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言语理解的方法

时间:2023-12-28 16:20:40

导语:在言语理解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言语理解的方法

第1篇

1传统物理极值题解题弊端

在中学物理教学之中,若是熟悉中学物理的极值问题,并且掌握其各种类型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极值问题并快捷求解.但是在传统极值问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物理极值问题种类较多,导致学生要掌握各类极值问题求解技巧,比较困难;再有,就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极值问题,就要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这样就难以保证物理课时,故此在实践中执行力较低.最后,就是在中学物理极值题解题中,学生解物理极值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为什么想不到这种方法”,以及应该“怎样才能使我想到这种解法”,而并非是传统的极值问题研究中的先理解后归纳,忽视了解题前学生的思维引导;因此,不但物理极值题的解题类型多,而且,许多极值题的类型也无助于学生分析求解极值题的.因此,对今后物理教学中,在极值题求解研究中,应该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题前和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引导,为学生建立科学的极值问题求解思维,以提高学生物理极值题解题水平.

2优化物理极值题解题思维的意义

中学物理极值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中,在中学物理中,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两种,其中的物理方法包括: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利用矢量图求极值、利用问题的边界条件求极值、用图象法求极值;数学方法为:利用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求极值、用三角函数求极值、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教师应该在极值问题教学中,以物理思维、方法指导为主,并且能够将具体的解法分类与数学工具为辅,用数学知识求极值,在基于物理规律的同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便于教师的教学应用.在求解物理题中,加强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拓展学生解决物理极值题的思路.故此,在教学中,应该将物理极值题的教学重点放在过程分析与建立正确求解思维上,确保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正确掌握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避免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阻塞,提高解题的成功率.在中学物理极值题教学中,应用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正确解题思维过程,并适当点拨学生明白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逐步将数学思维过渡到物理方法求解上,使学生确实领会解题内涵,提高物理极值题解题成功率.

3物理极值题解题方法实例

针对中学物理极限值题解题中,应该多数极值问题,并不直接了当地把极值或临界值作为题设条件给出,而是将隐含在题目中,要求学生在对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有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仔细审题,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将隐含的极值挖掘出来,然后再将极值问题变成解题的中间环节,进行解题.

例1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牵引力F的最小值和方向角θ.

解法一物体的受力图如图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有着较强复杂性,因此,需要全面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保证每个施工环节有序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执行,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得施工人员也无法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经济利益比较看重,要求施工人员尽可能快的完成施工,从而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可靠保障。同时,施工各环节的对接工作存在不协调问题,根本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出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给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阻碍。

(二)管理体制方面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是很多建筑单位都知道的,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管理部门也不严格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从而无法保证施工工序的规范性。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机制也不完善,施工设计、施工要求等得不到有效实施,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实效性。

(三)材料设备方面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采购、使用、存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大大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质量。例如:施工材料的采购,没有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施工设备的存放没有注重雨水防范,以及维修和保养等,从而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以后的使用寿命、安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巨大安全事故,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施工人员方面

虽然很多建筑单位已经认识到施工技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但施工人员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安全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等,都会影响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同时,先进施工方法、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没有得到重视,从而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甚至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

二、解决方法

(一)加强施工管理重视程度

首先,全体施工人员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等。其次,加大施工管理投入力度,才能真正增强其重视程度,从而保证各项施工管理制度有效实施。最后,合理设计施工图纸、安排施工环节、配备施工人员,并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施工管理实效性。

(二)完善管理机制与法律体系

在信息技术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管理机制完善,以及法律体系的健全,才能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现代管理方法等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例如:利用“CMIS”的合理运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各种施工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预算等,是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有效完善、优化的重要体现。

(三)提高材料设备的管理质量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应有效提高材料设备的管理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分配合理的资金购买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严格检查尺寸、规格、型号等,并对它们的采购流程、运输流程、存放要求、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管,才能提高建筑工程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着极大作用。

(四)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定期_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等进行审核,严禁施工人员出现随意更改施工工序的情况;最后,注重施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不但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规定标准等执行,才能避免施工过程出现各种问题。同时,注重管理体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增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促进建筑工程顺利完工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晨光,周成君.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1443-1443.

第3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data i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ode and general definition and inference of software quality,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a kind of software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tracking method, agile software quality metric method, which bases on team attributes value and the defects value per unit product size.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agile software quality measurement model, measures and tracks the software product quality under the actu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of the data results, and summaries the general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product.

关键词:敏捷管理;软件质量度量;质量管理

Key words: agile management;software quality metrics;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95-05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的软件危机以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为背景,软件失败的经验促使软件过程不断增加约束和限制,开发过程越来越“重型化”,开发效率降低、响应速度变慢。这时,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开始出现,如极限编程、自适应软件开发、水晶方法、特性驱动开发等,这些方法和要求便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敏捷管理模式。相对于“非敏捷”,敏捷模式更强调不同角色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团队,注重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作为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敏捷开发管理提倡“拥抱变化”。敏捷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迭代:每次都要与用户积极的交互,做那些用户最想要的那一小部分,开发完后让用户验收,避免引起工程后期的极大危害。

