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4:38:06
导语:在乡村道路改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坚持道路绿化、管护并重的原则,强化区林业主管部门的绿化、管护职能,加快农村道路绿化、管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道路绿化、管护持续健康发展。
目标:两年内全面完成乡村道路绿化任务,确保道路修到哪里,就绿化到哪里,同时建立管护责任制,保障道路绿化、管护体制、机制正常运行,保障农村道路绿化完好、健康成长,成活率达100%、保存率达100%。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农村道路绿化、管护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林业局、财政局、审计局、交通局、市容局、规划分局、土地分局、井岗镇、南岗镇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农村道路绿化,管护的组织领导、监督考核、检查验收和业务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林业局局长兼任。
三、绿化、管护主体和职责
1、各镇政府是本区农村道路绿化、管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绿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护。农村道路绿化、管护主要工作有:道路两侧路肩培土护坡,开挖树穴,选择树种,调运合规苗木,栽植施肥、修剪,除草护干,灌溉定根水等。日常管护要加强除草、施肥、浇水、扶正,防止路基塌陷、水毁、风雪冻害。
2、区林业局负责监督农村公路绿化、管护工作,并会同财政部门和井岗、南岗两镇制定农村道路绿化规划、管护规范和以奖代补资金计划,并上报区政府审定后实施。区林业局将自筹资金,根据绿化管护范围聘请若干名道路绿化管理员负责道路绿化管护。
3、区林业局协助井岗、南岗两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乡村道路绿化的日常管护工作,把乡村道路绿化管护列入日常工作计划。两个镇政府有关道路绿化资金筹措、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由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工作要求:
1、区农村道路绿化、管护领导小组对本区乡村道路绿化、管护路段实施目标管理,每年根据道路绿化任务、管护状况,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实行不定期检查,春季初评、秋季验收总评。区财政预留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
2、区林业局要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能,加强对全区乡村道路绿化、管护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考核工作,加强与井岗、南岗两个镇的协调联系及业务指导。
3、井岗、南岗两个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农村道路绿化、管护办公室,确立1名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辖区道路绿化、管护日常工作的领导、监督、指导。
关键词:道路规划;交通规划;乡村道路;车辆;交通网络
引言
大部分乡村经济落后,现存的道路都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道路性质不明确,等级不分,道路断面功能不分,很多都是随意修建的,对于道路平曲线、纵坡、行车视距、路面质量和管道敷设等,都不符合规定的标准。经常出现一条道上拥堵不堪,而且垃圾一堆一堆的,无人问津。几乎没有交通设施(路灯,垃圾桶等)更就没有交通管理的概念了。不存在停车场,道路两侧村民随意建房,使得道路在以后的规划中缺少余地,还有不少的断头路。
1.面临难题
造成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调查分析,主要面临着以下难题:
1.1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期望值高与实际建设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村公路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各地要求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急剧高涨,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路网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能力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1.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的资金数量大,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十分有限的。通乡工程上级拨款是33万元km,通村公路18万元/km,只能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财力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的配套建设,项目争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径。但是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修资金短缺。
1.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之重与各乡镇管养责任落实不到位之间存在矛盾
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忽视了乡村公路的维修管护,致使一些修建早、等级低的乡村道路出现路基沉陷、翻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公路的正常运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不健全,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
1.4农村公路建设范围之广泛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项目分散,特别是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的农村公路,应更加重视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在我市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几点建议
构建和谐大交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的要求,更是乡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要破解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难题,需从以下几方面标本兼治求得突破:
2.1构建乡村交通大网络。解决道路“通行难”
(1)合理规划,构建乡村道路网络。坚持“一盘棋”思想,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大交通观念。规划上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多数群众受益、注重环境耕地保护、注重区域经济发展)和“三不规划”(断头路不规划、群众没积极性不规划、没有项目支撑不规划),严把建设质量,克服各接各的线、各修各的路和只顾通村、不图联网的弊端。同时,抓好公路两侧建筑规划与设计,确保公路规范畅通。
(2)坚持标准,提升道路建设质量。以实施道路通达工程为载体,把好道路建修质量,做到坡度小、线型好、路基强、水沟畅、路面平、无障碍、桥涵配套、晴雨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多元投入,注重道路管护质量。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更是发展”的理念,以实施道路通畅工程为载体,加大对已建公路的整治和改造力度,扩大通乡通村水泥、油路硬化率;加强公路日常监管和养护,杜绝堆码占道、打场晒物,保证畅通。同时,还采用受益村民筹资、村内企业筹资、在外务工能人出资等途径筹集养护资金,确保道路养护经常化,提高其通行能力。
(4)完善设施,加重安全行车砝码。结合通达通畅工程的实施,交通部门要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标识纳入必建内容,凡未设立的一律不验收,一律不拨付资金。
2.2开发乡村客运大市场。解决农民“乘车难”
开通乡村客车是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在开通了客车的下两镇东垭社区,村民普遍认为:搭乘客车既安全,价格又合理,他们很少乘农用车和摩托车。这说明,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解决农村有路无客运车的问题是破解乡村交通安全的出路。只有稳步组建农村客运公司,政府才会不再为事故买单。争取用3~5年时间,以片区或中心乡镇为单位,加大乡镇客车运站建设;在条件成熟的乡镇,以营运线路准入、车辆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村客运公司;规范公司章程和驾驶员协会,强化管理,实行保险、营运、监管、责任公司化,真正实现政府监管、公司管理、保险买单、车主担责、群众受益。同时,合理界定基层政府、客运公司、保险公司、派出所、司法所及村委会等相关单位职责,做到职能明确、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和谐交通。
2.3形成乡村监管大体系,解决责任“主体难”
(1)整合力量,组建乡镇交通管理站。按照身份不变、渠道不乱、经费不减、多行专业、双重管理的思路,整合乡镇乡村道路管理所、安办、农机监理、派出所、司法所力量,抽调专人,成立乡镇交通管理站,实现执法权、管理权相统一。
(2)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要细化明确政府、交通、管理站、营运公司、学校、村委会的职能职责,形成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实行乡村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难题同解、安全同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防止“单打一”或‘多头管”,防止相互推诿扯皮,形成抓交通安全的合力。
(3)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健全乡村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车籍管理、车辆流向、营运状况、安全记录、举报投诉、处置预案等信息共享、监管网络,做到反应灵敏、处置迅速。
2.4培育安全出行大环境。解决群众“意识难”
除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强化对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外,还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入手,着力培育驾驶员安全驾驶、群众安全出行的大环境。以实施“交通安全村、学校、工厂”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群众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以经常开展“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标语、短信、展板、集中授课、集市(节日)宣传、宣传小分队进社区、进村社宣传等多种形式,形成浓厚舆论氛围;以“两所学校”为重点,抓好占总人口1/8的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再通过他们影响其家人,再过十年,安全出行的安全意识就能完全确立,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5立足总体安排,坚持统筹兼顾
(1)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建设要在充分考虑当地资源、路网基础条件、乡(镇)村经济条件、群众思想基础等条件上,围绕如何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做好总体规划,最大限度提高通车率和公路利用率。
(2)与新农村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布情况,结合城市场镇长远发展规划,以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为依据,积极稳妥编制农村公路路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做到“一事一议”,杜绝非法集资和强行摊派,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
2.6坚持量力而行,发挥最大效益
(1)路线设计要因地制宜。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和减少占地,不宜一味追究线形的完美。要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尽可能利用已有公路基础和线型。
(2)路面结构设计应就地取材。
(3)切实减轻新增债务。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减少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2.7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意识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把工程质量建立在施工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基础上,用高效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民心工程”就变成“伤心工程”。
3.结束语
乡村道路是乡村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网络,是整个乡村的骨架和动脉。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道路时,需要研究新世纪乡村交通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使得乡村道路设计有可靠地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双双,陈升彪,陶坤志,刘印权,刘刚.湖北省乡村公路路基病害形式及其后期养护探微[J].科技与企业,201 1(15):36-37.
