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39:36
导语: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比较系统、规范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档案,对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深化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照片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字档案的补充,是一种特殊载体的档案,精神文明建设照片档案的收集范围主要记录本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群众文体活动、上级领导关怀、取得的重要工作成果和重大事件等,这种以摄影为主要反映方式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反映本单位精神风貌的照片是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照片的整理可按照片档案全宗档案编目要求编号,单独存放和整理。都应对每张照片单独编号,并对拍摄照片背景信息进行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至少应包括拍摄年度和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由,概括揭示照片影像所反映的全部信息,不能简单的利用重命名的方式对拍摄照片标记后刻录保存,
要做数码照片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工作 ,确保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数码照片的保存也可刻录成光盘、磁盘脱机保存,可以用备份和数据恢复的方法保证档案管理系统在遭受到病毒等攻击时,原始数据不被丢失或损坏,从而避免文件被毁坏造成的巨大损失。
照片档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档案可以真实的将事情发生的场景展示给大家,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是企业活动的真实记载,是企业宣传的窗口。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电子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档案事业发展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档案系统是实现各类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编目、查阅、统计、备份和系统日志记录功能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把档案中各类档案纸质实体转化成电子文件加以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后,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完全一一对应,就可用数字化产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从而起到不动原件、保护原件的作用。
一是将档案管理信息数据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发挥档案整体最大信息效益;二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检索功能,只有建设具有齐全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达到完全通过电子件利用档案,而档案的检索功能才能使档案管理系统发挥最大利用效果。三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通过跟踪日志、备份数据、建立防火墙和更新防病毒软件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安全。
三、工作创新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的需要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在变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发展。开拓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的思想武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信息资料收集、保管存放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面临着管理现代化、需求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等多方面挑战,如果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档案工作就会落后于新形势的发展,无法为文明单位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要想工作有创新必须有新举措,加强对档案管理者培训的创新工作,每年要对档案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鼓励档案管理者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学习,通过培训全面了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一是在观念上应有所创新。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创新开始的。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现状和所处的形势作出科学的判断,对以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加以科学的总结,在继续和发扬实际工作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进行全新的思考,要广泛吸纳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使精神文明建设档案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乡风文明 文化 双重性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系统的提出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法治、社会安全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中文化作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元素,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作用,另一个是精神文化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作用。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易变的,精神文化则是无形的、相对稳定的。
一、乡风文明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变化。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政府逐步发展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西方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渗透和融入到我国的文化市场中来,同时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化,我国主体文化正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我国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我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被外来文化覆盖和同化的现实。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反映,实践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然而文化又能指导实践。文化冲突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突出我国特有文化的优势,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应该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补充我国的文化建设。如果过分依赖国外的文化理论那么我们势必会被导入一种误区,使我国自身的文化走入僵局,更容易陷入被西方文化西方同化的尴尬境地。
二、在文化的双重性中探索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物质文化中文化显性作用
目前我国存在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由于一直对农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村文化管理系统几乎成为摆设。加上长期以来文化建设只是“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这些文化发展形式过重强调外部植入而忽略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培育过程。这种植入文化的发展模式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缺乏生命力,一旦停止外部文化输入农村文化的发展就会陷入僵局。
当代农民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经历土地承包的新型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有一定的物质文化需求,手机,电脑等新的科技设备的购买逐渐增强。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还是相对浅薄,在利用互联网等便利网络资源查询信息方面还是相对落后。通常电脑在家里成了摆设,有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机,还有的仅仅是当起了电影设备,对于网络科技信息的利用还是相对较少。
2.在精神文化中文化隐性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精神生活贫乏,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另外农民对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农忙时农民没有时间学习,农闲时农民大多看电视、打麻将、玩扑克等活动为主,很少人会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依据,农民自身主动性的缺乏是目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三、对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对策
1.重视隐性作用的影响
第一,改革农村文化的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过多依赖外部力量,忽视了依靠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很多农村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问题,传统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化。改革现有机制提高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文化能人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主体,拥有文化主导权,带动大多数农民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去。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地位。农村是相对封闭,是具有相对封闭传统文化的社区。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农村社区中,重视和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对提高乡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带动农村自身物质文化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提高显性作用的影响
