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的认识

时间:2023-12-24 16:37:32

导语:在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学 课程体系结构 案例教学 教学探讨

一、财务分析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学教材名称的差异目前所见到的有关财务分析学的公开教材中有若干种名称如(表1),还有的称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尽管大多数教师对名称上的差异不大在意,但学生在选择参考书籍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其中的联系与差别。

(二)财务分析学课程结构内容差异大 从教材体系结构安排和内容上看,各教材也是风格迥异,差别很大。张先治、陈友邦的《财务分析》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张新民、钱爱民的《财务报表分析》有九章内容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宋常的《财务分析学》体系结构安排,如(图3)所示。陆正飞的《财务报表分析》则增加了收入确认和盈余管理、应收账款与坏账等专项问题。上述教材其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差异较大,说明财务分析学课程知识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尚未达成共识,在内容结构的界定上仍需探讨与解决。

(三)教学目标定位层次模糊 目前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层次不清晰,有的教学目标定位层次偏低,仅根据常用的财务报表介绍若干财务比率。有的教学目标定位又太高,教学中包含了大量层次很深、专题性很强的财务分析内容。这是另外一种理解的极端,因此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四)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财务分析学这门课程是建立在基础课程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对之前所学课程的提升,因此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可以为各分析个体服务,也能够为公司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服务,还可以为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服务,用途及其广泛。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无疑会增强这种实践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案例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教学过程中没采用这种方法,有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加个案例就是案例教学,也有的正确开展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本课程,其结果是“只会考试、不会分析”,达不到设定的教育培养目标。

(五)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 一些财务分析学教材的编写只注重财务比率指标的介绍,而对公司价值有着巨大影响的现金流却不提及和介绍。采用这种教材来进行教学,学生学完后只会计算财务比率,据此做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分析。而且这种不考虑现金流量的判断和分析往往是错误的,因此从教材内容上看具有滞后性。一些以介绍财务比率分析为主的教材每章的内容变动不大,都是介绍若干个财务比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等,编写风格上比较枯燥。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财务分析学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不成熟,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差异大 作为给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财务分析学课程尽管名称不尽相同,但其应该是指同一门课程。所以在名称上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但严格来讲,财务分析学是比财务报表分析涵盖更为广泛的一门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围绕着主要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而财务分析学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其他的专题性的财务分析内容。目前主要问题是这门课程到底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内容体系结构才比较适合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国的高等院校开设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时间比较晚,理论研究也尚未成熟。各研究学者在编写教材时其体系结构安排也是根据各自的理解各有千秋,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当务之急是应当在财务分析学这门课的内容体系上达成共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当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的分析技术来进行常规性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学生就具备了一种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我国会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财务分析学作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提高性课程,更是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实践中财务分析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实践领域日益增多,如资金流动的分析、企业价值评估分析、证市场财务分析等。财务分析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分析内容都安排进去。既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注重能力的培养,那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应该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将一些专业领域的分析方法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由学生自己做分析来不断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认识模糊导致教学目标层次性缺乏高校财务分析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层次不清晰,有的仅定位于层次较低点的财务报表分析,有的定位又显过高,涵盖内容太过广泛。这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认识模糊所导致的。有学者(朱学义)将财务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体系,即“初级财务分析”、“中级财务分析”和“高级财务分析”。其中,“初级财务分析”针对的是非会计专业的各类人员,内容包括会计要素的分析和会计报表的一般分析;“中级财务分析”针对的是从事各种专门项目或专题工作的人员,内容包括各种专题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而“高级财务分析”针对的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目的是提供战略性、较为复杂的的决策信息,一般需要应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分析、企业整体功能分析等内容。对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而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课程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也是一门基本技能课程,其实践性比较强。该课程主要培养本科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各类分析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鉴于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定位的话,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应定位在“中级财务分析”比较合适。但 “初级财务分析”包括的内容应该作为基础知识来传授,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业务素质等原因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或身边真实的事例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方面。(1)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组织。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后,都很少有机会外出交流或进修,所教知识只能是依靠多年以前所学的内容。这种“涸泽而渔”的方式,势必造成教师自身教学资源的枯竭和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案例进行教学,若准备不充分,或是资料难以取得,都会影响教学效果。(2)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关键是案例的选取。案例应选择最新的财经案例,且具有典型性。典型性能够把本节的教学内容反映出来,贴近教学目标。教师获得案例的途径一般是查找参考资料中的案例,或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案例,也可根据发生的事件来改编成案例,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倘若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保证不了案例的精心选取,那案例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3)教学媒体也会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一般而言,采用案例教学来讲授财务分析课程,若不采用多媒体等介质来讲授而靠教师口述,学生难以全面、完整地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就会受到影响,案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进行案例教学应该从各方面把握好质量关,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材编写不适应会计改革的发展,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财务分析学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分析材料,通过相关比率指标的计算进行分析。其只注重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现象,而很少关注未来,尤其是很少关注对公司价值有巨大影响的现金流。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表更加重要。无论是从企业目标,还是从企业价值评估角度来讲,都显示出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包括在编写教材时都应该考虑这一点,将现金流量分析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以紧跟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的发展。

