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0:45:36
导语:在绿色农产品背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前景下,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农村整体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
一、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换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基于买卖双方互相沟通达成交易,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实际交易,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打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对相关的产品信息、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调整与完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与消费趋势。其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载体,将具体的农产品信息进行宣传,以达到交易的目的。电子商务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总额,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
要想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全面推动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就是农产品自身的创新。第一,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的口碑效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了,对于农产品也是如此。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要在根源上保证产品的整体品质,这样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属性等方面自会有好的评价,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的目的,提高农产品的口碑,达到对农产品宣传的目的。第二,实行绿色营销模式。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倡导绿色产品的营销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将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充分地结合起来,在根本上践行绿色营销理念。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在绿色营销理念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理念的认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体验营销发展模式。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能力。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情况提高其具体的影响,提高顾客的体验能力,丰富顾客的直观感受能力,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而达到促进农产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如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产品的种植、养殖以及生产的环境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刺激其进行消费;也可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试吃、试用等体验模式进行;也可以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理念设计、场景创设以及亲身体验的方式,开展休闲购物、农家乐购物模式,进行现场采摘方式等,加强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长期发展。
其次,创新农产品经济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途径。第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建立营销数据库。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数据库。对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不断拓展和创新市场,稳定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数据库营销的建设,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判断与观察能力,提高营销的专业性。第二,创新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发展途径。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的地域特征,提高产品的销售能力。地域性营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可以全面地整合区域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有效地推动农产品的经济发展。第三,提高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营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提高农产品经济的营销文化建设,创作核心的价值观,加强营销文化与营销环境的契合度,努力实现营销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营销策略,主要的侧重点就是提高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农产品自身的品牌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第四,充分利用成熟的营销理念。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地应用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针对性与独特性。可以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销售,如学生群体、孩子群体、老人群体以及孕妇群体等宣传相应的产品,在销售大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此类产品的重视度,可以根据消费者存在的差异性提高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进而拓宽农产品的社会占有率,加强其核心竞争能力。此外,也可以充分地应用4P营销策略、技术性营销策略以及移动营销策略等。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
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营销也随之而具备了更加宽广的销售途径。虽然如今对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研究成果正在变得愈来愈多,但是涉及利用乡村旅游来提高农产品营销质量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就农产品销售的意义而言,运用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打开更为宽广的销售途径,这对于切实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的全面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集约化发展等都具备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运用农民群众的增收以促进“三农”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基于乡村旅游视野的农产品销售还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能够加以借鉴的内容都很少。在此,笔者试图从乡村旅游加以切入,从而探讨农产品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鲜明特征
乡村旅游具备了不同于别的旅游方式的重要特点,突出表现为对生态所进行的执著追求。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政治变得愈来愈高,而农村地区是脱离城市而单独存在着的一种自然景观地点,具备了城市无法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所以,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一是具备了即时性的特征。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往往会存在相应的时间差,乡村旅游角度下的农产品销售却能很好地消除这一时间差,能通过消费者们的亲身乡村游而为各类农产品所实施的营销提供更加多的便利性。通过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卖点就是能够确保自身具有原汁原味的品质,所以能够推动乡村旅游者们实现就地性的消费。二是具备了地域性的特征。饮食文化游可以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亮点之一。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具备了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一特点充分表现为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特色鲜明。所以说,我国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有鉴于此,我国不同地区推出的乡村游自然也就具备了农产品类别上的差别。所以,我国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销售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对大量外来游客而言,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会具备更加高的吸引力。三是具备了体验性的特征。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始终在持续提高,对农产品等产品所具有的新鲜感已不复以往那么强烈。对广大游客而言,乡村游之重点是运用参与而得到相应的体验感。在这一新形势之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必须紧紧跟上市场发展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旅游过程之中体验性活动的策划工作,例如,可通过农家乐中的垂钓和采摘等具有农趣的活动,就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而且还能切实满足广大游客在体验上的需求。四是具备了营销成本较低的特征。农产品销售如果能够结合乡村旅游来实施,就能够在广大农民群众和消费者间直接创建相互联系之途径,自然也就能够减少大量中间性环节,所以自然也就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保障农产品处于新鲜的状态下,有助于吸引消费者们予以购买。
