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3-12-28 16:20:42

导语:在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第1篇

优化教学目标要深入钻研教材,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能说出什么。例如:“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能说出其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注意语言的积累运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掌握,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检测,切忌过于抽象和面面俱到。优化语文教学目标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课程总目标和教材目标体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总目标的思想理念,知道所教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领会总目标是如何体现在各册教材、各单元、各篇课文中的,使总目标能够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一课时中。

二、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

教学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课文内容,也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也算是“因材施教”吧。

笔者所了解的教案中,很少有学情分析环节,(当然教师心中有数),但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中就不必再重复,因为这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比如初三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较浅显的文言文,教师就不必句句到位地讲解,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感悟,既节约了课

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尽量明确、清晰、有弹性

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用;语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72-02

语用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西方学者创立的。所谓“语用”,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对语形和语义的灵活运用,是语言的动态合成意义,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包括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释,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语言而实施的那种行为或行动,以及话语结构等”[1]。按通俗的理解,“语用”就是“语言运用”。近十余年来,“语用”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中国语文教学研究界的视野,“语用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语用教学”是指“语言的动态意义教学,是以说话人和听话人对文本的解读为基础的、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为导向的话语意义教学”[2]。“语用教学”研究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语用教学”不否定语文教育传统

纵观中国语文教育史,强调语言运用的意识源远流长。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明确了诗教的过程及其功能,即创设情境、观察体认、群体交流、得体表达。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体现着对语言运用的重视。清末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历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均把“语用”放在课程目标的突出位置。1923年叶圣陶拟订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把国语课程的目的定为:“(1)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2)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3)使学生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4)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3]这四条,无一不是关于“语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汉语言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但语言科学的兴起并非意味着对“语用教学”的否定。论及文法,语言学家陈望道指出:“我们主张用‘功能’来研究文法,所谓‘形态’,也不是与功能无关。‘形态’只有它是功能的标志,表示组织上的作用的时候,才在文法的研究上有作用。”论及修辞,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4]关于语文教材的功能,叶圣陶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5]关于语文教学的方式,章熊指出:“语文教学不是‘教’而是‘引’,语文课也不能仅仅是‘讲’和‘听’,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实践,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书和思考。”[6]

回顾中国语文教育史,尽管过去尚没有“语用”这个概念,但语文教学的思想和实践中已蕴含了“语用”的精神。有学者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在20世纪初经历了从综合教学到分科教学的转型,近年来又经历从语言要素教学向语用教学的转型,认为语用教学“既保留了‘语言专门化’的正确选择,又在‘语言专门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再一次转型”[7]。这一认识夸大了“语用教学”这一概念提出的意义。从古至今,“语用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主流,而孤立地进行语言静态知识的传授,只是语文教学发展浪潮中的漩涡,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语文教育“再一次转型”问题,只能说提出“语用教学”是对某些不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拨乱反正”。

语用教学研究,不应否定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而应积极吸收中国古代和现代语文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汲取中国古代和现代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宝贵智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努力推进语用教学思想形成系统性的理论。

二、“语用教学”不排斥语言静态知识

用语言知识来指导语言实践,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语文知识的著作。西汉时的《尔雅》即是供语文学习使用的词语手册。科举考试制度确立以后,出现了一批关于文章学知识的著作,如宋代陈Y的《文则》,就涉及文章体裁、遣词造句、行文章法、艺术风格等。现代语文教育,语言静态知识更加丰富,这些知识对语文教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关于文法知识,1920年就指出:“文法与作文有密切的联系,是不能分离的。现在中学三四年级才教文法,真是荒谬至极。那有在民学校高等小学已经念了七年的国文,在第十年开始才教文法呢?我主张高小就应该有国语文法。”[8]关于文章知识,1935年夏D尊、叶圣陶合编的初中教材《国文百八课》,打破了课本选文各不相干、毫无系统可循的传统编辑模式,用文章学知识引领学生言语实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张志公认为:“无论说话、听话、识字、读书、作文,能力怎样一步一步提高,应该有一般规律可循。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规格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提高效率。”[9]蒋仲仁也指出:“应该用系统的有程序的教学来代替自个儿的暗中摸索,用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指导语言实践来代替不自觉地神而明之地从事语言实践。”[10]

