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39:37
导语:在生物化工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生物化工 发展 作用
一、生物化工的发展前景
1.生物化工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社会讨论最多的莫过于能源问题,石油、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殆尽就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人们也致力于寻找新的能源。而生物能源恰好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可再生,对环境污染小,储藏量大。比如说,氢能储藏量大分布范围广,利用它解决能源短缺很有效;燃料酒精的开发很有价值,利用玉米等农作物提炼酒精作燃料,既环保又有发展空间。尤其近十年来,世界生化技术迅速发展促使生化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主要表现在:一能源方面,纤维素发酵连续制造乙醇已成功,煤制甲醇、煤制烯烃技术已成熟;二环保方面,固定化酶处理氯化物已实际应用;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脂肪酸、 乙二酸等产品的生产已达到了一定规模。
常轶智说过,“由于人们对生物发展的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已经初具规模,例如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透明质酸、己二酸等。还有,我国柠檬酸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生物农业,食品等方面也有很多成就。
我国在氨基酸的发展中,谷氨酸的发展及产业已经独具规模,谷氨酸俗称味精,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氨基酸,我国在谷氨酸的发展中仅次于抗生素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还开发了许多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等,这些生物农药都具有高效安全、低毒方便等特性,在对农作物杀虫方面都很有效。我国在生物催化剂发展方面也有很快的提高,2009年光生物催化剂已经有近两亿美元的市场。
2.我国生物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政府不够重视生物化工,资金的投入不够,政府对生物技术产业因为了解不深故认可度不高,不能成长远角度看生物化工产业,导致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总是有一些障碍。另外,产业化程度低,科技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由于生物化工技术研究费时,周期长,不能在短期内见效,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立即体现,所以研究力量不均匀,企业对其投入不大。我国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的强大的研发队伍,团队力量不够。
二、生物化工的应用
生物化工涉及多个领域,主要是生物高科技医疗制药产品、资源能源和环保三方面的领域。像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指的就是能被生物体侵蚀而降解的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一是可以利用在医疗方面,外科手术的缝合线,人造血管等制品,骨骼代替物如人工关节等;二是可以利用在工业方面,无污染可再生的降解再生的包装材料;三是农业方面可用作杀虫剂的释放可控制材料。生物转化的实现,促进了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用酶和细胞代替化学催化剂进行有机合成具有选择性专一、步骤简单、过程温和的特征,一些用常规化学方法不能进行的反应可以由酶和细胞来完成。但是酶和细胞的弱点是不稳定、造价高,反应速度也十分有限,致使生物转化大都停留在研究阶段。要克服这一弱点,必须通过生物和化学的方法稳定酶和细胞。
脂肪酶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修复生态和被污染的环境,石油开采中重大漏油事故都可以靠脂肪酶来解决。脂肪酶可以用作处理废水,通过脂肪酶可以制造液体肥皂,可以说生物化工是应用广泛的,还例如,米曲霉可以用来处理毛发,假单胞菌可以用作改造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有毒有害的气体,不同的微生物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废弃的食用油、生物膜的沉积物、聚合物废物等。由于煤炭、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迫切的需要找到替代物品,其中生物能源就被广泛的应用。酒精就是一种很清洁并且环保的能源,我国就选出很优良的菌种使用玉米,为了减轻污染加大投入对传统的制造酒精技术加以改进,使用低温蒸煮的方式向快速发酵方向发展,成功的研制了生物燃料。
生物化工在药物的研制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天然药物资源的自然生产是很有限的,而利用生物化工生产的天然资源则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生产的可控制性是其很大的优势,可适时地提高资源的品质,使药物优化,所以这项技术具有很大前景。在中草药资源上,利用规模化培养技术可减少、甚至免去对天然植物的依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植被破坏面积大、沙漠化严重、大面积干旱缺水的国家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其次在天然产物的制备上,要充分发挥生物化工分离技术的优势,用层析、膜分离等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和高效选择性精度取代现有中草药制备中的某些落后工艺,对整个过程进行优化,提高产物收率、纯度,实现组分的综合利用,同时降低溶剂消耗量,从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作用。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可再生性的木质纤维素的开发已经被发达国家列入了战略性研究课题,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重组,将生物能源,生物化肥,生物饲料,生物微生物材料作为了生物化工的重要应用领域。
另外,我国柠檬酸的生产量和出口总量每年都在不断提高,是世界上柠檬酸出口第一大国。所以我建议我国的有机酸行业应该多向生产柠檬酸产业靠拢,可以加大力度再进行研发新项目并且努力在技术上创新,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改善经营的模式,扩大柠檬酸的应用领域。
三、总结
生物化工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其应用领域也很广泛,生物化工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行业。
参考文献
[1]俞志明.《中国化工商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师兆忠.《生物学报告》[J].开封大学学报,2011.
