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校园的看法

时间:2023-12-29 08:44:27

导语:在对校园的看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校园的看法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仿真演练和操作,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解决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会计实验教学逐渐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确立了其应有的地位。但也不容否认,目前的会计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笔者曾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材内容单薄,缺乏规范统一

一本与当前会计准则相配比的好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而目前所选用的会计模拟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跟不上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不能及时补充新内容。而且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一般仅限于工业企业的日常基本经济业务,其他专业会计的实验教材几乎没有。模拟资料或者“过于真实”,即将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搬照抄,业务大量重复,缺乏代表性;或者“过于虚假”,即完全靠几个教师凭空捏造出一个虚假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影响了会计模拟实验的可操作性。同时实验内容侧重于核算模拟操作,仅仅停留在“报账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其他方面,比如会计工作组织的内部关系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也没有体现出来。

2.实验形式单一

当前的实验组织形式是由学生在封闭的实验室中独立完成一个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核算工作,采用“封闭”“全包”的方式,它由学生在心理上不断实现各种角色的转换,想象自己一会儿是出纳,一会儿是会计,一会儿是管总账,一会儿又管明细账……这样,固然让学生熟悉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掌握了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学生对所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与管理情况以及会计工作的分工、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会计控制制度、会计资料的传递等问题却缺乏感性认识,以至于学生完成会计模拟实验课以后,感觉就像是集中系统地做了一次会计作业。

3.侧重手工实验,忽视计算机运用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停留在手工实验阶段,用计算机实验机会少,导致学生工作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担当一定的会计工作。而且对经济业务的介绍、模拟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等也仅限于文字叙述或老师的口头解释,而没有借助于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教师实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定

会计实验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来进行的,要求会计实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配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队伍不稳定,有的教师其本身并非会计专业毕业,对会计知识和实务知之不多,有的就干脆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兼任。即使配备的是专职教师,但由于仅具有会计理论知识,而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因而在遇到具体操作的一些细节问题时,对学生的解释也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从而达不到实验目的。

5.课时少,考核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验课时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该门课程通常被列入考查课,对学生的成绩评定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缺乏统一规范的考核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深化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几点对策

1.实验内容的丰富化

会计模拟实验绝不仅仅是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验过程,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一套适中的会计实验系列教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选用教材时不仅应当考虑某一行业的一般特点,还应考虑到一些特殊业务,以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仅要体现会计循环过程,还应体现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以做到操作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不仅应当紧密结合现行会计制度和财税体制规章,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便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的调整,能对会计实验资料不断充实、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2.实验形式的多样化

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岗实验;除了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组织学生到所模拟的样本企业参观,或就近到相类似的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重点了解企业的实际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参观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如模拟样本企业的在职会计人员举办讲座,答疑解难。也可以聘请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会计人员来校指导,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在实践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这对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增加了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

3.实验手段的现代化

在要求学生完成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根据同一实习资料采取“平行操作”的方式,最后殊途同归,两者的结果还可以相互印证,使学生在两者的比较中逐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实验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成为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要求的电算化人员。同时,对一些用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可以制成图,如生产工艺流程图、账务处理程序图,利用幻灯、投影展示,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证、账、表的填制,整理装订示范的录像。这样既生动直观又节约了教师的指导时间,使会计实验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4.教师素质的全面化

学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让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实践,了解企业各项流程,获得会计实务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授予学生,让学生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会计工作。

第2篇

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了解郑州大学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对校园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并由此提出促进校园网络平台健康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情况

2013年4月底至5月初,我们对郑州大学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选取郑州大学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门类的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涉院系包括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体育系、化学与分子学院、生物工程系、第一附属医院等七个研究生培养单位。

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9份,回收率为91.8%。

在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上(可以多选),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学生风貌”“学术氛围”“学习氛围”应该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分别为261人(56.9%)、260人(56.6%)和233人(50.8%),另外有166人(36.2%)认为是“教师素养”,114人(24.8%)认为是“校园管理”,还有11人(2.4%)认为是其他方面。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主体的认识上(可以多选),认为参与主体是“学生”的占到了大多数,占74.3%,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员”(24.6%)、“教师”(18.3%)、“后勤管理人员”(7.0%)和其他(0.4%)。

就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而言(可以多选),有188人(41.0%)认为是“引导思想”,144人(31.4%)认为是“塑造人格”,102人(22.2%)认为是“营造氛围”,93人(20.3%)认为是“精神传承”。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重视哪些方面(可以多选),有253人(55.1%)认为是“校风建设”,188人(41.0%)认为是“道德教育”,52人(11.3%)认为是“班风建设”,37人(8.1%)认为是“宣传工作”,还有11人(2.4%)认为是其他方面。

对研究生经常参加的校园活动进行调查(可以多选),选择“学术报告”的人数最多,为270人(49.2%),其次是“文艺活动”,为136人(24.8%),选择“体育活动”的有127人(23.1%),还有73人(15.9%)选择“学科竞赛”。