第一,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镇政府应当提倡各个村建立图书馆为农民提供学习的客观条件,另外政府部门应当扩大家电下乡的覆盖范围和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以及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利用原有广播文化站体系继续对农民的主体意识加以正面引导。
第二,针对农村的实际开发技术性教育体系。农村自身教育条件有限,很多人义务教育结束后就不再接受再教育,有点只是传统的农业技术,致使很多人一年到头都只是收入甚少。开发农村技术教育体系,可以使农民自身的技术教育提高的现代水平,拥有先进的思想,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利用自身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农民网络课堂的建立。对于农民用电脑的技术专门开设网络普及班,有利于农民在农产品种植或养殖中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有利于在购买种子和销售产品时也可以多渠道供销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小云,赵旭东,叶敬中.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一)在法制文明中的作用
社会公共利益是代表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观在新闻传播应用中,对我国的法制文明起着重要作用。以经济法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为例,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理念是经济法,并通过它来保护。公共利益在法律概念上,其重心在于“公共”,强调的是整体的意义,而非个人。
(二)在网络文明中的作用
现代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可以表达自己意见的一个平台。大众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加强与政府间的双向互动,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政府网络机制。
二、基于公共利益观的新闻传播的利弊
(一)基于公共利益观的新闻传播优势
公益广告所包含的“正能量”给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希望,能鼓舞人不断地去追求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公益广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介绍公益广告一般具备以下功能,即:教化和价值导向功能,它会让人们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公益广告所要体现的内容,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它更容易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视听调节功能,制约商业广告的发展,不让人们过于注重金钱效益。公益广告能够代表全人类,以及一个集体的利益,它通过有寓意的表现方式,让人深思给人启迪,有教育和启发的作用。据有关调查显示:最受人们喜爱的广告是公益广告,其次是食品广告、汽车广告。据相关数据统计,有83%的人是喜欢广告的,97%的人认为公益广告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好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益广告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二)基于公共利益观的新闻传播的弊端
个人利益一旦膨胀扩大,将本来于国于民的好事,变成了坏事。一些人通过权势、金钱、假公济私,使得公益性的新闻传播变了“味道”。虽然“公共利益”本来意味着所有人的权利,但如果运用不当,用人不善,很可能会阻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由于竞争的压力,媒体集团之间的分歧和幕后操控,将会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
三、加强基于公共利益观的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加强舆论监督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中,民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很大程度没能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基于公共利益观的新闻传播的弊端,我们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充分调动人民大众的能动性,使得公益性的新闻传播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传播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律体系,首先要重建网络用户间的诚信,然后可以在校园、网吧后台等地方,实行实名制,来有效圈定了责任人的范围。并且在技术层面上,也要加强管理,培训出一批“特别”的网络技术人员,实时监控网络变化,消除恶意攻击,维持网络环境的和谐。
四、小结
关键词 图书馆问题 城市文明建设 单位和作用
21世纪是城市文明的新世纪,21世纪的城市文明将开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纪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图书馆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至关重要。可以说,和谐是一个城市的主题曲,文明是一个城市的主旋律。在今天城市文明创建中,图书馆如何发挥作用,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图书馆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一)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基础
多年来,安徽省淮北市始终把创建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按照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要求,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围绕发展抓创建,扎实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着力打造效能淮北、活力淮北、人文淮北、生态淮北、幸福淮北“五张城市名片”,彰显山山相连、湖湖贯通的“皖北江南、文明淮北”新形象,创建工作实现了良性互动,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走出了一条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和谐共进的文明发展之路。连续三次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两次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是安徽省唯一的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省文明委先后4次召开全省现场会,推广淮北的创建经验,被誉为“全省的创建典型、皖北的一面旗帜”。因此,提高了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创建文明城市,是国务院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层面、吸引外来投资而举行的全国范围的创建活动。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之一,是现代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更是先进文化的标志,其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也必须与此相适应。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具有先导性、引导性、指导性。城市文化载体在形态上各异,作用也有所不同,但图书馆可说是一切载体的载体。图书馆它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其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还蕴含着国家、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的任务是保障自由畅通,毫无保留地向人们提供已出版的各类文字、图像以及音频信息,为他们创造娱乐性,阅读,自学进修以及信息研究等的良好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日益成为强大经济实力的组成部分。
(二)图书馆是读者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场所
新形势下,是一个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新时代,是一个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是一个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新时代,是一个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时代。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阅读是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要使工作生活成为阅读学习的过程,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全体国民的一种习惯和风尚,成为每个城市与乡村的风景和文化。
(三)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人们都在寻找健康的娱乐方式和舒适轻松的休闲场所,利用闲暇时间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来自于各行业的不同群体。因此,图书馆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主流文化的倡导者,成为提供各种先进文化宣传、展示、交流及先进文化教育的场地,通过图书馆馆员的热情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单位和市民的文化交流的圣殿,成为最具文化象征的标志性场合。
二、存在的不足
(一)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划,至今尚无图书馆法,缺少法律保障;经费投入少,设施陈旧、老化落后,没有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递增,经费的增长远远跟不上书价的增长。再加上各级图书馆所处的单位经济环境不同,不平衡现象严重。新书添置的较少,有的常年不买一册图书。与发达国家单位相比,我国一些单位的图书馆的发展还相当的落后。
(二)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
图书馆在管理体制实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运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效益服务的图书馆体系。各类图书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丰富的文献资源分布在各系统各行业,图书馆所占比例甚少。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单位所属图书馆不对社会开放,被闲置的大量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图书馆人员素质不高。