二、在乡村旅游中推进农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之中的农产品销售也在持续发展,能够进行体验的乡村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例如,采摘、垂钓以及制作小手艺等均已经成为了新兴的乡村旅游农产品体验形式。我国的旅游类农产品通常均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特征,位于不同的地区就会拥有不一样的民俗,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自然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特点。和普通产品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之中的产品购置以及消费同步实施的,所以乡村旅游农产品的销售相当地直接,能够切实减少流通当中的各类成本。农民群众把自身农产品直接地卖给游客,比如,农家乐即是由农民群众直接给游客们提供餐饮以及住宿等服务,而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正好能够吸引游客们驻足与停留。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营销能为农村地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行业一样均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乡村旅游迫切需要吸收大批量劳动力,吃、住、行、购等均需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乡村旅游则能够吸收非常多的本地劳动力资源。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大量农业类项目均可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来加快发展,并且积极改进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进而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与特色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最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乡村旅游的农产品营销实施策略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如今,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形式。对初加工类农产品,比如农家所自产与消费的农产品来说,传统意义上农户家往往均设置了独立化的庭院,建有专门开辟起来的果园或者菜园,所种植之蔬菜或者水果等往往都是使用饲养小动物的粪便来进行施肥,对果蔬所进行的病虫防治等也会运用人工方法来实施,这样一来,生产出的蔬菜以及水果通常都是新鲜和健康的。能够把果蔬农药残留降至最低限度上,从而能够达到国家绿色以及无公害之标准,不仅能够切实降低农产品养殖的成本,而且还能确保农产品的过硬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来说,在达到了产地环境质量的标准之后,还需对其实施绿色化包装,农产品包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传播绿色健康信息的重要作用。农产品包装的绿色化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实现绿色化,也就是要利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制定出绿色的价格,并实施绿色促销方式,从而形成农产品企业的绿色形象。
(二)实施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
为了能够实施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改进乡村旅游中的餐饮和购物等环节就是服务策略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餐饮服务。乡村地区的烹饪水平有限,那些不够规范的餐饮服务方式必然会损害到广大消费者们的体验行为。对厨师、服务员等餐饮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显得极为必要。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着们觉得体验型自助式烹饪需要加以推广应用,一旦能够实施,必然能够提高游客们的体验性,从而更好地刺激消费者们消费与购买当地农产品的欲望。农产品可以说是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的发展,肯定能够推动本地餐饮行业实现新发展,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为进一步挖掘特色化的农产品,把其打造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的重要招牌,就应当切实规范餐饮业的操作行为,不仅应当确保饮食上的安全,而且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广大游客创设出更好的餐饮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购物服务。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应当致力于改进当地的住宿条件,从而更好地延长消费者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这是因为游客们的旅行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消费数量,故应不断改进当地旅游住宿的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们的安全,力求延长其购物消费的时间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比如,河南省新郑市是一个产枣大市,该市就采取了带来游客到枣园之中赏枣和亲自打枣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游客们在免费现场品尝枣子,往往会选择购买一部分产品,或带回送予他人,或供自身食用,从而很好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工作。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策略
不管是什么样的农产品,都具备鲜活、易腐等特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造成诸多农产品经营类单位只会把营销定位在产、销的层面上,却没有考虑到对农产品的种类实施全面创新。笔者觉得,为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对于广大消费者们所具有的吸引力,应当切实引入农产品加工创新策略。要依据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分别决定是采取初加工的方式,还是采用深加工的方式。例如,对于水果可实施清洗、整理和包装等初加工手段,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保持水果所具有的外在美观性,而且十分有利于拉长保存的时间;对于茶叶等类型的农产品则需要实施深加工,比如,可以研发出浓缩茶或者速溶茶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农产品所具备之当地特色,也更加便于消费者们加以食用。同时,乡村地区的旅游景点在其开发是可由有关部门持续提升对于当地特色化农产品企业的营销工作支持力度,帮助其引入更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技术来实施好加工创新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由此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实现新的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一旦农产品缺少了品牌化效应,其营销成果必然会变得事倍功半。所以说,只要形成了乡村旅游下的农产品销售品牌,那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必然能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比如,我国的山西省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种类非常多,比如,晋南苹果、平遥牛肉、山西陈醋以及太行小米等。如果能够在以上知名农产品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其后再运用标准化生产手段,切实整合成比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自然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所具有的美誉度,让消费着们在消费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乡村农耕文化,进而带来数量更多的游客。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符合广大消费们对于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应当全力发掘乡村旅游业中的丰富资源,切实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实现农产品营销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杨翼龙.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的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