在对研究生愿意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中(可以多选),有180人(39.2%)选择“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157人(31.2%)选择“年级或班级集体活动”,139人(30.3%)选择“校园文体活动”,65人(14.2%)选择“研究生创新论坛”。

在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的看法上(单选),有243人(52.9%)认为“各类设施基本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有102人(22.2%)认为“设施不够完善,但环境不错”,有62人(13.5%)认为“设施完善先进,环境优美”,还有52人(11.4%)认为“环境有待加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多选),有196人(42.7%)认为是“组织者与参与者沟通不够,强制参与活动太多”,192人(41.8%)认为是“多数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高层次精品活动太少”,94人(20.5%)认为是“校园文化活动信息渠道不畅通”,46人(10.0%)认为是“活动场地限制过多”,还有8人(1.7%)认为是其他方面。

在学校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方面,174人(37.9%)认为“正面促进作用明显”,250人(54.5%)认为“作用一般”,25人(5.4%)认为“没什么作用”,还有10人(2.2%)认为“负面作用较大”。

在对研究生学术科研氛围的评价方面,17人(3.7%)认为“非常浓厚”,140人(30.5%)认为“浓厚”,237人(51.6%)认为“一般”,53人(11.5%)认为“不浓厚”,12人(2.6%)认为“非常不浓厚”。

就“周围同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可以多选),依次选择“专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休闲娱乐”“感情问题”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35.9%、29.6%、23.5%、14.6%、14.2%和3.1%。

二、研究生对网络的使用及认识情况

对研究生获取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选择“通过班委获取信息”的人数最多,占49%,剩余的依次是“学院通知”(33%)、“校园网络平台”(10%)、“导师通知”(6%)和“微博等新媒体”(2%)。

对研究生每天上网时长进行统计,发现每天上网时间在2到5个小时的人数最多(42.4%),其次是5到8个小时(30.6%),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之内的有17.8%,8到12个小时的有1.6%,还有7.6%的表示只要有空就上网。

在上网的主要目的方面(可以多选),选择获取“影视、资讯”和“学习资料”的人数最多,分别有248人(54.0%)和223人(48.6%),选择“社交”的有53人(11.5%),选择“游戏”的有32人(7.0%),还有13人(2.8%)选择其他。

针对“每天长时间使用网络对学习有无影响”这一问题,有54人(12%)认为“上网与学习相得益彰”,194人(42.3%)认为“上网有时会影响学习”,有136人(29.6%)认为“上网对学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有75人(16%)认为“上网与学习往往有冲突”。

对经常上网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习惯进行调查,有45%的人认为“有点影响但影响不大”,29%的人认为“不会影响”,16%的人认为“会影响”,8%的人认为“很受影响”,还有2%的人认为“经常上网基本没有正面作用”。

对于网络文化的看法,47.1%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45.9%的人认为 “先进且重要”,只有7.0%的人认为“负面影响较大”。

在对迷恋虚拟网络最主要负面影响的调查中(可以多选),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淡化”和“睡眠障碍,体力透支”,分别占48.4%和47.3%;有31.8%的人选择“成绩下降,学业荒废”,26.1%的人认为“会产生消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14.4%的认为“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还有9.4%的人选择其他。

三、研究生对校园网络平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就研究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主要目的进行调查(可多选),排在第一位的是“查阅并下载图书馆数字资源”(56.6%),其次是“浏览新闻”(45.8%)、“娱乐”(39.0%)、“下载课件”(27.5%)、“查阅个人信息”(14.6%)和其他(1.5%)。

在对校园网络平台使用程度的调查中,有49.7%的人“经常使用”,44.7%的人“偶尔使用”,还有5.6%的人“几乎不使用”。

在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影响方面,认为“促进作用明显”的有162人(35.3%),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62人(57.1%),认为“没什么影响”的有35人(7.6%)。

对校园网络平台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可多选),认为“缺少互动板块(如没有论坛、学生社区等)”的人数最多,占39.0%;其次是“校园资讯更新速度慢”,占35.3%;有30.5%的人认为“内容报道领导和老师的篇幅很大,但报道学生的篇幅很小”;24.2%的人认为“版面结构死板、色彩沉闷,不能吸引人的眼球”,还有8.7%人认为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您希望校园网络平台为您提供哪些类型的资讯”中(可多选),有268人选择“国内外重大时事”,有275人选择“校园内重大新闻、活动信息”,有217人选择“有关考试信息”,有184人选择“风云人物(校内的)”,有214人选择“校园趣闻”,还有19名同学选择其他。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表现在学生风貌、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认为引导思想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应该是学生,应保障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2)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比较满意,认为校园环境优美,各类设施基本完善。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如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缺乏沟通、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活动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需要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都超过2个小时,且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看影视、资讯和获取学习资料。研究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的仅有10%,说明校园网络平台在实际中的运用还很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4)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大多数研究生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虽然经常上网对自己的学习及正常的生活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且认为网络文化对学生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因过分依赖网络导致的人际关系淡化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5)查阅并下载图书馆数字资源、浏览新闻和休闲娱乐是研究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主要目的,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