三、财务分析学课程重构的途径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基础知识+拓展知识”的框架体系首先,应介绍该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技能,如财务分析学的分析主体、分析原则、基本分析方法,这是学习这门课必备的基础知识。目前,对一些比较前沿问题的分析,也离不开这些基础分析方法的应用。其次,本课程也应包括各不同利益主体层面的分析。这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运行状况。再次,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及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应该专设一章现金流量分析,用于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及现金流量质量。对于学习会计、财务管理的本科生而言,通过学习相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对会计的一套专门方法有了了解,明白“会计利润”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出来的并不精确的数字。让学生明白现金流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其日后的职业判断能力有重要作用。再有,应介绍主要的综合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如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最后,具备了基本知识体系结构之后,可专门安排一章或几章介绍一些前沿具有战略性的财务分析专题。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些内容不需要太深入,以说明的角度来介绍即可。对上述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如(表2)。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础知识+拓展知识”的知识体系结构。

(二)提升现金流量分析的高度一方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对某特定分析主体的现金流量的分析,以正确评价被分析主体。一个被分析主体也许其在特定分析阶段的会计利润比较好,根据财务报表所做的常规财务比率分析也比较良好,但光凭这些做结论,也许会得出与实际相悖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一般地,当再对该特定分析主体的现金流量做分析后就会得出基本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学中无论从教师自身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都要把现金流量分析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

(三)注重案例教学效果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案例教学。财务分析学课程中若缺少案例教学,教学效果会很不明显。既然财务分析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恰好能够体现出这一重要特点。所以,作为讲授这门课的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案例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案例教学效果。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教师若想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就要选择好典型案例,平时要关注财经事件养成一种职业敏感。再将典型案例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崔也光,2003)。财务分析学无论是怎样的体系结构,内容上有多大的差距,教师都应把握一个基本点,就是通过此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有一个提升。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案例教学外,教师还应该多准备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再由教师做点评,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来改进财务分析学课程会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2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凸显的特征

(一)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

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以会计学为先行课,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进行阐述,课程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与金融学、经济法、税法、投资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 ]。课程内容涉及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四大财务活动,以及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环节,以及一些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点较为松散,相应的决策、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缺乏内在递进逻辑关系。而学习在本课程之前,非财会专业学生一般仅接触了较为基础的会计学知识点。面对如此专业和繁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其他相应基础相关课程学习较为粗浅,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知如何适从,有着较大的学习恐惧心理。

(二)理论脱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很多来自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和理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别,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缺乏针对性[2]。并且,现有的众多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都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财务环节及财务专题展开,引用的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大型或经典公司案例,内容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对财务管理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

另外,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及数学推导,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公式,能够解题就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相对欠缺。

(三)课程认同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商科类学生的主要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或者说对这门课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不是核心专业课,对自己“没用”,只是为了拿学分而“被迫”学习。而繁杂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较大偏离,以至更难获得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和数据计算,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把财务管理等同为“公式”和数学计算,内容枯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3]。

因此,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背景,整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应用“模块化理论与实践”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二财务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完整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一般包含三大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包括财务管理理论、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核心部分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管理四大财务活动及财务分析;专题部分包括财务战略与预算、企业购并与剥离、财务重组与清算、跨国公司财务、企业价值评估等。这些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进行总体设计(见表1)。

(一)公共模块,整合相近知识点

如前所述,由于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且比较松散,需要对必学必教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知识点的联系程度及实际教学总结,将财务管理经典内容分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财务分析”、“全面预算与控制”、“企业资本运作”及“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四大公共学习模块。

模块一部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由于学生在前一个或两个学期刚学过基础会计课程,并且基础会计内容一般讲至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已有知识点基础上,选用与会计学联系相对较大的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点之间有着较好的前后承接关系。模块二则对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和控制这两个重要财务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三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筹资与投资两大财务活动进行整合教学。另外,“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基本财务管理理念与投资、筹资联系和应用非常密切,所以将这两大观念穿插在这一模块中学习。模块四则对财务管理中的另两大财务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进行模块教学。

