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计数法的技巧

时间:2023-12-26 15:24:18

导语:在科学计数法的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计数法的技巧

第1篇

【关键词】生成;调控;数学概念

一、情境引入——原生态生成的调控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如果引入得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原生态生成会更加丰富和多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要让学生建立有效的概念,呈现并调控好学生的生成是关键的一环。

1.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形,师:这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长方形,你能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吗?它有什么特征?

生1:长长的,正正的图形。

生2:方方正正的图形。

生3:长和长的一样,短和短的一样。

生4:上下两边长度一样,左右两边长度一样。

生5:都是直角。

……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教师课前研究“预设”时设想着“生成”。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课前有所预设的,生1和生2明显着眼于图形的整体印象以及以往对于长方形的表象认识,而后面三个学生就有了初步的概括能力。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以及生活经验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贴近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生成空间,从而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去探究有价值的东西。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应该马上聚焦到关键点:“同学们刚才说到了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我们把上下两条边叫做对边,左右两条边也叫做对边。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对边相等还有四个角是直角(板书),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到的,你有办法去验证码?”以这样的聚焦方式让学生关注到长方形的本质特征,抛开那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而展开验证探究活动。

2.非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那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动的学习。

案例:千以内数的认识

师出示计数器上的珠子(126),从计数器上你看到了多少?你知道了什么?

生1:126是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的。

生2:我还能往后接着数。

生3:我也能往前数。

生4:我还能十个十个地数。

……

很显然,教师预设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但是学生活跃的思维产生了许多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具有两面性——尴尬或精彩。许多教师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于是会采取种种措施让学生有尽量多的预设生成,减少非预设生成,久而久之,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思考一个附带问题:我这样说,老师会满意吗?我的答案是老师希望的吗?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实,我们教师应该勇于面对非预设生成,因为它会给师生带来意外,这种意外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如果探究活动带来收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生命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人感动。

上面案例中,学生出现的非预设生成,教师应及时判断它的价值性。如果是无关本节课的无价值的非预设生成,就应该及时打住;如果说是跟本节课有关的价值生成,教师就应该大胆抛开教案的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

学生有了足够的生成后,对于一些生成不够或者说没有预设到的本节课目标的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进行引导聚焦。例如:学生说到长方形的外形特征,以及边的特征,教师此时不能一味再问:“还有什么发现吗?”而应该追问:“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那么它的角有什么特征?”这样的引导和追问才是有效的,尤其是一些学生的生成说偏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二、探究活动——多元生成的调控

概念的形成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当教师对学生的原生态生成加以有效引导后,学生开始对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有新的生成,这里的生成有很多是书面材料,当学生出现多样化的材料后,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材料、好的反馈方式可以促成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材料选择的生成调控

材料的选择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在挑选课堂生成性学习材料时,尤为如此,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材料在生成呈现之后,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材料的选择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其代表性,是否典型全面。

案例:平行与垂直

师: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请你为它们分分类。

生尝试探究,出现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一些学生将①号看成是平行,一些学生认为是相交一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聚焦相交:为什么这样分类?①号跟它们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你有不同想法吗?在相交的概念建构起来之后,再去研究平行。

2.材料对比的生成调控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教师应当根据材料对达成目标的作用度进行灵活处理,有意识的用有价值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并对知识整体进行建构。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后教师选择了以下四幅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涂色部分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四分之一?

通过这四幅生成材料的比较、联系,帮助学生概括出“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这一本质属性。

三、形成概念——学生生成的升华

在学生 对于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认知主体的观察、比较,将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作为教师就要及时把握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时机。

1.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

案例:周长的认识

师:王叔叔绕着游泳池的边缘走了一圈。怎么样算一圈呢?

生:……

师:你能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圈吗?

下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一圈吗?

在学生操作、体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地总结概括:这样封闭图形的一圈在数学中我们叫一周,圈有大有小,一周也有大有小,所以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一圈的丰富材料后,教师及时告知周长的概念,时机恰当,学生完全能建构上来。

2.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什么是面?

生:比如说数学书的表面。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还有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有?找到摸一摸。

师:数学书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比较一下,哪个更大一点?

出示图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和没有封闭的图形)

师:下面这几个图形有面吗?

学生上台来指一指,用彩色笔涂一涂。反馈学生作品。

师总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从学生生活中对于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对于面大小的直观感觉,延伸到对于图形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图形面大小的观察涂色,最后在充分感性材料的前提下,教师提炼出数学的概念,使学生感觉来得很自然。

四、课堂反思——升华之后的沉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该给他们一定时间回顾和总结,这里可以不是全课的总结,任何一个环节只要生成的东西得到展现,学生有经历过辨别、分化、类化、抽象、检验、概括的过程,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下,让概念的过程和结论沉淀一下。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图示、回放,或留白给学生,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概念。   []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展现学生的生成,让他们能对概念的严格定义与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必要的整合,后者既是指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相应的定义对其而言变得丰富和生动,也是指如何能从更高的抽象水平去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此做出必要的改造或重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07).

