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25 10:45:36

导语:在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对话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营造宽松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钻研,积极参与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对话式”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如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对话式”教学强调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核心,是在民主氛围环境下的互动式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同时,“对话式”教学也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更新理念,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的“乐学”中逐步做到“会思”“会悟”“会创造”,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展现学生不同个性 英语学习的理想境界是,既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而“对话式”教学便是实现该目标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升语言实践的材料,引导学生在有序的对话练习中逐步树立自信,不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Who cooks for you?对话中,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同时,对话式教学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其个性。学生充分展现个性,让对话成为其展示英语能力的平台。

基本原则

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对话式”教学,教师应该贴近学生实际,整合教材内容,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在对话中有效生成,在互动中提升能力。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在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遵循发展性原则是从学生的个体动态发展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力争通过对话的方式,给学生提出层次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情感性原则 “对话式”教学要立足认知,尊重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断产生积极情感。

丰富性原则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语言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丰富性原则,通过故事讲演、诗歌诵读、角色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话,在对话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注意事项

运用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研究表明,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有一种暗示作用,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在英语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可以真诚地说:“Very good.”“You are a smart boy/girl.”练习对话时,教师根据不同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场景对话,教师也参与其中,并适时点拨,多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对话情境中提升能力。

拓展对话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场景设置、教学方式、授课内容等。在开展“对话式”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重创设情境,创新教法外,也要注重拓展适合学生语言实践的对话材料。新颖巧妙的内容设计往往能够让课堂呈现出异样的精彩,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分层设置练习,提升学生参与效果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不同和经验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分别对待,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分配到难度对应的对话练习小组中,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提升对话练习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探究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练习和接受学习,这种对语文工具性的过分关注,分割了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分割了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分割了语文知识和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的联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凭借综合性教学内容突破语文课堂的封闭现状。

一、合理选择综合性教学主题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教学的核心,通过主体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如果缺乏主题,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显得零散,失去方向。教师设计语文活动主题时应从学生现实生活中选取主题,注重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如讲解《燕子》时,学生对小燕子十分感兴趣,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展开以“燕子”为主题的综合语文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带有“燕”字的故事、成语、春联、歌词等。学生在课余时间翻阅辞海、词典,查找诗词歌词和对联,到各个班级搜集人名,到购物商场搜集含有“燕”字的品牌名字。学生经过这个活动,从教材走向了生活,拓展了知识,并且加深了对学习中语言积累的运用,体验了中华文化瑰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搜集的资料,有的制作了“燕”字成语收集卡;有的组织了“燕子”知识大考察的有奖竞赛活动;有的小组展示了表现燕子生活的图片和音频,十分引人入胜;有的小组排演了“小燕子学艺”的话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展了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合作精神[1]。

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合作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个体和集体发展的需求。对于如今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阶段,导致很多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完善,无法有效与他人完成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班级学生可以根据特长、兴趣和个人意愿自由组合,但是教师需要特别强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间同质指的是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接近;组内异质指的是组内成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学习互补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小组组长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选择合作意识强、反应敏捷、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学。教师可以对学进行定期培训,教会学生组内合作方法和策略。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只有教师落实了任务,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分工。如果不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那么小组间的合作就会处于闲散状态,做得好、做得坏都不会有人过问,这种学习小组的划分就会流于形式,根本实现不了互相促进和集思广益的目标,导致学生如同“南郭先生”一样,坐在一起聊天乱扯,好像看热闹一样[2]。

三、避免随意性的语文综合教学

讲解诗词《惜时》时,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时间的飞速及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进步。在学生感悟时,教师随之提出问题:同学们想想以前浪费的时间,是不是觉得可惜呢?以后要怎样做呢?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以此开展关于珍惜时间的综合性活动,从而充分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了解以前的状况,并且开始逐渐学习,不断努力。教师开展综合性活动后,让学生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以及后期发展规划,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奋斗,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不断努力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学习内容引发一些联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感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不能随意,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针对性开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延续到了学生社会和生活多个领域,为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作品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向社会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发挥潜力。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展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显而易见,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长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动员大会,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点看法,与同志们作些交流。

一、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的背景

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的发展形势需求。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第十次党代会上,学校已经确立了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下一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举措、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目标。底,在学校第四届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大家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普遍认为,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需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提升教育质量;第二个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四个是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这些措施和举措都可以作为加快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抓手,学校经研究决定,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本学期工作重点是科技创新大讨论。

