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52:24
导语:在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虽然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而生态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性与统一性,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融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融合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严重忽视环境效益,导致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情况的出现,给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生态理念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将其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增强设计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健全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将生态理念融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其重要性可从社会、环境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在社会需求方面。设计人员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主要是优化设计周围环境的质量与形态,将其审美价值加以展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环境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仅次于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需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以此回归于自然态势。其次在环境需求方面。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舒适与便利,但是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生态失衡、资源紧张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雾霾、气候变暖、水资源和空气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生态问题与环境压力的影响,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生产手段和发展方式等进行深刻反思,强化生态环保的意识[2]。最后在心理需求方面。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励,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加以发泄,有效缓解与放松神经;而生态理念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人们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放松身心,舒缓心理压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融合
1、原则第一,艺术参与和科学指导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该原则时,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艺术思想,保证其设计能够与生态要求和社会需求相一致,并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第二,促进大于干预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发展。第三,尊重自然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时,应做到尊重自然,将自然的自我恢复和调节功能加以充分发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四,4r原则。其包括回收利用材料原则、循环利用回收资料和材料、合理再利用原有景观、科学使用可再生资源。
2、融合一方面是生态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融合。将生态理念融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引入自然环境中的自生生态系统,对景观设计的循环性加以强调,重视朴实的生命观与共生、自生的发展观,增强设计的生态性。同时需对设计最终目标加以明确,满足人的实际需求,营造舒适健康的环境,使人感受到天地、道德与自然之间的统一,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此外,城市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疏远自然,人们情感变得冷漠,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能够有效改善或弥补这些情况[3]。在设计城市景观时可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景观加以设计与规划,营造贴近生活的环境,有效展现景观特色,形成具有美感和独特的景观环境。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用地时需考虑城市的性质与规模,详细考察周边的人文资源、水系和地势,强调再现自然和恢复原始,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此外,在景观设计中需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设怡人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人得到情感、精神和视觉的享受,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生态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融合。将生态理念融合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可以设计手法为依据展开自然风貌,通过天然材料营造绿色健康的环境,将贴近生态的情境加以表现,给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觉。同时将设计手法与生态文化加以结合,充分利用美学使现代环境与自然协调发展,有效展现生态设计的理念。当然要想在室内创设生态景观,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改造自然,而不是模仿。一般情况下,生态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安全性和环保性原则。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繁多,因此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不能随意引入生态元素,如异味或带毒的花卉与植被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不够环保,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实现环保与健康共存,舒适与和谐同在的目的。
2)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要求结合人的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室内空间的景与物,该项原则对室内设计的成败具有直接影响[4]。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人的需求为依据,设计具有思想内涵与韵味的室内环境,不能只对自然光的使用加以考虑,而忽视眩光;也不能因追求室内的绿化而选用有毒植物。
3)自然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需要采用各种生态元素,如景、水、石、山等,因而在实际设计时应从色调、总体风格与室内空间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尽量选用天然材料,避免各元素之间的随意堆砌,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营造舒适和谐的室内环境。
三、结束语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存环境,认识到生态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将生态理念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时,可从城市景观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方面加以考虑,加强生态理念的指导,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求,优化整合资源,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效果,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13,04:119-120.
[2]钟雪.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5,18:296.