[2]郭剑英,邱云志.营销组织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探讨——以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3]张瑜.以龙江观光型乡村游为契机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4]罗玲.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6)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毒物质(或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健康允许范围内,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标准的安全、营养的食品。2001年我国启动了“无公害行动计划”,其核心是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用8~10年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涉及到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蔬菜、水果等200余项行业标准。无公害产地的认证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无公害产品的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
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开发绿色食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在生产绿色食品中必须遵循,在质量认证时也必须依据该标准的技术文件。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和AA两个技术等级。A级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A级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及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有机食品标准采用国际上普遍公认的认证标准,要求原产地无任何污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添加剂、人工色素和有机溶剂提取物等,贮藏、运输过程中未受到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要求和食品行业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规模很小,在国内市场份额也非常低,但市场潜力很大,是今后食品生产的发展方向。
三者的区别
1.从产品质量标准上讲,无公害食品标准最低,有机食品标准最高,绿色食品标准介于两者之间。无公害食品是对食品质量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主要是将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绿色食品是在强调无公害的基础上,还强调优质、营养,AA级则接近于有机食品标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是真正源于自然、营养丰富的环保型的食品。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绿色营销;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9日
随着社会民生的发展,老百姓从过去对物质最低需求到现今越发重视绿色环保养生;社会越来越提倡绿色自然、天然保健品。为此,许多商家利用这些口号宣传绿色消费,使得绿色浪潮越来越高,国民也越发偏爱绿色食品。因此,发展绿色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已成为农产品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却出现“卖难”的状况,总会看到某地农民因农产品堆压无法卖出导致全年做白工;一些卓越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经济产量,最后被埋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现代推销手段,依旧保持展销会、供货会等传统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手段实质是体制、制度的缺陷和营销人才的缺乏。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极低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产品营销能力,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背景和现状
所谓绿色产品是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的,这种观念强调了农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农作物和人类的发展要做到和谐共生、相互促进。根据有关管理办法定义,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特定方式生产,再由专门的机构鉴定认证,并许可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包括加工品)。这种农产品一般具有无污染、优质、安全和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和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一来在质量上更令消费者安心,具备纯天然、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二来品牌效应也更强,一般这类产品都是作为农作物生产企业主打的品牌产品,有较强的名牌效应。
我国绿色农产品是由国家农业部于1989年首次提出并于1990年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正式形成。从第一批绿色农产品推出到今年已有25余年的历史,发展相当迅速。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单位坚持做到以先进农业科技为指导,把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虑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方面,在推出许多绿色农产品的同时,也建立了不少绿色食品相关监管机构,在大中城市也建立了一大批绿色食品连锁店。
二、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经济的进步,老百姓健康环保的意识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逐渐走入市场,进入人们的视线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绿色食品,大家对食物的需求也由原来的解决温饱,得到物质上最基本的满足,转变成现在更加讲究健康、环保饮食,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一跃登上舞台,成为消费的亮点和热门,绿色农产品的推广营销也成为现今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虽然我国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推广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阻碍发展。
(一)农业企业对绿色农产品营销概念薄弱,滞后于市场需求。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前,仍旧有一大批农业企业对绿色农产品认识不够,这些企业仍在片面追求高产量、高利润,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施上大量肥料,不注意种植土壤的保护,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最终生产出来的农作物质量遭到破坏,因为使用大量生长素、动植物激素、化肥、农药等等,使得农产品质量大打折扣,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二)绿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我国知名绿色农产品企业品牌数量过少,而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农户又很难筹集到发展资金,要想在投入和盈利中获取平衡非常困难。此外,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生产布局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都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最终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三)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通,营销手段陈旧单一。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在培育优良绿色农产品上出了很多成果,但是知道这些成果的人除了业内专业人士以外寥寥无几,也造成很多优良产品无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批量生产。原因有许多,可能是因为批量生产的技术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资金原因,而推广营销手段落后单一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农产品成果的展示依旧选择使用传统农展会,等着顾客上门选购,或者在蹲在自家,等人上门采购。企业和农户都没有很强的“走出去”意识,他们还停留在过去的营销模式上,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也导致很多优质农产品只能被少数有缘人品尝到。此外,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经营分散、产量不多、产品结构单一,很难形成规模化的量产,这些也都影响农产品的推广销量,无法形成固定的营销渠道。最近几年,民众也常会在微博或是纸媒上看到“xxx村土豆滞销”、“xxx镇大量西瓜堆积,无人购买”这样的新闻出现,农户或企业都可能会因为营销推广不利遭到巨大损失,白白辛苦一整年。有时候一些绿色农产品还会因为营销过程中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最终消费者买到手的产品价格提升好几倍,从而影响了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和最终销量。