关键词:生物化工 问题 建议
0 引言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 我国生物化工发展现状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t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a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2.3 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2.4 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5 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转贴于
3 解决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 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 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3 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3.4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5 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首条生物柴油生产线投产
2008年11月27日,内蒙古金骄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投入试生产。作为财政部批准的“生物能源、生物化工”非粮引导奖励示范项目、国内第一条正式投产的生物柴油试点生产线,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的生物柴油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生物柴油时代正悄然到来。被称为‘绿色能源’的生物柴油,是生物能源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当今可替代能源研究的前沿与方向。”致力于新能源研发的内蒙古金骄集团董事长二旺说。
据介绍,生物柴油采用直接液化或气化及加氢工艺技术来制备,是当今国际上最好的高清洁柴油燃料。“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生物柴油领域的前途非常广阔,一直以来原料瓶颈与技术上的制约是影响它进展的最主要原因,但我们依托内蒙古本土现有的生物质资源,包括秸秆、谷壳、树枝、油草、油灌木、榆叶梅、油葵、曼陀罗、食品废弃物、水产品残渣等非粮含油植物活水生物质作为原料,采用高温高压酯交换加氢、水解氧化聚合工艺等创新的生物质精炼技术制备出高标号生物柴油,实现物质和能源完全利用的技术体系及工业生产系统。作为运输用燃料,它具有成本低、燃料特性好、与石油燃料的相容性好、配比大等特点。同时还可做环保溶剂”。二旺说,这条由金骄公司自主研发的连续化、高标号生物柴油生产线工艺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中国石油兰州油研发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现行标准,符合国家生物柴油BD100的标准,可以完全替代石油”。
规避与人争粮和与人争地
内蒙古地区适宜发展生物柴油的原料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有文冠果种植面积为1345万亩,油料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内蒙古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凤君对《望东方周刊》说:“如今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备受关注,生物柴油产业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正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大面积的山地、荒地等边际土地资源优势,大力营造高油脂类林木,以替代石油、构建能源安全体系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为支撑点,推进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
“加快生物柴油产业体系建设和市场培育,既可以保护生态,也能缓解能源紧张,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可缓解农林废弃物、城乡有机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技术路径不存在与人争粮、与人争地的问题。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徐凤君说。
政府优惠政策推进生物柴油商业化进程
为提高生物柴油的竞争力,内蒙古科技厅在各相关学科之间搭起桥梁,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云政发[20xx]27 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全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6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緑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天然橡胶和丝麻、花卉园艺8大产业,努力实现从生物资源大省向緑色经济强省的跨越”。州委、州政府把生物药业、生物化工和外向型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全州今年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三个重点。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xx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xx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xx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xx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xx0亩种植任务。20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xx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 :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 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 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xx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xx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xx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 、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xx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xx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关键词:低碳生物技术;法律激励机制;运行;完善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1)03-0013-10
一、低碳生物技术的地位与法律支持
1、低碳生物技术与当代能源、环境问题
当前,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愈演愈烈,能源资源的短缺以及能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以往,各国为解决本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大多以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为出发点,试图最大限度地控制世界能源资源,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如今,在低碳发展的束下,通过技术进步、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的方向。其中,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地球现有丰富的生物原料,还可以通过工业过程达到生产能源的目的。生物技术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能源生产,又满足了低碳发展的需要,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品或为社会服务的大幕。现代生物科学发展迅速,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先导、以基因工程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开启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人们开始运用生物学的方法以及现代工程科学所开拓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生物技术应用于能源与环境等领域能缓解能源需求,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以可再生资源生物质为原料,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能源、材料和化学品等,是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生物技术中,低碳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能源技术、生物材料技术、污染治理生物技术等,其中生物能源技术作为重要的能源清洁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与法律支持
当前生物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推动生物质能的转化及生产方面,生物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产业化运作,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规模生产,是生物能源技术的价值所在。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燃料酒精、丁醇、生物柴油等)和固体成型燃料等,其中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具有资源量大、相对集中、能量品位较高的特点,在各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生物经济将初具规模,届时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生物产业,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也将随之减少10-25亿吨。其中,工业生物技术的贡献率将达到39%。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进步,生物质能的优势和成本不断下降,生物质能必将在未来世界的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质能得以发展。目前,美国为世界第一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巴西位居第二,欧盟各国则是最主要的生物柴油生产地,其他国家也都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发展带来粮食种植结构偏重玉米、粮食供应总量下降、粮食(油料)价格振荡上升、粮食危机引发动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发第二代、第三代生物燃料(即非粮生物燃料)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但由于麦秆、草和木材等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技术成本较高,真正商业化的项目较少;而第三代生物燃料是以微藻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其油脂很难提炼,从海藻中提炼生物燃料的研究正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还较远。因此,第一代生物质能短期内不会被第二、三代生物燃料所替代,第二、三代生物质能将是人类的理性选择,也是生物燃料必然的发展方向。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丫、畜禽粪便、能源作物(植物)、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据估算,我国可用于发电的生物质能,近期可达5亿吨标煤,远期可达到10亿吨标煤以上,如果充分利用农林生物质,生物质能装机容量可达1.5亿千瓦以上。