(二)教学过程,侧重应用能力培养

在理论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身边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应用,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生活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考核。

模块一中,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在收集并阅读报表的同时,辅以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讲解,注重实践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分小组对要求的材料进行财务分析,按照要求规范的文档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按小组演示。

模块二中,在讲解预算理论与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财务预算,如请同学们选择学校周边的一家小店,估算其一个月、一年的收入,相应会有哪些成本费用等。

模块三与四部分,会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这根教学主线,结合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展开理论内容的讲授。学习货币时间价值时,对个人存款、房贷、保险金缴纳等进行测算。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创意,尝试创新与创业,分组讨论成立一个心目中的公司需要多少的资金、从哪里筹资、如何投放和使用资金、投资的回收期、利润如何分配等,最终形成一个创业财务计划书。

另外,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会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模拟炒股平台,以团队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位同学参与到股票投资实务中,通过直观的实际投资来学习证券投资的价值估算等,思考自己是如何选择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如何理解与阅读等。

(三)专业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按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公共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专设一个“财务管理与专业结合”的知识模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结合各非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前面四个模块内容以大案例的形式予以总结,或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用到最直观的财务管理知识,补充前四个模块未涉及但对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完整性又非常必要的内容。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增加“营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讲授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基本功,营销过程中的盈亏平衡分析、税收筹划等。

三考核方式调整与应用

为适应课程“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重于结果、应用性大于记忆性”的原则,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考核中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最终成绩的评定按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理论和实践并行,将期末理论考核与平时实践考核分别定为50%与50%。其中,实践考核部分,按小组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创业财务计划书”分别占10%与20%,按个人的平时作业、模块测验及网络课堂参与度占10%,另外,课堂表现、出勤等占10%。

从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反馈来看,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认同感有了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叶青.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18):104.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数学 专业课 教学 作用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我常听专业课教师抱怨:学生大多数学素质太差,专业课成绩上不去,专业课多难教。同样,学生也反映专业课多、难学。我通过了解相关专业课的教与学,认识到专业课教学之所以教与学同时产生困难,其主要的原因是:在某些知识点上无法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应用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数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我就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提高专业课教与学的质量,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认清数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比较好,他们的数学基础都有一点,但在学习的认识上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总认为自己的那点初中数学知识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中已经够用了,对数学学习毫无积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拉近数学与会计专业的距离,要让学生认清在不同学期的会计专业课开设之前需要哪些不同的数学知识。比如:会计专业有《统计基础知识》、《财务管理》这两门课程,它在教学中主要涉及的数学知识有统计初步、概率初步、不等式、函数、指数、对数函数这几章。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我们在实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把这几章提前来教学,让学生明白学这些内容是他们后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当学生明确这些以后,他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与我们会计专业是那样的近,数学也是专业的一部分,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变得主动。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学习数学、想学好数学,这也会使会计教学轻松一些。再比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时,我们可以利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习题作为数学课堂习题。如财务管理习题中的:“俞琳准备通过投资使她的万元存款得到增值。现已投入报酬率为10%的投资项目。计算需要多少年能使存款数额增加一倍。”只要我们稍微作一下改变,就可以成为我们需要的数学习题。类似习题在会计专业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对数学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解决其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超速发展,计算机学科的地位在现代社会工作中也越来越高。而计算机技术与数学也有很深的渊源。计算机技术中的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计算机专业课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比如: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来说,它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我们用线性代数中的矩阵来描述和讨论其中的“图的存储结构”,讨论数据结构最常用的工具就是线性代数。如果线性代数学不好,数据结构这门课肯定也学不好,就会影响整个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再比如:组合数学初步中的排列组合内容是程序设计者运用较多的数学工具……如果在数学课中删去这部分内容,这些专业课就会很难学。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很多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应以教授和学好专业课为主,忽视或没有认清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轻数学课而重专业课,再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修改教学计划,不断加大专业课的教学,而砍去很多数学课,这样将让学生更加无法理解和解决专业课中牵扯到的数学问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改变观念、需要实践,重新修改教学计划,对数学对专业课教学的作用要进行重新认识。

二、提高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由于数学对会计、计算机等专业课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1.教――数学教师方面