(四)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认知不足,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对于我国许多消费者而言,绿色农产品这个概念是比较新潮的词语,绿色消费也是一种新式消费方式。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消费方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甚至已经超越有些消费者自身消费能力。在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有部分消费者逐渐理解绿色消费甚至将它捧为一种消费潮流,但是仍旧有不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没有一个正确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我国一些农产品企业在推广营销上不够深入,造成绿色消费随意性较大,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形成农产品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
根据一些相关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文化程度越高或者收入越高,对于购买绿色食品的意识越高;而文化程度越低或者收入越低的人则对绿色食品消费意识越低,这也充分说明国民整体素质高低与否对于绿色农产品消费也是重要的因素。据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中受教育程度高者占据大半,有近64.3%之多。因此,我国目前民众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这对于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限制作用,绿色营销也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五)缺乏政府对绿色农产品推广的有力支持。为了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就要从生产的源头抓起,绿色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代表,这意味着它的生产方式也应该更加清洁细化,要求空气、土壤、水分等培育元素都要高度清洁,从而确保绿色农产品产出有高质量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绿色农产品营销意识,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改造和保护,而这些工程都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实行必要的干预,达到宏观调控目的。许多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对整个绿色营销体系大环境的建立把控力度还不够,立法体系也不够全面。此外,对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支持力度还不够,缺乏培养,尽管有拨专项资金用于相关建设,但可能在营销策划上还不够健全。而在对群众绿色农产品认知普及上也不够完善,没有出台更多普及宣传政策。
三、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策略
(一)树立和强化绿色农产品营销概念,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也会日益增多,企业要树立和强化绿色农产品营销理念,要把生产农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生产出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质量高的绿色农产品。企业要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从过去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先进的发展观念,要在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同时确保环境不受到损害,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从长远角度看,能够使企业营销活动可持续进行,能够让农村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运用先进营销手段,打开品牌知名度。企业要摆脱过去陈旧的营销推广手段,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开拓出多条营销渠道,将产品推广出去,让品牌在市场打响。要从过去单一的线下操作转变成现今的“线上线下一体”操作,线下做出多种营销策划进行促销、加深和消费者沟通;线上可以利用当今最火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不仅节约宣传成本,效果也会翻倍。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中心,再在全国开设多家连锁经营店和专柜等,深入到普通消费者群中,加深消费者对其印象和了解。
(三)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正确深入了解绿色农产品。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积极向民众宣传绿色农产品概念,提倡多食用绿色农产品。企业在销售绿色农产品的同时,也要注意正确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并且积极地、大力地提升这种消费意识。还可以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深入到民众中,用促销和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出产品,让民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绿色农产品的益处。
(四)培养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队伍。目前,绿色农产品销售行业中能将生产、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式人才还很少,这就需要学校多向学生宣传行业理念,让他们转变固有的营销观念,成长为综合性人才。再将这些人才队伍输送到农业企业当中,增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还要注重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一手当前最先进的营销技能,还要对语言、互联网技术、各国贸易政策等知识充分掌握,这样不仅能在国内市场有优势,同时还能开拓国外市场,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五)政府要加强对绿色市场的宏观调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虽然政府有出台一些关于绿色农产品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但是并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市场上仍旧随处可见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利润,私自在一般的农产品上贴“绿色食品”标签,这样做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破坏了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时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控,规范市场上绿色农产品销售,为整个绿色农产品营销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应该出台且完善绿色农产品销售管理的法规、政策,确保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有保障,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要防止一些不法商家扰乱市场秩序,卖假货,建立一个健全的绿色农产品质检机构,保证市场营销秩序。此外,政府还应对农业企业在绿色农产品研发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励行业发展。对一些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加大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农产品营销要“走出去”,在过去传统销售方式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营销渠道,利用现在的热潮网络营销和线下销售形成一体,才能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此外,要树立和提高企业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正确认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大力培养新型绿色农产品复合式营销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最终让我国绿色农产品能走出新的一片天。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素洁.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农业经济,2009.7.