图书馆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匮乏和素质提高的迟缓。有的图书馆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隶属上级主管部门,自身缺少支配人力资源的权利,没有建立人才引进和竞争机制。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支持,主观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将图书馆作为一种安置一般人员的"收容所",导致许多地方的图书馆人员不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再加上培训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图书馆整体的人力资源状况不佳,更谈不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员素质偏低的这种现状,给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对策
(一)增加投资,重视图书馆建设
投入是图书馆建设经费来源的最重要的途径,但目前图书馆数量少、规模小,人均藏书量少。仅依靠本单位来解决公共图书馆不足的问题需要时间,因此要依靠社会单位、团体等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建设城市文化,走共识、共建、公办、共荣之路。还可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开展一些以文化为内容、与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经营活动,注重对城市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培育,达到繁荣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建设后劲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展示作用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已成为一个城市文化明的标志之一。图书馆应该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要在注意先进设备的配置和周围环境的营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图书馆要体现城市形象,除了一流的馆舍、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设施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内部管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从馆员素质上下功夫,用有效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使图书馆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提升文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
(三)加强交流,充分利用资源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把我们引入网络社会。现代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群体,加强馆际协作协调,发挥整体效益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各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如果能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其影响和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必须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方方面面的合作与交流工作,把各级图书馆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整体优势。
(四)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目前人们素质的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图书馆作为服务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市民对信息和知识需求的文化服务场所,应确定服务方针和策略,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学习功能。要实现“创建学习型城市”总目标,必须从学习开始,要学习必从读书开始,要读书就离不开图书馆。
(五)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市民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单位使用为主等读者上门服务,服务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从事图书信息工作者,改变服务理念,顺应时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编制各种人们需要的专题书目或特色数据库,通过接待咨询、网上咨询、板报剪报等多种方式。加速传统化服务向电子化、网络化、产业化方面发展?,达到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查阅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六)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图书馆员的结构、形式以及服务手段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技术上,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文献处理、分析,挖掘能力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中,人才培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馆员自学深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骨干人员,培养业务尖子,切实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晓东.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业务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3)
[2]杨艳.城市化与城市文化-论图书馆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011,9.
[3]连玉明.?学习型城市?[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
【关键词】乡村校园 精神文化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202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定义及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又叫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学校成员特别是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心理氛围等。校园精神文化,其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导向、情感陶冶、健全人格、行为规范、审美教育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彰显着学校的价值观和个性,深层次地决定学校的特性。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它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教育,不断升华其道德情操,使学生思想从追求物质享受向建功立业方面转化。
(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学校应着力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结合教师实际,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拓展视野。学校还应有计划的“请进来,走出去”。请请新近的教育实干家开讲座感召教师的教育良知。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名校名人的学术活动,培养其教育理想。
2.校本研修,加强教学技能培训。
学校应有计划的举办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如课件制作、教案撰写、试卷命题……在比赛中发掘亮点,寻找不足,制定校本研修的方向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
(二)加强团建工作,加强学生礼仪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靠“高、大、上”的力量来启迪,又要靠教师来感召。因此,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要做出常年规划,以严、勤、细、实的工作态度,推动学生的养成教育,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强化礼仪教育,寓德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把塑造个人形象与切身利益的前途直接联系起来,当学生意识到个人形象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时,他们将主动地学习并接受礼仪教育。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自觉调节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不断开拓进取,全面完善自我形象。
(三)正确面对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一柄双刃剑,自其普及以来,令许多学生家长谈“网”色变。师长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积极主动参与多媒体教学的合作学习。把预习的内容、复习小结等通过PowerPoit展示。对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引导其美术绘图、修图、视频剪辑、制作动画、制作网页、组建网站……,把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引上正确的轨道。
(四)组建学生校园广播小组
团总支部组建学生校园广播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报道校园新近好人好事,发挥其德育功能;播放音乐、诵读美文,发挥其美育功能;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实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开放图书室,创建图书角,开展读书活动
开放图书室,创建图书角,开展读书活动。团支部和教务处要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诵经典、诵名篇、展览读书笔记,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展示师生阅读成果,评选“阅读之星”“写作之星”“书香家庭”,打造书香校园。
(六)开展手抄报活动,创办校园报刊
开展手抄报活动。指导学生确定手抄报的主题,围绕主题自主选取精美文章,设计手抄报版面。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教师对学生每份手抄报都要认真点评,对自主创作的文章还应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对文学、美术和书法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
创办校园报刊,鼓励师生投稿。根据需要确定校报版面内容,可以对校园生活作正面的报道,发挥校报的德育功能;也可以是对师生优秀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法刊登,发挥其美育功能。也可以是“小记者”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社团意识。鼓励师生创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七)开发乡土教材,打造人文特色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家乡辉煌灿烂的文化、名人轶事、名胜古迹都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生动教材。