对于语文教学中静态知识传授的必要性,语文教学界远没有达成广泛共识,“是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暗中摸索’,还是对学生的言语实践方法和规律进行‘明里探讨’?成了一个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11],质疑、排斥静态知识的教学,这种声音一直存在。随着“语用教学”这一概念的兴起,这种声音更加具有煽动性。有学者借用索绪尔的“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一对概念,声称语文课程要教学“言语”而非“语言”。殊不知,中国语文教学界之内所说的“语言”(language),涵盖了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包含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12]。有学者基于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学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一对概念,认为语文学习靠“习得”而非“学得”。殊不知,学校中的语文课程学习,既包含“习得”,也包含“学得”。仅仅用生活中的“习得”教语文,则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语文教学不可忽视‘习得’,但主要靠的是‘学得’,‘习得’不能取代‘学得’”[13]。

语用教学研究,不应排斥语言静态知识,而应着眼于如何将语言静态知识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的体系之中,着眼于如何改进语言静态知识的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发挥语言静态知识在语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三、“语用教学”不单是言语技能操练

语用教学要求语文课程“立足语言文字及其运用,以语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语用知识为主体内容,以语用实践为途径,把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用素养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14]。语文教学就是“借助于一系列具体的言语材料,供学生利用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的目的”[15]。语篇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材料,所以课文的编选和使用就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材编制上,应遵循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围绕学生的语用素养科学编选。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一切大小语境因素,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赏析语言,理解其艺术价值,促成学生认识某种语言形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选取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某种意义,简言之,就是促进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言意转换”。

语用教学“言意转换”要综合考虑语用的大小语境,所以不是孤立的、机械化的言语技能训练。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将“语用”简单化理解,把语用教学拉入了僵化的泥淖之中,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语言形式,专注感情。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读写结合”,往往要求学生读过课文就仿写,读了母爱写母爱,读了友情写友情,却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所谓“仿”只“仿”了语言内容而没有“仿”语言形式。二是不顾具体语境,生搬硬套。有的教师在课文中遇到某种修辞格,只带领学生关注修辞格的规则特征,而忽视这种修辞格在特定语境中的妙处,对所谓“用这种修辞格造句”,只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即确认是否运用了这种修辞,而不能评析该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效果。三是忽视学情分析,重复低效。有的教师完全忽视了不同学段训练承载的不同学习价值和功能,完全漠视了学生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导致不同学段的语用训练,存在着大量的简单重复。

语用教学研究不应停滞于言语技能训练尤其是孤立的词句训练,而应着眼于语用教学总体的目标和内容。韩雪屏认为,由于语文课程理论中“语用”概念的缺位,就不可能自觉地衍生出语用知识体系,也就不可能“有效地研制和转化出相应的、用以指导学生言语实践的动态性知识”。现在提出了“语用”的概念,就应致力于语用知识的选取,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构,语文教材内容的完善,语文教学内容的革新,这是当代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优化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实现上述使命的基本前提。所以,语文教师教育中,要及时补充语用教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8.

〔2〕王元华.语用学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25-30.

〔3〕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75.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13.

〔6〕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

〔7〕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经义教育・语言专门化・语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05):61-68.

〔8〕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3.

〔9〕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6.

〔10〕蒋仲仁.思维?语言?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4.

〔11〕韩雪屏.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1.

〔12〕徐林祥.语言?语文?语文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57―160.