现今社会已经完全步入互联网时代,衣食住行、金融、商务、高科技等各行各业,互联网无所不在。互联网的爆炸式普及,离不开软件产品开发的巨大生产力,互联网时代的软件产品开发遵循新的七字诀要求--专注、极致、口碑、快,强调快速反应的同时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于是适应该要求的敏捷管理模式越来越流行,并已成为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主流开发模式,但目前仍然缺少对敏捷管理模式的质量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来提高技术的有效性和可竞争性[1],即管理有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有效发挥。

本文主要针对敏捷模式的质量管理,结合敏捷开发管理模式的数据特点和软件质量一般定义推论,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团队属性因子和单位产品规模的缺陷值的软件质量度量与跟踪方法,以便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度量和跟踪,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产品最终的质量。

1 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法

1.1 质量与软件质量

质量是现代质量管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专业的角度讲,对质量的理解应该尽量消除“模糊性”。Crosby把质量描述成“符合规格”,Juran将质量定义为“适用性”,戴明将质量描述为“可预测的一致性程度”,田口玄一认为质量“社会的损失”,国际质量标准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为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六西格玛(6Sigma)管理将质量定义为“顾客和供应商从商业关系各个角度共同认知的价值理念”。理解质量的这些含义后,从使用过程与商业功能的角度出发,质量应该理解为“稳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水平”[2]。

对于软件质量,Kitchenham和Pfleeger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提出了关于软件质量抽象、基于用户、制造、产品、基于价值等5个观点[3]。关于软件质量的概念及依据可测数量去理解,可以追溯20世纪70年代中期。McCall、 Richards和Walters是最早依据质量因素和质量标准来研究软件质量的专家,他们认为:一种质量因素代表了系统的一个行为特征,一种质量标准是一种质量因素的属性[4]。典型的质量因素包括正确性、可靠性、有效性、完整性、易用性、可维护性、易测性、适应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互操作性等。

各种各样的软件质量模型被用来定义软件的质量和相关属性,其中最有影响的包括ISO9126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5]。ISO9126质量模型是一个专家小组在国际化组织(ISO)的支持下开发的。ISO9126定义了质量的6个类型: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CMM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MM框架将一个开发过程评估为5个成熟度级别,即完成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

软件研发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围绕着质量保证(SQA)和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的,而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关键手段,也是软件质量控制的关键活动[6]。软件测试在达到软件产品质量和评估软件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

1.2 质量度量定义与推论

定义1:软件产品质量分为开发过程质量、时质量和使用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代表产品最终的真实质量。

软件测试主要目的是验证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发现开发过程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并跟进修复,即通过不断地“测试-发现问题-修复”过程[8],来提高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产品交付或上线之前必须解决所有重大问题缺陷,甚至测试的“零bug”状态,近似认为产品交付或上线时质量最优,此时的质量评估一定是最好的结果,甚至满分状态。即产品交付或上线时,不同团队不同项目的产品质量评估都基本一致地保持最优结果,否则不会交付或上线。也即是说,产品交付或上线时的研发内部质量评估和度量在实际生产环境意义并不大,因为基本都是一样的最优结果。但是,就软件测试而言,一方面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另一方面即使穷举测试也不一定能发现所有的问题,所以产品的开发过程质量和时质量均不代表产品最终质量,产品交付或上线之后的使用质量才代表产品最终的真实质量(定义1所述)。

定义2:软件产品最终质量的评估可通过开发过程质量评估和度量来间接反映。

根据定义1论述,时研发内部的质量评估和度量几无意义,而软件测试过程的数据是可以直观评估和度量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即开发过程质量是可直接进行度量的。使用过程的质量由于对用户的行为和过程、测试的数据和范围均难以掌控,显然不可能直接进行评估和度量。于是,开发过程质量和使用过程质量存在的关系,成为间接度量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于是有定义2。

那么使用过程的质量和开发过程的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方面,不同的项目团队能力成熟度等级(技能水平、管理水平等)不一样,软件测试工作的程度和能力成熟度亦不一样,即开发过程质量即使一样,不同项目团队的产品最终使用质量也会不一样,所以产品最终质量和项目团队能力成熟度因子有关,一般而言能力成熟度等级越高,产品最终质量和开发过程质量差异越小。另一方面,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的比例系数也有关系,例如两个团队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比值分别为1:1和1:9,如果某个Sprint同样都是100人时的总资源,结果前一个团队均用50人时进行测试和开发,而另一个团队却用10人时的资源进行测试、90人时的资源进行开发,一般而言后者产品单位规模所开展的测试类型、覆盖度等均远小于前者,风险更高,所以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的比例越大,产品最终质量和开发过程质量差异越小。

综上所述,不同团队不同时间不同项目的产品最终使用质量均有差异。简言之,开发过程质量越优,组织团队能力成熟度等级越高,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越大,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越优,于是得到推论1。

推论1: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与开发过程质量、组织团队能力成熟度等级、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正相关。

那么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质量如何度量?不同场景不同情况下的度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其中文献综述也有论述学者前辈们提出的不同度量方法。一般而言,软件产品规模越大,相应缺陷量也就越大,如果单纯的使用缺陷量绝对值来衡量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质量,并不准确。比如使用产品一过程中总共10个单位规模复杂度就发现了10个bug,平均每个单位规模复杂度都有一个bug,而产品二总共100个单位规模复杂度发现了20个bug,平均每5个单位规模复杂度有一个bug,或仅20%的功能规模复杂度点有bug另外80%的规模复杂度都没有bug,显然后者的质量更高。所以,单位产品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更能反映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质量,本文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法即基于这一关键推论。