(6)校园网络平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版面结构死板、色彩沉闷、缺少互动板块、校园资讯更新速度慢、报道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这些均是校园网络平台在今后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为了促进校园网络平台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网络互动板块,拓宽信息渠道。一是开设专家教授交流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专业领域学术知识的探讨,促进学术氛围的进一步增强;二是开设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咨询、就业咨询等板块,组织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三是开设学生论坛,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

(2)提高校园网络信息质量。一是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担负起信息传播平台的作用;二是扩展信息题材,注重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内重大新闻活动的报道;三是将报道关注点由校领导和老师延伸至在校学生,以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3)美化网页设计,提高吸引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更喜欢多媒体的信息接受形式,文字、 图像、 声像结合的信息发表形式更易于获得学生的接受和喜爱,信息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4)加强与其他高校校园网站的交流合作。与其他高校校园网站交流合作不仅仅是指添加校园网站链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共享讲座视频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5)加强校园网络专业队伍建设,营造绿色上网环境。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着重建设三支校园网络管理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二是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队伍,及时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工作;三是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学生担任BBS版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3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围绕着校园各类文体活动而开展的,从而导致人们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简单的文体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当今的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开展的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泛滥,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性和导向性方面处于滥而不精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互联网如今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网民主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失去相应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服从或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标性,不仅要做到在建设规划上有所取舍,还要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相衔接,从学生的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进行考虑,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体育、文艺活动为主,而与课堂教学、实习等相关联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人为地抹杀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改变片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看法,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见效慢,又难以进行量化的考核评估,容易被忽视。校园文化不仅要有专门的组织和团队进行保障,还需要得到学校党委以及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一同研究、规划、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国内外一流高校之所以长盛不衰、人才济济,是与其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建设、教学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办学思想与理念上应尽可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凸显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以及应用性。据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突出职业特色,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应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使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相衔接,使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融合。如此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才能培养出有品味的、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高职学生。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充分结合校园自身的条件,整合校园资源,积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不要将校园文化活动局限于体育、文艺活动,要拓展视野,结合学校所开展的各项专业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以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等。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们积极为学生举办各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讲座、学术报告、就职专业指导等文化活动,使学生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岗位胜任能力得到培养。

第4篇

环境日主题班会 1【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明确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活动重点】

了解环保知识,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活动难点】

懂得保护环境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搜集、整理有关环境的材料。

2、红领巾小分队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

3、每个学生设计一幅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画。

4、准备小品,快板,舞蹈,歌曲。

5、保护环境措施的材料。

6、投影片、录音机、关饰。

【活动过程】

班主任导言:

这节上班会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环保日是哪一天吗?老师告诉你们,每年的6月5日是“环保日”,所以环保是当今的热闹话题,各种媒体都在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存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节可我们就召开以《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现在老师请张环宇,何宁两位同学主持这次班会,同时预祝班会开的成功。

同学们,环境和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环境被破坏,人类怎能幸福的生活?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为人类造福。

三年一班《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

哈尔滨是闻名中外的北国名城,是我们的骄傲。现在请我们宣传队的队员介绍美丽可爱的家乡。大家鼓掌欢迎。

主持人甲:

作为家乡的小主人,你一定会为哈尔滨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你可曾想到,在这繁荣与发展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主持人乙;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我市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主持人甲:

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从小做起。请看小品《嗨!瞧我这“官”》

主持人乙:

下面请老师讲述保护环境的措施。大家鼓掌欢迎。

主持人乙:

我们都是少先队员,是保护环境的能手。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听快板《保护环境》。

主持人甲: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从小事做起。注意保护环境。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明天生活美好,同学们对环境保护有什么,设想和打算呢?请把你们昨天的作业——环保内容的画展示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想法。

主持人乙:

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大开眼界!

主持人甲;

同学们!高度的园林绿化水平,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青少年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要做绿色世界的朋友,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下面请看小品《爱花》

主持人甲:

看了小品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主持人甲乙合:

我们要齐心努力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请欣赏舞蹈《小蜻蜓》

主持人甲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让我们手拉手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请听 《拍手歌》

主持人甲:

现在请我们班的小记者顾楠楠做一下采访。

主持人甲:请班主任老师总结;

班主任老师;

同学们这节班会开的比叫好。充分了解了环保知识,增强了环境保护知识。

同学们,你们是哈尔滨的一员。热爱家乡美化家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家乡环境的保护建设中。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家乡做贡献。

希望你们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继续开展好活动,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更美丽。

主持人乙:

类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主持人甲: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次班会。请听歌曲《人人做起来》(全体起立)

主持人甲乙:

三年一班召开以《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班会到次结束。

环境日主题班会 2[活动目标]:

这几年来,整个社会非常关注环境质量,我们的学生也向往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但部分同学环保意识淡泊,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不够,在校其间有乱扔纸屑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

此次班会目的是:

1.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的质量,了解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2. 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自觉性,并掌握一些环保知识,积极投入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中去,做热爱环境、热爱校园的“十中人”。

3. 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才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相互间的协作意识。

[主持人]:许燕 徐潇

[活动准备]:

1. 寻找有关环保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以知识竞赛形式强化环保知识。

2. 黑板上面写上“还我绿意环境”,并进行黑板装饰。

[活动过程]:

一、 知识竞赛

1. 必答题

规则:每组派代表抽取题目并回答,答对不加分,答错扣10分。

题目:(例)世界环保日是几月几号?……

2. 唱歌或背诗(须带绿字)

规则:每次加10分,越多越好。

3.抢答题

规则:每组各五题,同学自愿回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并把机会让给其他三组,其他组同学答对为自己组加分,并有物质奖励,答错改组不扣分。

题目:(例)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什么?

二、 环保行动

由班主任带领学生欣赏干净美丽的校园。如看到垃圾,学生能自觉地捡到垃圾箱里。

[活动评价]

活动采用了高一新生能快速接受的形式,学生非常活跃,活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环境日主题班会 3一、班会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学校的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校园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校园。

二、班会准备

1、确定主持人和朗诵人员。

2、收集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中所做的工作。

3、将自己对校园环境的看法及改进意见写成文字材料。

4、摘录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诗歌。

5、撰写“绿色,我们永恒的追求”倡议书。

6、搜集校园环保公益片。

三、班会过程

(一)、情境导入

(班长):绿色,是一种自然的色彩,青山绿水好风光,无限生机尽在不言中,首先请大家来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主持人)男: 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校园,

(主持人)女: 我们拥有共同的环境。

男:一个校园就是一个家庭。

女:我们一起成长,共同创建。

合:《绿色,我们永恒的追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展示美丽的校园,体味身在其中的幸福

女: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来到冯家镇初级中学学习、生活已有两年多。

男:对呀,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当你走在校园的中心甬路上,漫步于绿树成荫的操场上,行走于美丽花园中的长廊下,谈笑风生于凉亭中,不知同学们对我们校园的环境印象如何?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画面再次欣赏一下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

女:有谁愿意学谈谈你对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的评价。

第5篇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校园文化还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引领人们形成高尚的气质。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同时凝聚教师向心力,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也起到无形的作用。

小学校园更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受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校园内充满着童话与幻想,展示着追求与创造,显示着理想与希望。儿童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和文化之光,有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二、农村小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现状

许多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农村,特别是完小处于教育的终端,办学条件及人员配备、素质水平等各方面马城镇小学存在很大的差距。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小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有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两基的开展,十几年来,农村小学在硬件建设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如在我县,每所农村小学可以说是一个村庄的标志建筑物。教育设施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许多学校进行了十配套建设,各功能室也逐渐建设。校园建设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却存在些许的误区。如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那只有地处城区及县城办学条件好学校才可能实施,而在农村小学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我们只要抓好学校教学及常规管理就可以了。有的也存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高大的教学楼,完善的教学设备及配套先进的功能教室,塑胶跑道,花园式的校园,统一的校服……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看法,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些许误识。

三、如何做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构建有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环境宜人的小学校园当然能让学生有回到家的感觉,能让学生体会家的温馨和亲情,具有熏陶人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色彩缤纷的百花园,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必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前进。但是,农村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有其先天的缺陷,这也是导致部分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进行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大门文化:现在经过建设及配套完善的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有学校大门,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做些文化的文章。可以在大门两旁书写上具有号召力时代特征的标语,使人从校门经过感受到一种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围墙文化:走进大门的围墙墙壁上可以贴上祖国地图、世界地图、长城图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走进大门,在最显眼的教学楼墙壁上可写上富有本校特色的校训、作风、教风、学风等语言。当然这些语言要经过提炼,或者可以发动师生进行全校研讨,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及创造性,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有教室就有走廊,我们还可发挥创意创设走廊文化。可以在走廊上建立学生作品展示栏,贴上学生的各类作品,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美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激起学生创作的动力。同时,可以在走廊上贴上名人名言、有激励性和教育性的标语……这样富有文化气息的走廊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园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

教室文化: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板报。教室还可以创设出温馨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意见栏,好人好事栏,班级园地……只要激发起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欲望,相信这里是文化建设最为有特点、最为精彩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感悟、塑造健全人格的地方。

绿色文化:校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要注意进行绿色建设。每个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及获得资金支持的不同进行学校绿化建设。但不是栽下几棵树,种上几种花这么简单。应统筹兼顾,合理地对校园进行绿化,使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当然我们也可发动学生自我建设,如“大手牵小手,美化我来做”活动。特别是山区就有这种便利的条件,山上有各种野生的花草树木,经过大家的努力与巧手也一样能布置出“精品”来。

