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74例,与常规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止泻时间、粪便Rv-Ag转阴率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佩兰饮不仅使外邪得驱,而且以固护脾胃为根本,既扶正,又祛邪,缩短了病程,而且疗效好,见效快,临床疗效远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佩兰白术散具有健脾燥湿、消积化浊之功效,能够对应绝大多数急、慢性单纯腹泻,有利于恢复胃肠道消化腺机能,做到止泻而不留邪。任一心等[17]应用中药佩兰白术散治疗婴儿腹泻237例,5日内大部分达到有效治愈。

5.8治疗冠心病冠心病、心肌梗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在中医治疗上采用活血化淤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愈梗通淤汤方其宗旨为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脉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佩兰便是方剂“愈梗通淤汤”的处方用药之一。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与Ca2+大量涌入心血管细胞质中有关,用钙拮抗剂药物(Calciumantagonist)阻滞细胞膜Ca2+通道,减少Ca2+内流,病症将得以治疗[18]。实验证明佩兰正己烷提取组分的钙拮抗作用最强,这便是佩兰作为治疗冠心病主要药物的现代医学基础。

6毒理作用

佩兰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而生糖尿病。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而引起糖尿诸症。口服佩兰能引起小鼠动情周期暂停,排卵受到抑制。

7研究展望

佩兰的同属不同科植物相混淆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植物之间成分组成相差甚远,势必带来药用功效的不同,它又是一味临床常用药,会给临床用药造成很多麻烦,这些易混植物间的区别、指纹图谱差异、简捷快速地相互鉴别等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对佩兰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上,对其他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挥发油成分复杂,对单一成分的药理作用还有较大研究空间。

佩兰的中医学药用功效基础是芳香化浊祛湿,其现代医学机理研究相对薄弱,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发现佩兰以及同属植物更多的药用功能和作用。

佩兰具有较强的毒理作用,如何降低、减弱其毒性,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以及加工工艺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宗万.佩兰与泽兰的本草考证[J].中医药研究,1989,5:29.

[2]ZhaoX.L.etalTheidentificationofpyrrolizbdkLealkaloid-containingplantastudyon20herbsofthecompositefamily.AmerJChineseMedicine1989,17(12):77.

[3]林玉莲,倪萍,陈盐生.佩兰与泽兰的鉴别[J].中国医院药学杂,2001,21(7):447.

[4]陈永林,许欣荣,赵华英,等.山东佩兰——罗勒的生药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1992,11(1):41.

[5]周生臻,来俊英,张玉柱.说药“佩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8:294.

[6]钟赣生.常用中药功用鉴别芳香化湿药[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5):51.

[7]郑志学.古为今用马王堆汉墓中香囊[J].家庭用药,2003,43(1):56.

[8]崔兆杰,邱琴,刘廷礼.佩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2,22(2):117.

[9]韩淑萍,冯毓秀.佩兰及同属3种植物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39.

[10]HerdriksH.etal.pyrrollzidblealkaloibsflavonodsandvolatilecompoundsinthegenusEupatorium.ECannabiumanancientdrugwithnewperspective[J].PharmWeekb1983,5(6):281.

[11]李美丽,赵香兰.日本佩兰生物总碱抗癌活性的研究[J].癌症,1993,12(3):203.

第2篇

(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150503)

植保工作应当成为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和支撑,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又要注重植保工作过程中的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推广以“高效低毒低残留”为核心的植保技术,一直是是畜牧业植物保护工作的重点。

1 立足防重于治,实施防治预案?

对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实施预案制。据分析预测,春季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药剂种子处理。这是一项预防工作,也是一项安全、经济、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同其他化学农药方法相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生产上常规措施分为两类:种衣剂、药剂(浸)种或随种下地的毒颗粒。通过该项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禾谷类黑穗病等30多种病虫害,特别是对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确保苗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作物生育期间病虫防治工作中,要以“五虫一病”为重点,即:草地螟、黏虫、土蝗、玉米螟、大豆蚜、稻瘟病,并要全部实施预案制:一要定期开展系统预测预报,掌握发生动态,准确以发生期、发生量、危害损失、发生范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预报;二要准确预报和预计灾害发生特点,提前做好预案,并根据预案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包括建立防虫组织,统一防治时间,及时进行药械检修、药剂准备和必要的技术培训;三要一旦灾情出现,就要按预案展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准备、适期防治。

2 推广生物制剂、发展绿色生产?

植保措施必须向无害化方向发展,必须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以生物制剂为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以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玉米螟防治上要大力推广使用赤眼蜂防治技术、高压汞灯防治技术和BT粉剂封垛防治技术,要防止使用高毒的防治技术;对大豆蚜虫等各类蚜虫的防治,逐步淘汰氧化乐果等高毒杀虫剂,倡导使用呲虫啉、莫比朗、抗蚜威等低毒或选择性杀蚜虫剂;水稻苗床上要淘汰甲拌磷和呋喃丹,推广使用丁硫克百威拌种防治蝼蛄;潜叶蝇防治技术:在水稻插秧田里,要防治使用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喷雾,提倡使用苗床带药下田防治技术和撒滴剂用药技术;在斑潜蝇和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上,提倡使用生物药剂或低毒高效化学药剂;在种衣剂有效成分中要逐步淘汰呋喃丹、甲胺磷等高毒药剂;在旱田除草剂的作用上,逐步淘汰氯嘧磺隆、绿磺隆、咪草烟、阿特拉津等长残效药害严重的除草剂。

