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工程地质的认识

时间:2023-12-27 14:38:05

导语:在对工程地质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工程地质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will be reinforced in higher school.And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will be the key direction.“Engineering geology”is just the course which needs reinforc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ase,this paper has analyse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Engineering geology”in the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eld.And the think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en summarized.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y;Engineering practice;Educational reform

根据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高等学校结合专业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转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表现为培养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而《工程地质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需要加强实践型教学的课程。在工程建设领域,无论是建筑工程、道路工程,还是水利水运工程和矿业工程,大量成功或失败工程案例都表明只有充分重视建(构)筑物所处的地质环境,协调人、工程与环境的关系,才可能得到自然的尊重,创造人类历史的文明。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各大院校中相关专业开设有《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也足以显示了该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和重要性。

1 工程地质学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定位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一门学科,是工程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岩土工程、矿业工程等其他非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3],与工程建设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各种大型工程活动都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才能进行,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就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工程地质学》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岩土体的属性、地壳的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等等。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地质学方法、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方法、计算和模拟方法等等。按照以“建设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目标,课程所构建的框架和内容如图1。

2 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4-5],涉及到的工程地质问题非常广泛,如与生产建设紧密相关的建筑工程、采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都与工程地质问题紧密联系(图2)。

发生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区域稳定问题,如活断层、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等等。搞清楚这些地质问题发育的规律性,对于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有岩土体稳定性问题,如斜坡稳定、洞室稳定、地基岩土体稳定的成因、发展史和力学机制的分析等,这些用于具体场地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与地下渗流有关的岩溶渗漏分析和渗透变形分析;与侵蚀堆积有关的河流侵蚀堆积和海湖边岸磨蚀堆积等等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地质问题时刻都在发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面以实例说明工程地质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

甘肃舟曲县于2010年8月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人员损失惨重。据地质专家分析此次灾害的发生与该区的地理环境以及该区的气候特点相关。该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而且灾害发生前突降暴雨,正是这些地质条件的变化促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工程地质问题中斜坡稳定性问题的专项研究对于减少或预防地质灾害具有指导意义。

日本于2011年3月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分析,此次地震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太平洋板块每年相对于北美板块向西运动数厘米,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此次大地震正是运动过程中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导致的结果。因此工程地质问题中区域稳定性的活断层问题的研究对于近些年频发的地震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另外北京地区2012年7月份遭受雨之后,多处路面出现规模较大的天坑,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天坑的出现同样属于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是本课程研究的内容之一。所以工程地质问题存在于人类建设的方方面面,当今学好《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要前提。

3 工程地质的教学实践思路

3.1 工程地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方面。

2)按传统教学和思路进行,过于强调单一的地质学,未能与工程地质相结合,(换句话就是现在的教学仍按地质学专业的要求去教学,未与工程结合,这会导致课时不够,同时学生学的无趣)。

3)于课程的重视不够,认为工程地质与专业关联不大。

3.2 工程地质教学实践思路

1)轻地质重工程地质,突出与工程的相关性。

2)实践教学的实施。

针对周边环境遭受破坏的影响,目前大多学校找到典型的地质剖面较难。除了常规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实习,还应结合当地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实习,如与建设单位相联系,在揭开地表的时候看一些相关的地质现象;另一方面,与勘察单位相联系,正确认识地质体和岩土体。

3.3 教、学相长

要成为合格的工程地质工作者,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创新的思想和灵活的头脑[6],特别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随机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不仅需要有工程地质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有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与提升的能力,因此,在《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做好这样几点:首先,做到基础地质知识要扎实;第二,是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第三,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要思路周密,遇事沉稳且果断。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地质人员应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

1)教

(1)课堂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不能脱离实际案例而单纯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如讲授岩石的分类、结构和构造特征时,要结合实际现场讲解当其作为建筑材料、地基、边坡与洞室围岩时对工程性质的不同要求等。在讲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象对工程的影响时,更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让授课不再是抽象而空洞的理论。