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低碳生物技术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譬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发酵产业基础、形成了现代生物工业产业群体与产业化条件、拥有一支技术创新研发队伍与相应的平台条件。此外,在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过程工程等领域我国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大宗发酵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生物塑料、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工材料等快速发展,多种产品的规模为全球最大。虽然如此,我国的生物能源技术与美国、巴西等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还有待加强。我国目前生物质能与生物能源技术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生物质资源不足、品质不佳、收集困难、难于转化。生物质燃料需要大量的能源植物做支撑,但对于中国这种粮食需求很大的国家,不可能大规模利用粮食作物作为主要原料,加上第二、三代生物质能还难以商业推广,造成了生物质原料供给的不稳定。②生物质能分散的特点适合发展中小企业规模的项目,但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没有优势,在技术革新方面的能力和动力都不足。③生物转化工艺成本高,生物能源终端产品品质不佳、产品标准欠缺。④自主技术开发亟待突破。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生物质能产业在基础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等问题。
低碳生物技术需要通过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才能实现其经济与社会效用,而低碳生物技术的进步也因其经济与社会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然而,在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期,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前景不明朗使得技术研发及其推广动力不足。因此,低碳生物技术以及生物质能开发需要各种激励举措提供助力,尽快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过渡。国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促进生物技术革新,引入投资以及完善技术研发平台,再配合以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带动生物技术在生物质能等领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生物技术及生物质能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
不可避免会产生盲目发展的现象,因此,需要政策与法律引导。总之,政策与法律的扶持与引导是低碳生物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对低碳生物技术发展进行规划,明确其战略地位,有助于消除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疑虑,为其发展指明方向;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生物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推动技术和产业同时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法律激励机制对低碳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激励制度的设计,保证其高效性,同时也要关注其现实运行的状况,保证其有效性,如此,各种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积极效应。
二、低碳生物技术法律激励机制的确立
我国十分重视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在生物质能领域,国家出台了许多法律与政策以推动和保障生物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注重规划的同时也在各类鼓励技术研发的目录中将其收入,以使低碳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我国将生物质能作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低碳生物技术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现有的激励框架
在政策与规划方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提出了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国家“十二五”规划在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提到了对生物技术以及能源资源领域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此外,“十二五”规划还在其他3处提出了生物质能:一是在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提到了“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和风能、太阳能,加强省柴节煤炉灶炕改造”的内容。二是在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提出“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三是在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中提出“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的原则。《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也将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和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能作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在鼓励技术研发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973”和“863”计划等都将工业生物技术列为攻关重点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也有关于重点和优先提高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内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认为:“生物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保护和开发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6月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包括生物、新材料、先进能源、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高技术服务等10大产业中的137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生物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等包含在其中。《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也将生物质生产技术和设备纳入产业调整的范围。近几年的《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也将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生物污染治理等技术列入其中。
在立法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不同层面上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都作出了关于鼓励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则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及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制度框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正式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低碳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2、具体激励机制的建立
有了国家政策与法律的制度保障,低碳生物技术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低碳生物技术从研发、项目建设到推广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因此,还需要更为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及时有效的执行。当然,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最终要靠市场,要立足于提高产业自身竞争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保持产业长远的发展。在发展初期,实施国家的各种激励机制将有助于突破制因素,加快产业发展进程。此外,激励不能只限于某些措施或某些方面,而应将其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来看待,使各种激励措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样激励机制才能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具体而言,以下一些激励措施与行动应是当前低碳生物技术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①统筹规划与束性目标。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生物质能的发展也需要低碳生物技术的支持和推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或发展路线图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生物质能的成功经验之一。统筹规划是准确定位生物质能和低碳生物技术的重要途径,一个长远的能源及其技术发展规划就确定了一国未来各种能源及其技术发展的走向。许多发达国家先制定一定阶段内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束性目标和计划,在此框架之下,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各界投资和利用。
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德国、丹麦、法国、西班牙等国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实行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美国、巴西、瑞典是世界上生物质开发利用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国家都强制推行了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束性目标。1999年8月,美国颁布了《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的第13134号总统令,提出到2010年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增加3倍,到2020年增加10倍,每年为农民和乡村经济新增200亿美元的收入和减少1亿吨碳排放量;同年国会通过了“生物质研发法案”。2002年美国制订了《生物质技术路线图》并成立了“生物质项目办公室”及“生物质技术咨询委员会”。2005年8月布什签署的《国家能源政策法