[3]朱治鹏.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9:344-345.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意义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借由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对室内空间进行的合理规划及理性设计。从其字面上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二字,本身就是以美作为骨架,综合考虑尺度、造型、比重、光色等形式美,同时结合空间、功能、光色、虚实等各项因素,将意境创造与所处环境统一地协调起来,综合把握,构建起统一的艺g体。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打造自然、舒适、愉悦的室内空间,室内环境的风格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当前物质形态极其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有了更多的需求。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这又进一步推进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论何种需求,均是将人的诉求贯彻于设计的始终。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物质层面需求,也要充分关注居住者的精神层面需求,遵循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结合客户个性喜好及诉求,勇于打破成规,不断创新发展,将室内空间与艺术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使室内环境不但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模式,而且凸显人文关怀的内涵,充满生命力,实现室内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完美统一,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及人文需要,也更易于被业主所接纳。在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能实现最佳的室内环境匹配效果,增强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质量。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路径
(一)提炼人文关怀的主题
人文关怀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使人的心态更加美好,生活更为幸福和谐。当前,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诉求,不仅要求室内环境有利于生活或工作,而且也追求环境的美观、舒适、个性。要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需要在保证室内空间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业主的特点及要求,提炼人文关怀的主题理念,以体现出室内环境的独特个性,使之更加符合业主生活习惯,让业主展示出自身特有的魅力,以此切合人文关怀的内涵。
每个设计师本身都有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及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基于自身的理解及体验,广泛收集各类形式的设计资料和元素,充分结合业主的诉求、文化教育背景、审美体验等个性化因素,从中挖掘并提炼人文关怀的主题,并不断推敲,有效整合,融入与主题相符的设计元素及风格,不断升华、创造,为业主打造别具匠心、富有内涵的室内空间,满足业主的个性需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
设计师还需在生活中充分解读人生的价值内涵,用多元化的思维去洞察社会,品味生活的细节,提高人文关怀的意识,挖掘业主的人文诉求,提炼人文关怀的主题。提炼人文关怀的主题,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关键步骤,这也是设计的精髓所在。主题的有效提炼,能促使设计各项内容均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表现,以此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内涵。
(二)打造人性化的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是由不同形态的界面围合而成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也是表现设计主题的重要载体。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进行动线设计,能让人从生理及心理上形成舒适之感。所以,要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可通过打造人性化的室内空间予以实现。
一是合理搭配空间色彩。色彩是室内空间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极其突出的部分,其运用有效地体现了业主自身的个性化与人性化。设计师应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原色间的协调,提升空间的亲和力,并合理搭配主色调与辅色调,处理好变化和统一的关系,并借由色彩体现厚重的韵律感及节奏感。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需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属性及其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借由色彩改善空间的视觉效果,打造合理的空间尺度及空间比例。例如,在较为狭窄的室内空间中,应用后退感的色彩,提升空间的开阔之感。
二是室内空间的结构组织应科学合理。装修装饰应保持风格的统一协调,实现与配套设施的和谐一致,合理陪衬并烘托了室内空间及家具,在充分满足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还需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
三是关注特定人群的需要。根据业主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合理安排室内空间。例如,家有老年人,应充分考虑到老人的生活习性,将针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运用到设计中,使其无时无刻体会到人文关怀的亲切感。
(三)在室内环境中注入人文关怀
设计师可通过科学管控室内的光环境、空气质量及热环境,在室内环境中注入人文关怀。室内光环境管控尽量体现自然采光,可在住宅内阳台之间分界位置装设玻璃材质推拉门,利于室内自然采光,家具的摆放也尽量避免遮挡光线。在难以采用自然采光的形式下,可采取人工采光,选用亚光材质,合理应用吊灯、筒灯、射灯等,平衡分配人工光与自然光的关系,营造令人舒适、愉悦的室内光环境。
一、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意象融入到环艺设计当中,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二是突破了现代城市建筑的缺陷,通过营造简约的艺术意境给人们更多惬意的感觉。三是传统艺术意象的运用更加强调情感诉求,且基于对人们内心的解放,满足人们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情绪释放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更多的是设计师的情感表白,而人们在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当中与其传统的意境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具体应用
艺术意象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个性化特点,如果单纯从直观角度审视,其能够借助一些媒介,将情感或者生活理念传达出来,形成良好的艺术意象效果。具体来说,对于艺术意象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元素
艺术意象的应用是建立在多个符号组合基础之上,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当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方法将“意”更加全面的诠释出来,如图案与材质的组合,最终在立体空间内体现出美好的意境等。而“象”主要是透过“意”而渗透出来,二者相结合才是艺术美感的传达形式。在追求设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手工等途径体现自然境界。如北京香山饭店,在具体设计中,引入我国园林概念,不仅能够提升饭店的趣味性,还能增添其民族特色。空间优化配置能够更具目的性的实现对环境的衬托,促使饭店在实现餐饮等功能的过程中,带给人们更多视觉、心灵上的体验,增强人们对该饭店的印象,最终将其打造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点,充分发挥其附加值。对于其他设计来说,可以将园林建筑与民居融合到一起,减少二者之间的过渡带,进而达成整体的艺术效应,产生良好的互相衬托的效果。
(二)寓意元素