[2]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6).

第2篇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有效方法

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探讨话题,一般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同时,我们教师要做到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高效的课堂不仅是教学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一、精彩的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导入教学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好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数学课的开展。当然,导入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谈话、提问等,同时需要合理的设计以及根据教学的需要等,进行选择和实施。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跟学生的交流中,问学生上课时最怕什么?学生回答:怕说错。这位老师紧接着问学生:谁没犯过错,没犯过错的学生请举手。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再如,某位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新课开始前邀请学生和她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唱完这首歌,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动作,然后师生做这些动作进行体验,并让说说,动作的前一个动作和后一个动作是什么,为什么?由于这些动作有一定的规律,学生自然能够理解,并能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这些动作,此时,学生已经感悟到了这些动作是有规律的。老师接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学生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有利于新课的顺利开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认真听、思考、动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的方式。如,韩立福教授做的“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讲座,让在座的老师上台体验了小组的创建过程,体验过的教师都觉得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让人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小组内的同学能互相帮助、平等对话、共同进步,没有对差生的歧视。小组合作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再如: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这节课他不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后就让学生去分小组合作、探究的,而是有很巧妙的引导。课堂上,当学生明白了要解决的问题后,他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在学生猜测时引导学生要抓住“从上面数有8个头”这句话猜,当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后,就引导学生有顺序的猜,出示表格,让学生按顺序猜。接着引导学生,这么多猜测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当然要算一算了。就出示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算一算。这时的小组合作方法明确具体,学生能够合作算出每一种猜测中有多少只脚。在用假设法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兔),为什么总脚数会减少(或增加)?2、少算(或多算)的10只脚是哪种动物的?有几只这样的动物?”在学生的汇报环节,教师用电脑演示如果把兔子当成鸡,(或把鸡当成兔)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学生的小组合作并不排斥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直观演示。

优秀的教师不是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而是更注重探究的实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在展示和汇报问题时,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互评鼓励,多让孩子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组织,而不是教师评价。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三、练习情境丰盈,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先学后交,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老师从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补救,提升课堂实效。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是,可以改变做练习的枯燥、机械。做练习时,让学生自己编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能难住同学们?编题的学生有两种选择:第一、选择自己到展台上展示。第二、自己当小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会掉进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中。练习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活,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当中,从而消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直观形象教学

第3篇

论文关键词 数学 新课导入 技巧与方法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能让抽象的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她就植根在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新课导入技能与方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教师在进行教法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新课导入技能就是数学教学技能之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起始环节,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为重视新课的导入方法。

(一)新课导入原则

新课导入技能,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的特征。一般来说,导入技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在导入一节新课之前,所举例子要尽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比如,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已知本金为P(元)、年利率为r和所存年限为t(年),按连续复利计算利息最终能获得的本利和是多少?这样,按照连续复利的概念,就会得到,这个极限的类型为,由此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第二个重要极限。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这个知识点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2)导入要具有逻辑性、连贯性。数学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因此,新课的导入要从新旧知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迁移、逻辑发展,自然地、连贯地、合乎逻辑地从已有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造成一种“知识从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来开始一种新知识的学习。(3)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由于很多学生,其数学基础性对薄弱,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尽量以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入新知识、新概念,使导入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就会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4)导入要有趣味,有一定的数学美感魅力。数学由于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导入要做到引人注目,饶有风趣,造成悬念,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数学美,也依赖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一)新课导入技能与方法

根据新课导入技能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我们总结出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用数学史导入

数学教材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反复锤炼编写而成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觉得数学课抽象、枯燥,而且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还有可能忽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加数学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数学史来导入新课,就能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如牛顿、莱布尼兹与微积分、函数概念的历史、机会游戏与概率,韩信点兵与线性规划,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罗素悖论等。

再比如,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数学家们在艰苦的探索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所以,很多定理都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微积分学里的三个基本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内容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和乏味。但这三个定理都是由三位数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因此,在讲定理之前,可先介绍三位数学家的生平以及不畏艰难的研究和他们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然后用“几何图解法”给学生展现三个定理的意思和它们在微积分里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使学生自觉学习数学家谦逊、虚怀若谷和善于向别人请教的品质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又比如,在讲解概率论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概率的发展历程:从1663年意大利数学怪杰卡尔丹凭借自己20几年的掷骰子赌博的经验写出了概率论的萌芽之作《游戏机遇的学说》,讨论两个人赌博中断,如何分赌本的问题;到17世纪,法国的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和费马也多次通过书信来往讨论这一问题;再到他们的通信讨论被数学家惠更斯发现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了《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整个概率论形成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概率论学习的兴趣。

2.旧知识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如果从旧知识的复习来推理、引申出新课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前后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进一步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前,可先让学生回忆极限的描述性定义,然后给出几个能很容易作出其图形的函数和这些函数经过四则运算而得到的函数,请学生思考这些函数在自变量变化过程中的极限是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如果作不出函数图形,则求函数的极限就遇到了障碍,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顺理成章的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