推论2: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质量可用单位产品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来衡量。

通常,一个项目团队的能力成熟度等级较为稳定,如果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越多,那么这个产品的规模复杂度越高,即软件产品的规模复杂度与项目总体资源消耗量正相关。所以,产品规模复杂度的衡量基于如下推论3。

推论3:产品的规模复杂度与产品开发过程的资源消耗量正相关。

1.3 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

敏捷项目团队一般包含多类角色,宏观上可主要分为3类,业务系统分析BA(Business Analyst)、开发人员DEV(Developer)和质量保证QA(Quality Assurance)。BA代表用户和需求分析师,主要职责是业务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DEV主要包括程序员、UI等,职责是完成系统功能开发;QA包括专职测试员、质量保证等,职责是测试系统功能,确保功能正确和符合需求,保证产品质量。每类角色都有对应的Leader或经理,然后每个项目都有总的项目经理PM。良好的敏捷管理实践应该涵盖软件产品开发管理全过程,以上各类角色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数据均保持高效和完备记录,有效应用过程管理工具、持续集成工具、自动化工具等,保持过程质量和软件质量可以随时跟踪和度量,风险及时可控。

综合敏捷管理实践的过程特征和前面软件质量度量的定义和推论,本节提出一种基于敏捷管理模式的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如下:

设Q(t)为某考查时间t内的产品最终质量,q(t)为该段时间产品开发过程质量,L(t)为项目团队能力成熟度等级因子,s(t)为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比例系数。当一个组织团队确定,该团队的能力成熟度等级基本确定,即固定项目团队a的能力成熟度等级因子L(t)视为常量因子La。那么,

Q(t)=q(t)×[s(t)]N×La(1)

其中La和N为常量,La>0,N∈Z且N?叟0。时间t内产品开发过程质量q(t)可用产品单位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来衡量,单位产品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越低,产品开发过程质量越优,于是:

■=■

=■(2)

该公式中,通过Bug-Task的数量与权值因子乘积的总和来度量缺陷值,通过QA-Task、DEV-Task、BA-Task的资源消耗量与权值因子乘积的总和再乘以常量系数Ca来度量产品规模复杂度。其中,bij(t)为时间t内i类测试j类优先级的bug数量,Hij为i类测试j类优先级的bug权值因子;rqa(t)、rdev(t)、rba(t)分别为时间t内某优先级QA-Task、DEV-Task、BA-Task的资源消耗量,单位为人・时;Pqa、Pdev、Pba分别为对应优先级QA-Task、DEV-Task、BA-Task的权值因子。时间t内测试分类和优先级的I×J缺陷数量矩阵B(t)可直接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对应测试分类和优先级的I×J缺陷权值因子矩阵H视为常量,可由组织内专家或技术权威评估确定;同样的,rqa(t)、rdev(t)、rba(t)可直接通过数据统计得到,Pqa、Pdev、Pba视为常量由组织内专家评估确定。

通常,DEV-Task的资源消耗量与权值因子乘积的总和视为开发资源,QA-Task的资源消耗量与权值因子乘积的总和视为测试资源。那么,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比例系数s(t)为:

s(t)=■(3)

综合(1)(2)(3)式,可得项目团队a考查时间t内的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为:

Q(t)=■

×■■

该度量模型符合前面小节的论断,即:

①其他因子基本恒定,团队组织能力成熟度等级系数La越高,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Q(t)越优;

②其他因子基本恒定,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s(t)越大,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Q(t)越优;

③其他因子基本恒定,单位产品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越低,产品开发过程质量越优;产品开发过程质量越优,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Q(t)越优。

所以,要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可以从提高团队组织的能力成熟度等级、提高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降低单位产品规模复杂度的缺陷值等方面入手。

2 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法的应用

2.1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的数据

以某互联网软件企业AN公司的敏捷实践作为研究实例,本文研究过程中采集了该公司一个敏捷模式项目COMM共12个月(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约17个Sprint (该公司每3周一个冲刺)的项目过程管理数据(来源于项目管理工具Jira),截取项目COMM其中一个Sprint112的过程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其他项目的各个Sprint周期和数据结构均与之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参照表1“AN公司敏捷项目过程管理数据举例”可知,AN公司的敏捷实践过程,所有的项目工作均以Task(任务)为单位,所有成员均在对应的Task下记录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每个Task记录包含Task Type、Key、Summary、Priority、Time Spent、Sprint、Status等属性。其中,Task Type大致可以分为五类――BA-Task、DEV-Task、QA-Task、Bug-Task、Support-Task。其中BA-Task主要包括Requirement/User Story等用户故事转化为需求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任务,对应团队角色为BA;DEV-Task主要任务是完成需求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拆分和逐一开发实现,对应团队角色为DEV;QA-Task主要任务是测试开发完成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故事和需求,对应团队角色为QA Tester等;Bug-Task则是测试发现的缺陷报告、开发修复、测试再验证整个流程任务的跟踪管理,涉及团队各个角色BA、DEV、QA的交互;Support-Task主要包括其他支持类任务,如开发测试环境维护,版本维护,测试自动化等。Key和Summary主要是标记该任务编号和描述任务摘要,Priority描述任务的关键性程度和等级,Time Spent为该任务所花时间总和(单位秒),Sprint描述该任务属于哪个Sprint,而Status显示任务当前状态(Open、In Progress、Test、Closed等)。