挖掘家乡文化资源,开发乡土教材,重塑家乡的人文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提高家乡的集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引领家乡的人文方向。
关键词: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69-01
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志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和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道德水平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1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对推进社会道德风气,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有重要意义。
1.1大学生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道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道德体系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崇高精神被发扬光大,学习先进、讲求文明已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成败。
1.2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质。首先,道德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其次,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思想道德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制约作用,它能内化为人的品质,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最后,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发创造潜力。
2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良好,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值得担忧。经济全球化下国情世情的迅速变化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各种问题。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薄和价值观念偏差、诚信意识缺失和网络道德意识失衡几方面问题。
2.1社会责任感淡薄和价值观念偏差。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新形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呈现出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观念偏差的趋势。
首先,部分大学生强调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往往局限于个人理想,忽略了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其次,部分大学生社会价值取向偏低。大学生只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奉献精神、以自我利益为重,社会价值取向不高。最后,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利益,缺乏精神追求。对待金钱我们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受西方拜金主义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物质利益作为个人行动的出发点。
2.2诚信意识缺失。
当代大学生富有个性、创新能力较强,我们在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的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大学生在诚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诚信认识浅薄。诚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生活,部分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理解局限于个人、家庭和学校,对诚信的认识较肤浅。其次,部分大学生在诚信行为上持双重标准。一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是非分明,但行为上却自我放纵,对他人和自己持双重标准。第三,部分大学生从众心理严重。这导致诚信意识的日益缺失,抄袭作业、捏造实验数据、考试作弊等现象和网络诚信缺失、升学就业违约现象频发。
2.3网络道德意识失衡。
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了知识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许多腐朽内容。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缺乏鉴别能力,不良内容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其次,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非道德行为,由于缺乏网络道德规范,加之大学生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要求的事情,如制造和散布谣言、窃取他人资料等。最后,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网络资源的相对丰富和获取便捷使部分大学生缺乏刻苦学习和积极求索的精神,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事件频发,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3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点滴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要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建设,从身边小事做起,将道德规范变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3.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有重大作用。首先,要以指导思想为灵魂,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发展着的为指导,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教学结合,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历史责任。
其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
主题,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潮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增长才干、提升素质。
再次,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大力弘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引导大学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学生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奉献。
最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价值取向和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2加强诚信守信教育、健全诚信监督机制。
必须建立健全诚信道德教育体系,一方面增设诚信管理课;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明确道德诚信的重要性,促进诚信社会的建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诚信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不同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全面贯彻诚信教育。
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首先,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等相关监督机制。失信现象与法律法规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有关。为了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可对诚信学生优先奖励;如学生有诚信缺失的行为,将不能获得荣誉称号、助学贷款等。其次,建立诚信档案机制,加强诚信规范,使大学生承担失信行为,引导其诚实守信。应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让大学生认识到失信行为会伴随一生,不断提高学生诚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3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良好的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学生道德建设,不仅需要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也需要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加强家庭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有启蒙教育的作用。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行为,做到举止端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敬老人,做道德学习的好榜样。
其次,加强学校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道德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健康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氛围,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品质感染学生。