再比如,在讲解行列式的性质之前,可先举一个适合用行列式的定义求解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行列式的定义,以及如何用定义求解行列式的方法。然后,再举一个复杂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仅用行列式的定义来求解行列式,对很多复杂的行列式来说会非常困难,很不方便。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将一个复杂的行列式化成特殊的行列式,比如三角型行列式,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有必要掌握化简行列式的方法,即行列式的性质。

又比如,在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例如:求函数的导数。为了利用公式,就需要将函数先化简为,那么函数就可以转化成只含基本初等函数的形式,就可以利用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求导,即。然后,再将例子改为:则此函数无法化简成只含基本初等函数的形式,它是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复合而形成的复合函数,只利用求导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无法求导,因此,需要引入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以前所说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深刻体会到新知识的重要性。

利用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承上启下,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体系,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使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对某些一知半解的旧知识点豁然开朗。

3.对比法导入

对比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属性,并且其中的一个对象还有另外的某个属性,以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有某个属性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两种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新的结论。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可以用相似的思维方式思考,所以用对比法导入新课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对比方法导入新课来传授知识是较为普遍的,比如,在讲解多元函数那一章时,可以通过回忆一元函数的概念,一元函数的极限、微分、积分来对比引入多元函数的概念以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即偏导数、全微分和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这样就将复杂、陌生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所学过的相对简单、熟悉的知识范畴。这样,学生对复杂、陌生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还能建立起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又比如,在讲解逆矩阵的时候,可以先举例让学生求解矩阵方程:已知矩阵、满足,求矩阵。这时,学生很容易与一般方程相对比,即,如果该题为已知,满足,求,那么只需方程两边同除以,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因此,学生很容易像解一般方程一样,对矩阵方程也两边同除以来求解。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矩阵的运算中,没有除法运算,这个思路行不通。然后,引导学生在解矩阵方程求的时候,重点是想办法消去左边的矩阵,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矩阵没有除法运算,可以采用除法的逆运算乘法运算。对比一般方程,要求出,我们也可以让方程两边同乘来求解,因此,在矩阵方程中,让方程两边都左乘,即可求出矩阵。由此,就可以引出矩阵的逆的概念,并且在讲解矩阵的逆的时候,就可以和实数的乘法相联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逆的概念和性质,还能通过区分矩阵的逆和实数的逆的异同点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逆的各个性质。

对比方法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能启发人们提出科学假设,做出科学发现。采用对比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发现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设疑导入

巴浦洛夫研究表明,健康的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能引发求知欲。因此,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如果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就能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地跟随老师,聚精会神的听课,直到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在讲解逆矩阵之前,可先提问:“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矩阵的运算已经讲过加、减、乘三种运算了,那么矩阵有除法运算吗?”或者,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已知矩阵,满足矩阵方程,求矩阵。然后,问他们如何解这个矩阵方程?能否像一般方程一样,两边同除以,得到呢?矩阵有除法运算吗?如果没有怎么达到除法的目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会极大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便会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思维紧跟老师,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又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时候,由于刚学过不定积分,教师可以先提问: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仅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它们的符号,计算方法、结果以及几何意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在讲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时候,要先介绍变上限积分,因此,教师同样可以先设疑,提出:不定积分表示的是被积函数的所有原函数,即定积分的结果是被积函数的某个原函数在,两点的函数值的差,即那么,如果,将定积分的上限换成变量,即,这个积分又表示什么含义呢?由此,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挑起,而且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学生就会将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相联系,寻找其中的关系。

第4篇

一、导课的重要性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导课好比二胡调弦,弦没调好,下面的演奏也难以成功。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要通过精心设置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导课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更具体的做法。比如,有时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有时想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意境;有时是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问。

巧妙的导课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需要教师钻研,采用最完美的艺术来表现,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导课的尝试

1.深入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应该在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专业课外的其它知识,关注人文环境,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冬奥会无疑是今年的大事之一。比如在旱冰轮滑教学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2010 冬奥会一定让同学们非常振奋,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们终于在短道速滑中实现了包揽4 枚金牌的梦想。冬奥会虽然已经过去,但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仿佛就在前,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和老师一起分享我们共同的骄傲。接着利用多媒体把一幅幅拼搏的场景再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像看直播一样,一个个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光辉形象不断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同学们立即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讲课也就得以顺利展开。这样的导课方式,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导课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导课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充实了课的内容,而且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的质感美。