〔13〕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人为本;教学策略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这个理念。

1.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阶段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教师教学必须充分备课,一方面是备教材,吃透教材,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吃透教材,对一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室等资源去查阅资料,辅助自己研读教材。另一方面是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学生的作业一定要收上来看,或抽查。否则很有可能会高估学生,学生往往会犯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错误。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态度。我在备课过程中,时刻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来安排课堂结构,设置教学环节。如:每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总是尽量从和学生的亲切对话中不知不觉地引入文本。再如初读课文结束之后,我常常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或者收获,让他们从整篇文章上去把握、理解,而不去关注哪个字不认识、哪个词不理解,努力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课堂结构。

2. 语文教育不能以偏概全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融,不能人为地割裂。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以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

3. 让人文精神渗透课堂 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的学习研讨是双向互动的,只有这样,也才能达到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我按照备课前所设计的问题向学生提问:陋室陋吗?学生热烈讨论起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明确正确的观点,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我笑了。其实,在他们争执的过程中,我也在积极的思考这个问题,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怎么样水到渠成的结束这场“战争”。说真的,从学生们的脸上露出的释然表情,那几位争辩的学生也都露出了笑容。这样的课堂不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吗? 目前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及主动作用,注重发掘、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追求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习主体的人文关怀。

4. 语文与生活同 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教师要抓住两个板块不放松,一是课内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多读多写,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语文实践;二是抓住课外阵地不放松,课内教在点子上,课外延伸、拓展、深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活动。读写是语文的双翅,读得少,读得不得法,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一定要打开学生课外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4篇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三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1本学期是高三最后阶段,这学期的任务重、压力大,从学生情况看,绝大部分学习目标明确,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从学情出发,中后层的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弱,且学生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洞;而基础不扎实又导致了语文迁移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的指导下,拟订计划

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月X日至X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X月中旬至X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X月X日至X月X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

(1)、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2)、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3)、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

(5)、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6)、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

(7)、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高三下学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复习计划以及学习计划,所以高三语文教学计划的重点也应该在这两个地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X、X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28日至4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30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4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5本年度我但任高三语文课.针对高三教学的特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9)、(10)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个性化教学; 张扬个性; 完善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26-01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就必须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气氛活跃;有的老师言简意赅,思维缜密,令人折服;有的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才华横溢,让人崇拜敬;有的老师感情丰富,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让人亲近。这就是教学个性,这就是独特风格。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人的固定特性,贯穿着人的一生,甚至影响着人的一生。教师的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感情、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它有利于教育规律的更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环境中,那么,怎样才能以个性化的独特方式渗透到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呢?

一、个性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个性更张扬

个性化教学就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的价值,打破清规戒律,挖掘人的潜能,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从而张扬人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人格,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和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当然,没有教师的个性,教学的个性,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首先要有个性化的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二)个性化教学,让教师的生命更亮丽

个性化教学激励着教师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在不断学习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过程中,促使自身成长,一步步走近名师。

(三)个性化教学,让课改的前景更灿烂

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则是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课后做练习的模式,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被动化的学习。当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是没有原则的随意性的教学,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应该是把握大纲,在不断积淀自身内涵,追求专业发展基础上,符合教育规律,遵循《课程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有个性,有激情,有创意的教学。民族要奏响复兴的乐章必须依靠个性的创造,个性的教学是语文教师必然的选择,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

二、个性化教学实现的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

1.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和自主学习为出发点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得起头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自我。

2.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个性化教学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关注个体,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学案中的教学资源,把学习中的发展,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为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提供扩展,延伸的平台。

(二)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钻研个性化教学艺术

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那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颗金子都闪光。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把研究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上去,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策略的选择直至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凸显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要求“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有轻松幽默的一面。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感受和关切的东西,充分利用新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2.展示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3.体现技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高品位的个性教学艺术能结合教材、学案自身的多层次性,问题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根据 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个性化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一个个鲜活迥异的学生统统嵌入差异不大的“模子”进行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新课改的理念催生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师要创造不同凡响的个性化教学,就要别出心裁,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其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重点方向,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及相互协作,找寻新问题的答案,充分给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探索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随着“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出现,应建立起相应的个性化评价机制。对教师来说,改变听课,评课的传统观点,评估质量从终极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充分评价其教学个性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与热情。对学生来说,可以实行学生自身,同学,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制度,这样能对学生比较全面的作出中肯的评价。评价可以从平时练习分析,学习质量形成性分析,学习质量终结性分析,课情分析等四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反馈,实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实施课堂评价,纸笔评价,分层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方式的结合,才能准确地给学生做出具有个性的评价。语文教学中要表现为个性的很多,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个一: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教学中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真正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总之,语文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博览群书,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才能像一把钥匙,启开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语文教师具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精神,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灵活的教法,幽默的谈吐,不俗的气质,才能为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这项“伟大而崇高的创造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包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第6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9-10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二、教材简析