(2)实验环节

学院为方便学生认识和鉴定常见造岩矿物及三大类岩石,投资购买全套的矿物和岩石标本,并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认识、鉴定标本,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实验体会,对常见造岩矿物及岩石的主要特征熟记于心。

(3)实践环节

工程地质实习地点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全,地质现象比较丰富、与课堂内容结合紧密的基础工程建设工地。通过实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堂上讲授的抽象理论,并学会结合实际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的关系,熟悉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条件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合理的处理方法。

2)学

学生既是教学的载体,更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地质工作者。

(1)培养一名优秀工程地质工作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耐心和信心。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从点点滴滴累积的。

(2)大脑中知识的增长是累进的过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因此与地质学科相关联的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学科都应该打好基础,作为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铺垫。

(3)不能忽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意识到地质工作的复杂性和灵活多变性。

3)考核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问题,强调互动性和问题实质的理解。每位同学的成绩由三部分综合构成,即:

(1)期末考试卷面成绩(50%);

(2)课堂讨论及考勤(20%);

(3)案例分析作业成绩(30%)。

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4 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非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学时不多,但课程内容涵盖广、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完成挑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地质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工程地质思维方法, 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工程地质实践课时,参观现场并搜集相关的工程地质案例,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吕大炜,王东东,刘莹,王平丽,田红.多门课程融合的教学方法研究――以《煤地质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6:171-173.

[2]吕大炜,王东东,李增学,等.“多学科一体化”地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岩相古地理”教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4):112-117.

[3]徐文杰.工程地质教学改革、创新与MOOC建设――以清华大学《工程地质》课程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5,S1.123.

[4]李增升,田磊.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性教学浅析[J].内江科技,2015(7):145-146.

[5]师伟,徐一沣,鲍国.《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39.

第2篇

一、工程地质实习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的作用

(一)工程地质实习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

工程地质实习是对传统《工程地质》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只有紧密结合野外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工程地质理论知识、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以及一些不良地质现象的专项施工方案等。在专题教研活动探讨之后,我校特意在修订2015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工程地质实习。

二、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认识实习的指导相对缺乏

企业一方面并没有承担认识实习教学任务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企业始终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于工程地质实习经费相当有限等原因,即使承担了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任务,企业也不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况且大规模的接收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一方面担心学生进入工地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一方面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影响企业的资质、阻碍企业的发展。由此种种,即使是乐意接受学生进行工程地质实习的企业,往往也只是让学生在接近竣工的工地附近“远远的观摩”,对于灌注水下混凝土等技术含量较高但又同时存在较高不安全因素的施工项目,学生并不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一些复杂岩层的施工方法,无疑会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的施工经验得不到及时更新

虽然我院近年来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分配制度等原因,引进的博士大多只愿意承担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亲自奔赴工地一线进行施工工艺的讲授的实习,不太愿意参加。目前科技发展速度相当快,很多新设备、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在工程上,很多指导老师并没有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仍然只是按照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讲授,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对认识实习的认识有偏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校2015版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在第四学期初展开,前三个学期主要以理论课学习为主,专业基础课只有《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地质》等有限的几门,与工程地质实习密切相关的《土质土力学》等课程还未开设。加之工程地质实习是大学四年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近距离接触工地,很多学生主观上认为认识实习实际上就是去工地“走马观花”。再者,实习经费相当有限,如果指导老师给出不及格的成绩,下一年度还要自行筹集学生去工地的各项费用,学生在潜意识里面已经认定只要自己象征性的完成认识实习的各项任务就不可能出现挂科的情况,因此学生在工地现场并没有认真的学习、也没有虚心的请教工地上的工程师,回到学校之后也没有认真撰写实习报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程地质实习逐步沦为一次野外旅游,导致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改革方案

(一)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实践教学,除了提高指导老师自身的素质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在准备工作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工程地质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及要求。通过专业知识讲座、播放典型工程案例视频等方式,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做好理论储备。其次,在现场实习阶段,指导老师根据之前预习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真正贯彻《高等教育法》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要求。最后,“温故而知新”,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总结、系统的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的内容进一步的巩固和吸收。