[2]李丽纯.长沙市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52-53.
一、建区五年来公路交通建设回顾
1997年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以及公路交通部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千方百计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有重点地、分期分段地对万虹公路河市白洋至马甲大观园段、马甲下尾楼至义山段、万安官头至河市浮桥段、河市浮桥至马甲镇区段的路面进行拓宽改造,初步疏通了万安至马甲义山的交通主动脉。同时,“勒紧腰带,集全区之力”,成功促成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的建成并通车,拉近了洛江与泉州中心市区的距离。
在建设重点主干公路工程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加快乡村水泥道路硬化步伐。建区五年来,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乡村公路硬化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优惠政策。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村道路硬化建设按每公里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支持建设,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转为政府行为,有力地推动了乡村道路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至*2年上半年,全区86个行政村(居)除河市厝斗、溪井、南塘、鸟关等4个行政村外,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道路水泥砼路面的硬化改造,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全区公路硬化总里程由建区时的9.1公里达到现在的24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由建区时的55公里达到现在的112公里,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发展,加强了“罗、马、河”边远地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群众纷纷走出山门,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增强了商品意识和发展意识,拓宽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思路。与此同时,朋山岭隧道的贯通和万虹公路万河段的建成,进一步突出了万安塘西、双阳和河市的区位优势,推进了塘西工业园区、双阳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洛江区城市化进程。
回顾洛江公路交通建设五年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政府重视是公路交通建设的有力保障。公路交通建设从规划布局至资金筹措,从征地拆迁至工程施工,从组织领导至指挥协调,涉及面广、矛盾较多,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洛江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公路交通建设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在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上共投入资金11000多万元,其中省、市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银行贷款达1000万元;在乡村道路建设上共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其中省、市、区补助资金1600多万元,沿线群众捐资(含投工投劳)近3000万元。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关键。
规划管理是公路交通建设的灵魂和原则。重视对公路的规划工作,把农村公路与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区域交通规划。针对具体建设项目,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提出建设方案。在建设中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把质量和管理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我区公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区五年来,虽然我区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成绩是在一个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羽翼,与沿海发达县市(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道路骨架网络尚未建立,缺乏与周边县市(区)的沟通。虽然,我们“集全区之力”促成了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的建成、改造拓宽了万虹公路万安至马甲的交通主干线,但由于受历史和自身地理条件的制约,道路与周边县市(区)的联通度极低。即使是已建成的道路,其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万虹公路和朋山岭隧道的车流量分别仅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1/5和1/3,带来商品流通的交通服务业难以繁荣,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2、农村道路的粗放型发展,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虽然,我们铺设了几百公里的通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规划建设工作层次不高,农村公路均为四级以下公路,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道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所谓的“硬化改造”仅是在原有的路基基础上铺设水泥砼路面,道路沿线弯道、纵坡等技术要素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客车、大货车难以通行,路网连通和通达程度低,已硬化的农村道路,仅能解决当地农民简单的出行问题。单纯追求公路里程数量和硬化指标的粗放型发展,很难真正达到改善投资环境目的和推动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重建设、轻规划、轻管理的现象不容忽视。按照《公路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但至今尚未有合理的养护机制和固定的经费渠道。农民对一次性出工、出资修建公路比较支持,但长期承担乡村公路的养护则难以落实,目前仅靠乡镇政府或行政村组织的季节性养护。路基边坡坍塌,农民占道建房,农村公路前修后坏,有人修无人养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路
建区五年是洛江区经济和交通建设起步的五年。掀起新世纪“十五”计划开篇,我市提出了城市建设“北拓东进”的大城市战略规划,按照泉州港口城市定位和“海丝”历史情结,可以预言:未来的城市将以泉州湾沿岸区域开发建设为重点目标,城市东进,其实应是进一步落实这一计划的一部分,洛江区经济和交通快速发展的机遇有稍纵即逝的危机。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大泉州城市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大实施“龙头”交通发展战略。洛江城区地处城东组团、东海组团、洛秀组团的衔接点,是规划中的泉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抓紧洛江中心城区交通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和辐射源带动全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尤为关键。加大实施“龙头”交通发展战略,必须有“大手笔”的胆略,建议抓好:
①打通省道307线断头路。经省政府批准新规划的省道307线起于后渚港,经安吉路、万虹公路、穿朋山岭隧道、接原305线至宁化石壁,构成我省交通主干公路的“七横”。随着后渚跨海大桥的建成,由安吉路延伸接后渚跨海大桥,将使洛江与沿海大通道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省道307线的建设,促进洛江龙头区域与出海口、与沿海繁荣地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改造国道324线洛江路段。沿海大通道建成通车后,国道324线洛江区段仍然是福州、惠安通往泉州市中心区的重要路段,也是泉州中心城区的东大门。目前,该道路存在着坡大弯急,行车视线差等不良问题,尤其是与万虹公路交叉处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迫切需要改善行车条件,提升泉州“东大门”的整体形象和出入口的城市品位。
③抓紧规划勘设阳江公路。沿洛阳江洛江区一侧,抓紧规划勘设阳江公路,使之成为与万虹公路相平行的另一条纵向主干道路,改变洛江区南北主干道仅有万虹公路的现状,使之建成为一条集防汛、景观和城市开发建设为一体的大通道,充分发挥江滩湿地、洛阳桥等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洛阳江边大片土地的开发。
2、积极推行梯度发展战略。
洛江区公路网现状接近“树”状结构,按照最优“树”布局原理,首先应与相邻的重要集镇运输集散通道直接联通,构成区域干线的第一层次公路网,形成等级结构合理、完整的公路网络。对洛江公路网络结构性调整,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重点是对现有道路技术等级进行提高。
根据洛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沿洛江腹地推行梯度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进行公路交通建设。取消现行的行政村道路硬化补助优惠政策,改变以前只要“硬化”就给予补助的方式,集中资金用于奖励现有通乡公路的提级改造,在“十五”期间,使近郊双阳、河市、马甲平原地区的大部分通乡公路达到三级不低于四级的公路技术标准,使更多的道路达到通车的技术要求,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使公路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洛江经济发展。
3、加大筹资力度。
积极坚持“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公路网骨架干线的建设。
①改变现有的公路补助办法,将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每年拨给洛江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区政府每年按“优惠政策”补助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重点公路建设项目。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3月18日晋中市建设工作、4月9日晋中市引深“四城联创”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理清发展思路,再掀乡村建设和管理的新,进一步确立我市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的地位。一会,秦市长还要就建设工作作重要讲话,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2006年。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乡村建设目标,全市投资15亿元相继铺开了路桥建设、公用设施、绿化美化等30项重点工程,经过三年的奋力实施,30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有23项全部完工,三年出形象”目标全面实现,乡村形象得到迅速改善,功能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过去的三年是城建史上投资力度最大、乡村空间扩张最快、乡村特色塑造最明显、乡村面貌改善最显著、人民群众从城建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等乡村框架基本拉开。三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2亿元用于乡村路桥的建设和改造,新建总里程35公里,改造20公里,三贤大道、高架桥、南外环、西外环、金融路延伸等道路相继建成,对新华街、新建路、绵山街、文明街、高速路连接线等乡村主次干道和14条小街小巷实施了全面改造。以这些道路为依托,乡村规划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初步构筑起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特别是总投资2亿元的三贤大道成为乃至晋中规范最高的景观大道和介孝汾城镇组群建设的骨干道路。目前,市拥有乡村主干道路共计110公里,道路总面积146万平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2平方米,高于国家园林乡村要求的9平方米。二是公用设施更加健全,乡村功能日趋完善。投资2.5亿元实施乡村集中供热工程,装置完成三台75吨锅炉,铺设主管网21公里,建成换热站26个,实现供热面积280万平米,加上现有汾矿集团1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380万平米。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乡村第二气源厂供气工程,乡村燃气普及率达到90%与中石油就天然气接入达成框架协议,年内将正式接入。兴地引水工程正全部完工,新建成谢峪水厂,乡村供水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投资4700万元完成了乡村污水处置厂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全省县级乡村中首个垃圾焚烧电厂。三是园林环卫装备迈上新台阶,乡村景观亮化效果显著。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乡村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新增各类机械40余台,装备水平走在全省县级乡村前列。投资1300万元对三贤大道、旧城区主要街道、绵山街、北坛路、新华街等主干道路灯进行亮化建设和改造,全市新增、改造路灯1800盏,景观灯1000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生活,提升乡村的街景亮化水平。