教学大纲提出了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问题。不管是教学原则还是教学内容都要做到为专业课服务。对于这一点,可以这样做:首先,数学教师可以深入到会计组和计算机组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或数学教师有目的地自学一门专业课,了解专业课真正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其次,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修改数学课的教学计划,在数学教学计划中突出该专业所需的数学内容。再次,在教材选取上可以针对专业征订相应专业的数学教材。例如,对于会计专业,可以订《经济数学》作为教材,该教材突出统计、函数,很适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可以订高职的《计算机数学》作为教材,该教材突出线性代数和逻辑代数,很适合计算机专业中《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因为线性代数和逻辑代数学不好将直接导致这两门课学不好。当然,基于为专业课服务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随意舍取数学内容,应当是在不破坏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在教材选取上我们也可以自编校本教材,可以对人教版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在第一年,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方程与不等式中一次、二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要重点讲解,这为学生理解大量数的作用打下基础,函数部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数列整章重点学习,必须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这与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指数、对数函数中,指数函数重点学习,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方法打下基础,对数函数基本掌握。统计初步要重点学习,为今后学习统计基础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学生了解就好,不作过多的要求。在第二年,就要对学生进行分流,对要读大学本科的学生,初等数学的整本书都应作要求。而对不读本科的学生,其中向量、和角倍角公式、平面解析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复数这几章只作了解就可以,不用有太多的要求。对于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及概率初步要重点讲解,为学生今后学习会计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编题。如可以利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股票和期货的投资、利用现金投资产业、利用银行借款投资,各种交易分期付款等等都可以改编成会计专业习题,让数学教学更有专业特色。最后,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对专业课的支持性。在制定会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时,把数学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前,使学生先掌握数学工具和方法,以利于专业课学习,如果数学教学经常落后于专业课教学,就失去其作用,就会进一步动摇数学这门课在学生中的地位,降低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以专业为主的工作,因此对专业课学习比较重视,从主观上缺乏对数学的重视,再加上数学对专业课的作用没有显现,以及在以前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因素,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认真,因此有必要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专业课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这样做,比如:请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谈工作经历、请计算机软件公司的技术员讲数学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请证券公司的职员讲数学对会计专业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开展知识改变命运、终身学习的意义等专题讲座。我们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讲座,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努力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应注重发挥数学优势,应用于专业课

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在内容上,而且是在方法上。专业课教师要发挥数学优势,使学生掌握用数学方法去处理问题。数学在专业课中是一种具有管理作用的应用数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按现有的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去讲解,而是要对课本中已有的例题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尽量出现在专业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专业中的问题。而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首先,要求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专业教师在学习专业初期一般都学过数学,后来就只学专业知识,从事教学工作后,也只重视专业内容教学,而忽视数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方法,对于专业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会计、计算机中解决的大多数实际问题、专业的论断基本上都归结为数学问题。试想,如果数学知识、方法不扎实,数学模型不能建立,问题怎能得到解决?因此,专业课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方法,也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数学课对于专业课的教与学都起关键性的作用,只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大纲,关注所教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用心去钻研专业特色和学生所急需的数学知识,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重视数学学习,就可以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数学手段,发挥数学优势,就一定会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维煊.摒弃肤浅的“实用主义”领悟数学的核心价值.教学与管理,2010,(7).

[2]谢晖浅.谈现代会计教育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要求.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

第4篇

1.1顺应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1.2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融会贯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3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2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其一,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例如存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收入确认,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3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3.1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3.2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4结语

第5篇

1.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

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与其他课程内容存在许多的重复。虽然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容重复的问题,但是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较为严重。其与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都存在重复,并且重复的内容很多,具体如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计算、经济批量;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预算、资本成本的计量、经营杠杆。对于这些内容的重复讲解,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重复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照课件依次讲解各个理论知识点,没有结合企业实务来讲授相关知识,因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很多学生都质疑,自己学的这些理论性这么强的知识在实践中有没有用。由于没有得到教师强有力的解答,因而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真正地想过要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也存在问题,考试内容几乎就是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少设计结合实务的案例分析题。学生通过努力复习,可以考取很高的分数,但是往往不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3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成长为国际上知名的跨国集团;国外的企业也不断进入中国开展经营,成立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得能用外语熟练地表达、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多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更应该采用双语教学。原因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西方的理论与实务远高于国内的发展水平,而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原版教材,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详实、最新的管理会计理论,而中文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内容上有很大的压缩,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理解。

虽然高校普遍认识到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积极性不高:①缺乏能够同时驾驭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教师,同时,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较短,对于如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完全有效地结合起来,缺乏经验。很多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翻译课本而不是在讲解知识点,学生整节课都在标注课本上的陌生单词,而不是试图深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②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教材比较畏惧,对英语教材有一种的无形的排斥感,因而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1.4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的平台