就文学领域而言,作家在创作中,会通过各种描述手段给读者展现意象境界,而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学概念与建筑学领域整合到一起,那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于“意”与“象”的追求与实践将会更好地展现现代空间领域的中国化特色。具体来说,意是建筑中的艺术内涵,象是通过在前者的基础上体现其内涵,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苏州园林中的“个园”的设计,由于部分设计师喜欢竹子,大量使用竹子布置园林。竹子在我国古典文化当中始终是君子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因此通过竹子的使用能够呈现出最佳艺术效果。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整体一致性,所谓整体就是意与象二者不可分割,其不能够将世界再现,且难以简单地体现传统文化的基层。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意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形,将其中的意更好地传达出来,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神韵”。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单纯的模仿难以实现,更多的是需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整合,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到传统事物之上,赋予其更强的表现力,促使它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民族特色完全的展现出来。如湖北电视台的台标“火凤凰”,具有深远的寓意。古代湖北为楚地,在时间推移中积累了深厚的楚文化,同时火凤凰的形象能够展现湖北历史文化内涵。楚人崇火、拜日等,湖北电视台将凤凰为形、用烈火板的桔红色搭配,创造了台标。不仅应用了传统造型的表现形式,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将湖北的特色的展现的淋漓尽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环艺设计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味模仿和效仿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师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象,促使创造的环境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的体验,赋予环境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常说和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是为人类提供各种日常所需的主要手段和控制方法。在当前人们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条文中明确的将环境定位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更是对当前各个成分的总概括,其中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各种古代遗物和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城市乡村概念都输与环境体系中。在这些体系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当前城市体系和乡村体系,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因素和各种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总体。在环境概念中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个概念和物质需求认识的不断加深,环境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逐步成为人们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影响当前因素和自然保护的基础前提。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多次探究和研所,就当前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一项基本国策,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是将城市规划路线结合当前环境实际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郝 滨1 田 昕2
(1唐山时代园林有限公司 063000 2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063000)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与环境和谐艺术园林的需求也有所增长。下面本文就从人与环境和谐园林设计方案出发,对现代园林设计方案进
行探讨。
[关键词]人与环境 和谐艺术 园林设计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从中国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中得到启示,在现代运用
中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说到园林,中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
王国,虽以假山假水组合,表现出一个由花草、山水、建筑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
术品,却宛若天成,富有诗情画意。中国园林强调和谐,以“和谐自然”的设计风
格和“人天同源”的哲学态度为造园主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影
响。
一、人与环境和谐艺术园林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环境也跟着日益恶化,人们的环境保护
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担心居住环境的质量。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自己的聪
明才智,把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和人与环境和谐艺术园林发展道路。近年
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园
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 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
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逐
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
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其中一些城市十分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地布局园林景观,使城市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得到了均衡发展。一些城市在园林景观建设
中坚持创新发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依据本地区的发展现状、景观风貌、历史文
化等实际状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独特、切实可行性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还有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
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创造出了指标先
进、质量良好、 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
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
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 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达
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 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总而言之,人与环境
和谐艺术园林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正以不同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呈现。
二、人与环境和谐园林艺术设计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营造人与环境和谐的园林艺术设计,恰恰
满足了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其中在人与环境和谐园林艺术设计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善用自然美
善用自然美,一是利用自然本质之美;二是利用自然山水之美。人与自然是
息息相关的,自然是一切美的来源。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山
水有清晖,清晖能娱情。以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华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
整、开垦、修理,从而再现一个融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完美结合。自然之美的运
用,不仅发掘了资源,也使设计者运用科技手段去概括和突出自然景观,更能赋
予和谐自然的情趣,使人们更好的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巧用空间之美
园林环境空间又概括为序列空间、层次空间、边界空间、内外空间,各个空
间之间巧妙的联系,使人们在无法察觉的状态下被引导,从而完成空间的转换,
获得完美的空间体验和心理体验。园林空间之美,使人深陷其中,从而唤醒人们
内心深处的情感意识,使观众在轻松、顺畅的方式下享受景观中的乐趣。增强人
在环境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更富有活力的景观空间。
(三)善造界面之美
界面在表现形式上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界面是界定空间的要素。景观中
界面的竖向设计与整体的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密不可分。顶界面相对开放,底界
面的形式关乎园林空间的美感。竖界面提高空间的艺术质量,使园林设计更融
入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之中。相对于顶界面的开放和地界面的单一,侧界面
更诠释着无限的变化和多样的表达。
三、现代和谐艺术园林的设计方案
(一)从人文角度分析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自然、建
筑看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观念对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