3 改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一是在当前生产防治工作中,防药机械落后,损失浪费严重,农药有效利用率还不是很高。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首先要淘汰落后的农药喷雾器,大力推广新型节约喷雾器,不但可以减少跑、冒、滴、漏,而且雾低均匀,提高防效;二要注意区别化学除草与病虫防治在喷雾技术上的不同,喷洒除草剂要求低压力、大雾滴、不漏喷、不重喷。因此应当使用扇形喷头,配合使用机引喷雾机效果好;喷洒杀虫、杀菌剂则要求高压力、细雾滴、上下喷雾周到细致,因此使用圆锥喷头,人工喷雾效果好。三要注意喷液量不要偏高。四要注意不同药喷药至降雨的间隔期存在着差异,喷药前应密切注意当地的气象预报。

第3篇

关键词:药理学;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44-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起来的桥梁学科,也是将药学与医学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药理学之前的前期基础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但由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的课程学得较少,基础薄弱,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大部分学生反应药理学难学、难记、难理解,因此改变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很多专业都学药理学这门课,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授课内容要有偏重,有主次[1],因此应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授课内容。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药理学主要掌握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为学生以后从事药品营销或研发打下基础。药理学涉及的药物种类非常多,讲授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做到简而精,每类药物中只讲授代表药物,在讲授药物的构效关系时简单介绍(因为学生有药物化学的基础),在药物作用机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难以理解,重点介绍。

同时,教学内容应注重更新,与时俱进,临床上少用或已经废弃的药物少讲或不讲,而对广泛应用的新药或者老药的新用途、新剂型等应及时补充,授课时多介绍各类药物中的新药品,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药物才不会陌生,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

二、多用动画演示一些难理解过程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医学基础薄弱,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通常难以理解,进而觉得药物的治疗机理也难以理解,教师将机理完全讲解清楚要花费很多课时,因此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下载一些医学动画,用动画的方式演示疾病发病的最基本机理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三、由生活实际引入要讲的药物,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到一些药物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药物。如讲到M、N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乙酰胆碱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一个金思丽的广告:喝了金思丽,学习考试好成绩,金思丽富含记忆传递因子(即乙酰胆碱),改善学习记忆。讲到褪黑素时候,联系到另外一句广告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讲到中和胃酸的药,由广告语:达喜咀嚼片,一嚼就轻松。讲到镇痛药吗啡时,可以先放几张吸毒者的图片。这些引入药物的方式既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药物的印象及作用的理解。

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记忆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学会书上的知识并不难,但是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学生更为重要。任何一本书,或一个章节,学完后一定建立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再把具体内容加进去使之丰满。丰满内容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口诀记忆法。药理学中所学药物很多,学生在药物的药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很容易混淆并且不容易记住。为了好记忆,可以多搜集一些记忆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如抗精神分裂症代表药氯丙嗪,可以这样记忆:药理作用三足立,中枢、自主、内分泌,镇静镇吐强降温,阻断受体α、M、D,用于Ⅰ型分裂症,冬眠、呕吐与呃逆。这个口诀里既涵盖了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又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2.图表对比记忆法。有些作用相似的药物易混淆,可以通过列图标的方式掌握他们的相似点与区别。如利尿药中的高效和中效利尿药,他们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极易混淆,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来总结对比记忆。

3.抓住核心记忆法。记忆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时一定要注意抓住核心知识点,那么哪个是核心知识点呢?是药理作用。以阿托品为例,药理作、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都很多,记住了药理作用后,其他知识都可以推断出来。药理作用能推断出相应的临床应用,同样药理作用也能推断出相应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如阿托品有一点药理作用为抑制腺体分泌,那么相应的临床应用就可以是腺体分泌增多的病,如流涎,盗汗。当该药治疗其他病时相应的不良反应就是口干、不出汗等,禁忌症就是高热。

4.多布置将药物联系起来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如在药理学中会学到两种降温药物,一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一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丙嗪,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药物降温作用的区别点。再比如镇痛药物有两种,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药物镇痛时的区别点。通过这样的作业训练,学生能将相似知识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5.通过模拟药房扩充药品知识。受课时所限,药理学主要教学内容为各类型药物的代表药并且大多只接触药品的通用名,而医药事业发展迅速,新的药品日益增多。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在模拟药房学习的方式接触更多的新药品,并将通用名与琳琅满目的商品名结合起来(如左氧氟沙星的商品名有利复星、左方、左克、京新、来立信等),同时可以进一步熟悉不同厂家同一种药品不同的商品名,缩短与岗位工作的差距。

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不断改变教学理念,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不断总结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芝春,胡长平.浅谈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93-1694.

[2]陈铎葆.改革药理学教学内容的初步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3):358-359.