通过每条Task数据记录及其属性,我们可以了解每个Sprint的敏捷实践过程、统计团队绩效、度量软件产品实现的功能规模和度量产品质量等。

2.2 模型和数据处理

敏捷软件测试是基于迭代功能模块的测试,迭代过程一般只开展功能测试,当系统基本完成和功能稳定才会开展其他测试类型,如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等,所以本章把测试分类简单分为功能测试和其他测试。参照表2“AN公司COMM项目Sprint112(3周)的完整过程管理数据”可知,AN公司Bug-Task的Priority有4级(P1>P2>P3>P4),不同优先级的缺陷bug度量缺陷值的权值因子不一样,而不同测试类型的缺陷bug度量缺陷值的权值因子也不一样,AN公司专家评估确定的bug分类和优先级的2×4缺陷权值因子矩阵H转化为表2所示。

同样的,参照表2的数据,BA-Task、DEV-Task、QA-Task的Priority也有4级(P1>P2>P3>P4),不同种类不同优先级的Task度量资源消耗量的权值因子也不一样,AN公司专家评估确定的Task分类和优先级的3×4任务权值因子矩阵P转化为表3所示。

AN公司专家评估确定的属性因子为别为:能力成熟度等级系数L=4(L∈[1,5])、产品规模与资源正比例系数C=1(C∈[1,5])、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比例修正指数N=2(N∈{1,2,3,4,5})。代入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结果为:

Q(t)=■

×■■(4)

根据Bug权值因子表H、Bug类的Priority 和数量可以简单计算得到Sprint112总的缺陷值为:

■b■(t)×H■=26

根据Task权值因子表P、Task类的Priority 和TimeSpent可分别计算得到,

测试资源消耗量:∑(r■(t)×Pqa)=369

开发资源消耗量:∑(r■(t)×Pdev)=511

BA资源消耗量:∑(rba(t)×Pba)=117

总的规模复杂度:

C∑(r■(t)×Pqa+r■(t)×Pdev+rba(t)×Pba)=997

代入(4)式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即可得到Sprint112的质量度量结果为:

Q(112)=■

×■■=79.98

其中,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为:

■=0.72

同理,把所采集AN公司COMM项目的近一年的数据代入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每个Sprint的质量度量结果。根据本文描述的数据结构和模型算法,实现几十行电脑程序代码,对所有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最终得到每个Sprint的质量度量结果。

2.3 结果分析和结论

应用模型数据处理得到AN公司COMM项目近一年的产品质量度量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 “AN公司COMM项目一年的产品质量度量结果”可以看出,在Sprint95、Sprint96、Sprint99测试资源、开发资源、BA资源的投入均趋向0,产品规模复杂度极小并且没有产生缺陷值,说明当时项目几乎处于暂停状态,没有新的功能上线,故产品质量与之前保持一致,质量度量无意义(结果为0不代表质量最差,仅表示该Sprint质量度量无意义状态)。Sprint113、Sprint115由于超出设定的数据采集终点(2015-11-30),数据并不完整,所以质量度量结果比较异常的高,这主要跟测试过程和开发过程的数据不完整(介入程度低)、缺陷值趋向0所导致的结果,尚在开发进行之中的产品质量度量一样没有意义。综上,去掉无效的质量度量结果,为了直观的比较质量与各个因子相互之间的关系,将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乘以100,产品规模复杂度除以10,可以得到COMM项目Sprint100~Sprint112共12个Sprint的有效质量结果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从质量结果变化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

①Comm项目Sprint109的产品质量最高,Sprint104的产品质量最低。

②产品质量最低的Sprint104的缺陷值最高,而产品质量最高的Sprint109的缺陷值相对较低;但并非缺陷值最低产品质量就高,缺陷值最低的是Sprint110,由于产品规模复杂度、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都较低,产品质量并不高。

③产品质量最高的Sprint109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最大,产品规模复杂度与缺陷值的绝对差较大,但是产品规模复杂度与缺陷值的绝对差最大的Sprint107,却因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最小促使产品质量反而较低。

综上所述,团队组织属性因子确定,即能力成熟度等级L、产品规模与资源正比例系数C、测试资源和开发资源比例修正指数N基本恒定的条件下,产品最终质量与已发现缺陷值成反比,与产品规模复杂度成正比,并与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正相关。也即,符合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的结论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提升组织能力成熟度等级、提高产品规模复杂度的同时降低缺陷值、提升测试资源与开发资源的比值,可以提高产品的最终质量。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属于理论研究,基于敏捷开发管理模式下过程管理数据的可度量特征与软件质量的一般定义和推论,研究提出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模型,最后通过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法的应用得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结论。不足的是,关于敏捷软件质量度量法的应用试验,对于该软件质量度量法的绝对有效性和正确性,仍缺乏较强有力的证据,后续研究可以基于此突破,通过大量的应用实证或其他研究方法,来证明或更正提出更为有效的软件质量度量方法,以促进互联网软件业的管理理论与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宝贡敏,杨静.企业技术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角色――基于浙江省企业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05):546-551.