【论文摘要】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本文对关于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而跨越绿色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国出口额出现了暂时的增速缓慢甚至下降。我们应该认清绿色壁垒的内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实施收缩战略。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应以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尽量等同采用;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进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二、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建设专业信息中枢的使命,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商品和市场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应抓住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契机,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完善外贸体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强大合力
应强化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促使各类农业主体走向合作和联合,推广能高效率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服务的组织体制模式,企业应积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按照生态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全过程控制,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并且,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新体系,要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及绿色标志,增强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通过推广,使单个农民融入到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各类组织整体中去,使之充分享有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和经济收益的机会。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能和信息,始终是我们破解绿色农业壁垒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知识和各类蔬菜、优质粮食、养殖、加工等绿色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及时掌握各项农产品绿色栽培技术和畜禽绿色养殖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现场指导、答疑,给农民下发种植、养殖等各类科技书籍,加大资金投入,在省内各个农村社区建立小规模型的农科图书室,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 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1).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此背景下,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增大农业种植量,传统农业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现在农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在种植绿色农业及蔬菜时,就存在着相应的危机[1-2]。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
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循环发展体现了绿色,生态的本质面貌也是绿色,推广绿色农业就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在新时代,大力研发绿色种植技术,让人们食用健康的食品,保证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符合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很多优势,具体如下:1)安全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不会使用过多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2)经济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局限于温饱,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例如,在超市中,他们会更加关注带有绿色字样的农产品,更愿意买这一类农产品,这无疑会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3-4]。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问题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1)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大多数推广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不足,由于没有掌握丰富的技术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广效率,减缓了推广应用的进程。2)一些地区推广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足够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导致推广难度大幅度增加。3)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推广工作,只是走形式主义,注重表面工作,没有后续指导工作,没有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影响了推广成效。此外,政府宣传的手段太过于单一,他们只是简单地发放宣传单,并没有提高人们的推广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的进程。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具体推广措施
3.1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必须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为人们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大力推广绿色食品,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绿色农产品,提高其销售效益,既保证人们的生活健康,又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要提高农户的绿色意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植入绿色农业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让其生产达到规定标准,
3.2加大绿色农业扶持力度
政府必须结合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其绿色种植面积,在研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之后,做好推广工作。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结合地区的特性和以往的种植经验,研制适合当地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此技术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派专业人士进行技术培训,让种植人员拥有更专业的技术,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要加大支持力度,还可以从制定补贴政策入手,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绿色种植企业而言,农民在管理模式、预测风险、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绿色农业种植效益低、规模小,政府必须对此加大扶持力度,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绿色种植企业的发展。
3.3加大技术研究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当前处于初级阶段,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一定的农业经济损失。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农业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让农户掌握丰富的技术理论知识,增强农户的技术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的素质,将专业能力得以提高,让他们掌握更加丰厚的知识,掌握更加专业的技术,并定期展开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人员需要参加另外的培训工作,研发更多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形成绿色农业的产业氛围,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吃到健康绿色的食品。
[关键词]小包装设计;农产品
一、我国农产品包装的现状