(二)延伸和拓展

批改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也发现一些实习过程中表现非常好、有一定的撰写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的学生。我校近年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已经逐步摸索出一条培养本科生参与学校创新实验、加入课题组项目研究、最终发表学术论文的技术路线,作为工程地质实习的延伸与拓展。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 思考 辩证关系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6-01

1、引言

19世纪中叶,国外的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与环境,研究工程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产生的有关问题的科学[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运动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是工程地质学的主旋律,构成了其的基本的矛盾运动,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

2、工程地质问题的回顾

2.1.1 学科性质

传统工程地质的核心任务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作出相关的工程地质评价[2];从工程学角度来看,工程地质学科必须深化到工程中去,将查明条件、评价评判再往前延伸,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地质。因此,从工程地质学科特性来说应是地质学与工程的交叉结合,它和基础地质学不同,具有理学和工学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永恒的主题。

2.1.2 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相伴生,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发展。经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步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从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开始,经过50年成千上万项工程的多方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积累大量经验,获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的兴建,标志着中国工程地质实践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映了中国工程地质发展的历程及与其相匹配的工程地质水平。

工程地质人员通过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解决,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概括。因此,思维方式的发展反映了工程地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工程地质思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地质演化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思维、环境工程地质思维、工程地质系统思维[3]。这些思维的发展体现着工程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同时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过程。

从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拓展,逐步完善使得地质工程发展更加趋向于完美。

3、工程地质问题的发展

3.1.1 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知识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和研究前沿等,并由此构成一门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在研究事物的某一层面时,对象的内核与外延的界定必然涉及相应学科的知识领域,并使学科功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一个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多个原因,各自依赖于一定的学科知识,因此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滑坡为例,滑坡的破坏可能是由于斜坡岩土体强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河流冲刷坡脚使斜坡形状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由于斜坡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相应地,对这些滑坡的研究需要运用滑坡动力学、地震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及岩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并因此提出不同的抗滑减灾措施,使各个学科的研究目标得以实现

3.1.2 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体现学科的发展

工程地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有其产生演化特性因此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传统工程地质学中,工程地质条件通常包括区域构造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动力地质现象等方面,显然无法包容制约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因素,工程地质环境代替工程地质条件,可理解为地质环境与工程环境的迭加与复合,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工程地质不仅要研究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而且要研究工程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是工程地质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工程中总结的规律也是宝贵的经验。

基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活性化思想提出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3]。由于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就必然反映出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水库运用管理、库坝联合运用以及加高淤积水库大坝的勘察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研究水库淤积问题的主要工程地质任务,并总结出“蓄清排混”的运用规律。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界定反映出在水库工程地质工作中考虑水库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的思想。

4、结束语

工程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科和工程学科的交叉点,工程地质学通过这一交叉点不断和边缘以外的学科结合、交织和渗透,从而改进内涵、扩大外延,促进学科发展,并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源动力。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本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以工程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特征,表明工程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 ,(4) : 34-38

第4篇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其中,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总结为十六个字,应用于社会人的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目的在于规范社会人在职业工作中的行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严谨、认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多时候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一种重要保障。在工程队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勘察并详细记录总结是工作中体现职业道德的体现。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职业道德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即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地壳的成分和构造、土壤的形质、水文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等。以上诸多方面是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一、 工程地质勘察的的基本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勘察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的地质研究勘察工作。工程地质工程所要勘察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在对工程地质条件认真有序地勘察后,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建造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式、特质和影响范围等等,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应该施与何样的防护措施、如何正常使用提供依据。职业道德体现在工程勘察的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二十多年的勘探工作经历中,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显露出的若干问题也成为丰富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地质工作是服务于全社会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全社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规范职业操守,构建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并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职业守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今天工作中要秉承的理念,并要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中。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工作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质,地质主要指地球岩层、地貌的性质和特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即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工程地质条件即指的是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勘查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集中于对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评估,包括地质测绘、勘探、进行室内烦人相关模拟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建筑建设、工程规划提供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提供必要建议意见和建筑的依据及参数。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流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研究人员搜集区域地质已有资料以及区域已有的勘察报告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