洁净文化:洁净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意识。

2.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第6篇

关键词:校园视觉文化;隐形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6-1

前言

校园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彰显自身文化特点,还能够对学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校园视觉文化中的隐形教育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并加强了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视觉文化

视觉主要是指人们的一种认知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步丰富了视觉内容,并出现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广泛的概念,不仅是以美术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还深入到学校以及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图画、符号等都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赋予了视觉文化形象、直观的特性。

校园视觉文化主要是在我国政策方针指导下,精心设计,为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其与环境文化一样,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的,例如:园林、建筑等实实在在的一切,囊括了整个校园所有物质载体。视觉文化作为校园的名片,不仅能够体现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还承担着传承我国悠久历史的重担,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视觉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校,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校园视觉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一)指导功能

指导功能主要是指引导学校师生明确教学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教育目标等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通过创建文化氛围进行影响教育。学校通过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和文化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某件事的看法和观点,并将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高尚的品德。

(二)凝聚功能

校园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师生耳濡目染接受着这些文化,对自身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校园视觉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内心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师生凝聚力,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1]。

(三)约束功能

人们在思想等方面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师生处于美丽的校园、整洁的宿舍等优美的环境中,能够约束师生的行为,促使师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并逐渐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借助这种无形力量的约束,能够更好地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激励功能

良好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校园视觉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的精神、愿望等,学校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物等,影响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原则,并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三、促进校园视觉文化发挥隐性教育功能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校园指示系统

校园指示系统是校园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道路、平面图以及路口指示三大部分。现代校园占地面积较广、功能齐全,学生在校园内活动需要道路指示才能够准确找到目的地,尤其是一些新生,对校园不熟悉。因此,校园可以在道路指示牌的设计上花心思,用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名称给道路命名,并用一些能够彰显校园风格的材质制作路牌,例如木质等,既能够便于学生寻找道路,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平面图的设计主要是清晰、简单,并将平面图设置在校园的特点位置,例如校门口、食堂门口等;楼口指示牌能够为学生指引道路,学校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气息。

(二)规范宣传平台

宣传平台主要是指校园的宣传栏、公告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密切。因此,学校要规范宣传平台,避免一些社会广告对学校文化的破坏,专门设计各类信息的平台,便于学生信息,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乱贴广告等不文明的现象;除此之外,宣传栏作为校园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经常更新上面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并保持公告栏的清洁整洁,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校园环境[2]。

(三)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学科,包括校园内的建筑、水景等多方面元素,学校设计建筑要结合地方特点,展现民族特色,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优秀的雕塑艺术能够影响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雕塑形象。除此之外,校园环境还包括校园绿化、水景等,学校应全面考虑校园各方面因素,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校园视觉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不仅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原则的具体表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加强对校园视觉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字】校园手机报 和谐校园 舆论引导

近年来,高校在发展校园文化,提高舆论引导力及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探索出手机媒体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全新模式。随着尝试的高校不断增多,校园手机报的业务模式逐渐趋于完善,并发展成型,现今,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已成为高校发展校园文化的新趋势。

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达9.27亿,手机媒体由于具有贴身性、互动性、多媒体传播、传播有效性高等特性,应用日趋广泛。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手机报用户达1.5亿,而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已超2亿。

手机报业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已具备日趋完善的产业模式。校园手机报业务在此基础上产生,以促进高校和谐发展为落脚点,结合时下前沿技术与时尚元素,将预先编辑好的新闻讯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终端,节省了传播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

校园手机报是一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符合受众阅读习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手机报纸。校园手机报以彩信手机为媒介依托,及时、准确地传递时事新闻、教务通知、社团活动、校园资讯、就业考证等服务资讯内容,展现大学生独特视角的手机报,是高校校园网之外的另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逐渐取代传统的黑板报和通知栏,成为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新选择。本文从校园手机报业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及高校如何利用校园手机报进行舆论引导三个方面论述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优势与作用。

一、校园手机报――高校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高校要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必不可少。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联合创办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得到了在校学子的积极响应与师生的众多好评,与此同时,也在国内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如今,创办校园手机报的高校已不胜枚举,并呈上升趋势。

高校能否成功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业务,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选择其相应的创办模式。目前高校针对本校师生所发行的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大都采取免费形式,因此学校方面将成为项目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校园手机报业务立足于本校实际,其编辑团队也由本校师生构成,因此发送的信息更能符合本校师生的阅读习惯。此外,校园手机报业务在信息的筛选与重大事件的上,也能更好地与本校的宣传理念相结合,大大缩短了传播的时间,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扁平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成为推进新时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选择。