案》中制订了可再生燃料标准(RFS),RFS明确指出必须在汽油中加入特定数目可再生燃料且每年将递增。2007年12月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又制订了更为严格的可更新燃料标准:到2022年用于运输的可再生燃料至少要达到360亿加仑/年。巴西作为世界上唯一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其乙醇的生产量仅次于美国,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燃料乙醇在巴西能源总量中的比重从1975年的5%增至2008年的16%,并且占到巴西可替代能源总量的35%。早在20世纪70年代,瑞典就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范企业的行为。在1998-2002年间,瑞典就投入了25亿瑞典克朗用作长期的气候研究,在2003年又提供3亿瑞典克朗基金给交通和能源部门用作改善气候环境。在政府及巨额投资支持下,瑞典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在生物质能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的规划,我国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要达到1300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160%)、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 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装机突破500万千瓦。从这些数据来看,生物质能已经基本达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2010年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基本上是通过地方基层加强本地域的生物质利用(特别是沼气)的成果,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其依据如国家能源局的《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荐绿色能源县的通知》(国能新能[2009]343号)等,并没有给对企业设定相应的生物质能甚至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中的束性目标,而是通过鼓励农民消费绿色能源来引导资源整合,是一种鼓励性而非强制性的方法。
随着各地对生物质的利用率逐渐升高,特别是农村地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展生物质能将会重新遭遇瓶颈,鼓励性的推广只能利用现有的成熟生物转化技术,对低碳生物技术的革新要求并不高,难以对低碳生物技术研发产生足够的推动力。因此,未来我国不仅应当继续推广农村生物质能的应用,还应在发电、生物燃料、运输等领域设定强制性的生物质使用比例目标,并根据其技术革新的程度设定弹性的财税优惠措施,如此,才能更快地推动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在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发电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束性目标的尝试,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但这些规定在现实中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很多发电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难以执行。而作为《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后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并网配额管理办法”迟迟不能出台,其原因除了对配额的比例仍有争议之外,来自电网及大发电企业的阻力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除了发电外,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也应借鉴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经验,设定一定的混合燃料比例,以促进生物燃料技术的进步。
②研发投入支持。技术进步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要实现生物能源技术的突破,研发与示范阶段的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障条件。在一般的情形下,技术研发与示范应采取国家投资和社会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充足的资金和实现良性的技术竞争。
目前我国部分生物质利用转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技术水平仍比较滞后,主要体现为:在气体燃料方面,虽然我国沼气产业起步较早,但沼气技术仍停留在小规模的户用沼气层面,大规模、产业化地利用沼气的技术与装备都有待开发。在液态生物质燃料方面,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生物柴油生产仅有几家民营企业采用原始的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液碱酯交换技术,而在国际上高压醇解法已经进入中间试验阶段。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方面,生产设备简陋,难以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保障。联产大宗化工产品和生物可降解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外已经形成新兴行业,而我国大部分产品尚未研制,而生产这些化工产品是增加生产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力争突破技术瓶颈,加大对生物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助,确保跟上世界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的步伐。
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投资估算,2006~2020年,我国将新增28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按平均每千瓦7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2000亿元;新增6200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按户均投资3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1900亿元;加上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热水器、地热、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预计实现规划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任务的总投资将需2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不仅应应用到现有技术的推广方面,也应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与示范领域。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06]第43号)规定,对经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项目计划,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生物能源技术作为国家高技术的内容之一,符合国家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方向,因此,应该享受一定的研发与示范资金支持。在财政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371号)中也明确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需要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的,通过“863”、“973”等国家科技计划(基金)渠道申请,不适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因此,在目前阶段,技术研发一般不享受生物能源领域的资金支持,而只适用技术项目的支持。根据上述有关规定,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的自有资金、国家补贴资金、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银行贷款以及项目单位筹集的其他资金。项目资金原则上以项目单位自筹为主,国家采用资金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
虽然国家对生物能源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安排了相应的资金支持项目,地方也配套有相应的研发资金支持规定(如《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总体而言,国家在生物能源技
术研发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且这些项目要求的条件和成果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项目很难申请到相匹配的资助。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还较小,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4%的水平。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突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60%。为此,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直接研发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技术研发是实现产业化的第一步。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还不够,范围不广,管理不规范,未来不仅需要加大对生物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还要完善“产-研-政”之间有效的沟通和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完整的从研发到政策支持到产业化的体系,如此,才能在起跑线上赢得先机。
③财政与税收优惠。财政税收优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产业调整的风向标,也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措施。我国目前对低碳生物技术的财税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生物能源方面,这是不够的,还应基于此而扩充到全部低碳生物技术领域。目前,相关财税激励和补助措施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立风险基金,实施弹性亏损补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2006年颁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建[2006]702号)提出了坚持产业发展与财政支持相结合,鼓励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此外,为化解石油价格变动对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所造成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主体创造稳定的市场预期,将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与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当石油价格高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底价时,国家不予亏损补贴,企业应当建立风险基金;当石油价格低于保底价时,先由企业用风险基金以盈补亏,如果油价长期低位运行,将启动弹性亏损补贴机制。
二是原料基地与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为保障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供应,切实做到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不与粮争地,财政部《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435号)对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定点和示范企业提供原料的基地发放补助(林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为200元/亩,农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原则上核定为180元/亩)。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规定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