第二,根据已有材料,凭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

第三,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第四,依据勘察结果,对区域地质进行重点的岩土测试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实验等相关的工作,研究区域地质条件;

第五,以上的过程中要详细进行记录,并在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工作,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流程通常按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分阶段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区域各有其特点。因此,不同类别的工程,有不同的阶段划分方法。对于地质地貌条件简单的工程和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勘察阶段进行适当的合并。工程勘察工作流程主要根据工程类别与规模、勘察阶段、场地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状况、工程经验、建筑物等级及其结构特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个方面而定。

(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第一,工程地质测绘。

指的是对区域的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其对象是和工程建筑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工程地质条件,将其勘查结果绘制成按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依据地质图分析在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作用,并分析研究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为接下来的的勘探。研究、实验、测试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先行工作,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区域地质的测绘范围以及比例尺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即决定于建筑设计的质地、地貌,要依据先前勘测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已有的测绘资料。不同的建筑设计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设计阶段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在测绘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依据地貌使用不同的地质测绘方法。现代的工程地质测绘技术不断的发展,精确程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掌握了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像的相关技术,勘探人员可以在室内通过卫星传输的影像绘制成草图,到达勘测现场之后就可以依据前有的卫星图像进行有目的地复查,同时也要认真地进行下一步的反复验证,以求在精益求精的测绘要求下做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这样的工作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地面地质勘测的工作量。

第二,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

②钻探和坑探。为工程建筑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以求查明的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包括岩层的完整性和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测良好的持力层和查明影响建筑物稳定性有岩体结构,测查地下水的动态结构;测试的岩土试样;为现场的勘探测试和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③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

通过实验测试取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从而进行定量评测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在设计建筑物规模小或大型建筑物早期设计阶段,鉴于具体情况,建议使用实验室试验。在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提供参数时,必须对现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进行反复测试。

④长期观测

长期观测指用观测仪器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建筑中有重要影响的地质条件作用,进行长时期的反复测量工作。观测的主要对象是:岩、范围、速度、方向;长期观测主要是在施工建设的详细勘察阶段施行。将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整理分析,可以用于工程地质勘测的评价,检验地质预测的准确程度,对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依据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发现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有若干问题。工程地质勘查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①设备的老化和失修。勘察队必须配备合格的设备仪器,需要年检的仪器必须提供年检合格证书。国内的钻探设备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但是设备仪器的配置和检修意识令人十分担忧。为了盈利的目的对一些本该淘汰的和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仍在继续使用,不安全隐患存在。

②现场作业。仅凭绘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项精确的工作应该认真反复测量,争取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常见的问题有:有偏差而没有记录、不使用规定的取样器取样、不试验而编造数据、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工作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检查验收,确认工点、各段勘探工作量的完成,进而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总结。要根据勘察设计书的要求,综合勘察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有关问题,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勘察报告准确无误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不合格的报告会给设计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 工程地质勘察的职业道德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意义。当前地质工作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在工作中要十分重视的方面。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认真的理念,工作讲求实效,反复测试验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做到将安全意识深深植根心中,工程勘探工作中的安全因素是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测量和图纸测绘,其深层的后续工作都要以前面总结的地质条件参数作为基础依据,在勘探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的认真态度相关联,同时影响着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和进程。因此,作为工程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度。

其次,明确勘查任务,认真做好勘测工作。加强矿产的勘查工作,矿产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明确勘查任务,做到有人物依据,有职业准则规范。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感和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地质勘查的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安全程度已经颇受关注,作为工程地质勘探人员,测绘图纸、进行试验、撰写报告、提供参数这些仅仅是工作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应该利用自身专业所学,认真依据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提出可行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使得建筑的设计与区域的地质条件相互适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减少破坏程度,保障国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5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性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地质勘查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巨大消耗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从而为水文地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总结。