回顾“十一五”以来,、学校的重点工作是人才培养,特别是从到上半年,学校集中力量抓本科人才培养,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期间,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尤其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底,学校又召开了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如果把-作为学校的人才质量年,那从开始,学校将做些什么呢?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来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学校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二是,科技创新队伍和条件建设,尤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要靠人,依靠教师,要建设一支符合研究型大学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三是,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这些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强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本学期作为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第一个阶段,重点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基本内容包括: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的科技工作;分析找出科技工作的不足;明确今后科技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把科技创新工作做的更好。总的目标是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

二、“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回顾

第一,科技平台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创新条件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平台和基地28个,其中“十五”以来,新建的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江苏省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7个。在过去的7年,学校的科技平台和基地有了明显的改善,为我们引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校内外综合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如珠江校区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其中农学站得到明显改善,园艺站和畜牧站重新建设,同时进一步建设和改善了公共服务站,大大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学校还加强了牌楼温网室的基地建设,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土桥的水稻实验站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先后培育了一大批新品种;另外,海南水稻南繁基地扩建和溧水农药残留降解试验基地建设等都取得了良好进展。学校还与省内外的部分地区合作建设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学校科技成果的研究、展示、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二,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十五”以来,广大教师投入科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十五”以来,学校科技立项1472项,立项总经费5.72亿元。科研经费从的4300万元增长到的1.52亿元。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在科研立项经费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达到3.5亿元,占被资助总经费的70%,显示了学校科研在国家级项目中的竞争力。

第三,科技产出增长势头迅速。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和成果。“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项。其中国家级成果6项,而且集中在到,连续产出了6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展示了近年学校培育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另一项指标是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从的36篇增长到的437篇,7年来,学校三大检索论文的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这也表明了教师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水平的提升。总体上讲,科技产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第四,科技服务不断取得新实效。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科技大篷车”和“双百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教兴农工作,不断探索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创建了多种科教兴农新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近几年和连云港合作开展的“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农业部、教育部的好评,为连云港的农业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正在进行新一轮“双百工程”。

第五,建设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研究型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建设一流大学,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教师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水平。有一支较强竞争力的科研队伍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目前,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教师队伍。过去的几年,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教师晋升条件、导师增列条件、科技奖励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形成了正确的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说,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比较高。科研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十五”以来学校建设了一大批教学科研用房,科研空间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另外全校设备总值从“九五”末的7000万元左右增加到“十五”末的3.6亿元,设备的量和装备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科研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科技创新大讨论的目的

这次大讨论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内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序幕,目的是集思广益,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明确我们今后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再次强调一下,目标就是十六个字: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

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科技创新是造就学术大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起点,也是提供强有力社会服务的基本保证。通过这次科技创新大讨论,要在全校树立科技强校的思想,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研究型大学建设做贡献。

第二,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研究型大学建设制度先行,科技创新要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完善和创新学校的政策导向机制,并将它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要完善教师绩效评估的政策和办法,注重培养人才的实效、科研的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成效。要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科技产出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三,要优化资源。积极探索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协作机制,整合优化学校科技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要提升能力。要提出打造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的措施和办法,搭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几点要求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做出的判断与选择。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助于大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抓手和有力的手段,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带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改革,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全校上下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进行科技大讨论的过程中,希望学院、部门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多谈那些我们能做的,能够做得好的。对一些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也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各单位和各学院的领导要了解学校的科技工作,了解本单位的科技工作,了解科技创新工作。否则不但形成不了正确的导向,反而形成误导。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外部的发展形势是什么,努力将大讨论引向深入。

第二,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希望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教授、学术骨干都能参与大讨论,提意见,提建议,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希望大家在讨论过程中,不仅提出问题,还要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讨论中发挥智慧,体现价值,做出贡献。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学习兄弟单位、兄弟学科、实验室的好经验。

第4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时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不甚科学的现象,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浓厚兴趣。如何增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和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恰当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效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道出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分为知之、好之与乐之三种境界,乐学,即以学习为乐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必须进行彻底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是创设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阅历与生活经验,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农村是个广阔的生活场景,我们的数学学习几乎都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

二、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确立恰当教学目标

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产生高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目标太低,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目标过高,则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备课环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践、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找到攻克难点的好的引导方法,以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应只关注一章一节,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放眼整个学期、整本教材,恰当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科学选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变化多样