三是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激励。目前我国采取财政补贴和电网分摊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中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通过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两种形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差额部分,在全国省级及以上电网销售电量中分摊。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分地区制定标杆电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自2010年起,每年新批准和核准建设的发电项目的补贴电价比上一年新批准和核准建设项目的补贴电价递减2%。发电消耗热量中常规能源超过20%的混燃发电项目,视同常规能源发电项目,执行当地燃煤电厂的标杆电价,不享受补贴电价。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1579号),规定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未采用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新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75元(含税)。通过招标确定投资人的,上网电价按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已核准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招标项目除外),上网电价低于上述标准的,上调至每千瓦时0.75元;高于上述标准的国家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仍执行原电价标准。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煤电标杆电价水平差异大,使得各地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实际上网电价差别很大,如何协调和平衡各地的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也是价格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类生物质能技术的技术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生物质能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和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分类价格政策,促进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资助。根据原《可再生能源法》规定要求,财政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后来配套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但对如何申报资金、优惠政策幅度多少等没有明确提出。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将原来“国家财政设立的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修改为“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主要资金来源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根据相关人员的解释,将“资金”改为“基金”将使这笔补贴更具有“基金纵向管理”的优势。除了行政成本大大降低之外,也可以做到“收取,统一发放”,以保证可再生能源投资企业按时获得收益,以鼓励其积极性。不过,早就起草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迄今为止仍未能颁布,这对生物质能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五是税收优惠。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以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规定,生物能源技术属于高新技术,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申请认定,经认定后的企业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①。在生物质能产品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利用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
由于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高新生物能源技术也还未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的财税激励政策亦未能周全地考虑生物能源技术及生物质能产业的特点,因此,这些激励措施存在规定不科学、不完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例如,有些政策补贴起点过高,如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仅支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1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导致多数企业都无法得到补贴;有些政策设计不完整,补贴仅针对直接生产环节,对消费能源产品的终端用户则没有补贴。国家对生物质能产业的优惠、补贴、奖励很难落到中小企业身上。除国家全力支持的农村沼气项目外,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大部分政策倾向于规模化的大型项目,如燃料乙醇和液体燃料项目,国家每年向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生化以及河南天冠)发放补贴,走非粮路线的中小企业却很难拿到同等的补助。没有得到补贴的中小型生物质能源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想得到大的发展十分困难。而在液体燃料市场上,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只收购拿到正式批文的黑龙江华润酒精等4家定点供应企业的燃料乙醇,中小企业生产的乙醇销路不畅,导致部分生物燃料企业无法将产品变现,整个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循环运转。
未来我国财税激励机制应当根据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能产业的技术及行业发展水平,因势制宜、因时制宜地设计有效、弹性的激励措施,既要保证“对症下药”,又要注重规划引导,保证财政税收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相互协调。
④收购激励与政府采购。低碳生物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销售出去,保证资源不被浪费,同时也能抵消一定成本。在当前化石能源开采利用费用较低的情况下,无论是生物质发电,还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其成本都相对高昂,如果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刺激措施,很难在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因此,对生物能源的收购激励,包括政府采购,能够给相关企业解决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通过实际行动支持生物能源发展,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宣传作用。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国家电网企业和石油销售企业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承担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生物液体燃料的义务。2007年7月25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25号令,即《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规定了电力监管机构对该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管。2009年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第十四条重申了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电网企业应当与按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同时,该法第十六条对生物质能源作了专门的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符合城市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入网技术标准的,经营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企业应当接收其入网。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然而,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除了规定全额保障性收购的原则性提法外,配套的实施细则未能及时跟进,收购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占的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国家标准的制定等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空白。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市场还不完善,配套的规定也处于缺失状态,现实中的生物液体燃料收购基本还需要依靠石油企业的自觉。
一个稳定的生物质能源需求方是生产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关键。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早期,由于成本以及价格较高,完全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并不能发挥生物能源“物尽其用”的功能。而政府采购则能较好地实现两者的兼顾:既能满足政府自身的需求,又间接为生物能源创造了市场。事实上,政府采购已经成为一些生物能源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激励措施之一,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要求政府必须购买国产高能效产品和“绿色产品”,要求联邦政府在2005年购买10万辆洁净汽车,其中包括生物质燃料汽车。巴西相关法律也明确规定,联邦一级的单位购、换轻型公用车时,必须使用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可再生燃料汽车。政府采购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宣传作用,通过直接对话与交易,还能够节省通过其他方式可能产生的中间费用,因而是一种高效率的“合作”方式。我国政府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购买生物质能来源的电力等其他有效方式来以实际行动支持生物能源的发展。
⑤培育和完善市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以市场存在为基础,产业规模效益的实现与上下游市场的依托密不可分。市场不发展,产业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会因不符合社会的需要遭到淘汰。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市场化与自由化改革,我国经济、能源领域也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市场体制改革。因此,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市场,将为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