一、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评价

根据对以往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往往不结合实际地下水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下水对岩层的影响,从而在后期的勘查资料中没有形成重要的文字,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危及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时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特别注意地下水对上层岩土的影响,大部分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地下水对岩土的作用引起的,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指出地下水的危害程度,同时制定一定的预防措施;第二,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地下水的特性进行相关评价,这就要求水文地质工作者搜集建筑物所在地的所有地质资料,针对不同的岩土类型总结地下水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进行相应的评价。

二、岩土水理的性质

岩土水理的性质勘查,是水文勘查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岩土水理的性质,就是地下水对岩土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岩土的水理性质勘查主要对岩土的水量性质及地下水的储存形式进行勘查,说明如下。地下水在岩土中的储存形式主要有重力水、毛细管水及结合水。岩土的水量性质主要包括软化性、透水性。第一,对岩土的软化性,是指岩土被地下水浸泡,造成其力学性能下降,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软化。一般软化的程度用量化的指标来表示软化系数,软化系数越高,岩土的耐风化和耐水浸泡的能力越高。第二,对岩土的透水性,就是水透过岩土本身的性能,透水性通常用渗透系数表示,其主要取决于岩土自身的结构,如岩土的空隙越大,透水性就越强。

三、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问题

水文地质勘查其目的就是要找出地下水与岩土的相互作用形式,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会对工程地质的岩土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以往的资料进行总结,地下水的变化可能会对基坑、土质等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1.对基坑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接坑开挖时,地下水会随着开挖的深度渗入基坑,影响基坑开挖的效率,继续进行施工的话,有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如发生沉降等。

2.对土质的影响

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透到基坑中,还会对周围的土质产生影响,如有可能出现管涌。因为地下水不断渗透到岩土中,会使岩土发生软化,从而使其力学性能下降。

3.地下水水位升降

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如各种自然因素、人为灌溉及地质结构的变化等。如果地下水位上升,有可能加大建筑物的腐蚀程度,破坏岩土结构,使建筑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发生巨大的灾害。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是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同样也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灾难,如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等现象,会给岩土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四、水文地质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实际的水文地质勘查时,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水文地质研究中,应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地下水的问题,以及在实际的地质勘查过程中对水文方面的重视程度。对于第一类问题,应着重研究地下水的水位和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的特性和对周围岩层的影响程度,如水地下水的流速、动压力及成分含量等参数;对于第二类问题,相关人员应首先从思想上加强认识,明确水文地质对建筑施工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并对各种自然条件、地质特性及水位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为建筑施工地质方面的研究提供完善的资料。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正以最大速度在开发,导致能源问题的供应问题逐渐突出,为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开辟了新的机会。因此,本文主要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分析,介绍水文地质勘查的注意问题。总而言之,文地质勘查是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地质勘查的数据,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地下水,相关工作者要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岩土的水理性质,做出最精确的估计。

参考文献:

[1]苟天红.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J].低碳世界,2014(5):127-128.

[2]邵忠瑞,井小琴,李宁.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3):303.

第6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68-2

所谓水文地质勘察,就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变化与运动规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的规律。因此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勘察人员,应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工程地质勘察中开展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为了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必须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1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首先就必须注重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即对气象水文特征以及地形地貌进行分析,所谓气象水文特征,就是工程所在地属于哪种地域条件,例如是属于热带气候还是亚热带气候,或者属于季风气候,而地形地貌则是工程所在地周边的平原、水系、高原等特征,以及地形是否开阔平坦和地貌侵蚀的程度等等。只有对这些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掌握,才能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加强地质环境的分析,摸清地下水位的高低

在分析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对地质环境和地下水位进行分析。应结合工程所在地地质的构造特点和基底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情况等分析地质环境。并对工程所在地近五年内最高的地下水位以及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排补关系及其给地下水位带来的影响,以最大化的减少因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而影响工程的开展。