1、校园手机报业务能满足本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

高校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方式是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满足师生的求知欲,建立起师生获取讯息的信息化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是一个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群体,由于学校无法提供通过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更加突出了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作用。校园手机报业务内容丰富,可涵盖时事新闻、教务通知、校园新闻、就业信息、考研资讯、心理咨询等版块,以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为落脚点,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学习型校园环境。

2、校园手机报业务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通过阅读校园手机报能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信息的良好习惯,培养与巩固受众的公民意识,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此外,手机阅读是一种时尚的阅读方式,顺应了新生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能给读者带来与其他媒体完全不同的阅读,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渠道。据了解,校园手机报的容量可达50K,能够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信息,内容丰富,承载量不亚于普通报纸的内容,并可根据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校园手机报业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校园荣誉感、认同感

高校在本校校园主页上将最新的校园动态及学校或师生所获得的荣誉公布,目的是为了方便师生获取校园信息,培养学生的校园荣誉感。根据校园手机报的问卷调查,其中题目为“浏览校园网主页,查看校园动态及院系新闻频率”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有45%的学生选择“很少、几乎不看”、43%选择“偶尔、每月能有1-2次”、12%选择“经常、每周有空都会看”。由此可见,高校通过建设校园主页发展校园文化的效果并不如意。校园手机报业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贴近性,迅速快捷地将最新的校园动态发送给在校师生,不仅能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校园信息,培养他们的校园荣誉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还能省去用户登录校园网的时间,为发展高校的校园文化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

二、校园手机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新媒介

时下,维护校园和谐氛围已引起高校高度重视,高校以校园手机报业务快速便捷的特性为出发点,将提前编辑好的讯息发送给用户,并可在宣扬正面信息的同时兼顾发送一定的反面教育案例,使用户事先对一些反面信息产生免疫力,防止受众在接触某些反面信息时动摇其正面思想,加强高校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掌控能力。

突发事件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例如地震、甲流、破坏、恶、报复等。突发事件的特征体现在突发性与造成的莫名恐慌感,而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优势在于其传递讯息的时效性与便捷性,高校在面临校园突发事件时不仅可以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将有关信息迅速及时的传达给每一位师生用户,同时能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受众想法,此外,还能利用手机报业务的特性,做好长时期专题性的报道工作。

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在高校校园中引起学生的恐慌,高校如未能及时告知师生突发事件的相应情况,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引发谣言,危害校园稳定。校园手机报业务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方面能够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校园手机报的纽带作用,学生将不再感到高校领导或管理层离自己的生活很远。高校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可以将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与学校应对事件的具体措施传达给每位同学,既能起到正面传递信息,疏导学生情绪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的判断力与集体意识。例如,甲流爆发时,学校可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将甲流的预防手段、患病症状及学校的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本校师生,加强师生对甲流的预防能力。

三、校园手机报――舆论引导的新途径

校园手机报业务是针对具体某所高校师生所发行的手机报纸,编辑内容大都基于本校的校园生活,体现本土化、草根化、服务性的特色。同所高校的大学生在年龄结构、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校园手机报更能贴近本校师生的生活实际,使用户对其产生亲切感,提高了阅读率与宣传效果。高校通过短信形式将学校重大新闻、院部动态等信息免费发送给用户,既能方便同学们及时了解校园信息与活动预告等,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营造了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

1、校园手机报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易产生较大情绪波动,面对高校校园中出现的利益纠葛与现实因素容易感到不适应甚至苦恼万分。校园手机报可以作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其中设置老师答疑或心理咨询等版块,既可为正处于迷茫中的学生指点迷津,加强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可及时收集校园舆情,防患于未然,维护高校的校园和谐氛围。

2、校园手机报能够促使学生工作更加高效和通畅

校园手机报能及时迅速地将不同时期高校发展的核心精神、处理事件的相关规范及措施传递给本校师生,既精简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中间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为探索学生工作高效性提供了可鉴之处,也对学校管理校园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来说,通过校园手机报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相关情况,缩短了通过到宣传栏、高校网站与学院通知获取信息的时间,使学生工作得到更有力支持。

校园手机报的出现顺应了新时期下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是高校近年来发展的全新的管理育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机制,在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与进行舆论引导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发展校园手机报业务的高校数量仍在增长,随着高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高校师生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校园手机报业务模式的日趋完善,作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平台,校园手机报业务具有颇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本文为2011年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校园手机报的创办与发展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编号:UIRP1156】

参考文献

①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②匡文波、谢新洲:《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③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第8篇

1.影像教育

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法制教育宣传片。

2.讲座指导

利用校园网、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

3.网站创建

利用校园网创建学校法制网站,与相关网站实现友情链接,开展法律在线测试和咨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分享专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人力、财力投入。还可以进行网络征文,开辟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专栏、法制教育论坛、博客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4.个人体验

个人体验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亲自体验,参与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主动接受生动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律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如,可以让学生登录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站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影片观看后,各班组织开展大讨论,交流、分享体会,并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触动学生心灵;通过法制纪录片、宣传片,切身感悟到违法犯罪的危害,积累利用法律自救的知识。