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包装并不受关注。一是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的状态直接交易,在保鲜运输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只有一小部分进行了粗糙的产品包装,要么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不能让顾客直观的挑选商品,要么采用塑料真空包装,成本高,制作全过程复杂,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二是传统的农产品包装上都没有鲜明的、固定的品牌和产品标识,也没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和产品介绍,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来源、安全性缺乏了解,消费者望而却步。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传统包装较为粗糙,很难满足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包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农产品滞销的一大原因。通过分析农产品消费现状,初步掌握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发现农产品小包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小包装的外观设计更为精致,更容易为高端消费人群所接受;农产品小包装会成为一个品牌,拥有其固定的销售场所和固定的销售规模,质量安全有所保障;农产品小包装销售会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并标注上详细的信息,消费者购买时更加放心;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小包装形式必须标注并解决的问题,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二、农产品包装的重要性
农产品的包装是品牌的展现,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是企业不能忽视的市场策略之一。一件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要经过采摘、装卸、运输、仓储等多个环节,会发生轻微的碰撞、震动,亦会受到气温、光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合格的包装是农产品的重要安全保障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消费者购买商品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享受,还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农产品包装设计要不断创新,以新颖奇特的造型设计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愉快的消费心理,从而增加销售量。作为传播元素的一种方式,包装是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一种宣传形式,农产品包装设计在品牌推广和宣传上十分重要,可以借助一些影像、图案、文字等给消费者传达农产品的特点,帮助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以便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帮助消费者更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拥有良好合理的包装既提升了附加值,也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与信任水平。现代企业均高度重视包装所具有的创造附加值的作用,因此,农产品不仅需要全力打造品牌,更需要打造成名牌。
三、农产品小包装的设计内容
(一)设计目标
在收获的季节,我们总是能看到水果和蔬菜被散落地堆放在路边摊儿,农民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销售情况却并不乐观,产品易腐烂、滞销。相反地,在大城市果蔬超市里,果蔬架上摆放的精心包装后的果蔬却价格昂贵,销路很好。可见,农产品小包装设计的改进是大势所趋,是提升农产品档次与价值、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销售中,商品的包装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无声推销员的角色。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是体现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品牌形象及服务理念的一个必要手段。产品的包装设计不应当只是充当配角的,消费者在接触一件商品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包装。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关键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以促进农产品更好的销售。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产品包装发展迅速相比,农产品的包装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小包装设计的改进,需在材料选择、设计方式上充分考虑农副产品的特质和性能、销售市场的趋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因素,从而促使包装与产品更完美地结合,促进销售。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要以保护农产品质量、减少中间损耗和流通环节为前提,不但要便于储存运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易于提高仓储容量,保证农产品卫生和新鲜程度,美化商品,提升形象,便于消费者甄别和选购,形成自己独特的包装风格。
(二)设计原则
农产品小包装的设计,应遵循科学、经济、可靠、美观的包装设计原则。第一,科学原则。科学原则是指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包装的功能,以实现保护产品质量、为购买者提供便利以及扩大销售的目标。遵循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包装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高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第二,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产品包装设计需要符合现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水平,达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好的经济利益的效果。当前提倡的绿色生产便是经济原则的体现。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包装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既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增加利润的目的,又保护了环境,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第三,可靠原则。可靠原则指的是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对产品起到切实可靠的保护作用,保护产品在运输环节上避免损毁、被污染、被偷窃。消费者十分看重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产品在运输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有质量,便成为了生产者最需要注重的问题,可靠原则是生产者的关键遵循原则。第四,美观原则。美观原则是指产品包装能够符合人们多样的审美要求,在造型上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往往是首先注意到外包装,然后查找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外包装,那么产品的质量往往会被埋没。科学、经济、可靠、美观这四项原则,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不能忽略任何一项。只有当农产品的外包装能够真正的满足这四个原则并且将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产品小包装。
(三)设计方法
小包装的外形方面,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包装设计。例如,以动感、新潮和活力的包装来主打青少年市场,以可爱的包装进入儿童市场。小包装的结构方面,由原始的笼统、清晰转向具有现代气息的分解、模糊。将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包装的各个部分具有自由、朦胧、张弛有度等反常规的、新鲜的结构特征,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官。小包装的色彩方面,注意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反差对比等。例如协调色和冷暖色的对比,自然柔和色与高纯度的艳丽刺激色的重叠并行,使色彩产生明暗有序的颜色渐变和无序变幻,以显示小包装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例如,化妆品的小包装设计通常采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甜点上则通常用橘黄色和奶油色做点缀,给人一种香甜酥软的味觉感受,由此引起人们的食欲。小包装的材料方面,要追求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小包装的生态化,同时要增强小包装强度,使小包装更加耐用,在包装上增强竞争力和推广优势。例如,采用纸质小包装来替代塑料小包装,更环保,再生的性能更强。小包装的文化内涵方面,要设计出突出农产品特殊要素的包装。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有一定的生长背景,如发展历史、生长情况、与之相关的人文习俗、神话传说等,小包装设计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特殊要素,能有效地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消费者通过将产品与特殊背景进行有效链接,易于迅速建立概念、留下深刻印象。如利口福鸡仔饼的包装设计,采用的是黄红黑为主色调,展现出喜庆的特点,黄色和红色对比的搭配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官,是典型的引用了岭南的传统色彩的设计佳作。
(四)成功案例
山东省临沂市的莒南县,目前已经建立起80多万亩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为确保绿色农副产品走进国际市场,莒南县在加强农副产品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绿色食品三位一体的同时,还注重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对该县无公害农副产品进行特色包装的过程中,他们将板栗去皮制成精包装罐头,将蒜薹由捆扎转变成为真空小包装,农副产品在储藏、检验、运输、包装等环节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执行,使其既保证食品安全,又因包装设计独特提高身价,产品直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参考文献]
[1]王德胜.农产品营销[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安玉发,臧日宏.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朱钟炎.考虑生态平衡的绿色包装设计[J].上海包装,2001(3).