教学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创设出自己独特的适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数轴时,我们可以先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知其然”且能够“知其所以然”,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采用“情境导入——观察讨论——思考释疑——应用提高”等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具体操作可按如下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并举手发言,通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填空,为学习数轴概念做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问题并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2.教师发问,学生讨论:请学生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方向、距离)?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教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请最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3.对比观察,独立思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然后教师讲解数轴的概念,说明画数轴要满足的条件,并提醒学生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观察、理解后自己试画数轴,并在小组讨论后归纳出画数轴的步骤。

4.典型习题,提升能力: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新知,提升能力。如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0.5、+2、-0.3。这道题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数轴上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又如,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3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这样的基础题去归纳出一般性结论,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总之,新课改后,我们更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萍,《一份特别教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凝祚,《心理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第5篇

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以及方法得当这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策略,最后提出制度、组织两大保障机制。

关键词:教学反思 高职教师 人文选

修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04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解剖分析、修正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学决策以及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批判性活动,还是一种经由提升教师自我觉察能力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教学手段。教学反思具备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学反思必须与教学实践相关联,不能空想、幻想,要依托一定的教学实践有意识、有目的、有内容的“想”,做到“胸中有物”。这“物”就是从教学实践而来。(2)反省性。教学反思是一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教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解剖分析,正视自身不足进而修正、改善。(3)过程性。教学反思不是单纯的一个自我觉察动作,一个自我反省行为,而是持续这些动作、行为,经过总结归纳、解剖分析、修正完善等阶段,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多由专任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在教学中多存在应付式心态,对人文选修课重视度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度也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强调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作用有二:一是有利于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增强。假如教师保持教学反思习惯并予以实施,就会及时挖掘出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任的态度。二是有利于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教师修正、完善整个教学行为,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在下次教学行为中加以保持,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增强。本文将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存在问题、促进策略以及保障机制四方面展开论述,以供借鉴。

一、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已建立教师反思机制,主要分为教学前和教学后两个部分,教学前主要是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等等,教学后主要是做好教学日志的填写、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行为的修正等等。就实践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教学前”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视,实施顺利,并且效果显著,但对“教学后”阶段的工作关注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加以规范,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教学反思流于表面,大多只是对教学整个过程的简略记录,最多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教学评论,而有的教师教学反思深刻,却未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导致反思价值不高,反思效果不强。长此以往,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受挫,很容易出现被迫反思、讨厌反思的情绪。而针对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而言,由于人文选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边缘化状态,根本就没有要求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鉴于教师反思机制中的“教学前”这一部分的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会按照教学常态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工作,但“教学后”这一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后”阶段的实施情况。

二、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存在问题

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反思氛围的缺乏,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不够,对相关课程的开设也觉得可有可无,更谈不上为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反思环境。二是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缺失,鉴于人文选修课教师多为兼职,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一般都会相对固定,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类似的教学场景很容易让教师思想僵化,产生思维惰性,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三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薄弱,缺乏直视问题的勇气,大多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来审视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不够重视,未把握反思契机以提升教学水平,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退缩或躲避或轻描淡写,未通过深入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导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停步不前。四是教师教学反思方法单一,未发挥集体力量,多为自主决策,制度建设未与其配套,监督体系也尚未健全。

三、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高度重视,积极引导

要做好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首先要强调学校层面上的相关工作部署,特别是整个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要知道,人文素质选修课在高职院校本就处于弱势,而人文选修课教师更是处于学校忽略的边缘群体,只有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才有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情境,激发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采取各种教学反思手段,促进彼此教学水平的提升。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师培养中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手段列入教师培养规划中,为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从学校、系部、教学团队这三个不同层面上加强教学反思工作的力度,如学校层面上要针对教学反思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措施,规范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差异性组织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教研活动,以保障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教学团队则要依据教师个体特征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甚至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沟通,以实现教学反思的针对性。三是多创设利于教师反思的实践情境,如举办公开课,邀请资深专家、教师评价指导,促进教师个体教学反思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意识:认识清晰,习惯养成

人文选修课教师实施教学反思行为的内驱力来源于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人文选修课教师只有准确、清晰认识到人文选修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反思对提升人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作用,才有可能把教学反思付诸实践,并积极探讨其有效路径。因此,人文选修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要正视自己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同时还要多看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理念。在培养教学反思意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但收效甚微的“过犹不及”局面的出现。二是要抓好教学反思的情感诉求,在培养教学反思习惯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急于求成,避免教师产生厌恶情绪,或对教学反思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对教学反思的认知要跟随时展不断更新,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与当下的教学改革保持一致性。