第4篇

【关键词】 佩兰; 品种; 化学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佩兰,性辛、平,入脾胃经, 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是一种常用的化湿、解表中药。其用药历史悠久药用品种复杂。随着对其药用功效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用机理和功效不断发现。对于近来有关佩兰的研究作一概述,将有利于佩兰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1 佩兰名考及其入药品种

佩兰之名,始见于《本草再新》。《札记》载:“佩悦兰臣”。《楚辞》“纫秋兰以为佩”。陆玑《诗疏》:“蕳,即兰,香草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但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藏衣著书中辟白鱼也。”李时珍曰:“《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其名的含义明显是有动,名两词的叠加,佩,佩戴之意。《本草纲目》:“嫩时并可挪而佩之”;兰,其为我国古代早期本草所称之兰草。《神农本草经》列兰草于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别名有蕳、永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水香、鸡骨香、针尾凤等。马志《开宝本草》对兰草的论述,较为详尽,“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其叶有歧,说明了叶有分裂的特征,燕尾指的是叶形,香是指气味。参照《植物名实图考》兰草附图,可以确定古代本草中记载的兰草,其原植物为菊科的Eitpatorium fortunei T-afcz,此植物现代通称为佩兰[1,2]。

《中国药典》规定佩兰正品为菊科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但自古以来, 其原植物来源比较混乱,和佩兰经常相混淆的是同属的泽兰。《本草图经》云:“兰草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生下湿地。”《本草纲目》云“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李时珍所说的是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s lucidus Turcz.地笋最明显的特征为茎四方柱形。

曾有报道,在同属植物中尚有下列3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亦同等入药[1,2]。

华佩兰Eupatorium chinese L. 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1]。

轮叶佩兰(别名:林泽兰、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分布几遍全国各地。甘肃、山东、湖南及江苏南部个别地区使用[1,2]。

大麻叶佩兰Eupatorium cannabinum L.分布于浙江、河南、西藏等地。西藏作佩兰入药。

山东、江苏个别地区曾误以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山东称香佩兰,江苏苏州称省头草)为佩兰,应注意鉴别[3,4]。

因为它们均为同属植物,商品破碎后难以鉴别。

2 药用功能

佩兰, 性味辛、平,入脾胃经, 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脾经湿热证,急性肠胃炎,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舌苔垢腻;暑湿表证,头胀胸闷等症[5~7]。

3 主要产地

主要产于华南、华东、西南、中南及陕西、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佩兰喜温暖湿润气候,高温高湿生长较快,福建闽东,闽南地区气候、土壤非常适合佩兰的生长,有大量野生,并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4 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佩兰化学成分研究的较多,主要集中在挥发油上,佩兰全草含挥发油0.5%~2.0%,佩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包括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酯、5-甲基麝香草醚、菖蒲烯酮、长叶烯、胡萝卜烯、百里香酚甲醚, 荜澄茄油烯醇, 十六酸, a-琼脂呋喃, 匙叶桉油烯醇, 冰片烯、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叶及花中尚含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等;根中含兰草素。全草中含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7~10]。

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较复杂,不同产地也导致了佩兰成分的明显差异。崔兆杰等[8]利用GC-MS法对山东平邑及河南南阳产佩兰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山东平邑产佩兰共鉴定了38个成分,河南南阳产佩兰共鉴定了39个成分,在2个产地所产佩兰挥发油中,相同化合物共有10种,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石竹烯,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荜澄茄油烯醇,十六酸,a-琼脂呋喃,匙叶桉油烯醇,β- 红没药烯。2种佩兰挥发油在成分与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别,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关,由于佩兰产地的不同所致。在2种佩兰挥发油中,倍半萜烯类组分及萜醇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此外,挥发油中均含有少量的酮、醛、酚及苯系物类化合物。韩淑萍等[9]测得佩兰的主要成分则是冰片烯,鲜佩兰的冰片烯为 63.65%,干品只含0.13%。从总油含量看,鲜佩兰高于干品近1倍。也正是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的复杂,而难以确定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李美丽等[11]研究泽兰中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成分,这种生物碱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生物碱共同组成。该生物总碱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5 临床应用及其药理

5.1 佩兰挥发油具有祛痰作用佩兰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对细菌、酵母、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这是因为佩兰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含有一些萜烯类、酸、醇、醛、酮、萘、酚、醚等物质[12~14],可能是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生物膜分子结构特征相似,容易进人菌体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它们综合作用能较强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2 抑制细菌预防流感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佩兰挥发油所含的伞花烃、醋酸橙花醇脂、5-甲基麝香草醚B1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佩兰在抗SARS中为首选处方中药。有临床报道使用佩兰水蒸馏液治夏季感冒疗效较好; 郑志学[7]报道悬挂佩兰香囊预防感冒实验,发现佩兰香囊对预防感冒有作用,对细菌病毒无杀灭作用,但是可以提高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李飞泽等[14]用苍芷、佩兰薰蒸剂对病室空气消毒,控制医院病房的交叉感染,发现中药熏蒸剂的空气消毒效果与紫外灯和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处理有显著差异, 中药熏蒸剂优于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可以代替紫外灯消毒,表明其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兰芳香如兰,加之祛暑邪而辟秽气,善化湿而醒脾胃,对于久卧伤气,脾胃气虚,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住院患者,闻佩兰之香,而醒脾开胃,振奋精神,可以达到杀菌、治疗、强体的多重效果。

5.3 抗炎作用孙绍美等[15]研究佩兰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给药实验表明,干、鲜佩兰挥发油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在等毒性剂量下,鲜佩兰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比干佩兰挥发油强。体外实验证实其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具有增强作用, 鲜佩兰均明显优于干佩兰,这符合中医的佩兰用药理论,即鲜佩兰优于干佩兰,为此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也说明鲜品和干品间成分有较大的区别。佩兰也经常出现在治疗肝炎、咽炎等其他炎症的复方中。