2.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习自主性

教师和学生心理有很大差异,教师所熟知的事物,往往是学生所不感兴趣的。学生所关心的、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高中选项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意愿,就会使导课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上起课来也更加顺利。如在上个学期笔者担任武术选项课教学,课前武术服装、运动鞋等装束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导入。因为这是对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提高自生修养———加强导课的艺术性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导课中也一样,教师用丰富的表达方式会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①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语言的亲和力。语言是一门艺术。有些人讲话比较生动,比较委婉,让人产生倾听的欲望,是一种听觉享受。而有些人讲话平铺直叙,比较生硬,让人有厌恶的感觉,好像是催眠曲。前者让学生马上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而后者则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关于演讲技巧方面的书籍,也可通过电视媒体等学习名人的成功经验,积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上课中,对每一堂课,都要仔细斟酌应该用什么话语导课,可以与学生拉家常,可以讲一些故事,也可以将学生当成一个好朋友讲几句心里话等等。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氛围,要讲不同的话,争取所讲的每句话都能体现你的语言魅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几句话能征服学生浮躁的心,很快使学生融入课堂中。

②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导课的效率。导课可以说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就有交往下去的信心。为了美化第一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让导课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就像是演员在表演,学生在欣赏精彩的演出。这些肢体语言有时要夸张、风趣,甚至将喜怒哀乐同时体现,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动感美。

4.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导课的科技含量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它能让人的视觉听觉同时享受。恰当采用多媒体导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导课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搜集视频,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自己拍照,有时甚至要对图片利用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选图片要符合审美观,音乐也要选择适当,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例如,在教学生力量练习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名教练的示范和讲解,同时配有音乐,学生边欣赏动作边听音乐。动感有力的音乐让原本枯燥的力量训练也变得很有魅力。接着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带领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三、导课注意的问题

导课主要是为了上好整堂课做准备,导课内容应当言简意赅,把握好节奏,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倘若导课花费的时间太长,有可能影响授课内容的完成。曾经有一次给学生上跨栏这节课时,笔者借用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的表现来介绍跨栏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由于讲述刘翔很多的事迹,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这个导课就花去了7 分钟的时间,最后整堂课内容没有完成,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5篇

【关键词】树莓派 Python 人流量 大数据 实时监测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人流分析与决策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研究热点。人流量检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数字视频分析法和传统机械计数法前者技术含量高,但测量误差大;后者显示装置落后,很难适应时代要求。实际上,巧妙地利用人体热释传感器的特性,再借助于树莓派程序控制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人流量的统计。

传统人流量监测与控制都是要有几个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会场人数的确定,这种方法既浪费人力资源,计数的结果又不一定准确,所以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设计了一个能够自动计数的会场人数计数器。

本文利用人体热释传感器的电平测量结果,以及程序设计技巧,实现了人流量双向检测目标,并且利用6个红外对管用以检测是否同时有人同时出入。进入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流量检测系统可以应用于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场合。

2 检测方案

系统仅统计进入人数,不考虑离开人数,即单向人流量统计。当甲穿过传感器1时,系统示数自动加1而当乙穿过传感器2时示数却不变。假设人们由西向东经过检测路段时显示屏自动加1,而由东向西行走的人则对系统没有影响,这便是利用人体热释传感器实现人流量单向检测的基本思想。

基于树莓派的计数器无疑成为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管理层可利用计数器对人数统计系统了解顾客行为,通过对客流量的检测和统计,可以发掘客流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公司制定和调整公关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商品进货选择、商场布局、服务方式和内容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本设计主要采用树莓派来控制各单元电路实现红外光控计数的。本设计由红外光电计数电路、树莓派系统电路、复位电路和显示器组成,首先由红外对管计数电路将接收的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由树莓派计数,再由显示器显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实现自动计数的功能。

3 人流量检测器总体设计

根据智能人流量检测系统需求,以树莓派为控制器,进行主要信息处理。系统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红外对管传感器、人数计算和显示构成。

3.1 硬件设计

3.1.1 MCU选型

本装置的MCU选择树莓派。树莓派是软件方面作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mini PC,树莓派爱好者为其定制了相应的LINUX系统,并开发了大量应用。

3.1.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HC-SR501的人体感应模块集成了传感信号处理电路(BISS0001)和菲涅尔透镜。正常人都会因为发热产生红外线,向外发生辐射的红外线波长跟人体的有关,人体表面的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能量就越强。

3.1.3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TCRT5000是一种一体化反射型光电探测器,其发射器是一个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而接收器是一个高灵敏度,硅平面光电三极管。

3.2 软件设计

采用手臂排除技术,通过在红外对管上出现时间短暂的信号进行排除,可以有效排除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手臂摆动造成的错误计数。最大检测距离可达5米,可有效避免其它无线信号干扰,前后相邻的两个人相距较近都可以有效识别。

3.2.1 程序设计语言

本程序设计采用Python语言,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具备动态数据类型的解释性语言,由于不需要进行编译,适合跨平台使用和作为算法设计语言。

3.2.2 人数增减程序设计

通过两个红外对管传感器的先后感应判断是进还是出。由于门禁系统里外分别安装两个传感器A、B,有人经过时感应器会从正常状态变为非正常状态,产生CP脉冲信号变化。每当有人先经过传感器A时,经过一次状态变化,当此人再次经过传感器B时,表明此人已进入此时记录进入人数的计数器加一,反之当有人先经过传感器B再经过传感器A是表明此人已出去,此时记录出去人数的计数器加一。