1.3精心准备水文地质参数

一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抽水试验、注水或者压水试验对地层的渗透系数进行测定,不同的土层采用的试验不一样,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而定,如硬质岩石采用压水试验较合适;二是结合隔水层和含水层埋藏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流向、类型和水位变化趋势等确定含水层的厚度、埋藏的深度以及分布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水文地质参数的准备,进一步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注入活力[1]。

2浅谈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为了更好的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必须掌握评价水文地质情况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出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防治措施,同时也给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资料,最终最大化地减少甚至消除地下水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危害。具体来说,评价水文地质是否存在问题,就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一是将地下水给体以及建筑带来作用与影响作为重点评价内容,以预测有可能给工程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二是分析和掌握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类型,并找出与此地基基础类型相类似的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选用水文地质资料;三是在查明地下水现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人为活动给地下水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四是基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必须有以地下水位为基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2];五是弄清楚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调查下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积极收集周边水文地质资料。

3地下水对工程危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工程地质勘察中开展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及其评价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地下水的存在,将会对工程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只有对这些危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更好地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下地下水对工程危害。

3.1地下水水位上升时带来的危害分析

当地下水水位上升时,有可能给工程带来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一是使得土壤变得沼泽化和盐渍化;二是地下水给建筑物带来的腐蚀更严重;三是体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移,例如在河岸和斜坡等处最为常见;四是特殊体的结构被破坏或者强度下降;五是粉土和粉细砂出现饱和液化、管涌、流砂等;六是导致地下室被充水和淹没,进而导致建筑的基础上浮,最终引发建筑物失去稳定性出现倾斜甚至倒塌。而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总体岩性产状以及施工等[3]。

3.2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带来的危害分析

除了地下水水位上升会对工程带来危害,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样会给工程带来危害。例如导致地面不均匀的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出现塌陷和水质恶化以及水资源枯竭等危害。而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为的抽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筑坝等导致下游的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等造成的,不仅对建筑物和体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还会人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3.3地下水水位升降频繁会影响物理力学性能的发挥

当地下水水位出现忽升忽降的情况时,变回对膨胀性的产生影响,导致其胀缩变形不均,甚至导致低劣,极易给低层建筑物和轻型建筑物造成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水位出现频繁升降时,极易大致出现大幅度的膨胀收缩。因而在勘察膨胀性的地区时,必须加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以最大化的为地基基础深度的确定提供最具权威的参考资料。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还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尤其是在建筑地基内部时,若地下水的水位处于基础底面这下的压缩层且水位出现变化时,将会给建筑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位上升时,则会导致地基土软化,可压缩性变大以及强度下降等问题,进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极大的沉降和变形,当水位下降时,则会增加自重应力,极易导致地基基础出现附加性的沉降,此外,若土质不均匀以及地下水水位骤降时同样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

3.4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给工程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工程危害。因而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探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程勘探工作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勘探事业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加强地质环境的分析,摸清地下水位的高低,精心准备水文地质参数,切实掌握,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并认真分析和掌握地下水升降给工程带来的危害,以更好地促进整个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以最大化的减少建筑地基的沉降和病害的出现,最终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湃.浅谈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科技信息,2011,22:482-483.

[2]石广平.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6:164+166.

第7篇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若想提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就必须全面分析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确保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有充分了解,并对其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为了给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工程地质勘察不仅要查明土质条件,还要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性,针对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影响;危害

引言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很多工作都会受到当地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水文地质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我国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尚且没有对此类问题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往往对水文地质不够重视,这对我国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对水文地质的重视,做好必要的防护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1.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分析

在工程地质勘察及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对岩土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严格勘察,一些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往往忽略了对工程周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工程的地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由于岩土体内含地下水,其对于岩土体可以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且水文地质问题还影响着岩土层的稳定性。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只对工程周边表面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并未对地下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这样的勘察工作并未达到要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或施工结束之后,很可能由于地下水原因而引发一些危害。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