(三)提升能力:多方评价,教研结合

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提升途径有二:一是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来实现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全方位认知,明确教学实际成效,并多方听取反馈建议,有利于教师教学措施的改进。二是实施教研结合,以省级立项、校级立项、自主研究等方式开展与人文选修课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教学反思的深入。在教学反思能力提升过程中,关键要确立人文选修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多方评价还是教研结合,必须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听取多方评价过程中会获取各种反馈建议,这些反馈建议并非都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行为有益,所以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全盘无条件接纳;而在实施科研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要过难过偏,也不要过于简单容易,尽量保持在“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距离,以利于保持教师教研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方法得当:途径多样,形式灵活

人文选修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实施教学反思行为:一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反思。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就能够及时找出自身教学不足并加以克服,避免同类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还可以积累教学成功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保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可采取撰写反思日志、 反思随笔、 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形式进行。二是从学生教学反馈中反思。教师可以在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听取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馈建议,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积极反思,及时改进,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可采取网上评教、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三是从与同行学习交流中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同行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评价和建议,或者吸取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可采取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

四、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

教学反思制度的制定要做到科学严谨,要求措施明确,具备操作性,评价指标精确,具备代表性。学校在出台教师反思相关制度时要明确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课程的教学反思目标、形式等,以实现有制度可依;系部要制定相关细则予以配合,并着重抓好管理监督等工作;教学团队则要针对人文选修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反思工作,在执行学校、系部规章制度的同时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强调其针对性。

(二)组织保障

要全面落实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配合。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还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系部以及教学团队的作用。比如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就必须全校动员,通力合作,在整个校园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需要系部、教学团队的积极引导,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氛围的营造还是意识的培养,均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教学反思内涵也尚未健全,反思方法也未得到有效应用,还需要我们去多多努力。我们应争取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促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实现教学能力的完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寰宇.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2013(4):98-99.

[2]闫学军,王雷震,汪晋宽.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73-76.

[3]赵玉珍,花月.基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反思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82-84.

[4]陈伟伟.反思性教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5(3):13-16.

[5]苏菲,窦文良.教学反思:问题和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43-45.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2011JG09成果。

作者简介:

陆菊(1979- ),女,壮族,广西象州人,现任职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文教育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自主学习 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讲―听的学习方式不同,更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独立的思考、分析、质疑、实践等方式来完成学习、提升能力。英语学科作为一种学习语言工具的学科,对听、说、读、写的要求更具体、更明确。在中学英语教学积极落实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读写能力,也是提高英语综合分析能力和解答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1. 充分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独立思考教材内容、发现问题、找出课堂学习点的过程,在中学英语的课前预习中,单词的认读、句型的理解、语法的初步感知等基础性内容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内容也十分适合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真理解教材内容,找到自己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在课堂学习中听讲更有针对性,课堂学习效率也更高。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认读fish, chicken, rice, drink, juice, milk, water, vegetable, bread, hamburger等有关食物和饮料的单词,并且朗读和初步感知―Help yourselves!―Thank you;―What about some milk?―Good idea等对话和句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背诵单词、理解意思,把不懂的单词标记出来,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对话的意思,初步理解What about some ...这一句型,并通过造句等形式加深理解,找到课堂学习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初步理解了文本,课堂学习针对性更强。

2. 合理的课堂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有效的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合理预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把基础性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理解的内容划分到自主学习环节之中,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思考问题,为合作学习和知识点突破奠定基础。例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一课Section B Step 2 Presentation的学习时,播放1a中A部分的录音,思考并回答: Does the boy want to buy anything?这个问题,接下来依次播放B和C部分的录音,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听并且自主思考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展示,引导学生完成内容的理解。

3. 设置课堂自主学习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层次感更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更侧重于合作探究学习,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自主学习环节,一方面为合作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和思维启迪,另一方面也让课堂教学张弛有度,课堂教学的层次感更强,教学效果更好。例如He is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一课Section A Step 3 Consolidation中,教师要求学生跟读1a, 2a的录音,体会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总结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及构成。整个环节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学习,教学环节丰富,层次感更强,学习效果也更明显。