4 结束语

经过实际测试,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应该指出的是本设计非常适用于单行道的场合,即每次经过检测口的是单个行人如果同时有多人并行通过,测量结果将有一定的误差。人流量统计是实现科学管理、市场预测和安全保障等殊多方面决策的重要依据,人流量统计系统的普及必将对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原理,使用维护,新郑市,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自动气象站自问世就获得了气象行业的青睐,因其可以在任何艰苦条件下进行连续作业,且无需人力值守,极大的扩展了气象数据采集的地域范围,为实现恶劣气候地区的气象因素连续性采集创造了技术条件,从而为研究恶劣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因此,对自动气象站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气象领域的发展,扩展气象服务范围,不断积累气象研究数据,为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阐述自动气象站工作原理、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和维护技巧,并结合新郑市应用实际情况,分析自动气象站的使用维护技巧及发展前景。

1 自动气象站工作原理

自动气象站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即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分类采集气象要素,将数据进行线性处理后转换成要素量,实现数据采集及传递;计算设备为微处理器,主要负责自动气象站的整体运行控制,以及采集后数据的处理计算工作,计算设备与输入设备接口全部采用RS232标准通信口,以实现可替代设备的零间断更迭;存储设备即计算机硬盘,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后进行压缩存储,即节省了空间,也增加了数据的保存年限。输出设备主要有2种,站内的即时显示及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机和计算机显示屏;定向数据资料传递设备,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网络将结果传递至中央控制站,主要为网络信号发射器及固定网络适配器。

2 自动气象站使用维护技巧

自动气象站主要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设备包括各类气象因素采集装置、计算机硬件、打印机、网络以及其它辅助设施;软件主要是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气象监测系统。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及维护方式也各不相同,以下从2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硬件使用方法

2.1.1 通讯设施

地方自动气象站与中央控制站之间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当网络无法连接时,监控显示屏将呈现红色。具体的故障排查和修复方式为:查看通讯接口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破损或松动现象;查看主机的网络参数设定是否标准;进行发射天线的检查和SIM卡的常规检查;进行串口故障排查,避免串口导致硬件设备不兼容;此外,DT串口故障可以通过电脑连接检查DT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果不能继续使用则需更换DT。

2.1.2 传感器

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主要由4个方面组成,依次为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中央控制系统对地方自动气象站的控制就是通过这4个气象因素确定当地气候情况。本文以雨量不计数的质量控制为例,进行详细的操作讲解。

2.1.2.1 雨量不计数时的故障排除方式

定期检查雨量筒是否畅通,翻斗的位置是否在固定位置上,翻动时是否正常;测试干簧管主要通过翻斗磁铁对干簧管进行控制,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电阻测定,如果显示开路,则干簧管已经缺失了。当检查雨量传感器完毕后,将采集器的雨量线卸下并短路其中的一段,另一端用来判断雨量线在万用表的测量下是否显示开路。通过以上检测,可以推测出采集器不计数是否是因为计数通道发生了问题。

2.1.2.2 雨量偏差时的故障排除方式

当雨量偏差超过4%时,就应立即对雨量器进行校准。主要通过旋转调整螺丝来改变雨量误差,并通过注水试验检验修正后的误差,直至数据误差降低到雨量统计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最后将设备重新安装完好。

对于风速数据失真、风向检测误差大和温度感应误差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步骤,逐点进行设备故障排查,确保无遗漏、无隐患,排除事故后保证系统可一次性恢复运行,对设备的养护要重在预防,正规的操作和日常的定期维护有助于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服务周期。

2.1.3 防雷板损坏但是传感器正常的处理措施

具体的控制方式为:通过短路接法将防雷通道绕过去,如果此时故障不再出现,就可以断定是当时的计算有问题;检查防雷板是否出现了问题,如短路法等;当出现单独安全故障后,应对出现故障部位进行短路,然后进行修改;如果已经确认故障,则检查输出电压是否存在问题;输出电压正常时,则检查电源板是否需要更换变压器;电源发横故障时,更换电源或蓄电池。

2.2 软件使用方法

当前的自动气象监测站主要采用的系统为地面气象观测综合监测预警分析处理系统(即CAWSAnyWhere),此系统主要通过平台进行大范围或小面积的区域数据收集和管理、分析。系统主要由数据控制中心和数据分析应用端口组成,数据控制中心负责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存储,数据分析端口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得出目标值,并进行数据传递或输出。因此,该系统使用和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功能和参数的调整方式,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使得自动气象站的运行能够保持连续。

3 结语

虽然当前自动气象站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各项技术在应用中也得以不断完善,自动气象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实际应用效果也在不断的提升,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依然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自动气象站的各项技术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如采集数据精度可以继续提升,设备的更换率略高,计算机系统存在死机或中毒的危险过大,长期连续作业控制系统的降温设施降温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需要气象技术人员继续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对自动气象站进行改进和优化,为促进气象产业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亚男,许孟会.浅谈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统计数据;旅游统计数据应用;旅游理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2-0019-05