在很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学时数很少,有一些甚至没有。像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上完理论课后,往往都配套设置有30个学时左右的实训教学,教学过程非常完整,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外,在校外,学生的锻炼平台也很少,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使有建立实践基地,真正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锻炼也非常稀少,更谈不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了。另外,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缺乏教师的引导,实习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2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2.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内容重复的解决思路如何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重复性问题,我国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李心合(1995)认为,应该重组管理会计,将其一分为三,其中的成本会计问题纳入成本会计学中,管理会计中的非成本会计部分,大部分并入财务管理,而责任会计的内容则单独成科;同时,肯定成本会计学独立性的前提下,协调成本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思路是小成本会计与大财务管理。牛彦秀(2002)认为,应该合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将其定义为成本管理会计;协调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蒋峻松,等(2001)认为,应对三门课程进行适当分解,取消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算部分并到财务会计中,成本会计中其余涉及成本的内容合并到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的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资产管理部分并到管理会计中,而管理会计中长期经营决策部分应分解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也能使各学科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在内。

结合以上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之间的重复性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缓解这个冲突。可以将三门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其中,成本会计学应该在三门课中最早开课,其次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原因在于,后两门课程是以成本会计学为基础的,学生学了该门课程后,更有利于另外两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讲授这三门课程的教师应该互相沟通,对于在上一门课已经讲过的内容,在下一门课程就可以简单讲甚至不讲,以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性。第二,从长期看,应该在全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中,重新划分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明确界定各门课程的范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新教材。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沟通、协调、接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将会影响整个会计学科的健康发展。

2.2理论教学结合案例教学,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学时的案例教学。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使得教师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解答学生“管理会计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后,传统考试方式也应相应发生改变。在期末考试中,应该增加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并大大提高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重,降低计算分析题的分值比重。在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决策、解答,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3提升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并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选拔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任教师承担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组织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到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短期进修,甚至可以选派有较强英语功底的教师到欧美国家的相关高校去进修,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双语教学改革中来。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有效的鼓励措施,比如,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对于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比各种奖项时予以优先考虑;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学分比重;进行弹性教学,实行双语学习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外的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还可以聘请跨国企业集团的企业家、管理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让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4加快建设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学科竞赛

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学校、医院、银行等都会设置会计岗位。会计岗位设置的普遍性给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机,但也是一种挑战。原因在于财务会计工作一般都是各个组织不愿意对外透露的秘密,因而很难找到对口的岗位供财会专业的学生实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迅猛发展,近年来,事务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并且学生在事务所中所做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实习生的需求量也较大,因而,各高校的会计学院(系)在寻找合作企业时,可以重点寻求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的长期稳定合作。

第6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案例;教学法

[基金项目] 院级教改项目“会计电算化审计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B201219

[作者简介] 吴丽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广西 崇左,532200;周彩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广西 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100-0003

审计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难点,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但笔者在长期的审计教学过程中,对审计案例教学法比较看重,无疑审计案例教学会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大学生对审计整体的认识,但更大的效果是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是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

一、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

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内容,更能够使学生学到审计的实践内容,大大增强上课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把审计内容与审计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强审计实践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进行审计理论内容的讲解(简单讲解),接下来就进行审计案例教学,把一个公司的审计案例相应的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审计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多找一些典型案例,避免重复。

(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不一致时的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审计的实践步骤进行审计课程的设计,这样比较有逻辑有条理。其实审计实践的整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的,但是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人为地分成几个环节,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比如审计重要性评估这个内容: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重要性评估是比较重要的课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部分内容可以直接把审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评估的那个表拿出来,让同学们对照此表逐一进行示范讲解。如下表1所示:

(二)理论与实践的灵活运用

如果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0.5%和5%,计算确定被审计单位2011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表2所示。

这样用表格的形式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就可以很容易做出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同时理解重要性评估的作用与目的。但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审计重要性评估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进行判断的,像上面的题正好是整数,然而在实践中常常不是整数,我们可以化零为整,可以用一个近似的数值;而且重要性评估的百分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把总资产的百分比改为0.5等,这就是重要性的特征,是个近似值,也是会计与审计的最大区别。

二、审计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审计案例教学法不是一个新的思维,很多人提出这一观点,但在审计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上笔者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的的现状及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流程,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对于审计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节中都设计一个实训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自进行审计,让学生知道一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案例的设计与完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典型的案例,能把当前所学的知识与案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这个案例不能太大,太大就是综合实训的部分了,案例要有针性。例如“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我们可以用货币资金审计为例,主要关注货币资金的授权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审核控制、保管控制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这样就把“内部控制测试”这个复杂问题变得浅显,真正让学生把审计知识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竞赛”审计教学法

“竞赛”审计教学法,就是教师先把学生根据人数分成若干组。然后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审计规则,把实践教学内容分配到各小组,由各小组根据分配的审计内容去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分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各个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性与原动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竞赛的形式下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审计任务。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块划分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简便可行的目标,教师可将审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然后再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分配给学生,也便于学生进行单项操作。