本册语文教材分为6个单元五大板块:其中阅读24课、综合性学习3个、写作6个、名著导读2个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等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阅读和写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及多媒体教室等。

第一单元 群星闪耀: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祖国之恋: 本单元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第三单元 凡人小事: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险和科幻。探险一般是指到荒无人烟或人迹罕至的危险地方去考察,面临困难、应对挑战,刺激身心,激发能量,获得探求的和审美体验,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而科学幻想则是依据科学技术原理,以幻想的形式展开想象,构造故事,塑造人物,抒感,表现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憧憬或忧虑。基于科学的虚构,超越现实,是科幻作品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

单元

划分

课文内容

课时数

第一单元

阅读:

1邓稼先/杨振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10

第二单元

阅读:

5黄河颂/光未然

6最后一课/都德

7*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兰诗

写作:学习抒情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11

第三单元

阅读:

9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10 老王/ 杨绛

11* 台阶/ 李森祥

12 卖油翁/ 欧阳修

写作:抓住细节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参

晚春/ 韩愈

15

第四单元

阅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14驿路梨花/ 彭荆风

15*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写作:怎样选材

11

第五单元

阅读:

17紫藤萝瀑布/ 宗璞

18*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19*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望岳/ 杜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写作:文从字顺

11

第六单元

阅读:

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22太空一日/ 杨利伟

23*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24河中石兽/ 纪昀

写作: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杜牧

贾生/ 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第7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 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目标“三维化”。课程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利和责任,要求教师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面对诸多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否合理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这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教学方式的改变。下面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促进“三维目标”实现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开发教师自身资源,实现“三维目标”制定科学化

首先教师应研读课标,明确“三维目标”的内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了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放在首位,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者首次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与“知识与能力”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熟悉课标,研读课标。虽然以前的大纲中也强调知识、情感、技能三个目标,但是今天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比原先更丰富,除了知识、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笼统的情感目标也细化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标准的研制和目标的制定还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但目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实施意味着要获取成功,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而有效的达成依赖于教师资源的优化。

其次教师应展开合作,高效率整合教师资源,高效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合作是实现学校组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成果,教师合作有助于激发与强化教师发展意愿,提高教师个体反思能力,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对教师的发展和持续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提供重要保证。

第三,结合具体班情,合理制定“三维目标”,让广泛的教学资源变成课堂教学的实在内容。班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维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备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决定“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环节。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前提,备“三维目标”是关键,备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核心。

第四、广泛运用教材资源,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课程资源的变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建立大教材观,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调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选择地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为实现“三维目标”服务。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形成了教材“空间处”,这样,教师就要活用教材,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使教学充满活力。

二、开发利用课堂动态资源,促进“三维目标”落实最大化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围绕多元目标,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生成资源是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第一,课堂教学开放,实施动态教学,促进“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教学向学生开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的概念。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形式都必须向学生的实际需要开放,向教学的实际变动。真正意义的课堂,往往只能也只需预设一个大概,而不能也不必设计到细节。而要面对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得益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课堂教学机智。如教学计划的适度调整、空间位置的随机调整以及师生角色的不断互换,活动内容的多样选择等。