2.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

2.1水位上升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有多种原因,主要有:地质原因像含水层的结构及总体的岩性等;气象原因像降水量及气温等,还包括人为灌溉和施工的影响,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层可能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影响: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地下水、岩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加强;河岸、斜坡等岩土发生滑移或崩塌现象;一些特殊性岩土体的结构被破坏,土体强度减弱,出现软化等现象;粉细砂和粉土液化饱和、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基础发生上浮,造成建筑失稳。

2.2水位下降的影响通常情况,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多数为地下水供应,用水量不断增加促使地下水用量也在上升,特别是工程施工降水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大量抽取致使水位出现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极易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等问题,还可能使地面发生塌陷、开裂等现象,这不仅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巨大影响和困难,而且对工程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2.3水位多变的影响当岩土层在遭受地下水位多次涨落的影响之后,胀缩性较为明显的岩土结构在经过多次膨胀收缩的影响,使之出现很多不正常不规则的膨胀收缩变形,这些变形如果幅度较大的话甚至会影响到地表的完整性,使之出现开裂等现象。而且,地下水频繁的升降同样会导致水动压的不正常,地下水失去平衡状态,水体流动速度变快,从而影响到整个岩土层结构的稳定性。

3.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对于地下水的调查工作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对于水文地质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地下水勘察。基于对地下水勘察的关键性,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将其看作工作的重点,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工作第一步是要设置勘察标准,明确勘察的目的,制定好标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地下水评价工作。第二步则要调查地下水各类问题,例如:水位升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压力和腐蚀性等。而第三步要对建筑项目各方面危害进行可能性预测,例如:地下水引起流沙和管涌等一些潜在性的威胁。掌握以上信息才便于制定出准确的治理措施。

3.2加强地下污染问题的处理地下水的洁净度直接影响着地区居民身体的健康状况,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是水文地质中的重点。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其特点造成的,由于地下水的流速慢,且自净的能力差,若遭到污染,很容易发生扩散。在地下水受污染后,只有在地质勘探中才容易被发现,因此相关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地下水流速慢的这一特点,将地下水污染问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积极普及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3.3加强对相关规范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已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程与规范体系,该类规范性的文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实施的任务、目的、评价均做了切实且具体化的规定,是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了解并熟悉规范、规程中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做好工作量铺垫,做好地震段的划分、设置足够的土样数据方便测试。通过对规程、规范的学习,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者才能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无论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准确地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等相关资料,不仅使成果资料的可靠程度更高,而且可更好地利用岩土体的潜在能力。因此,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同时要分外注意其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同时,作为岩土体及建筑物受地下水影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查明水文地质问题还能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质量,从而减小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充分发挥岩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作用,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便利,实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02:43+50.

[2]田珈.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363.

[3]胡丽梅,邢宏汞.浅谈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科技信息,2009,22:128-129.

第8篇

1.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来获得地质勘测所必须的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源。众所周知当今的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遥控的基础技术,举例来说,在当今水利工程中常用的WebGIS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地质勘测所需要的计算可以借助网络得到功能性的扩展,并且可以真正的提升自身工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1.2GPS技术

GPS技术自身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GPS主要是指所谓的全球定位系统,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主要应用表现在通过将GPS应用到地质勘测工作当中,可以更好地衡量观测点电位三维坐标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在GPS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这一设计的应用和传统的测量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它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这意味着其对于观测站点之间的通视功能没有更多要求,相比之下传统的测量方式则对通视功能要求很高。另外,在GPS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对于地质的高精确性以及持续性的观测,并且GPS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完毕以后会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按照流程输入到计算机当中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

1.3RS技术

RS技术的应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RS主要是指遥感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主要应用表现。通常来说RS技术主要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并且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来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于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除此之外,在RS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选线以及选址作业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扩大测绘作业的覆盖面,除此之外还可以控制外业工作量达到地质勘测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1.4GIS技术