[2]马慧,杨一平.质量评价与软件质量工程知识体系的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5.

[3]B.Kitchenham&S.L.Pfleeger. Software Quality: The Elusive Target[J]. IEEE Software, 1996, 01:12-21.

[4]J.A.McCall, P.K.Richards, &G.F.Walters. Factors in Software Qualitty[J]. Technical Report RADC-TR-77-369.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ashington, DC,1977,10.

[5]K. Naik& P. Tripathy. Software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Theory and Practice[M]. 郁莲,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18.

[6]钟铭林.英伟达公司软件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浴;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60%-70%的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者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国家白人的1%,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药浴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75例;年龄在14-72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在0.5-30年。

1.2临床表现多数类风湿病人起病缓慢而隐匿,轻重不一,常以全身不适,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晨僵甚至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而就诊。

1.3药浴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和控制疾病发展抗风湿药);外科手术治疗。以上治疗方法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药浴治疗:首先根据病情选择药液,将药液加热水稀释到合适浓度,水量以浸入患者躯体为度,放入浴盆中,患者以半卧位将躯体浸泡在药液中沐浴20-30min。

2护理方法

2.1适当的休息和合理饮食活动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护关节功能,注意姿势,缓解期应下床活动或床上进行辅助锻炼,宜给予高蛋白(如鸡、鱼等)和含丰富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饮食。

2.2观察病情,指导锻炼观察有无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及关节功能变化,尤其注意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现象和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缓解期鼓励病人进行适当活动或按摩,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

2.3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因全身不适、关节胀痛而备受折磨,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担心致残而心情焦虑。护理人员应以友好乐观的态度接触病人了解其性格和对疾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关怀、同情、体贴病人,主动协助病人的生活,在语言、举止上使其感到温暖和亲切以消除孤独。向病人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应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缓解期尽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激发病人对家庭、子女、社会的责任感,鼓励自强,消除依赖、抑郁和自卑。

2.4浴前护理饭前不宜进行药浴,以防低血糖休克,刚进食后也不要立即进行药浴,一般应在饭后1h进行,以免热水扩张周围肢体血管,使胃肠道血液量减少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药浴前可喝适量的温开水或饮料,以防药浴时出汗丢失水分而发生虚脱。药浴前应先淋浴,以清洁皮肤,防止药液污染

2.5浴中护理浴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调节室内温度在24℃-26℃,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药浴时应先测试水温,保持药浴水温在4O℃左右,过冷、过热均不宜。治疗时应将躯体完全浸人在药液中,防止药液进入口、眼、耳、鼻,浸泡时间为20-30min,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免缺氧昏倒,发生意外。洗浴后不要马上清洗,以保持药效。应严密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药浴。儿童、老人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避免受伤和意外。

2.6浴后护理治疗后用毛巾擦干,协助患者穿好衣服,以防感冒。有急性传染病、妊娠或妇女月经期不应进行药浴。药浴疗程结束后根据病情配合火灸、针灸、拔罐术等,以巩固药浴作用,并取得祛病除根的效果。

2.7健康教育避免各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疲劳、感染等。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以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服,如出现胃肠道不适、黑便、肝肾功能损害时,及时就诊。嘱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血象、免疫指标以调整用药。每半年拍x光片观察骨破坏的情况。

3讨论

该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主要治疗原则为减轻和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药浴兼有热水浴和药物性能双重作用,能扩张皮肤、肌肉及关节内的血管,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清除,改善患处缺氧状况和理化环境,达到消炎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关节强直,恢复肌肉功能,能使病人的关节肿胀、疼痛普遍得到减轻,关节活动获得改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不可焦虑、情绪低落。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措毛莉.藏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09):48.

第5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 宿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07-01

1 导言

关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跨文化交际的隔阂、探讨学生的学习不足以及目前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

善英语教育坏境、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研究团队对宿州学院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学习不足及差距,借此反映国内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现状,提出了针对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建议,从而提升英语教育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水平。

2 调查设计

本研究的对象是宿州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多个学院的学生。宿州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从办校以来,英语学科的教育与培养已具有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英语教育资源与专业教

学工具处于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因此对宿州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调查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2.1 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侧重四个方面:(1)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水平;(2)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状况;(3)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状况;(4)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建议。

2.2 调查对象

宿州学院有除外国语学院外共11个学院,其中艺术类专业因起点差异过大,因此本调查问卷在其他八个学院进行,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分为文、理科,大一和大二年级和男女生,共计606份 。

2.3调查过程

调查人员于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对非英语专业共606名学生分批进行调查,历时两个月,本调查主要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状分析,故每批问卷采取即发即收的方式。共发606份问卷,全部收回,问卷回收率与利用率均为100%。其中有效答题的为603份,占99.5%。

2.4 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状况;第二、三部分调查学生对中英两种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的认识;第四、五部分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问卷共30题,普遍采取选择题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对选项进行自由勾选。

3 调查方法与分析

3.1调查人数分布

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各个年级男女生、文理科人数各有不同,故调查中问卷的分发也因人数、年级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大一文科男生24人,女生108人;理科男生270人,女生60人;大二文科男生20人女生48人;理科能男生50人,女生26人,共计606人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研究团队在分发问卷中进行选择性分发:大一共462份、大二共144份。文、理科的调查比例方面也各有侧重,这充分体现了调查问卷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3.2调查地点选取与意义