5.4 增强免疫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是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保护呼吸道黏膜,防止有害物质侵入机体。SigA局部免疫作用主要在呼吸道表面发挥作用,而且SigA增多可使气管局部抗病能力大大增强,给患者挂佩兰香囊14 d后,SigA浓度提高了4倍;停用7 d后,其SigA浓度比未挂香囊对照的浓度高1倍左右,说明佩兰的挥发性物质有刺激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7]。

5.5 抗肿瘤作用药理学实验证明倍半萜内酯及黄酮类在体外实验均具有抗癌活性,佩兰的挥发油倍半萜烯类组分及萜醇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因此佩兰属植物已被国外学者广泛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抗癌中药。李美丽等[11]曾报道了菊科佩兰属植物尚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在该属植物中以泽兰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生物总碱是由几种不同生物碱共同组成,该生物总碱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案中,对肝癌及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用药, 经常运用化湿泄浊法,因而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及具有化湿解毒作用的药物会出现在这些复方中,其中主要的药物之一就是佩兰。

5.6 治疗慢性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气管炎其基本病因为外邪犯肺、肺失宣降、阳虚痰饮,则引起咳嗽,气不归根则气短不续, 其咳嗽经久,而使肺虚及脾,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不断滋生痰饮,上贮于肺,而为反复发作之。佩兰挥发油和油中所含的对-聚伞花烃分别进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西医认为外部感染是慢性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状病毒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因之一。佩兰既可祛湿化痰,又具有直接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 用单方佩兰治疗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5.7 抑制轮状病毒、治疗肠炎和腹泻佩兰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婴儿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秋冬季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起病急,发病快,并发症多,传染性强,临床上以发热、呕吐、频繁腹泻为主要特征,在短时间内可因频繁的腹泻、呕吐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危及生命。陈辉[16]用中药汤剂佩兰饮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74例,与常规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止泻时间、粪便Rv-Ag转阴率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佩兰饮不仅使外邪得驱,而且以固护脾胃为根本,既扶正,又祛邪,缩短了病程,而且疗效好,见效快,临床疗效远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佩兰白术散具有健脾燥湿、消积化浊之功效,能够对应绝大多数急、慢性单纯腹泻,有利于恢复胃肠道消化腺机能,做到止泻而不留邪。任一心等[17]应用中药佩兰白术散治疗婴儿腹泻237例,5日内大部分达到有效治愈。

5.8 治疗冠心病冠心病、心肌梗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在中医治疗上采用活血化淤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愈梗通淤汤方其宗旨为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脉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佩兰便是方剂“愈梗通淤汤”的处方用药之一。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与Ca2+ 大量涌入心血管细胞质中有关, 用钙拮抗剂药物(Calciumantagonist)阻滞细胞膜Ca2+ 通道,减少Ca2+ 内流,病症将得以治疗[18]。实验证明佩兰正己烷提取组分的钙拮抗作用最强,这便是佩兰作为治疗冠心病主要药物的现代医学基础。

6 毒理作用

佩兰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而生糖尿病。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而引起糖尿诸症。口服佩兰能引起小鼠动情周期暂停,排卵受到抑制。

7 研究展望

佩兰的同属不同科植物相混淆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植物之间成分组成相差甚远,势必带来药用功效的不同,它又是一味临床常用药,会给临床用药造成很多麻烦,这些易混植物间的区别、指纹图谱差异、简捷快速地相互鉴别等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对佩兰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上,对其他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挥发油成分复杂,对单一成分的药理作用还有较大研究空间。

佩兰的中医学药用功效基础是芳香化浊祛湿,其现代医学机理研究相对薄弱,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发现佩兰以及同属植物更多的药用功能和作用。

佩兰具有较强的毒理作用,如何降低、减弱其毒性,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以及加工工艺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宗万.佩兰与泽兰的本草考证[J].中医药研究,1989,5:29.

[2] Zhao X.L.et al The identification of pyrrolizbdkLe alkaloid-containing plant a study on 20 herbs of the composite family.Amer J Chinese Medicine 1989,17(12):77.

[3] 林玉莲,倪 萍,陈盐生.佩兰与泽兰的鉴别[J].中国医院药学杂,2001,21(7):447.

[4] 陈永林,许欣荣,赵华英,等.山东佩兰—— 罗勒的生药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1992,11(1):41.

[5] 周生臻,来俊英,张玉柱.说药“佩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8:294.

[6] 钟赣生.常用中药功用鉴别芳香化湿药[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5):51.

[7] 郑志学.古为今用马王堆汉墓中香囊[J].家庭用药,2003,43(1):56.

[8] 崔兆杰,邱 琴,刘廷礼. 佩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2,22(2):117.

[9] 韩淑萍,冯毓秀.佩兰及同属3种植物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39.

[10] Herdriks H.et al. pyrrollzidble alkaloibs flavonods a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genus Eupatorium.E Cannabium an ancient drug with new perspective[J].Pharm Weekb 1983,5(6):281.

[11] 李美丽,赵香兰.日本佩兰生物总碱抗癌活性的研究[J].癌症,1993,12(3):203.