第二,教学内容开放,实施动态教学,促进“三维目标”有效达成。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以及心理发展顺序而编写的。长期以来,语文教科书中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混合编排。优点是便于阅读与表达结合,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阅读为了照顾到写,尽管编排了大量课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丧失了阅读自身。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庸,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大大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其次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阅读、听话是理解、吸收信息,写作、说话是把已有的语言材料加工为语言作品,二者的心理机制是不一样的。把读和写生硬地捆绑在一起,难免两败俱伤。因而,教师必须制造性地处理教材,以适合动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启迪和开发智力,培养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容。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第8篇

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建的异步教育理论宏大而精湛,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异步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看有前瞻性,从落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要求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异步教育理论对大面积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可为的。异步教育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相机异步指导为保证,主张教师放开手去让学生自学,这与语文教学民族性、科学性的特征是相通的。继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沙市一中的决策者们又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异步教育理论、研究教改现状、实施异步教育工程的热潮。理论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论离我们的教学实际毕竟有一段距离,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它、充实它、完善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异步教育理论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下面是我对这个课题的几点思考。

一、面向个体也就是面向全体

现行的语文教学依纲扣本。"依纲"即依大纲、考纲,"扣本"即扣课本,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困难、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愿望,尤其很少顾及个体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把我们的愿望当作学生的学情,以为依了大纲考纲扣了课本,教学活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对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本质特征的误解。异步教育理论最可贵最实在的地方就是强调教师指导的异步性,在对学生的指导上反对"大锅饭"主张"小锅小灶",这对现行语文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其实高耗低效的现状来说无疑是吹来了一阵清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很简单的知识在课堂上讲了好几遍,考试时还是有人弄不懂。这说明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外,也说明在教学中异步指导的重要性。少数人不懂的问题面对全体学生再三强调,结果不懂的依然不懂,懂了的学生却觉得教师在浪费时间,这样的语文课堂显然没有任何生趣可言。国内的一些知名中学班级的规模都不大,国外的一些中学班级的人数就更少了,比如德国的中学十几个人一个班,教师面向个体异步指导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了。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十几个人的班级短期难以出现,但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班级规模的小型化是大趋势。异步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异步性既是教育科学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眼下我们的班级人数少则五十余人多则六十多人,在对学生进行异步指导的方式的选择上需要费些思量。我以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凡是通过学生的自学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插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指导,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具体指导。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会学得扎实,语文教学也就有了出路。

二、异步指导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的一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表层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该掌握的东西没掌握、该落实的知识没落实,深层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方法或学习的习惯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勤勤恳恳整天埋头在教室里耕耘可是收获却极其有限,像这样的学生如果不是弱智的话只能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找原因。在具体知识点上的指导仅解决了具体的零碎的知识,其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知识的传授时授之以方法、指点一些迷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悟出点治学的道道来,并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那将使学生受用终身。教师的责任除了在幼小的心灵童心未泯时向他们描绘科学与真理的美景使他们神往外,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授学习的方法、灌输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学习方法重于具体知识,点金术强过金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恃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而不肯在教学艺术上动脑筋那是危险的。我们都曾见过名牌大学毕业的教师不敌中师毕业的教师的例子,这说明教师自己渊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让学生也"渊博"起来的方法。看看我们自己的学生吧!普遍的现状是教师盯着不肯学,教师放手了不会学,这样一种现状亟待改变。

三、阅读--一片待开垦的园地

既然异步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在学习上就应该给学生一些自由。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因为仅仅靠模仿街谈巷语的大白话、靠学习电视连续剧中的"哼哼韵"是学不好也学不像语文的,必须让学生接触到一些高品位的、能培养道德情操又愉悦身心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读物。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双翼。阅读这只翅膀是万万不能断的,少了它写作也就少了源头活水。99级新生入校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抓学生的阅读,每周抽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到学生图书阅览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和电子读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阅读课的纪律比平时上课的纪律要好很多。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深入领会异步教育理论中关于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十环节"和"六因素"的理论,在学生阅读课的指导上确定了对学生阅读指导的"七个环节":1、刺激学生阅读兴趣;2、明确阅读要求;3、选择阅读内容;4、点拨阅读方法;5、检查阅读笔记;6、交流阅读体会;7、仿写小品文章。对中学生来说,阅读不是休闲。不加要求不加限制,阅读就会流于儿戏。我们在七环节中尤其强调后三个环节:要求学生阅读时或动笔摘抄些精美的文章或即兴写下自己的体会,教师评改后择其优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班上交流,最后让学生模仿阅读时极欣赏的优秀作品自己写小品文章。以阅读为龙头带动了语文学习的整个流程,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自愿的、自觉的行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备了,学生能自主学习了,语文课的满堂灌、满堂问也就没市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积弊也就迎刃而解了。较对阅读课进行开发的潜在意义看,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第9篇