旅游业在我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涉及企业类型广泛,数量十分庞大。高质量的旅游统计数据既是旅游企业投融资、运行状况评价、经济活动效应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科学研究质量的保证。

数据要成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的参考依据,要求统计工作提高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资料与社会经济的密切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只重视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向提高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方面转变。

旅游统计数据来源很多,从其权威性、使用的广泛性和公众可获得性考虑,文章主要讨论旅游统计公报、旅游统计出版物、新闻会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官方旅游统计数据。

1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

1.1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为了实施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一些国家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统计机构编制数据质量管理手册,建立质量评估标准。如加拿大统计局确定了衡量数据质量的6个方面标准,即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可取得性、衔接性、可解释性;英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客观性;荷兰统计局的质量标准包括5个方面: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减轻调查负担;美国分析局国民核算数据质量要求满足可比性、准确性、适用性的质量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统计局的质量标准是准确性、适应性、可取得性、方法专业性或完全性。这些标准是各统计机构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监管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对统计数据除满足传统的要求,即准确性、及时性、完备适用性(内容的详细程度及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可靠性(是否有错误、要素分类分级是否科学合理、单位性质及其权威性)、方法专业性、可取得性等外,还应具备完整的分布、统一的标准、合理的传递关系、方便迅速的查询功能、高度的共享等特性,这样的数据信息才真正有生命力。

1.2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法

资料的评价主要通过支持交叉核对、逻辑审核、数据的完整性、公众对数据的可得性、确保可信度等手段进行。常用的方法有:

(1)历史数据对比法。该方法通过历史数据观察其变化规律,从而验证数据质量。从变动趋势、加速或减速、周期、拐点等方面论证数据的可靠程度。历史数据对比法包括同比和环比两种方式,通常以同比发展速度进行判断。评估时应根据各种指标发展特点,重点对同比发展速度增幅(或降幅)较大的数据进行审核。

一般地,数据同比或环比增减变动幅度大于30%时,应要求调查单位说明变动原因;总量数据同比或环比变动幅度超过15%,应在审核确定的基础上做出变动说明;对于重大的数据或综合数据发生变动,也应做出变动说明。

(2)极值与众数判断法。该方法按照类型、行业、规模等特点确定指标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及众数,划定指标数据合理的变动区间,对区间外的数据进行重点审核。

(3)结构审核法。该方法通过总表分组当中的“按类型分”、“按行业分”、“按区县分”、“按功能区分”等分组情况,分析数据的变化。可从比重、增减幅度上观察、审核数据质量。

(4)经验审核法。该方法针对报表中指标间逻辑关系仅靠计算机程序审核无法确认、量化,或有些审核虽设定数量界限,但界限较宽不好判定的情况,需要增加人工经验审核。

(5)匹配判断法。该方法将资料与相关部门提供或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2 我国旅游统计数据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旅游统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理论、技术及方法都在探索中,存在统计质量问题是必然的,难以回避。但作为数据的使用者,在开发利用这些数据时,必须了解这些错误的性质与可接受程度,是理论上尚不能解决的?还是工作疏漏造成的?它们对你所开展的研究有多大的影响,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影响,或者降低使用中的误差。

2.1 统计方法影响数据质量

数据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统计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其使用就受限制,一般来讲不能作为基础资料使用。例如:

据上海假日办最新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共接待观光游客达495万人次,同比增长7.12%;黄金周7天实现旅游收入38v02亿元,同比增长15v06%。

上海6条高速公路道口9月28日上午8时至10月5日上午8时,进、出沪客车分别为49.91万辆次、53.32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17.60%、39.92%。上海旅游集散中心7天累计接待游客11.82万人次,发送车次3196班次。

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统计,9月28日零时至10月4日24时,外埠手机漫入上海433.63万部次,沪籍手机漫出上海996,21万部次,分别同比增长26.68%、27.51%;中国联通上海公司统计显示,外埠手机漫入上海247.67万部次(资料来源http://.2008年10月06日13:35,记者王薇)。

以上是人民网上公布的“2008年上海‘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数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单位是权威的,但数据来源是粗略的,通过高速路道口、手机漫游等手段统计的是旅客,而非游客。这样的数据用来做媒体宣传是可以的,但若用来进行旅游商业研究就难以满足其质量要求。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主要反映的是旅游企业经营数据,但因用企业填报、逐级汇总的方法产生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企业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避税),填报不实的信息。

2.2 存在数据造假现象

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6》为例,其中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人数及构成”部分存在技术造假。这部分共有按“城市、性别和年龄分组”、“按城市和文化程度分组”、“按城市和职业分组”等8个表,其中第三表错误(见表1)。

对比原表3-1-2、3-1-3、3-1-4,结构显示:原表3-1-3(按城市和职业分组)中漏了北京(1456),其他皆往上提了1行(该表只显示了局部),最后一行乌鲁木齐出现空缺,补了一个数字116,这一数字在其