调查地点的选取也许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不同的调查地点对于调查结论存在重大的影响,受调查者在不同的地点具备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被调查内容存在差异性的态度(秦晓晴:2009)。研究团队在调查问卷发放地点的选取上进行过小范围针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差异性调查,如下表所示:

本团队基于表1得出结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本项目相关的问卷调查,地点变量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教室中对英语兴趣较强的学生比例为65%;图书馆中为70%;篮球场上为50%;食堂中68%。为得到更为科学、真实的数据,本团队除了增加统计数量外在以上每个场地均设置了问卷调查点。

4 结论

英语自主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显著意义,既能发现目前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阻碍,也有助于理清其发展规律和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交流与理解。

调查问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证研究形式,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也可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表对某一课题进行创新研究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建军.跨文化交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曾洁.外语自主学习策略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戴晓东.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李友良.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佐尔坦・德尔涅伊(Zoltan Dornyei),龙谷田口(Tatsuya

Taguchi).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第6篇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方法;研究分析

1 概述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 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见图1),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图一常用处理方法示意图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 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主要性能如下: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见图2

图二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进示意图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处理方案见图3。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 4 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 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A)(B)

图三输水隧洞缩缝处理示意图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处理方案见图4。

图四渡槽伸缩缝处理示意图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

喷施完,避免间断重复喷施。喷施半小时后即可初步固化,几小时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结语

第7篇

摘要:传统的工科类人才培养,往往局限于纯粹技术能力的学习,培养的学生无法成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显得特别紧迫。本文探索了培养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工科大学生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在科技型企业中进行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培养既有项目管理经验,又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好的贡献。

关键词:项目管理;联合培养;工科;产学研 一、项目管理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是事实上,中国只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企业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线从事产品的批量加工,实际上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因此仅处于制造业的低端。这种以依赖廉价劳动力和消耗资源为主的加工业不可能永远持续发展。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也导致了中国的产业危机,大量加工型企业正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及其他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转移,将来还可能向非洲等更不发达地区转移。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向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显而易见,中国的希望在于向价值链的上端转移。相对应的,中国的高端人才培养也要向创业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政府和业界不断呼唤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但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远远没有完成。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近年来GDP的增长乏力。究其原因,除了体制、环境等因素,缺乏创业和创新型的人才也是关键。广东省政府也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推出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这种模式,以期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转化高校的科研成果,培养实用技术型的人才。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仅仅培养技术型的人才还是不足够的。比如在美国,苹果、谷歌、facebook、yahoo、微软等创新企业辈出,成长极为迅速,其成功的机理并不仅仅是一个领先的技术,同时还要具备将创新的思维转化成实际应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项目管理能力。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但是实际上,创新性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不仅仅由好的技术想法来决定。很多技术想法很美妙,但是付诸实际却不能成功,其中正是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的执行力不够。有数据表明,产品的成功率80%决定于项目管理水平的好坏,而只有20%是决定于技术水平的高低。

国外在工科人才的项目管理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在二次大战后,高校采取工程管理和技术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计划。进入20世纪80年代,企业架构的重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企业对专业技术的工程师需求下降,但同时对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工程师的需求上升。与此对应,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教育越发重视,其中有46%的高校与企业有项目管理方面的合作研究项目,有80%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工业企业中实施项目。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力地支持了美国创新路线的发展。显而易见,中国要实现自身的创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学生创业”宏伟计划的实施,也必须走这条成功之路。

二、目前工科人才的培养现状:重技术、轻管理目前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比如通信类、电子信息类),从课程来说基本是理论课的讲解和实验课的验证,即使是有限的生产实习,也是以熟悉技术为目的。[1]针对工程类的项目管理,既没有课程,也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创新的看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观念和协调意识。

这种培养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技术能力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毕业生仅仅具备技术能力是不足够的,更需要具备项目管理经验,能够完成从项目的启动、开发到结束等整个周期,涉及到包括资源的分配、工程管理的流程制定、风险的识别和规避,以及项目环境和周围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2]企业需要真正地完成一个项目并产生效益,而不是仅仅关注技术细节(原则上,真正的技术工作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三、产学研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能力的新模式 (一)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鉴于项目管理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中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在高校缺乏这个实践环节,因此可以借助高校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联合,通过共同实施大型产学研项目的模式来培养工科学生的项目管理水平。[3]

有别于传统的仅仅在企业从事具体细致的技术开发,在该项目中大学生将在科技企业中从头至尾参与企业的项目活动,包括项目的前期调研、项目立项、项目的技术方案论证、项目的实施、项目的验收以及后续的项目维护、项目的效益分析等等。在每一个具体环节,都由大学生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制定方案,确保大学生学到管理的经验和技巧。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出科技型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人才[4]。学生通过工程训练提高层次后,将来能够在企业担负更大的责任。