(二)城乡规划调控有力。请名家、找高手做规划,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市乡村总体规划》市旧城维护与改造总体布局规划》市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市城市绿地、供热、供水、供气、消防、排水专项规划》义安镇、三佳乡城镇建设规划》等30余项,基本形成乡村总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阳光规划”成立了市乡村规划委员会,组建了市乡村规划评审专家库,定期对乡村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审核,初步行成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科学决策,依法审批”规划审核体系。城乡规划指导下,全市城乡建设更加规范有序,节点、立面及整体建设更加合理,建设品位逐步提升。同时,加快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加快,近三年来,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9亿元。全市各乡镇新修建道路40多条,全长近200公里,一会曹市长还要对全市的公路建设进行总结;累计铺设给排水管道11公里,下水道12公里,自来水通水率达97%新增商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5平方米。同时,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高标准建成60个生态示范园林村,使村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园林乡村建设效果卓著。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加快园林乡村建设步伐,乡村景观水平显著提升,200620072010年连续三年新增乡村绿地超越100万平米。完成了新华街、绵山街、新建路等道路的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了乡村内环景观带。三贤大道景观绿化成为一大亮点,完成投资20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实施了迎宾广场新建、火车站广场、东城公园、汾秀公园改造等一大批乡村绿化重点工程。目前,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全部达到园林乡村规范,并于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验收。
(四)建设与管理并重。晋中市率先提出了四城联创”目标,去年,市被授予省级卫生城市,并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考核验收,同时,四城联创”工作受晋中市政府惩处,乡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是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235万平米,较2006年的两倍还多,南北河沿街、裕华路、西大街等重点路段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保洁。乡村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对主要路段实行了一扫四保、一冲两洒”二是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投资4500万元新建南街金属构件、鑫东方建材、长鸿家具等5个9万平米专业、便民市场,城区汽修汽配、殡葬服务等行业实现了划行归市。对城区临时摊点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定街道、定区域、定时间经营,完全解决了北坛路临时摊点占道经营问题。三是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投资1400万元实施了交通指挥中心、天眼工程”建设,新增、改造红绿灯20套,新增隔离护栏10公里,深入实施疏通工程,规范货运车辆在城区行驶,对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切实提高了管理的效果。四是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新增乡村住宅面积180万平米,世纪馨园、盛华丽园、福馨园、宏顺家园等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相继建成入住,乡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8平方米。开工经济适用房3.3万平米、400套,廉租房1.7万平米、400套。
(五)城建筹融资渠道拓宽。群众参与,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完成了定阳路、南北文明街、融路延伸段的改造和建设。采用民间资本,完成了乡村集中供热、污水处置、垃圾发电厂的建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1.7亿元的贷款用于乡村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产权置换方式新建成全市标准一流的北坛小学。引进福建乐辉、北京浙温工贸公司公司参与投资我市南北河沿改造,两家公司合计投资额超越4亿元。
凝聚着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同志们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此,对大家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注意的目前,市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示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仍然单薄,供热、供气、供电不能满足乡村快速发展的需要,乡村排水管网的改造这两年比较滞后。二是乡村个性不够鲜明,特色、精品不够突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近邻孝义市相比,路网等基础设施上还有一定差异。三是城中村”和城效结合部规划和建设管理相对单薄,违法建设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突出。四是乡村管理“韧”劲不够,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五是小城镇建设管理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真抓实干,掌握关键。全力推进2011年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
重点围绕“五年大变化”要求,2011年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要依照打造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介孝汾城镇组群核心乡村和担当晋中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乡村群龙头的目标。完成现有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新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公用设施、乡村绿化、便民利民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凸现的中心乡村、功能乡村、特色乡村”地位。要突出“四城联创”载体功能,力争再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城联创”工作。为此,要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重点加大五个片区控制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继续对城区地图进行补测,1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照《城乡规划法》要求。为明年《乡村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准备。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人文景观的维护,重视大型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尽快完成文体中心的规划设计;加强街景设计,统一管理,形成一街一景的风格,一街一景的特色。要注重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未完成小城镇规划编制的6个镇今年要启动完成。强化规划管理,严把建设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关,所有建设项目必需经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继续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对无证开工、随意调整规划、改变用地性质,侵占绿地,随意提高建筑密度等违反规划的行为要进行查处。规划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执法一定要严,对乱搭乱建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对违法建筑,要做到露头就拆,毫不手软,市执法大队要尽快完成已明确的绵山街等路段几处违法建筑的撤除工作。
消除断头路,2完善配套、整合改造市政设施。一是继续推进乡村路网建设。完成在建的军民路、史公路、西外环延伸、北坛西路延伸、迎翠街延伸、经天路延伸6条道路。优化、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同时,新开工军民路(新华街—经天街段)新建工程,实施南北河沿街道路改造,形成乡村外环道路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村内部的路网通行条件。二是加快实施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设施改造。规范乡村供热、供气的运行体制,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平安、稳定、有序运行。今年,要投资1亿元开工乡村第二热源厂,新增供热面积170万平米,确保新建成的住宅小区有稳定热源。积极推进天然气接入工程,年内争取正式供气。加快推进乡村电网改造,完成定阳变电站建设,启动南北河沿街变电站,解决南北河沿街供电问题。对西南排干和中排干纬二路段进行改造,提高乡村防洪能力。实施乡村污水处置厂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全面完成省级园林乡村创立的基础上向全国园林乡村迈进。一是要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40万平米的汾河湿地公园,3高标准、高品位实施乡村绿化。巩固乡村绿化取得的成果。打造全省一流的滨河景观带。二是要完成军民路、史公路、北坛路延伸等新建道路绿化,新增绿地10万平米;对北坛路、新建路等城区主干道的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品位。三是要对现有的汾秀公园、东城公园、迎宾广场要增加精品景观、提升人文气息。四是要新增一中、盛华丽园等一批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和小区。五是要加强乡村绿地的常态管理,提高绿地管护水平,适时做好乡村绿地的更新、补栽、增绿工作。