最后,加强社会道德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道德环境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关键,一要依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正确的引导、监督和管理道德建设;三要加强法制建设,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四要依法打击犯罪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4]王琳,叶怀祥. 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邹军.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D]. 辽宁大学,2012.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 建设;育人;功能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极重要内容。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但能促进管理活动、科研及教学活动的增强,还能够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还能让学生及教师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纯净与高尚。校园文化越是先进,其吸引力与凝聚力就越是强大。不仅能够提升群体意识,激发集体主义情感,还能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调节,促使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与进行自我约束。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有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此外,以优秀的文化建设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当这些人才走向社会之后必然会成为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一、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所营建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育环境。这不仅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反映,更是个性与性质的反映。校园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也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人际关系、舆论文化、网络文化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精神文化现象即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不生的思想行为加以规范,还可以提升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不仅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不仅包括课余活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了审美观念与科学知识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人战略意义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过研究,而且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且其中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今世界在大的背景上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由军事、科技与经济等硬实力的激烈竞争,向着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方面发展与转化。所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中可见一斑,日益清晰。文化是民族向世界迈进过程独有的识别码、符号与标志。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与集体记忆,而且在今天它已然成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变愈加丰富多彩,其重要意义也格外突出,其作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最重要的源泉其体现得也越加强烈,文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其作用也越加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民族复兴之梦已经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中国的高等学校以对知识进行传播,对人才进行培养为任务,需要体现出对社会进行服务,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功能。高校师生作为一支主力军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任务,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一前途,更关乎到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前途与命运。如今的中国发展变化是急剧的,如今的世界思想的交锋是空前的,这些都已经表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者必须时刻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要使时代特色之鲜明、传统文化优良都能得到体现,既要立足国情对未来加以展望,又要立足本国实际发展面向全球的新的文化。要凭借着较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以更加主印⒒极地推进校园文化,使之大繁荣与大发展。为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真正的增强,使中化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扬,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两条腿走路,一是抓好物质建设,二是抓好文化建设。仅凭物质建设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会使一个国家经不起考验,没有长远的发展动力与方向。软实力建设跟不上,这个国家注定是没有明天的,也是在大风大浪面前经不起打击的。中国必须要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民族的百年复兴之梦,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整体之中的重中之重,意义既重大而深远。这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只能标志着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宝贵,而不能意味着一个国家在文化上与精神上的强大。只有文化上与精神上实现了强大,这个民族才够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三、校园文化建设所凸显的的育人功能
(一)物质文化所表现出的育人功能
校园的物质文化凝聚着社会、文化与历史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是对学校文化价值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映,特别是能够对教育的宗旨及价值取向得到很好地反映。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美好心灵进行塑,还能激发学生对不良风气的约束与开拓进取意识的激活,有益身心,可自由地对心理情趣加以调节。
(二)能够凸显文化的育人方面功能
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其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的精神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的,有助于校园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在对行为的规范上,对情操的陶冶上,以及对个性健康与集体意识的养成的都具有明显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而校风又是校园环境中最具特点的因素,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全校的整体风貌。校风的再现主要在于校旗、校徽、校歌和校训等方面。优良的校风其感染力是强大的,会让那些与环境不协调的行为与心理因遭受压力而难以存在。优良的校风还具有激励功能,让人积极向上。
(三)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育人方面的功能
所谓的校园网络具体而言是管理、科研与教学,以及因通讯需要而组建的局域网。校园网络的宗旨在于促进办学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这是对校园内诸多信息数字化,对改进教学方式和增进交流较为有利。通过强化与家庭、社会及学校间的沟通,真正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校园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内容,也具有技术层面的内容。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许多人都是通过校园网的方式增进对学校的了解,进而对学校进行关注。校园网络已成为对学校形象进行更好地展示的重要载体。
四、以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育的具体举措
(一)积极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系整个校园文化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更是重要的支撑。作为辅导员应该与学生一道成为物质文化的建设者与设计者,同时更要引领学生自觉地保护好校园的环境。要时时处处把自己置于主人翁的地位,对校园环境的净化、优化与美化尽心尽力。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新新形势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二)不断强化优良的校风建设
校风的内容涵盖了学风与教风,但是学风是最关键的,因而是主体。教风是很主要的,它起主导作用。如果想建设好优质的校风,前提是必须建设好优良的教风。因为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育的使命,他们在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高校教师只有真正地树立起进取与开拓意识、创新求实意识、严谨细致意识、勤于治学意识就一定会在教书育人方面更好地为人师表,也一定能铸造优良的教风。在优良的教风基础上,也必然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也必将会使学生更加遵章守纪、尊敬师长、文明向上、求实严谨、勤于进取,才能形成更加优良的校风。
(三)注重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强化行为准则意识与道德规范意识,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化引领,促进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要使学生的文明习惯与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要激励学生使之对祖国、生活与生命产生热爱之情。要使学生对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要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同时要积极发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让学生真正培树起强烈的责任感与进取精神,进而形成较强烈的事业心。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以自身的影响感化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与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要使W生在自我服务上下功夫,在自我管理上提升能力,在自我教育上提升境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课内容的传输,更要将人生理想与道德情操融会贯通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传递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进行人生哲学教育。
五、结语
作为老师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主导作用,这一作用地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进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性和高端性,也才能充分彰显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冷文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情感教育渗透的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7(04).