(一)教学模块的划分

教学中进行模块的划分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划分为: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这样划分出来,便于给分组的学生布置审计任务。各组既能分别完成任务又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给学生压力与动力。同时,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与思考的独立空间。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审计的教学目标,之后可以让各小组再调换模块,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

(二)学生角色的扮演

学生在审计实训前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例如主审、助理、外勤人员等。首先要分工明确,这样在实训中才能避免出现有人没事可做,有人做事太多的现象发生。同时避免使审计实训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教师在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中是次要角色,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发挥。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以上是针对审计教学中比较难讲的内容提出的一些方法。如何把审计这门课上好,能让学生对审计这门课产生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有教学设计上的窍门也有教学中的技巧,还有审计实训上的充实,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为教学与实训提供一个平台,又能有效地衔接教学与实训,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蓉,梁素萍.财务审计手工综合实训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EB/OL].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第7篇

Key words: accounting courses;teaching goal;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97-03

0 引言

经济学大类专业是目前财经类乃至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均要开设的专业,而会计系列课程无疑是该专业必须设置的课程。会计系列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部分院校也称为《财务会计》课程,下文统称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是为了将学生从对财务知识懵懂无知的高中毕业生状态快速引入能熟练操作财务岗位、合理进行职业判断、正确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高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的愿景。但是目前很多院校不能做到会计系列课程由某位老师持续担任,从而容易在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在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从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出发探讨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教学互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评价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它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布局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前景的关键因素。

1.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学类专业都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往往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但是部分非财务管理和非会计专业等的学生在后续不一定继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从就业的角度而言,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不一定从事财务会计岗位,所以授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受众的学习目的。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的关系,穿插介绍常见实务处理,最后在学生真正理解会计分录和三大书面载体真实涵义的基础上再提炼会计理论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定义,同时能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的《会计基础》科目。

1.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在会计系列课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它既是前期《基础会计》课程中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也是后期《高级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铺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运用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熟练进行常见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读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其附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水平。

1.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会计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它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选择的“财务会计方向”模块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对于选择另一模块――“公司理财”方向模块的学生则不作要求。所以该课程的开设其实是为了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做指导性的规划,选择会计模块的学生较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岗位。鉴于这些前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熟练灵活掌握一些特殊经济业务、特殊经营方式和特殊时期的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学生从初中级会计师走向注册会计师做准备,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能引导学生从核算型人才转向管理型人才,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科目水平。

2 教学内容的有效编排

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应和上述教学目标相吻合。在面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以及在不同宏观环境前提下适时作出相应的微调。

2.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综观不同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包括会计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计量属性等);会计等式及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2.1.1 注重实践性

参加《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一定是将来要从事财务岗位的学生,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会计岗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补充专业知识,为他们就业提供一个专业技能。所以教学过程应着重围绕会计书面载体的形成,指导学生熟悉报表的项目数据和最初的原始凭证之间的关系,讲授如何根据常见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而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课时。

2.1.2 贴近现实性

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今天,拥有几张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无疑是必要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基础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在所选教材的基础上,应同时关注当时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会计知识,讲课中尽量穿插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和考试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1.3 关注连贯性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较易重复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章节,当然讲述方法显著不同。比如基础会计中借贷记账法运用的讲解旨在从资金的筹集、采购、生产、销售、利润计算及利润分配等环节分别举例从而加强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尽管这些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还会再次涉及,但是基础会计课程中又是不可或缺,所以讲解的深度和难度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系列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讲解中对于上述内容不易讲得过深过细,只需注重常规,无需涉及特例。有些几乎没有难度的内容可以放在基础会计课程中,以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有更宽裕的课时,比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有些基础会计课程暂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以放在后续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解,比如固定资产增值税的问题,财产清查中涉及坏账准备的处理等。

2.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系列课程中教学内容最庞大,安排课时量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本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不同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多在绪论的基础上,依次安排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告等章节。确定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时,宜把握以下原则:

2.2.1 强调普适性

《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经济业务应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安排的教学内容旨在能解决企业的常见问题。无论从资金筹集还是到资金运用,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购买债券,无论是采购设备还是销售商品,涉及到的经济事项和业务无疑是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日常的问题,所以这些教学内容的分析必须讲得透彻和实际,强调的是普遍适用性,而非高大上。