我国旅游统计数据始于1978年,1982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内部设立旅游统计机构,1985年编辑出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1年实施新的旅游统计报表制度,新增了“地方旅游综合情况年报”等报表内容。1992年编辑出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作为《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姊妹篇。

统计的职能包括信息、咨询和监督,统计工作包括收集、加工整理基础统计资料和依据资料进行分析,如果统计生产的产品不被重视和使用,统计产品也就失去了意义。

3.1 正确使用数据

目前,我国旅游统计数据的主要问题是权威数据库缺失、数据类型单一,货币信息严重不足,质量问题突出。在统计、旅游管理部门短期内无法提供高质量旅游数据的现实情况下,研究者要审慎使用数据。

经过“技术处理”的数据,认真核对即可发现,这类问题只要细心就可以避免;如数据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错误,通过相对误差法、预测区间判断法、异常数据检验法等数据评价技术验证,也能够发现,在使用中应直接剔除;统计项目分类、分级不合理导致难于比较、计算的数据应先进行“合并”等预处理。

3.2 拓展数据应用领域

目前,旅游统计数据的使用基本局限于学术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用来撰写论文。作为产业推进的旅游业,更应重视其商业研究的价值。

旅游商业研究即为旅游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性旅游研究。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商业研究。其目标可概括为解决管理困境,评估商业机会,提供市场信息,为项目投资服务,为企业识别新的利润来源服务等。

3.3 挖掘数据潜力

传统的统计数据利用方式还是停留在“统计报表”层面,没有智能性地、深层次地分析处理,以至于数据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则未被发现和利用,同时有部分虚假数据未能识别出来,使得这些旅游统计数据对于管理决策支持有限。

我国旅游市场的细分统计普受重视,特别是入境旅游,按国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地域、出游目的、消费偏好等等,极其详尽。但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服务提升等流程中却很少使用。

第8篇

关键词:会计技能训练;课堂;实用性;训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130-02

苏霍姆林斯基说:“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笔者将其理解为要进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也就是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感知与学习,也需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与发展,会计技能的训练课正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与途径。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的实用性设计,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技巧等方面,本文侧重于训练技巧方面的实用性设计。

一、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设计原则

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会计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实践环节。课程中的会计实操技能训练正是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笔者担任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已有多年,经过课堂实践所得,“二心一准”是进行课堂技能训练实用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心”是指细心与耐心,“一准”是指准确性。准确性是对会计专业数据的要求,细心是对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业务处理的态度,耐心是要求学生在处理业务当中始终要保有一种韧性。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在真实的前提下,如何让会计资料完整,主要是靠会计工作人员的品质来决定的。在会计技能训练课堂中,学生做到“二心一准”是使资料达到完整性的基本要求。当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符合,才能体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社会实践性,才真正实现了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就业导向实用性。

二、如何实现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

1.准确是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要求真实,会计数据必须准确。准确性的训练是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包括看、算、记等方面,如果在当中的某一方面出现了不准确,则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不准确;同时,会计数据具有传递性,前面一个环节的数据出现不准确,后面所有环节的数据将是不准确,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因此,训练学生对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从多方面、连环性来进行。

笔者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精心设计,采取“定位目标、专注训练”的方法。比如,为了训练学生看数的准确性,课堂中专门安排某一时间段是进行准确看数的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出错之处,让学生亲身领悟看数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一次训练不达目标,笔者会安排多次反复训练,直到学生真正懂得准确传递数据。

2.细心是必要品质

准确的会计数据需要经过看、算、记等方面,更需要经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环节,在这诸多的历程中,要求最终形成的数据准确可靠,细心的处理必不可少,细心是会计人员的必要品质。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让学生做到细心应对、细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细心,先从每一个细微的数字开始,训练学生的读数、算数、记数的准确性。同时,注重连贯性,加强学生对数字前后连接中的细致性。细心品质的训练与准确性的训练可同时进行,笔者同样安排学生分阶段、定内容进行训练。在训练中除了强调学生必须做到细心、细致之外,还专门设置错误反馈环节,通过分析错误数据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源由,由此领悟在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细心的重要性。训练中曾有一名学生特别粗心大意,为了让其养成细心的好习惯,笔者这样设计训练:先是同样一个数据放在不同业务当中,让其找出并区别;然后是类似业务中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进行处理,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是综合性训练,既有相同数字在不同业务也有相同业务用不同数字。如此循环训练下来,学生由粗心慢慢地变成了细心,业务处理技能日渐提高,在中山市2013年中职生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

3.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由0至9组成的一系列阿拉伯数字是枯燥的,在不同时刻、不同环节均面对着如此枯燥的数字,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失去耐性。而在会计工作中,一旦没法持之以恒地把一个期间的会计数据以最后形式体现,则前面所有工作均以无意义而结束。