加快保证性住房建设的精神,4扎实推进利民惠民工程。一是要全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建的400套3.3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和400套2万平米廉租住房要确保完工,同时,新开工或回购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二是要继续加大小街小巷的改造力度,今年要完成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三是要完成新建路、体育路、金融路、金华街的路灯改造,基本完成城区的亮化工程建设。四是要新增一批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旧城区、绵山街、金融街等街道新建2-3个小型便民市场,文明街、光明路等占道摊点全部进入,完全解决马路市场乱摆乱设的问题。新布局建设一批公厕,目前,市的万人拥有公厕仅有2座,离国家园林乡村和优秀旅游乡村的规范差了一半,通过今年的努力,这项指标上争取全面达标。
推进文化旅游工程,5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工程。着眼于打造的乡村亮点、文化精品和旅游景点。提升乡村品位,全面推进中国优秀旅游乡村创立。总投资1.5亿元的文体中心5月份以前完成规划设计,争取上半年正式开工。实施好后土庙、祆神楼广场的建设,增加绿化景观和停车场。做好张壁古堡的深度开发,打造精品景区,今年要新建总面积5000平米的停车场。加快推进天竣山风景区的维护开发工作,五一”前文风塔的修复工作要全面启动。市旅游局要在6月底前牵头完成新增20块旅游标识标牌的任务。
加快道路、绿化、电力、供水、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建设,6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从规划入手。不时完善城镇功能,以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依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抓好村镇建设。城关、宋古、绵山等城区乡镇要协调好镇区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义安、张兰、义棠等基础水平比较好的水平,完善公用设施建筑的基础上,要在建筑的控制上下功夫,明确风貌、形态,要细化到建筑的高度、体量、形象和颜色等指标,形成整体、协调的风格。龙凤镇要加大张壁古堡的维护与开发。
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7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从严从细治理乡村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大环卫机械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主次干道“一扫四保”一冲两洒”清扫保洁规范,巩固好去年乡村环境整治的效果。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要抓好“城中村”卫生整治,有条件的村要全部纳入乡村环卫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二是要清理好城市“牛皮癣”坚决杜绝和清除好城区建筑物、构筑物和公共设施上乱贴各类小广告和乱喷制贩假证电话号码。环卫部门要做好乡村主要街道的小广告清理,各办事处要做好小街小巷的清理工作。公安、城管部门要实行重点地段重点守护,重点问题重点治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消除乡村“牛皮癣”三是要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全市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高度重视“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把“门前三包”管理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切实履行职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负责主抓,把工作落到实处。环卫部门要负责督促临街商业门店做好“门前三包”确保乡村主次干道的整洁、有序。
努力形成严格科学、高效、规范的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格局。今年5月底前,8规范乡村交通管理。加快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的城区交通监控中心建设,启用电子警察系统,将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交警部门要抽调警力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交通违章行为,查处超载、抛洒车辆。环卫部门和执法大队要规范城区商业街自行车的停放,切实提高管理效果。
规划部门负责对乡村主干道、商场等重点区域的户外广告,9开展乡村广告整治。一是要减量。当前我市户外广告设置的突出问题是过多过乱。要全面撤除取缔过街的龙门架广告;园林部门负责对绿化带、人行道上的广告进行排查。对未按规定顺序审批设置的广告、存在平安隐患的广告一律予以清除,对影响视觉景观的广告,一律要清除或整改。二是要规范。规划部门要对乡村重点部位的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每条街道、每个区域都明确一定的数量、体量、色彩、高度等,防止整齐不齐,高低不一,色彩混乱。要边整治,边完善,及时规范管理顺序,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
今后要鼓励建设把一批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设施齐全的精品住宅小区,实现房地产开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精品型转变,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继续发展。二是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平安生产,严防建筑平安事故发生,所有建筑工程必需操持“一书两证”后方可开工建设,属违章建设的要立即停工,限期整改。对手续完善的项目,要落实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业继续健康发展。三是要规范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建筑资料不得乱堆乱放,10规范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工地管理。一是规范住宅小区开发。更不得占用乡村道路、人行道,运输车辆不得飞扬洒漏,建筑工地封闭作业,工地出入口和场内道路硬化,建筑四周必需设置质量合格的平安网、封闭网和平安防护通道。建设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进行纠处。
三、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确保完成2011年的工作任务
四城联创”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五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同时,2011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更是检验我队伍的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的重要之年。只有坚定信心,强化责任,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才干确保2011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在
(一)进一步增强城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乡村面貌是一个乡村综合实力的体现。与建设区域性中心乡村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相比,特别是依照“五年大变样”目标要求,任务仍然艰巨。建设系统广大干部思想上必需高度重视,认识上更加清醒,行动上更加自觉,措施上更加有力。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已经分解到建设系统各单位,并明确了相关负责同志,大家对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必需要倾注真心,使上真劲,多下实招。
(二)更新观念。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广开渠道,不时探索经营乡村的路子,积极筹措城建资金,保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格局。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城市供热、供气、污水处置等公用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要激活土地市场。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聚集建设资金。三是要招商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拓宽筹资渠道,把城市道路、广场、公园以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与城建开发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整体考虑,统筹布置。四是乡村绿化、市政养护、环卫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
(三)加强乡村建设与管理的队伍建设。创新乡村管理的机制,整合组建市政管理处、城乡规划监察大队、环境卫生监察大队,强化乡村规划、卫生、公用设施的管理。要重视乡村规划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公开招考一批乡村规划设计、园林管理人才,形成一大批有效服务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城建、规划、园林、环卫、交警等单位要加强现有人员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的人员管理、绩效考核、定岗定职等一系列制度,努力打造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我镇共有村、组道路106条140.72公里,其中村道11条28.92公里,水泥路8条16.12公里,碎石路2条7.8公里,土路1条5公里;组道95条111.8公里,水泥路2条2.9公里,碎石路26条30.4公里,土路67条78.5公里。
我镇修建水泥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公开招标,统一标准,宽3.5米,厚20公分。公路建设资金采取“三个一点”办法筹集,即财政补助一点、受益群众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办法出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筹资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筹资困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对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支持不够。一是各种惠民补贴直接到户虽然多,但用于乡村公路建设补助相对少。每年国家兑付我镇农民各种补贴近200万元,其中粮食直补129.93万元、退耕还林51.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7.2万元,这些补贴远远赶不上农资价格上涨和生产生活资料因道路不畅而带来的运输成本增长速度。二是国家对上等级道路建设投入多,乡村道路建设投入相对少。国家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只有村道被列入省上规划才补助每公里10万元。三是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投入多,乡村道路建设投入相对少。各级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也远远大于对村组道路投入。
2、群众筹资修路的积极性不强。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经济发展对公路建设的推动作用弱,导致有的农户认为修路的效益不大,修不修路无所谓,从而不愿想办法筹资修路。二是群众观念未转变,等、靠、要思想严重。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直接给予农民很多补贴,不断滋生他们的依赖思想。因此有的群众便认为现在是国家拿钱给农民,作为修路这等公益事业更应该由政府出钱来完成,从而便坐等政府把路修好。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新一轮筹资困难。因修路占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加之过去存在村民自治部分农户不交集资款,村民自治又缺少相应的强制措施,对他们不交钱的行为毫无办法,所以在进行新一轮筹资修路时,过去出了钱的农户便以此为借口拒绝交钱。一户不交钱就可能导致5户不交甚至10户不交,从而导致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四是大量村民外出务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并逐渐朝城镇转移,对家乡筹资修路欲望不强,并且长期不在家,这部分人的集资款很难收到。