[12] 唐裕芳,张妙玲,刘忠义.佩兰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104.

[13] 鲁建江,王 莉,陈宏伟,等.佩兰中挥发油的微波提取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9):774.

[14] 李飞泽,吕 华,张 峻.苍芷佩兰薰蒸剂对病室空气消毒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9,6(9):73.

[15] 孙绍美,宋玉梅,刘 俭,等.佩兰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5,10(1):24.

[16] 陈 辉. 佩兰饮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74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2002,55:78.

第5篇

关键词 通草 小通草 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1本草考证

1.1通草

追根溯源,在秦汉时代的《山海经》中已有关于通脱木的描述。郭璞在注《山海经》中有“蔻脱。茎中有瓤正白”的描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通草有明确的阐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李时珍认为宋本草已经将通草和木通混为一谈,且将二者分条明列,但是在编著《本草纲目》时仍沿用了古代本草的做法,对木通科的木通冠以通草之称。但他还是做了陈述:今之通草,古之通脱木是也。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则已经很明确的规定了通草即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K.Koch的干燥茎髓。

1.2小通草

李杲认为小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本草纲目》中称小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小通草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小通草的原植物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 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的干燥茎髓。

2来源、性状鉴别

2.1通草

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2~3年生的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茎髓圆柱形,表面洁白色,有纵向纹理。中央有半透明圆形薄膜,纵剖后可排列整齐的间隔。体极轻而疏松,浮于水,并有吸湿性。易折断,折断面平坦,显银白色闪光。气无,味淡。以条粗壮,色洁白,中央有薄膜者为佳。

2.2小通草

旌节花科小乔木植物喜马山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主产于四川、湖南等地。旌节花茎髓呈细圆柱形,表面白色或微黄色;无纵向纹理,体轻,质松软,捏之能变形,弯曲易折断;断面平坦,无空心,显银白色;水浸后外表及断面均有黏滑感;气无,味淡。青荚叶茎髓呈细圆柱形,表面有浅纵条纹;体轻,质硬,捏之不易变形,弯曲时极易折断;水浸后无黏滑感。质量均匀,色白,无霉斑者为佳。

3显微鉴别

3.1通草

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呈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外侧的细胞较小,纹孔明显,无淀粉粒和黏液细胞,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 15~64 m。2015版药典规定,其水分不得过 16.0%,总灰分不得过 8.0%。

3.2小通草

横切面:旌节花均为薄壁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长50~250 m,纹孔稀疏,有黏液细胞散在。中国旌节花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喜马山旌节花无簇晶。青荚叶薄壁细胞纹孔较明显,含无色液滴,有少数草酸钙簇晶,无黏液细胞,均不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

4化学成分

两者化学成分基本相近,均含脂肪、蛋白质、戊聚糖、粗纤维、木糖、木质素等;还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等13种氨基酸,以及钙、镁等18种微量元素。因此,其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非常接近。

5药理作用

两者药理作用非常相近,其性味与归经均是苷淡、微寒,归肺胃经。通草药理作用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多糖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抗氧化作用。小通草药理作用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淋证,乳汁不下。多糖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抗氧化作用。主要都具有清热利尿、下乳的功效,但通草兼有通气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草和小通草化学成分相近,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功效主治基本都差不多,在方剂中,经常见到小通草代替通草。然而,小通草和通草是两种中药,不仅在来源、性状和显微上面有区别,其他方面也不完全相同的,如通草有通气之功效而小通草则不明显。由此可见,虽然小通草和通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通用。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中药,合理用药,确保其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8,296.

第6篇

1纳米医药发展前景分析

纳米医药是最近才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虽然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的纳米医药产品不多,而且这一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还并没有充分确立,但是,利用纳米技术的药释系统、诊断方法和药物研发方法正在使药物的版图发生革命性变化,尤其是靶向特异性药释系统很有可能解决许多医学问题。尽管人们对纳米医药的预测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但是纳米医药研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①成本高。②在没有相关的安全指南出台前,很难得到公众的信任。③能得到的风险投资相对较少。④人们对纳米材料与活细胞之间关系(如生物相容性问题和纳米材料的毒性)了解较少。⑤大型制药公司不愿意向纳米医药投资。⑥生产缺少质量控制,重复性差等。⑦专利局(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和药物审批部门(如FDA)管理措施混乱和滞后。⑧媒体对纳米材料尤其是纳米医药负面影响(尤其是环境、健康和安全性)的关注。为了在政策上适应并促进纳米医药的发展,各国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希望解决上述问题。各国专利局都在不断改进对纳米医药相关专利的审查,各国政府管理部门也正在制定纳米药物的相关安全指南,以便适应纳米医药产品的发展需求。下面将对美国纳米医药审查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纳米医药专利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中纳米医药领域的研究文献和专利申请都迅速增长。欧洲专利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纳米医药专利已经由1993年的220件上升到了2903年的2000件。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结果,在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方面,美国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从1993—2003年间,其专利申请约占全球总申请量的54%,随后依次是德国占12%,日本占5%,法国和英国均占3%。我国目前只有清华大学材料系研究的纳米人工骨在美国获得了专利。从全球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所涉及的领域来看,药释放系统专利最多,约占全球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总数的59%,接下来依次是体外诊断方法、成像技术和生物材料专利,分别占14%,13%,8%,药物、治疗和活性移植物方面的专利相对较少,各占3%左右。无论是研究人员、生意人还是专利从业者都意识到纳米医药专利的重要性,都在努力获得尽可能广泛的纳米高分子材料的专利保护。市场上的纳米医药产品相对缺乏也推动了纳米医药专利工作的发展。制药公司认为获得专利是证明自己实力、吸引风险投资的最佳途径。有一些公司认为如果他们不去抢先申请尽可能多的专利,就很可能会因为被别人抢先申请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同样,研究人员为了提高学术地位也感到申请专利的必要。大多数发明者发现在纳米医药专利出现的早期,PTO对纳米医药专利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但这正是对有价值的上游技术获得广泛专利保护的绝佳时期。在今后的几十年中,纳米医药将会不断的走向成熟并获得突破性的成果,专利将会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实施许可费并成为公司交易和合并的杠杆。