4. 课后的自主学习是知识巩固、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

课后复习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符合学习规律,教师指导学生重新巩固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再思考,最终形成学习能力。中学英语课后都会有一定量的背诵、拼写、句型练习、拓展实践等作业,学生独立识记和训练、实践,知识记忆更深刻,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例如He is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一课学习完之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在同一时间内观察家中其他成员,看看他们各自在做什么,并做记录。这一项作业既考察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促进了其观察能力、记录能力的发展。

从中学英语课程的进程来分析,自主学习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1] 孙绪华. 中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阅读 自主学习 提升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群体性的优势,有计划地把研究性阅读纳入课堂,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长期以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直被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拓视野、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等等。但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少教师将阅读课用于讲授课本知识,更多地是侧重于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他们只是将教学大纲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虽然过去在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突击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的做法,在特定的时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1.怎样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搜集、整合阅读材料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这好比让学生在广泛的古今中外的文化作品中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对象,像挖一口井一样慢慢探究下去,总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甘泉。

阅读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促进学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但有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和环境的制约,对读物的选择缺乏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规范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标准。

由于时间限制,阅读课一般应选择篇幅适当的书籍,不提倡在课内阅读课上进行长篇小说的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阅读课训练。

2.怎样指导学生多形式地开展阅读课,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由于课内阅读课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它和学生课外进行阅读的区别之一就是处在课堂内集体学习的气氛中,而读的又是课本之外的书籍,有助于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般表现出求知欲显著增强,思维活跃,呈现出短期的兴奋状态。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兴奋状态,有计划地把研究性阅读纳入课堂,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就某些话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营造师生共同阅读探讨的环境,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建立新型的集体阅读模式。阅读课的模式不是僵化的,我们提出以下几种方式:

2.1 阅读与介绍相结合。

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先自主阅读和思考,然后就各自不同的阅读内容向同学们进行推荐,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可以了解各种风格的书籍作品,优势互补,群体优化,充分发挥“合力效应”。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对书目的选择、整合。

2.2 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选择统一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鉴赏(如选择文学期刊,名家名作等),或由某个小组成员将课前收集的专题资料(如某位诗人的作品、某个流派诗歌研究)拿来进行集体性的欣赏阅读,共同研究。阅读可以与讨论的方式结合,以搜集资料的小组为中心进行探讨,就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获益。

2.3 阅读与直观欣赏相结合。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影视、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样式,把欣赏画面同延展性阅读剧本优化组合,通过文字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启发学生作多种形式的探讨。

3.怎样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学生真正获益

第8篇

【关键词】历史图片 影像视频资料 历史事件 学科兴趣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强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9-01

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就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物、古迹、文字图书,以及经过现代技术处理的漫画、影视资料、记录资料等,在“展现历史学科丰富多彩的特征和空间变迁”同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历史知识迁移与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1]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展开研究。

1.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结合运用的兴趣激发作用

由于历史实物图片和影像视频的对历史呈现的直接性与直观性,不仅缩短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制造了非常亲密的空间距离,更能让学生在较为切实的体验中激发兴趣。

1.1单独历史事件兴趣激发

虽然历史学科以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与趣味性,能非常容易地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往往由于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性,导致学生在了解基本过程后便丧失兴趣。历史实物图片和影像视频的适时运用,能起到调动、保持与再激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学《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时,显然教材的抽象性与概况性,难以相对长时间地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把香港、澳门、印度、澳大利亚与非洲等地的殖民史料图片或影像展示出来,能从视觉或影像的立体冲击中,让学生继续投入到学习,在把课本知识直观化的同时,积极地探索课本中其他可能出现的兴趣点。如世界上著名的被殖民民族抗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意义等,让把图片或影像视频直接转化为文字性的知识,培养与提高了学生总结提升能力。当然,在运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安排,把相关史料的展示与教学环节结合起来,起到对教学的助推或步骤性作用,避免应急性的盲目和造成的主题偏离。

1.2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激发

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浅显兴趣,向稳定的学科学习兴趣提升,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历史学习效果的积极积累。尤其,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与组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或环节,把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资料展示出来,在细化与真实还原历史事实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索精神,实现了具有内驱性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在教学《》时,由于时间距离的亲密性,各种史料保存比较齐全,而且关于此类史料的影视作品也较多,因而,教师可以选用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既可以是革命圣地的图片展示,也可以是各种影像资料的播放,让学生在这样的史料帮助下,完全可以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此不仅可以激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也可以指导他们以自己任何可能的方式,去搜集与整理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的相关历史史料,实现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并以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探索精神被不断地强化与提升。