3、公路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年初硬化1公里道路只需17万元,由于水泥、沙石、钢筋等原材料涨价,*年同期硬化1公里同标准的道路则需要23万元。1公里增加公路硬化成本6万元,这是造成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重建轻管,村、组道路维修、养护差。因为资金短缺,有些村修建的水泥路、碎石路等无法进行日常维修和管护,造成修路难养路更难,许多群众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杂物等,甚至于有些群众在毛胚路上种庄稼,严重破坏了公路建设,无法保证晴雨通车。
(三)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乡村道路发挥的效益差。由于所处区域属不同县、乡(镇)、村的管辖,在交界之处有许多断头路,不能衔接相通,修路时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致使有些很短的水泥、碎石断头路也不能连接成一体。农村公路没有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就不能实行城乡货运与客运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农民群众的买进卖出与出行问题就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一)资金问题。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国家要出台政策等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村民自治行为的支持力度,辅之以相关强制措施,增强约束力。
(二)建管问题。一是建立组织,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制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是摸清现有农村公路情况,详细地把所有农村公路的现状,不能通车的原因,修建完善所需资金的测算进行逐一清理,形成规划材料,报请上级支持,通晓群众响应,分期分批建设完善,进入管理程序,达到网络化的目的。
三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费。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农村公路管养的日常养护经费应列入财政专门预算,作为经常性经费的保证。
四是要把路政管理延伸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查力度,对开挖公路做水渠、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杂物等破坏农村公路的要严格禁止。对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重点路段或重要桥梁,应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设置必要的禁行标志,以确保农村公路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
运市场、开展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为全省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708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管理区通油路及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为主动脉,以二级公路为骨架,以乡镇、乡村等级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农村客运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65条,运行车辆387辆7175座,日发班次1161个,城区通往乡镇班车通达率达100,所有通公路的村都通了客车,实现了“让农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有车乘,乘车30分钟可到乡镇,从乡镇乘车1小时能到市政府所在地”,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一、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道路客运市场是以客车为运输工具,以公路为运行基础,以客运站点为作业基地,以旅客为运输对象的有机结合体。因此,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要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就必须建好“三网”,即路网、站网、车网。一是建好路网。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交通建设资金4.5亿元,使全市建成二级公路和三、四级公路分别达到327公里和1335公里,构筑起市域内干线公路“五横三纵”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在市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可上高速公路,从而达到了交通发达地区的交通公路水平。二是建好站网。全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广辟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9个、候车棚15个,基本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在以城区为始点发往乡镇的县乡道路客运线路上,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在以乡镇为节点,镇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乡村道路客运线路上,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乡村客运车辆给予3年的培育发展期,在培育期内各种税费视同农用车对待,培育期满后再根据经营情况适当收取税费。大力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乡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大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从2000年开始,全市就着手从“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车辆技术和从业人员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运输组织优化、运力结构合理、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优良的总体目标。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市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即一条客运线路统一由一家公司经营,一家公司可以经营多条客运线路,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市农村客运经营业户由304家调整为7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针对我市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大于运量以及乡村客运农用车参营、缺乏统一规划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调查、整顿、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合理制定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运力调整。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近2年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92辆,占车辆总数的50,并将原有的105辆农巴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结合我市乡村客运市场实际,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市22个镇、场、处、区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镇乡村道路
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镇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交通局编制的《**市乡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2004—2007)》,制定了《乡村道路客运市场2004年规划》和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规划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
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在营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营。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市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在农村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上,积极争取市政府重视,由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监控管理目标责任状,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管好农村客运市场的责任。同时,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市运管处实施业务领导。交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年深入到车站、业户家中,做到了宣传运输法规到源头,行业管理到源头,办理营运手续到源头。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市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车内喷统一的票价、车头喷统一的线路起止点、车身喷统一的监督电话、使用统一的车票、办统一的进站证、签统一的进站协议。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运作。2002年,首先开通了园林至竹根滩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园林至竹根滩的44辆道路客运班车,按照两条线路分开,每天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今年,又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跨区域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会议纪要,并制定了《东西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式运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总体规划,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仿照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式,实行公交式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促进省会北部组团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积聚生态经济强区的功能优势。根据市乡村管理年工作方案确定的指导原则、工作重点,结合区机关搬迁后现有乡村框架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年、年集中开展全区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为确保区委、区政府乡村建设管理决策安排的落实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配合市争创环保模范乡村工作,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争创全国卫生先进城区为载体,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建设与管理并重,重管理,抓重点,上水平,升品味,抓牢新城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整治两个重点,使其相得益彰,实现全区乡村建城区面貌的整体改观和品味提升,加快我区“一区(即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即会议中心、文化体育休闲中心)三产业(即乡村生态工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