(二)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具体的项目过程才能实现。目前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要么是纯粹的技术开发人才,要么是纯粹的管理人才,这种培养模式针对分工明确、人力资源雄厚的大企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技术创新型的中小型企业是不适应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更需要的是项目管理人才,能够独立承担完成整个高科技产品流程的综合性人才。[5]在实践中,为培养项目管理能力,需要大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给予一定程度的授权,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能力。当然,项目管理的理论学习和项目组成员的经验共享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的关键点有以下几点:(1)探索把大学生的培养和企业项目的运作结合起来的方式。选取的企业是科技型成长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发展极快,项目极有创新性并且技术含量高。(2)根据企业的项目内容,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论制定项目全套实施方案,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周期,做到培养的时间和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步,这样学生能经历完整的过程,获得项目管理的全面经验。(3)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有别于普通的产学研项目,这里的学生更多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技术开发,换句话说,不是局限在技术或者开发部门。在企业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和企业的高层领导、项目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客户服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紧密合作和沟通,说服各部门配合项目的进行,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界限和责、权、利。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4)进行大学生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估。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必须由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来确定。根据项目质量的好坏,评估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技术方案的优缺点。这些评估对于将来的工作,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实施的具体案例

选定合作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广州市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电气火灾监控技术产品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一大批光电、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结构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定期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技术研讨和交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感温火灾监测系统”已大量应用在高速公路、隧道、电厂、变电站、石化油田、水利水电和地铁等行业。

选定合作的实践项目是“高层建筑光纤火灾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近年来,城市建筑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火灾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现有的消防设备很难对起火点进行准确的灭火,导致火势进一步蔓延,增加救援难度。“高层建筑光纤火灾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对高层建筑内火灾发生前的温度实时在线检测及预警,做到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选定的项目管理方法是“IT项目管理方法”[6]。项目管理有很多种类和经验,但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和工程有不同的实用性。由于我们面临的项目主要是电子信息类项目,因此我们选择IT类的项目管理方法。它包括团队模型、过程模型和风险模型,通过三个基本模型的应用,帮助企业认识到采用新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规划、构建和维护整个项目。

运用IT项目管理方法,针对此工程的项目管理作出如下的实施规划。

(1)建立团队模型。目标是根据团队以及成员的不同技能提供灵活的管理方式。把“高层建筑光纤火灾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分成开发、测试、部署、用户培训、产品需求和程序管理等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由大学教师、大学生、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共同组成。每个项目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对项目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项目小组的分工如下:①程序管理组:项目的进度控制、风险评估、资源的控制和分配。②产品需求组:由业务人员担任,负责为应用系统的开发确定一个目标范围,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明确客户的目标并形成面向项目小组的需求说明。另外,在表达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要控制客户的需求。③开发组:交付一个完全满足功能说明书的应用系统。④测试组:规划和进行新系统的测试,保证应用系统交付之前能够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测试组必须独立于开发组。⑤用户培训组:通过应用系统的演示和培训,尽可能地使最终用户能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功能。通过编写使用文档,使应用系统更容易被用户理解和使用,降低整个系统技术支持的费用。⑥部署组:确保应用系统平稳地过渡、安装和移交到用户运行环境。

(2)建立过程模型。目标是改进项目的控制方式、降低风险、提高质量以及减少项目周期,并对项目的全过程提供了规范。过程模型包括项目分期、里程碑、项目的常规管理和目标管理等等。具体是将整个项目过程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里程碑。在每个里程碑明确了6个项目小组要完成对应的工作,达到对应的目标。比如把项目分成:①目标范围确认(需求确认);②项目启动会/项目计划;③开发完成;④测试完成;⑤系统割接上线等阶段。

(3)建立风险模型。目标是帮助团队确定工作的优先度,做出全面和关键的决策,以及更好地处理意外事件。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评估风险(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破坏力),然后考虑降低风险发生的方法,最后考虑风险发生时的对策。制定风险对策之后则要进行风险跟踪工作,防止风险的发生和减少风险的损失,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进行补救。

IT管理方法这种以目标为管理核心的模式能建立良好的项目队伍,使各自发挥所长、各尽其责,以里程碑方式驱动整个项目的滚动前进。在实施中注重项目各阶段的结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及时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大量地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同时能够显著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结论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培养既有项目管理经验,又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创新创业型、复合型工科人才,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好的贡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产业升级迟迟无法推广,究其根源,表面上看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从事创新工作,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能够担此重任的人才。因此有目的性地通过与中小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培养人才,就能够找到一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石长地,关永,吴敏华.探索与创新――信息工程学院教改论文集[C].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肖芳林,仇俊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5):102-104.

[3]孙清忠,黄方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构建探析[J].高教探索,2014(5):26-29.