2.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结合运用的办法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一般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工具性的手段,被教师以适当的时机展示出来,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起到了不同的兴趣激发作用。

2.1重难点启发性运用

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而言因为其重要性与难度,就渐渐失去了其趣味性,在教师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冷场与负面情绪的迅速积累。教学中有主要两种运用形式:兴趣再激活性运用。即把相对尴尬或冷场的课堂氛围再度激活起来,让学生的思考积极性继续活跃,为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创设良好的思考氛围。如在教学《》时,针对左宗棠的重点知识与收复伊利重要性的难点,学生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左宗棠,就陷入了运用新时期的观点看待特定历史阶段人物的怪圈,依然从封建社会的落后与清王朝的挨打出发,也就不能准确客观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教师在这种时机,可以适当选择纪连海或易中天的《百家讲坛》对历史人物评论的方法影像资料,对学生进行启发,促成他们客观与全面地开展历史学习。兴趣主题主导性运用。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主题稳定性,避免学生的思考或探究出现偏题或跑题现象,教师运用此类史料加以引导。如在教学《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针对学生在突破中因为网络运用的高频率性,而只针对网络科技展开讨论等,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展示生物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的史料,如展示中国的神五到神九的飞天资料,让学生实现全面地兴趣激发与学习。

2.2知识强化性运用

这种目标的运用,主要用在两个环节中:知识小结环节的兴趣激发。课堂教学中,会根据教材内容的机构,进行不同阶段的知识小结,教师在这样的阶段适当地运用图片或影像视频资料,能起到记忆唤醒意义的知识强化作用,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准确。如在教学《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教师在“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环节,运用明清经济发展的史料展示与资本萌芽的史料进行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差别,也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和发展内在驱动之间的矛盾,有着更加全面与科学的了解。避免学生因为单纯地依靠文本知识进行绞尽脑汁的思考,实现兴趣激发下的知识学习与总结的迎刃而解。复习环节的兴趣激发。历史知识的复习,往往是知识归纳、分类、整理与总结提升性的工作,任何的历史事件与人物,都是以一个知识点等面目出现,其过程是琐碎的、枯燥的,因而,教师适当地或者直接运用图片与影像视频资料,按照某种规律为学生展现出来,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复习起到启发作用,也可以潜在指导学生开展高效地复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视觉与视觉和听觉并在的趣味。如在开展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课时顺序为学生展示相关史料,既有宏观的提纲,也有围观的暗示。

结语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历史实物图片与影像视频结合运用的兴趣激发,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实,需要教师继续发挥创造性,挖掘此类史料的兴趣激发潜力创设高效历史教学。

第9篇

1.教学内容设计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是提高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必须面向社会性,强调其与生产第一性的贴近,对教学中实践内容的比例进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各种财务软件技能熟悉掌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着重学生动手能力。也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将财务软件使用顺序调到最前面,使学生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及操作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归纳总结来深化对这些理论内容的认识和学习。

2.合理规划教学时间

体验式教学必须应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重要性与难度的不同,对教学使用时间适当合理地规划。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操作的连贯性有一定要求,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为了更有助于讲解知识点,教师应最好选择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连上,课程连上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当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对知识点和要求更好地掌握。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行沟通的安排更加充分,有更多的时间及时对知识点掌握和理解,巩固学生对软件操作和知识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过程

能否创造出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是体验式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对学生的喜好和心理充分分析外,还应考虑与毕业后工作岗位任务的一致性。只有立足学生角度对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设立,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目标更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在了解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培养需要和财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易于接触并实践的工作情境进行创建。其次,体验式教学过程任务完成的顺利与否,还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及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语言或行为启发在特定教学阶段激活学生特定的的意识和灵感,使学生的体验和认识过程更加真实和现实。

4.对体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在自身体验下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及时引导,使其能够对体验进行表达和强化,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但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形成的认识并不完全客观和全面,教师在强调学生体验过程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以通过反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再次加深,实现教学目标。此外,高职会计电算化体验式教学载体和教学情境有时为校外实际工作体验,为了加强这一阶段的控制和管理,教师可制定相对任务,使学生体验结束后在反馈评价阶段提交任务单。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