[4]库尔斯.农产品市场营销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三品一标”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简称。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是在适应入世和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有机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的结果,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资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则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从企业案例看蔬菜“三品一标”的发展
广州市某农场有限公司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区,面临港澳,辐射华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发展蔬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蔬菜种植及保鲜加工业务,公司自成立到80年代末,因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较落后,加之品牌影响力较小,规模一直没有有效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90年代初,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大潮流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发展,顺应该趋势,公司开始着力于绿色食品的申报,并于90年代末成功申报了菜心、芥蓝等优势品种。21世纪初,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奋斗目标,该企业为打响自有品牌、增强竞争力,又相继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随着“三品”认证的深入,该企业大幅提高了生产化组织程度和品牌影响力,其质量可靠的蔬菜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了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模式。至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大型农场、蔬菜加工场和生产基地,集种植、加工、销售及辐射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蔬菜行业推行“三品一标”工作的几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在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大背景下,各地重点启动绿色食品的蔬菜产业示范点,探索和建立绿色食品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模式,此时绿色食品生产主要是由亟待寻求新发展的企业来推行,但认证品种较少,仅局限在部分优势品种。
(2)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随着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大幅推广和实施,蔬菜企业面向市场需求,为取得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走产业化的道路,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性极大提高,认证数量也大幅提升。
(3)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0-2005年,随着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了建设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奋斗目标,相继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三品一标”工作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做到了“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
(4)提升阶段 2006年至今,主要是坚持认证与监管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工作思路,积极扩大总量规模,着力强化监督管理,“三品一标”的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作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和政府公共品牌,权威性已基本建立,品牌公信力已基本形成,品牌认知度得到全面提升。
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资源,为人们提供丰富且廉价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的蔬菜生产与消费国,蔬菜生产规模、种植面积、从业人数、产量、人均占有量、加工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尽管蔬菜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生产中重产量轻质量、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较为突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三废等的排放使得农业环境日益恶化,而当前蔬菜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蔬菜产品污染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蔬菜产品而引发人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在农业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因高毒农药残留超标引起中毒的事件大幅减少,但蔬菜中有禁用农药检出的事件依然频频曝光,如绿色和平组织报道的蔬菜农药残留“鸡尾酒”事件、海南豇豆检出禁用农药事件、广东中山和湛江农民违规将禁限用农药用于蔬菜生产事件等。蔬菜作为人民群众在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和幸福程度。普通消费者的质量安全知识有限,对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很难鉴别,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消费者很容易盲从和恐慌,产生对政府和社会的不信任感,而且这种心理会从蔬菜转移到其他产品,造成不必要的盲目恐慌。在这种形势下,亟需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提高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因此,蔬菜发展“三品一标”势在必行。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的意义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关键基础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蔬菜质量可追溯,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成功典范。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
开展蔬菜“三品一标”的质量安全认证,通过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上市蔬菜及时追踪和检查,从而有效地防止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促进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条件
通过推行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安全优质蔬菜生产和流通,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蔬菜优质优价,使农业发展进入以消费引导生产、靠市场需求拉动产品供给的良性发展轨道。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扩大蔬菜出口的有力手段
推行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家组织实施的质量认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有利于提高蔬菜质量的信誉度。另一方面,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也为克服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的技术壁垒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技术条件。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
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我国蔬菜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打造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可靠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认证体系的建设必将促进蔬菜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从而增强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安全的信任度。我国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培育出越来越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知名蔬菜品牌。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蔬菜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安全认证,构建“以认证标志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既是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也是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组织保障;既有利于强化企业、基地、农户间的联结,促进产销机制创新,又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
蔬菜产业发展“三品一标”的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也应看到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生产管理方面 少数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违规使用非法农业投入品,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另外也存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超期、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率过低、超范围用标等管理问题。
(2)市场监管方面 近年来随着“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但现有人力、物力都明显不足,监管能力和手段跟不上;另外个别工作机构存在行为不规范、制度不落实、审查不严格等现象,损害了品牌形象。
(3)消费观念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已经趋于“零容忍”,作为国家公共安全品牌的“三品一标”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人民群众对其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允许其有任何瑕疵。
(4)舆论风险方面 近几年,因蔬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而造成地区性、行业性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三品一标”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光是个别产品,也将影响国家公共品牌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其危害远比普通农产品大得多;另外,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更容易将“三品一标”蔬菜推到风口浪尖上。
因此,在“三品一标”由注重发展规模到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针对面临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推进蔬菜“三品一标”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生产管理
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的过程就是推进标准化生产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强化技术服务,加快制定确保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程,并及时指导基层将其转化为简明的宣传资料,让农民能看能用;需要强化培训服务,构建层次分明的培训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源,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开展生产管理培训,切实提高基地和企业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将认证登记的相关规定、标准、程序等信息在网络等媒介中公开,为申报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强化市场监管
2011年国务院相继召开了3次会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此大环境下,各地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三品一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落实和考核。为了将加强监管的工作落实,需要切实加大对获证产地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淘汰不合格的产地和产品;需要强化认证后监督检查,以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为重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需要强化包装标识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基本包装标识的可追溯管理控制体系,严厉打击假冒行为。