[4]余国江,姜海,徐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德国经验借鉴研究[J].高教探索,2015(2):66-69.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语文教学暴露出了诸多弊端。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文言文、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或轻视学生理解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拓宽初中教师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思路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从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的教学现状看创新教学思路的重要性

(一)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模式导致阅读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固定的阅读技巧,甚至利用类似于数学中所运用的公式,让学生将其生搬硬套地用在各种不同的文章中。这种灌输学习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只是将教学过程也只是看作单纯的教学而已,不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学活动也大都是要求学生背诵文章,按照固定的格式解析相关词句的大意,来达到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然而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对文章有何独特的感悟和不同的见解却并不看重。所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可迁移性太差,对学过的文章还可以理解,但对于陌生的新文章依旧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理解,因此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根本就谈不上任何创新。

(二)阅读形式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是传统教学所缺失的重要部分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但如今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视角看文章。教师总是带着学生理解文章,带着学生寻找常见题型的答案,这样做固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但却不能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无益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独立性非常重要。阅读和理解文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但根据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只是强调固定知识点的传输,而轻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枯燥的教学活动和固定的阅读模式、解题模式已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活动中形式化的阅读脱离现实生活

艺术虽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但应试教育让学生和教师的视野都变得狭隘,功利主义造成了阅读教育形式化严重,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常常脱节,学生在日常的阅读理解中,缺乏具体的意象,课堂也变得枯燥无趣。教师应该把看似被束之高阁的名家之作与学生能接触到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阅读中融入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兴趣,便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达到阅读教学中情感的转移。

目前中国的考试机制和其他人才选拔方式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不够重视,数理化和英语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机会。阅读量少就导致了学生阅读技巧生涩,阅读能力弱。同时,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只是一味地应付语文作业和考试中的阅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使他们真正做到理解性阅读。

二、拓宽初中语文教师理解性阅读教学思路的创新方法

(一)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僵化决定了我们应增加教学活动的灵动性,使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

首先要求确立学生在理解性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珍视学生的个性见解,不应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受、去领悟。探究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格外重要。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理解性阅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不断积累下来,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带领学生找答案的方式,而应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有目的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带着问题精读文章更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性阅读。

(二)教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方式,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相当枯燥,课堂死气沉沉,没有阅读的良好气氛。因而教师不能照搬教学指南等,应在不偏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阅读的文章和章节进行合理的筛选,使文章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满足学生和教育的需求,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性阅读技巧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避免文章主题的重复,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并且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文章。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阅读疲劳,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技巧,能够使学生自如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理解性阅读的能力,对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积累价值。

(三)以教材为原点,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阅读的教学

传统教学总是点到为止,教师的教育观念总认为把课本上的东西教给学生就够了,从而忽视了课外的拓展性阅读。然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素材应不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着眼于课本外的优秀文化作品。如此不但便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深入讲解,也有益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应致力于改变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性研究,拓宽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性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单宗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 科技文汇,2012.(03).

2.迟国庆.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散文阅读,2011.(08).

第9篇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治理;解决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30-01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质上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尽管农村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取得了繁荣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到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实质上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如果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不仅与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也会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而为了更好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出更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索一条有效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道路。

1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生态环境实质是一个有机系统,伴随人类的介入,物质与能量实现输入、输出平衡。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类的过分集中,使得大量资源集聚,而资源的集聚带来的是生态系统平衡的被打破,在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环境问题凸显,在某些地方甚至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而环境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1 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城镇化建设实质上是立体化、多元化过程,在这一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在现实建设中,我国许多城镇在土地利用方面上存在许多问题,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不能够从土地实际应用出发,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污染严重。在城镇化建设中,往往误解城镇化的实质和内涵,单一将城镇化理解为建筑设施建设,这使得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阶段明显脱节,造成大量公共资源浪费。同时,许多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成本过高,原有城镇土地没有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不切实际的规划方案、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凌乱的建设布局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从而大量空闲土地荒废。

1.2 新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水源、空气污染严重

新城镇建设往往使大量农村人口聚集到新的城镇当中,人口的大量聚集对水、土地等消耗需求巨大,同时人口大量集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废弃物过分集中使得自然排污系统无法消耗,从而不能有效分解。进而造成了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人口急速集中在新城镇之中,就需要我们对新城镇进行合理规划,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排污系统。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有限的新城镇之中,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不断增加,大量废弃被排放。

2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管理力度不足、体系建设不到位

我国目前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个环境问题关系到多个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而在具体环境管理方面,政府投入力度往往不足。伴随城镇化发展的还有工业化,政府部门由于受到不合理政绩观的影响,往往以GDP来衡量自身发展,而忽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和财政支出。而对企业来说,因为环境污染所遭受的惩罚和代价较低,相对于自身所得来说,破坏环境所得收入往往高于处罚金额,环境部门的不作为往往给环境污染企业带来一定发展漏洞,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困难。

2.2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

法制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然而事实上,我国环境法法规建设远远不到位,不能够对经济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法律法规的不足,就为违法环境活动助长了气焰,同时也无法做到有法可依。而有些违法行为尽管有所涉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机协调性,使得执法力度不足,不能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同时我国的立法范围主要集中在重要的环保领域,存在界定不明晰的问题,在惩治具体违法企业时,执法难度大。同时,我国目前具备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为较早时期制定的,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约束。

2.3 政府及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公民及政府部门环境保护意识往往不强,政府部门不重视环境保护建设,而公民对环保知识的熟知度更是有限。政府在实际过程中,只顾经济发展,对违反环境保护的企业大多纵容,是的整个环境治理困难加剧。

3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解决方法研究

3.1 完善和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导者,要重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较为低下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必会影响到公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只有大力推动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将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坚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

3.2 加强环境保护执行能力建设、提升城镇生态管理水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环保队伍建设不足严重无法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因此要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建设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环境监管单位。同时要不断学习,用最新知识武装实践,提升环境监管部门城镇生态管理水平。

3.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合理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发展,走新型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结合最新科学文化水平,创造和发展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