由于低碳生物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其产业化发展有可能会因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因此,对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不能正确加以引导,将可能破坏生物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产品质量如不合格,将可能影响到交通运输安全;在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生产环节,如不严格标准,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能源消耗。因此,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技术、环保、能耗等多方面因素,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行业监管。《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规定了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企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地方发改委、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推广规划,联合推荐申报定点企业,申请企业必须符合行业准入标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按有关规定选择并确定定点企业。
然而,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市场准入和产品流通体系不通畅。毫无疑问,严格的产业准入和产品流通政策措施是生物液体燃料产业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局限于数家生产企业和两大石油公司的封闭体系,在一批从事甜高粱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产品无法进入车用成品油经销体系和终端消费市场,特别是生物柴油还根本没有正常的车用燃料销售渠道,从而阻碍了非粮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击了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示范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生物质发电方面,由于对“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细化规则还未出台,导致目前生物质发电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特别是中小型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十分困难。此外,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系统还未能跟进建设,接受生物质能并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且目前的接网政策更多的是对电网提出束性要求,没有对可再生能源发
电厂提出束要求,更多的标准亟须配套。因此,整个生物质能市场基本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规模还不大,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健全,生物质能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三、完善低碳生物技术的激励机制及其运行
我国目前对低碳生物技术的激励除了少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研发项目之外,产业端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等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商业化的市场还未建立;以生物能源为核心的产品激励措施也不够规范;各种激励措施并不完全符合现实的状况,很多规定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未能得到有效实施。低碳生物技术发展不仅需要一整套规范的、系统的激励机制设计,而且还应落实到现实运作中,实现其高效性和有效性的统一。由此,需要政府在战略规划与计划、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定、行政管理与监管、经济与财税优惠等方面完善体制,也需要企业和市场理性发展,形成从制度设计到产业运行的良好互动状况。
战略规划与计划是产业及技术发展的动力和落脚点,明确的战略与计划为产业及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要尽快开展科学、系统的生物质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综合考虑低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技术路线,在国家能源统筹的框架下客观、准确定位生物质能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盲目和无序发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技术选择必须遵循“因地制宜,资源优先”的原则,在资源确定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气候、交通、环境等实际情况而定。当资源和当地条件可以适用于多种技术时,可以根据技术的综合效益进行选择。立法是实现国家战略与规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最终保障。目前我国除了《可再生能源法》之外,直接涉及生物质能和生物能源技术的法律寥寥可数,且基本都是在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进行原则性阐述。此外,相关的行政法规处于空白状态,专门的部门规章也还未颁布。现行关于生物质能的规定主要是国务院的通知、意见以及各部门的工作规划与方案,这些非规范性文件不仅数量不多,且极不规范,变动调整快,具有较短的时效性。可以说,相关立法的缺乏是生物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生物质资源由于其特殊性,其发展需要协调能源部门、农业部门、科学技术部门、工业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关系,这种复杂性也是目前难有一部专门性的部门规章的原因。因此,我国未来在该领域的立法的关键是提高立法位阶,至少也应该有专门的行政法规规定生物能源发展的各种宏观问题,再由各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去执行,这样生物能源的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制度保障。
产业管理与市场监管是任何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行政管制手段。在中国,产业管理更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法。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大量的部门政策文件(非规范性文件)都涉及产业管理的内容。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其发展的早期,政府的直接介入十分必要。产业管理与市场监管在行业行政规划、项目与市场准入、行业标准、检测监控、检查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生物能源领域相关立法和制度还不完善的状况下,产业管理与行业监管已经成为了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质能市场的发展,未来我国应逐步减少政府直接管理的范围,更多的资源配置应让市场去解决;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技术发展的监管,保证技术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减少技术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产业管理、市场监管与技术监管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拉玛依要在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徐卫喜说。
他说,之所以提出这一宏伟目标,基于四点考虑:一是党的十七大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进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随着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西移,克拉玛依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新疆及克拉玛依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四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快速发展,克拉玛依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说到克拉玛依的发展前景,徐卫喜充满信心:准噶尔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克拉玛依不但集聚了石油石化基地建设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资源,还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打下了基础,完全有条件由特大型石油石化基地变成特大型能源转化基地。
他说,今后5年,要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将克拉玛依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炼油化工生产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和石油石化科研基地。按照绿色、环保、生态的要求,全力打造独山子—克拉玛依国家级石油化学工业园,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综合石化产业,努力打造集聚程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带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徐卫喜话锋一转:克拉玛依属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快现代农业开发和特色旅游开发步伐,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新突破。还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化学学科在与我校重要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国防化学上有一流的人才和设备,因此我们可以联合开办国防应用化学方向,即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含能材料(炸药)即硝基化合物化学,放射废物治理及放射分析方向,以满足西部大量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对这些方向人才的需求(注:我国仅北京理工大和南京理工大在开设该方向专业,但毕业生不愿到西部特别是一般离城市较远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工作,造成这些单位人才严重短缺,急需西部高校培养输送该方向的专业人才);我们已经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核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签定了正式的联合培养这些方向的应用化学高级人才的协议,并得到了积极和热情的响应,他们非常愿意并决心和我们一起将该专业办成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我们已与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成功应用化学本科、分析化学硕士点办学资格。近年来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了多项有关放射废渣固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获得了多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基金,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派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楚士晋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长后,双方的合作达到了水融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楚校长所研究的学科就是国防应用化学,因此一定能发挥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的巨大学科优势联合办学,将这个专业方向发展成全国有名的有特色的重点专业。
二、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
1.学科情况
化学教研室及现在的化学研究所,是我校最老的教研室之一,多年来承担全校基础化学教学任务,科研方向主要围绕材料学科开展。从1995年起共申报8次应用化学本科办学资格,直到最后一次于2002年申报成功,现有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硕士点,2004年度已申报无机化学硕士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正按计划引进高水平人员。