引导消费观念
“三品一标”蔬菜虽然都是指符合一定标准的安全蔬菜,但其标准水平、生产方式等各具特点,在新时期需要发挥各自所长,科学引导消费。无公害农产品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消费安全”的主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认证门槛,走精品化路线,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有机食品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来满足国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坚持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范有序地实施登记保护,确保主体权益、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
规避舆论风险
在新时期要重视舆论媒体的作用,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加强对舆论媒体的应用和应对能力。对舆论突发事件或不实报道要高度警觉、准确研判,及时排查隐患、消除风险,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事件处理在当地,把问题化解在源头,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的实现。
相关新闻链接
“三品一标”将率先实行质量安全全国追溯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农业部将通过加快建设“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率先推行“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国追溯管理,实现全国“三品一标”从产地到市场、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信息监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一种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控制、品牌化营销和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监管模式。其作用是:一方面,可以在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迅速锁定源头,界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者增强自律意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情况,增强整个过程的透明度,推动产品信息的公开。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老百姓消费安全,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建成或陆续开始建设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但是,全国性的统一追溯体系还尚未形成,整体上溯源网络不完善,且区域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查询。“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成之后,将是一个高度开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通查通识的国家级追溯信息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档案记录到消费者查询的全国性追溯系统。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
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二、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绿色食品还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2001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2000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宏观指导,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市场,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特提出本项目。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是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已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目标。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2、食品是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名牌效应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食品生产自始至终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形象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市场。绿色食品近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名牌加绿标等于精品”的概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后效益明显增长。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3.发展绿色食品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加入WTO,给我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中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严重、质量差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受到限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农业和市场利益及安全因素的考虑,加大了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以技术标准、动植物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产品标识等一系列所谓的“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出口的一些农产品如茶叶、蔬菜、海水产品、鲜香菇、蜂产品等,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技术指标超过外方的限制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因此,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绿色食品打破“绿色壁垒”,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增加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有力措施。
4.发展绿色食品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食品生产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环境”,也就把自然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融入了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之中。绿色食品通过产地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只有符合条件的产地环境才能开发绿色食品的要求。从事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和农户对环境条件比较好的产地要珍惜和保护,对环境条件暂时达不到标准的产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从而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式环境保护行为转变为主动式保护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通过监控生产过程,要求生产者严格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操作的规程,合理使用肥料、兽药、农药等,从而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并保证绿色食品最终的质量。
四、项目主要内容
浙江省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即建设一个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制定五项规程:五个绿色食品的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一个规划: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
(一)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
具体内容为建设常设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常年开展绿色食品展示展销;在因特网上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网站。
完成这二项建设内容,可实现实物展示展销与网络展示展销相结合,可常年展示浙江省绿色食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和效益农业发展风貌,并吸引省外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逐步形成幅射周边省市乃至面向国内国际的绿色食品市场。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网站目前还无先例。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乃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
(二)制定五项绿色食品的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
技术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管理工作的技术依据,是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行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是通用性标准,第二是大类产品质量标准,第三是生产操作规程。根据农业部要求,今后农业部中绿中心主要负责通用性标准和大类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报农业部颁布。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由省绿办负责修订工作,由地方主管部门颁布。因此必须抓紧抓好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我省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得到完善。2002年先行试点修订5只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并组织成立“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在标准的修订中的作用。
(三)制定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绿色食品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创建绿色浙江农业”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加强区域布局规划指导是明年绿色食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是明年农业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绿色食品发展的条件和特点,按照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域特点,对绿色食品进行区域化布局,把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等适宜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出来,对于指导绿色食品的发展非常必要,是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措施。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将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根据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战略目标,组织专门力量,研究编制“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依据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总体规划,按照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域特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绿色食品进行区域化布局规划,重点突出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等适宜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主导产品。并组织有关专家、领导对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科学。通过加强规划指导,促进绿色食品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项目资金预算
该项目资金预算270万元。具体支出内容:版权所有
(一)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费用预算150万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