2.2.2 突出实用性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基础会计》有很大的区别,它的顺序基本是从报表出发,依次讲授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再次讲授的是利润表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显然这样编排的用意既能和会计具体准则相吻合,也突出了教学目标――最终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基本报表的编制。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各个章节和报表之间的关系,能将会计分录与报表项目有机联系,通俗而言,把报表比作一个拼图的话,那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应该是拼图中的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在如今急功近利的高校学习中,教师有义务时刻给学生灌输这个观念,以便扭转学生将财务会计的学习停滞在背诵分录的怪圈中。

2.2.3 重视连贯性

这一点和上述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用意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在许多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弹性,讲解与否、讲解的深度和难度和前期《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以及后期《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章节往往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难度最大、预备课时量最多的章节。这个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几乎很少涉及,但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必须作为重点,而且其中涉及企业合并和权益法的内容和后续的《高级财务会计》的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编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授课教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必须提到这个深层关系,提醒学生企业合并对后期的影响以及成本法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2.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级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是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延伸。它在讲解绪论的基础上主要涉及的是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业务、仅在某类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业务、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业务、一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业务等。综观各个版本的教材多有差异,但也有共有的教学内容,一般主要包括: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业务、租赁、所得税和物价变动会计等。而对于课时量,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设置,总体而言多为每周2-3个课时,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2.3.1 实务和理论的并重

《高级财务会计》的讲解内容已经突破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中多次提到的四大假设和信息质量要求,讲解中应有所提示。该课程涉及的经济业务尽管多有特殊性,但也不是罕见,在上市公司案例中多有出现,所以讲授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导入实际案例,并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将看似深奥的讲授知识点予以落地。

2.3.2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部分章节是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加深,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利润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固定资产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租赁,等等。所以在涉及这部分知识点时,授课教师需耐心指导学生对旧知识予以温习,了解两门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和重叠,提升分析问题的高度,逐步加深对复杂事项的理解,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2.3.3 精讲甚于泛讲

一般高校培养计划中分配给《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量和这门课程自身的内容和难度并不是很匹配,所以笔者认为选择教学内容和讲解方法时应注重 “精”,抛弃“泛”,即授课内容不在于章节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消化。尤其是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这些章节,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因为这些内容较突出的体现了前后课程的连贯也较典型的呈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运用,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理解的重要提升,也是进行案例教学非常适合的内容。授课教师针对这些内容应不遗余力的分配更多课时和精力讲授,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不可点到为止。

3 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桥梁,它不应该是固化的而应该是灵活变通、与时俱进的。笔者在浙江树人大学一直担任会计系列课程的讲授,且已经完成了数轮从《基础会计》到《中级财务会计》再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完整讲解,体会如下:

3.1 《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操性重于理论性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敲门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一定程度上比卷面考察更为重要。在综合能力评定时,应加重实操所占比重,期末考试中应尽可能改变考核方式,缩小卷面答题所占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的分值。比如,期末测试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套较为基本的,却能体现某企业一个月完整业务的原始凭证,并脱离课本上的业务表述,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体现课程的专业性,也能杜绝学生考前临阵磨枪的尴尬。

3.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习题和实践并重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繁多,不能照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模式。它的教学过程需要习题操练和实践操练的并重。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手段依附于三个载体:习题库、案例库和手工模拟实训。习题库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是非题等客观题题库,涵盖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所有章节和知识点,且对所有题目指明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系数,学生平时可以进入相关校园内网进行操练,教师可以在期中和期末时设定参数和时间安排学生网上考试。案例库主要是考察学生搜集、分析案例的能力,题目预设并每轮修订,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上交案例汇报作业并在课堂上演讲,小组相互提问,教师打分作为学生最后综合评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给予专门的学分和课时,实质上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延伸,它是以一套完整而有一定难度的工业企业资料为模板,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套手工资料,并以此作为后续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素材。总体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做题、做账、做案例的多面手。

3.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讨论式优于理论讲解式

《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类似于专题式,每个专题的选取角度和讲解深度都关系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每个专题的讲解前授课教师都应导入目前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兴趣;讲解后,授课教师应布置搜集和分析案例的任务,比如在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章节,笔者要求学生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求是“分析文稿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选题依据;②合并动因分析;③合并方法;④合并事项分析;⑤结论;⑥附录,包含小组讨论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小组活动方式等,可根据本组特色有所创新。”《高级财务会计》的授课对象一般为高年级的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以案例讨论的要求不可过细,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案例汇报的效果。

第8篇

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有主见和张扬个性,学习情绪化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起来的就会比较积极。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就会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也进而减小。但是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大班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受此制约,授课中教学方法陈旧,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并且大多是以理论上的传授为主,学生们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想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