二、总体要求
依照区域战略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根据我区乡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体现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各有侧重的原则,乡村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明确两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北三环以南的乡村建成区:以深入开展乡村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抓好乡村管理,提高乡村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方面。整治抓重点,着力抓好城中村试点改造、北环与南阳路立交桥周边的开发治理、沿主要道路环境卫生、门头匾额、户外广告的规范化整治,大力争创示范社区,逐步显现乡村良好景观。管理上水平,逐步健全完善乡村管理综合执法、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利,防止出现职能交叉和漏档漏管现象。乡村升品位,增强经营乡村和乡村设计理念,符合全区乡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统规划的基础上,强化乡村建设的整体质量控制,立足现实基础,着重于提高建成区的绿化率、洁净度和舒适度,实现整体环境的显著改观。
(二)北三环以外新纳入乡村管理的新城建区:以深入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为契机。以先进的乡村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时加大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健全完善乡村的功能,突出中原文化特色、人文关怀精神和前瞻性,强化乡村设计理念,依照“一街一景,一路一景”原则,精心设计分区、分路段的控制性要点,严格遵循全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山,做好重点道路两侧临街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公共空地、绿地以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保证乡村基本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维护规划设计要点的严肃性,杜绝人为干预和建设施工中的随意性。加强新城区乡村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照先进地区乡村管理经验,制订出台系统的乡村管理规范性文件,软硬件偏重,实现新城区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创出一条现代生态型城区建设管理的新路子。
三、总体目标
使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功能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乡村管理年活动。品位有显著提升,达到人居环境舒适、街景市容美观、管理水平先进、文化气息浓郁、都市品位显现,基本建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体现中原乡村特色的独具艺术魅力、文化品位和不可复制的生态城区,为区“一区两中心”形成和“三产业”发展奠定乡村建设管理的坚实基础,为省会创建成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国家生态园林乡村、全国文明乡村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力量。
四、工作任务
此次活动主要任务涉及我区纳入乡村管理范围的全部区域,根据乡村管理年总体规划。具体任务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乡村水系、户外广告、违章建筑、街道景观、市容环卫、社区(单位庭院)环境、重要窗口地区整治和雕塑、夜景照明、重点工程新续建项目建设等12个方面内容。
(一)道路交通整治
使道路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升级改造辖区局部主要道路,1.科学规划市政道路、主要干线和地方道路。逐步改造次差道路;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逐步改善农村道路面貌;加强路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道路行为;明确路产和路权,依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交通、市政、镇办、村各负其责,做好道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修补道路坑槽,2.维修人行道板。搞好桥梁维护,整治整修路侧石、路沿石、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沿石和侧石稳固、勾缝严密;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强巡防监控,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3.改造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窨井盖。
加快道路铭牌、公交站亭、公共信息栏、报刊亭、警亭、垃圾箱、高压箱、交换箱体的改造、更新、完善,4.不占用道路的前提下。做到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三是完全清理废弃线缆、线杆,5.切实加强市区空中线缆规划和管理。一是对建成区现有空中线缆逐步进行统一归拢整理;二是对新建、扩建、改建乡村道路中各种管线及设施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净化乡村空间。
规范各种交通语言标识,6.优化乡村交通组织管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
(二)园林绿化整治
加强日常管理,1.完善已建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建设。做到道路、铺装广场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运转正常;绿地植物生长良好、修剪及时,绿篱、模纹直线笔直、曲线流畅、宽窄适宜,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劈裂;园林绿地土壤疏松、土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死株、缺株、黄土及杂草丛生现象。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将区级公园、广场、游园打造成全市精品靓点公园、广场、游园。
切实落实管养责任制,2.完善园林绿化管养制度。全面提升现有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要做到及时清理死株,3.加强乡村道路行道树的管理。补植缺株,抹芽除萌,修剪整形,达到主侧枝条分布匀称,疏密得当,树型美观;对行道树树穴的覆盖、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大小适宜,边线清蜥,线条流畅,一街一景,覆盖得当。
完成相关工作任务。4.配合省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乡村规划。
(三)乡村水系整治
区农经委负责协调做好对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东风渠等乡村河道的截污工作,1.河道治理:要完全解决城区内外河道截污问题。逐步对上述“三河一渠”和8条排涝沟进行清淤疏挖及沿线绿化,使辖区内外河道贯通汇入贾鲁河。
基本消除乡村积水点;推行市区雨水管道施工的雨水渗透设计工程建设试点工作,2.排水设施改造:继续做好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增强雨水对地下水的补渗能力;推广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道板、渗(透)水砖在乡村道路的应用;按市政府要求建设雨水调蓄池,做好雨水资源再利用工作。
(四)户外广告整治
依据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规划,1.依照《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沿街户外各种未经审批的违章广告予以撤除。
否则予以撤除。2.凡手续过期或证照不全的要限期完善手续。
逾期不达标的予以撤除。3.对于未按批准规格设置的户外广告要严格按规范设置。
4.主要出入市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益广告。
使全区城区户外广告设置有序、规格适度、工艺新颖、形式多样、色彩和谐,要通过整治。催生出一批艺术品位鲜明、技术含量较高的广告。
(五)违章建筑整治
1.集中力量撤除各类违章建筑、沿街过期建筑和有碍于观瞻的建筑。
进一步加大对违章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2.杜绝在乡村规划区域内进行各种违法建设。
3.乡村规划区域内的城中村不得新批、新建住宅。
(六)街道景观整治
杜绝占道经营和突出门外经营现象;沿街洗车行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1.加大对占道经营治理力度。排水设施达标,杜绝污水溢入人行道和占道洗车现象。
规范经营行为,2.整顿现有停车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制定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机动车停放格局。
坚持既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3.对沿街建筑物立面粉饰进行统一规划。追求整体景观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外观效果。对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建筑物的装饰装修要做到档次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三层以下临街建筑逐步用石材或金属扣板、玻璃幕墙装饰。
有条件的要进行屋顶绿化和“平改坡”增强建筑物第五立面空中视觉效果。新建项目的建筑风格设计应通过相关部门会审。4.清除建筑物立面附属物和楼顶各类堆放物品。
文字要简洁明了富有文化气息;对霓虹灯管理要做到逐户登记;对文字不全、灯体残缺的要立即督促整改,5.门头、匾额制作要统一规格、统一规范。霓虹灯设置者要对职能部门作出许诺,确保发生故障后24小时内及时修复。
(七)市容环卫整治
创新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1.巩固和完善卫生清扫保洁、垃圾运输与处理制度。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力度。
进一步改善装备水平,2.加大投入。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到环卫管理规范有序。
(八)社区、小区、单位(庭院)环境综合整治
逐步撤除社区、小区、单位(庭院)违章建筑、低矮建筑、防盗网、小灶台、遮阳棚;粉刷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根据实际,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时完善功能。力争消除三类社区,扩大一类社区,重点区域内的小区、单位(庭院)全部达到一类规范,开展争创示范社区活动。
(九)搞好窗口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
做到窗口及周边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窗口、工业交通窗口、居民社区窗口、风景旅游窗口等地区的良好形象。使各项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上水平、上台阶。
(十)雕塑景观建设
现有的街道两侧、游园绿地中增设一批中原文化气息浓厚、档次口位较高的雕塑。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适当规划设计古代灌溉工具、音乐喷泉、人工瀑布等水景设施。1.做好市区雕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论证、评审、申报工作。统一规划。
(十一)夜景照明及路灯改造
陈腐的予以更换,1.深化现有沿街重要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夜景照明。档次低的予以改造,要做到各具艺术风格、突出文化品位。
2.抓紧实施已做规划而尚未实施的夜景照明项目。
3.对新建高层建筑的夜景照明应与建设规划一起审批、一起验收。
对老化的原有路灯设施进行改造,4.路灯逐步达到建成区全部覆盖的规范。完善路灯故障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路灯维修时效。