实际意义。使园林艺术设计和设计师们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社会中获
取素材,使我们的园林景观更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贴近于日常生活,充实着设计
中的人文内涵。在设计中应注意人文景观的有效借鉴,接受历史的熏陶,从中捕
捉传统的精髓,将其运用到新的设计理念中来。
(二)从生态角度分析
景观是人类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应,而生态价值观则反映了人
类的新梦想,新追求。改善周围环境成为园林景观建设的先决条件,大气、风沙、
噪音等都成为园林景观的一大杀手。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意落叶树
木的种植,水池、湖塘耐湿乔木的配置,根据不同的周边环境,选择适宜的水生
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噪音、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的现象。
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布局,绿地不仅绕在城市周
边,且把绿地引入城市之中,将各个方面划入理想的生态园林中。
(三)从景观角度分析
文化是引领景观的第一要素,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依据源于地域、历史、民
族及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积累与沉淀。景观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将建筑、城市、
人的一切活动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园林景观是以植物为主体,结合建筑、水
体、地形等要素营造出空气清新、安祥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园林景观使人们释放心灵,是
身心享受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完美的艺术设计需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为
主旨,再保护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设计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
保护原有景观不仅保护了它本身的美感,也减少了园林景观养护的成本。追求
生态、文化、景观、经济、等多种价值、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达最佳状
态的设计还需要不断地发展进步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努力,才可推陈出新,使
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 (2):
78-82.
[2] 梁国智.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J].中华民居,
2013(12):33-34.
[3] 黎英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生态双理念的建构[J].城
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25):154-155.
作者简介
郝滨,男1984.3唐山时代园林有限公司文学学士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063000.
【关键词】艺术设计竞赛 创新能力
今天,设计已经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认识与追求。伴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设计比赛也相继涌现,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设计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构建起信息交流、切磋相长、推陈出新的平台;对于设计行业而言,设计竞赛可以不断修正与指引现代设计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仅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笔者通过对大量与其相关的竞赛对比、研究,将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主要分为如下两种类别。
一、按竞赛内容分类,环境艺术设计竞赛可分为主题设计竞赛与无主题设计竞赛
主题设计竞赛即竞赛主办方向参赛选手规定设计命题或方向。主题设计竞赛最大的特点是为参赛者提供了统一的条件,举办方能够直观地判断参赛作品的差异与优劣,竞赛的公平度相对较高。如“2012年‘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的命题为“品牌服饰店的商业空间及展示设计”,通过统一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平面,参赛者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主办方可以直接达到竞赛评判或商业目的。
相反,无主题设计竞赛就是不规定具体的设计方向,设计内容均由参赛者自行定夺,为参赛者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设计范围。参赛选手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在竞赛过程中有利于新观念的产生,从而推动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每年主要面向中国各类开设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征集作品,没有主题性质的约束使得参赛范围扩大,有利于催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按竞赛目的分类,环境艺术设计竞赛可分为商业投资型竞赛与学术研究型竞赛
商业投资型竞赛就是公司、企业或其他设计需求方为征集优秀的设计人才或设计作品,通过投资竞赛的方式来达到其商业目的的竞赛。在商业投资型竞赛中企业通过竞赛手段,不但能够以不多的报酬获得很多优秀的产品方案专利权,也能够通过竞赛挖掘新的人才,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做一次最有效、最低廉的招募。①对于参赛者来说,参加这类比赛有利于体现自身设计价值、提升就业率。此类型的竞赛如“2011年度IDA国际家居设计大赛”,主办方为德国海蒂诗五金配件和瑞好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大赛通过规定参赛选手对家庭起居室、厨房以及食品准备区及办公空间三个方面的设计,为公司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及设计思维,有利于公司产品的推陈出新。
学术研究型竞赛是指以学术交流为主体,设计作品用于商业用途比例较小,旨在为设计行业发展做出概念设想。如上文提到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无主题的竞赛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有的设计方案虽然现阶段无法付诸实施,但其概念设计为以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从商业投资型竞赛与学术研究型竞赛两种竞赛类型来看,目前国内与环境艺术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与国际接轨较少。从商业投资型竞赛来讲,以在中国家具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金斧奖家具设计大赛”为例,其主要的参赛对象为国内学生及设计师。大赛设置了初审与复审两个阶段,通过初审的参赛者需将参赛作品做成实物邮寄到指定地点进行展览评审,而制作实物就必须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家具材料、结构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商业气氛过浓。从学术研究型竞赛来讲,虽然“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参赛的对象依然是国内的高校,交流平台的局限性也导致了设计思想很难与国际接轨。
二是目前的竞赛中,多以实际项目作为设计基础,而以学术研究作为主体的设计竞赛仍是少数。我国的环境艺术仍处于“有行无思”“有行无业”的尚未成熟状态,因此理论研究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设计竞赛中多以商业投资型竞赛为主,这种方式虽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程设计方面的应对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轻视短期内难见成效的设计理论、概念创意,这种方向上的错误引导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使大多数学生失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艺术设计创作热情,这种现象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设计竞赛的分类,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竞赛的特点,学校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与适合自己的设计竞赛。各级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设计院系,单位数量和招生规模方面最为庞大,并且由于学科背景、师资队伍、办学理念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特点鲜明且差异巨大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向。②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系与专业美术院校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缺乏深厚的艺术底蕴以及美术学科体系相对单一等问题。