5.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网信息量大、传输快捷的特点,积极营造人人讲法制、讲监督的良好氛围。定期利用校园网站、博客、论坛等平台刊登有关法制教育的文章、图片、视频,广泛宣传本校、本地区法制教育的新思路、好办法,及时报道法制教育方面的新闻事件等,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二、完善校园网法制教育制度,做到有法可循

1.建立校园网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校园网各项设备要有健全的使用维护制度,对过期的陈旧设备要及时更新,对意外破损的设备如实记录,定期维护处理。对校园网负责人要进行专业培训、管理培训,实现校园网健康、健全地运行。

2.建立研究制度

学校开设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网法制教育的科学、有效开展,不断探索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制教育的新思路。

3.建立法制教育制度

对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应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每学期学校应安排一到两次大型法制教育主题周活动,保证法制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形成长效机制。

第9篇

关键词:校园暴力;调查分析;法律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69-04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有关校园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1}诸如此类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和学生殴打老师事件也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曝光。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社会聚焦的敏感性话题。

为了充分了解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真实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合本城市和各旗县的地理分区,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赤峰地区的几所学校校园暴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20份学生的问卷调查,经过剔除无效问卷和空白卷外,共获得有效卷3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1.67%。

本文试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针对保障校园安全问题,提出构建校园暴力的法律防治体系的建议。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

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校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但是少数”选项的学生最多,高中占有66.12%,而大学占有52.97%;其次,选择“不知道”选项的学生,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15.30%和26.24%;再次,在高中14.75%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而在大学13.86%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很普遍”这个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少,在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3.83%和6.93%。虽然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少,但是这依然表明,这种暴力现象在整个校园里依然存在着。

(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情况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行为持着一种极为反对的态度,而这一行为的认知和看法也能够侧面体现出学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特征。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如果学生认为是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一种时尚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这一行为表示及其认可的,而这将会导致校园暴力的行为的无限蔓延和扩张。本次调研关于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如下:

从表格2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占有40.26%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占有34.2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占有21.0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事件是一种“正常”行为,甚至有4.4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时尚”行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不足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已不足为奇了。

(三)校园暴力发生阶段情况

占有52.9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高中”阶段;占有38.4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中阶段”。对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敏感期,当他们的感情或观念、想法方面一旦发生了改变,他们就变得及其亢奋、激动、做事盲目冲动,不加以理智认真地思考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青春期阶段是及其敏感又必须要认真理智地对待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阶段,因为又被称之为“危机期”。面对很多复杂多样的事情或矛盾时,他们通常处于紧张又困惑烦恼的情绪当中。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有会导致情绪失控,无法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状态,想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占有5.45%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占有3.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大学”阶段。

(四)个人处理校园暴力的方式

当遭遇校园暴力事件时,学生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将近一半的学生,即49.87%的学生仍然会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其次就是选择“报警”选项的学生,占22.08%。当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时先告诉老师、家长或是报警,那么对校园暴力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起到控制或减缓作用。选择“以暴制暴,采取相同的方法或手段”的选项的学生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即11.95%。当这类学生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如同火上浇油,原本是受害者却将自己变成加害者,将校园暴力事件更加成为恶性严重的事件,后果极其可怕,其社会影响也就越恶劣。还有少部分同学,即占9.09%的学生采取其它方式;3.90%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尽量采取忍耐或妥协的方式;2.86%的学生选择“转学”的方式;这两类学生主要持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只要觉得校园暴力跟自己无关,那么就采取漠不关心或逃避的态度。而这种方式却往往使施暴者更加毫无阻力和约束的实施暴力行为,更加嚣张,对校园暴力的无限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0.26%的学生选择了“加入他们的团伙”的方式;这也就成为校园暴力不断扩张的源动力。不过这些被调查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花钱买平安,他要钱就给”的方式。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上的缺失

1.现有法律法规不全面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仍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虽然现在已有防范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2}有一些如何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方面的规定。但它们对校园安全保障方面不具有全面性,只有解Q在校学生的校园安全保护的部分问题,具有片面性,而且仍存在许多空白与漏洞。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又有综合性的《校园安全法》是很有必要的。

2.缺乏专门立法

由于校园安全保护本身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具有行政法、民法和刑法所不能完全包容的特征,为了有效防范各类校园暴力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制定防范校园暴力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国外一些国家专门规定了有关校园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3}几乎涵盖了全部内容。比如校园暴力的预防方案和计划、校园暴力发生后的管理措施和具体的法律程序、步骤等等。{4}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

虽然我国也有一些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而且从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的内容上来看,过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详细的专门的关于防范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满14周岁的学生违法后,如何进行有效惩处或采取替代性措施方面却没有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没有任何影响,更没有任何足够的威慑力。