[2]黄东明,曾娟,陆梅.高校校园文化理念的整合与落实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02).
[3]严雯嘉.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7(08).
[4]王一川.大学“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培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1(01).
[5]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本质论[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与污染等危机中。这些危机的产生会逐步威胁到国家发展与稳定。因此,要求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供给、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改善,最终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报告中着重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追求的科学目标,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必要基础,并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应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出发,弘扬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内容与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成为十会后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深入人心。因此,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为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校大学生们必须凝聚共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文明责任感,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汇聚生态文明的思想,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在“物质”和“精神”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社会的良好运行机制以及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成果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生态文明观进行普及和教育。生态文明观是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认知,是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生态文明一系列思想和观念的集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指导。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是首先做好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是作为培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其生态文明观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工作尤为重要,是保持我国经济快速且稳定的基础条件。
2.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大学生需培养生态文明观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科技与提升意识的双重支撑,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则是强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所以,帮助大学生构建生态文明观,重视其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对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道德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目前一些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不能认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人类中心意识严重,这样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并实际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和普及工作。
其次,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强化其参与意识、提升其参与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提升思想、更新观念,还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增强对校园周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力度。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来。
三、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其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增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选修课,把生态文明观教育加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作为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把生态、环保、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观念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生态环保节约意识的一代高级人才,从而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2.采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途径。高校通过组织班会、团活、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把十会议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传达给大学生,或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利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水资源保护日等纪念日开展经常性的生态文明宣传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把这些教育融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防止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的蔓延。
3.利用信息技术开辟教育新渠道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抓住网络阵地。高校可以利用QQ群、飞信、人人网、辅导员博客时时有关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最新新闻,并建立有关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专题网站定期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动态。与学生沟通,不断了解学生的相关思想动态,并及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
4.以大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以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高校通过增设国情学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或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善恶感、良知感和正义感。增强其民族责任心和自豪感,把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为自身行动的方向,从而肩负起实现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5.健全制度为实现科学目标提供保障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把生态文明意识、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写入学生手册。组织学生、教师认真学习,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使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6.邀请专家、知名环保人士进行讲座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学校团委和大学生社团组织还应定期邀请专家或知明环保人士来校做有关生态、环境等方面最新情况的讲座,使同学们从更加直观、快捷、真实的角度去认识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保护环境、能源节约的紧迫感,从而强化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更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按照XX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XX县第六轮(2006-2008年度)创建文明县区达标竞赛活动方案》要求,我局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努力争取达到测评标准要求。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为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县卫生局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在本系统、本单位内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步骤,把创建文明县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也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部署、有投入、有措施、有制度、有检查,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文明服务窗口
今年我局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了创建“诚信医院”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以开展创建“诚信医院”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改善了医院内的环境设施,提高了服务质量,医患关系得到了改善,对推进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县区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一)公共场所道德
今年以来,我县加强县城卫生管理,实行门前“三包”,对公共场所继续实行卫生责任区管理,每个月开展一次责任区清洁卫生工作,每次活动都要求做到“六无”、“五净”,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禁烟标志,做到公共场所无乱仍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在禁烟场所无吸烟现象,使广大市民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道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社会公益活动 (三)医疗与公共卫生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县有16个镇(乡),设有19个镇(乡)卫生院。镇(乡)卫生院是农民和居民的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达到了每3-5万人有一个服务中心的标准。镇(乡)卫生院已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在县卫生局今年对各镇乡卫生院的测评中,农民和居民对服务中心的满意率达到96.5%以上。
2、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
(1)经营性公共场所证照齐全,亮证经营。 (2)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3)公共场所严格消毒。 3、食品卫生
(1)食品卫生符合卫生部门相关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工作得到重视,建立有监管机制。 (2)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超市食品包装符合国家新标准。
2008年,我县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
(1)政府部门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