3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申请

3.1纳米药释系统专利开发的优势和方法

纳米医药对药释系统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制药公司目前已经意识到药释系统的研究是他们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来自《NanoMar-kets))的一份市场报告的测算,到2012年,纳米技术将使药释系统产生48亿美元的收入。该报告还指出,到2009年全球药释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收入将超过670亿美元。另外一份来自《NanotechnologyLawBusiness))的市场报告也指出纳米技术能使药释系统市场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12.5亿美元增至2010生国堑堑苤查!!塑生塑!!鲞箜!!塑年的52.5亿美元,2015年会增至140亿美元。固体纳米微粒是尺度在1—1000nm的颗粒,能用于药释系统。由于它具有能将各种药物基团运送到身体不同位点,并延长药物作用的性质,因此在药释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纳米颗粒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决定了它在体内的活性。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也决定了它在体内能够达到大颗粒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另外,粒子大小也影响药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粒子变小,它的表面积就会呈指数增加,溶解速率和饱和度都大大增加,从而改变在体内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纳米颗粒药物还能够帮助降低血浆药物浓度峰值,也能防止血浆药物浓度降低至有效治疗浓度之下。目前美国的专利法允许对老药的新剂型申请专利,纳米技术就能够为已经存在的化合物提供新的剂型。这些新剂型能够获得FDA和PTO的批准。只要老药的纳米剂型能够满足专利性的要求,就能申请专利。在美国,创新性的药释系统本身也可以申请专利。创新性的药释系统能够帮助制药公司对已经专利过期或即将过期的化合物设计出新剂型。这种策略能够拖延或打击非专利药对过期专利药的冲击,尤其是当改进剂型的药物优于原专利药时。实际上,这种策略也延长了原专利药物的生命周期,通常也被称为“常绿化”策略。

3.2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审批和申请

3.2.1纳米药释系统新药的审批应当指出的是,把已有药物改造为纳米药物通常会导致产生创新性的新化学实体(NCE),因为纳米药物与原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是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不具有生物等效性,因此纳米制药公司并不能通过缩短的新药申请(ANDA)来通过FDA的审批。

3.2.2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专利性审查标准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纳米颗粒专利是否也将会面临电子商务和生物技术曾经面临的专利障碍。电子商务与生物技术专利最初是被认为不具有专利性的。无论如何,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剂型和其他纳米发明一样,只要满足专利性的要求就可以申请专利。在美国,大小本身并不是专利性的标准,某个装置或方法如果只在大小上发生了改变,并不能使其具有专利性。事实上,法条中已经明确规定:如果仅对某种物质、装置的大小加以限定并不足以使其与现有技术相区别而具有专利性。美国联邦巡回法院(CAFC)也认为:如果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发明仅大小上与现有技术相区别,而在作用上与现有技术没区别,那么,这项发明就不具有新颖性。也就是说,具有纳米级量纲的物质也必须具有新的功能才具有专利性。此外,产品发明者还必须能够证明他们的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是显而易见的。

3.2.3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申请中的困难——证明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嵋。对已有药物的新剂型申请专利,最大的困难就是证明该项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FrO常认为,新的药物剂型不过是药物的优化,因此,并不具有可专利性。如果剂型中改变的只不过是成分,并且新增的成分曾经被用在其他的剂型中,产生能够预期的作用,这种观点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专利申请者要想说服审查员所申请的剂型不具有显而易见性,就必须证明该剂型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或改进。例如,降低毒性、增加生物利用度或改变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稳定性、溶解度或活性。这就需要在专利申请中递交相关的试验数据,其中还包括与申请的剂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的剂型的试验数据。这样,专利申请者就能够证明自己的发明具有创新性。由于纳米微粒药物的现有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纳米微粒的性质也常常是很难预测的,因此证明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从而获得专利授权是相对容易的。然而,随着纳米药物现有技术的不断增加,这种专利申请的趋势终将会改变,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关纳米技术的专利、法律问题显现出来。