将参与设计竞赛纳入教学环节就是一种增强艺术底蕴的方法。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将不再局限在课堂上的时间,通过参加设计竞赛,学生会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学习。但参与竞赛并非只是为了追求奖项和成绩,其核心在于通过竞赛训练自身艺术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并且以这种实践性锻炼为手段培养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把竞赛引入教学的同时,可以号召教师与学生将优秀的书目与设计师作品等专业资料汇集起来,共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与资料,在增强专业自信心的同时,能够客观看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自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其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有效地弥补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氛围不够浓的弱点。
(注:本文受《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资助)
注释:
①曾吉萍.国内设计竞赛探究——竞赛组织者论析[J].美与时代(上),2011(9).
②刘冠.艺术设计教学中优化竞赛训练的改革与实践[A].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汇编: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卷[C].2010.
作者冯天成系北京林业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峻.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况进行剖析,分析了该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现象产生的原因,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于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04-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刚起步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教育模式之间都在相互的渗透和交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必然需要走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就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段、工艺技术和施工材料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对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实战应用能力,须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与改革.
1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指高等设计艺术学校主体有计划发觉、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则是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一种文化生态.
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扩招生源.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读该专业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面无法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及完善,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打折扣的现象出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一直到今天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高校所提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用性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凸显.造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较弱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1 在专业定位方面过于单一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个学科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求多求全、专业过窄、缺乏综合性的通病,一般都把该专业要么定位在“室内设计”,要么就定位在“园林设计”这样一种学科比较单一的方向上,虽然专业的名字是“环境艺术设计”,但配备的老师和授课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某一方向,如就室内装修、装饰等环境美化方面,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单一方向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设计本身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这种局限性的定位大大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领域及发展的长久性.
1.2 在行业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环境艺术这样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没对应的系统的理论学科建设.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艺术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也没有环境艺术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所以,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状态.这种未成熟的状态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对规划师、建筑师所起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综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十分缺乏.该领域人才的匮乏又促使高校高质量教师的缺口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充,继而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1.3 在教学方式方面不适应社会需求
环境艺术专业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由和开放的专业,它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去亲身体验.但与之相反,我国目前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设置了该专业,但在教学模式上非常的死板,教材的设计没有新意,教学工具老套化,教学空间局限化,专业的交流、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度都不够.高校注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使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种教育结构使得该学科的理论性多于实用性,学术性多于技能性,造成了学生们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脱离的局面.另外,就教育手段而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这也带来了高校通过这种旧式的教育手段教导出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力、独创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这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面的社会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提升.
1.4 在教学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现各高校主要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教学评价取向偏差等现象.从生源角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中弥漫着过于看重结果、想走捷径的思想,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稿酬的电脑操作技能,就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生源的自身素质而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知识欠缺、知识面较窄、应用能力较弱.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2 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的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高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纷纷成立.这种快速地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了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说明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广泛性和应用性,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不同的办学方向.当然,过快的发展也为这门学科带来了很多隐患,最主要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相脱离.针对该专业存在的应用能力弱的问题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克服、解决.