节约能源。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改造照明设施。
(十二)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市区两级确定重点工程新续建项目建设任务。
六、主要措施
(一)提高重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建设与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品位,进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提高区的美誉度、感召力和吸引力。各镇办、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此项活动中来,依照职责分工,相关单位、部门的党政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勇于创新,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加强组织领导。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区乡村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张俊峰、区长张曼如担任组长,区四大班子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区建设、规划、行政执法、市政、创建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镇办行政正职为成员,组织指导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强化领导,服从指挥,加强沟通,及时反馈,确保政令疏通,行动统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一线工作法,工作重心前移,多现场办公,多指导协调,解掌握情况,及时督促解决存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认真履行行业主管和服务指导职能,务实高效、严谨细致,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规划意识。依照“规划先行,指导到位”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面规划。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所有建设项目必需符合全区的统一规划。要强化预留意识,保证乡村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和一流意识,加强先进乡村建设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施工队伍和整治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一流工程,积聚独有的生态城区魅力和艺术品位。
同志自担任乡党委书记以来,立足本职岗位奉献,创新思路谋发展,结合本乡的乡情,因地制宜,把发展本乡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同志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创新思路,不断转变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
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作为省级名胜自然风景区,作为县委、政府命名的“长寿之乡”,作为的“后花园”,作为号子发祥地,发展好以土地峡、观音峡、西沟峡为轴心、以黄各达高山草甸和皮良、棉老黑水田园为两线的生态休闲旅游,任务艰巨、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同志立足乡情,通过走访、调研、总结,提出了“旅游活乡,多产富民”的总体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实际的、可以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通过宣传鼓动,使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善,让他们有了发展思路,让党员干部成为能为群众出谋划策、办实事的好干部,让村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
二、关注民生、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同志把全力改善交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项目争取,先后对全乡5条乡村主干线道路54公里进行了拓宽、改线和铺沙夯实。还对龙麻、后湾、元山三组等群众期盼已久的行路难问题挤出资金进行了拓宽、铺沙、夯实改造,通过贫困村、项目支持,已分别对棉老村1公里和街道村450米的乡村道路实施了水泥硬化。积极协调,打通了化坪至泰山泰柳4公里的断头路,群众出行难、交通不畅的面貌在近两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三、大力实施旅游型小城镇建设
他带领一班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完成了街道253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拆迁,把街道由原来的3.5米拓宽到21米,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先后完成了乡政府综合办公楼、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学校、服务所、劳务大厅、农技站、文化大院等一批公益性基础建设,利用延安市延长县捐赠的1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建成了以剪纸雕塑为特色的“四宝”,以仿木雕塑为特色的“长寿之乡”和代表孺子牛精神的“卧牛石”景观,制作了以主要风景为特色的8景图,安装仿汉白玉护栏176米,铺设以青石板为主的人行旅游景观道840平方米,透水砖景观路680平方米,绿化1448平方米,栽植紫荆、樱花等绿化树217株,悬挂大红灯笼100盏。旅游型小城镇已彰显出来。
四、大力实施以棉老村为主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按照他提出的“远看是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近看是一个文明、生态、亮丽、和谐、富庶的新农村”定位,通过两年努力,一是完成了59户的灾后重建和53户78座旧房的民居改造;二是对棉老村1.7公里乡村道路实施了拓宽铺沙夯实,并对1--公里进行了水泥硬化,三是对29户农户巷道和庭院分别进行了硬化、净化、美化。四是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的长寿文化广场。五是建成了长72米,高2.9米的文化示范长廊。六是新增绿化83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健身器材5件(套)。七是结合“五改三建”,完成圈舍拆迁8座,新修沼气35口,卫生厕所26个。八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栽植核桃树4万株,猪苓4300窝,扶持30头黄牛养殖户1户,大鲵养殖示范户1户,棉老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取得了成效。
五、大力尝试观光农业和发展猪苓产业
广西乡村清洁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乡镇、村屯、农林场。
前款规定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乡村清洁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多元投入、奖惩结合、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清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乡村清洁设施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新闻出版广电、水产畜牧兽医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乡村清洁相关工作。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等乡村清洁活动。
农林场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开展农林场的清洁活动,其他单位负责开展管辖范围内的清洁活动。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维护乡村环境卫生,有权制止、投诉、举报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村清洁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及时查处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检查、考核等方式,对乡村清洁工作实施动态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乡村清洁设施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清洁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卫生保洁专用设施、设备。
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村建设沼气池等设施,综合处置乡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
第十条 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运行、管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村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人员对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擅自拆除、擅自关闭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三章 乡村清洁规范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和完善乡村清洁村规民约,将下列事项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
(一)保洁员的雇用、保洁费的筹集和使用;
(二)村民清扫打理自家庭院、房前屋后卫生的行为规范;
(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规范;
(四)维护乡村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规范;
(五)爱护乡村清洁设施的行为规范;
(六)违反乡村清洁村规民约的处理措施。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和村规民约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保洁费。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本村屯日常卫生保洁。
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日常卫生保洁给予适当补助。
保洁费应当专款专用,其收取和使用应当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村地域面积、居住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在征求村民委员会和村民意见后确定保洁员配备比例;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保洁员配备比例进行平衡。
保洁员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雇用。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按照约定向保洁员支付劳务报酬,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保洁员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乡村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二)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和清运;
(三)乡村清洁设施的日常维护;
(四)协助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收取保洁费;
(五)乡村清洁的日常宣传教育;
(六)制止、举报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村屯公共区域、庭院卫生整治和公益卫生活动,清理乡村溪流、池塘、沟渠、道路的垃圾、淤泥、粪堆,保持村屯公共区域、庭院整洁卫生。
鼓励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开展经常性乡村清洁活动。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乡村环境卫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田间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