2.实验室建设情况
化学实验室分为化学基础实验室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共计1200平米左右,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化学基础实验室共3000平米正在新区兴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于2003年度批准立项,一期投资50万,能完成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对我校教学和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高技术测试设备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ICP光谱仪等还没有到位,精细化工实验室还未建设。
3.科研情况
多年来在生物大分子分子光谱学、纳米材料、工业废渣利用、化学建材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开发,200多篇,被SCI摘录10余篇,有数项科研成果已转化生产,为有关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绩突出。
三、适应我校发展的化学学科建设设想
1.化学学科建设
应明确化学学科在我校的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化学学科是我校理工学科的知识结构组成部分,更是材料、生物和环境的基础和支撑,本身又有广阔发展前景,是我校必须重点发展的学科,要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欠帐较多,已不能跟上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毕业学生或对外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在社会上的影响。学校的大发展同样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责任和巨大的发展机会,理清我们的思绪,明确任务,制订好计划,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化学学科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成绩。在化学基础教学和学科发展方向方面,应做好基础化学课的教学,在学科发展和意见方向上,应研究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这些学科中的化学问题,对相临学科确实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并积极开展与这些学科的合作,相辅相存,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应用化学发展方面,办好应用化学的三个方向即应用分析、精细化工和国防化学。应用分析又称为工业和科研的“眼睛”,应把发展方向定为与我校相临学科紧密相关的材料分析、生物医药分析、环境分析和国防化学分析;精细化工方向应跟上国民经济发展,坚持在高新的新型化学建材、生物化工、药物合成等方向上;国防应用化学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好协议,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一流的设备和人才,把这个方向办成全国有名的专业。研究生发展方面,在已有的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硕士点基础上,再申请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硕士点,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应用化学博士点。研究生论文研究应围绕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国防化学、分析测试、精细化工等方向开展工作,逐步的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深刻体会联合办学的“西南科技大学模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化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实验室建设
基础化学实验室:原有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我校基础化学教学的需要,经努力申报,已获批准在新区划拨了3000平方,具有相当水平的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按计划于2005年建成。应用分析实验室:2003年度,申请获批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已投资50余万,初步建成能开出部分仪器分析和生物分离与分析的应用分析实验室,但一些对全校教学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分析测试设备还没有,这对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提升学校的档次很不利。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现阶段不太可能购买,因此应与地处绵阳的拥有这些设备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卫生防疫站、绵阳水务集团水质中心联系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保证我们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条件,并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精细化工实验室:精细化工属高科技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贡献巨大,绵阳千亿工程计划中,计划精细化工将贡献50亿/年,而目前仅10余亿元/年,这说明精细化工的前景,精细化工实验室的建立将使该方向学生就业分配和我校在该行业的地位作用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该实验室还未建设,绵阳计经委有意出资30~50万在绵阳选单位共建绵阳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我校是最有希望获批的单位,如我校再配套30~50万,那么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就会在我校建成。同时应建立有关的实验基地,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按“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化学实验室:国防应用化学含核材料与放射分析、炸药合成与分析、燃烧化学等,我校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建设该方向的实验室,但我们已和联合办学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谈好,由他们出设备和师资来完成该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和毕业论文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信该专业由于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流的设备和师资会办成全国有名的我校亮点专业。校外联合共建实验室:前已述及,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投资建设上述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应利用联合共建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建立实习单位、聘用相关人才和有偿服务的形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教学和科研上较大的收获,并与他们一起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3.化学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目前的师资力量仅能维持教学任务,研究条件仅能基本满足少数教师的科研,形成少数学科梯队,大部分教师没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条件,而是跟随其他学科有关教师做一些辅助型研究;学科内部沟通、配合交流和学术气氛还有待提高。面对越来越大的任务,要求我们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并以实验室和各类研究课题申报和开展为突破口,形成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领导的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的数个学科梯队和群体,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和外聘教授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形成化学学科高水平队伍和优良的学术气氛,在产、学、研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四、适应我校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全自养;氨氮;亚硝酸盐氮;脱氮
中图分类号:Q93-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61-01
一、材料与方法:1、菌种与培养基放线菌: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由山西大学现代化学研究所生物化工实验室分离保藏。放线菌用高氏(Gause)1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0.5g,MgSO4 0.5g,FeSO4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2-7.4。枯草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20g,水1000ml,pH7.0-7.2。2、实验水样的预处理:实验水体取自太原市晋阳湖,用5000ml大三角瓶盛装。由于其中有机氮含量低,向水样中加入足量的蛋白质鱼粉,在30℃下放置5d左右使水体产生较高浓度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向经预处理的实验水样中接入供试菌,实验对照不接菌。定时测定其中的微生物菌数,氨氮含量,硝酸盐氮含量,亚硝酸盐氮含量,溶解氧和pH值。室温下培养(25-31℃)。3、微生物培养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分别接种于相应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于37℃恒温培养24-36h,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对应的液体培养基,于37℃恒温摇床培养36-48h。4、水质测定方法:氨氮含量采用纳氏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用酚二磺酸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含量采用奈氏比色法测定,pH采用精密pH试纸测定,溶解氧(OD)采用碘量法测定,菌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
二、结果与分析:1、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条件的确定。根据试验方法,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三菌株在养殖水体水样中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见表1。
由表1结果可知,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好氧菌,其生长要求水体中有一定的溶解氧。2、放线菌对水体的脱氮作用;由图1可知,氨氮去除较彻底;但同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在120h时达到最大值1948.058mg/L,比初试浓度增加42.0%。因此,放线菌对养殖水体的脱氮作用为氨化作用和自养亚硝化作用。3、枯草芽孢杆菌对水体的脱氮作用;
图1放线菌对水体的脱氮作用,图2枯草芽孢杆菌对水体的脱氮作用由图2可知,氨氮、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下降57.8%、81.3%,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很小。由此可知,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过程中氨氮去除率比较高且亚硝酸盐氮积累很少,脱氮作用应该为自养亚硝化和自养反硝化作用,即全自养脱氮,但枯草芽孢杆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远不如光合细菌和放线菌彻底。4、微生物对水体全自养脱氮作用。将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按不同比例接入水体,其脱氮效果如表2.