通过大学语文教育,高职院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情境设置等多种办法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写作训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0引言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胜任各种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学生的必备技能。

1大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大学语文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但工具也不容忽视。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不明确,在教学中偏重于讲解文学作品,弱化应用文写作的地位,少讲或者不讲应用文写作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有些教师未做好学情分析,没有依据学生的专业和就业需要选择授课内容,如经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合同等经济类文书的写作,但机电类专业学生并无此类需求,“一刀切”安排教学内容将导致学生反感、抗拒学习。

1.2教学模式僵化

应用文写作重在“应用”。但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多采用“文体讲解———格式讲解———注意事项———例文分析”的模式编写,偏重强调文体理论知识。大多数高职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由于学科专业所限,不具备行业企业从业经历,在教学中习惯强调写作理论,压缩学生练习实践时间,导致原本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变成纸上谈兵,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仍有严重的文不对题、格式错误等问题。

1.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学习兴趣所限,对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易产生抗拒心理。另外,应用文涉及机关及商业事务,多为计划、总结、合同等类,其例文多为政府公文或企业文书。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例文内容距离其生活较远,较难理解,学起来也兴趣索然。

2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2.1明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应用文写作教学目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归属于高职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应用文写作能力正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矛盾。其次,还应明确应用文写作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学者毛正天在全国应用写作年会上提出“应用文写作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要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需求。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以实际事例向学生阐明应用文写作对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重视,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应用文写作的信心。

2.2针对学生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做好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可采用“专业需求+基础文书”的组合安排教学内容:“专业需求”是根据学生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学习的应用文,如经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合同、招标书等财经类文书的写作,工程类专业学生可增加调查报告等文种的学习;“常见文书”指的是条据、通知、会议纪要等常用应用文,可满足各行业的工作需求。

2.3情景设置,教学内容化零为整

现有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难以学以致用。对此,教学中可采用情境设置的办法,虚拟学生熟悉的校园事件,以此为线索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整体统筹进行教学。例如,要进行通知、计划、总结等常用文书的教学,教师可拟设校运会等活动情境:在“策划协商”阶段安排工作计划和会议纪要的教学,“公布消息”环节安排通知的学习,“采购”过程可引入条据教学,“活动完成”后开展总结文种的学习。通过情境设置,教学模式化零为整,分散的文种串联成完整的事件,强化学生记忆,使应用文教学内容的衔接更加紧密。

2.4设置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输出者变成课堂情景的设计者,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行收集数篇相关的应用文例文,初步分析文体格式及文种特点,并在课堂上展示分析结果。结合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事件。如学习求职信时,由学生分别扮演求职者和招聘人员,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求职信是否符合要求,教师再进行引导总结,梳理文种知识。

2.5重视练习的巩固作用

应用文写作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课堂及课后的写作训练进行巩固。对此,课堂上必须安排练习环节。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以巩固所学内容。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可将通知、借条等较简单的应用文写作练习安排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以抽查方式对学生作业做分析点评,对共性问题进行纠正。计划、总结等相对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书,可在课堂上安排纠错练习,教师提供错误例文,学生勘误修改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纠错,将写作训练安排在课后进行。

3结语

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必备的就业技能,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明确教学目的,依据学情来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整体统筹、情景设置、角色扮演、任务设置等多种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英.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再探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