4美国纳米医药专利体系存在的问题

4.1纳米技术的定义不准确纳米技术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专家们对纳米技术的定义见仁见智。纳米技术是个概括性用语,它被用于定义产品、过程和特征,并覆盖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中采用的纳米技术的定义是被引用最广泛的一种定义:“1~100nm尺寸问的物体,其中能有重大应用的独特现象的了解与操纵。”然而,一些专家反对给纳米技术限定如此严格的定义,他们认为应该强调数值范围的连续性而不是纳米到微米的界限。很显然,NNI的定义排除许多微米级的方法和材料,而许多纳米科学家都把微米量纲也纳入了纳米技术的范畴。实际上,许多政府机构都面临如何选用纳米技术的定义的问题。例如,FDA、PTO都采用了小于100nm的定义,也就是NNI的定义。这种定义就带来了许多麻烦,这不仅给纳米专利统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正确评估纳米技术的科学、法律、环生垦堑垫盘查!!塑生笙!!鲞篁!!塑境、管理和伦理学问题带来了麻烦。由于纳米技术需要许多技术的集合,每项技术又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应用。小于100nm的大小可能对于纳米成像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量子效应直接依赖于粒子的大小。但是,这种大小的界限对于制药公司可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从成分、剂型和有效性的角度来说,大于100nm的尺度也许才能获得某些理想的性质(如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减少剂量、增强溶解度等)。有些专家指出,纳米技术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因为许多生物分子都与纳米物质具有相似的大小。例如,肽分子的大小与量子相当(<10nm),一些病毒与用于药释系统的纳米微粒的大小类似(<100nrfl)。因此,大多数分子药物和生物技术都可以纳入到纳米技术的分类中。因此,一些研究者建议纳米技术的定义中对纳米微粒的定义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小本身。欧洲科学基金会对医药领域的纳米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采用分子手段和知识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健康的科学和技术。”这种定义没有局限于分子的大小,而是强调了对纳米材料的可控性操作是否能够带来医疗效果的改进。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学者提出,在纳米医药领域,不应该采用NNI的有关大小的限制,而应该把纳米技术应被称为“微型技术”更加合适,这样才能把纳米技术和显微技术都包括在内。

4.2纳米技术的定义不准确导致专利分类产生偏差2004年11月,PTO公布了一个纳米技术的初步分类(被称为第977类),并且还正在不断补充977类下面的小类。2006年,12月,PTO把大约4500项专利申请纳入了第977类中。然而,这个数字实际上只是很粗略的估算,低于实际的纳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这主要是因为FrO借用了NNI的非常狭窄的定义用于专利分类,就导致了专利分类系统产生偏差,尤其是对纳米医药和生物纳米技术有关的发明进行分类时,偏差就更加明显。另外,这种分类标准既不能很好地体现纳米医药发明特有的特征,也很难体现出纳米医药所包含的跨学科特征。PTO利用这种具有明显偏离的分类系统筛选出的几千项专利并没有达到当初建立977分类的目的,而当初的目的是:统计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方便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人进行纳米技术专利的检索。

4.3在纳米医药领域的现有技术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3.1审查员的检索资源和水平有限在纳米医药领域的检索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专家认为PTO缺乏有效检索纳米医药现有技术的自动检索工具。另外,他们的数据库可能存在数据遗漏的问题。虽然,纳米医药专利的申请已经有显著增加,但是大多数的现有技术都被发表在杂志或书中。网站中的信息和公开的专利文献只是作为辅助的信息。而很多非专利文献,专利审查员是很难获得的,一方面是由于PTO并没有订购相关的商业数据库,另外一方面有些审查员在检索方面还不是非常专业。结果,专利审查员很可能会漏掉一些现有技术。这个问题可能并不仅仅是纳米医药专利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技术领域的专利审查中也很常见。

4.3.2检索词难以确定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纳米技术的定义常常相互重叠,就使对纳米技术相关专利的检索比其他技术领域的检索更加复杂。不同的检索词可能指的是相同的纳米材料和结构。例如,“nanofibers”、“fibrils”和“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多层碳纳米管,“singleshellnanocylinders”,“bucky—tubes”,“nanowires”and“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单层碳纳米管,因此要想精确作出纳米技术的专利地图是非常困难的。

4.3.3有些文献存在“假象”事实上,有些发明者在专利或出版物常常会把自己的发明撰写得十分隐蔽,以使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不会注意到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有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发明者或发明的受让人,会把带有纳米的词汇加纳入到他们的专利或出版物中,以便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在现有技术中找到真正的纳米技术,不但需要在检索专利和商业数据库时巧妙地选择关键词和专利分类代码,还要经过纳米技术专家的筛选,才能检索到最全面、最可靠的现有技术。十几年来,许多国家的专利局都面临着接受大量纳米医药相关专利申请的问题,PTO也不例外。随着纳米医药专利申请量的增多,其授权量也在不断猛增。但是由于PTO没能很好地解决审查工作质量低、专利授权量失控性猛涨以及职业道德降低的问题,将会对越来越紧迫的纳米医药的专利问题带来严重影响。归纳起来,PTO目前正面临的问题有:①审查员由于所能接触到的现有技术和检索水平有限,不能保证对每项纳米医药专利申请进行充分审查,做一】556一生垦堑堑苤查!!塑生笪!!鲞箜!!塑出授权决策依据的信息也往往有限。②审查员缺乏。③资金缺乏。④审查员的薪水只与审查数量挂钩,而不考虑审查质量,所以,审查质量低。⑤除了聘请过少数专家开展有关纳米医药讲座外,几乎没有聘请过外部的法律和技术专家。⑥Fro并不要求其审查员具有很高的学历。⑦没有专门针对纳米医药专利审查的培训教程和审查指南。