由表2结果可知,放线菌与枯草芽孢杆菌以不同的接种比例接入水体,对氨氮的去除率、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差别不明显,比例为1:1时,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9.2%、59.9%;比例为3:1时,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42.7%、42.3%。由表1可知,放线菌与枯草芽孢杆菌都是好氧菌,其生长都要求水体中有一定的溶解氧,因此,放线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液的脱氮作用可以部分地实现全自养脱氮的目的。
三、讨论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当今水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氮,是解决水体安全的重要课题。目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脱氮方法是生物脱氮工艺,其中比较成熟的是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全程自养脱氮反应主要是通过脱氮自养菌来进行的,应用于全自养脱氮的细菌主要为亚硝酸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但亚硝酸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生产速率十分缓慢,它的培养富集很困难(至少耗时数月),国内外已报道能富集培养或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细菌或工艺的寥寥可数,所以目前对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及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尚处于推测阶段,要对该现象有较深入的了解还需要进行很多的研究工作。
本文通过研究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对高浓度含氮水体的脱氮作用,试验结果发现,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都对水体有全自养脱氮作用,基本实现了对水体的全自养脱氮。
作者单位: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型电磁加热反应釜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及原料的供应出现短缺现象,且巨大的能耗不仅吃掉了化工企业的部分利润。能耗已经成了巨大“拦路虎”。约有40%的石油和化工产品面临1/3的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节能已作为企业增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在掌握的反应釜制造核心技术基础上,将最先进的电磁加热方式成功地引入到反应釜制造中,研制开发生产电磁加热反应釜等,实现了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无污染、高效节能、安全环保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目的。
二、国内相关产品市场调研
目前国内传统反应釜制造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存在着结构老化、智能化不高、操作性不强、耗能高、效率低等缺点,已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要,传统升温方式为电炉或导热油循环加热,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介质传热。而介质的传热方向、速率是不可控的,使用效果不理想,升温时间较长,短则需要4、5个小时,长则需要8、9个小时,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也大量损耗了电能,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而且热量传递存在滞后性,温度的精度控制也不理想,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市场迫切需求新的反应釜发展的新趋势:设备大型化、搅拌器优化组合、高智能化和程序化、节能增效性,我公司所研制新型电磁加热反应釜必将引领反应釜制造的新一轮“革命”。
三、研制历程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明确新型电磁加热反应釜的主要目标——升温快、控温准、保温好、节能高、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始终坚持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相结合,从理论到实际验证、实现反应釜的电磁加热。
电磁加热反应釜的技术研发路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确加热机理
电磁加热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技术。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旋涡流,使被加热物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结合反应釜自身的结构特点,利用电磁线圈使釜体内部形成了高频交变涡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釜体内部产生大量的热能,达到加热的效果。
2、第二阶段:选材
釜体材料的选择:电磁加热要求受热体必须为导磁性材料。将原来的纯不锈钢结构改为碳钢基层堆焊不锈钢复层结构。这样基层的碳钢能够满足电磁加热的要求,而复层不锈钢也能满足耐腐蚀的要求,一举两得。
保温材料的选择:为配合电磁加热的需要,对保温材料也做出了优化选择。石棉绒存在细小缝隙,热量散失比较严重,保温效果比较差。经对比采用了整体压制成型的陶瓷纤维模块做保温层,极大地降低了热量的散失,保障了反应釜温度的精度控制。且保温层薄,一次装配成型,安装快捷简便。
线圈以及磁场屏蔽材料的选择:考虑线圈承受电流大小、耐热性能、使用寿命等诸多因素。为了避免电磁场对反应釜导磁性部件产生热影响,对线圈外部电磁场进行了屏蔽处理,最终选择了效果好的材料。
3、第三阶段:图纸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成形、检验试验
此阶段是该反应釜研发的主要阶段,将完成反应釜的总体结构的设计和制造的各种工艺并最终加工制造完成。
此试制阶段进行全程跟踪,重大设计、制造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并记录在案,试制完成后,利用公司的先进设备对试制产品进行细致的检验试验,包括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搅拌效果、电磁加热效果以及使用寿命、控制系统等,找出不足与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将不足和问题一一解决和改进。
在此阶段重点进行了电磁加热效果和控制系统试验。在相同工况下,同时启动常规反应釜以及电磁加热反应釜。以升到300℃为基准,共进行了50次的试验比较。
试验数据对比如下:(上图)
试验结果显示:电磁加热反应釜相比传统方式加热效率提高了60%,而节约电能也大约为60%。温控延迟现象基本控制在±1℃的可接受范围内。
4、第四阶段 智能化设计
常规控制系统简单的配备了温度、压力、搅拌等功能要求,控制的实时性做的并不好。而现在的客户在追求操作简便,对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配合电磁加热对温度的精度控制,配备了一套可视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高性能RAM芯片组成反应釜监控系统,可按不同用户需要进行合理搭配。可以联接电脑进行实时控制和数据分析。可及时对温度精度进行控制,在升温加热过程即时绘制温升曲线,并通过电脑分析来调节升温速率。在控制方法上可实现全自动的操作,更加便于定量、定性的分析。
四、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特点
(一)、技术参数、性能指标
XCJF10/12.5-00型电磁加热反应釜:
反应釜容积:10升 设计压力:12.5MPa 设计温度:350℃
电磁加热功率:5.0KW 电磁频率:20~30KHz
以上技术指标能满足化工、医药、农药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对反应釜耐高压、耐高温、操作方便、零泄漏的一般要求。同时电磁加热方式的创新性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釜的升温速度,为用户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益。同时也解决了常规加热方式伴随的温控延迟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反应温度的精度控制。
(二)、电磁加热反应釜与导热油和电加热相比优特点
1、高效节能:采用感应生热的加热方式,热启动非常快,平均预热时间比电阻圈加热方式缩短60%以上,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在同等条件下,比电阻圈加热节电30—7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准确控温:线圈本身不发热,热阻滞小、热惯性低,料筒内外壁温度一致,温度控制实时准确,明显改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高。
3、绝缘性好:电磁线圈为定制专用耐高温高压材料,绝缘性能好,无需与罐体外壁直接接触,绝无漏电,短路故障,安全无忧。
4、寿命长:线圈本身基本不会产生热量,寿命长,无维护更换成本。
5、采用新的保温模块极大地降低了热量损耗且结构简单,安装非常方便快捷。
6、智能化程度高:新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可完全实现自动、可视调节。在电脑前即可完成反应釜的运转、关闭,加热炉的开闭、加热速率的调节等操作。同时系统还可自动完成生产或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并绘制成曲线。
7、日常操作与维护的经济性:日常操作更加简便、干净,按照反应釜配发的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可以完好的、长期的使用该型电磁加热反应釜。
8、安全特性:新型电磁加热反应釜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严格的遵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绝缘性能好,无需与釜体外壁直接接触,绝无漏电,短路故障,安全无忧。
五、市场发展前景
为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优良产品,研制设计了各种规格电磁加热反应釜,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反应釜中,用户的选择空间更大。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工况的需要。由于可靠的性能以及销售量的逐年的递增,总利润以20%-30%递增。电磁加热反应釜应用广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各化工、医药、农药、生物化工、化工助剂等行业的科研和生产,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和产品质量。在社会效益方面,电磁加热反应釜节能环保,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使国内客户使用上高效、经济的产品,可以使客户停止低效、高成本的生产。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磁加热釜自投放市场以来,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一年内可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新增利税120余万元。
六、结束语
电磁加热反应釜与国外同类产品:在功能上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在制造和焊接技术方面还不能达到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的水平,外观成形质量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将继续跟踪世界的先进制造和焊接技术,不断地对制造和焊接工艺进行提高,以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可怕,差距可以换来动力。电磁加热反应釜的研制生产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电磁加热反应釜满足高效、节能、安全环保要求,使得国内拥有相同技术等级的新型产品。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公司有信心将其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GB150-2011《压力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