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由于训练时间长、训练内容前后有连贯性,学生往往会因为前面的一个错误而导致后面没法继续而需从头开始时而放弃。为此,在进行实用性设计时笔者考虑此实际因素而采取了“先逐个击破、后综合汇总”的方法。会计技能训练是分阶段进行的,在前面阶段,训练所安排的内容相对较易、较少,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不会太长,此时,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要静心处理,给予足够的耐性来完成训练,并在学生完成训练内容时教师特意对学生进行表扬,突出体现最终完成任务、享受成果时的乐趣。当前面阶段训练渐见成效时则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逐渐增加内容、加大难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逐渐提高。

三、进行实用性设计的注意事项

1.课堂的实用性设计应因地制宜

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最终是面向社会就业,但毕竟课程安排是在学校期间,会有诸多的制约,所以任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考虑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社会实践中,企业的经济业务是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课堂中没法完全依照企业实践,但可以模拟企业一个期间内的业务进行处理训练,即使是过去式的业务但也能通过日期的不同来体现。社会实践中,企业的会计工作会划分为不同岗位进行处理,在课堂训练不能完全参照,但笔者通过把学生分组、运用情景模拟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相关各岗位的会计技能。

2.技能训练的难度宜分层

在社会岗位中,会计工作的难易程度因企业的性质不同、业务不同会有区别,而学生的处理能力也各有差别。要让课堂更有实用性,那么在安排训练时就应结合实际,区分难易不同业务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训练。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相对复杂的业务进行训练,以掌握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安排简单一些的业务,以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为目标。只是,训练原则仍然是“二心一准”。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时能够依据各自的能力范围找到自己的岗位。

3.教师也需要“二心一准”

教师的“一准”是指课前的准备要充分,在内容的安排、难易的选择、环节的连续性安排等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心”是指课堂训练中教师要做到用心设计、耐心辅导,开学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教师应做好渐进性、连贯性的设计,对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要给予充足的耐心,以教师的耐心辅导来引导学生的耐心实操。

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榜样是最大的力量,除了要做好教师的“二心一准”,在进行业务示范时,教师也应把会计技能中数据准确、细心处理、耐心应对的品质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心一准”在会计技能训练课堂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风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6(4).

第9篇

关键词:统计学;工程项目;应用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归纳推断法。 

统计学与工程项目相结合形成了工程统计学。工程统计学是结合工程问题,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学科。工程项目管理中搜集、汇总、计算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施工管理方案。另外,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结合其它信息对项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与工程项目管理有联系的劳动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应来源、价格、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进行反映;还可以以统计数字、统计指标来核算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收费、保险费率及投标报价等有关的因素;同时各项法规,如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收、工程管理条例以及技术规范、竞争对手情况等也可以与统计学相融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很好体现。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在全面掌握工程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普遍性原理为管理工作了解必要的足够的细节问题,从而把未知因素降到最低。在关键点设立检查点,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能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快速反应。即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立项目工程管理基线,进一步分配给各级工作细目,最后建立项目工程的管理沟通网络。 

2.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否则只是满纸涂鸦,毫无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数学技巧往往容易使人们对精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错误印象。一切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否则统计信息将失去光辉。 

首先,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掌握的资料很少,如何应用手中有限的资料客观地评价这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以避免投标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就需要用统计学的知识搜集类似工程项目的资料,对所要投标的工程项目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做出决定。 

其次,在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中,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临时抽查,把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计的目标相比较,是否发生偏差,偏差是否在合理范围之中,是否需要整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计数据,没有了统计数据就谈不上质量控制。 

再次,在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中,由于工程项目的时间期限长,这就很容易造成因工、料、机上涨或各种不定因素而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控制工程成本是非常必要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是衡量企业生产耗费和供给的尺度,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工程成本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关键。首先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工程的统计资料做出计划,其次完成当期的施工任务后要及时统计当期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数量与工程完工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由于分析数量庞大,一定要用到一些统计方法与统计手段。 

3.统计学图表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理论生成图表,清晰明了的进行管理。例如,控制表是根据时间推移对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管理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工程施工中的变量的输出,尽管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诸如生产事务,它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项目文件中的错误,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再如,流程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流程图应用很广泛,有助于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三、统计应用于工程项目中时应注意的问题 

将统计学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增强领导对工程统计工作的认识,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员工统计知识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将统计技术应进一步网络化、现代化。 

1.提高领导的认识 

统计工作是工程项目是否正常运行的监督员,对于保证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领导是项目决策的制定者,作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一定要对统计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它的分析纠偏功能,发挥好统计学的作用。 

2.增强企业统计工作独立性 

在统计工作中,如果要更好的履行统计的职能,发挥统计的作用,必须有独立地组织保障。首先,企业应赋予统计以否决权,凡有弄虚作假者,统计部门应有权否决。其次,企业应赋予统计以报告权。统计部门应有权对整个企业的各方面经济指标进行全面核算,并将考核结果层层上报,为领导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有效地进行统计监管提供可靠的信息。再次,企业应斌予统计以处理权。对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及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应施行奖惩严明的正确处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