GIS主要是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主要的应用主要是系统上的支持。即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地质勘测的工作人员不但可以完成各种工程地质图件的绘制作业,与此同时还能够对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除此之外,GIS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地质资料,然后通过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及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去分析地质体和地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变过程。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应用、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应用、地理信息建模系统建立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2.1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

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物探技术的关键所在,它是以观测仪器装置为主要载体的,在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数据采集作业的高度精确性以及勘测工作开展的野外适应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进步。

2.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应用

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应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钻孔彩色电视系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对于观测质量的精确度也要求越来越高,这时要提高观测质量的精确性就需要钻孔彩色电视系统技术,通过多种方式的运用最后对于工程地段内的地质情况得出结论,对于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也可以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编录的工作来察觉。最后通过多种学科数据资料的协调、运用来解决存在的地质问题,因此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效率的持续进步。

2.3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应用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应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对于这种成像技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主要是借助于平洞或者借助于既有钻孔的,它主要接收和处理由反射或者其它方式而产生的透射波所做出的集中采集和细致性的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波速值进行模拟,根据模拟值最后得出相关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稳定程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可靠性的日益提升。

2.4地理信息建模系统建立

地理信息建模系统建立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GIMS是目前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RS和GIS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3S”技术支持下的分布式或半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在中小流域尺度进行了试验性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要发展好我国的水利事业,就必须要在水利行业更好地应用和发展GIS技术,最终可以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精确性的不断提升。

3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道桥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

道桥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工程地质学是制定控制地质作用与合理利用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在道桥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高职院校加强工程地质学教学研究,深化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人才培养途径。

1.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概述

道桥工程专业是专门培养各类掌握道桥工程基本知识理论技能,能够在公路隧道、桥梁建筑、地下工程、输水工程以及地基处理等领域中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研究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学科体系。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地质问题的学科,工程地质学主要运用地质学原理或方法研究建设工程现场工地的地质岩层、土体结构性质以及水文变化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施工工程地质条件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相关具有破坏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及时研究和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控制不良地质现象的危害性。为保障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与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工程地质学属于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门类。

2.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学教学现状

道桥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是培养道桥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程地质学作为道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不断地适应道桥工程建设的需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建设工程开发在人员必须具备的工程地质素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各个环节,体现工程地质专业特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文化型、学科型专门人才培养逐渐向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高职院校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呈现了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缺失、教学模式手段滞后,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的弊端和问题。教学理念的创新意识浮浅,淡化了道桥专业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来说,由于工程地质学学科特点涉及面较为广泛,内容相对繁杂、逻辑性强,很多高职院校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不能与时俱进,应用实践性差,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很多高职学校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师资力量与学生基础落差大,受客观条件制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地质学教学方面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创造性发掘。当前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道桥工程的规模化发展,市场化人才教育改革理念促进了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学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实践。如何推动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道桥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3.当前深化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逐步深化与拓展,加强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适应工程建设人才资源时代性需求的具体措施如下:

3.1 强化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是实现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相对来说,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人才资源发展的多元化,道桥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市场化需求趋向。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化与落实,强化教学服务意识,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高职院校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理念创新,是推动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发展的关键。

3.2 优化工程地质学专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工程地质学是道桥工程与地质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学教学内容抽象繁杂、枯燥繁琐的普遍问题,应基于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在基础知识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尽量多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把生活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与理论内容密切联系起来。3.3 创新工程地质学教学模式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坚持实践创新原则,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激发学生对于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开放式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程地质学课程中,坚持实践教学创新,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加大校外实践资源活动基地建设,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资料,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强对工程现场的直观感受与观摩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各种工程地质构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4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面对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时展需求,职业能力培养成为当前时代人才发展的重要目标。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学与道桥工程关系的地质学学科,学生必须具备相当敏锐和独特的地质工程思维方法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程地质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结束语:

总之,道桥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科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土木工程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改革,深化教学方法研究,优化教学内容资源,是促进高职院校工程地质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渊《浅析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改革》山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