第7篇

但实际上,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肝肾功能以及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有所不同,用药剂量(特别是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等)、用药方式以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复查都和中青年人有很大区别,万不可完全照搬说明书。

老人用药的特殊性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与年轻时有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分解代谢。比如,药物的生物化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重量其实也在不断地减轻,21~30岁时肝脏约重1300克,而60岁以后,降至1000克左右。相应的肝血流量也会减少,65岁时仅为青年人的50%,到90岁时仅为30%。

这些生理变化直接导致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氨基比林、四环素等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以安定为例,它在老年人体内的半衰期是青年人的4~5倍。因此老年人服用安定常有醒后困倦、活动减少的现象。

此外,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有效肾单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现肾萎缩、肾血流量降低。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年龄增高而延长,故老年人用药剂量或次数应酌情减少,避免药物蓄积而中毒。

吃药从小剂量开始

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推荐量是以成人的半量或1/3作为起始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视情况再做剂量上的调整。此外,老年人如果长期服药,最好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有些药物如调脂药容易损肝,有些抗生素会损害肾功能。

还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也是不妥当的。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此外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吸烟。烟碱可使血液中药物有效成分降低,实验证明:服药后半小时内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有效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有效成分可达21%~24%。

服用几种药物须特别注意

抗生素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应用抗生素机会较多,需注意在与年轻人使用相同剂量时造成毒性反应。比如使用含钠青霉素时要注意体内钠过量;使用羧苄青霉素时需注意有无血钾过低(表现有四肢软弱无力、食欲不振、便秘、腹胀,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使用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需注意检查肾功能。

地高辛是老年人的常用药,此药67%经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排泄缓慢,易发生中毒。

利尿剂老年人使用利尿剂时须定期测血电解质,注意预防改变时血压过低。

消炎镇痛药老年人对止痛药的作用比年轻人敏感,在使用扑热息痛、保泰松、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抗凝药、镇静催眠药、精神类药物时,也应及时把用药后的感觉反馈给医生,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老人用药有4大隐患

1.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药种类多、时间长,药物之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2.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代谢及清除能力降低,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自以为“久病成医”,常自己买药吃,很容易因药不对症引发不良反应。

4.用药依从性差,约40%的人不按医嘱用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

第8篇

金龟子类2003年以来太康县西部乡镇桃产区由于小麦、无籽西瓜套作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小麦秸秆大量留田,同时鸟类数量的减少,都有益于金龟子类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蜗牛近几年蜗牛对桃危害加剧,特别是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地势低洼,栽植密度大而郁闭的果园,蜗牛均严重发生。蜗牛属软体动物门,与其他农林害虫区别很大,一般农用杀虫剂对其作用不大。桃疮痂病桃疮痂病发生与栽培方式、气候、品种配置、管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危害花、果、嫩梢,特别是中晚熟油桃品种。太康县7、8月份多雨季节,桃疮痂病最易发生与流行,是影响桃产量与外观品质的重要病害,也是重点防治的病害。桃炭疽病、褐腐病桃炭疽病、褐腐病是常见的桃果实病害,各果园均有发生,7~9月是易发期,但果农思想重视,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危害。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产量与花芽分化,7~8月为盛发期,各乡镇均有发生。桃灰霉病露地栽培的果园灰霉病发生较轻,该病主要分布于常营镇大棚油桃产区。若管理不善,温度较低、湿度过大时,灰霉病极易造成危害。

综合防治策略与原则

如果全部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那么在控制病虫的同时,也会大量杀伤果园生态系统的天敌,破坏了果园生态平衡,加大了果实农药残留,不符合绿色无公害果品的生产要求。生态桃园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健株防病,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注意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广泛采用抗性品种、冬季清园、果实套袋、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果园生草等非化学手段。在必须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有限制地使用中等毒性的农药,严禁使用“三高”农药;必须做到对症下药,准确用药,安全用药,合理混配,保护天敌,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9篇

关键词:中药;物理;化学;特性;功效

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功效已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如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一般来说,成分不同,其味各异。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味的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给传统中药五味赋予了新的内容,为中药显味、显效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开拓了思路,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味与化学成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酸味多含有机酸,甘味多含糖类及其他活性成分,苦味多含生物碱及苦味质,咸味多含钠、钾、钙、镁、铝、碘等无机物质几其他活性成分,辛味多含挥发油等。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揭示了五味作用的物质基础,其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这项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虽已初见端倪,但要获得突破性进展,仍需继续努力。味与化学成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化学成分不能完全揭示五味的真谛,更不能成为其规律。由辛味为例,有人对80种辛味药与170种非辛味药含挥发油的百分率进行了比较。结果:80种辛味药含挥发油者占58种(72.5%),不含挥发油者占22种(27.5%);170种非辛味药含挥发油者30种(15.9%),不含挥发油者140种(84.1%)。结果显示:辛味药中有27.5%的不含挥发油,非辛味阿唷中有15.9%的喊挥发油。挥发油作为辛味的物质基础,只能说明多数,不能说明全部,更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需要我们加以解释。总的来看,目前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基本上是以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药中寻找某些活性成分,最终合成新的药物(西药)。这种研究,忽视了中医药理论,更没有结合中药本身的特性,因而难以对中药药效给予科学的阐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