教学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一般均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评定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的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固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为失衡,也就是虽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但是学生往往追求期末突击,临时抱着书本进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单一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并不能够真正在头脑中扎根,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改革建议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可适当增设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内容,比如,扩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握讲授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针对性,既有助于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其在今后工作上的需要。

(二)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作用和特点。比如通过通俗易懂的小实例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课程与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调动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另外,在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要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时,应该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先提出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开始,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气氛的活跃性;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采用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每章重点内容的讲解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及其折算、股票和债券管理、期货和期权管理、风险与收益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考核与激励等内容都有大量鲜活经典的实例可借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理论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们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最后,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作一下关键问题概括的评述,并指出正确的观点,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无论针对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几点需要注意。即:首先教师要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对观点正确或者比较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积极合理地发展个性,对于观点有误的学生要给予理解,要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他为什么会理解出现错误和偏差,下次如何找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等等。也要重视拓展提问的体现,即将一个问题拓展成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期穷本究源。最终能够做到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发散思维,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三)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兼顾平时期末,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一、引言

院校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主体。授课老师的教学,授课设施的配套,课程评估等各方面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衡量院校教育好坏的指标就是教学质量。

自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全国各高校便积极将双语和全英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本科生教学工作中。实施双语和全英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平台,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国际交流学习机会。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我校作为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学校国际学院开设大量的全英教学课程。因此提高全英教学质量对我校的教学尤为重要。

本为将针对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全英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本人的全英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改善措施。

二、影响财务管理全英教学质量的因素

1.全英教学师资薄弱。目前高校担任全英教学工作的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基本是本土的,也有一些学校引进了外籍教师。相对于本土的中老年教师来说,这些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缺乏授课经验。并且由于青年教师人数偏少,使得全英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这样导致一门课程往往只能由一位老师固定担当,一方面没办法形成课程教学团队,不利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交流,另一方面没有教师之间的比较竞争,教师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

2.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选择及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目前财务管理的专业教材五花八门,但是比较好的全英教材并不多,很多学校都直接选择国外出版的教材。使用国外的教材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价格贵,对于学生来说负担重。其次内容多,一个学期根本没办法讲完整本书。再次,与其他课程内容有一些重叠,比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就有少部分内容重叠。适当的筛选课程章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根据学生的课程结构来选择合适的课程章节仍是教学内容存在的一大问题。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欠科学。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基本已经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是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跟着讲义走”。老师将课程内容都“搬”到投影荧幕上,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也增加了学生吸收课程内容的难度,因为老师的讲课速度更快了。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全英教学质量好坏也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水平。实施全英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专业英语,并能够接受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但是目前财务管理全英教学班的学生水平并不是很整齐,授课老师要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并因材施教的难度就更大。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多个年级合班上课,并且内招生和外招生都在一起上课,使得全英授课的难度大大提高。一方面要兼顾内外招生和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学生不同层次的英语水平,选择讲课内容和讲课速度都要慎之又慎。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1.引进教学人才的同时,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改善提高。针对全英教学师资薄弱问题,我建议学校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大全英教学人才的引进工作,可以从海外引进具有教学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也可以招聘专业授课的外籍教师。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师资的水平,可以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和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师送到国外高校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

2.图书馆提供预留教材服务,学校提供公开网络课程资源。为了解决教材费用贵等问题,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教材预留服务,整个学期将课程教材预留在学校图书馆不许外借,以供学生去图书馆限时借阅。同时,建议学校提供课程网络平台,将课程讲义,课程视频等课程资源放在网上以供下载。如果学校能够提供足够多的资源,学生可以不用自己购买教材,而且能够在课后获得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3.加大学生实践项目的投入力度,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项目实践。教学质量不仅依赖于上课50分钟,还跟学生课后的学习有很大关系。但是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后积极性,学校应该大量实施学生实践项目,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践于他们感兴趣的专业项目中,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教育部已经提高对高校本科教学的拨款力度,学校可以大大提高对本科生实践训练项目的投入。

4.改进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学生的教学评估本意是督促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但是目前的评估系统所起到的作用很小。学生教学评估是每学期期末进行,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地方并没有在该学期反映给老师。因此建议改进评估体系,比如可以每学期评估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期中的评估可以匿名反映学生对老师的意见,那样老师可以在该学期调整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5.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授课。授课老师可以请外校的教师或者企业的专家来分享专业知识和如何专业实践,让学生感受不同老师的教学魅力,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授课老师可以安排一些专业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让同学做一些专业报告,促使他们在课后阅读大量相关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从以上探讨可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全英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的努力,单靠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当前我们需要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全英教学的认识,积极探索全英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财务管理全英教学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而变得越来越紧迫。而要将我国的高校发展成国际一流大学,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加强全英教学质量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