(二)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堆存粪便;
(三)在公路、乡村道路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
(四)向沟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直接排放畜禽养殖粪便、污水,丢弃畜禽尸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五)在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烧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六)其他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八条 乡村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村设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应当接纳具备转运条件的乡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不具备转运条件的乡村应当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合理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技术就地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村民应当将建设、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堆放到村民委员会指定的地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非指定地点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第二十条 乡村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废旧物品收购摊点、旅游景点、商店、餐馆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落实人员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完善和落实防范、灭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病媒生物的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乡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推进乡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合理设置村屯内无害化卫生公厕。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乡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安排人员负责管理卫生公厕,定期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村民在新建住房时,应当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者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置设施并正常运转,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散养密集区应当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鼓励和支持畜禽散养户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种植业消纳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综合人口分布、污水水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特点,以及乡村现有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等确定乡村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村落和民居的分布,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或者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和实施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划定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和卫生防护规范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连片集中供水;开展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排查和清理,消除污染隐患。
禁止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以及从事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保障乡村饮用水安全。
新建、改建、扩建的乡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保建成后的乡村饮用水工程项目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清除、处理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无污染农用薄膜,推广生态农业、绿色植保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环境改善,确保农产品安全。
第二十六条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秧盘等,及时清理、回收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大力推广机械化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和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成果,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职责负责公路及其用地范围的保洁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及其用地范围的保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航道管理机构负责航道和航道保护范围的保洁工作。
第二十九条 铁路运输企业负责铁路沿线站点、铁路货场以及铁路沿线封闭设施以内区域的保洁工作;未设置封闭设施的,负责铁路用地范围内区域的保洁工作。
第三十条 水工程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职责负责河道水工程、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保洁工作。
利用河道、水库进行旅游、餐饮、娱乐、养殖等活动的,由经营管理单位或者个人负责经营管理区域的保洁工作。
前款规定以外的河道,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清洁活动或者指定单位负责保洁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在村屯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开展植树绿化活动,保护和美化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
第三十二条 实施村屯道路硬化应当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排水、排污沟渠,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金支持的乡村清洁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鼓励通过聘请乡村清洁服务商等方式,为乡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鼓励畜禽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方式转变,扶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对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对处理费用、养殖损失给予适当补助。
对乡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通过采取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清洁生产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乡村清洁技术的科学研究,建立相应的科技推广指导和服务体系,推广先进适用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乡村清洁技术,促进乡村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清洁宣传教育,普及乡村清洁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清洁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加强对乡村清洁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与辖区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签订乡村清洁责任书明确责任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村清洁巡查机制,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履行乡村清洁义务。
鼓励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侵占、损坏、擅自拆除、擅自关闭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恢复原状,对单位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多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田间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的;
(二)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堆存粪便的;
(三)在公路、乡村道路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的;
(四)有其他影响乡村环境卫生行为的。
有前款规定的行为,在公路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堆存粪便,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向沟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直接排放畜禽养殖粪便、污水,丢弃畜禽尸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五项规定,在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烧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在非指定地点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未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置设施并正常运转的,依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以及从事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自治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工矿区开展乡村清洁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清洁乡村内容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活动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4个目标,既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全区实行分级包片指导推进,将派出工作队(组)直接进驻1.4353万个建制村,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活动开展,使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好做法常态化,使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开展清洁乡村的好经验制度化,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