(二)其他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是引起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当今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恶性风气盛行的年代里,道德的沦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已习以为常了。而青少年也往往很容易受到这个环境所感染。如今,良好的道德风尚已被这个恶劣的风气严重影响并破坏了。尤其是见义勇为和舍己救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5}只要发生了施暴事件,无人相救,出面制止的人不多,甚至无人出手相助。

此外,社会上许多小混混和不良青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大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生活习性,价值理念和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和交往的人群有密切相关。所以,在校学生一旦交友不慎,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青少年的影响,一些恶性就由此诞生了。同时,如今的不良影视和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还是很大的。比如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而这些当中都存在暴力倾向的内容,它们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由于这些暴力性电影的主角很少受到惩罚,这些青少年看了这些电影之后误以为不受任何不利约束和后果,因而常常模仿并学习这些行为。

很多参与或实施校园暴力无不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身心发展情况有关。一般13―24周岁的在校受教育的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但是他们的心灵发展方面并不成熟,而且很容易冲动,做事比较极端,往往就是错误地判断失误,从而在这一错误的思想的引导下,很容易惹出事端。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受到一定的不顺心的事或遭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暴躁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心理状态下,为了发泄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情绪,校园暴力行为就由此而产生了。

2.家庭的教育环境

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往往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如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德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仍有些家长的本身的教导孩子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家庭中,这些家长往往采用粗暴的手段教育孩子,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灵状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思想上的变化。

3.学校的教育理念

引发校园暴力方面,学校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身观形式的主要场所。而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很多在校学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校@暴力的法律防范对策

(一)完善防范校园暴力的相关立法

通过校园暴力事件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问题。只有建立校园暴力的防范体系,确立相应的责任制,建立较为完备的程序救济机制,才能够彻底解决并根除校园暴力这一现象。

为了提高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进行适当的修改。首先,《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导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不惧怕法律责任的承担,更不惧怕法律的威慑力。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制定一系列的惩罚改造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政府有关部分将这些未成年人在一定的场所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监督、改造、教育或对他们的监护人进行罚款,从而挽救并教育这些未成年人,提高他们对法律的一种崇高敬畏感。其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相关的法律条款。比如,明确校园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以及具体职权范围,违反法律后的惩罚性规定等法律条款。最后,我国可以先借鉴一下,美国的一些做法,先制定一些专门性法律法规。在制定的法律法规已成熟之后,即较为完备阶段后,我们再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明确各项主体(学校、家长、学生、政府)的责任划分,详细规范奖惩规定和法律制裁条款,从而最大范围内降低并减少在校学生人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普法防范

对学校的要求是,应大量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特征,编写不同类型的法律教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尽量让他们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读物,甚至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采用些插图的解说形式或漫画书的形式说明基本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向他们提供的法律教材内容中尽量有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活生生的案例,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引领他们走向正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教育形式,比如在学校里建立模拟法庭。开设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带学生去参加法院旁听案件等等。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要读懂法律条文内容,而且多用法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三)执法防范

对于校园暴力的彻底防范防范方面,政府的角色和积极的作为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积极行为,在学校周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保障校园周围环境的安全,扫除社会中的毒瘤,应加强治安巡逻,从而防范校外闲杂人员的对在校学生的威胁。同时,还应当不定期检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厅,严禁未成年人随意进入这些娱乐场所,一旦被发现,对这些场所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四)司法防范

为了加大校园暴力案件的惩罚力度,司法机关通过自己本身的震慑作用减少或避免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6}对于社会外来闲杂人员对本校学生实施的校园暴力事件,对外来的施暴者尽量从重从快处罚。这对于保护在校学生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处理原则,尽量对这些第一次犯罪或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罪犯,尽量给他们提供一次改邪归正、悔过自新的机会。但对于整个犯罪团伙中头目型或骨干型的未成年罪犯或累犯、惯犯的分子,必须要严惩。

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对其监护人予以罚款、责令未成年人从事社区改造或劳动、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刑罚替代措施,{7}不能让未成年人以为年龄上的原因就不受任何影响或受到任何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错觉。

当然,有效防范校园暴力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齐心协作,全力配合,才能够彻底的解决这一顽固性的问题。我国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处于雏形阶段,尚未成熟。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有效做法,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校园暴力防范体系,这同时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注 释:

{1}比如大众熟知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山西弑师案等等,都给学校、社会、家庭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让人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网络上也多次出现中学生或大学生被同学施暴的视频,如抓头发、扇耳光、轮番踢打、……等等。

{2}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法。

{3}比如美国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法规众多,预防法、安全法、午餐法、经费法、校车法、授权法等等。

{4}范琪.校园暴力问题的探究与法律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5(12):221~222.

{5}罗小红.高校校园暴力的状况的分析及法律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3.

{6}李靖.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157.

{7}宋浩波.犯罪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5.

参考文献:

〔1〕杨梅.高校暴力犯罪归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7).

〔2〕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

〔4〕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与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

精品推荐