2.1 明确专业定位,矫正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实用性专业,明确的专业方定位将决定着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为综合性专业,踏出“室内设计”的局限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迫切需要做到的.只有打破这个局限性,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充分拓展到建筑学、艺术学、园林学等领域,该专业才能得到更宽广的发展,挖掘出更大的应用性.当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强调课程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综合性的同时,还要求在某一点上有一定的专精深度.结合各行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深化其专业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性的显现将会改变该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的更加长久.
2.2 制定统一、系统的行业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应用性,制定出系统、统一的行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专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实际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系统的、科学的行业标准对于该专业来说,如同灯塔一般,完善的行业标准的建立会使得高校在教学方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得到更加明确地指引,更加适应社会的潮流,增强该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
2.3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必然要求高校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刻板,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背道而驰.高校应将教学重心由设计结果向设计过程倾斜.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对设计过程投入更多的关注,更有利于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将教学重心侧重于设计过程强调的是高校对学生设计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引导学生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各项准备,如背景认知、社会调查、数据收集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理念并完成应用性与设计性相结合的设计作品.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得到培养,创造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环境艺术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它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一些特质.环境艺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慢慢的演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每一个学习环境艺术的人感觉未来的职业前途光明.现在环境艺术的职业者慢慢的从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造福社会,使自己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太注重人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恰恰是环境艺术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更能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
2.4 结合社会需求改变教学内容,增强该专业的应用能力
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是造成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普遍需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决定于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学成果是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促使高校必须要结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先要做到课程内容实用化,传统教学把学术理论作为教学重心,而高校现在需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点.所谓的课程内容实用化就是将教学重心由学术理论替换为学术理论与社会应用相结合.改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正日益星升起来,其中以校本文化课程设置最为突出.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学结构科学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而合理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使得学生们在知识掌握上,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掌握技能性知识,使学生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其次,高校教学内容的改变要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从理论走到实践.在教学安排方面,高校必须要面对应用性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采取设立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让学生大量的接触到实际设计、参加到实际设计中.这不但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
2.5 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希望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提高,学校不仅仅让学生提高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足够的实践积累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门学科都不能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想要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必然需要从其他领域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需要学生有自己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3 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只要高校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指向标,不断调整教育方向,必然会开拓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方法.所以,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改变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必然会改变应用性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现状,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王大凯.对高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论坛,2006(3):36-37.
关键词:环境风险;风险分级;个人可接受风险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自2004年后,环保部在2009年进行了“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的公示,提出对环境风险导则进行修订,但至今未最后定稿。随着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风险意识的提高,2004年版导则在十多年的运用过程中,陆续显现出了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 关于环境风险导则修编的几点建议
1.1 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源进行分类
环境事故发生后,风险源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事故风险的传播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1)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扩散;(2)在非大气环境中进行迁移(水、土壤)[1]。
该分类方法对环境风险源的传播方式、特点、环境危害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类事故特点及其传播方式建立环境风险源的识别方法。将该识别过程加入到环境风险识别的源项分析中,将会进一步提高源项分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2 完善环境风险源分级,提出风险源分级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1993-2012年间,我国累计报告各类突发环境事件28000余例[2]。相对于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我国目前存在着环境风险源种类、数量、规模和分布不清,以及对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敏感受体的分布不清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风险源的风险防控意识、水平、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3]。现行导则的环境风险分级仅是基于物质性和环境敏感性的简单分析。随着环境风险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利用现有评价方法体系,加入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作为风险分级的依据。企业风险分级在国外已经早有运用。1990年,美国《空气清洁法修正案(CAAA)》实施,将企业风险划分为3个等级,从一级到三级风险水平依次增高[4]。2012年欧盟的《塞维索指令Ⅲ》(2012/18/EU)[5],对企业实行3个级别的控制。德国联邦环境局采用清单法对工业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级。在我国如何确定企业的风险等级?2014年环保部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中附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综合考虑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及其数量(Q)、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M)、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E),通过风险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该分级方法的确定主要是参考了:美国《空气清洁法修正案(CAAA)》、《塞维索指令Ⅲ》(2012/18/EU)以及我国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另外,在环评阶段进行环境风险分级,不应仅仅只是环评内容的深度分级,还应与后期环境监管进行联系,通过定量化的风险分级,可以明确管理对象和管理的优先顺序,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项目进行实时的环境风险源监测和管理的要求。目前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进行了环境风险源监控网络传输系统的研究,正在开发环境风险源监控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的接收和处理、监控数据管理、风险源数据展示等内容。软件管理系统是为环保监管部门提供服务的具体应用,包括日常管理、监控预警、决策支持等模块。通过监控软件管理系统提供风险源监控管理能力的服务,实现基于Web-GIS的环境风险源监控点及监控信息动态加工、处理(空间与专题分析等)与可视化,以及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模糊交互式查询等功能[6]。
1.3 在风险评价阶段引入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概念
当前环境风险导则及修订导则的征求意见版中,环境风险值的计算结果是基于人员吸入毒性物质而导致急性死亡的概率。然后用计算得出的项目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比较,从而得到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这个同行业可接受风险值没有给出获取途径,也较难进行判断。
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了《危险化W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提出了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7],这个标准同样可以在环境风险评价阶段运用于可引起人员死亡的环境风险可接受性判定。
1.4 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增加施工期环境风险辨识
建设项目施工期具有人力及物力使用量大、各个类型的材料使用量多、废弃物品多的特征,在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的同时也存在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环评阶段进行施工期的环境风险源辨识,有利于建设单位提高环境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2 结束语
针对2014年版环境风险导则及2009年征求意见版提出了如下建议:(1)在源项辨识过程中,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源进行分类,重视环境风险源的动态传播过程。(2)借鉴国内外经验,完善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分级,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可能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项目提出进行重点监管,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测。(3)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引入环境风险值的计算结果的判定中,增加风险值的判定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4)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应提出施工期的环境风险辨识,提高建设期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由于国内环境风险监测和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标准、数据不完善,系统的环境风险监察体制尚未建立,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风险部分作为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的初始,也应积极的跟随当前风险管理的发展步伐,并成为后期环境监管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魏科技,彭剑峰,等.环境风险源及其分类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10(1):85-89.
[2]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21.
[3]宋永会,袁鹏,彭剑峰,等.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创新进展――(Ⅰ)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与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5,5(5):347-351.
[4]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guidance for warehouses[R].Washington DC: Office of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2009.
[5]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Directive 2012/18/EC of amending and subsequently repealing Council Directive 96/82/EC, on the control of major-accident hazards involving dangerous substances (Seveso Ⅲ)[S].Aberdee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2.
[6]宋永,韩璐,温丽丽,等.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创新进展――(Ⅱ)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与案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安徽:产品设计162,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2,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3,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5。
北京:产品设计162,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58,服装与服饰设计154,动画159,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0,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5。
福建:产品设计165,环境设计167,视觉传达设计165,服装与服饰设计159,动画159,数字媒体艺术154,艺术设计学157,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9。
甘肃: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62,服装与服饰设计157,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4,艺术设计学150,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5。
广东: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4,服装与服饰设计157,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4,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广西:产品设计165,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5,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9,数字媒体艺术159,艺术设计学157,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9。
贵州:产品设计165,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4,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9,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7,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河北: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62,服装与服饰设计157,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4,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5。
河南:产品设计157,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58,服装与服饰设计157,动画152,数字媒体艺术154,艺术设计学157,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
黑龙江:产品设计162,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2,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9,艺术设计学153,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江苏: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57,视觉传达设计158,服装与服饰设计154,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3,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
江西:产品设计162,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2,服装与服饰设计159,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辽宁:产品设计165,环境设计167,视觉传达设计164,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9,艺术设计学153,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9。
内蒙古: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5,视觉传达设计164,服装与服饰设计159,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宁夏:产品设计157,环境设计157,视觉传达设计158,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2,数字媒体艺术151,艺术设计学150,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
山西: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65,服装与服饰设计159,动画157,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陕西: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64,服装与服饰设计157,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6,艺术设计学15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7。
云南:产品设计165,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58,服装与服饰设计154,动画155,数字媒体艺术151,艺术设计学150,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
浙江:产品设计160,环境设计161,视觉传达设计165,服装与服饰设计162,动画159,数字媒体艺术159,艺术设计学157,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9。
二、音乐类专业
广西:音乐学(声乐方向)82,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9,舞蹈表演85。
甘肃:音乐学(声乐方向)86,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6,舞蹈表演83。
河北:音乐学(声乐方向)80,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5,舞蹈表演85。
贵州:音乐学(声乐方向)86,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5,舞蹈表演76。
江苏:音乐学(声乐方向)84,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7,舞蹈表演83。
江西:音乐学(声乐方向)84,音乐学(键盘和器乐方向)86,舞蹈表演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